教育学第五章 教育目的课后思考题-推荐下载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教育制度)【圣才出品】
第5章教育制度1.为什么终身教育会成为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方向?怎样才能使我国的教育制度朝着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答: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也是人所受的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
前者从纵向上讲,说明终身教育不仅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涵盖了人的一生;后者从横向上讲,说明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1)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制度发展方向的原因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最有影响的教育思潮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成为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方向,其原因具体如下:①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仅局限于学校的教育,不能满足个人适应社会以及工作与职业的需要,因此,须扩展教育的范围,使其延续到人的一生。
②个人持续发展的需要。
除了人的工作和职业需要之外,终身教育还重视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使每个人的潜在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将其列入人的持续协调发展条件加以设计。
总之,社会的发展呼唤终身教育,同时为终身教育的蓬勃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遇。
而终身教育是提高人的能力、提升人的价值的主要途径。
因此,终身教育逐渐成为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方向,引领各国教育的发展。
(2)使我国的教育制度朝着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的策略终身教育的发展目标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发展要求的,我国的国情决定我国的教育制度也需要向着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具体策略如下:①更新教育观念是发展终身教育的前提。
要用终身教育思想取代传统教育观念,必须明确真正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教育已不再能参照生活的一个具体阶段,今后,人们整个一生都是学习的时间,一生所学的每一类知识都会影响和丰富其他知识。
②建立开放的教育体制是发展终身教育的基础。
要实现由封闭式办学体制向开放式办学体制转变,逐步建立高校与企业、部门双向互动、双向参与的开放型办学体制。
还要形成开放的入学制度,授课时间和授课形式灵活,放宽对学习者的年龄限制等。
③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保证。
教育学第五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2.按照教育性质,可分为传统的教育目的和现代的教 育目的。
3.按照文字表述方式,可分为纲要式的教育目的和详 列式的教育目的。
4.按照约束力,可分为强制性的教育目的和建议性的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二、全面发展教育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 全面发展的学说。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①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 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②社会主义生 产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产主义条件下人的全 面发展将成为现实。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 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最好途径和方法。 (二)西方思想家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观点
第一节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三)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 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而实施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五个方面。
,文革后大多数地区迅速恢复“六三三”学制。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3.统一性与灵活性 (1)清末民初学制的共同倾向是强调统一性。 (2)革命根据地学制的基本走向,是由高度灵活逐步趋于
统一。 (3)新中国的学制,是在统一性之理想与灵活性之现实的
张力中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六、当代中国学制改革的主要趋势 (一)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我国的学制趋于弹性和灵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二)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 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 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相互衔接关系。 学制是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二、学制建立的依据 (一)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二)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三)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四)各国历史条件、文化传统
《教育学基础》第5章选择题
第五章教育目的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2.各级各类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称之为()。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各育目标D.教学目标3.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的关系。
1A.具体与抽象B.普遍与特殊C.目的与途径D.个别与一般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变坏了”,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问题上的()。
1A.社会本位的思想B.个人本位的思想C.社会效率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的思想5.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主张造就有用的国家公民,这表明他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持( )。
1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社会效率论D.调和折中论6.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如何表述的?( )A.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B.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C.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D.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7.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8.在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中,( )是灵魂。
A.智育B.德育C.体育D.美育9.()是五育中其他几育得以实施的基础。
A.智育B.德育C.体育D.美育10.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国际视野,指的是对普通中学生()。
1A.体育方面要求B.智育方面要求C.德育方面要求D.美育方面要求11.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属于对普通中学生()。
1A.体育方面要求B.智育方面要求C.德育方面要求D.美育方面要求二、多项选择题1.教育目的具有( )功能。
