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锁的概念
sql锁
离级别。采用 READ COMMITTED 的默认事务隔离级 别时,只在读取页的期间内控制共享锁。在扫描中, 直到在扫描内的下一页上获取锁时才释放锁。如果指 定 HOLDLOCK 提示或者将事务隔离级别设置为 REPEATABLE READ 或 SERIALIZABLE,则直到事务 结束才释放锁。
各种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对应的锁类型
在有索引的情况下是以后码锁为基础的行级锁,在固定索
锁的级别
4. 盘区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锁,只能用在一些特殊
的情况下。簇级锁就是指事务占用一个盘区,这个 盘区不能同时被其他事务占用。例如在创建数据库 和创建表时,系统分配物理空间时使用这种类型的 锁。系统是按照盘区分配空间的。当系统分配空间 时,使用盘区锁,防止其他事务同时使用同一个盘 区。当系统完成分配空间之后,就不再使用这种类 型的盘区锁。特别是,当涉及到对数据操作的事务 时,不使用盘区锁。
锁的模式
6.大容量更新锁 当将数据大容量复制到表,且指定
了 TABLOCK 提示或者使用 sp_tableoption 设置了 table lock on bulk 表选项时,将使用大容量更新 锁。 大容量更新锁允许进程将数据并发地大容量复制到同 一表,同时防止其它不进行大容量复制数据的进程访 问该表。
锁的模式
从程序员的角度看:分为乐观锁和悲观锁。
从程序员的角度看
1.
乐观锁:完全依靠 2. 悲观锁:程序员自己 数据库来管理锁的工作。 管理数据或对象上的锁 处理。
锁的粒度
锁粒度是被封锁目标的大
小,封锁粒度小则并发性高, 但开销大,封锁粒度大则并 发性低但开销小。
SQL Server支持的锁粒 度可以分为为行、页、键、 键范围、索引、表或数据 库获取锁等 行RID 键 key 页page 区 间 extent 堆hobt 表 table 文件file 应用程序 application 元数据 metadata 分配单 元 application_unit 数据库 database
数据库锁的分类
数据库锁的分类数据库锁的分类数据库锁是指在多用户并发访问数据库时,为了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对共享数据进行的一种保护机制。
在数据库中,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锁有不同的特点和使用场景。
本文将对常见的数据库锁进行分类介绍。
一、悲观锁1.1 什么是悲观锁?悲观锁是指在操作数据时,先获取该数据的锁,然后再进行操作。
悲观锁认为,在并发访问中,每个事务都会对共享资源造成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加锁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1.2 悲观锁的实现方式悲观锁可以通过数据库提供的行级别或表级别加锁机制来实现。
例如,在MySQL中可以使用SELECT ... FOR UPDATE语句对某个记录进行加锁。
1.3 悲观锁的优缺点悲观锁能够有效地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但是会导致系统并发度降低、性能下降等问题。
二、乐观锁2.1 什么是乐观锁?乐观锁是指在操作数据时,并不会直接获取该数据的锁,而是假设数据不会被其他事务修改,直接进行操作。
如果在操作完成后发现数据已经被其他事务修改,则会回滚当前操作并重试。
2.2 乐观锁的实现方式乐观锁可以通过版本号、时间戳等机制来实现。
例如,在MySQL中可以使用UPDATE ... SET version=version+1 WHERE id=1 AND version=1语句来实现。
2.3 乐观锁的优缺点乐观锁能够提高系统的并发度和性能,但是需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并且在高并发情况下容易出现重试次数过多、死循环等问题。
三、共享锁和排他锁3.1 什么是共享锁和排他锁?共享锁是指多个事务可以同时读取同一份数据,但是不能进行修改操作。
排他锁则是指在某个事务对数据进行修改时,其他事务不能对该数据进行读取或修改操作。
3.2 共享锁和排他锁的实现方式共享锁和排他锁可以通过数据库提供的行级别或表级别加锁机制来实现。
例如,在MySQL中可以使用SELECT ... FOR SHARE语句对某个记录进行加共享锁,使用SELECT ... FOR UPDATE语句对某个记录进行加排他锁。
数据锁定的名词解释
数据锁定的名词解释数据锁定是指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或策略,将数据保持在特定状态或范围内,防止其被非授权的访问、修改或删除。
这种安全机制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一、数据锁定的概述数据锁定是信息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日常生活中,数据锁定应用广泛,涵盖各个领域,比如金融、医疗、教育等。
其主要目的是防止恶意攻击、数据泄露或不当的操作而导致的信息损失。
通过确保数据处于一种安全的状态,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数据锁定的技术手段1. 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数据锁定的基础技术手段之一。
其通过设置权限和身份验证,限制对数据的访问。
比如,通过用户名和密码、指纹识别、双因素认证等,只允许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数据。
此外,还可以设置不同级别的权限,确保只有合适的人员能够对数据进行修改、删除或共享。
2. 密码保护密码保护是一种常用的数据锁定技术手段。
通过使用强密码,可以防止未授权的访问。
强密码应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长度不应过于简单,同时需要定期更换以确保安全性。
此外,采用加密算法对密码进行加密储存,可以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3. 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备份与恢复是数据锁定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将数据备份到外部存储设备、云存储或远程服务器上,即使原始数据受到破坏或丢失,也可以通过备份数据进行恢复。
