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高分子材料历史及发展
医用高分子材

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
目前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人工器官中,比较成 功的有人工血管、人工食道、人工尿道、人工心脏 瓣膜、人工关节、人工骨、整形材料等。巳取得重 大研究成果,但还需不断完善的有人工肾、人工心 脏、人工肺、人工胰脏、人工眼球、人造血液等。 另有一些功能较为复杂的器官,如人工肝脏、人工 胃、人工子宫等。则正处于大力研究开发之中。
4
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
1949年,美国首先发表了医用高分子的展望性 论文。在文章中,第一次介绍了利用PMMA作为人的 头盖骨、关节和股骨,利用聚酰胺纤维作为手术缝 合线的临床应用情况。50年代,有机硅聚合物被用 于医学领域,使人工器官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大,包 括器官替代和整容等许多方面。
5
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
27
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
1.3 对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基本要求 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类特殊用途的材料。它们 在使用过程中,常需与生物肌体、血液、体液等接 触,有些还须长期植入体内。由于医用高分子与人 们的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对进入临床使用阶段的医 用高分子材料具有严格的要求,要求有十分优良的 特性。归纳起来,一个具备了以下七个方面性能的 材料,可以考虑用作医用材料。
29
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
但对医用高分子来说,在某些情况下,“老化” 并不一定都是贬意的,有时甚至还有积极的意义。 如作为医用粘合剂用于组织粘合,或作为医用手术 缝合线时,在发挥了相应的效用后,反倒不希望它 们有太好的化学稳定性,而是希望它们尽快地被组 织所分解、吸收或迅速排出体外。在这种情况下, 对材料的附加要求是:在分解过程中,不应产生对 人体有害的副产物。
25
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
目前在实际应用中,更实用的是仅将医用高分 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用于治疗人体某一病变 组织、替代人体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修补人体某 一缺陷的材料。如用作人工管道(血管、食道、肠 道、尿道等)、人造玻璃体(眼球)、人工脏器 (心脏、肾脏、肺、胰脏等)、人造皮肤、人造血 管,手术缝合用线、组织粘合剂、整容材料(假 耳、假眼、假鼻、假肢等)的材料。
我国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现状

四、应用场景
1、医疗器械:医用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的生产,如人工关节、 人工晶体、手术缝合线等。
四、应用场景
2、药物载体:医用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实现药物的定向传输和控 释,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四、应用场景
3、组织工程:医用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辅助机体组织 的再生和修复。
六、总结
六、总结
我国医用高分子材料产业的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球医用高分子材料的重要 生产国之一。虽然我国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但国内企 业正在努力加强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预计未来几 年,我国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同时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绿色环 保意识也将不断提升。
3、加工成型技术
3、加工成型技术
加工成型技术是医用高分子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产品的形状、 尺寸和性能等方面。我国企业在加工成型技术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生产线和 技术人才,但在高端产品的加工成型技术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四、应用场景
四、应用场景
医用高分子材料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谢谢观看
2、绿色环保
2、绿色环保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绿色环保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 重要趋势。需要采用环保材料和环保生产工艺,实现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可降解和 可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个性化定制
3、个性化定制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患者需求的多样化,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个性化定制已 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生产工艺的改进,实现医用高分子 材料的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患者和医疗需求。
一、发展历程
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进展

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进展高分子材料在医用中的范围越来越广了,随着合成材料的异军突袭,大量的高分子材料用于临床实践,可见医用高分子在医疗事业中发展迅速,为医疗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成为世界领域内的重点发展对象。
一医用高分子的产生过程
1.2500年前,人们发现了假手,假鼻,假耳等肢体,从那时开始,高分子就被用于医学和手术中......