A.定向B.负向C.调控D.评价2.我国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由哪几部分构成?( ) 1A.教育的性质B.教育目的C.培养目标D.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是“五育”,五育之间的关系是?( ) A.相互孤立 B.相互独立 C.相互联系 D.相互冲突4.“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 ) 1A.人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B.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C.人自身的全面发展D.人的自由发展5.教育的“三个面向”是指()。
《教育学》全部章节及思考题
第11-13章 美育、体育、综合实践活动
1.美育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三方面? 美育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三方面? 美育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三方面 2.美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美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美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3.美育的原则 途径、方法? 3.美育的原则、途径、方法? 美育的原则、 4.学校体育的含义(广义、狭义)? 学校体育的含义( 学校体育的含义 广义、狭义)? 5.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基本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基本特征? 6.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第七章 教学(上)
1.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什么是教学 2.什么是双基教学? 什么是双基教学? 什么是双基教学 3.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中,有哪些代表人 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中, 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中 物及主要的著作、观点? 物及主要的著作、观点? 4.教学过程的性质如何? 教学过程的性质如何? 教学过程的性质如何 5.传授 接受教学、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 传授/接受教学、问题 探究教学中学生 传授 接受教学 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分别有哪些? 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分别有哪些?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 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 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 2.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3.什么是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什么是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什么是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4.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教育学》全部章节及思考题
教育学[第五章教育目的]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五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不仅影响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个人,还影响到整个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发展。
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和地区,教育制度和政策的性质、教育的结构和布局、教育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教育和教育方法等都要受到教育目的的影响和制约。
教育工作者只有对教育目的有正确的理解,才能有效地组织教育活动,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级各类人才。
教育理论界对教育目的、教育目标等概念并未进行统一界定,其含义在不同的场合各不相同。
一、教育活动(一)教育活动的本质人类教育活动的本质特点就是有规律、有目的地创造教育价值,以满足人和社会的需要。
人类对于教育的利用是以创造为前提和手段的,人类所利用的教育,实际是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创造和在原有基础上创新了的教育。
教育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人才培养活动。
(二)教育目的的时代特征教育目的是最为常见、人们研究及使用最多的一个概念。
一般认为,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它是全部教育过程所要达到的总目标,是全部教育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通常,教育目的往往勾画出某种哲学观指导下的理想社会中的理想公民形象,以指明教育努力的方向。
如我国儒家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亚里士多德的“自由人”,赫尔巴特的“道德”的人,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与自由”的人,社会主义国家的“全面发展”的人等。
因而,教育目的具有一定程度的理想色彩,它的来源更多地不在教育本身,而在于社会、时代及由二者决定的哲学观点,是一种经过抽象与概括的“理念"的东西,不足以产生对教育过程的具体指导与调控作用。
但无疑,它对把握教育的总方向及表明教育的性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目的的涵义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活动过程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
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标准或要求,说明办教育为的是什么,培养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格。
第五章教育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课程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B )。
A、课程B、教学大纲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2.1988年颁布了( A )新的课程政策,要求加强教材的基础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同时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课改实验,以建设符合中国国情、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能体现基础教育要求的教材体系。
A、“一纲多本”B“一纲一本”C、“多纲多本”D、“统一课程”3.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的是( A )。
A、基础型课程B、发展型课程C、知识性课程D、工具性课程4.( B )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课本D、教科书5.( B )是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A、教科书B、课程计划C、教学大纲D、教学内容6.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 D )。
A、目录B、习题C、附录D、课文7.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 A )体现出来的。
A、课程计划B、教学大纲C、教学内容D、教科书8.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发展性和( D )。
A、可行性B、衔接性C、实践性D、普及性9.标志着我国小学课程改革进入新时期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的颁布是在( B )。
A、1990年B、1992年C、1986年D、1995年10.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C )。
A、课程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教学指导书1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 )。
A、内容改革B、方法改革C、课程改革D、途径改革1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D )。
A、教师B、学生C、班级D、课程13.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B )。
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14.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 )。
教育学原理第五章
三、教育目的的类型
国家的教育目的 根 据 教 育 目 的 主 体 划 分 社会团体的教育目的 教育思想家的教育目的 学校的教育目的
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教育目的