备份应该定期进行,并测试其可恢复性,以确保数据在遭受损害时能够迅速恢复到原始状态。
三、数据锁定的应用场景1. 金融领域在金融领域,数据锁定非常重要。
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处理大量敏感客户数据,确保这些数据的安全和保密性至关重要。
通过数据锁定,这些机构可以限制对客户账户、财务信息的访问,并记录和监控数据的使用情况,以提高数据安全性和追溯能力。
2. 医疗领域医疗机构处理的患者数据是非常敏感的。
数据泄露可能会导致患者隐私暴露和身份盗用等问题。
通过数据锁定,医疗机构可以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受到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窃取。
数据库锁与并发控制的调优方法与案例分享
数据库锁与并发控制的调优方法与案例分享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数据量的急剧增长,数据库在大型应用系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数据库的并发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开发人员和数据库管理员的难题。
在高并发环境下,数据库锁与并发控制的调优成为提升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锁与并发控制的基本概念,探讨一些常见的调优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分享经验与技巧。
一、数据库锁与并发控制的基本概念在多用户环境中,当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同一数据时,就会产生并发问题。
数据库锁与并发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以防止数据不一致和错误的更新。
下面是一些基本的数据库锁与并发控制的概念:1. 锁(Lock):在数据库中,锁是用来协调并发访问的一种机制。
它可以保护共享资源的完整性,防止读写冲突。
常见的锁包括共享锁和排他锁。
2. 共享锁(Shared Lock):共享锁又称为读锁,它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读取一个共享资源,但不允许任何用户对该资源进行修改。
3. 排他锁(Exclusive Lock):排他锁又称为写锁,它只允许一个用户对资源进行排他性访问,其他用户无法同时读取或修改该资源。
4. 事务(Transaction):事务是由一个或多个数据库操作语句组成的逻辑工作单元。
它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失败,具有ACID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
5. 并发控制(Concurrency Control):并发控制是通过锁来实现数据一致性的机制。
它可以保证每次事务的执行都是基于一致性的数据,并避免并发事务之间的互相干扰。
二、数据库锁与并发控制的调优方法优化数据库锁与并发控制是提高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步骤。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调优方法:1. 合理设计数据库表结构:对于高并发环境下的数据库,合理的设计表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合理划分表空间、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和长度,避免过度设计和冗余数据。
2. 正确选择锁的粒度:锁的粒度会影响数据库的并发性能。
财务数据库系统锁定技术的研究
2 、基本 封锁 方 法 封锁方法是最常用的并发控制方法 。它 的基本 思想是要求一事务
在对一数据项进行操作前必须先 申请 对该数据项 的封锁(ok, Le)获准后 才能进行操作。如果该数 据项 已经被其它事务封锁 , 且操作 方式冲突 , 那么该事务必须处于等待状态 , 到该数 据对象被 释放 为止 。 直 确切 的控 制则 由封锁类型决定 ,封锁方法通过规定相应 的加 锁原 则和封锁相容 机制实现。最简单的封锁模型有共享锁( hr ok , SaeL cs 简称 s锁) 和排它 锁fxls eLc s简称 x锁) E eui ok , v 两种。在该模型 中, 共享锁是 对数据项进 行读操作时要加的锁 , 排它锁是对 数据项进行写入操作时要加 的锁 。 3 封锁粒度及意 向锁 、 所谓封锁粒度( au ry g nli) r a t 是指被封锁数据对象的大小。 封锁的对象 可 以是物理单元 , 如块 、 页等; 也可以是逻辑单元 , 于财务数据 库来说 对 可 以是整个数据 库 , 可以是 其中的一个子公 司 、 也 一个账簿等 。 封锁粒度过大 , 则系统的并发性低 ; 封锁粒度 过小 , 又使系统开销太 大, 造成系统效率的降低。所 以, 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 的封锁粒度 。 财务数据库中分层 封锁法 ,其 目标是在保证相容性 的前提条件下 尽可能提高并发能力。 当封锁 了上层节点 , 则蕴涵着也封锁 了它所的有 内层结点 。要防止的是由于其它事务显示封锁 了上 层结点所造成 的封 锁不相容性。 因此 在分层封锁方法 中有一种机制 , 当取得 了某个 内层节 点的封锁时 , 要能防止对该结 点的外层结点加上不相容锁 。 这种封锁方 式叫意向( 或预约) 封锁( t t n ok o e 。 i e i c d )在简单的读写锁模型 中, nnol m 可
数据库死锁解决方案
数据库死锁解决方案介绍在多用户系统中,数据库死锁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当两个或多个事务同时请求访问共享资源时,这些事务可能会相互等待对方释放资源,导致死锁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死锁的概念、原因以及解决方案。
数据库死锁的概念数据库死锁是指两个或多个事务因互相等待对方释放资源而无法继续执行的状态。
具体来说,当一个事务请求占用了一个资源的排他锁(X锁),而另一个事务请求占用了同一个资源的共享锁(S锁),就可能发生死锁。
数据库死锁的原因数据库死锁通常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的:1.事务并发执行:在多用户系统中,多个事务可以同时执行。
如果这些事务同时操作相同的数据,就可能导致死锁。