2.40年代,用人造膜材料进行血液透析。
3.七十年代,新型高分子材料被用于制作人造器官,人造心脏膜瓣和人工肾等等。
4.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用高分子飞被用于韧带,皮肤,血管,牙齿等的修复和替换,而且其使用寿命长,耐腐蚀。
二医用高分子的定义
医用材料分为两种定义:一是广义高分子材料,涵盖所有的在医疗活动中使用的高分子材料,还包括药剂包装用高分子材料,医疗器械用高分子材料,医用一次性高分子材料等。
另一种是指符合特殊的医用要求,在医学领域应用到人体上,以医疗为目的,具有特殊要求的功能型高分子材料。
三医用高分子的分类
1.按
20
40
60
80
100
120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亚洲区欧洲区北美区。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引言概述:高分子材料是一种由大量重复单元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优点,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发展历程1.1 早期发展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科学家开始研究天然高分子材料,如橡胶和淀粉等。
1.2 合成高分子材料20世纪初,科学家开始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等,为高分子材料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1.3 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分子材料在汽车、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高分子材料产业的发展。
二、未来发展趋势2.1 绿色环保未来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环保,研发更多可降解、可循环利用的高分子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2 高性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高分子材料将更加注重提高材料的性能,如强度、耐热性等,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2.3 智能化未来高分子材料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研发具有自修复、自感应等功能的高分子材料,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三、应用领域拓展3.1 医疗器械未来高分子材料将在医疗器械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如生物可降解材料用于医疗缝合线等。
3.2 航空航天高分子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如轻质高强度的复合材料用于飞机制造。
3.3 汽车工业未来高分子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将更加普遍,如高强度塑料用于汽车零部件制造。
四、材料结构设计4.1 多孔结构未来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将更加注重多孔结构,提高材料的吸附性能和透气性。
4.2 分子链控制通过控制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链结构,可以调控材料的性能,如强度、硬度等。
4.3 功能性设计未来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将更加注重功能性,研发具有特定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如抗菌、防水等功能。
五、国际合作与竞争5.1 国际合作未来高分子材料领域将更加注重国际合作,共同推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8第八章 医用高分子

人工心脏
人工心脏的关键是血泵。作为泵体材料有加成型硅橡胶 、甲基硅橡胶、聚氨酯等。临床上认为最好的是具有微相分 离结构的聚氨酯嵌段共聚物,以及引入亲水聚合物的微相亲 水疏水分离的聚氨酯嵌段共聚物。但是。聚氨酯长期植入后 引起血液中钙沉积,钙化易引起泵体损伤,并未彻底解决。
人工心脏瓣膜
人工心脏瓣膜是可植入心脏内代替心脏瓣膜 ( 主动脉瓣 , 肺动脉瓣 , 三尖瓣 , 二尖瓣 ), 能使血液单向流动 , 具有天然 心脏瓣膜功能的人工器官。一般由支持框架、底部转轮圈和 活门三个主要部件组成。一般由金属制造,但必须覆盖高分 子抗凝血材料,即形成伪内膜的涤纶或聚四氟乙烯织物包覆 金属才行。活门材料要求有相当好的耐磨性和抗老化性能, 而且不断开合要求尽可能轻,聚四氟乙烯和硅橡胶较适合。
4、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当高分子材料用于人工脏器植入人体后,必然 要长时间与体内的血液接触。因此,医用高分子对 血液的相容性是所有性能中最重要的。
血栓的形成:一般认为材料表面与血液接触后 ,蛋白质和脂质吸附于材料表面,材料发生构象变 化,有些则导致血液中各有关成分发生相互作用, 有的凝血,有的溶血反应,最终形成血栓。
此后,一大批人工器官在50年代试用于临床。
人工尿道(1950年)
人工血管(1951年) 人工食道(1951年) 人工心脏瓣膜(1952年) 人工心肺(1953年) 人工关节(1954年) 人工肝(1958年)
进入 60 年代,医用高分子材料开始进入一个崭 新的发展时期。
60年代以前,医用高分子材料的选用主要是 根据特定需求,从已有的材料中筛选出合适的加 以应用。
(2)医用高分子材料发展史
大约五千多年前,埃及人就用棉花纤维、马鬃 缝合伤口,中国人用羊肠缝堵伤口。古老的印地 安人用木片修补过受伤的颅骨。 四千多年前中国、埃及的一些墓葬中发现假牙 、假耳。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一、引言高分子材料是一类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础制备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本文将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和主要应用领域,并展望未来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