从作用的特点来看
价值性教育目的
操作性教育目的
是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 的教育目的,即含有一 定价值实现要求的教育 目的,表示人才所具有 的某种价值取向,是指 导教育活动最根本的价 值内核。
课程目标——是指按照国家教育方针, 是指按照国家教育方针, 课程目标 是指按照国家教育方针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状况 状况,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状况,通过完成 规定的教育任务所设计的教育内容, 规定的教育任务所设计的教育内容,以实现 培养目标要求。 培养目标要求。 课程目标是对课程计划、教材编写、 课程目标是对课程计划、教材编写、教 学目标、教学原则起指导作用, 学目标、教学原则起指导作用,是某一课程 编制的指南、教材编写的依据、 编制的指南、教材编写的依据、课程实施和 评价应普遍达到的最低标准。 评价应普遍达到的最低标准。
四、教育目的和相关概念辨析 教育目的和相关概念辨析
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 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各个学段应具 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各个学段应具 培养目标 体达到的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相比, 体达到的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相比,培养目 标是某类学校或某个学校的具体教育目标, 标是某类学校或某个学校的具体教育目标,具 有很强的区域性、阶段性、 有很强的区域性、阶段性、层次性和灵活性的 特点。它必须服从于教育目的, 特点。它必须服从于教育目的,是对教育目的 的具体化。 的具体化。
五、确定教育目的的意义
(一)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脚落点,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脚落点, 是教育预定的最终目标,是教育工作的归宿所在, 是教育预定的最终目标,是教育工作的归宿所在, 因此,它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导向和统领作用。 因此,它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导向和统领作用。 (二)教育目的是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管理部门确 定教育内容、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定教育内容、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检查和评估 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依据。 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依据。
教育学自测资料之第五章教育目的(含答案)
教育学⾃测资料之第五章教育⽬的(含答案)第五章教育⽬的⼀、名词解释:1、教育⽬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到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2、⼈的全⾯发展:指劳动能⼒的全⾯发展;克服⼈发展的⼀切⽚⾯性,实现⼈的个性的真正全⾯和⾃由的发展.⼆、填空1、2008年新修订的教育⽅针:“坚持育⼈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教育现代化⽔平.培养德智体美全⾯发展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办好⼈民满意的教育.”2、1999年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全⾯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贯彻党的教育⽅针,以提⾼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3、教育⽬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到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4、教育⽬的的功能主要有导向性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教育⽬的是整个教育⼯作的核⼼,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价标准、出发点和归宿.5、教育⽬的可分为社会的教育⽬的和个⼈的教育⽬的两类,他们应当是相互联系的两个⽅⾯,共同组成完整的教育⽬的整体.6、德育是教育⼯作者组织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不断建构、提升的教育活动.7、学校德育的功能可以概括的表述为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三个⽅⾯.8、⼩学德育内容的重中之重是其它各科教学.9、⼩学德育的⽅法主要有:说服教育法、情感熏陶法、榜样⽰范法、实际锻炼法、奖励与惩罚.10、⼩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有:思想品德课、提升智慧⽔平、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11、智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应当是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和培养⾃主性和创造性.12、⼩学智育的实施应当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诸环节的统⼀.13、教育美育是说要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要做到审美化.14、社会本位的教育⽬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宗旨,教育⽬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个⼈本位论的教育⽬的论认为,应当根据⼈的本性和个⼈发展需要来确定教育⽬的;教育⽆⽬的论并⾮主张真正的教育⽆⽬的,⽽是认为⽆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的.15、⼈的全⾯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有:社会⽣产⼒极其决定的分⼯状况是⼈的全⾯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关系是⼈的全⾯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是⼈的全⾯发展的重要途径.16、我国教育⽬的的基本特征有以下三点:我国教育⽬的以马克思主义⼈的全⾯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我国教育⽬的有鲜明的政治⽅向;坚持全⾯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三、选择题1、(C)是全部教育⼯作的核⼼,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A、教育制度B、教育规律C、教育⽬的D、教育系统2、(C)是进⾏全⾯发展教育的物质基础.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3、从内容上看,德育主要指(A)A、道德、思想和政治⽅⾯的教育B、政治教育、法制教育C、⼼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4、在德育的社会功能中,(D)是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的中介.A、思想功能B、道德功能C、个体功能D⽂化功能5、德育个体功能的最⾼境界是(C)A、个体⽣存功能B、个体发展功能C、个体享⽤功能6、智⼒是⼈的(D)A、⾃然能⼒B、习得的认知能⼒C、⾃然能⼒D、⾃然能⼒和习得的认知能⼒7、(C)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A、教育⽬的B、教育⽅针C、教育⽬标8、教育⽆⽬的论主要是美国教育家(B)的观点.A、涂尔⼲B、杜威C、卢梭D、布鲁纳9、(A)是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教育⽬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A、⼈的全⾯发展学说B、⽑泽东教育思想C、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D、邓⼩平的“中特理论”四、判断题1、马克思学说中“全⾯发展”的重要内核是“个性⾃由”,⽽“应试教育”最主要的弊端之⼀是对学⽣个性的抹煞.(√)2、全⾯发展不等于平均平⾯的发展,(√)3、初中是素质教育,⾼中是“应试教育”.(×)4、教育⽬的实际上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也就是⼀个国家教育⼯作总的要求.(×)5、20世纪末我国推⾏的素质教育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全⾯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五、简答题1、什么是教育⽬的?教育⽬的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为什么要五育并重,不可偏废?⑴区别:五育具有相对的独⽴性,他们属于不同的范畴,各有⾃⼰的任务,不可互相代替.⑵联系:五育都是我国教育的组成部分之⼀,它们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互相渗透是指每⼀育当中都渗透其它各育的因素;互相影响是指每⼀育任务的完成都影响着其它各育任务的完成.因此,我们不能只重视某⼀⽅⾯⽽忽视其它⽅⾯.正因为五育具有上述关系,所以要五育并重,不可偏废.3、新时期应特别注意培养⼈才的哪些素质?⑴创新精神;⑵实践能⼒;⑶开放思维;⑷崇⾼理想.。