2.锁竞争:当多个事务同时请求对同一个资源的锁时,就会发生锁竞争。
如果这些事务同时请求对方已经持有的锁,就可能导致死锁。
3.持有和等待:一个事务在等待其他事务释放资源时,仍然持有自己占用的资源,这就可能导致死锁。
4.循环等待:当多个事务之间存在循环依赖关系时,就可能发生循环等待,从而导致死锁。
数据库死锁解决方案在面对数据库死锁问题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解决方案:1. 死锁检测和回滚数据库系统可以通过死锁检测算法检测死锁的发生。
一旦检测到死锁,系统可以选择回滚其中一个事务来解除死锁。
回滚操作会取消该事务已经执行的操作,使得其他事务可以继续执行。
2. 超时设置和重试数据库系统可以为每个事务设置超时时间。
当一个事务等待时间超过设定的超时时间时,系统可以选择终止该事务,释放其占用的资源,并重新执行该事务。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死锁的持续时间,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3. 锁粒度优化锁粒度是指对数据进行锁定的程度。
如果锁粒度过大,会导致并发性能下降。
反之,如果锁粒度过小,会增加死锁的风险。
因此,通过调整锁粒度来优化锁管理是减少死锁的一种有效方法。
可以通过采用行级锁或表级锁来平衡并发性能和死锁风险。
4. 事务隔离级别设置数据库事务的隔离级别决定了资源锁定的方式。
oracle锁与死锁概念,阻塞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
oracle锁与死锁概念,阻塞产⽣的原因以及解决⽅案锁是⼀种机制,⼀直存在;死锁是⼀种错误,尽量避免。
⾸先,要理解锁和死锁的概念:1、锁:定义:简单的说,锁是数据库为了保证数据的⼀致性⽽存在的⼀种机制,其他数据库⼀样有,只不过实现机制上可能⼤相径庭。
那么,锁的种类有哪些?锁的种类有很多,根据保护的对象不同,Oracle数据库锁可以分为以下⼏⼤类:DML锁(data locks,数据锁),⽤于保护数据的完整性;DDL锁(dictionary locks,字典锁),⽤于保护数据库对象的结构,如表、索引等的结构定义;内部锁和闩(internal locks and latches),保护数据库的内部结构。
在实际项⽬中遇到的最多的是DML锁,也可进⼀步说是⾏级锁。
这些⾏级锁在程序并发访问的时候会造成程序很慢,或者直接访问不了的情况—这种现象称为阻塞。
那么,产⽣阻塞的原因是什么呢?定义:当⼀个会话保持另⼀个会话正在请求的资源锁定时,就会发⽣阻塞。
被阻塞的会话将⼀直挂起,直到持有锁的会话放弃锁定的资源为⽌。
四个常见的DML语句会产⽣阻塞:1)INSERT 2)U PDATE 3)DELETE 4)SELECT…FOR UPDATE2、死锁:定义:当两个⽤户同时希望持有对⽅的资源时就会发⽣死锁。
即当两个⽤户互相等待对⽅释放资源时,oracle认定产⽣了死锁,在这种情况下,将以牺牲⼀个⽤户为代价,另⼀个⽤户继续执⾏,牺牲的事物将回滚。
例⼦: 1:⽤户1对A表进⾏Update,没有提交。
2:⽤户2对B表进⾏Update,没有提交。
此时双反不存在资源共享的问题。
3:如果⽤户2此时对A表作update,则会发⽣阻塞,需要等到⽤户⼀的事物结束。
4:如果此时⽤户1⼜对B表作update,则产⽣死锁。
此时Oracle会选择其中⼀个⽤户进⾏会滚,使另⼀个⽤户继续执⾏操作。
起因: Oracle的死锁问题实际上很少见,如果发⽣,基本上都是不正确的程序设计造成的,经过调整后,基本上都会避免死锁的发⽣。
数据库的死锁解决方法
数据库的死锁解决方法
数据库的死锁是指两个或多个事务在相互等待对方释放资源的情况下,无法继续执行的情况。
这种情况会导致数据库系统的性能下降,甚至会导致系统崩溃。
因此,解决数据库的死锁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介绍几种解决数据库死锁的方法:
1. 优化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的不合理会导致死锁的发生。
因此,优化数据库设计是解决死锁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合理的表结构设计、索引设计等方式来减少死锁的发生。
2. 优化事务处理
事务处理是数据库中最常见的操作,也是死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优化事务处理是解决死锁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减少事务的并发性、缩短事务的执行时间等方式来减少死锁的发生。
3. 使用死锁检测和死锁超时机制
死锁检测和死锁超时机制是解决死锁问题的常用方法。
死锁检测是指系统在发现死锁时,通过回滚某些事务来解除死锁。
死锁超时机制是指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检测到死锁后,强制回滚某些事务来解除死锁。
4. 使用锁粒度控制
锁粒度控制是指通过控制锁的范围来减少死锁的发生。
例如,可以通过使用行级锁、表级锁等方式来控制锁的范围,从而减少死锁的发生。
解决数据库的死锁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优化数据库设计、优化事务处理、使用死锁检测和死锁超时机制、使用锁粒度控制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死锁的发生,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数据库锁的原理
数据库锁的原理
数据库锁是一种机制,用于控制对数据库中特定资源的并发访问。
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限制并发事务对互斥资源的访问,从而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在数据库中,锁可以分为共享锁(Shared Lock,也称为读锁)和排他锁(Exclusive Lock,也称为写锁)。
当一个事务获得
共享锁时,其他事务也可以获得共享锁,但不能获得排他锁;当一个事务获得排他锁时,其他事务无法获得任何类型的锁。
数据库引擎在执行SQL语句时会自动获取合适的锁定级别。
当一个事务要执行对某个资源的操作时,它会先请求获得相应的锁。
如果资源已被其他事务锁定,则该事务会被阻塞,直到锁被释放。
事务可以在合适的时间释放锁,以允许其他事务对资源进行操作。
锁的机制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避免并发事务之间的读写冲突。
例如,当多个事务同时读取某个资源时,它们可以共享该资源的共享锁。
但在有一个事务对该资源进行写操作时,其他事务将被阻塞,只有写操作完成并释放锁后,其他事务才能继续读取该资源。
