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几处中国南方港口

合集下载

唐朝的海上丝绸之路远洋贸易的繁荣与发展

唐朝的海上丝绸之路远洋贸易的繁荣与发展

唐朝的海上丝绸之路远洋贸易的繁荣与发展唐朝时期,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远洋贸易取得了巨大的繁荣与发展。

这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了东亚与南亚、东南亚之间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极大推动了唐朝经济的繁荣与国际地位的提升。

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唐朝的海上丝绸之路始于7世纪中期,当时中国南方诸国与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地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特别是隋唐时期,唐朝致力于扩大对外贸易,积极推动航海技术与船舶建造的发展。

随着南方港口城市如广州、泉州、杭州的兴起,海上贸易逐渐繁荣起来。

二、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商品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商品主要包括丝绸、瓷器、茶叶、香料、香蕉、贝类等。

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在海外市场上享有盛誉,成为了贸易中的重要产品。

同时,中国也从海外进口了当时中国所没有的商品,如象牙、孔雀、珍珠等,丰富了唐朝的物资市场。

三、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路线唐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分为南线和北线两条主要贸易路线。

南线起点是广州,经过马六甲海峡,前往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北线起点是杭州或者泉州,沿海岸线前往朝鲜、日本、琉球等地。

这些海上贸易路线紧密联通,形成了繁忙的海上贸易网络。

四、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港口唐朝的海上丝绸之路有许多重要的贸易港口,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广州、泉州、杭州等。

广州是南线贸易的重要起点,也是海上贸易的中转站,吸引了诸多外国商人和海盗。

泉州及杭州则是北线贸易的重要港口,通过这些港口,唐朝与日本、朝鲜等地进行了频繁的贸易往来。

五、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发展唐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使得中国与东南亚及东亚诸国的贸易更为频繁,促进了文化、技术以及艺术的交流。

通过海上贸易,中国的丝绸、瓷器、冶金等技术传播到海外国家,同时,各国的香料、宝石、贝类等特色商品也传入中国,丰富了唐朝的文化与物质生活。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也带动了中国的造船、海军以及港口建设。

唐朝国家繁荣的海上贸易催生了众多商业城市的兴起,同时也带来了对外交往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理环境与文化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理环境与文化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理环境与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它连接了中国、印度、阿拉伯、非洲和欧洲等地,成为了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的重要贸易路线。

本文将就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交流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理环境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为中国南方沿海的广州和福建泉州等主要港口城市,设有海关、码头和商铺等设施,贸易活动很发达。

沿着海岸线北上,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了南海,通过南海与东南亚各国进行贸易,然后再进入到北印度洋。

在北印度洋上,中东地区的港口城市是交通和贸易的重要站点,如印度的孟买和胡卡,巴基斯坦的卡拉奇,伊朗的巴士拉和迈赫拉等。

接下来,海上丝绸之路需要穿过红海、地中海,连接到欧洲的利比亚、埃及、希腊和意大利等国家。

整个海上丝绸之路的长度非常长,没有统计数据,但是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大致上需要航行约12000公里,途经数十个港口,需要经过多个困难路线,如广州到马六甲海峡的窄水道、红海和地中海海盗出没的海域等等。

因此,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和通信也非常不方便,很多货物需要采取海运和陆运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到达目的地,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二、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这种交流影响了整个古代世界,在语言、宗教、艺术、商业和科技等方面均有显著的影响。

1. 语言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商人们使用和学习多种语言很普遍,如阿拉伯语、波斯语、印度语、汉语、希腊语和意大利语等等,这种多语言环境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其中,阿拉伯语在西方的传播非常广泛,科技专业术语中有很多用阿拉伯语命名的词汇,如“酒精”、“化学”、“棋盘”等等。

而汉语则在印尼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得到了广泛使用。

2. 宗教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和道教等各种宗教之间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融合,其中以佛教和伊斯兰教的传播最为广泛。

海上丝绸之路对日本人的影响

海上丝绸之路对日本人的影响

2016年09月上青春岁月219一、关于海上丝绸之路1、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从中国的南开始向海、东海、南海、印度的海洋,并且,也被称为“海之丝绸之路”。