教育学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
实 例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针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义务教育课程目标 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语文课程目标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1-2年级阅读课程目标 感情充沛地吟诵;当堂背诵;理解诗人的壮志豪情。 ——《沁园春·雪》的教学目标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所有的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
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事实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是新的历史时期下对教育目的的比较全面的概括,它具体规定了我国教育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区别:教育方针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国家对各级各类教育工作的总规划,说明教育工作的社会性质、根本方向乃至教育工作的领导权等内容。在一般情况下,教育方针往往也包括了教育目的的内容,但却不仅仅是教育目的。比起教育目的的范畴来说,教育方针具有更大的强制性、政策性和实践针对性。
01
联系:可以近似地将教育方针看成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在我国,国家教育目的一般也是通过教育方针来体现和表述的。
01
无独有偶,这类案件在其他省市也屡有发生。
02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2000年1月17日,浙江省金华一位姓徐的高中生因无法忍受母亲对他学习成绩高分的要求,亲手杀了自己的母亲。
01
据新华社兰州2002年6月6日电,甘肃省景泰县一名16岁的中学生“尖子生”因不堪忍受学习的压力,杀死了亲生的母亲。这三个案例中的共性就是,父母长期对孩子学习成绩过于苛刻,管教过于严厉,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而这三个案例中的学生性格内向,交往狭窄,学习方式封闭,独立性差。
教育学第五章 教育目的课后思考题
第五章教育目的练习题一、单选题:⒈197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 )A.生产相结合B.劳动相结合C.生产劳动相结合D.工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⒉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 )A.体育B.体育、美育C.体育、美育、劳动教育D.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⒊美育即()A.审美教育B.艺术教育C.社会美教育D.自然美教育⒋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
A.监督作用B.评价功能C.教育功能D.全面发展功能⒌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思想B.教育制度C.教育目的D.教育方法⒍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A.教育目的B.教育性质C.培养目标D.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⒎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⒏我国教育目的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学说⒐.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体现出来。
( )A.课程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目标D.培养目标⒑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 )。
A.从各自理想出发,使各个价值得到充分发展B.人的精神、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的发展C.德、智、体、美相结合的全面发展D.自由天然性得到自由发展⒒( )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A.教学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方针D.素质教育⒓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对象的特殊要求叫做()。
A.教育目的B.教学目标C.培养目标D.培养目的⒔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
A.陶冶学生的人格,注重培养有教养的人B.注重科学技术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和开拓精神的人C.适应时代精神,强调个性自由发展D.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⒕检验教育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是()。
教育学原理——教育目的选择题及答案(第5章)
教育学原理——教育目的选择题及答案(第5章)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 )中对教育方针的表述。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的主张体现了()。
3、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4、()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早提出了“全面发展的人”的理想。
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素质教育D.加强现代人文教育6、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A. 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B. 思想政治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C.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D. 道德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7、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教育目的是()中的教育目的A.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8、在现代社会中,各个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其教育目的制定首先适应它的()A.政治制度B.科技水平C.经济基础D.文化传统9、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工作总要求的是()A.教育途径B.教育内容C.教育目的D.教育方针10、将个体发展所依赖的社会条件无限夸大,认为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的是()A.神学教育目的论B.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C.教育无目的论D.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11、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能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这说明体育具有()A.思想性B.技能性C.娱乐性D.竞技性12、教育的根本问题是()13、教育的根本目的是()14、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15、提出了“教育无目的”理论的是美国教育家()。
[教育学]第五章教育目的
2.教育目标有两种含义:
一是教育培养目标,或称“培养目标(goal),它是根 据教育目的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或不同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 要求,是这些学校或专业培养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的具体标 准。 二是作为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的教育目标 (objective)或教学目标,教育目标是指教育过程中的一 系列发展目标体系,这一层次的目标,按照学生身心发展顺 序加以组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直接依据和评价标准。
(二)不同类型教育目的的冲突及其表现 不同的教育目的之间往往有着不同的社会和理论基础,造
成彼此之间的或对立、或差异、或冲突。 不同教育目的之间冲突的实质是不同教育主体之间教育价 值观的差异与冲突。 不同类型的教育目的之间往往也有一致性或共性,反映了 教育与人类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社会 主流的、共识的教育价值观。 解决教育目的之间冲突的最好方式是加强不同教育利益群 体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并建立一个可供选择的教育制度, 以满足不同教育利益群体的不同教育需求。
