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老师课件
毛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课件

10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工人阶级队伍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逐 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11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实 践的需要,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15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16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新民民主主主义主革义命革理命论的是艰在辛反探对索“左奠”定倾了和革右命倾理错论误形的成斗争的中实形践成基的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总结革命斗争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基础 上形成的。
鸦片战争以来,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特别是辛亥革 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次抗争和艰辛探索,每一次都对推动中 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所有的斗争和探索终究没有摆脱失败 的命运。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 的新变化,呼唤着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22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3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帝国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24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25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正式毛概课件-改革开放课件

要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素质和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同时,要保持与人民群 众的血肉联系,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
05
CATALOGUE
未来展望与建议
继续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推进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改革发展
总结词: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改革发展 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健康 水平。
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中 华文化走向世界。
详细描述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和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THANKS
感谢观看
全球治理贡献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3
地区稳定与繁荣
中国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 挥着积极作用,成为地区和世界的重要稳定因素 。
04
CATALOGUE
改革开放的经验与教训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 出发,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和措施。
社会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01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消费结构不断
升级。
教育与医疗事业发展
02
政府加大对教育和医疗领域的投入,提高了国民素质和健康水
平。
社会治理创新
03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组织建设,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
国际地位的提升
毛概(课堂PPT)

资本主义道路,也可以增产,但时间要 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们不搞资本 主义,这是定了的。如果不搞社会主义, 那就要两头落空。
毛泽东思想概论
2、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现实依据—— 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
客观原因:
第一,从历史发展的实际来看,主要是适应推进中国工业化的 需要; 第二,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
毛泽东思想概论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经过(P58)
1952年9月
从现在开始用 10到15年时间基 本上完成到社会
主义的过渡
1953年6月
把实现国家的工业 化和实现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作为党在过渡时期
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953年12月
完整表述了党在 过渡时期的总路
毛泽东思想概论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建国前夕,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即提出了使中国 “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 向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经过三年时间,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随着国 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和其他各项民主运动的成功开展, 毛泽东和党中央就在思考如何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的问题了。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
——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
毛泽东思想概论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1953年,中共中央按照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 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国共产党提出这条总路线的主要依据 有两个方面: ——理论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优秀课件

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是:
❖ “一化三改造” ❖ “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
化 ,这是主体; ❖ “三改造”,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 翼”。
毛泽东思想概论优秀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 史的必然性
❖ 1.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 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毛泽东思想概论优秀
课堂讨论:
为什么对民族资本采取和平赎买, 而不是像对官僚资本那样采取没收政策?
毛泽东思想概论优秀
讨论总结
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二是我国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需要 资本主义工商业发挥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
三是大多数工商业者都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 知识和经营管理经验,和平改造有利于他们发 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主要内容:
❖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构想; ❖ 2、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反映的历史必然; ❖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实践。
毛泽东思想概论优秀
本 章 知 识 结 构
第一节新民主 主义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思想
一、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三、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条件
毛泽东思想概论优秀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概论优秀
一、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不间断地进行革命” 的观点
毛泽东论述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发展 规律
毛泽东思想概论优秀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毛泽东思想概论优秀
毛概第一讲PPT

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本讲内容结束,欢迎同学们提问、交流!
第二讲内容预告:毛泽东思想
谢谢同学们!
再见
第四、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虽然新文化运动宣传的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个人主义,但 新文 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极大地破除了封建主义的束缚。 造成了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千年伟人马克思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 家”,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似乎早已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 坦却屈居第二。 询,一个月后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5、俄国十月革命的启示:走社会主义道路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特别是先进知识分子受到极大鼓舞,看 到了中华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问题一:十月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第一、认为社会主义可以解决资本主义的弊病。 在资本主义国家,
“全国的教育、舆论、选举,都操纵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表面上是共和 政治,实际上是金力政治,所以共和的自由幸福多数人是没有分的。主 张实际的多数幸福,只有社会主义的政治。” ——陈独秀
思考:马克思被评选为千年伟人对大学生有何启示?
各种评选活动,最后结果都是马克思排在第一位。 这类事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它既彰显了马克 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又表征了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 义,就像自然科学需要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样。 当前,我们大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坚定理想信念,认 真学习并深入研究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与我 国的伟大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毛概说课毛概ppt课件

