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2019
人文地理下册6-1-1 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同步分层作业)(学生版)
6.1.1 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同步分层作业)1.有关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亚洲B.人口增长越快越好,因为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C.人口过多会给社会增加一系列负担,所以人口发展越慢越好D.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2.决定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因素是()A.出生率B.死亡率C.人口基数D.自然增长率3.下列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老龄化问题严重的是()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4.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A.亚洲B.非洲C.南美洲D.大洋洲5.世界人口增长快的国家多为()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极端贫穷的国家D.强大的国家6.下图是某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图,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B.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C.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D.②时期人口总数达到最大值7.人口激增可能会导致()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②国防兵源不足③自然资源枯竭④环境污染不断加重⑤住房紧张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8.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②~③这种变化时,将会产生的问题是()A.劳动力过剩B.国防兵源不足C.教育资源紧缺D.加剧环境污染9.世界的人口分布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环境优越的地区适合人类居住,读下左图和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其中人口最稠密的四个地区是亚洲的________和南部、________、北美洲东部。
(2)死亡率最低的大洲是________,出生率最高的大洲是________,图中⑤地所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其他大洲和世界平均水平________。
(3)请分析⑥地人口稀疏的原因(4)请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因素分析四个地区人口稠密的共同原因下表为“世界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时间”。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2019
本文内容详情如下:中国人口的來源1关于中国人口的来源,机械增长是指(D)。
A、本地人口出生、死亡的结果B、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死亡的结果C、外地人口死亡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D、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2根据记载,中国古代的人曾迁往(ABCD)。
A、日本B、东南亚C、欧洲D、美洲3历史上,(ABCD)曾迁入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或今天中国范围。
A、回鹘B、高丽C、契丹D、昭武九姓4关于中国人口来源的基本观点,“外来说”一派认为今天的世界人口来源于南美洲。
(×)5根据记载,公元前2世纪左右,乌孙、月支等南迁。
(×)人口与户口1中国历代实际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情况是(A)。
A、实际人口大于户籍人口B、户籍人口大于实际人口C、实际人口和户籍人口相当D、实际人口长期是户籍人口的两倍2在中国历史时期,调查户口主要是为了(ABC)。
A、兵役B、徭役C、征收赋税D、划分土地3中国历史上真正符合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
(√)4中国古代,兵役制度对户籍登记的影响最大。
(×)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1公元初,中国人口的数量大约是(C)。
A、2千多万B、4千多万C、6千多万D、8千多万2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总体而言是增长缓慢,也就是(ACD)。
A、高出生率B、低死亡率C、低增长率D、高死亡率3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出现“两高一低”的原因是(ABCD)。
A、初婚年龄早,有偶率低B、赋役制度C、核心家庭规模不大D、战争和自然灾害4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之一是比较平稳,没有大起大落出现。
(×)“两高一低”的原因1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战役(B),秦国战胜赵国,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而告终。
A、邯郸之战B、长平之战C、伊阙之战D、破赵之战2建安七子中,因瘟疫而亡的是(BCD)。
A、孔融B、陈琳C、徐干D、刘祯“大起大落”的真相1湖广填四川的人口迁移发生在(C)。
A、元朝B、明朝C、清朝D、民国2中国历史上统计的人口数量第一次突破1亿是在(C)。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33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训练(含解析)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选择题(2021·湖北模拟)2020年初,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突发导致口罩紧缺,国内多家汽车企业纷纷跨界生产口罩。
总部位于广西柳州的五菱汽车集团仅用三天时间便完成了口罩生产的技术学习、原料采购、资格审批、生产线组装及首批产品下线,该集团生产出来的“五菱牌”口罩全部无偿提供给医务、警务等一线防疫人员。
据此完成第1—3题。
1.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中国,影响口罩生产企业的主导因素是( )A.科学技术 B.劳动力C.消费市场D.原材料2.五菱汽车集团在生产口罩之前,最有可能取经学习生产技术的对象位于( )A.辽中南工业区B.京津冀工业区C.珠三角工业区D.沪宁杭工业区3.五菱汽车集团能快速跨界生产口罩除地方政府支持外,其主要原因还有( )①资金实力雄厚②劳动力丰富③市场需求大④上游合作企业多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第1题,总部位于广西柳州的五菱汽车集团仅用三天时间便完成了口罩生产的技术学习,说明口罩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不高,A错误;生产线组装生产,劳动力需求少,B错误;市场面向全世界,故消费市场不是主要因素,C错误;熔喷布是口罩最核心的材料,生产口罩需要大量熔喷布,熔喷布产量直接影响口罩的生产,故主要因素是原材料,D正确。