除了共享锁和排他锁,数据库还支持其他类型的锁,如意向锁(Intent Lock)和行级锁(Row-level Lock)。
意向锁是一种
表级别的锁,用于指示某个事务是否打算获取表中某个行的锁。
行级锁则是针对表中特定行的锁,用于限制对特定行的并发访问。
总之,数据库锁是通过控制并发事务对互斥资源的访问来确保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的机制。
通过合理使用锁,可以有效解决并发操作中的读写冲突问题。
oracle 锁详解
oracle 锁详解在 Oracle 数据库中,锁(Lock)用于控制并发访问和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锁是一种机制,它可以限制对特定资源(如表、行、记录等)的访问,以防止并发事务之间的冲突和数据不一致。
Oracle 中的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共享锁(Shared Lock)**:也称为读锁,用于读取数据并确保多个事务可以同时读取相同的数据,而不会相互阻塞。
共享锁可以与其他共享锁共存,但与排他锁互斥。
2. **排他锁(Exclusive Lock)**:也称为写锁,用于对数据进行写入操作,并确保在同一时间只有一个事务可以获取排他锁。
排他锁会阻止其他事务获取共享锁或排他锁。
3. **行级锁 (Row-Level Lock)**:用于锁定表中的特定行,以提供更细粒度的并发控制。
行级锁可以是共享锁或排他锁。
4. **表级锁(Table-Level Lock)**:用于锁定整个表,阻止其他事务对表进行读写操作。
表级锁通常会影响并发性能,因此在 Oracle 中较少使用。
Oracle 数据库自动管理和协调锁的获取和释放。
在执行 DML (数据操作语言)语句时,Oracle 会根据需要自动获取适当类型的锁。
例如,在执行 SELECT 语句时,Oracle 会获取共享锁;而在执行 INSERT、UPDATE 或 DELETE 语句时,Oracle 会获取排他锁。
锁的粒度和类型可以根据事务的隔离级别进行设置。
Oracle 提供了多种隔离级别,如 READ COMMITTED、SERIALIZABLE 等,每个隔离级别都对应不同的锁行为。
了解和管理锁对于确保数据库的并发性能和数据一致性非常重要。
Oracle 数据库提供了一些视图和工具来监控和诊断锁的信息,例如 V$LOCK、V$SESSION 等视图。
如果在应用程序中遇到锁冲突或性能问题,可以使用这些工具来分析和解决锁相关的问题。
请注意,以上是 Oracle 锁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类型,Oracle 数据库的锁机制非常复杂,并且还有其他更高级的锁类型和特性。
MySQL中的行级锁和表级锁
MySQL中的行级锁和表级锁随着互联网和数据的快速发展,数据库成为了很多企业和个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机制,用于处理多个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时可能出现的数据冲突问题。
MySQL是一种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其中行级锁和表级锁是MySQL中最常用的两种锁类型。
本文将介绍行级锁和表级锁的概念、使用方法和特点。
一、行级锁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行级锁是MySQL中最细粒度的锁,它可以在数据行级别上进行加锁和解锁。
行级锁可以有效地提高多用户并发访问数据库的效率,减少数据冲突和阻塞的可能性。
在MySQL中,行级锁主要是通过InnoDB存储引擎实现的。
1.1 行级锁的类型MySQL中的行级锁主要有两种类型:共享锁和排他锁。
共享锁也称为读锁,它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读取同一条数据,但阻止其他用户写入或修改该数据。
排他锁也称为写锁,它是独占锁,只允许一个用户对数据进行写操作,并且阻止其他用户读取或写入该数据。
1.2 行级锁的使用方法使用行级锁的基本方法是在事务中显式地指定锁的类型。
对于读操作,可以使用共享锁,即使用SELECT ... LOCK IN SHARE MODE语句或者在事务中使用SET TRANSACTION READ ONLY语句。
对于写操作,可以使用排他锁,即使用SELECT ... FOR UPDATE语句或者在事务中使用SET TRANSACTION READ WRITE语句。
1.3 行级锁的特点行级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细粒度:行级锁可以在数据行级别上进行加锁和解锁,可以精确控制数据访问的并发性。
2)并发性高:行级锁可以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同一张表的不同数据行,提高了数据库的并发访问能力。
3)开销大:行级锁需要更多的系统资源(例如内存和CPU)来维护锁控制信息,所以会增加系统的开销。
二、表级锁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表级锁是MySQL中最粗粒度的锁,它在整张表上进行加锁和解锁。
mysql表锁和行锁理解
mysql表锁和行锁理解
在MySQL 数据库中,锁是用来管理并发访问数据库的机制。
MySQL 中的锁可以分为表锁(Table Lock)和行锁(Row Lock)。
理解这两种锁的概念对于确保数据库并发操作的正确性和性能是很重要的。
表锁(Table Lock):
1.概念:表锁是对整个表进行加锁,当一个事务获得表锁时,其他事务无法同时获得该表的锁,从而导致其他事务需要等待。
2.适用场景:表锁适用于对整个表进行操作的情况,如大批量的数据导入、表的结构变更等。
3.优点:管理相对简单,对于某些场景可以提供较好的性能。
4.缺点:由于锁的粒度较大,可能导致并发性能较差,因为其他事务需要等待整个表的锁。
行锁(Row Lock):
1.概念:行锁是对表中的某一行或某几行进行加锁,当一个事务获得行锁时,其他事务可以同时获得其他行的锁,不会互斥。
2.适用场景:行锁适用于并发较高、事务冲突较少的情况,例如OLTP(联机事务处理)系统。
3.优点:可以提供更好的并发性能,因为事务可以独占地锁住需要的行而不影响其他行。
4.缺点:管理复杂,可能导致死锁的产生,因此需要小心处理锁的释放和获取顺序。
总结:
表锁适用于一些对整个表进行操作的场景,而行锁更适用于高并发、事务冲突较少的情况。
表锁的粒度较大,可能导致性能瓶颈,而行锁提供更细粒度的控制。
行锁管理较复杂,需要注意死锁等问题,因此在选择锁的时候需要根据具体场景综合考虑。
MySQL中的行级锁和表级锁的区别和使用场景
