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为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做出贡献的人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茫茫荒原上高耸云天的井架,是50年的见证;风霜雪雨中起伏不停的抽油机,是50年的诉说;手扶刹把目视远方那永恒的定格,是50年的豪迈;让沉睡地下亿万年的乌金重见天日,是50年的智勇。这就是英雄大庆人的写照,这就是大庆人的品格,这就是大庆人的追求!

一首传唱经年的豪迈老歌《我为祖国献石油》,是大庆人生存的根基,是奋斗的价值,是精神的家园,是灵魂的皈依。

铁人王进喜,是一座丰碑,是一部史诗,是一首壮歌!

50年,岁月长河滚滚向前。有名的是英雄,无名的也是英雄。他们是大庆油田历史的创造者,是大庆油田创建百年油田的根本力量。

大庆的昨天和今天同样令人骄傲,大庆的前辈和新人同样令人自豪!

奠基者风采永存

在“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中国石油3位英模当选“100位感动中国人物”,王进喜、王启民两代铁人的名字又一次镌刻在了共和国光荣的史册上。

伟大的时代必然成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必然造就伟大的英雄。在大庆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英模人物不断涌现。以“铁人”王进喜和“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为代表的两代英雄,在他们身上既有“双百”人物共有的精神特征,也生动地诠释了中国石油“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更充分体现了大庆油田坚实的人才基础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一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就是百万中国石油人开拓进取、为国奉献的奋斗史;一部大庆油田的艰苦创业史,也是一代又一代大庆人的拼搏奉献史。

电影《铁人》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片在全国放映后,影片恢弘的气势把观众带到了那段激情奔涌的峥嵘岁月。尽管今天的观众见识着“国际化”、感受着“多元化”,但观看《铁人》之后,仍为半个世纪前气壮山河的石油大会战所激动、所感慨,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所震撼、所折服。

半个世纪以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一直是大庆油田职工队伍融入血脉的性格和品质、奋发向上的动力与追求。凭着这种精神,他们创造了一个个不朽的传奇,谱写出一曲曲华彩乐章。

大庆人可爱,大庆人可敬,大庆人可赞!

抚今追昔,是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大庆人,像传递接力棒一样,前赴后继,百折不挠,演绎了时代传奇,描绘了壮美画卷,创造了大庆辉煌

沿着象征铁人47年不平凡人生历程的47级台阶,缓步走进铁人纪念馆,就走进了精神殿堂。一群顶天立地的石油人,一个个波澜壮阔的场景,如诗如歌如画,唱响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赞歌!

1950年,王进喜进入玉门油矿,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1956年担任“贝乌5队”队长。1958年9月,王进喜带队创造了月进尺5009米的全国钻井新纪录。

1960年,王进喜率部奔赴东北荒原,投身大庆石油会战。到大庆,他所带井队的“番号”改为“1205”。

到大庆后,王进喜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英雄气概,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献身壮举,创造了人拉肩扛安装钻井设备、盆端桶装解决钻井用水、钻井进尺赶苏超美等撼天动地的人间奇迹。

王铁人的名字传开后,成为了行业的标杆,人们的楷模,学习的榜样,进取的力量!这种精神力量,鼓舞着几代石油人,影响了全国人民,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10年之后,也就是1969年,在人民大会堂,毛泽东握着铁人王进喜的手说:“你身体结实,真像个铁人!”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合众国际社记者在之前的一则报道中写道:“尼克松之所以要访问北京,多半是由于王进喜以及像他这样的中国人……”

王进喜的精神是铁,王进喜的精神是钢,铁人精神的力量无穷。但王进喜的躯体并非钢打铁铸。1970年4月,王进喜在解放军301医院被确诊为胃癌晚期。

得知自己病情的王进喜对医务人员说:“你们放心大胆地治,治好了我回大庆再干它20年!治不好,你们也可以取得一些经验。”

1970年11月15日,当王进喜离开他深深眷恋的石油事业时,年仅47岁。为祖国献石油,王进喜何止少活了20年。从他心脏停止跳动那一刻开始,王铁人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就永远定格在了中华大地上,永远活在了石油人、全国人民的心中。

大庆油田会战初期与王铁人一起树立的“五面红旗”,每面旗帜都闪耀着时代的光焰:1960年3月投入大庆石油会战的马德仁,带出的1202钢铁钻井队、卫星钻井队,被誉为“永不卷刃的尖刀”;1206钻井队队长段兴枝,“把冲天的革命干劲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被誉为“智勇双全的钻井队长”;薛国邦1960年率领采油队从玉门油田来到大庆,取得的资料项项“四全四准”,为会战时期的油井管理树立了样板;朱洪昌1959年由甘肃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舍家忘我,日夜拼搏在施工现场,人们称赞他是“钢铁施工队长”,“永不褪色的红旗”。

在距离“铁人一口井”不远的采油树下,安放着前石油部部长宋振明、副部长季铁中等3位“老石油”的骨灰。

由此,我们自然会想到余秋里、康世恩、李四光、何长工等一批石油地质战线的优秀领导者;张文彬、陈烈民、焦力人、吴星峰、李敬、周占鳌、王志武等一届又一届大庆油田的优秀管理者……是他们的呕心沥血、运筹帷幄、科学指挥,才有大庆石油会战的胜利,才有石油工业的长足发展。

在松基三井的旁边,大庆石油人筑起了一座极富象征意义的纪念碑,上面镌刻着23位功勋人物的名字:地质矿产部的李四光、黄汲清、谢家荣、韩景行、朱大绶、吕华、王懋基、朱夏、关士聪;石油工业部的张文昭、杨继良、钟其权、翁文波、余伯良、邱中建、田在艺、胡朝元、李德生;中国科学院的张文佑、候德封、顾功叙、顾知微。

他们是大庆油田的发现者,是中华民族的功臣,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先驱,是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的骄子。

在大庆油田壮丽的发展历程中,还有张铁铮、宋世宽、包世忠、苏净柏、宗丕生、邱振馨、张传淦、陈良鹤、唐祖奎、赵声振、冯沛南、王顺……他们中有的已经献身石油大业,有的还在发挥余热,这些在我们以往的报道中很少提及的人物,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都是会战的骁将。“老会战”,“老大庆”,“老英雄”,“老石油”,“老前辈”、“老功臣”,石油人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

奉献者精神传承

一份事业奋斗不止,一种信念坚贞不渝,一条道路坚实延伸,一种情结血脉承袭。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百年伟业,代有传承。传承的是事业,传承的更是精神。

在大庆有许多普通的“石油世家”,几代人不畏艰难、奉献石油,当我们走进他们的家庭,聆听他们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故事,自然会感受他们的热爱与执著,感受他们的平凡与精彩、感受他们的伟大与豪迈……

“石油是个好东西,能让汽车跑起来,这玩意儿对国家是有用的。”这是采油一厂刘景德拼搏一生的原因。恰恰是这句话,影响了他儿子刘金平一生。

“父亲干的活儿真神奇”。儿时的刘金平没有想过,长大后的他以及他的女儿刘毓红都会干上这个“神奇”的活儿。

这是祖孙三代投身石油的家庭。无论岁月怎么流逝,金子般的记忆都会在不经意间闪耀。

1960年来到大庆油田参加会战的刘景德老人,今年已经82岁。而每每提及往事,他就好像回到了50年前的会战岁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