第2题,五菱汽车集团为汽车企业,我国四大工业区都有汽车企业分布,珠三角工业区距离最近,文化相近,故最有可能成为五菱汽车集团取经学习生产技术的对象;故选C。
第3题,五菱汽车集团能快速跨界生产口罩除地方政府支持外其主要原因还有该集团生产出来的“五菱牌”口罩全部无偿提供给医务、警务等一线防疫人员,说明资金实力雄厚,①正确;劳动力的需求少,②错误;2020年初,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突发导致口罩紧缺,说明市场需求大,但不是跨界的最主要原因,不是有市场就可以跨界,③正确;仅用三天时间便完成了口罩生产的技术学习、原料采购、资格审批、生产线组装及首批产品下线,说明④上游合作企业多,正确。
文化地理2019
本文内容详情如下:地理学思想史1【单选题】历史上通过欧亚大陆腹心地带以陆上交通形式进入到中国的路径被称为()。
D •A、茶马古道•B、发现新大陆•C、郑和下西洋•D、丝绸之路2【单选题】什么是现代地理学所依托的基础?()D•A、物种大发现•B、地理大发现•C、宇宙大发现•D、海洋大发现3【单选题】地球是圆的这一理论是被()的航海切身经历证实。
B•A、哥伦布•B、麦哲伦•C、郑和•D、巴尔托洛梅乌·迪亚斯4【判断题】人地关系的命题由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提出。
()正确5【判断题】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与文化现象的形成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正确近代地理学与地理学家1【单选题】()提出了纬度地带性,为科学地理学的创立做出巨大贡献。
C•A、康德•B、李特尔•C、洪堡•D、麦哲伦2【单选题】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对近代地理学的主要贡献在于()。
A•A、区域地理的描述•B、人地关系的解析•C、板块学说•D、黑洞假说3【单选题】德国人文地理学家拉采尔认为哪三种地理因素支配人类迁移及发展?()D •A、时间、空间、气候•B、位置、空间、历史•C、民族、空间、界限•D、位置、空间、界限4【单选题】十五到十六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地理学以()为核心。
B•A、丝绸之路•B、海洋航行•C、宇宙探索•D、物种发现5【单选题】近代地理学和地理学家早期以()为中心。
D•A、英国•B、希腊•C、罗马•D、德国【判断题】康德的星云说是目前解释宇宙最接近事实的假说。
()正确文化地理的概念及其发展脉络1【单选题】哪个时期的文化指的是培养公民参加政治活动的品质和能力?()D •A、中世纪•B、文艺复兴时期•C、启蒙运动时期•D、古罗马时期2【单选题】()是源于希腊人的“文化”所代表的内容?B•A、耕作、教养、风俗•B、耕作、教育、教养•C、教育、教养、风俗•D、耕作、风俗、民族3【单选题】()不属于文化代表的含义。
C•A、素养•B、气质•C、气候•D、基础4【单选题】()不属于自然地理学的范畴。
人文地理下册2-3-2 语言与宗教(同步分层作业)(学生版)
2.3.2 语言与宗教(同步分层作业)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A.英语B.汉语C.葡萄牙语D.阿拉伯语2.下列四幅建筑景观图片,代表伊斯兰教建筑的是()A.①B.②C.③D.④3.孔子学院,即孔子学堂。
是中国向世界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教育文化交流机构。
目前我国在其他多个国家设立孔子学院推广汉语,有关汉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B.在世界的影响力逐渐增强C.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的语言D.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4.我国驻西亚国家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应该优先熟练掌握的外语是()A.法语B.葡萄牙语C.阿拉伯语D.西班牙语5.Tom说:“我的家在非洲南部,我和我的家人一样,都是皮肤黝黑、头发卷曲。
你呢?”Make说:“我来自英国,我和我的家人们每个礼拜都要去教堂做礼拜。
”根据上述材料中的描述,Tom所属的人种和Make所在的国家主要信仰的宗教类型分别是()A.白种人、伊斯兰教 B.黑种人、基督教C.黄种人、佛教D.白种人、基督教6.中东民族文化差异大,目前大多数居民信仰()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犹太教7.世界三大宗教均起源于()。
A.欧洲B.非洲C.美洲D.亚洲8.穆斯林信徒饮食禁忌较多,下列食物中禁食的是()A.猪肉 B.牛肉 C.草鱼 D.鸡肉9.截止2021年10月23日,全球230个国家人口总数为7,596,934,179人,其中中国以1,411,780,000人位居第一,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以1,354,051,854人位居地球第二。
(1)D地主要语言________,主要信奉宗教________,其宗教建筑景观图是________(填字母)(2)介绍C地主要人种及其特征。
(3)据图分析A地人口分布稠密的自然原因。
2022年北京冬奥会于2月4日开幕,这是中国首次举办冬奥会,这届奥运会中国队位列奖牌榜第三名。
完成下面小题。
1.谷爱凌夺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接受采访时,她流利的说着两种不同的语言,其中一种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另一种是使用最普遍的,它们分别是()A.汉语、英语B.法语、汉语C.汉语、俄语D.汉语、西班牙语2.下列大洲中办冬奥会,气候条件相对不足的是()A.亚洲B.北美洲C.非洲D.欧洲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课程标准: 了解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人 口、物种和商品等全球性流动, 理解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 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 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 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 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早期殖民扩张
(一)阅读课本第40页至第41页第一目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3)太平洋贸易
影响: ①对世界:
世界各地经济联系不断加
相关史料
强,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②对中国: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一个 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 网络逐渐形成
我国学者王裕巽通过对国内外史料的分析,认为明代中国 从国外贸易中得到了超过3亿两的白银,具体数字为:从西班牙 得到 87750000两,从日本得到 200000000两,从葡萄牙得到 42762750两,总计为330512750两。
天花病毒让整个南美州人口减少 了75%。
(二)阅读课本第41页至第42页第二目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导学问题: 4、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的原因和表现?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的原因和表现
1、原因: 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逐 渐形成多海域贸易齐头并进的态势。
2、表现: (1)印度洋贸易: 欧洲商人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西班牙 →菲律宾马尼拉中转→墨西哥(白银) ②白银基本流入中国
→菲律宾马尼拉→中国
③马尼拉为主要中转