MySQL中的行级锁和表级锁的区别和使用场景MySQL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开源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大量数据。
在MySQL中,行级锁和表级锁是实现并发控制的两种重要机制。
本文将重点探讨行级锁和表级锁的区别以及它们的使用场景。
一、行级锁和表级锁的概念和特点行级锁是指锁定数据库表中的特定行,而不是整个表。
当一个事务锁定了某一行时,其他事务无法对该行进行修改或读取。
这种锁定方式可以提高并发性,允许多个事务同时对不同行进行操作,从而提高数据库的吞吐量。
表级锁是指锁定整个表,当一个事务锁定了某个表时,其他事务无法对该表进行修改或读取。
表级锁在某些特定场景下使用得较多,比如在进行一些数据一致性操作时(如备份、恢复、全表扫描等),可以对整个表进行加锁,以保证数据操作的一致性。
二、行级锁和表级锁的区别1. 锁定粒度不同:行级锁:锁定特定行,粒度较小;表级锁:锁定整个表,粒度较大。
2. 影响范围不同:行级锁:只会影响当前锁定行的读取和修改;表级锁:会影响整个表的读取和修改。
3. 并发性能不同:行级锁:同时允许多个事务对不同行进行读取和修改;表级锁:只允许一个事务对表进行读取和修改,影响并发性能。
4. 锁冲突的可能性不同:行级锁:只有其他事务要对当前已锁定行进行修改时才会产生冲突;表级锁:任何对表的读写操作都会产生冲突。
5. 锁定资源消耗不同:行级锁:由于锁定粒度较小,所以占用的系统资源较少;表级锁:由于锁定粒度较大,所以占用的系统资源较多。
三、行级锁和表级锁的使用场景1. 行级锁的使用场景:- 当数据库表中的读写操作比较频繁,且并发性要求较高时,行级锁可以提供更好的并发性能;- 当需要修改或读取表中的特定行时,可以使用行级锁来避免数据的不一致性;- 当需要对表中的一部分数据进行操作时,可以使用行级锁来节省系统资源。
2. 表级锁的使用场景:- 在进行一些需要保证整个表数据一致性的操作时,如备份、恢复、全表扫描等,可以使用表级锁;- 当需要对整个表的结构进行修改时,如更改表结构、添加索引等,可以使用表级锁以防止其他事务对表进行修改。
ABAP锁、数据库锁
ABAP锁、数据库锁ABAP数据锁定数据库锁定:与DB LUW机制类似,数据库本⾝⼀般也提供数据锁定机制。
数据库将当前正在执⾏修改操作的所有数据进⾏锁定,该锁定将随着数据库的LUW的结束⽽被重置,因⽽每数据库提交或者回滚之后该锁定就被释放。
因为SAP的LUW概念独⽴于数据库LUW和对话步骤,出于同样的原因,SAP还需要定义⾃⼰的数据锁定机制。
SAP锁定:SAP LUW要求数据库对象的锁定在SAP LUW结束释放,并且该数据库锁要求对所有SAP程序都可见。
SAP提供了⼀个逻辑数据锁定机制,该机制基于系统特定的锁定服务应⽤服务器中的中⼼锁定表(即将加锁的信息记⼊数据库表)。
⼀个ABAP程序在访问数据之前,将希望锁定的数据表关键字发送给该表,因⽽所有的程序在访问⼀个数据库表之前必须⾸先判断该表是否已经被锁定了。
SAP锁定与数据库物理锁定是不同的,它是⼀种业务逻辑上的锁定。
它不会在物理表上进⾏加锁,⽽是将关键字传递加锁函数,加锁函数会在特定表中进加锁信息登记。
SAP LUW在结束时(提交或回滚),SAP锁定将会隐式解除。
在SE11⾥创建锁对象,⾃定义的锁对象都必须以EZ或者EY开头来命名。
⼀个锁对象⾥只包含⼀个PRIMARY TABLE,可以包含若⼲个SECONDARY TABLE。
在设定⼀个SAP锁定,必须在数据字典中创建⼀个锁定对象。
⼀或多个数据库表或关键字段可以被指定为锁定对象中的⼀或多⾏。
激活该对象后,系统⾃动⽣成两个功能函数,名称为ENQUEUE_<LOCK OBJECT>和DENQUEUE_<LOCK OBJECT>,其中<LOCK OBJECT>是锁对象的名称。
l Shared lock(Read Lock)S锁Several users can read the same data at the same time, but as soon as a user edits the data, a second user can no longer access this data. Requests for further shared locks are accepted, even if they are issued by different users, but exclusive locks are rejected.同⼀时间内允许多个⽤户读取同⼀数据,但是⼀旦某个⽤户修改数据后,其它⽤户将不能再访问该数据。
数据库中s锁的名词解释
数据库中s锁的名词解释在数据库中,锁是一种用于控制并发操作的机制。
当多个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时,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数据库系统会对被访问的数据进行锁定,使得每次只能有一个用户对其进行修改或访问。
在数据库中,有两种常见的锁类型:共享锁(S锁)和排他锁(X锁)。
本文将着重解释S锁。
一、S锁的定义S锁,即共享锁(Shared Lock),是一种允许多个事务同时访问或者读取数据的锁。
在并发访问的场景下,多个事务可以持有S锁,但是不能持有X锁。
二、S锁的作用1. 读取一致性:S锁用于读取操作,通过给被访问的数据加上S锁,保证了多个事务之间的读取操作可以同时进行,不会相互影响。
这样能够提高系统性能和并发度,降低读取操作的阻塞。
2. 数据可见性:被加上S锁的数据可以被其他事务读取,但是不允许其他事务对其进行修改。
这样可以确保在读取数据的过程中,其他事务不会对数据做出修改,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
三、S锁的获取与释放1. 获取S锁:事务在读取数据前,需要首先申请S锁。
如果其他事务已经持有了X锁,那么当前事务只能等待。
只有当所有持有X锁的事务释放锁后,当前事务才能获取到S锁。
2. 释放S锁:当事务读取完数据后,需要释放S锁,以便让其他事务也可以对该数据进行读取。
一般情况下,S锁会在事务结束时自动释放,但是也可以手动释放以提高并发度。
四、S锁与X锁的区别1. 锁的级别:S锁是共享锁,X锁是排他锁。
多个事务可以同时持有S锁,但是只能有一个事务持有X锁。
2. 锁的用途:S锁用于读取操作,保证多个事务之间的读取操作不互相干扰。
X锁用于写入操作,只有一个事务可以持有X锁,其他事务无法读取或者写入被锁定的数据。
3. 锁的粒度:S锁是共享的,可以同时锁定多个数据块;而X锁是排他的,每次只能锁定一个数据块。
五、S锁的应用场景1. 并发读取:当有多个事务需要读取同一批数据时,通过给这些数据加上S锁,可以实现并发读取,提高系统的并发度和性能。
oracle的TM锁TX锁知识完全普及
oracle的TM锁、TX锁知识完全普及锁概念基础数据库是一个多用户使用的共享资源。
当多个用户并发地存取数据时,在数据库中就会产生多个事务同时存取同一数据的情况。
