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限制类技术目录和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22年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医学专业手段和措施。

第三条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守本制度。

第四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的医疗技术,医疗机构不得开展临床应用。

第五条国家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禁止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对部分需要严格监管的医疗技术进行重点管理。

其他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由决定使用该类技术的医疗机构自我管理。

第六条医疗机构对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管理承担主体责任。

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第二章医疗技术分类与评估第七条医疗技术分为禁止使用技术、限制性技术和非限制性技术。

第八条禁止使用技术包括:(一)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不确定、存在重大伦理问题、临床上已经淘汰、未经临床研究论证的技术;(二)技术难度大、风险大、使用稀缺临床资源的技术。

第九条限制性技术是指对患者具有较高风险,需要严格监管的技术。

限制性技术分为国家级限制类技术和地方级限制类技术。

第十条非限制性技术是指除禁止使用技术和限制性技术以外的医疗技术。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疗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风险等因素,对拟开展的医疗技术进行评估,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应当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一)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二)技术的风险;(三)技术的伦理问题;(四)技术所需资源和条件。

第三章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明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医疗技术是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各种医疗设备和技术的使用。

为了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和有效应用,医疗机构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就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一、制度背景及目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规范、安全、高效地使用各种医疗技术而建立的一套管理机制。

其背景在于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高新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医疗机构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疗技术的正确应用,减少技术风险,提升医疗质量,保护患者的安全。

二、制度内容1. 医疗技术购置管理医疗机构首先需要建立医疗技术购置管理制度,明确技术设备的采购程序和管理责任。

包括需求评估、设备选型、供应商选择、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医疗技术使用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技术使用管理制度,明确技术设备的使用规范和操作流程。

包括设备验收、日常使用、维护保养、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3. 医疗技术维修管理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医疗技术维修管理制度,规定技术设备的维修保养程序和责任分工。

包括设备故障报修、维修申请、维修资质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4. 医疗技术质控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技术质控管理制度,对技术设备的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

包括设备质控标准、定期巡检、技术指标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5.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评估和控制技术应用中的风险。

包括技术风险评估、应急处置、事故报告等方面的内容。

三、制度执行及监督为了确保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医疗机构应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职责,并定期进行监督和评估。

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

四、案例分析以某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为例,该机构建立了以技术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和权限。

并通过定期召开技术管理会议、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加强对技术人员的管理和指导。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总则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工作,确保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性和质量,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

二: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进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各个环节和人员,包括技术人员、临床科室和管理人员等。

三:临床应用流程1. 临床需求评估1.1 确定临床需求的途径和程序1.2 进行科学评估和证据分析1.3 制定临床应用方案2. 临床应用准备2.1 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材料2.2 开展培训工作2.3 制定临床应用操作规范3. 临床应用实施3.1 完善信息登记和管理3.2 进行临床应用操作3.3 监测临床应用效果4. 临床应用评价4.1 建立临床应用评价体系4.2 进行临床应用效果评估和安全评价 4.3 改进和优化临床应用工作四:责任分工1. 技术人员1.1 负责临床需求评估和方案制定1.2 进行培训工作和操作规范制定1.3 监测临床应用效果和参与评价工作2. 临床科室2.1 提供临床需求的相关信息2.2 积极参与培训和操作工作2.3 配合技术人员进行监测和评价3. 管理人员3.1 组织并推动临床应用工作的实施3.2 负责协调各部门的配合和沟通3.3 监督和督促临床应用管理的执行情况五:附件1. 临床应用操作规范2. 培训材料和记录3. 临床应用效果评估和安全评价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医疗技术:指在医疗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和设备。

2. 临床应用:指在临床实践中将医疗技术应用于患者诊治的过程。

3. 临床需求评估: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开展前的需求进行分析和评估。

4. 临床应用效果评估: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5. 临床应用安全评价: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和监测。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包括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包括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包括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技术应用指导文件:制定技术应用指导文件,明确技术应用的目标、规范和标准,以及技术应用的适应范围、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2. 技术审查和评估:建立技术审查和评估机制,对新引进或更新的医疗技术进行审查和评估,确保其安全、有效,且符合临床需求。

3. 技术需求和采购管理:明确技术需求和采购程序,制定采购标准和流程,确保所采购的医疗技术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并具有良好的质量和性价比。

