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现代化进程
俄罗斯沙皇时期的国家现代化进程
俄罗斯沙皇时期的国家现代化进程俄罗斯沙皇时期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俄罗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历程。
自彼得大帝时代开始,俄罗斯国家便开始了一系列的现代化进程,使其在欧洲成为一支颇具影响力的国家。
本文将对俄罗斯沙皇时期的国家现代化进程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政治现代化彼得大帝是沙皇时期的一位非常有远见的领袖,他认为俄罗斯的政治制度和管理方式需要进行现代化改革。
他通过造船、建立工厂、设立学校、开办报纸等途径,引进西方技术和文化,改革俄罗斯管理体制,使俄罗斯走上现代化之路。
彼得大帝不仅建立了新制度,还对旧有制度进行大力改革。
例如,1709年他颁布了《城市条例》,规定了城市的组织架构、管理方法和税收制度,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又比如,1714年兴建了“海军部”,加强了军队的统一管理,提高了海军的战斗力。
这些政治制度和改革都为俄罗斯的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沙皇时期经过彼得大帝的努力,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他建立了莫斯科铸造厂、彼得堡造船厂、瓦尔纳工厂等一系列生产基地,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此外,彼得大帝还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如降低税收、取消贵族特权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他还向欧洲国家引进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从而刺激了俄罗斯的商业活动。
三、文化现代化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基础,在现代化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沙皇时期,俄罗斯的文化也开始了现代化的步伐。
彼得大帝建立了学校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提倡学习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加强了国家的文化基础。
沙皇时期还涌现出大量文化杰出人物,如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戈尔基等,他们的文学成就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为俄罗斯文化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总之,俄罗斯沙皇时期的现代化进程,无不深刻影响了俄罗斯历史的发展,也成为欧亚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其开创了俄罗斯经济、政治和文化现代化的序幕,为今天的俄罗斯带来了皇室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在俄罗斯人民的心中一直保持着一种非常重要的地位。
浅论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浅论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斯托雷平土地改革作者:张敏来源:《西部学刊》2021年第14期摘要: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后,俄国开始走上了现代化之路。
但由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和土地问题仍然亟待解决。
斯托雷平土地改革正是在俄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关键转型时期进行的一次重要改革,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有:解散村社,实行份地私有制;进行土地调整:建立独立田庄和独家农场;移民政策的实行。
斯托雷平土地改革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巨大,有利的影响有:突破村社束缚,促进农业发展;拉动交通运输业和工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现代化发展;有利于政治现代化发展。
不利影响有:损害农民切身利益,遭到农民抵抗;移民运动激化阶级矛盾。
总体来说,斯托雷平土地改革是一次巨大的尝试,应该正确看待此次改革。
关键词:俄国;现代化;斯托雷平土地改革;影响中图分类号:K51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4-0132-03一、现代化的概念及俄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情况(一)现代化的含义关于什么是现代化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学者们进行过许多深入的讨论和研究,给出的定义也都各不相同。
罗荣渠先生曾在其书《现代化新论》中对现代化的含义做了界定:“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
”[1]与西方那些发达国家相比,俄国现代化起步较晚、发展较快。
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最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法、德、美等国家紧随其后。
1861年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后又在教育、军事等方面实行了重大变革,从而开启了俄国的现代化之路。
(二)俄国农业现代化概况俄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农奴制改革,使两千多万的农民摆脱了农奴的依附地位,农民的人身自由得到了法律承认,地主不能随意买卖或抵押农奴,农民可以将份地和宅地赎归自己所有,这一系列措施都为俄国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俄罗斯现代化进程中的“跳跃”与挫折
诸 如 文 艺 复 兴 、 蒙 运 动 、 教 改 革 和 科 学 革 命 启 宗 等 。 之 , 还 没 有 感 受 到 一 点 点 新 的 人 文 精 神 和 总 它
自然 科 学 的 气 息 。 19 6 7年 镀 得 一 世 微 服 出访 西 欧 , 成 为俄 罗 就 斯学 习 西 方 的 契 机 次 出访 对 沙 皇 刺 激 很 大 , 这 他
技 术 革 命 , 经 济 和 技 术 上 追 赶先 进 国家 的 进程 。 在 这 种 现 代 化 思 想 源 自列 宁 。 早 在 十 月 革 速 的 剧 烈 的 社会 变动 , 时 而 有
会 遭 遇 挫 折 , 代 化进 程 会 出 现 “ 裂 ” 甚 至 是 严 现 断 , 重倒退等 。
二
世 界现代化 进程 中的奇 特现象
俄罗斯作为一个落后国家 , 为追 赶先 进 国 家 ,
初 , 宁 就 提 出“ 产 主 义 就 是 苏 维 埃 政 权 加 全 国 列 共 电 气 化 ” 著 名 公 式 。 强 调 指 出 实 现 全 国 电 气 化 的 他
对于 巩 固 苏 维埃 政权 的 重 要 性 : 共 产 主 义 就 是 苏 “ 维埃 政 权 加 全 国 电 气 化 。 不 然 我 国 仍 然 是 一 个 小 农 国 家 , 一 点 我们 必 须 清楚 地认 识 到 。 们 不 仅 这 我 在 世 界 范 围 内 比 资 本 主义 弱 , 国 内也 比 资 本 主 在 义 弱 。这 是 大 家 知 道 的 。我 们 已经 认 识 到这 一点 ,
化 进 程 , 要是 国 家政 权 通 过 强 力推 进 , 进 工 业 主 促
第 三 , 代 化 是 指 人 类 社 会 从 传 统 农 业 社 会 现 向 现 代 工 业 社 会 转 变 的 过 程 , 确切 地说 , 经 济 更 是 落 后 国 家 实 现 工 业 化 的 进 程 @。 第 四 , 代 化 是 指 近 代 资 本 主 义 兴 起 后 出 现 现 的 特 定 国 际 关 系 格 局 下 , 济 落 后 国 家 通 过 大 搞 经
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历程
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历程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的俄罗斯帝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现代化的努力。
然而,在苏维埃时代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自1990年代起,俄罗斯开始进行经济转型和市场化改革,逐渐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苏维埃时代,俄罗斯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政府集中控制着经济资源,企业主要由国有部门控制和管理。