思考与讨论:
人就是目的(康德语) 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的过程(杜威语——教育的
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教育除了它自身以外 无目的) 教育就是培养完整的人(而非“完人”) 教育就是培养真、善、美的人 教育就是培养合格的公民 教育就是培养生活之人 教育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既的联系与区别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 即不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还是理、工、农、医、师 等,都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培养人;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 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 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 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对所有的受教育者;培养目标对不同的受教育 者提出的。 其次,培养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制定,不能脱离教 育目的,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 培养目标来体现和落实。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惟一的, 而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
《教育学》课后习题及答案05
第五章教育目的一、单项选择题1. 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C)。
A. 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 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 文化本位价值取向2. 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
A.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 加强现代人文教育C. 开展素质教育D. 加强现代科学教育3. 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教育目的的文件是(C)。
A. 1958 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 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4.(D)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 教学目标B. 教育计划C. 教育目标D. 教育目的5. 素质教育思想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D)为重点。
A. 探索能力B. 创新能力C. 实践能力D.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C)。
A. 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B. 思想政治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C.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D. 道德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7. 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等)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是(B)。
A. 教育目的B. 教学目标C. 培养目标D. 培养目的8. (B)教育目的具有发展的终结性,对各种教育阶段及教育活动的影响是宏观的,具有总的指导原则和方向指针的意义。
A. 发展性B. 终极性C. 价值性D. 功用性9.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A)。
A. 德育B. 智育C. 美育D. 劳动技术教育二、辨析题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构成学校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正确。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遵循的工作方针,但它不能代替各级各类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即培养目标。
2024版教育学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ppt课件目录CONTENCT •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01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定义与内涵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教育目的的内涵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
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教育方针包含了教育目的,但二者不能等同。
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
教育目的的意义导向作用01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激励作用02目的是一种结果指向。
人类的活动既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那么也就应该是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教育活动因为有可以达成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就可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评价作用03教育目的既是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同时也当然是衡量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依据。
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可集中体现在现代教育评估或教育督导行为中。
02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强调个人的自由、独立和尊严。
该理论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促进个人发展,使个人具备独立思考、判断和行动的能力。
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应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010203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强调教育应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和有用之才。
该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品德,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学原理,章节测试 第五章
第五章教育目的一、单项选择题1.从宗教的角度论述教育目的的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培根D.康德【解析】A 神学教育目的论。
一些教育思想家从宗教的角度或从信仰出发论述教育目的。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认为:人是上帝的造物。
2.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与归宿是()A.教育内容B.教育目的C.教育制度D.教育评价【解析】B 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3.神学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福禄倍尔B.傅立叶C.圣西门D.夸美纽斯【解析】D 神学教育目的论。
一些教育思想家从宗教的角度或从信仰出发论述教育目的。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认为:人是上帝的造物。
4.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涂尔干B.卢梭C.皮亚杰D.杜威【解析】A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在近现代,教育史上也出现过社会本位的目的论思想,最具代表性的是教育社会学中的“社会(功能)学派”,其代表人物之一是涂尔干。
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A.生理与心理全面发展B.人的劳动能力与人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C.体力与智力的发展D.徳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解析】B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界定。
他们是在两个层次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