11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重点是过渡时期总 路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这两项。
教学难点是: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具体情况,将新民 主主义的社会性质、“一化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确立的依据作为教学难点 。
12
【四、课程设计】
【1. 课程设计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说课课件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
说课内容
课程定位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教学设计 教学条件 努力方向
2
【一、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
1. 总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宣部、教育 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 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课程十二章分为五个部分,总论、新民主主 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环 境和保证。 2. 本章在课程中的定位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教材中处于第三章,承接着新民主主义革 命理论,是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启迪着社会主义事业总 布局
能利用书籍网络搜集完成任务要求的相关信息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辨能对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具有基本的理论素养较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主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课程内容总论模块课内理论教学课内教学使用方法和实践教学内容学时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主要是讲授法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辅之以案例分析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题目是
高 职 学 生
自我管理及 约束能力差
毛概ppt课件 第一章

03 中国革命史
中国革命的历程和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 动。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五四运动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 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01
02
03
实践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独标准,强调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阶级斗争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 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无产阶级应当通过革命斗 争实现自己的解放。
群众路线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 是历史的创造者,主张依 靠群众、为群众谋利益。
邓小平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 小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 和政策,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化
。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01
02
03
04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从实际动身,遵循客观规律
。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 和发展生产力。
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不断推动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的改革。
必须重视民生问题,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
毛泽东思想的实践与历 史意义
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 与启示
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 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欧洲的 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经过了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 人的奉献,形成了完全的理论体 系。
毛概第十四章PPT

党的领导不仅体现在政治、思想、组织等方面,还贯穿于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是全面的领导。
加强党的建设
思想建设
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坚 定理想信念,提高党员 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思想
认识。
组织建设
完善组织架构,加强干 部队伍建设,提高党组 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风建设
制度建设
弘扬优良作风,反对腐 败现象,保持党同人民
总结词
社会建设是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实 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VS
详细描述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 局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条 件。通过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基本公 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经济、政治、 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05
总结词
文化建设是总体布局的精神引领,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
详细描述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精神引领,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措施,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社会建设
可持续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 能力。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 一。
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总体布局
经济建设
总结词
经济建设是总体布局的基础,是实现全面发展的物质保障。
详细描述
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基础,是实现全面发展的物质保障 。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驱动等措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综 合国力,为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024毛概课说课PPT课件

01课程简介与目标Chapter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和当代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性质毛概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和科学体系的关键课程。
课程地位毛概课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毛概课程概述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毛泽东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参考书目考核方式及标准考核方式考核标准02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Chapter0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020304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应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应用和发展教学内容梳理01020304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重点知识点解析010204难点问题探讨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如何认识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中的贡献和失误如何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030102030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案例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案例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与挫折案例三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案例四案例分析与应用03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Chapter传统讲授法优化精选教学内容01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02结合历史和现实03设定讨论主题分组讨论与交流教师引导与总结030201互动式讨论法实施案例分析法运用选择典型案例选择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典型案例,如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等。
毛概课PPT课件

•船长詹其雄被蒙头坐在警车后排。
9月10日:日本 法院批准拘留詹 其雄10天至9月 19日。中国外交 部部长杨洁篪要 求日本“立即无 条件”释放中国 船长和14名渔民。
一. 暂停双边省部级以上交往, 二. 中止了双方有关增加航班、扩大中日航权事宜的接触, 三. 推迟了中日煤炭综合会议。 四. 推迟原定于9月中旬举行的第二次东海问题原则共识政府间谈判。
我外交部紧急交涉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7日表示,中方对日 本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同中国渔船相撞的 事件表示严重关切,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 涉。 姜瑜强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 古就是中国领土,我们要求日本巡逻船不 得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所谓“维权”活 动,更不得采取任何危及中国渔船和人员 安全的行为。她表示,中方将密切关注事 态发展,保留做出进一步行动的权利。
9月7日下午2时15分左右,在被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追逐并发生 相撞事件后,停船接受日海保工作人员“检查”的我渔船“闽晋渔” 号
日本巡逻船遭受损坏
9月7日晚海上保安厅7日夜间决定,计划以涉嫌妨碍执行公务为由,逮捕中国渔船船长,同时还以涉嫌违 反《渔业法》(逃避登船检查)为由展开调查。8日中国船长詹其雄因涉嫌以撞船妨碍公务被日本海上保卫 厅逮捕,14名船员也被拘留审问。此外,日方还扣留了中国渔船。
明、清两朝均将钓鱼岛划归我国海防 管辖范围, 进行有效的统治
明朝中叶, 戚继光等民族 英雄抗击倭寇时, 就以钓 鱼岛为战略防线。 这就取
得了国际法中所说的“有效 控制”的铁证之一。
明、清两朝均将钓鱼岛划归我国海防 管辖范围, 进行有效的统治
1562(明嘉靖四十一) 年,
浙江提督胡宗宪编纂的《筹海 图编》中的“沿海山沙图”,
五. 中国国家旅游局驻东京办事处21日宣布,取消原定于24日在东京举行的
《论十大关系》毛概课堂展示课件