然而,由于中央计划和管理的缺乏效率,俄罗斯的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了萧条和滞胀。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在新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俄罗斯迅速进行了市场经济改革。
市场化改革引入了市场机制和私营企业,同时大量国有企业被私有化。
1990年代初期,俄罗斯经济经历了剧烈的震荡,通货膨胀率飞速上升,失业率剧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然而,到了1999年,俄罗斯的经济开始逐渐走出困境。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通货膨胀,并实施了财政和金融改革。
随着国际油价的上涨和外国投资的增加,俄罗斯经济逐渐恢复并取得了可观的增长。
2000年后,俄罗斯的经济表现出了更为稳定的增长趋势。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经济发展,包括降低税率、改善商业环境、鼓励创新和提高教育水平。
此外,俄罗斯还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加强对外贸易,扩大出口市场。
2014年至2015年,俄罗斯经济发展受到国际石油价格下跌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的影响。
2015年俄罗斯经济进入衰退,并在2016年经济开始复苏。
目前,俄罗斯经济正呈现出稳定增长的势头。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2018年俄罗斯的GDP增长了1.6%。
俄罗斯政府继续推动经济多元化,鼓励创新和科技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全球经济合作。
总之,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
虽然在转型过程中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困难,俄罗斯经济在市场化改革和政府措施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增长和进步。
俄罗斯城镇化过程与空间格局
汇报人:2023-11-20CATALOGUE目录•俄罗斯城镇化概述•俄罗斯城镇化过程分析•俄罗斯城镇化的空间格局•俄罗斯城镇化的影响因素•俄罗斯城镇化的未来展望•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俄罗斯城镇化概述01城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表现为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以及城市地域的扩张。
俄罗斯是一个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
在历史上,俄罗斯的城镇化进程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
城镇化的定义与背景俄罗斯城镇化背景城镇化定义在19世纪初,俄罗斯开始进行工业革命,这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
一些重要的城市如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在这一时期逐渐崛起。
19世纪初的城镇化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加速,俄罗斯的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许多新兴城市如哈尔滨、海参崴等在这一时期出现。
20世纪初的城镇化在苏联时期,俄罗斯的城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些新兴城市如莫斯科、列宁格勒等成为重要的工业和文化中心。
苏联时期的城镇化人口流动趋势01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尤其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大城市。
城市扩张趋势02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需求,俄罗斯的城市不断扩张,向周边地区发展。
区域发展不平衡03由于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的不同,俄罗斯的城镇化发展呈现出区域不平衡的现象。
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较高,而东部和南部地区的城镇化相对滞后。
俄罗斯城镇化过程分析02在19世纪之前,俄罗斯城镇化发展较为缓慢,主要城镇包括莫斯科、圣彼得堡等,这些城镇主要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初始阶段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罗斯城镇化进程加快,特别是西部的欧洲部分,许多工业城市开始崛起。
工业革命推动19世纪以前的城镇化进程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帝国主义扩张导致城镇化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亚洲部分,一些重要的城市如海参崴、伊尔库茨克等逐渐兴起。
帝国主义扩张这个时期,移民和工业化成为推动城镇化的重要力量,许多农民进入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同时工业化也加速了城市的发展。
主要国家现代化进程及工业革命表格
的变革一般是社会 精英。这类的变革 总是一种自上而下 的变革。 (4)日本现代化过程 带有浓厚的军国主 义色彩。
年代成为最大的债权国和外汇储备国,创造
了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以后,日本
70年代开展“多边自主外交”,80年代以来,
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近代英美法重要法律文献
国家
文献
颁布
机构
内容和作用
进 的欧洲战争策源地。随着第三帝国的崩溃, 现代化的催化剂,
程 德国的现代化进程再次被打断,国家处于分 但是两次世界大战
裂状态。
德国战败,德国均
遭受打击,尤其是
第三个阶段:“二战”后。二战后的德国在冷 二战后,德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
战背景下分裂成东西德国。西德在盟国扶持 裂,一直到冷战结
下建立了民主制度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经 束,才通过和平方
后,经过西进运动领土延伸到太平洋沿岸, 进程中,中产阶级
美 成为一个大国。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 是变革的中坚力 国 的深入开展,南北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激 量。在改革和新政
现 化,终于导致美国历史上唯一的内战——南 中,扩大公民参
代 北战争——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
与、保持市场竞
化 命。北方的胜利终结了黑人奴隶制度,巩固 争、寻求社会公正
中央集权,又通过明治维新——富国强兵、 号反映了启动时期
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成功地实现了“脱亚入 的日本强烈地要求
欧”,迅速崛起为东方新型的工业化强国;后 和东方古老的封建
又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制定颁布《大日 体制断绝联系。
本帝国宪法》,奠定了日本现代化政体的基 (2)移植西方文明
础。
时,注意“和魂洋
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特点及其影响
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特点及其影响摘要西欧各国现代化是由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由民主主义代替专制主义,由先进的工业社会代替传统的农业社会。
俄国现代化与其他国家不同,具有封建农奴制加强、君主专制加强和农村社会发展缓慢等特点。
然而,一定时期内,俄国的这些封建性特点与俄国的社会结构相适应,对俄国现代化的进程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俄国现代化俄国现代化进程发端于彼得一世时期。
与西欧国家相比,俄国的现代化具有几个明显不同甚至是相反的特点。
一、封建的农奴制不断加强在彼得一世以前,俄国农奴制已经逐渐兴起并最终确立。