福建省泉州是以海之丝绸之路的起点而闻名的,从西安穿过中亚的丝绸之路被进行的东西贸易,在唐代末期发生激烈的战乱的影响,为了避开这一条路开发出了新的道路,这是福建省的港城,泉州是那个海洋丝绸之路的东起点。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海上交通路线,以中国起点,东通日本,朝鲜半岛,西经东南亚,印度洋地区,直至西亚和东北非。

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四大港口。

2、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海外贸易的连接延伸,中国著名的陶瓷、茶叶、丝绸和铁器,经由这条海上交通路线销往各国,西方的香药也通过这条路线输入中国。

历代海上丝路,亦可分三大航线:(1)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

(2)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

(3)西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二、中国和日本的港口1、宁波港口的开设早在7000年前,在河姆渡时期的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木桨和鲸鱼以及鲨鱼的遗骸。

宁波的原住民发展了河姆渡文化,形成了早期的港口雏形。

752年,日本的孝谦天皇派遣了3艘遣唐使船到达宁波港口。

从这以后,宁波港口保持了1200年以上的对外开放的历史。

宁波从唐代开始,贯穿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的历代王朝,一直是我国的外国交通和贸易的重要港口。

在近代是我国五大通商口岸之一,也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的港口之一。

《后汉书东夷列传》说“会稽海外有东鲧人,分为二十余国。

又有夷洲及澶洲。

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洲,世世相承,有数万家。

人民时至会稽市。

”也有《三国志》言,“东鲧人时至会稽货布”。

历史趣谈海上丝绸之路作用是什么 海上丝绸之路遗址在哪

历史趣谈海上丝绸之路作用是什么 海上丝绸之路遗址在哪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海上丝绸之路作用是什么海上丝绸之路遗址在哪导语:我们都知道,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与西方国家所有往来通道的一个总称,但事实上并不是只有一条路。

它包括了陆上的交通以及海陆上的交通。

...我们都知道,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与西方国家所有往来通道的一个总称,但事实上并不是只有一条路。

它包括了陆上的交通以及海陆上的交通。

而从东到西的这一个海上交通要道则被称之是海上丝绸之路。

那么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又是什么呢?在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至今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这一通道不仅连接着东西的外贸,还是我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中的重要渠道。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海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海洋贸易的主要渠道。

我国是东方文明古国,而我国的产品历来都很受国际的欢迎。

在明末的时候,我国的茶叶就传到了欧洲,并且成为了中国的最大的出口商品。

而东西各国也正是通过了丝绸之路的这一渠道,丰富了彼此的经济生活以及文化。

第二,海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友好交往的一个重要通道。

我们都知道丝绸之路可开辟了中国文明影响世界,对外维持友好关系的重要渠道。

记得历史上,南海边缘的国家都会派使臣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

自唐代以后,历代的王朝就曾设驿馆用来接待前来的外国使节。

第三,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与各国之间文化交流之路。

首先在初期,我国的一些工艺品、绘画艺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海外,使得对我国周边的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对近代一些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影响。

与此同时,我国也通过丝绸之路引进了外国的一生活常识分享。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纪录片之家-- 我们的家园,绿色的家园!»纪录片主题馆»历史存留区»海上丝绸之路查看完整版本: 海上丝绸之路aeonhades 2009-8-7 10:13海上丝绸之路[img]/3494/3796287125_724fdf74ed_m.jpg[/img][size=2]海上丝绸之路[/size]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又为了解决陆路的不便性,因为陆路受地形引响,前往西域会经过许多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又中国东岸夏、冬两季有季风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陆的方便性。

在古代中国即有此项交流,尤其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居民而言,更是显著。

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

[[i] 本帖最后由aeonhades 于2009-8-7 10:19 编辑[/i]]aeonhades 2009-8-7 10:14海上丝绸之路-简介[img]/3466/3796287135_c20f0cf5c5_m.jpg[/img]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泉州、广州,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