课程目的
掌握《论十大关系》 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 容;
探讨《论十大关系》 对当今中国发展的启 示和指导意义。
理解《论十大关系》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02 《论十大关系》概述
《论十大关系》的创作背景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面临着许多重大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 探讨。
毛泽东同志在文中详细阐述了这十大关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政 策和措施,以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政策和措施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对于当时的中国 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论十大关系》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论十大关系》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 文献之一,被视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 组成部分。
该文的影响不仅限于中国,对于其他 社会主义国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总结词:优势互补
详细描述:沿海地区应发挥其工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内地则应利用其资源和地域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沿海地区应向内地转 移部分工业,促进内地经济发展,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协调发展。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总结词:统筹兼顾
详细描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是国家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必须统筹兼顾。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 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总结词:利益共享
详细描述: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之间应建立利益共 享机制,保障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国家应通过政策引导和财 政支持,促进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共同发展。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总结词:分权管理
详细描述:中央和地方应合理分权,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中央应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地方则应拥有更多的自主 权和灵活性,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毛概高教版第1章ppt

主讲:李燕华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第 一 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一个总体的 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 成果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实践基础、主 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基本的 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 内在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课间休息 目录
李大钊
前页
后页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 的实际需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 论的内在要求。
首先
其次
再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正反两方面 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诞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以与时俱进 的伟大精神,继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顺应时代发展的 要求,创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类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提供了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 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现实 依据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概ppt课件第六章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 距大等问题。
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旨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其核心内容包括经济 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以及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
管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04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 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它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方向和根本任务 。
地区发展不平衡
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地区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这也是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矛盾。
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资源配置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 要手段,应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 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利用。
05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 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政治建பைடு நூலகம்的重要性
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建设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政治协商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的另一重要制度,通过协商民主的方式,促进不 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在实施过程中,中国经济 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已经基本实现,下一步将 朝着实现第二个和第三个 目标迈进。
“新三步走”发展战略是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的指导思想,为中国经济 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 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和内容
总结词
科学发展观毛概课件ppt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全面的发展思路。
科学发展观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为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思想,为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详细描述
科学发展观与毛概理论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概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思想基础,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提供了理
毛概理论强调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提供了指导。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科学发展观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科学发展观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科学发展观将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民生福祉,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感谢观看
THANKS
科学发展观毛概课件
科学发展观概述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毛概理论科学发展观的未来展望
目录
科学发展观概述
全球化、环境问题、国际竞争等挑战,需要各国采取更加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国际背景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
国内背景
发展必须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以人为本
发展必须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毛概ppt课件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的提出背景
国际形势的变化
党的建设面临新形势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 ,国家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需 要全面提升综合国力应对挑战。
随着党执政环境和任务的变化,党的 建设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需要全面 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 和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需要全 面深化改革解决深层次矛盾。
提高公民法治意识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 法治观念。
依法治国的挑战与对策
挑战
部分法律法规存在缺陷或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部分执法机 关执法不严或存在腐败现象;部分公民法治意识淡薄。
对策
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立法工作;加强执法监督,提 高执法水平;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建立 健全法治监督机制,保障法律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度。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 得感和幸福感。
0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
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实现国家富强
通过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 ,实现国家在经济、科技、文
化等各方面的强大和繁荣。
实现人民幸福
以人民为中心,提高人民的生 活水平和幸福感,包括提高民 生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 方面。
四个全面的意义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利于完善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有利于破除 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营 商环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毛泽东思想概论2课件