若对并发操作不加控制就可能会读取和存储不正确的数据,破坏数据库的一致性。
加锁是实现数据库并发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
当事务在对某个数据对象进行操作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对其加锁。
加锁后事务就对该数据对象有了一定的控制,在该事务释放锁之前,其他的事务不能对此数据对象进行更新操作。
在数据库中有两种基本的锁类型:排它锁(Exclusive Locks,即X锁)和共享锁(ShareLocks,即S锁)。
当数据对象被加上排它锁时,其他的事务不能对它读取和修改。
加了共享锁的数据对象可以被其他事务读取,但不能修改。
数据库利用这两种基本的锁类型来对数据库的事务进行并发控制。
Oracle数据库的锁类型根据保护的对象不同,Oracle数据库锁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DML锁(data locks,数据锁),用于保护数据的完整性;DDL锁(dictionary locks,字典锁),用于保护数据库对象的结构,如表、索引等的结构定义;内部锁和闩(internal locks and latches),保护数据库的内部结构。
DML锁的目的在于保证并发情况下的数据完整性,。
在Oracle数据库中,DML锁主要包括TM锁和TX锁,其中TM锁称为表级锁,TX锁称为事务锁或行级锁。
锁获得TM类型的锁。
当TM语句时,系统自动在所要操作的表上申请DML执行Oracle 当.后,系统再自动申请TX类型的锁,并将实际锁定的数据行的锁标志位进行置位。
这样在事务加锁前检查TX锁相容性时就不用再逐行检查锁标志,而只需检查TM 锁模式的相容性即可,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TM锁包括了SS、SX、S、X 等多种模式,在数据库中用0-6来表示。
不同的SQL操作产生不同类型的TM锁。
在数据行上只有X锁(排他锁)。
Mysql锁机制之行锁、表锁、死锁的实现
Mysql锁机制之⾏锁、表锁、死锁的实现⽬录⼀、Mysql锁是什么?锁有哪些类别?⼆、⾏锁和表锁的区别三、InnoDB死锁概念和死锁案例死锁场景⼀之selectforupdate:死锁场景⼆之两个update四、程序开发过程中应该如何注意避免死锁⼀、Mysql锁是什么?锁有哪些类别?锁定义:同⼀时间同⼀资源只能被⼀个线程访问在数据库中,除传统的计算资源(如CPU、I/O等)的争⽤以外,数据也是⼀种供许多⽤户共享的资源。
如何保证数据并发访问的⼀致性、有效性是所有数据库必须解决的⼀个问题,锁冲突也是影响数据库并发访问性能的⼀个重要因素。
乐观锁⽤的最多的就是数据的版本记录来体现 version ,其实就是⼀个标识。
例如:update test set a=a-1 where id=100 and a> 0; 对应的version就是a字段,并不⼀定⾮得要求有⼀个字段叫做version,要求的是有这个字段,同时当满⾜这个条件的时候才会触发锁的分类:从对数据操作的类型分法(读或写)读锁(共享锁):针对同⼀份数据,多个读操作可以同时进⾏⽽不会互相影响。
写锁(排它锁):当前写操作没有完成前,它会阻断其他写锁和读锁。
从对数据操作的粒度分法表级锁:表级锁是MySQL中锁定粒度最⼤的⼀种锁,表⽰对当前操作的整张表加锁(MyISAM引擎默认表级锁,也只⽀持表级锁)。
⽐如说更新⼀张10万表数据中的⼀条数据,在这条update没提交事务之前,其它事务是会被排斥掉的,粒度很⼤。
⾏级锁:⾏级锁是Mysql中锁定粒度最细的⼀种锁,表⽰只针对当前操作的⾏进⾏加锁(基于索引实现的,所以⼀旦某个加锁操作没有使⽤索引,那么该锁就会退化为表锁)页级锁:页级锁是MySQL中锁定粒度介于⾏级锁和表级锁中间的⼀种锁,⼀次锁定相邻的⼀组记录从并发⾓度的分发--实际上乐观锁和悲观锁只是⼀种思想悲观锁:对数据被外界(包括本系统当前的其他事务,以及来⾃外部系统的事务处理)修改持保守态度(悲观) ,因此,在整个数据处理过程中,将数据处于锁定状态。
数据库原理中排它锁的名词解释
数据库原理中的排它锁1.概念排它锁(Exclusive Lock)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一种锁,也称为写锁。
它的作用是保证在对某个数据进行更新操作时,其他事务无法读取或修改该数据,从而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作用排它锁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并发操作中的数据混乱,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当一个事务需要对某个数据进行更新操作时,它会先获取排它锁,这样其他事务就无法对该数据进行读取或修改,直到该事务释放了排它锁。
3.使用场景排它锁通常应用于以下几种场景:- 数据更新:当一个事务需要对某个数据进行更新操作时,必须先获取排它锁,以防止其他事务对数据进行读取或修改。
- 数据删除:在执行删除操作时,同样需要获取排它锁,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 数据复制:在进行数据复制或备份时,也需要使用排它锁来避免并发操作导致数据不一致。
4.实现方式排它锁的实现方式通常包括锁的申请、锁的释放和锁的检测三个步骤。
- 锁的申请:当一个事务需要对某个数据进行更新操作时,会向数据库管理系统发起锁的申请请求。
数据库管理系统会检查该数据是否已被其他事务获取了排它锁,如果没有,则会为该事务分配排它锁。
- 锁的释放:当一个事务完成了对数据的更新操作后,会向数据库管理系统发送锁的释放请求,数据库管理系统会释放该事务所持有的排它锁。
- 锁的检测:数据库管理系统会周期性地检测排它锁的情况,以确保没有死锁现象的发生。
5.优缺点排它锁的优点在于能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避免了并发操作中的数据混乱。
但是,排它锁的缺点也比较明显,由于其他事务无法对被锁定的数据进行读取或修改,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和并发度降低。
6.总结排它锁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机制,它保证了数据在并发操作中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业务需求合理地运用排它锁,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要注意避免由于锁的过度使用导致的性能问题。
排它锁在数据库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保证了数据在并发操作中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锁机制在数据库并发访问中的研究与应用