4. 技术设备管理:建立技术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维护等信息,制定设备管理规范,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维修。

5. 技术培训和使用监管: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技术操作和管理水平,确保技术的正确应用。

同时,建立使用监管机制,对使用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避免技术的滥用和误用。

6. 不良事件和质量管理: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分析机制,追踪和分析技术应用中的不良事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

此外,还需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技术应用的质量可控。

7. 技术效果评估:定期对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和分析患者的临床数据,评估技术的临床价值和效果,为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医疗技术的应用,保障临床工作的安全和有效性,促进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模板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模板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宜性,规范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

三、组织管理1. 成立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技术的评估、审批、监督和管理。

2. 委员会由医疗、护理、医技、管理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四、医疗技术分类1. 将医疗技术分为限制类技术和非限制类技术。

2. 限制类技术需经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审批后方可临床应用。

五、医疗技术评估1. 对拟引入的医疗技术进行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评估。

2. 评估内容包括技术资料审查、专家评审、临床试验等。

六、医疗技术审批1. 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批准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2. 对批准的医疗技术进行登记,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

七、医疗技术培训1. 对参与医疗技术应用的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2. 确保医护人员掌握医疗技术的操作规范和应急处理措施。

八、临床应用监督1. 定期对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存在问题的技术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九、医疗技术档案管理1. 建立医疗技术档案,记录技术评估、审批、培训、监督检查等信息。

2. 档案应包括技术资料、操作规程、培训记录、监督检查记录等。

十、医疗技术事故处理1. 建立医疗技术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

2. 对医疗技术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十一、持续改进1. 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应定期评估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

2. 根据评估结果和医疗技术发展情况,不断完善和更新管理制度。

十二、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对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所有。

3. 本制度如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冲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执行。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模板内容,以符合具体医疗机构的需求和法规要求。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模板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模板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确保医疗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安全性、规范性,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包括诊断、治疗、康复等技术。

第三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性:应用医疗技术必须基于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2. 安全性:确保医疗技术应用过程中患者安全,避免不良反应和医疗事故。

3. 规范性: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流程进行。

4. 效果性: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5. 经济性: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

第二章医疗技术分类与分级第四条医疗技术分为以下三类:1. 第一类医疗技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2. 第二类医疗技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需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3. 第三类医疗技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1)涉及重大伦理问题;(2)高风险;(3)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4)需要使用稀缺资源;(5)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五条医疗新技术是指我院尚未开展的技术,包括使用新试剂、新设备、新方法等。

第三章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第六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制度:1. 第一类医疗技术:由医院根据功能、任务、技术能力实施严格管理。

2. 第二类医疗技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临床应用管理及目录公布、调整。

3. 第三类医疗技术:由卫生部负责临床应用管理及目录公布、调整。

第七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应进行以下工作:1. 完成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伦理审查;2. 进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风险评估;3. 制定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操作规范和流程;4. 完成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培训。

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近年来,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对临床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保证医疗技术的合理应用和有效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医院制定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二、管理原则和目标1. 确保医疗技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2. 确保医疗技术的合理应用;3. 提高医疗技术的有效性和效益;4. 保障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质量。

三、管理范围和主要内容1. 医疗技术的购置和更新管理医院设立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技术的购置和更新计划,并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和协商。

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规范,采购符合要求的医疗设备和耗材。

2. 医疗技术的规范化使用医院制定医疗技术使用指南,明确医疗技术的适应症、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医院进行医疗技术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医疗技术。

举例:医院引进了新型的影像设备,为了确保医务人员正确使用并获得高质量的影像结果,医院制定了影像设备使用指南,并进行了培训。

医务人员需通过相应考核,才能获得使用该设备的权限。

3. 医疗技术的质量控制医院设立医疗技术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技术的质量控制工作。

制定医疗技术质量控制指标和评估体系,对医疗技术的性能、准确性、精确度等方面进行定期评估,确保医疗技术的质量达到要求。

举例:医院对实验室的检验设备进行了质量控制。

定期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医疗技术的安全管理医院建立医疗技术安全管理体系,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性。

制定医疗技术事故防范措施和处理流程,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设备的安全检测和维修。

举例:医务人员在使用手术器械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并在使用前进行器械检查,确保器械完好无损,避免因器械原因引发手术事故。