马尼拉大帆船是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西班牙的武装商船。是 一种木制帆船,一般载重量在几百吨到一二千吨。航线:在菲律宾和墨西 哥之间进行航海贸易,主要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 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 再将这些白银运回菲律宾的马尼拉。
材料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 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 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 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疫病毫无免 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 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 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 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 (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 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 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
人文地理下册第四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单元知识清单
第四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单元知识清单考法01 中国的疆域1.中国的位置2.辽阔的疆域(1)中国领土四至点(2)陆上大国中国幅员辽阔,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第三位。
(3)海洋大国。
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
(1)临海: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2)海峡:E台湾海峡;F琼州海峡。
它们都是太平洋的边缘部分。
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临太平洋。
(3)半岛、岛屿:a雷州半岛;b山东半岛;c辽东半岛;d海南岛;e台湾岛。
面积最大岛屿是台湾岛。
(4)陆上邻国有14个。
②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注意】缅甸、老挝、越南均邻我国的云南省。
缅甸还与西藏为邻,越南也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
【典例1】方志敏同志在他的作品《可爱的中国》是这样描写祖国母亲的: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
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身体魁大、胸宽背阔的妇人……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我国的地理位置,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B.中国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C.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D.中国跨中纬度和低纬度没有高纬度2.连续剧《西游记》片尾曲中有这样一段歌词:“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春秋分时节,我国最早送走晚霞的地区是()A.黑龙江省与乌苏里江交汇处的抚远县B.黑龙江省漠河县C.新疆帕米尔高原D.海南省曾母暗沙3.隆冬时节,我国各地穿衣打扮差异很大:你在东北穿着貂,我在海南露着腰,产生这种穿衣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距海远近不同B.纬度跨度广C.地形地势D.地球的公转运动考法02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海陆兼备: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其东部濒临海洋,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与各国海上往来和发展海洋事业。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2019尔雅答案100分
中国人口的來源1关于中国人口的来源,机械增长是指(D)。
A、本地人口出生、死亡的结果B、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死亡的结果C、外地人口死亡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D、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2根据记载,中国古代的人曾迁往(ABCD)。
A、日本B、东南亚C、欧洲D、美洲3历史上,(ABCD)曾迁入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或今天中国范围。
A、回鹘B、高丽C、契丹D、昭武九姓4关于中国人口来源的基本观点,“外来说”一派认为今天的世界人口来源于南美洲。
(×)5根据记载,公元前2世纪左右,乌孙、月支等南迁。
(×)人口与户口1中国历代实际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情况是(A)。
A、实际人口大于户籍人口B、户籍人口大于实际人口C、实际人口和户籍人口相当D、实际人口长期是户籍人口的两倍2在中国历史时期,调查户口主要是为了(ABC)。
A、兵役B、徭役C、征收赋税D、划分土地3中国历史上真正符合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
(√)4中国古代,兵役制度对户籍登记的影响最大。
(×)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1公元初,中国人口的数量大约是(C)。
A、2千多万B、4千多万C、6千多万D、8千多万2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总体而言是增长缓慢,也就是(ACD)。
A、高出生率B、低死亡率C、低增长率D、高死亡率3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出现“两高一低”的原因是(ABCD)。
A、初婚年龄早,有偶率低B、赋役制度C、核心家庭规模不大D、战争和自然灾害4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之一是比较平稳,没有大起大落出现。
(×)“两高一低”的原因1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战役(B),秦国战胜赵国,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而告终。
A、邯郸之战B、长平之战C、伊阙之战D、破赵之战2建安七子中,因瘟疫而亡的是(BCD)。
A、孔融B、陈琳C、徐干D、刘祯“大起大落”的真相1湖广填四川的人口迁移发生在(C)。
A、元朝B、明朝C、清朝D、民国2中国历史上统计的人口数量第一次突破1亿是在(C)。