二、高分子材料的起源高分子材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人们开始研究和应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如橡胶和纤维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研究合成高分子材料,首次成功合成高分子材料的里程碑是由赛门·诺瓦克于1907年合成的硅橡胶。
三、高分子材料的发展阶段1. 早期阶段(1907年-1945年):在这个阶段,人们主要关注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如橡胶、纤维素和天然胶等。
同时,也开始尝试合成高分子材料,如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2. 发展阶段(1945年-1980年):在二战后的这个阶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人们成功合成了许多新型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纺织品、电子产品等领域。
3. 现代阶段(1980年至今):在这个阶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开发。
人们开始研究和合成具有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如高温耐磨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
这些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医疗健康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1. 塑料制品:高分子材料是塑料制品的主要原料,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食品包装、家居用品、汽车零部件等。
2. 纤维材料:高分子材料在纺织行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用于制造各种纤维材料,如聚酯纤维、尼龙纤维等。
3. 电子产品:高分子材料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导电高分子材料用于制造柔性显示屏、电子纸等。
4. 医疗健康:高分子材料在医疗健康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生物可降解材料用于制造医用缝线、植入器械等。
五、高分子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1. 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高分子材料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高分子材料是一类以聚合物为基础的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历程1. 早期发展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在20世纪初,人们开始研究可塑性高分子材料,如塑料。
1907年,白朗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合成塑料——尼龙。
随后,人们开始研究其他合成塑料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等。
这一时期的高分子材料主要应用于日常生活用品和包装材料。
2. 高分子材料的快速发展(20世纪40年代-20世纪8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高分子材料得到了快速发展。
人们开始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并开发了更多种类的高分子材料,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等。
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建筑等领域。
3. 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对高分子材料进行功能化改性,使其具有更多的特殊性能和应用功能。
例如,人们通过添加纳米材料、改变分子结构等方法,使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热稳定性、抗菌性等特殊功能。
此外,人们还研究了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以应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未来发展趋势1. 绿色环保未来,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
人们将致力于研究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以替代传统的塑料材料。
这些生物可降解材料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迅速分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人们还将研究可回收利用的高分子材料,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 高性能未来,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将趋向于高性能化。
人们将继续研究功能化改性的方法,使高分子材料具有更多的特殊性能,如高强度、高导电性、高热稳定性等。
这将推动高分子材料在电子、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3. 多功能化未来,高分子材料将趋向于多功能化的发展。
人们将研究制备具有多种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科学-医用高分子及生物吸收性高分子材料

3 对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基本要求
3.1 化学隋性,不会因与体液接触而发生反应 人体环境对高分子材料主要有以下一些影响: 1)体液引起聚合物的降解、交联和相变化; 2)体内的自由基引起材料的氧化降解反应; 3)生物酶引起的聚合物分解反应; 4)在体液作用下材料中添加剂的溶出; 5)血液、体液中的类脂质、类固醇及脂肪等物
功能高分子材料
医用高分子材料
1 发展简史