四、管理责任和监督机制1. 医院设立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由相关部门和科室的代表组成。

负责制定管理制度,协调和监督医疗技术的应用和管理工作。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目录一、总则 (2)二、医疗技术分类与分级 (3)1. 医疗技术分类 (4)a. 诊断类技术 (6)b. 治疗类技术 (7)c. 辅助类技术 (8)2. 医疗技术分级 (10)a. 一级医疗技术 (12)b. 二级医疗技术 (12)c. 三级医疗技术 (14)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15)1. 许可管理 (17)a. 许可程序 (17)b. 许可条件 (18)2. 人员资质要求 (19)a. 医生资格 (19)b. 护士资格 (20)c. 其他相关人员资格 (20)3. 设备设施要求 (22)4. 操作规范 (23)5. 质量控制与评价 (25)a. 质量控制标准 (25)b. 质量评价方法 (26)6. 应急处理与不良事件报告 (27)四、培训与教育 (29)1. 培训内容 (30)2. 培训方式 (31)3. 培训考核 (32)4. 继续教育 (32)五、监督管理 (33)1. 监管机构与职责 (35)2. 监督检查 (36)3. 违规处理 (37)六、附则 (38)1. 解释权 (39)2. 生效日期 (40)一、总则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和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或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内所有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科室、团队和个人。

定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是指将经过临床研究验证、安全性可靠的医疗技术应用于患者的诊疗活动中,包括但不限于手术、介入治疗、腔镜手术、放射治疗、化疗等。

依法执业: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

科学管理:建立完善的医疗技术管理体系,包括医疗技术评估、审批、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

保障安全: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防范医疗风险,保障患者权益。

促进发展:鼓励技术创新和学术交流,推动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1.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1)一类医疗技术:成熟、普遍应用,风险较低的技术;
(2)二类医疗技术:有一定风险,需严格管理的技术;
(3)三类医疗技术:风险高,需严格审批、监管的技术。
2.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开展的医疗技术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技术分类。
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措施
1.医疗机构应设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部门,负责医疗技术的日常管理工作。
2.医疗机构应制定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
3.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技术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确保医疗技术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
4.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和处置制度,提高医疗风险防控能力。
四、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审批与监管
3.医疗机构应通过优化费用管理,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医疗服务性价比。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关键环节。通过上述各章节的详细阐述,本文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原则、分类与评估、管理措施、审批与监管、信息化管理、法律责任与纠纷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同时,对医疗技术培训、创新与研究、质量控制、伦理审查、信息公开、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此外,还强调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标准化建设、监测与评价、风险管理、资源配置、政策支持、文化建设等重要性。在持续改进、档案管理、国际合作、监督考核、宣传教育、创新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最后,对合规管理、数据保护、费用管理等进行了严格规定。通过这些措施,旨在构建一个科学、规范、高效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体系,为提高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1.医疗机构应积极开展医疗技术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医院内涉及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有效应用,保障患者的健康和权益,医院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流程,明确相关职责和要求,保障医疗技术的安全有效使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设备、医疗器械、医疗软件等。

四、职责与权限4.1 医务部门•负责制定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组织开展相关培训,提升医务人员对医疗技术的应用能力;•监督医务人员按照规定使用医疗技术,及时发现和处理技术应用中的问题。

4.2 护理部门•根据医疗技术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和培训计划;•对使用医疗技术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监测医疗技术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及时报告并处理问题。

4.3 医技部门•负责医疗技术的采购、验收和维护工作;•制定医疗技术的存储和运用标准,确保设备和器械的状态良好;•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医务人员解决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4.4 质管部门•制定医疗技术的质量管理标准和评价体系;•定期对医疗技术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提供质量监控数据,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5 管理人员•监督和指导医务部门、护理部门、医技部门和质管部门履行各自的职责;•确保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和遵守;•协调处理技术应用中的问题,推动技术应用的改进和创新。

五、流程管理5.1 医疗技术选用流程•医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评估医疗技术的适用性,制定技术选用标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根据技术选用标准选择合适的技术;•技术选用前,医生需充分了解相关技术的疗效、安全性和费用;•针对新技术的选用,需提前组织临床试验并取得相关审批。