单元活动 人文地理社会调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单元活动人文地理社会调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人文地理学的概念、分类和研究内容•理解不同地域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区域差异•掌握人类活动对自然、人文环境的影响与作用•学会运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技巧,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1.人文地理学的概念、分类和研究内容2.不同地域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区域差异3.人类活动对自然、人文环境的影响与作用教学难点1.运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技巧,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2.整合多个学科知识,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引入人文地理学的概念,解释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分类讨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文化地理、政治地理、经济地理和城市地理。
•视频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引导学生了解各地的地理差异。
第二步:小组讨论•小组内部分角色负责采集当地的社会调查数据,包括市场调查、居民调查、人口普查、环境调查等等。
•每个小组对当地的环境、人口、经济等方面进行讨论,总结出当地的人文特点、差异和发展趋势。
•小组报告汇总,归纳各地的人文差异和问题。
第三步: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小组调查发现的人文差异和环境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各地存在的人文地理问题和导致问题形成的原因。
•引导学生讨论,探讨如何改善和调整人类活动对自然、人文环境的影响。
•教师讲解各种政策和法规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引导作用。
第四步: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学生采集的社会调查数据,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调查方法和数据收集结果。
•不同小组的数据可以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人文地理学的理解和把握。
课后作业•作家庭作业:了解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就本地的环境问题和改善方法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进行综合评判,总结各组采集的数据和讨论过程,掌握社会调查方法和技巧。
总结回顾通过此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了解人文地理学的概念、分类和研究内容;认识不同地域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区域差异;掌握人类活动对自然、人文环境的影响与作用;学会运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技巧,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整合多个学科知识,贯穿教学全过程。
单元活动人文地理社会调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单元活动:人文地理社会调查本文档针对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单元活动:人文地理社会调查编写教案,以提供教师采用。
教学背景本课是地理必修的一部分,主要内容为人文地理社会调查。
此次教学旨在通过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调查分析,深化学生对于区域地理特征和人地关系的认识。
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统计数据与抽样调查的相关知识2.掌握人文地理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与技能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4.通过案例实践,提高学生对于区域地理特征的认知和人地关系的理解能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地图、统计数据、专家访谈材料等2.学生准备记录表、笔记本、相机等3.课堂设备准备幻灯片投影、电子屏幕等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活动开始,教师先通过幻灯片展示相关数据和地图,同时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讨论教师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讨论区域地理特征以及可能存在的人地关系。
通过问题引入,引导学生探究该区域的人文地理社会调查的必要性和方法。
第三步:分组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走访和调查,记录调查所得数据和信息。
学生可以采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统计资料等方式获取所需信息。
第四步:数据整理学生回到教室后,通过团队合作方式,整理和分析所得数据和信息。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图表分析数据,以及对比研究的方式深化对于地理特征和人地关系的认识。
第五步:总结学生通过小组汇报的方式,向其他组介绍自己的调查结果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对于各组调查结果的讨论和分析,从中总结规律和特点,加深学生对于区域地理特征和人地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总结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将深入了解地理调查的方法和技能,并通过实践掌握相关技术。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设计和调查活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思维。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31张ppt)
哥伦布大交换:两个世界的相遇
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 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 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 突发性交流,是一次生态学上的 变革。据统计,今天世界的植物 食品中,约有1/3 的品种源自美 洲。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从有限联系到全球联系
3.病原体传播
原因: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 表现: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 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 影响: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是欧洲人能够在美 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物◎ 、英 被国 子人 送把 给沾 印染 第天 安花 人病
贸易概况: 印度洋贸易中欧洲与阿拉伯商人,主体
上仍是传统商品; 大西洋贸易以欧洲人为主,连通欧美非
洲,相互交换各地物产商品,并形成“三角 奴隶贸易”;
太平洋贸易以葡西为主,以连接三大洋 的“丝银贸易”为代表;
1.印度洋贸易
新航里开辟前,只有亚欧大陆之间商贸往来比较频繁,连接亚洲与欧洲贸易的 商路主要有两条:一是陆上丝绸之路,二是海上丝绸之路。尤其海上丝绸之路, 必须要经过地中海地区才能转运到欧洲,意大利、阿拉伯商人作为中间商赚取高 额利润,令其他西欧国家的商人垂涎不已。传统的印度洋贸易是东西贸易的桥梁。 在印度洋上,善于经商的阿拉伯人最为活跃,占据优势。