公元前3500年,埃及人用棉花纤维、马鬃缝合伤口 1936年发明了有机玻璃,制作假牙和补牙 1943年,赛璐珞薄膜开始用于血液透析
1 发展简史
1949年,美国发表医用高分子文章中,第一次介 绍了利用PMMA作为人的头盖骨、关节和股骨, 利用聚酰胺纤维作为手术缝合线 50年代,有机硅聚合物被用于医学领域,使人工 器官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大,包括器官替代和整容 等许多方面
4 高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4.1 高分子材料的组织相容性 4.1.1高分子材料植入对组织反应的影响
材料中可渗出的化学成分:如残留单体、杂质、低聚物、添加剂 等 降解或代谢产物 材料本身的结构和性质:如微相结构、亲水 性、疏水性、电荷等,植入材料的几何形状也可能引起组织反应
4 高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4 高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例如,聚氨酯和聚氯乙烯中可能存在的残余单 体有较强的毒性,渗出后会引起人体严重的炎症反 应。而硅橡胶、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等高分子的毒 性渗出物通常较少,植入人体后表现的炎症反应较 轻。
如果渗出物的持续渗出时间较长,则可能发展 成慢性炎症反应。如某些被人体分解吸收较慢的生 物吸收性高分子材料容易引起慢性无菌性炎症。
4 高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3)材料物理形态等因素对组织反应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形态如大小、形状、孔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用高分子材料历史与发展摘要:本文介绍了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种类、特点,并介绍了人体可吸收医用高分子材料、智能性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等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全面了解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及发展将会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医用塑料;医疗器械;生物可降解材料;缝合线;人体组织工程材料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types of medical polymer materials、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ieswere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and trends were also involved. Degradable organisms materia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edical field.111e materials can be usedas medical suture,bonesetting material,body tissue rebuilding material ,medical paper,wounddressing and so onKeywords: medical plastics; medical equipment; biological degradability material,medical suture,bod y tissue rebulding material一、医用高分子材料历史用高分子材料发展的4个阶段第1阶段:时间大约是7千年前至19世纪中叶,是被动地使用天然高分子材料阶段。
这一时期的高分子材料有,大漆及其制品、蚕丝及织物、麻、棉、羊皮、羊毛、纸、桐油等。
第2阶段:从19世纪中页到20世纪20年代,是对天然高分子材料进行化学改性,从而研制新材料阶段。
在这阶段中,人类首次研制出合成高分子材料(酚醛树脂)。
这一时期的高分子材料有,硫化橡胶,赛璐珞(硝基纤维素脂)、硝基纤维素酯,人造丝、纤维素粘胶丝、酚醛树脂清漆和电木等。
第3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人类大量研制新合成高分子材料阶段。
在这一阶段,“高分子科学”概念已经诞生,大批高分子化学家投入到新聚合物的合成和新材料开发的研究领域。
从而导致了至今天仍有重要意义的大批通用高分子材料的诞生。
例如顺丁、丁苯、丁纳等合成橡胶的出现;尼龙66、聚酯(PET)、聚丙烯腈等合成纤维的出现;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酰亚胺、有机硅、有机氟、杂环高分子等塑料和树脂的出现。
第4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人类对高分子材料大普及、大扩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类对上述聚合物的使用更加合理,聚合物生产的价格更为低廉,从而使高分子材料渗透到国民经济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使高分子材料成为了人类社会继金属材料,无机材料之后的第3大材料。
二、医用高分子材料种类塑料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材料,在医疗卫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既可制成一次性医疗器械如点滴瓶、注射器等,又能用于非一次性医疗设备如计量器、外科仪器等,医用塑料领域是目前塑料工业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
根据实际应用,医用塑料材料大致分为制作人工脏器、修复人体缺陷和制作医疗器械三大类。
(1)植入体内,永久性替代使用的人工脏器或部位的塑料材料。
例如人工血管、人工心脏瓣膜、人工食道、人工气管、人工胆管、人工尿道等。
此外,在手术过程中,用于体外暂时替代使用的人工脏器有人工肾脏、人工心脏、人工肺、人工肝脏等。
(2)修复人体某部分缺陷的人工材料。
例如人工皮肤、人工骨、人工关节、人工耳朵、人工鼻、假肢、角膜接触眼镜等。
(3)用作医疗器械的塑料材料。
例如医用容器有输液瓶、输液袋、输血袋、腹膜透析液袋、血袋等;一次性医疗用品有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静脉导液管、各种插管、血液导管、检验用具、病人用具、手术室用具、诊疗用具和绷带等。
