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结构图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2、小数乘小数------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3、积的近似数------重点: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是小数的近似数。

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

4、连乘、乘加、乘减------重点: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解决问题中出现的解题思路。

5、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重点: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2、一个数除以小数------重点: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商的近似数------重点:求商的近似数时,商中的小数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

4、循环小数------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简便方法读写循环小数。

难点:怎样判断除得的商是循环小数。

5、解决问题------重点: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一)------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观察物体(二)------重点: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的立体组合图形。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及计算公式。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3、方程的意义------重点: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4、解方程------重点: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理解解比较简单的方程的方法。

5、稍复杂的方程(一)------重点: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列方程解决较复杂应用题的方法。

6、稍复杂的方程(二)------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列方程和解方程。

7、稍复杂的方程(三)------重点: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最新最全)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法计算方法: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3、求积的近似数:先求出积,在根据需要求近似数。

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 (常用) ;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后两种多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求近似数中。

4、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角。

5、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四则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只有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都有,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

)6、运算定律和性质:方法1、看(观察算式)2、想(思考能否简便计算)3、做(确定定律按运算律简便计算。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25×4=100 125×8=1000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最后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者差)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或者被减数与减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或者再相减)。

(a+b)×c=a×c+b×c或 (a-b)×c=a×c-b×c减法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我们可以减去两个减数的和,或者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

a-b-c=a-(b+c) a-b-c=a-c-b 除法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除数两个数,我们可以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或者交换两个除数的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 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例题精讲易错专练(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 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例题精讲易错专练(含答案)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例题精讲易错专练)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一、思维导图二、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用字母表示数1.用字母表示数: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注意:数和字母相乘,省略乘号时,一般把数写在字母前面,数和数相等不能省略乘号。

3.用字母表示复杂的数量关系(1)用字母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2)将字母的具体数值代入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即可求得相应式子的值。

4.化简含有字母的式子并代入数据求值计算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时候,可以先运用运算定律将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化简,再求值。

知识点二: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性质1.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等式的性质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注意: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知识点三:解方程及实际问题1.使方程左右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2.根据等式的性质解不同形式的方程;3.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方程左边的值是否等于右边的值,如果相等,所求的未知数的值就是原方程的解,否则就不是。

注意: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等号要上下对齐。

4.稍微复杂的方程(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首先,找出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其次,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最后,解方程并检验作答。

(2)方程解法与算式解法的区别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参与列式,算式解法中未知数不参与列式;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求未知数由解方程来完成,算术解法是根据题中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确定解答步骤,再进行计算。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复习知识点【精品】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复习知识点【精品】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见2.5找4或0.4,见1.25找8或0.8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b=1时,省略b)变式:(a-b)×c=a×c-b×c或a×c-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第二单元位置8、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 (b=1时,省略b)变式:(a-b)×c=a×c-b×c或a×c-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第二单元位置8、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电子版图文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电子版图文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一、教学内容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与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从在一定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与角之间、米与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与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教材紧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转化与对比的方法,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引导学生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突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与教学。

在练习中设计了形式多样、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与计算练习,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同时设计了让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转化、对比的数学思维方法。

()经历乘法运算定律与两步计算运算顺序的应用过程,体验迁移的学习方法。

()经历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梳理-画物体的三视图-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梳理-画物体的三视图-人教版

小学数学画物体的三视图知识梳理:下图是一个立体图形和三个同学在纸上画出的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分别是从什么位置看到图形的吗?这个立体图形是由5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共两层,上边一层有1个,下边有4个,通过观察,从不同的位置会看到不同的平面图形:对照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即可得出答案:(正面)(左面)(上面)1. 辨认拼摆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应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题中的图形对照,然后得出答案。

2. 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如:这三个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形状相同。

从上面看形状也相同。

从正面看形状是不同的:3. 我们研究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一般包括:从正面看、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例题1 连一连。

解答过程:辨认拼摆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应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再和题中的图形对照即可。

答案:例题2 这三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解答过程:分别画出三个物体的三视图,比较即可。

答案:三个物体从左面看到的形状都相同:第一个和第三个从上面看到的形状相同:它们从正面看,形状各不相同:例题3 下图是由()个正方体搭成的。

解答过程:要知道立体图形是由多少个正方体搭成,可以按照层数去数,我们把最顶的那一层叫做第1层,往下依次是第2层,第3层,第4层,分别数出每层的个数。

第1层:1个;第2层:3个;第3层:6个;第4层:10个;所以一共有20个。

答案:1+3+6+10=20(个)同步练习(答题时间:15分钟)关卡一神笔填空1.从()看从()看从()看2.从()看从()看从()看3.从()看从()看从()看关卡二连一连1. 从正面看从右面看从上面看2. 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3. 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4. 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关卡三计算我最棒1.()个()个()个()个2. 摆一摆,在方格纸中画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答案关卡一神笔填空1. 左前(正)上2. 上前(正)左3. 上前(正)左关卡二连一连1.2.3.4.关卡三计算我最棒1. 4 5 4 52. 略。

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真题演练)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真题演练)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一、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小数除以整数。

(1)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2)如果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在商的个位上商0,点上商的小数点后再继续除;(3)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有余数,要在后面添0继续除。

2、一个数除以小数。

(1)先明确除数有几位小数,再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2)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3)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二、商的近似数。

计算时,一般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算出一位,然后按照“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也可以直接除到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通过比较余数与除数的大小来取商的近似数。

三、循环小数。

1、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就是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3、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

4、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

四、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探索规律的步骤:(1)用计算器计算;(2)观察并发现规律;(3)根据规律写商。

五、解决问题。

1、进一法:是指在取近似数时,不管省略部分最高位上的数字是几,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用“进一法”得到的近似数总比准确数大。

2、去尾法:是指在取近似数时,不管省略部分最高位上的数字是几,都要全部舍去,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用“去尾法”得到的近似数比准确数小。

一、选择题1.(2023秋·福建莆田·五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箭号所指的数表示的是()。

A.10个十B.10个一C.10个0.1 D.10个0.01 2.(2022秋·云南昭通·五年级统考期末)甲、乙两队合铺一条公路,甲队5小时铺了178m,乙队6.8小时铺了238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五数上教材知识点数



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乘小数
积的近似数四舍五入、进一法、去尾法
运算定律推广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解决问题购物问题、租船问题
小数除法
除数是整数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除数是小数
商的近似数四舍五入、进一法、去尾法
循环小数意义、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计算器探索规律
解决问题包装问题
简易方程
用字母表示数数、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公式
解简易方程
方程的意义
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图




位置
多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ah
三角形的面积S=ah÷2
梯形的面积S=(a+b)÷2
组合图形的面积
统计与概率
确定
不可能
一定
不确定
大多
小少
综合与实践
掷一掷
植树问题
封闭(一端植)全长÷间隔长=间隔数=棵数
不封闭
两端植全长÷间隔长+1=棵数
两端不植全长÷间隔长-1=棵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