毒 的 衣
◎天花病毒让南美州人口减少了75%
பைடு நூலகம்
从1519年开始,天花伴随着其他疾病的流行(麻疹、白喉、水痘等)毁灭了阿 兹特克帝国,不到一个世纪,墨西哥的土著居民由1700万锐减到130万。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葡萄牙人运回欧洲的商品
商品名
1505年
1518年
胡椒
1074003
2128962
桂皮
8789
1342
肉豆蔻
—
986
紫胶
411
66443
红檀木
—
27978
丝绸
—
2660
总数
1121959
2242112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二)大西洋贸易:
三角航程一次航行六个月,做三 次买卖,获得100%-300%。
③对欧洲:
①引起商业革命 ②引发价格革命 ③欧洲崛起
(三)商业革命:
①世界市场的扩大 ②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 ③商业形式的创新:银行、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特权贸易公司 ④欧洲商路中心的转移(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四)价格革命:
影响: 金银价格下降
金银大量流入欧洲
货币贬值
物价上升
收取固定货币地租者(封 拥有大量商品的商人(新兴资 建主)财力地位——下降 产阶级)经济实力——增强
进的西方文化。徐光启等开明士大夫开始吸收西方科技成果,如在《农
政全书》中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④
美洲的马铃薯、玉米
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客
观上为明清时期人口的迅速增长创造了条件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的引
入,使得明清时期更多的土地用于经济作物种植,出现了专业化生产区
①积极影响: 改变人口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出现族群混合现象;促进 世界物种交换;促进美洲经济开发。
②消极影响: 欧洲人对美洲殖民掠夺;印第安人灭顶之灾;黑奴贸易罪恶深 重;各种疾病传播蔓延。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四单元综合检测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vs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
20世纪90年代,西欧和北美劳动力新的来源地是()A.中东B.北非C.东欧D.北美洲2.1880年后,西欧和北欧移民美国的人数开始减少,由来自东欧和南欧的移民取代。
新来的移民使本地人及较早来的移民处于不利的地位,从他们手里拿走了大量的工作,成为当时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反映了这些新移民()A.拒绝承受比其他人待遇差的工作B.为美国提供了大量高科技人才C.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D.挑拨美国政府与早期移民的矛盾3.元朝马祖常有诗云:“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该诗歌()A.记载了一段战争往事B.表达了作者对疆土的热爱C.反映元朝中外交流通畅D.反映元朝桑麻质量较好4.明朝中后期,中葡两国的贸易中,中国主要输出生丝、丝织品、黄金、水银、瓷器、朱砂、麝香等;葡萄牙输往中国的主要是白银、胡椒、苏木、檀香等。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B.朝廷严厉实行“海禁”政策C.中国工艺制造水平领先世界D.中国较早完成近代社会转型5.2013年,习近平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
丝绸之路的开通()A.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6.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朝对外交通发达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7.1080年,宋朝政府正式修订颁布《广州市舶条法》,这是中国最早的涉外经济立法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进出口贸易成文法规之一。
2019(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人口分布
第一章人口1.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开发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制约。
2.一般而言,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平原地区和近海地区,人口较为稠密。
3.自然环境条件适宜的地区,可能因为人文条件的不同,人口数量存在显著的差异。
4.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共同构成。
5.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政治、宗教、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影响人口的迁移。
6.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影响。
7.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由本区域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短板”所决定的人口规模。
8.人口合理容量是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收集和呈现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容量等人文地理数据及图表(地理实践力)。
描述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等人文地理事物的空间现象及其变化,说明影响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容量的因素,解释不同区域、不同因素对人口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影响(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形成判断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关系的初步意识(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社会学类专业大学排名排名学校名称星级1中国人民大学★★★★★2 北京大学★★★★★3 南京大学★★★★★4 清华大学★★★★★5 上海大学★★★★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第一节人口分布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1.能够描述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
(区域认知)2.结合区域人口分布的不同,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差异。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3.树立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观点,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1)不均匀,分为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中国32省市人文地理地图