1497年法典限制了农民迁徒的权利,1550年、1581年、1597年法令加强这种制度,1649年的《法律大全》宣布可以无限期追捕逃亡农奴,标志农奴制最终确立。
彼得一世时,政府颁布了关于缉捕、遣返逃亡农奴等法令,为18世纪中期农奴制发展准备了条件。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俄国农奴制发展到了顶峰。
她曾赐给贵族农奴80万。
此后,地主相继获得了将农民罚作苦役和关进管制所的权利;买卖、赠送、惩罚农奴的权利;将农奴与土地分开出售,将一家农奴分开出卖的权利;将农奴充军的权利。
保罗一世时期至尼古拉一世时期,政府总体上也是执行继续巩固农奴制的政策。
总之,从彼得一世开始至尼古拉一世的俄国的现代化发端时期,俄国的封建农奴制一直在不断加强并稳定发展着。
其中,在整个俄国现代化的发端阶段,对农奴制最着力加强的两个时期是彼得一世时期和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而这两个时期恰好是这一阶段俄国最为强盛的时期。
二、沙皇的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俄国的专制制度形成于伊凡三世时期。
彼得一世时确立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制度。
他还完善了中央管理机构,使直属于沙皇的参政院成为国家最高管理机构,通过参政院所有国家大小事务的管理权都最终落入沙皇一人之手。
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初期,作过一些经济上的政策调整,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但对于国家制度和君主专制权利方面,没有任何的变化。
简论俄国现代化的历程
简 论 俄 国现代 化 的历 程
李 浩
(安徽 师范大学 历 史与社会 学院, 安徽 芜湖 2 4 3 0 0 1 )
摘
要: 俄 国现代 化的独特 性体 现在 其现代 化的历程贯 穿于两个不 同意识形态 的政 权 , 同时也体现在其 现代化过
程 中的政 治、 经济集 中性与文化的局限性。研 究俄 国现代化过 程 的不足 , 可 以为 我们正在进 行 中的现代 化提 供难
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经济元素的道路。
“ 列 宁 去世后 , 布 尔什 维 克 阵 营 中 围绕 俄 国的 发 展 道 路 进 行 了激烈 的 争论 。 ” 3 j 5 斯 大 林 通 过 一
政 治 民主化 ” 。
1 9 0 5年俄 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 阶级革命 , 俄 国政
治 民主化 的进程 艰难 地开启 了。 由来 已久强 大 的俄 国中央集 权政 府 , 不甘心 放 松对 权力 的控 制 , 好 景不 长 , 此 次改革 之后 , 即进 入 了俄 国历史 上 黑暗 的斯托 雷平 反动 时期 , 俄 国的政 治 民主 化在开 始之 初 即遭遇 了重 大挫折 。
发, 俄 国统治 者采 取 了像 经 济现代 化那 样 的 自上 而 下 的 改 革 。伴 随 着 1 9 0 4 年 日俄 战 争 的 失 败 和
俄罗 斯现 今拥 有 全 世 界最 广 袤 的 国土 , 但是 ,
通过扩张得来的领土 , 其分散性和离心力是可想而
知 的 。这种政 治上 的离 心力 , 既是 原来核 心 区域大
第3 4卷
第 2期
大庆 师范学院学报
J OURN AL OF DAO I N G NORMAL UNI VE RS I T Y Ma r c h. 2 0 1 4
俄国的沙皇制度与现代化进程
俄国的沙皇制度与现代化进程沙皇制度是俄罗斯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俄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沙皇制度塑造了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
然而,这一制度也因其自身的局限性而逐渐成为现代化进程的束缚和阻碍。
本文将探讨俄国沙皇制度与现代化进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首先,沙皇制度在俄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自伊凡雷帝建立沙皇统治以来,这一制度一直存在并持续发展。
沙皇是俄国政治体系的核心,享有绝对权力。
他们掌控着政府、军队、法律和财政等方面的权力。
沙皇制度还鼓励并维护着东正教的传统,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俄罗斯成为东正教文化的保护者。
然而,这种集中权力的体制也给政治和社会带来了问题。
沙皇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缺乏政治改革。
沙皇统治下的俄国没有实行民主制度,这导致政治权力集中在少数统治者手中,而无法得到广泛的社会参与。
决策的不透明性和缺乏政治权力的分配机制限制了政府的创新能力,阻碍了现代化进程。
另外,沙皇制度的权威性也使得政府难以有效地应对外部挑战和内部改革的需求。
此外,沙皇制度也对俄国的经济现代化产生了不利影响。
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缺乏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沙皇制度使得封建制度得以延续,农民普遍处于贫困和剥削的状态。
这种经济结构的缺陷限制了产业和技术的进步,使得俄国在工业化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同时,政府对外贸易的限制也阻碍了俄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和现代经济的发展。
然而,沙皇制度也在俄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沙皇改革运动的出现为俄国的现代化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尤其是在19世纪后半叶,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被推出,包括:废除农奴制、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教育改革的推动等。
这些改革试图跟上西方国家的脚步,推动俄国走向现代化。
然而,这些改革的推出和落实仍然受到沙皇制度的限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有限。
最终,沙皇制度与现代化进程之间的矛盾最终引发了革命的爆发。
1905年和1917年的两次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并建立了苏维埃体制。
俄国、美国、日本现代化
1、俄国现代化进程(知识结构):(1)特点:改革求强,革命求新;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封建残余,成为其资本主义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桎梏;(2)历程:17世纪下半叶 (时间) 彼得一世改革将俄罗斯拖向文明的门槛,跟上西欧现代化步伐(背景、影响)改革求强1861 (时间) 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背景、内容、影响)革命求新: (时间) 革命使俄国走上道路彼得一世改革:背景:17世纪的沙皇俄国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远落后于英法等西方国家,彼得一世上台后,为使俄国强大起来,效法西欧,开始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俄国在摆脱落后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跟上西欧近代化步伐,还加强了沙俄对外扩张的军事力量;但未触动封建农奴制,俄国依然落后2、日本现代化进程(知识结构)(1)特点:(2)进程:根本原因幕府统治严重阻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背景和条件改革动力为摆脱民族危机,重振天皇制下国家政治前提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新政府现代化起点指导思想(时间)内容政治上宪政改革内容不要遗漏后果和影响3、美国现代化知识结构:(1)特点:(2)结构:时间:美国崛起,开始现代化道路背景和条件:(初步实现工业化)成果和特点:工业化开始于纺织业,从依靠英国技术和设备到自主创新时间:美国快速崛起,工业化高潮背景和条件:()成果和特点:20世纪初期,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化国家11.9闸北35.(15分)1885年3月16日,日本《时事新报》上发表了福泽谕吉的《脱亚论》。
他批评中国在文明东渐的时代不能顺应潮流,如此下去将难以自保,日本也就得不到辅车唇齿般的援助。
中国的卑屈惑溺、无法无情,已使西洋人误以为日本也是这样,而有这么一个邻国实在是“日本国的一大不幸”。
他提出日本“不能等待邻国开明来共兴亚细亚,应该脱其伍与西洋文明国家共进退。