5.2 医疗技术应用流程•医生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和具体情况,决策是否采用医疗技术进行治疗;•医生对医疗技术的使用需符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医生需向患者充分解释治疗方案和风险,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护理人员根据医生的指示,正确操作医疗技术,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人员需记录医疗技术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时间、剂量、操作者等信息。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概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是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为确保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合规性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范。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

二、管理目标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具体目标包括:1.明确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2.确保医疗技术的选用和应用符合规范和标准;3.加强医疗技术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监测;4.提升医疗技术的临床研究和创新能力;5.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确保医疗过程的透明化和公正性。

三、管理要求1.医疗技术管理责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技术管理领导机构,明确相关管理职责和法律责任。

确保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有效执行。

2.医疗技术的选用和应用医疗机构应根据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范围和技术设备水平,合理选择和应用医疗技术。

医疗技术的选用应基于循证医学和临床实践指南,确保其安全、有效和经济合理。

3.医疗技术的质量控制医疗技术的质量控制应包括技术设备的采购、验收、维护和定期检修,以及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能力评估。

医院需建立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确保医疗技术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4.医疗技术的安全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技术的安全监测体系,定期对技术设备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随访检测。

同时,积极报告和处理医疗技术的不良事件和事故,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医疗技术的临床研究和创新医疗机构应积极参与医疗技术的临床研究和创新,推广和应用符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的医疗技术。

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确保临床研究和创新符合伦理和法律要求。

6.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医疗机构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医疗技术应用前向患者详细介绍医疗技术的目的、方法、风险和效果,与患者共同决策是否接受技术应用。

四、管理流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流程包括:1.医疗技术的申请和审批流程医疗机构设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审查委员会,负责医疗技术的申请、评估和审批。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涉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科室和医务人员。

第三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第二章医疗技术分类与管理第四条医疗技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是指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需验证或者存在其他不宜在临床应用情形的医疗技术。

第五条我院对第一类医疗技术实行备案管理,对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实行许可管理。

第六条凡新开展的医疗技术,必须经过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报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后,方可开展临床应用。

第三章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组织与职责第七条成立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审核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项目及新技术的开展,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进行全程管理和监督。

第八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承担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九条各临床科室成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日常管理和质量控制。

第四章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评估与论证第十条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具有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第十一条对拟开展的医疗技术进行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伦理等方面的评估和论证,确保医疗技术的适宜性和安全性。

第十二条对开展的限制类医疗技术进行重点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中的问题。

第五章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管理第十三条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和评估制度,定期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是指对医疗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定。

医疗技术是指在医疗实践中用于诊断、治疗、预防、康复、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各种设备、设施、工具、方法和技术。

管理医疗技术的应用,旨在确保其安全有效、科学合理地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作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和权益。

下面,我将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必要性、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医疗技术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如果不进行有效管理,可能会带来严重的风险和损害。

例如,不当使用医疗设备可能导致患者的误诊、误治或并发症等问题,进而影响患者的健康。

因此,有必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有效性。

其次,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创新涉及到大量的投资和资源调配,如果没有管理制度,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社会效益低下。

有效管理医疗技术的应用,可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而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益。

同时,医疗技术的应用也涉及到临床实践的规范化和医患关系的良好维护。

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医疗技术应用的标准和规范,避免医疗行为的不当,保护患者的权益和利益,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

基于以上必要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医疗技术的准入与审批制度。

即对医疗技术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认证和审批,确保技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2.医疗技术的标准与规范制度。

制定医疗技术使用的操作规程、操作培训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医疗技术的合理使用和操作规范。

3.医疗技术的监管与监测制度。

建立医疗技术的监测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技术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4.医疗技术的评价与推广制度。

开展医疗技术的评价研究,对新技术进行科学评估,推广和应用优质医疗技术。

5.医疗技术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制度。

对从业人员进行医疗技术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

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立足患者利益和安全。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引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医疗效果,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为了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规范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开展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诊断技术、治疗技术、康复技术、预防技术等。

三、医疗技术分类管理(一)一类医疗技术一类医疗技术是指经过长期临床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能够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技术。

对于一类医疗技术,医疗机构可自行决定开展,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二)二类医疗技术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和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需要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开展二类医疗技术前,医疗机构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开展。

(三)三类医疗技术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需进一步验证或者需要使用稀缺资源等情形之一的医疗技术。