中国32省市⼈⽂地理地图“ 国家版图意识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部分。
为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伟⼤祖国的壮美⼭川和⼈⽂历史、丰富的世界⽂化遗产和⾃然景观,“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与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共同推出“每⽇⼈⽂地图”栏⽬,按照⾏政区划的顺序,陆续推出各省区市及下属地级⾏政区的⼈⽂地图。
相信,你会对这⽚⼟地爱得更加深沉!”如需下载各省市⼈⽂地图,请关注公众号回复“中国⼈⽂地图”即可!中国⼈⽂地图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疆域辽阔,⼈⼝众多,是世界国⼟⾯积第三⼤国,世界第⼀⼤⼈⼝国。
以北京为⾸都,包括23个省、5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政区。
中国有5000多年⽂明史,是世界四⼤⽂明古国之⼀。
中华⽂化源远流长、博⼤精深。
诗词、戏曲、书法、国画等传统⽂化艺术绚烂多彩。
万⾥长城、北京故宫、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秦陵兵马俑等⾃然⽂化遗产享誉中外。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龙江【⼀】⿊龙江省⿊龙江省⼈⽂地图我国的“粮⾷⼤省”“畜牧业⼤省”“乳业⼤省”,重要⼯业基地,有我国⽬前最⼤的油⽥——⼤庆油⽥。
东部的乌苏⾥江是我国最早看到⽇出的地⽅,北部的漠河在夏⾄前后可以看到北极光。
冰雪旅游是⿊龙江省的⼀⼤特⾊,有五⼤连池、镜泊湖、亚布⼒滑雪场旅游度假区等旅游胜地,还有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圣·索菲亚教堂等景点。
【⼆】吉林省吉林省⼈⽂地图吉林省因吉林市⽽得名。
清康熙时在松花江畔建吉林乌拉城,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沿江的地⽅”,由此得名。
吉林省是我国农业⼤省,重⼯业基地之⼀。
素称“⿊⼟地之乡”,是朝鲜族、满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之⼀。
境内拥有“关东第⼀⼭”长⽩⼭,世界⽂化遗产⾼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另外还有净⽉潭、松花湖等风景名胜。
【三】辽宁省辽宁辽宁辽宁省⼈⽂地图辽宁是我国现代⼯业崛起的摇篮,是我国重要的⽼⼯业基地之⼀,有“共和国之⼦”“东⽅鲁尔”之称。
辽宁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和连接欧亚⼤陆桥的重要门户。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2019尔雅答案100分
已完成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历史地理学科简介1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B)。
A、2700年B、3700年C、4700年D、5700年2学术界认为,“中国的历史时期”通常是指(D)文明的时间段。
A、2000年B、3000年C、4000年D、5000年3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包括(D)。
A、历史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B、历史区域地理C、历史地图(集)D、以上都对4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构成的是(D)。
A、历史人文(社会)地理B、历史自然地理C、历史地理信息系统D、以上都对5本课程是关于“历史地理”的,所谓的“历史地理”是指:历史时期的地理。
(√)6历史上的人文地理现象,一般情况下是无法通过考察、观测获得的,只能依靠文献记载来重构和重复。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1秦始皇时期实行(B)。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三公九卿制2关于中国的历史地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历史文献延续时间长B、历史文献覆盖范围广C、历史文献保存情况不好D、历史文献记录内容丰富3关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由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发展而来B、从西方传入近代地理学初步形成体系C、边疆危机、经济建设等现实需要推动了其发展和转化D、以上都对4黄河的中上游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
(×)5沿革地理之所以备受重视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行政区划的延续和撤销是中央集权的治理基础。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历史地理(上)1竺可桢先生将中国古代的气候变迁时期分为(C)。
A、甲骨文时期、物候时期、县志时期B、物候时期、县志时期、方志时期C、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D、考古时期、甲骨文时期、县志时期2中国最早的现代气候观测站是位于上海的徐家汇观象站。
(√)3自器测阶段以来,历史时期的极端气温都超过当代。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历史地理(下)1现在的(C)在宋朝时期被称为“南京”。
人文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文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中国古代的五岳是指()。
A.黄山、华山、泰山、湘峰、衡山B.泰山、华山、衡山、黄山、恒山C.华山、泰山、嵩山、恒山、黄山D.嵩山、恒山、华山、黄山、泰山答案:C2.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
A.阿拉伯半岛B.南极半岛C.斯堪的纳维亚半岛D.印度半岛答案:B3.下列哪个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A.撒哈拉沙漠B.蒙古戈壁沙漠C.大砂漠D.华北沙漠答案:A4.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中的“床前”和“地上”意味着()。
A.学富五车B.清贫苦学C.卧薪尝胆D.破釜沉舟答案:B5.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人口减少B.商品丰富C.地壳运动D.经济衰退答案:C6.下列河流中最长的是()。
A.尼罗河B.雅鲁藏布江C.长江D.密西西比河答案:A7.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
A.马里亚纳海沟B.波斯湾海沟C.巴拿马海沟D.里海沟答案:A8.下列哪个国家不属于南美洲()。
A.阿根廷B.巴西C.智利D.南非答案:D9.下列哪个城市是阿拉伯世界的金融中心()。
A.开罗B.迪拜C.亚历山大D.利雅得答案:B10.下列哪个国家位于欧洲()。
A.摩洛哥B.埃及C.巴基斯坦D.葡萄牙答案:D11.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是()。
A.巴尔喀什湖B.维多利亚湖C.尼加拉湖D.苏必利尔湖答案:A12.下列哪个古城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A.重庆B.南京C.西安D.武汉答案:C13.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
A.珠穆朗玛峰B.喜马拉雅山C.乞力马扎罗峰D.肯亚山答案:B14.下列国家中不属于北欧国家的是()。
A.挪威B.瑞典C.芬兰D.冰岛答案:D15.下列城市哪座是中国的省会城市()。
A.上海B.广州C.杭州D.成都答案:D16.下列哪个是国际标准时间的起源地()。