”问:(1)此后,日本国家是如何实现“脱亚入欧”目标的?(6分)(2)你如何评价福泽谕吉的“脱亚论”?(9分)35.(15分)(1)颁布了第一部宪法(1分),召开了议会(1分)在现代政治制度建设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实施“强兵”政策,至1890年代建成了一支现代军队(1分);1890年代初,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2分);1895年甲午战争中战胜中国军队,标志着它跻身世界强国之列(1分)(2)本题采用PISA评分法。
比较欧美发达国家、俄罗斯地区、发展中国家报业现代化的过程,并结合所看《对话》谈谈解放中国新闻传播生产
比较欧美发达国家、俄罗斯地区、发展中国家报业现代化的过程,并结合所看《对话》谈谈解放中国新闻传播生产力的意义【一】比较:1、时间上欧美发达国家的报业现代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这是近代报业发展为现代报业的转变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报业垄断基本形成的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是报业垄断继续加深的时期。
俄罗斯地区的报业现代化进程大致可划分三个时期:沙俄时期、苏联时期和独联体时期。
发展中国家报业主要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的一些国家的报业,他们的报业现代化伴随着殖民侵略的开始和发展以及结束的历程进行的。
2、报业形态上报业垄断在发达国家陆续产生,并逐步发展壮大,出现了超级报团和跨行、跨国、跨地区的垄断;报纸种类大量减少,一城一报现象渐趋严重;报纸向企业化过渡,受政府直接控制的报纸减少;报纸形态划分更清晰,有综合性报纸、专业性报纸、休闲娱乐性报纸等多种形式;无产阶级报刊在一定时期内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俄罗斯地区民办报刊发展较快,群众办报理念得到认可,但苏联的高度计划体制也让报业发展走了很多弯路;发展中国家报业的基本倾向是反帝、反殖、反霸,为捍卫民族独立、发展国家经济而努力;报业发展经历了由殖民者垄断到民族解放后自主创办的发展;亚、非、拉美三个地区报业的发展又有各自的特点:亚洲国家报业发展在地域上比较集中,发行量不大;非洲各国报业发展极度不平衡;拉美地区报业垄断程度很高。
3、功能上世界现代报业的发展与两次世界大战和广大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有着很大的关系,为维护和平、保卫国家利益和获取民族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欧美发达国家的报业现代化是伴随着报业垄断的不断发展而前进的,垄断让报业发展有了更高的平台和更多的资源,也损伤了新闻自由和政治民主,使报团成为资本垄断的代言人。
俄罗斯地区的报业发展在苏联解体前后经历很大的波折,更多的反映了政治大环境对报业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近现代俄国(苏联)发展历史
近现代俄国(苏联)发展历史俄罗斯历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在近现代,尤其是从1917年十月革命以来,俄罗斯的发展变得更加迅速和复杂。
在这段时间里,俄罗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最大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以及苏联的分裂和崩溃。
1917年十月革命标志着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进入新的阶段。
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随即开始了苏联的建设。
苏联建立时,经济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
为了推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苏联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计划和政策。
这些计划和政策虽然起初有所成效,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例如,短缺和贫困问题比较突出。
然而,苏联继续沿着自己的道路前进,经济逐渐有了一定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在德国的入侵下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在战争中,苏联获得了许多胜利,其中包括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柏林战役。
这些胜利展示了苏联的军事实力,同时也使苏联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
20世纪50年代,苏联经济和军事实力逐渐扩大,成为了世界上的一个大国。
当时,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对抗达到了高峰,在冷战期间,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因为双方之间的对抗而分裂成两个阵营。
苏联在这个时期也在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通过援助和干涉,支持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例如古巴、越南、朝鲜和阿富汗。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开始陷入困境,导致了民众的不满情绪和政治上的动荡。
在这个时期,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一些改善,双方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和军控谈判。
然而,这些改善最终没有阻止苏联的崩溃。
1985年,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上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试图重振苏联经济和政治。
然而,这样的改革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
苏联在最终决定解体前经历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1991年底,苏联宣布解体。
该事件标志着苏联结束了接近七十年的历史,同时也开启了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政治和经济变革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政治和经济变革1991年12月25日,苏联正式宣布解体。
这一事件引起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变革,对于俄罗斯而言,尤其如此。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经历了一段动荡和艰难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变革,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的发展轨迹和现代化进程。
一、政治变革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治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总体上来看,这一时期的政治变革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发生在1990年代初期。
在这一阶段,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试图建立一种新的政治制度。
这种政治制度包括:推行自由市场经济、实现政治多元化、加强国家行政权力和推进民主改革。
然而,在斯大林式极权统治的背景下,这种政治制度的建立并不容易。
尤其是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加强国家行政权力和推进民主改革成为了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
第二个阶段发生在2000年之后。
这一时期俄罗斯的政治制度逐渐稳定。
普京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经济和法律改革,同时重新建立了国家的行政机构和法律制度。
这样,俄罗斯的政治制度得到了巩固,而国家安全和稳定也得到了维护。
二、经济变革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在1990年代初期,俄罗斯尝试了很多种经济制度模式,包括市场制度和计划经济。
最后,俄罗斯采取了自由市场经济的模式,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
这种改革使俄罗斯的经济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第一,私有化改革。