它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动脉。

自汉朝开始,中国与马来半岛就已有接触,尤其是唐代之后,来往更加密切,作为往来的途径,最方便的当然是航海,而中西贸易也利用此航道作交易之道,这就是我们称为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通道在隋唐时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是丝绸,所以大家都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丝绸之路。

到了宋元时期,瓷器的出口渐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人们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海上丝路历史
• 魏晋 • 广州秦代造船工场遗址 •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广州已成为计
算海程的起点。通过广州来中国经商的国家和地区大为增加,有15个之多。 • 隋唐 • 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转到南方,
而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与中 国通商的国家有赤土、丹丹(今马来西亚吉兰丹)、盘盘、真腊、婆利等。
海上丝路历史
• 两汉 • 最早、最详细记载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是著名的《汉书・地理志》。西
汉初年,汉武帝平南越后,即派使者沿着百越民间开辟的航线远航南海和印 度洋,经过东南亚,横越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的东南部,抵达锡兰(今 斯里兰卡)后返航。汉武帝时期开辟的航线,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端。
• 三国时代,东吴雄踞江东,竭力发展经济,开创造船业,训练水师,以水军 立国,并派遣航海使者开发疆土,与外通好。东吴时期因为同曹魏、刘蜀在 长江上作战与交通的需要,积极发展水军,船舰的设计与制造有有了很大的 进步。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 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开始 凸显,政治地位也明显提升,并被看做下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在建立“两国 集团”(G2)或中美国(Chimerica)的愿望落空后,转而实行“重返亚太” 或“转向亚洲”(pivot to Asia),并在 2013 年调整为“亚太再平衡”。客 观地看,再平衡政策是盎格鲁撒克逊的传统地区战略,迥异于冷战时期的对 苏遏制战略。但从安全与经济角度看,中国显然是美国再平衡的主要对象。海Biblioteka 丝路历史•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海上丝路历史
• 清代
• 清代,由于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其间广州 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惟一对外开放的贸 易大港,广州海上丝绸大路贸易比唐、宋 两代获得更大的发展,形成了空前的全球 性大循环贸易,并且一直延续和保持到鸦 片战争前夕而不衰。而这在清代的外贸史 上也是重要的转折点。进口商品中,鸦片 逐渐占据了首位,并从原来的走私演化到 合法化。

东南地区有哪些重要的港口?

东南地区有哪些重要的港口?

东南地区有哪些重要的港口?一、上海港口上海港口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东南地区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位于黄浦江口,依托长江和杨浦江,地理位置优越。

上海港口拥有深水航道和现代化的码头设施,是全球最繁忙和最具竞争力的港口之一。

上海港口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全国首位。

1.上海港口的历史渊源上海港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松江县渡口。

经过千余年的发展,上海港口逐渐崭露头角,先后成为清朝指定的对外贸易口岸和1876年设立的商埠。

20世纪初,上海港口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2.上海港口的现状上海港口拥有多个港区,包括洋山深水港、吴淞口港区和杨浦港区等。

洋山深水港是上海港口的核心,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深水港口,能够接纳大型集装箱船舶。

吴淞口港区则负责江海联运和内河航运。

上海港口通过铁路、公路和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与内陆和海上贸易网络紧密相连。

3.上海港口的影响力上海港口是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也对国内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上海港口通过优化服务、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推动了上海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上海港口也是全球物流业的重要中转站,对全球贸易和供应链形成了积极影响。

二、深圳港口深圳港口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港口之一,也是东南亚地区的枢纽港口。

深圳港口位于珠江口东岸,靠近香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深圳港口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中国第三大港口和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1.深圳港口的发展历程深圳港口的发展始于1980年代初期,当时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深圳成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动,深圳港口逐步壮大,成为中国南方沿海地区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目前,深圳港口拥有多个港区,包括蛇口港、盐田港和大鹏港等。

2.深圳港口的现状深圳港口拥有现代化的设施和综合服务能力。

蛇口港是深圳港口的核心区域,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国际航运中心之一。

盐田港则负责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进出口业务。

中国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和其他亚洲、非洲以及欧洲国家的重要贸易通道。

尤其是在中国明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本文将从明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背景、重要港口、贸易商品、影响以及结语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形成背景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背景源于明朝时期对海洋贸易的重视以及中国商品对外的需求。