A.伦敦B.巴黎C.柏林D.日内瓦答案:A17.世界上最大的洲是()。
A.欧洲B.亚洲C.非洲D.大洋洲答案:B18.全球最大的温带雨林位于()。
人文地理下册6-1-2 我国的人口与发展(同步分层作业)(教师版)
6.1.2 我国的人口与发展(同步分层作业)1.2021年5月13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发布。
下列有关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B.1990年到202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18%C.是世界上唯一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D.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答案】A【解析】读图,现今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缓慢,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A正确;1990年到2020年我国人口增长总量为141178-113368=27810万人,1990年到202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810/30/141178≈0.66%,B错误;是世界上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有中国和印度,C错误;人口数量呈缓慢上升趋势,D错误;排除BCD,选A。
2.读图“2011年以来中国人口净增长折线图”,2011~2018年,我国人口()A.总量持续增长B.2016年人口总量最大C.净增长量持续减少D.2011年人口增量最少【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2011~2018年,我国人口的总量持续增长,只是有的年份增长更多,有的年份增长更少,2016年是人口净增最多,但不是人口总量最大,净增长量在2016年增长较快,增长最少的年份是2018年,但净增长量不是持续减少,2018年人口增量最少。
A正确,BCD错误。
所以选A。
3.读“四国人口统计图表”, 2010年人口数量最多的是()A.中国B.印度C.法国D.美国【答案】A【解析】从柱状图中的信息来看,四个国家中中国人口数最多,根据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故选:A。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之一是()A.人口基数小B.实行计划生育C.人口素质下降D.新中国成立后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答案】D【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死亡率大大降低,人口快速增长,D正确;我国人口的基数大,A错误;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并不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B错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人口的素质在上升,也不是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C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内容详情如下:中国人口的來源1关于中国人口的来源,机械增长是指(D)。
A、本地人口出生、死亡的结果B、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死亡的结果C、外地人口死亡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D、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2根据记载,中国古代的人曾迁往(ABCD)。
A、日本B、东南亚C、欧洲D、美洲3历史上,(ABCD)曾迁入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或今天中国范围。
A、回鹘B、高丽C、契丹D、昭武九姓4关于中国人口来源的基本观点,“外来说”一派认为今天的世界人口来源于南美洲。
(×)5根据记载,公元前2世纪左右,乌孙、月支等南迁。
(×)人口与户口1中国历代实际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情况是(A)。
A、实际人口大于户籍人口B、户籍人口大于实际人口C、实际人口和户籍人口相当D、实际人口长期是户籍人口的两倍2在中国历史时期,调查户口主要是为了(ABC)。
A、兵役B、徭役C、征收赋税D、划分土地3中国历史上真正符合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
(√)4中国古代,兵役制度对户籍登记的影响最大。
(×)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1公元初,中国人口的数量大约是(C)。
A、2千多万B、4千多万C、6千多万D、8千多万2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总体而言是增长缓慢,也就是(ACD)。
A、高出生率B、低死亡率C、低增长率D、高死亡率3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出现“两高一低”的原因是(ABCD)。
A、初婚年龄早,有偶率低B、赋役制度C、核心家庭规模不大D、战争和自然灾害4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之一是比较平稳,没有大起大落出现。
(×)“两高一低”的原因1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战役(B),秦国战胜赵国,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而告终。
A、邯郸之战B、长平之战C、伊阙之战D、破赵之战2建安七子中,因瘟疫而亡的是(BCD)。
A、孔融B、陈琳C、徐干D、刘祯“大起大落”的真相1湖广填四川的人口迁移发生在(C)。
A、元朝B、明朝C、清朝D、民国2中国历史上统计的人口数量第一次突破1亿是在(C)。
A、公元初B、盛唐C、北宋后期D、十七世纪初3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落”的时期是(ABD)。
A、东汉末年到三国B、东晋到西晋期间C、乾隆统治期间D、唐末到五代4中国历史上出现人口增长的“大起”实际是假象。
(√)人口增长的不平衡性1下列选项中,哪些因素曾在历史时期导致中国人口增长的不平衡?(ABCD)A、地理环境差异B、阶层差异C、生产方式的不同D、文化宗教差异2中国历史时期,统治阶级、特权阶层的人口增长明显高于平均。
(√)3中国历史上,阶层的不平衡造成社会供养比的失调,只有通过战争、战乱彻底打碎旧体系,赢得新朝廷,社会才能获得供养较合理的短暂时期。
(√)两次人口转变及原因1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口转变为(D)。
A、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B、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C、低出生、高死亡、低增长D、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2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发生第二次人口转变,这次转变为(B)。
A、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B、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C、低出生、高死亡、低增长D、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转变的原因是(ABD)。
A、医疗与公共卫生的进步,降低了孕产妇、婴幼儿的死亡率B、有效防止传染病C、外来粮食作物的引入D、社会救济的改善和提高41953年中国人口普查,大陆人口超过了6.8亿。