锁机制在数据库并发访问中的研究与应用摘要:理想状态是数据库应用程序能够根据用户数量和数据容量线性地伸缩,但性能往往随用户的增加和数据量的增长而降低。
以火车票售票为实例,详细介绍了在MS SQL 中如何利用锁及事务隔离机制实现并发访问控制下的数据一致性维护。
关键词:数据库锁;并发控制;信息阻塞0引言数据库管理系统每一时刻要面对成千上万次的用户请求,在理想世界里,多个查询请求应能并发执行,但在现实世界里,查询往往会互相阻塞,这与十字路口上一辆车通过绿灯而其它车等待的情况类似。
在MSSQLServer中,这种交通管理采用锁管理的方式,它控制数据库资源的并发访问并以此来维护库中数据的一致性。
通常情况下SQLServer 会自动实行锁机制管理,在用户有SQL 请求时,系统分析请求,在满足锁定条件和系统性能之间自动为数据库加上适当的锁,同时系统在运行期间常常自动进行优化处理,实行动态加锁。
对于一般的用户而言,通过系统的自动锁定管理机制基本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但对于数据安全、数据库完整性和一致性有特殊要求的高级用户,就必须自己控制数据库的锁定和解锁[1],这就需要了解锁机制,掌握数据库锁定方法。
1锁机制1.1锁相关概念锁是数据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主要用于多用户环境下数据库完整性和一致性的维护。
为了改善并发性,MS SQL Server中实现如下资源级别上的锁粒度:①行级锁(RID):指在一个表的单独行上维护,是数据库表最低级别的锁;②键级锁(KEY):指索引中的行级锁;③页级锁(PAG):在表或索引的单一页面中维护;④区级锁(EXTENT),指一组连续的8个数据页面或索引页面;⑤表级锁(TABLE),包括整个表的所有数据和索引,是表上最高级别的锁;⑥数据库级锁(DB),在数据库上维护。
1.2锁模式除了可以对不同的资源加锁之外,还可以使用不同程度的加锁方式,即锁有多种模式:(1)共享(S)锁。
用于只读查询,允许多个并发事务对资源锁定进行读取,但禁止其它事务对锁定资源的修改操作,因此数据的完整性不会被并发读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锁锁是网络数据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主要用于多用户环境下保证数据库完整性和一致性。
各种大型数据库所采用的锁的基本理论是一致的,但在具体实现上各有差别。
目前,大多数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或多或少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的功能,因此很多用户实际上不清楚锁的理论和所用数据库中锁的具体实现。
Microsoft SQL Server(以下简称SQL Server)作为一种中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系统更强调由系统来管理锁。
在用户有SQL请求时,系统分析请求,自动在满足锁定条件和系统性能之间为数据库加上适当的锁,同时系统在运行期间常常自动进行优化处理,实行动态加锁。
对于一般的用户而言,通过系统的自动锁定管理机制基本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但如果对数据安全、数据库完整性和一致性有特殊要求,就必须自己控制数据库的锁定和解锁,这就需要了解SQL Server的锁机制,掌握数据库锁定方法。
锁的多粒度性以及锁升级数据库中的锁是指一种软件机制,用来指示某个用户(也即进程会话,下同)已经占用了某种资源,从而防止其他用户做出影响本用户的数据修改或导致数据库数据的非完整性和非一致性。
这儿所谓资源,主要指用户可以操作的数据行、索引以及数据表等。
根据资源的不同,锁有多粒度(multigranular)的概念,也就是指可以锁定的资源的层次。
SQL Server 中能够锁定的资源粒度包括:数据库、表、区域、页面、键值(指带有索引的行数据)、行标识符(RID,即表中的单行数据)。
采用多粒度锁的重要用途是用来支持并发操作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SQL Server根据用户的请求,做出分析后自动给数据库加上合适的锁。
假设某用户只操作一个表中的部分行数据,系统可能会只添加几个行锁(RID)或页面锁,这样可以尽可能多地支持多用户的并发操作。
但是,如果用户事务中频繁对某个表中的多条记录操作,将导致对该表的许多记录行都加上了行级锁,数据库系统中锁的数目会急剧增加,这样就加重了系统负荷,影响系统性能。
因此,在数据库系统中,一般都支持锁升级(lock escalation)。
所谓锁升级是指调整锁的粒度,将多个低粒度的锁替换成少数的更高粒度的锁,以此来降低系统负荷。
在SQL Server中当一个事务中的锁较多,达到锁升级门限时,系统自动将行级锁和页面锁升级为表级锁。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SQL Server中,锁的升级门限以及锁升级是由系统自动来确定的,不需要用户设置。
锁的模式和兼容性在数据库中加锁时,除了可以对不同的资源加锁,还可以使用不同程度的加锁方式,即锁有多种模式,SQL Server中锁模式包括:1.共享锁SQL Server中,共享锁用于所有的只读数据操作。
共享锁是非独占的,允许多个并发事务读取其锁定的资源。
默认情况下,数据被读取后,SQL Server立即释放共享锁。
例如,执行查询“SELECT * FROM my_table”时,首先锁定第一页,读取之后,释放对第一页的锁定,然后锁定第二页。
这样,就允许在读操作过程中,修改未被锁定的第一页。
但是,事务隔离级别连接选项设置和SELECT语句中的锁定设置都可以改变SQL Server的这种默认设置。
例如,“ SELECT * FROM my_table HOLDLOCK”就要求在整个查询过程中,保持对表的锁定,直到查询完成才释放锁定。
2.修改锁修改锁在修改操作的初始化阶段用来锁定可能要被修改的资源,这样可以避免使用共享锁造成的死锁现象。
因为使用共享锁时,修改数据的操作分为两步,首先获得一个共享锁,读取数据,然后将共享锁升级为独占锁,然后再执行修改操作。
这样如果同时有两个或多个事务同时对一个事务申请了共享锁,在修改数据的时候,这些事务都要将共享锁升级为独占锁。
这时,这些事务都不会释放共享锁而是一直等待对方释放,这样就造成了死锁。
如果一个数据在修改前直接申请修改锁,在数据修改的时候再升级为独占锁,就可以避免死锁。
修改锁与共享锁是兼容的,也就是说一个资源用共享锁锁定后,允许再用修改锁锁定。
3.独占锁独占锁是为修改数据而保留的。
它所锁定的资源,其他事务不能读取也不能修改。
独占锁不能和其他锁兼容。