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四、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准入管理(一)医疗机构准入医疗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人员资质、设备设施等,才能开展相应的医疗技术。

(二)人员准入医疗技术操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职称、培训经历和技术能力,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三)技术准入新的医疗技术在开展前,应当经过充分的论证和评估,包括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伦理合理性等方面。

五、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质量控制(一)制定质量控制标准针对每一项医疗技术,制定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技术操作规范、治疗效果评估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等。

(二)定期评估定期对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分析质量控制指标的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不良事件监测建立医疗技术不良事件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并进行原因分析和改进。

六、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风险管理(一)风险评估在开展新的医疗技术前,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2024年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2024年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2024年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1. 引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临床医疗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创新,然而,对医疗技术的有效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2024年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以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和优质应用。

2. 管理体制与机构设置2.1 区分医疗技术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机构,并明确其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

2.2 设立医疗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医疗技术的入库管理、维修保养和外购设备的验收等事务。

2.3 建立医疗技术委员会,由相关科室的专家组成,负责医疗技术的评估和选型。

3. 医疗技术设备的采购与验收3.1 制定医疗技术设备采购流程,包括需求确定、投标选拔、供应商评估等环节。

3.2 建立医疗技术设备验收标准,包括设备规格、性能、安全性等指标,确保设备符合质量要求。

3.3 建立医疗技术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管理信息、使用情况和维修保养记录等。

4. 医疗技术设备的管理与维护4.1 制定医疗技术设备的使用规范,明确设备的使用流程、维护要求和安全措施。

4.2 建立医疗技术设备库存管理制度,定期盘点设备,确保设备的数量和状态符合要求。

4.3 设立设备维护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设备维护计划,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4.4 设立设备故障处理制度,明确设备故障的报修流程和处理时限,确保设备故障及时得到解决。

5. 医疗技术的质量控制与评价5.1 制定医疗技术的质量控制指标,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审核。

5.2 开展医疗技术的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及时披露不良事件,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5.3 制定医疗技术的绩效评价指标,定期对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为改进提供依据。

6. 临床医疗和医疗技术的协作机制6.1 建立医疗技术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医疗技术的应用方案。

6.2 建立医疗技术和临床医疗人员的培训机制,提高医疗人员对医疗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3 加强医疗技术与信息系统的集成,实现医疗技术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概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医院内各项医疗技术的使用和管理而制定的系统性文件。

本制度旨在确保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有效,并促进临床研究和技术创新。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的医疗技术设备和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影像学、实验室医学、手术室技术等领域。

三、管理职责1. 医院领导班子负责全面推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确保其有效实施。

2. 医疗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相关管理细则,并组织实施培训。

3. 各临床科室负责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并按照规定进行临床操作。

4. 医院质控部门负责监督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四、设备采购与验收1. 设备采购需按照医院的采购制度进行,包括编制采购计划、进行公开招标等程序。

2. 设备验收由相关科室(如设备科室、临床科室等)负责,必须确保设备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五、设备使用与维护1. 医院设备科室负责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2. 各科室将设备使用纳入科室的工作计划,并指定专人负责使用和维护工作。

3. 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和保养,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并进行维修。

4. 设备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获得相应的操作资格证书。

六、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管理1. 临床医生在使用医疗技术时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临床应用。

2. 临床医生在开展新的医疗技术应用前,必须进行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编制研究方案、申请伦理委员会审批等。

3. 医院质控部门负责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结果管理1. 医院建立临床应用结果数据库,对医疗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长期跟踪和评价。

2. 医院质控部门负责对医疗技术的应用结果进行分析和报告,提供参考依据。

八、违规行为处理对于发生违反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行为,医院将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措施,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 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暂停或者停止相关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给予警告,并处以三千 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 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的医疗技术,医疗机构不得开展临床应用
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应当与其技术能力相适应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医疗机构拟开展存在重大伦理风险的医疗技术,应当提请本机构伦理委员会审议,必 要时可以咨询省级和国家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
医疗机构出现第二十五条第二项、第三项情形,属于限制类技术的,应当立即将 有关情况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 及时取消该医疗机构相应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备案,在该机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副本备注栏予以注明,并逐级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医疗机构出现第二十五条第四项情形的,应当立即将有关情况向核发其《医疗机 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 即组织对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核查,确属医疗技术本身存在问题的,可以 暂停该项医疗技术在本地区的临床应用,并向国家卫生健康委报告。国家卫生健康委 收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决定需要采取的进一步管理措施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结合本行政区域实际情况,在国家限制类技术目录基础上增补省级限 制类技术相关项目,制定发布相关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并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备案
我院目前共申报备案限制性医疗技术17项
C. 非限制类:未纳入禁止类技术和限制类技术目录的医疗技术,医疗机构可以 根据自身功能、任务、技术能力等自行决定开展临床应用,并应当对开展的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实施严格管理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中,针对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统一管理的制度。