不同种类的塑料在医用塑料市场上的消费比例是不同的。
聚氯乙烯(PVC)和聚乙烯(PE) 用量最大,各占28%和24%;聚苯乙烯(PS)占18%;聚丙烯(PP)占16%;工程塑料占14%。
在工程塑料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占23%,ABS/苯乙烯-丙烯晴共聚物(SAN)占16%;聚碳酸酯(PC)占1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占10%,其它医用工程塑料有尼龙(PA)、聚甲醛(POM)、聚氨酯(PUR)、有机硅、氟聚合物、纤维素塑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1]。
三、可生物降解医用材料的用途生物可降解材料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兴趣。
尤其在医药卫生领域内,生物可降解的医用材料得到了大力开发,被广泛应用于“人体组织工程”材料、体内缝合线、外科用正骨材料等,其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可降解生物医用材料一般都是由对人体无毒无害的,能在人体内部自行分解后被吸收或排出体外的高分子材料制成。
其大分子链中一般都含有酯基,遇到水会发生水解。
经过一定时间后,大分子变成了小分子,或被人体吸收或被排出体外。
其分解吸收周期视材料的不同分子结构、不同环境条件而异。
1.1 医用缝合线可生物降解材料在医学方面比较重要的用途之一是医用缝合线。
在对人体进行内脏器官外科手术时,若采用非降解性的聚酰胺、聚丙烯缝合线缝合伤口,则伤口痊愈后此类缝合线将永久留在体内,而人体内部组织会对此缝合线产生排异现象。
羊肠线是一种传统的可被人体降解吸收的体内缝合线,它在人体内的吸收周期约为15天左右,而人体内脏器官的外科手术刀口往往难以在此期间愈合。
因而人体内脏器官的外科手术对分解周期较长的新型可降解医用缝合线的需求就十分迫切。
聚乙交酯一丙交酯(PGLA)可吸收医用缝合线正是上述手术所需的理想的缝合线,它的强度和手感都要比普通合成纤维优异,在人体内可保持其强度三四个星期,吸收周期根据缝合线的成分和大小型号约为两三个月,使得外科手术刀口有足够的时间愈合。
PGLA可吸收缝合线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很快被医学界接受,广泛用作外科手术缝合线,大多用于表皮下的手术、粘膜表层手术和脉管缝合手术,取代了长期使用的羊肠线以及合成纤维缝合线。
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PGLA可吸收医用缝合线已在医用缝合线领域占相当比例,其需求还在不断扩大。
估计2000年美国医用缝合线的80%采用了聚乙交酯一丙交酯类共聚纤维。
1.2 人体组织工程材料“人体组织工程”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是医学界21世纪的一个重要生物组织工程。
所谓“人体组织工程”指的是用人造材料再造人体的某些器官如内脏、鼻子、耳朵等。
医生可根据需求随时到“人体组织库”内为病人选取所需的器官并加以再造。
这类器官具有仿生人造血管等,日后能成为人体的一部分并起着相应的作用,与假鼻子、假耳朵的功能不能同日而语。
降解性的生物医用材料如聚乙交酯、聚丙交酯、甲壳质类纤维可在人造器官中起着载体骨架的作用。
即先用这些材料预制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可以输送营养液的人造器官框架,然后在此框架上植入神经系统等人体必需组织。
待人造器官植入人体后,作为框架的生物降解材料逐渐被人体吸受,而先前植入人造器官的预制人体组织逐渐长成成为人体的一部分,新的器官生成了。
1.3 医用纤维纸医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纸越来越广泛地用作敷贴于人体组织的材料。
一般在腹部动了外科手术后,体内器官如肠、胃等有所挪位,为防止产生肠粘连,医生通常要求病人早日起床活动,另外一个办法便是在肠、胃之间放置隔离纸(膜)。
普通植物纤维纸的化学性质和生理性质与人体组织大不相同,容易引起皮肤发炎。
预期动物纤维纸可以克服这种缺点,而甲壳质纤维纸是最有这种应用前景的。
在日本,已有人提出了甲壳质纸的制造方法,并在美国申请了专利 J。
采用适当的工艺条件和溶剂,可制得孔多、有良好透气性和吸水性的特别适合于作医用材料的甲壳质纤维纸。
四、展望高分子材料虽然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指望它解决一切医学问题,但通过分子设计的途径,合成出具有生物医学功能的理想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有人预计,在21世纪,医用高分子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除了大脑之外,人体的所有部位和脏器都可用高分子材料来取代。
作为生物医药和材料这两大新世纪支柱的跨缘学科的生物医药新材料毫无疑问将成为科研开发的主攻方向,人体可吸收医用材料必将更多地进入医疗领域。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经济实力的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1] 叶钢等. 医用塑料及其加工[J]. 国外塑料, 2007,25(5):86-91.[2 ] 乔丽华, 王恕立.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 当代经济, 2009,(1):62-63.[3 ]卜绮成.振兴有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30 年回顾[J]. 中国医疗设备,2009,24(9):92-98.[4 ] 医疗器械能否医治塑料加工业[J]. 国外塑料,2004,22(6):92-94.[5 ] 黄迪生. 医疗器材级塑料的要求与应用[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8,14(8):20-21.[6 ] 治明. 新材料,零缺陷:医用塑料加工业的入门匙[J]. 国外塑料,2009,27(5):84-89.[7 ] 聂颖,徐海平.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现状及发展谋略[J].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8,(9):24.[8] Szosland L.Chemical Fibers lnternationa1.1998[9] 侯惠民.医药工业,1998,(7):328 333[10]Daniels A U,Chang M K O and Andriano K P.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