4.结构锁结构锁分为结构修改锁(Sch-M)和结构稳定锁(Sch-S)。
执行表定义语言操作时,SQL Server 采用Sch-M锁,编译查询时,SQL Server采用Sch-S锁。
5.意向锁意向锁说明SQL Server有在资源的低层获得共享锁或独占锁的意向。
例如,表级的共享意向锁说明事务意图将独占锁释放到表中的页或者行。
意向锁又可以分为共享意向锁、独占意向锁和共享式独占意向锁。
共享意向锁说明事务意图在共享意向锁所锁定的低层资源上放置共享锁来读取数据。
独占意向锁说明事务意图在共享意向锁所锁定的低层资源上放置独占锁来修改数据。
共享式独占锁说明事务允许其他事务使用共享锁来读取顶层资源,并意图在该资源低层上放置独占锁。
6.批量修改锁批量复制数据时使用批量修改锁。
可以通过表的TabLock提示或者使用系统存储过程sp_tableoption的“table lock on bulk load”选项设定批量修改锁。
另外,SQL Server命令语句操作会影响锁定的方式,语句的组合也同样能产生不同的锁定,详情如下表:锁冲突及其防止办法在数据库系统中,死锁是指多个用户(进程)分别锁定了一个资源,并又试图请求锁定对方已经锁定的资源,这就产生了一个锁定请求环,导致多个用户(进程)都处于等待对方释放所锁定资源的状态。
在SQL Server中,系统能够自动定期搜索和处理死锁问题。
系统在每次搜索中标识所有等待锁定请求的进程会话,如果在下一次搜索中该被标识的进程仍处于等待状态,SQL Server就开始递归死锁搜索。
(上接第D21版) 当搜索检测到锁定请求环时,系统将根据各进程会话的死锁优先级别来结束一个优先级最低的事务,此后,系统回滚该事务,并向该进程发出1205号错误信息。
这样,其他事务就有可能继续运行了。
死锁优先级的设置语句为:SET DEADLOCK_PRIORITY { LOW | NORMAL}其中LOW说明该进程会话的优先级较低,在出现死锁时,可以首先中断该进程的事务。
另外,各进程中通过设置LOCK_TIMEOUT选项能够设置进程处于锁定请求状态的最长等待时间。
该设置的语句:SET LOCK_TIMEOUT { timeout_period }其中,timeout_period以毫秒为单位。
理解了死锁的概念,在应用程序中就可以采用下面的一些方法来尽量避免死锁了:(1)合理安排表访问顺序。
(2)在事务中尽量避免用户干预,尽量使一个事务处理的任务少些。
(3)采用脏读技术。
脏读由于不对被访问的表加锁,而避免了锁冲突。
在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环境中,有些事务往往不允许读脏数据,但在特定的条件下,我们可以用脏读。
(4)数据访问时域离散法。
数据访问时域离散法是指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中,采取各种控制手段控制对数据库或数据库中的对象访问时间段。
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合理安排后台事务的执行时间,采用工作流对后台事务进行统一管理。
工作流在管理任务时,一方面限制同一类任务的线程数(往往限制为1个),防止资源过多占用;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不同任务执行时序、时间,尽量避免多个后台任务同时执行,另外,避免在前台交易高峰时间运行后台任务。
(5)数据存储空间离散法。
数据存储空间离散法是指采取各种手段,将逻辑上在一个表中的数据分散到若干离散的空间上去,以便改善对表的访问性能。
主要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第一,将大表按行或列分解为若干小表; 第二,按不同的用户群分解。
(6)使用尽可能低的隔离性级别。
隔离性级别是指为保证数据库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而使多用户事务隔离的程度,SQL92定义了4种隔离性级别:未提交读、提交读、可重复读和可串行。
如果选择过高的隔离性级别,如可串行,虽然系统可以因实现更好隔离性而更大程度上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但各事务间冲突而死锁的机会大大增加,大大影响了系统性能。
(7)使用Bound Connections。
Bound connections 允许两个或多个事务连接共享事务和锁,而且任何一个事务连接要申请锁如同另外一个事务要申请锁一样,因此可以允许这些事务共享数据而不会有加锁的冲突。
(8)考虑使用乐观锁定或使事务首先获得一个独占锁定。
一个最常见的死锁情况发生在系列号生成器中,它们通常是这样编写的:begin transelect new_id from keytab holdlockupdate keytab set new_id=new_id+lcommit tran如果有两个用户在同时运行这一事务,他们都会得到共享锁定并保持它。
当两个用户都试图得到keytab表的独占锁定时,就会进入死锁。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将上述事务重写成如下形式:begin tranupdate keytab set new_id=new_id+lselect new_id from keytabcommit tran以这种方式改写后,只有一个事务能得到keytab的独占锁定,其他进程必须等到第一个事务的完成,这样虽增加了执行时间,但避免了死锁。
如果要求在一个事务中具有读取的可重复能力,就要考虑以这种方式来编写事务,以获得资源的独占锁定,然后再去读数据。
例如,如果一个事务需要检索出titles表中所有书的平均价格,并保证在update被应用前,结果不会改变,优化器就会分配一个独占的表锁定。
考虑如下的SQL代码:begin tranupdate titles set title_idid=title_id .where 1=2if (selectavg(price)fromtitles)>$15begin/* perform some additional processing */endupdate titles set price=price*1.10where price<(select avg(price)from titles)commit tran在这个事务中,重要的是没有其他进程修改表中任何行的price,或者说在事务结束时检索的值与事务开始时检索的值不同。
这里的where子句看起来很奇怪,但是不管你相信与否,这是迄今为止优化器所遇到的最完美有效的where子句,尽管计算出的结果总是false。
当优化器处理此查询时,因为它找不到任何有效的SARG,它的查询规划就会强制使用一个独占锁定来进行表扫描。
此事务执行时,where子句立即得到一个false值,于是不会执行实际上的扫描,但此进程仍得到了一个独占的表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