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有企业大量破产和倒闭。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俄罗斯采取了大规模的私有化措施,将大量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企业,通过优化市场结构和资源分配,加快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第二,市场化改革。
在实行市场化改革之前,俄罗斯的经济完全由国家掌控,市场资源配置十分低效。
市场化改革让市场资源配置更加灵活和自由。
这种改革对于俄罗斯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加速了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第三,财政和税收改革。
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和推动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俄罗斯开始进行财政和税收改革。
针对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各类税收,俄罗斯多次进行了税收改革和减税。
现代俄国政治经济变迁与社会转型
现代俄国政治经济变迁与社会转型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20世纪初期,俄国革命爆发,推翻了沙皇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但是,在斯大林主义的统治下,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发展陷入了停滞。
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重新开启了经济改革和政治体制的重构,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现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变革和社会转型。
一、政治经济变革1.经济转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将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这一过程是痛苦的,但却无法避免。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减少,企业可以自主决策,政府的经济管制也缩小了。
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开始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性。
在新的经济体制下,俄罗斯逐渐进入了全球化的经济市场,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
这让俄罗斯经济有了更多的机会,促进了俄罗斯与世界经济的互动交流。
2.民主转型1991年时,俄罗斯就通过权力合法性的手段将共产党政权废除。
2000年,普京成为总统,此前,他曾出任过克林姆林宫秘书和联邦安全局负责人,建立了一种新的领导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以强势政策为主,俄罗斯政局逐渐走向了集权。
这里面部分人认为强权集中在总统手中广泛化是因为自1991以来俄罗斯的民主体制被牢牢地把握在了新生资产阶级以及金融寡头的手中。
这些人经营基本产业经颇级和政府机构,借由相互协助垄断了政治、经济资源,压制歧见。
因此,俄罗斯的民主体制转型远称为痛苦,值得讨论。
二、社会转型1.种族和宗教俄罗斯的人口分布非常广泛,而且在国内外都有着相当的影响。
近年来宗教信仰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争论的焦点。
俄罗斯东正教在该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12年12月,俄罗斯议会通过了一项新政策,规定世俗教育机构必须在学校内加入主要为东正教的宗教教育课程,即宗教课程。
在该国东正教的影响下发生了相当多的宗教事件。
这些事件包括:特别是在高加索地区,莫斯科地区、圣彼得堡市等地区,犹太教、伊斯兰教和新兴宗教等被禁止和打压,这种做法在俄罗斯社会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俄国现代化PPT(精)
一、纵观俄国现代化主要阶段 1.准备阶段(17---18世纪) 彼得一世改革 背景: 17世纪俄国在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落后于西方,彼得一世学习西方进行 全方位改革 对现代化作用: 促进俄国社会、经济(手工工场时期)、文化发展,在摆脱落后道路上 迈进一步,为现代化奠定基础 局限: 沙俄君主专制和封建农奴制未触动,反而强化 2、资本主义现代化阶段(1861—1917年)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背景: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农奴制矛盾凸显,危及沙皇专制统治。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更成为改革导火线
4、俄罗斯的第三次现代化转型阶段(1991年后至今)(删除内容) 背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行政策调整,向现代化新阶段转型 主要内容: 经济上(重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俄罗斯以“休克疗法”进行经济改革使俄国 重建私有化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带来了经济急剧下降,国力大衰的后 果。普京上台后,扭转了经济下滑的趋势,近年俄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国际 地位也有明显提高。 政治上(推动政治体制重构),叶利钦时期确立总统主导下的三权分立制。普京 时期,采取强有力措施维护总统权威和联邦中央对地方控制,建立垂直权利体系, 加强中央尤其是总统对地方的监督和领导,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势力。 对现代化作用:推进俄罗斯现代化进程
3、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1917—1991年) A、十月革命 背景:沙皇专制体制使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20世纪初,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 薄弱一环。一战更使俄矛盾激化,加速革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体制基础上,日 益强大布尔什维克党在列宁领导下发动十月革命,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政权 对现代化作用:列宁为首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后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俄国现代化建设由原来资本主义现代化转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改变了俄国现代化轨迹 B、新经济政策 背景:苏俄建立后,为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苏维埃政权,列宁指导出台新经济政策 对现代化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决工人失业问题,使苏俄顺利恢复了遭到战争 破坏的国民经济,为实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推进俄现代化进程,主要是 经济现代化
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⑵能够根据时代的变化,适时调整统治政策和 变革完善社会制度,使社会保持了长期的稳定,并为现 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⑶充分利用天时、地利,善于抓住历史机遇是英国 现代化进程启动较早、发展较快的重要原因。
①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 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作为濒临欧洲大陆的 一个大西洋上的岛国,敏锐地觉察到了发展的机遇,从 此,英国走上了工商业强国和殖民霸权的道路。
化剂。但是借助于这种自上而下方式完成统一的德国却 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在这种军国主义传统的支 配下,德国先后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并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再次走向分裂。直到冷战结束后,德国通过和平 方式再次完成了统一,并通过经济纽带巩固了统一。