明朝帝国的政策鼓励海外贸易,并优待外国商人。

此外,明朝的制度和商业环境的稳定也为海上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重要港口1. 泉州泉州是中国明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

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泉州港拥有天然良港,地理位置优越。

这个港口成为东亚地区贸易的枢纽,吸引了来自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人。

2. 广州广州是另一个明朝时期重要的海上贸易港口。

坐落于珠江三角洲的广州港,拥有便利的水路交通条件,成为中国南方和海外贸易的重要枢纽。

许多外国商人经由广州港进入中国,进行丝绸、瓷器和其他商品的贸易。

昆明湖位于杭州湾,是明朝时期的一个重要港口。

它连接了杭州和上海等地,方便了丝绸和其他商品的运输。

昆明湖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吸引了许多外国商人的到来。

三、贸易商品1. 丝绸中国的丝绸一直以来都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热门商品。

明朝时期,中国的丝绸制造业达到了高度发展,丝绸成为了中国最有竞争力的贸易商品之一。

丝绸的贸易带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

2. 瓷器中国的瓷器制作技术在明朝时期也达到了巅峰。

瓷器因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品质而受到世界各地的追捧。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为中国的瓷器出口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也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3. 茶叶明朝时期,中国的茶叶也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商品。

中国的茶叶因其独特的风味和药用价值而受到各国商人的青睐。

茶叶的贸易带动了中国与亚洲、欧洲等地的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1. 经济交流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几处中国南方港口
(摘登)
邓炳权
海上丝绸之路跨越重洋,开辟了国际间文化与物质交流渠道.加速了世界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增进了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中国南方港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有辉煌的历史与卓越的贡献。

本文着重探讨其中几个南方港口的兴衰与地位,以及有关海上丝绸之路一些重要概念的认识。

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33年—1905年)把古代陆上的中西贸易通道形象生动地称为丝绸之路,为人们普遍接受。

其后法国汉学家沙畹(1865年—1918年)等提出丝路有海陆两道。

相对于陆路,海路便自然地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日本学者三杉隆敏、中国学者饶宗颐、陈炎等也先后加以研究。

丝绸之路的研究成为世界性热门课题。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对丝绸之路的综合考察,其中海上丝绸之路的考察规模最大。

考察船启航自意大利的威尼斯,到达日本的长崎。

在1991年2月途经中国的广州和泉州。

笔者有幸参加了为此在广州举行的学术座谈会,接待考察队参观了广州博物馆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陈列内容。

后来又组织相关文物分别到新加坡和香港展览,并多次参加相关学术活动。

期间自有不少收获,同时发现有的问题长期反复争论,深感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宜对其主要概念有清楚的界定,这才便于研究的深入与易于达成共识,避免被无谓的争论耗费宝贵的时间与精力。

笔者以为,海上丝绸之路,即古代沟通中外的远洋航线。

作为远洋航线,它是远程的而不只是近邻的,国际的而不是国内的,经常性的而不是偶发性的。

它最初由丝绸等贸易而起,当然不限于丝绸,中晚唐起陶瓷上升至出口货物之首位,便有人称陶瓷之路;清代茶叶上升至首位,也有人称丝茶之路,实质上都是一回事。

但丝绸出口贯串始终,称丝绸之路可以涵盖全体,且更形象,更具浪漫色彩,业已被广泛接受。

也不限于交通贸易,它实际上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是友谊之路、文明传播之路。

作为一个美称,它是和平的而不是暴力的,平等友好的而不是欺压掠夺的。

因此,海上军事活动应不在此范围,只能算是海上活动。

对各种海上活动的统称,从唐代韩愈撰《南海神广利王庙碑》起则有海事之名。

时间上,就中国而言,海上丝绸之路宜划定在古代。

据目前掌握的史料,它上起秦汉,下限则至鸦片战争时期。

这个上下期,世界其他地区内容或有先后不同。

在此之前,中国当有海上的交通、军事、捕捞活动,但如没有国际之间的经常的贸易,恐怕不能称海
丝绸之路,只能称海事,或海上交通、海上活动。

如未能证明是经常性的,而只是偶发性的,或有去无回的,也不成航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