这一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疗技术的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医疗安全。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临床应用前的技术评估和准入管理。

在引入新的医疗技术之前,需要进行技术评估和准入管理。

技术评估主要是评估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确保其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准入管理是指确定技术的适用范围和适应症,并规定其使用的限制和注意事项。

其次,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

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需要有一定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机制。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技术的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分析技术应用的效果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再次,临床应用中的培训和教育。

医疗机构应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确保他们具备使用医疗技术的能力和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技术操作、安全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及处理等。

培训应包括理论教学和实操操作,培训的效果也需要进行评估。

最后,临床应用中的监测和反馈。

医疗机构应建立技术应用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监测主要包括技术应用的数量、质量和效果等方面,反馈主要是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医务人员意见收集,了解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和问题,并进行改进。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配合,确保制度的顺利实施。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对医疗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

此外,还需要加强医疗机构间的合作和交流,共享技术应用的经验和问题,推动医疗技术的良性发展。

总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制度。

通过严格管理和科学应用,可以提高医疗技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防范技术风险,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背景与目的为加强医疗机构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管理,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有效使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

三、术语定义1.医疗技术:指在医疗机构中用于临床诊疗、预防、护理和康复的设备、仪器、器械、材料和软件等相关技术产品。

2.医疗技术管理:指对医疗技术的选择、采购、验收、维护、维修、废弃、跟踪调查、故障报告、统计及使用情况分析等全过程的管理。

3.临床应用: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将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实践中。

四、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流程1.临床需求评估1.1 确定临床需求,并明确医疗技术的类型与规格要求。

1.2 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相关医疗技术供应商情况。

1.3 编制临床需求评估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审批。

2.采购与验收2.1 编制招标文件,进行医疗技术的采购。

2.2 对采购的医疗技术进行验收,检查其质量、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2.3 填写医疗技术验收报告,并进行登记备案。

3.设备管理3.1 建立医疗技术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维护保养记录、维修记录等。

3.2 制定医疗技术的维护保养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维护保养。

3.3 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与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4 处理设备故障,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并记录维修情况。

4.临床应用培训4.1 对相关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培训,确保其正确、有效地操作设备。

4.2 编制培训计划,定期进行培训并记录培训情况。

4.3 建立培训考核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5.质量控制与安全监测5.1 建立医疗技术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医疗技术进行质量评估。

5.2 设立技术委员会或相关机构,负责对医疗技术的安全监测与报告工作。

5.3 对医疗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的法规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机制,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依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颜山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第三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我院功能任务相适应,具有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第四条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我院审批)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省卫生厅审批)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卫生部审批):
(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
(二)高风险;
(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四)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五)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五条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由医疗机构根据功能、任务、技术能力实施严格管理。

第六条依法准予医务人员实施与其专业能力相适应的医疗技术。

第七条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必须是卫生部公布的准予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

第八条我院负责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工作。

第九条建立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和保障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安全制度,建立医疗技术档案,对医疗技术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评估。

第十条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1
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第十一条对具有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展不同级别的手术进行限定,并对其专业能力进行审核后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

第十二条自准予开展第二类医疗技术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之日起2年内,每年向批准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临床应用情况,包括诊疗病例数、适应证掌握情况、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合并症、不良反应、随访情况等。

必要时,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核实。

第十三条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该项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并向主管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该项医疗技术被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
(二)从事该项医疗技术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临床应用;
(三)发生与该项医疗技术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
(四)该项医疗技术存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
(五)该项医疗技术存在伦理缺陷;
(六)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效果不确切;
(七)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四条出现第十三条第(一)、(二)款情形的,申请负责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登记的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注销诊疗科目下的相应医疗技术登记,并向社会公告。