5、俄国 ⑴改革与革命是推动俄国现代化的基本动力,两者 相互联系互相转化,贯穿俄国现代化始终。 俄国现代化是从彼得一世改革开始的,随着工业革 命的发展,又以1861年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为其现代化 找到了新的动力,俄国由此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但是沙皇政府是将改革作为摆脱统治危机、制止革命、 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而不是主动地顺应历史的
2、法国
⑴法国现代化进程中政局动荡、革命频繁是最突出 的特点。
法国民主政治的确立是经过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反复 斗争才逐步确立下来的,并且在某些历史阶段,君主制 度一度占据上风。
法国现代化进程中这种频繁的政局变动和暴力革命, 延缓了法国现代化的步伐,使法国不仅长期落后于英国, 而且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后起之秀——美国和德 国赶上和超过,成为“二流”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
②17世纪中期,当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 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又适时地
进行了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宫廷政变,建立起有 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民主政治制度。
论析俄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论析俄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俄国是一个曾经强大的帝国,历史上曾经统治过东欧、北亚和东北亚等广大领土。
然而,19世纪中期以后,俄国面临着内外诸多问题,因此开始实施现代化改革。
本文将从农奴制度的废除到工业化的推进,分析俄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内部改革的推动因素俄罗斯的内部改革始于彼得大帝,而这场改革最主要的推动力量是来自俄国国内需求的外向性。
俄罗斯曾经长期面临土地面积巨大但资源贫乏、气候恶劣的问题,加上文化上的差异,俄国的文明始终与欧洲存在断层。
这一点在普希金诗句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压缩:“寒苦的莫斯科是乡下,卢斯托夫、彼得堡是欧洲。
”。
军事上,还曾遭受过拿破仑的侵略。
俄国的农业生产方式还处在落后状态,传统的农奴制度也使得农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这一时期内部改革的实际动力,正是社会出现深刻变革的迫切需要,也是使俄国逐渐成为先进工业大国的基础。
农奴制度的废除在整个近代化进程中,废除农奴制度无疑是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农奴制度的废除作为内部改革的开始,是俄国进入近代化的开端。
农奴制度的废除始于尼古拉一世,以维国务大臣古德诺夫、县长哈伊德和高等教育部长普雷日比沃谢基为代表的普通官僚人员,成为了反动性的消极因素,并构成了革命进程中的重大障碍。
而唯一能够解决此类问题的,正是通过农奴制度的废除。
1861年农奴制度的废除,实施的时间并不是很快。
但是,在实施之后,俄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起步。
农奴的解放,农业领域工业化的影响,以及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皆为加速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切入点。
工业化的推进在俄国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进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俄罗斯帝国开始了大规模工业化的进程。
工业和铁路建设是这一进程的核心。
成立了副手银行,负责银行信贷和工业上的投资。
同时,当时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经济市场。
其中,一些外来的投资企业,对俄国工业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非常重要的是,工业化还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势必导致工人阶级的兴起。
大国崛起之俄国的发展之路分解
大国崛起之俄国的发展之路分解俄国的发展之路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阶段:1.莫斯科公国时期(1147年-1547年):从莫斯科公国起源开始,俄罗斯民族的统一和强大开始形成。
莫斯科公国通过与蒙古帝国保持良好关系,同时逐渐扩张领土,吸纳邻国,增强自身实力。
这一时期,俄国的国土面积明显扩大,对外侵略也开始进行。
莫斯科公国最终获得了独立地位,并在1547年建立了沙皇制度。
2.彼得大帝时期(1682年-1725年):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帝国的创立者,在他的领导下,俄国开始向西方看齐,学习欧洲的技术和文化,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
彼得大帝将首都迁至圣彼得堡,以打开一扇通向欧洲的窗户。
他积极发展海军,建造强大的战舰,加强对外海上贸易,提高俄国的国际地位。
彼得大帝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军事、经济和文化,对俄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3.稳定和扩张时期(1725年-1855年):在彼得大帝的继任者和后继者的领导下,俄国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俄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内政,加强了国家机构的效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同时,俄国也积极拓展领土,进行战争征服,吞并了波兰、土耳其和日本的一部分领土,使得俄国的领土面积达到历史最大。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作家,如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亚历山大一世等。
4.俄国帝国时期(1855年-1917年):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俄国迅速崛起为世界上的大国。
这一时期,俄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铁路、工厂和矿山等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
农业也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地区的工业发展。
与此同时,俄国还积极扩张领土,征服中亚、远东等地区。
然而,这一时期也面临许多内外挑战,如克里米亚战争、十月革命等。
总的来说,俄罗斯的发展之路是从莫斯科公国时期开始,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并在彼得大帝时期向西方靠拢、进行现代化。
然后,在稳定和扩张时期,俄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内政和扩张战争,使其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
俄罗斯帝国从沙皇到苏联的演变
俄罗斯帝国从沙皇到苏联的演变俄罗斯帝国自东正教的历史上的第一个君主,即1533年4月16日,伊凡雷帝六岁时开始了他的统治。
在这个国家里,沙皇变成了主权的象征。
自伊凡雷帝直到1917年的二月革命,整个俄罗斯帝国都是由君主和王朝统治。
在这400年的时间里,俄罗斯帝国发生了巨大的政变和重大的事件,最终导致苏联的建立。
一、沙俄时期(1533年-1917年)1. 形成沙皇制度沙皇制度形成于16世纪初期,沙皇代表了俄罗斯正教会的领袖,并拥有政治、军事和宗教权力。
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是一个封建专制国家,民众缺乏政治权利和自由。
2. 扩张与改革沙俄通过军事扩张,将领土扩展到包括了西伯利亚、阿拉斯加等广大地区。
同时,一些改革也在19世纪末的沙俄实行,如1861年的农奴解放等。
3. 揭开俄国现代化的序幕19世纪末,俄罗斯逐渐参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
建设铁路、工厂和城市,发展军事技术和科学研究,使俄罗斯逐渐走向现代化。