其一,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其二,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6.教育目的是检查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和评判标准,这最能说明的是教育目的具有()A.教育评价功能B.控制教育方向的作用C.指导和支配教育活动的作用D.端正教育思想的功能【解析】A 教育目的的功能。
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教育活动既然以教育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检验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标准也应是教育目的。
《教育学》 第五章课程 知识点梳理 (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概念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第五章课程 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广义的课程: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涉及教学过程中老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
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
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
如:语文、英语、数学。
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是某一类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3)课程兼有计划、途径、标准的含义。
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设置的程序、课时分配、学制编制、周学时安排。
知识延伸: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
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小弁》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作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指礼仪的活动程式。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
这里的“课程”指功课及其进程。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20-1903)《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作为教育科学的重要倡导者,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美国学者博比特在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这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
二、课程的类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如:自然课(生物、化学、物理、天文);社会课(历史、地理、经济、政治)实施要求必修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共性,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设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
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学习的课程。
设计开发主体国家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
地方课程通过课程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社会美教育
B.体育、美育
D.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C.教育功能 D.全面发展功能
C.教育目的
体现出来。 ( )
)。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各试时类卷,管调需路控要习试在题验最到;大位对限。设度在备内管进来路行确敷调保设整机过使组程其高1在中正资,常料要工试加况卷强下安看与全22过,22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⒊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具有层次性和结构性的,可以表示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
。
⒋我国教育目的的核心精神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培养德、智、体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____
⒌
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⒍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
⒎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
⒏教育目的主要是通过
⒕检验教育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是( )。 A.教育自身 B.教育评价 C.教育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培养的人才质量
⒖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 )的关系。 A.理论和实践 B.整体和部分 C.具体和抽象 D.普遍和特殊
二、填空题
⒈教育目的的功能表现为: 定向功能、调控功能和 。
⒉教育目的的制定必须要认识和考虑社会依据和
) B.艺术教育
⒋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 )。
A.监督作用
⒌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思想
B.评价功能
B.教育制度
⒍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 A.教育目的 B.教育性质 C.培养目标 D.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⒎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 )。 A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
第五章 教育目的 练习题
一、单选题:
⒈197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 与( ) A.生产相结合 B.劳动相结合 C.生产劳动相结合 D.工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
⒉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 )
A.体育
C.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⒊美育即( A.审美教育
⒐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
__。
实现的。
决定的。
⒑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
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
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名词解释
⒏我国教育目的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 )。 A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学说
⒐.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⒑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 )。 A.从各自理想出发,使各个价值得到充分发展 B.人的精神、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C.德、智、体、美相结合的全面发展 D.自由天然性得到自由发展
⒈教育目的 ⒉ 培养目标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各试时类卷,管调需路控要习试在题验最到;大位对限。设度在备内管进来路行确敷调保设整机过使组程其高1在中正资,常料要工试加况卷强下安看与全22过,22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D.教育方法
D.自然美教育
⒒( )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A.教学目标
B.教育目的
⒓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对象的特殊要求叫做( )。
A.教育目的 B.教学目标
C.教育方针
C.培养目标 D.培养目的
⒔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 )。 A.陶冶学生的人格,注重培养有教养的人 B.注重科学技术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和开拓精神的人 C.适应时代精神,强调个性自由发展 D.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