(×)5中国发生第二次人口转变的原因是社会经济、文化、社会保障和观念的进步,以及计划生育的实施。
(√)中国人口转变的特点1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包括(D)。
A、对家庭造成负面影响B、加速中国人口老龄化C、致使民众生育意愿降低D、导致人口负增长2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第二次人口转变更激烈的原因是(ABCD)。
A、中国推广、实施计划生育时间晚B、中国传统学者及民众无法接受人口控制的观念C、一些政治的原因D、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3在中国古代,“孝”的本质是保持家庭和社会的延续。
(√)4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口已经突破了4亿。
(√)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1人口空间分布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分别是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其中人口密度通常以人/平方米为计算单位。
(×)2人口分布指人口在特定空间的位置,在地图上用不同值的点表示。
(√)影响人口密度和分布的因素1汉朝时期,齐郡的首府临淄之所以人口相当多,是因为受人文因素中(A)的影响。
A、生产方式B、政治C、军事D、民族2台湾人口的分布主要受(D)的影响。
A、生产方式B、政治C、军事D、民族3在自然因素方面,可能会影响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的是(ABCD)。
A、气候B、地形C、植被D、灾害4在影响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上,自然因素比人文因素的影响更大更直接。
(×)无处不在的“辩论”1【单选题】在学习中,(D)才是最重要的。
∙A、求合∙B、效率∙C、知识∙D、发现2【单选题】(B)是辩论的最终价值体现。
∙A、争胜∙B、求和∙C、谋利∙D、口才3【判断题】权利被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判断所剥夺被称为显性剥夺。
(错误)4【判断题】学习的过程强调创造而不是模仿,尤其是思维创造。
(正确)辩论是一种“修养”1【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位人物与“壕梁之辩”密切相关。
(D)∙A、荀子∙B、墨子∙C、孙子∙D、庄子2【单选题】以下选项中错误表述“印象即真实”中“印象”一词的是(A)。
∙A、是完整的、全部的∙B、有可能是真实的歪曲∙C、有可能是片断性的∙D、观察者的主观感知3【判断题】“白马非马”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都是倾向于认知层面的辩论。
(正确)4【判断题】“本分而理”强调的是讨论具体事实和细节。
(错误)辩论的“真善美”1【单选题】(B)是辩论的最高层次。
∙A、辞藻的华丽∙B、诗意的栖息∙C、肉体的搏斗∙D、完全的胜利2【判断题】信息的碎片化不会使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有任何偏差。
(错误)3【判断题】价值观念的输出是交流的终极目的。
(正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单选题】在辩论中,如果将高考移民视为异地高考,这是D。
∙A、模糊概念∙B、模糊内容∙C、偷换内容∙D、偷换概念2【单选题】将异地高考限定于外来务工子女异地参加高考,其实是为了(C)。
∙A、扩大内涵∙B、扩大外延∙C、缩小外延∙D、缩小内涵3【单选题】概念的(B)是指概念最本质的对社会、对外界的反应。
∙A、内容∙B、内涵∙C、范围∙D、外延4【判断题】异地高考的外延小于高考移民的外延。
(错误)5【判断题】概念可以囊括的社会现象、同类事物等更多,也就是外延过大。
(正确)概念的定义1【单选题】以事实判断为主的概念和以(D)为主的概念,是辩题中经常出现的两类概念。
∙A、主观臆断∙B、客观存在∙C、群体意念∙D、价值判断2【单选题】在辩论教育公平时,可以暂且不考虑下列哪个因素?(C)∙A、资源分配合理∙B、结果公平∙C、性别平等∙D、机会均等3【单选题】“网络反腐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应属于下列哪种辩题?(B)∙A、判断性辩题∙B、比较性辩题∙C、猜测性辩题∙D、事实性辩题4【判断题】在辩论中,进一步论辩的基础是对概念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
(正确)5【判断题】公平的全部内涵就是机会均等。
(错误)概念的对抗1【单选题】弱化对方认为对自己最有利的概念,对(D)是有益处的。
∙A、压迫我方概念空间∙B、扩充对方概念空间∙C、平衡我方概念空间∙D、压迫对方概念空间2【单选题】(B)是辩论中第一个层次的对抗。
∙A、价值对抗∙B、概念对抗∙C、行为对抗∙D、意义对抗3【多选题】概念对抗需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BC)∙A、底线∙B、概念的对抗性∙C、包容性∙D、交互性4【判断题】辩论中最高包容性的对抗,就是用对方概念作为本方概念的基石。
(正确)5【判断题】概念持平的意思是概念偏向于一方,但其内涵和外延均不可跨界。
(错误)杀人游戏中的价值判断1【单选题】辩论中,4号同学坚持投给1号,最终造成平局,其背后可能的原因是(C)。
∙A、角色同一∙B、价值消失∙C、价值失真∙D、判断正确2【单选题】(B)是平民、警察、杀手形成博弈的基础。
∙A、相同的主体∙B、不同的价值目标∙C、不同的陈词∙D、相同的价值目标3【单选题】辩论中,四位同学在首轮发言中集体“装好人”,这是A的表现。
∙A、角色感不强∙B、进入角色快∙C、了解角色∙D、角色感强4【判断题】在杀人游戏中,思考和判断要保持行为一致,逻辑上可以不一致。
(错误)杀人游戏中的角色代入1【单选题】杀人游戏与社会生活均要求个体在活动中要主动(B)。
∙A、抵抗∙B、参与∙C、操纵∙D、顺从2【单选题】2号在辩论中面对1号的指责,立即认定1号是杀手,这是2号陷入了(A)。
∙A、个体价值对抗误区∙B、群体行为对抗误区∙C、个体行为对抗误区∙D、群体价值对抗误区3【多选题】杀人游戏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有哪些?(ABC)∙A、精力集中∙B、角色融入感∙C、整体局势分析∙D、个体价值4【判断题】在杀人游戏中,每个人必须充分考虑全局,不需要考虑体验角色。
(错误)辩论中的价值博弈1【单选题】人们对同性家庭收养的儿童是否有正常的社会生活持不同看法,这是(C)的体现。
∙A、相同个体,不同价值∙B、不同个体、相同价值∙C、不同个体、不同价值∙D、相同个体,相同价值2【单选题】(C)是辩论的最佳结果。
∙A、决胜∙B、顺从∙C、求合∙D、搏斗3【判断题】辩论中,对价值主体的定义越少,辩论越容易操控。
(正确)4【判断题】任何一种现象的背后涵盖的价值主体和价值判断都不止一种。
(正确)5【判断题】在存在冲突和博弈的价值空间里,具有可以独立进行价值判断的个体,这就是价值主体。
(正确)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1【单选题】辩论中,坚持或者反对某种观点的切入点可以是(D)。
∙A、行为∙B、人员∙C、意义∙D、概念2【多选题】立论框架分为哪三个层次?(BCD)∙A、主观臆断∙B、概念∙C、逻辑论证∙D、价值判断标准3【多选题】以下属于“价值判断标准”的评判维度的有(ABD)。
∙A、价值主体∙B、正交∙C、正趋∙D、正当4【判断题】在本方定义不够清晰明确的情况下,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攻击对方概念。
(错误)5【判断题】概念、价值主体以及二者关系对辩论思路和内容没什么影响。
(错误)立论中的概念1【单选题】辩者在“时势造英雄”的辩题中应该对(C)概念特别明确。
∙A、英雄∙B、时势∙C、造、时势∙D、造2【单选题】在“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的辩论中,“人性本恶”想要取胜应将重点放在(C)。
∙A、对“恶”的明确界定∙B、对“本”的模糊界定∙C、对“本”的明确界定∙D、对“恶”的模糊界定3【判断题】逻辑论证是不能构成主要论证战场体系的。
(错误)4【判断题】辩论中,被接受性差课由于价值主体过于集中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