4. 二月革命1917年,沙皇制度最终在俄罗斯被推翻。
二月革命发生后,临时政府建立,但随着革命的深入,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中夺取了政权。
二、苏维埃俄国与苏联(1917年-1991年)1. 布尔什维克党的崛起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成为苏维埃俄国的统治党。
由于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苏维埃俄国逐渐转变为苏联。
2. 共产主义建设俄罗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斯大林等领导人领导下,实行了一系列的共产主义建设和集体化运动。
苏联逐渐通过计划经济和农业集体化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3.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战后,苏联成为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
4. 解体与俄罗斯联邦的成立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作为苏联的继承国成立。
苏联的解体结束了俄罗斯帝国时期到苏联时期漫长的政治转型过程。
结语俄罗斯帝国从沙皇到苏联的演变代表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现代化进程学案一、教材分析1、脱亚入欧---向西方学习实现现代化道路A、17世纪下半叶彼得一世改革-----把俄国拖入了现代化的大门B、19世纪中期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继续向西方学习C、1905年改革-----深入体制器物----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考: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出现了矛盾和冲突?1、经济上:农奴制残余与资本主义发展2、政治上:民主与专制3、军事上:扩张性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的失败使固有矛盾激化。
俄国的现代化道路到底向哪里走?2、俄国现代化道路另辟蹊径A、二月革命仍向西方学习,追求资产阶级民主B、十月革命----现代化的新探索从向西方学习到走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发展为实践(1):经济现代化的探索-----------------------新经济政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2):政治民主化的探索-----------------------苏俄、苏联--实行苏共一元化高度专制讨论:俄国现代化的新探索成功了吗?成功之处:1、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巩固了政权。
2、经济恢复,成为工业国。
3、为第二次世界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留下隐患:1、实行个人专权,严重破坏了民主和法制。
2、忽视消费资料生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不满情绪日益增长3、美苏军备竞赛使苏联经济背上了沉重负担。
这种探索的失败导致了什么?3、现代化道路的重新反思A、政治现代化从“新思维”到总统制2、经济现代化从自由化、私有化到“有效经济”。
对历史的判断,必须用大尺度来衡量,社会变革的完成可能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
对一个伟大的民族而言,挫折意味着新的出发。
二、知识要点、知识线索:1.俄罗斯帝国彼得一世改革:原因:17世纪下半叶,俄国工商业有了一定发展,但在农奴制统治下,工场缺乏自由劳动力,农奴缺乏劳动积极性,生产力低下,俄国的整个经济相当落后;1695 年,彼得一世率军进攻克里木,俄军损失惨重。
内容:1698年,彼得一世去西方考察回国,全面推行改革。
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开办各类军事学校,建立和扩大海军,聘请外国军事专家;经济上:鼓励开办工场,发展工商业;政治上:设立参政院和陆军、海军、外交、税务、司法等11个委员会,把教会置于政府管辖之下,重新划分全国省区,加强中央集权;社会文化上:推行学校教育,改变社会习俗,兴办报纸,创立科学院等。
影响:彼得一世的改革,虽然没有触动农奴制,但是经过学习西方,俄国的国力有了显着增强;俄国不仅战胜了土耳其,巩固了它在黑海的地位;而且战胜了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由一个封闭的、落后的内陆国家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
农奴制改革:原因:19世纪中期,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农奴不堪忍受剥削和压迫,不断发动起义;俄国在1854-1856年与英法争夺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完全暴露了封建农奴制的落后和腐朽。
过程:1861年2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财产、职业和选举等公民权利,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作私有财产买卖、赠送和典押,不得干涉他们的生活。
农奴要获得自由和使用份地,必须交纳相当数量的赎金,赎金未付清以前,仍要为地主服役。
性质:1861 年改革是沙皇政府为了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而进行的一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意义:这场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资金,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发展:20世纪初,俄国发展成为带有浓厚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
1904年,沙皇冒险发动日俄战争,不料俄军一败涂地,加速了1905年革命的爆发。
在镇压了革命以后,沙皇尼古拉二世为缓和国内矛盾,于1905年10月签署宣言,给予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以国家杜马为最高立法机关,俄国沙皇专制制度转变为君主立宪制度。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十月革命:原因:1914年,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3月,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发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府,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但临时政府并未按照人民的意愿,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的亲自组织和领导下,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二天,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全部政权一律归苏维埃,并决定成立人民委员会作为中央政府机构。
此后,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新经济政策的原因:帝国主义发动武装干涉;国内白军叛乱。
新经济政策内容:规定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由农民自己处理;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
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决了工人的失业问题,使苏俄顺利恢复了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并为实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极格局下的苏联:二战结束以后,形成了美苏两大阵营的“冷战”局面。
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领导人强调新的战争威胁,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发展模式,坚持首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方针。