但可视为前期探索,或萌芽。

对其研究亦是需要的,或可找到充分根据将上限推前。

下限看来是很明确的。

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主权沦丧,对外无平等可言;这时世界的东方,从非洲、印度至东南亚,许多国家早已沦为殖民地。

这以后,海上交通贸易还是有的,也是需要研究的,但不宜再使用海上丝绸之路的美称。

至于当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世界上许多原殖民地先后独立了,享有国家主权;包括关权,平等互利地对外交往与贸易,海上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光彩,或可以称为当代海上丝绸之路,以示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区别。

徐闻、合浦汉使的启航地
徐闻、合浦作为汉朝使者的启航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有其特殊意义。

汉武帝平南越国,元鼎六年(前111年)开设南海、合浦、日南等7郡,后增儋耳、珠崖2郡。

合浦郡领徐闻、高凉、合浦、临允、朱卢等5县。

郡治徐闻,后移合浦。

汉代徐闻县地包括整个雷州半岛,三面环海。

合浦县在徐闻县西,地处北部湾顶部。

两地在中国大陆的南端,距南海诸国较近便,利于出海航行。

《汉书·地理志》粤地条中明确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经都元国、邑卢没国、谌离国、夫甘都卢国,抵达黄支国、已程不国,有人考证即到达印度东南部和斯里兰卡等地。

回程经皮宗,回到日南、象林界。

每段航程少则‚船行可二十余日‛,多则‚船行可八月‛,应是沿海岸而行,航速不快,故需‚数年来还‛。

这是中国主动出航,而不是外国首先来华。

其性质为汉朝中央官方出使,‚有译长属黄门‛。

出发时‚与应募者俱入海‛,南方人民、雷州半岛人民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贡献。

亦得到外国人民的支持与各国的欢迎,途中‚所至各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至之,亦利交易。

‛黄支国王还‚令遣使献生犀牛‛。

“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

”确是名副其实的海上丝绸之路,以通商贸易、友好往来为目的,而不是掠夺、占领和殖民。

这是第一条见诸史书明载的世界东方的远洋航线,内含丰富的海上交通贸易、对外关系信息。

又有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载,“汉置左右侯官,在徐闻县南七里,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与交易有利,故谚曰:‘欲拔贫,诣徐闻’①‛侯官负责防守边塞,侦察敌情,观察天气,自然起到保卫汉使及海港作用。

‚积货物于此,备所求,与交易有利。

‛这也是贸易的做法。

在徐闻、合浦也发现了一批汉代墓葬、遗址,②是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佐证。

同时,合浦徐闻作为中国大陆最南端,它又是联系海南岛的要枢,从汉代起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汉书〃地理志》粤地条说,‚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洲,东西南北方千里‛。

赴珠崖、儋耳的汉军由此渡海。

伏波庙至今万民瞻仰。

正因为有雷州半岛到海南岛上交通路线,海南岛及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得以逐步开发与经营。

在此基础上,在三国至南朝时新开辟了由广州出发,经海南岛以东、西沙群岛北礁到东南亚诸国的南海丝绸之路新航线,比经徐闻、合浦、交州等处曲折地航行的航程大为缩短,减少了航行时间,降低了运输成本,使南海丝绸之路有薪的发展。

自此,北部湾航线及徐闻、合浦港重要性下降。

但是,由交州等地来广州,则仍经雷州半岛。

注:
①清·严观《元和郡县志补》卷八。

②广东省博物馆:《广东徐闻东汉墓》,《考古》1997年第4期;又,《广西合浦西汉木椁墓》,《考古》1973年第4期;《广西合浦县凸鬼岭清理西汉墓》,《考古》1986年第9期,等等。

(选自《岭南文史》2002年增刊,作者是广东省博物馆专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