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3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34)

按照规划,2020年我国新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

在总能耗中的比例是15%,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的传

统能源比例仍达85%。在此背景下,“节能提效”被提

到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首选位置上。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个经济模式,包含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其中,新能源的发展前景被市场看好。但目前来看,新能源尚无法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化石燃料仍将在我国能源构成中居主导地位,新能源还只是作为化石能源的补充角色而存在。此外,从节能减排的投资效果看,目前提高能效对“低碳”的贡献也远甚于新能源。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能效项目“万元投资”形成的节能能力为5吨标准煤/年左右,而风能

和太阳能项目投资形成的节能能力不足1吨标准煤/年。能效项目投资有明显的优势。

从全世界的情况分析,节能在今后实现低碳经济过程中总的贡献率将达到60%—70%,然后才是依靠能源结

构的调整,以及到没有其他办法的时候采用造价昂贵的碳封存技术。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应把大力开展节能放在首位,从节能和减排的一致性方面强调低排放发展;其次,把大力开发传统能源中相对

低碳的能源如天然气、核能和水电等作为近期调整能源结构、减少排放的主要发展方向。

不过,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所走的“低碳”路径与此并不一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中国已有近20个省市

提出要打造新能源基地,上百个城市提出把新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不少地方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发展新能源。但是,低碳经济不能等同于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只是低碳经济中的一部分。并且,大规模地、盲目地上马新能源项目,更有可能造成资源浪费。

1.1.根据上述材料,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不包括()。

A.大力发展新能源

B.不断提高能效

C.努力减少排放

D.尽快开采化石燃料

1.2.下列关于新能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新能源发展前景看好,但目前无法取代传统能源

B.从全世界来看,目前新能源对低碳经济的贡献率低于能效项目

C.在中国,发展新能源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最有效的途径

D.目前大规模地开发新能源项目,有可能造成资源浪费

1.3.下列关于节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通过发展新能源才能实现节能

B.节能主要是指传统能源的高效利用

C.节能项目的投资回报比新能源开发项目要低

D.目前节能和发展低碳经济之间依然存在矛盾

1.4.目前,不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首选措施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不包括()。

A.发展新能源的技术要求比节能减排要高

B.未来传统能源在总能耗中的比例依然很高

C.节能减排比能源结构调整对实现低碳经济的贡献率要高

D.节能减排的投资效率比开发新能源要高

2.1.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①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市②将建设生态文明市作为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③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④取得了一定成效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2.2.>对“生态文明市”和“生态市建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市建设”着眼于环境保护问题,重点是控制污染、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等

B.“生态文明市建设”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C.“生态市建设”目前不能完全解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问题

D. 建设“生态文明市”是在“生态市建设”基础上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2.3.说明方法的使用会使文章生动真实,令人信服,本文采用的方法有()。

A. 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比较

B.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C.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列数字

D.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

2.4.>根据上文,下面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建设生态文明市是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B.培育生态文化,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动力支持

C.技术创新是改善生态工业的重要手段,数字显示,全面发展生态经济,提高民生服务水平,还任重道远

D.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生态文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知识经济的发展无疑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机遇(如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缩短工业化阶段的进程,即发挥后发优势),但同时也使这些国家面临严峻挑战。

挑战首先来自“知识”这一生产要素本身。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指出,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而正是在这两点,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这种差距虽然使发展

中国家在知识的选择和应用方面可以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但同时使得他们与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因位势的不同形成垂直分工的关系,因而处于不利地位,甚至随着新的技术壁垒的形成而形成新的“中心——依附”关系,加大贫富差距。例如,有迹象表明,近20年来,在全

球的收入分配方面,情况逐渐恶化。从1960年到80年代末,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从1960年的0.44到1989年的0.55。又据统计,世界最富的20%的人口的所得收入与

最穷的20%的人口的收入比从1960年的11.11:1增加

到1989年的17.11:1。可见,全球增长的好处并没有

平均扩散到所有国家,贫富差距还在加大。正如托夫勒所说:“知识的分配比武器和财富的分配更不平等。因此知识(尤其是关于知识的知识)的重新分配更加重要。它能改变其他主要权力资源的分配。”

挑战更来自自身准备的不足,因为。知识经济对于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顺理成章;对于首先要通过工业化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意味着要不甘落后、抓住机遇,就必须将工业化与知识化两步并作一步走。即如果说在上一个百年,后发国家还有可能通过加速工业化过程追赶发达国家,那么在当今新的世纪交替之际,由于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科技进步转化为经济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