联
尊重群众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体现了党的
系
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实
在理论和实际的关系上存在两种错误
际
倾向: 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 两者都是以理论和实际相脱节为基本特征
的主观主义。
2011年8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实 事 求 是 的 含 义
2011年8月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
的学习》中界定: “‘实
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1992年,江泽民指出,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蓬
勃生机的法宝。
2011年8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进入21世纪,江泽民又强调,马克
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明确
各个基本观点中。
2011年8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解放思想民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继续
解放思想。
第一,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
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
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实 事求是思想路线, 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的认识。
但在1957年下半年以后, 实事求是思想路 线被不同程度地偏离了, 以至于发生了长达十 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2011年8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毛概课件专题66页PPT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和谐社会的论述
19世纪30年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和英、法两 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德国也开始产生 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 的著名创始人和代表就是威廉·魏特林。
1842年,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 中,系统阐述了自己的空想共产主义理论,并把 资本主义社会称为“病态社会”,把社会主义称 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 谐”是“全体和谐”。
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国际经验表明,走出低收入国家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 的时期,即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 可能出现两种前途:
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经 济增长,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另一种是进入“矛盾凸显时期”,因为经济社会不协调, 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不断显露出来,如果处理不当,矛盾激化, 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
专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古往今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人们一直在追求社会的平等安定和谐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和谐社会的论述
英国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家罗伯特·欧文
提出了一个改造资本主义、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方案。1824年,欧文在美国 印第斯安那州进行了被称为“新和谐”公社的示 范性试验。尽管欧文对“新和谐”公社抱有极大 的热情,但是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很快淹没了这 个孤岛,公社最后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不 断地解放思想。 •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 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3.从党情上看: 党的建设面临着的形 势和新任务,是“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 依据。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和主要内容
涵三 个 代 表 ” 的 科 学 内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 的发展要求
“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 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再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正反两方面实 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 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 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科学内涵的三层涵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 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 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什么?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 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第五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和条件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 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2.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 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过程 十七大 十六届五中全会 十六届四中全会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 • 1、邓小平理论基本命题的提出 (1978——1982) • 2、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 (1982——1987) • 3、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 (1987——1992)
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和科学体系
• (一)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四节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 发展 (一)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1.从世情上看: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 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从国情上看: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 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 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 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 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 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现实依据 • 第一,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 为时代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 • 第二,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 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 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1. 建国后,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强调和背离。
(1)建国后,为了开辟适合中国自己国情的社 会主义改造道路,以及开创中国自己的现代化道 路,毛泽东继续反复强调实事求是的观点和作风。
(2)从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开始,毛泽东逐渐在 思想路线上背离了实事求是,夸大了主观意志和 精神力量的作用,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了严重 挫折。
•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 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 (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 精神财富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生平(1904-1997)
• 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 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主要领导人之一,改革开放的总设 计师。 • “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 ” • “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 ”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 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 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 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 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 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精髓,是指能使这一理 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全过程, 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方 面的最本质的东西。
1.纵向看精髓: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串于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的全过程。 2.横向看精髓: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体现在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内容的各方面。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 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 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 2.理论联系实际:途径和方法 3. 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 理:标准和动力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一切从 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 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要求。
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 进”、“求真务实”,体现了党的 思想路线在具体表现上的时代特征, 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党的思想路线可简明概括为 “实事求是”,可简称为“实事求 是的思想路线”或“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1. 理论意义: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 义认识路线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的运 用、丰富和发展。 2、实践意义(之一):制定并贯彻执行正 确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实践意义(之二):党的思想路线是加强 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 容。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得到传播 并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呢?
第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成 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经 过长期革命斗争反复比较作出的必然选 择。
• 第二,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 人运动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实现的阶 级基础和物质力量。 • 第三,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 扫清了道路,创造了思想条件。 第四,十月革命的影响是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国际条件 。
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指 导 意 义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 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 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 战略思想。
(二)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 的思想体系
• 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 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
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
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 意义
(一)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 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二)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 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提 出要解决思想路线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提出实事求是思想,并把 它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
• (1)为了总结教条主义错误的教训,1937年毛 泽东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奠定了正确 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 (2)1938年,毛泽东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实事求是”一词,阐明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 (3)毛泽东在领导延安整风运动过程中,对实 事求是的涵义作了科学界定,并为中央党校题写 了“实事求是”作为校训。 • (4)党的七大报告中,毛泽东把理论联系实际, 规定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三大作 风之一。
(1)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的精髓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 (2)提出大力进行理论创新的任务。 (3)提出 “与时俱进”的要求。 4.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党的思想路 线认识的深化: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 念,是毛泽东在1938年10月中共 中央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报 告中提出的。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 实际需要。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内在要求。
十六届三中全会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 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 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 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 是统筹兼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 为本。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核 心 以 人 为 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为本
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 为民的本质要求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 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邓小平对实事求 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第二,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第三,实事求是必须尊重实践 第四,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完整概括
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 核心党中央对思想路线认识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