斯大林利用在卫国战争中树立的个人威望,在党内实行个人专权,使党和国家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赫鲁晓夫掌握最高权力后,对内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对外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在坚持计划经济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鼓励农民发展副业,扩大企业自主权,通过物质刺激提高职工生产积极性;外交上奉行霸权主义,致力于军备竞赛,对外侵略扩张。
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的综合国力大增,成为军事上与美国势均力敌的超级大国。
3.当代俄罗斯苏联解体:原因:由于长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忽视消费资料生产,国内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同时,美苏军备竞赛使苏联经济背上沉重包袱;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为摆脱内外交困的处境提出了改革的“新思维”,逐步取消了苏联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法定领导地位;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外交,鼓励和推动东欧各国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引发了东欧剧变。
国内政局失控,要求脱离苏联的主权;西方势力的深入。
过程:1991年8月19日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由他行使苏联总统全权,并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以挽救苏联。
戈尔巴乔夫依靠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很快平息了事态。
8.19事件加速了苏联社会的演变和国家的崩溃。
12月,苏联正式解体。
休克疗法:目的:独立后的俄罗斯联邦,苏联时代留下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百孔千疮,国内经济困难重重。
为了迅速摆脱经济危机,1992年初,叶利钦总统决定采用总理盖达尔提出的激进经济改革方案——“休克疗法”进行经济改革。
措施:自由化:全面废除国家计划和国家计划管理机构,给企业充分的自由。
力求实现市场配置资源,尽可能快地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但因操之过急,结果出现物价暴涨,经济形势空前恶化。
私有化:政府采用廉价出卖的办法,不仅把中小企业,而且把大型国有企业都实现私有化,以实现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和建立竞争机制。
影响:俄罗斯建立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也逐渐形成;综合国力一度急剧下降,国际地位大大降低;其经济也长期负增长,人民普遍贫困;各种社会问题丛生,并出现了腐败和各种犯罪现象。
三、训练巩固1、1693年的一天,沙皇彼得一世面对浩瀚的海洋心潮澎湃,立志要使俄国面向西方,成为海上强国。
之后,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列宁称其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
”这里,“独特的尝试”是指()A.使用野蛮手段推行资本主义制度 B.效法西方政治废除沙皇专制制度C.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成果摆脱封闭落后状态 D.废除农奴制巩固沙皇专制统治2、1854—1856年英法发动了旨在遏制俄国扩张的克里米亚战争,结果俄国战败。
其原因正如西欧派所总结的:“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止不前。
”导致俄国落后的根源是()A.英法的封锁遏制 B.海外殖民地太少 C.农奴制的阻碍 D.资金严重不足3、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是()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 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C.克里米亚战争战败使经济恶化 D. 农民运动风起云涌4、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
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A.建立起巩固的工农联盟 B.适度利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C.修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壮大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分5、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美国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中最根本的是()A.只看到政策引起的直接的表面的变化B.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C.没有从发展的辩证角度分析问题D.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的调整6、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表现在()A.采用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B.利用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干预经济C.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D.尽力保持“自由企业”制度7、下表是20世纪80-90年代苏联国民经济生产增长统计表。
造成这一现象的内在根本原因是()A.苏联长期执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美苏军备竞赛使苏联背上沉重经济包袱C.苏联正在推行“休克疗法”,经济处于过渡期D.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导致苏联社会动荡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世纪英、俄两国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请回答:⑴根据材料,概括英、俄两国城市化程度的不同。
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英、俄差异巨大的原因。
9、如何处理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是后发国家都会面临的棘手的历史课题。
有评价认为:“彼得一世留下了一个空前强大,但在精神上却失去平衡的俄罗斯帝国”。
请从历史传统和现代关系的角度审视这场改革,认识上述论断。
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容缓的基本任务。
……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
引自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局的任务》全集33卷材料二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引自列宁《论粮食税》材料三改造小农,改造他们的整个心理和习惯,是需要经过几代的事情。
只有有了物质基础,只有有了技术,只有在农业中大规模地使用拖拉机和机器,只有大规模地实行电气化,才能解决这个关于小农的问题,才能使他们的可以说是全部心理健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根本地和非常迅速地改造小农。
引自列宁《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回答:①材料一所说的“经济政策”指什么政策?从材料里看当时布尔会维克党把它做为在什么时期内实行的政策?反映的是什么指导思想?②材料二列宁认为提高生产力和实现社会主义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主张利用什么手段消除这一障碍?③材料三列宁认为改造小农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列宁主张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有何时间限度?34. 下图是二战后美国、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示意图,(图中实线为美国,虚线为苏联)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