第十五条出现第十三条第(三)、(四)、(五)、(六)款情形的,申请批准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卫生行政部门立即组织专家对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复核。

必要时,可以组织对医疗技术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论证。

根据复核结果和论证结论,批准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做出继续或者停止临床应用该项医疗技术的决定,并对相应的医疗技术目录进行调整。

第十六条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报请批准临床应用该项医疗技术的卫生行政部门决定是否需要重新进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
(一)与该项医疗技术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者设备、设施、辅助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会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带来不确定后果的;
(二)该项医疗技术非关键环节发生改变的;
(三)准予该项医疗技术诊疗科目登记后1年内未在临床应用的;
(四)该项医疗技术中止1年以上拟重新开展的。

第十七条医院准予医务人员超出其专业能力开展医疗技术给患者造成损害的,医疗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未经医疗机构批准,医务人员擅自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的,由医务人员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

第十八条执业医师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有违反《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2
下面是赠送的保安部制度范本,不需要的可以编辑删除!!!!谢谢!
保安部工作制度
一、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津法觃,按照####年度目标的要求,做好####的安全保卫工作,保护全体人员和公私财物的安全,保持####正常的经营秩序和工作秩序。

3
二、做好消防安全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教育提高全体人员的消防意识和防火知识,配备、配齐####各个楼层的消防器材,管好用好各种电器设备,确保####各通道畅通,严防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

三、严格贯彻值班、巡检制度,按时上岗、到岗,加经对重要设备和重点部位的管理,防止和打击盗窃等各种犯罪活劢,确保####内外安全。

四、、加强保安队部建设,努力学习业务知识,认真贯彻法律法觃,不断提高全体保安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勤奋工作,秉公执法,建设一支思想作风过硬和业务素质精良的保安队伍。

11、保持监控室和值班室的清洁干净,天天打扫,窗明地净。

12、服从领导安排,完成领导交办任务。

5、积极扑救。

火警初起阶段,要全力自救。

防止蔓延,尽快扑灭,要正确使用灭火器,电器,应先切断电源。

6、一旦发生火灾,应积极维护火场秩序,保证进出道路畅通。

看管抢救重要物资,疏散危险区域人员。

4
九、协同本部门或其他部门所进行的各项工作进行记录。

保安员值班操作及要求
一、交接岗
1、每日上午9时和下午 19时为交接岗。

2、交接岗时将当班所接纳物品清点清楚,以及夜班所发生的情况未得到解决的需>
面汇报。

检查值班室内外的卫生状况,地面无纸屑,桌面无杂物,整齐清洁。

二、执勤
1、7:50 — 8:10、13:50 —14:10立岗迎接上班人员;12:00 — 12:20 、
18:00 — 18:20立岗送下班人员。

5
2、值勤时做到遇见领导立岗,检查物品立岗,外来人员进出立岗。

3、门卫室
值勤时,应做到坐姿端正,注规监规器的劢态,做好接待工作,值勤期间不看书报电规,听收音机。

不不无关人员聊天,劝阻无关人员不要在门卫室寄存物品或打电话,禁止打瞌睡。

4、维持门口秩序,使之保持畅通。

5、熟记消防,报警,救护及内部联系电话。

三、巡逻
巡逻是防盗及发现####有不安全因素的重要措施。

1、每天按照巡检制度定时轮流巡逻。

2、巡逻时思想集中,保持高度警惕,不吸烟,不不无关人员闲聊,幵将每一点所发生情况记录清楚,巡逻时做到勤走劢,勤思考,勤观察。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3、白天加强对观众区、办公区及楼道的巡逻,夜晚以机房为重点进行检查,每晚零点之后巡查不少于两次。

四、防火工作
1、严格门卫制度,严禁无关人员,将易燃易爆物品带入####。

2、发现违反安全觃定的电源和火种,应予以切断和熄灭,应报告####领导采取相关措施。

6
3、值勤时发现物质储存,保管不符合防火要求,消防器材移作他用及非正常使用灭火器,应及时阻止,幵报告,提请有关部门整改。

4、发生火灾先拨打 119 向消防部队报警,幵立即报告####领导。

报警时简要讲清####地址,电话号码及火情,同时派人在门口接应,引导消防车进入火场,向消防人员介绍水源,总电闸部位等。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