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导读
尔雅《诗经》导读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尔雅《诗经》导读课后习题答案解析1.11【单选题】关于《诗经》中的词,以下哪个说法是不确切的?(D)A、诗经中的词实际上是歌词B、诗经中的词是最初通过歌唱传承的C、诗经中的词是因为礼乐活动的需要而创造的D、诗经中的词是可以当成诗来诵读2【单选题】据研究,“诗经”一词是在(B)才被固定下来,并作为一本书的名称。
A、南朝B、南宋(南宋时人廖刚,以“诗经讲义”为自己著述冠名)C、北朝D、北宋3【判断题】《诗经》中的词是在“礼坏乐崩”之后才被逐渐记录下来,并成为文本读物。
(√)诗经是周代礼乐文明的产物,它最早是用于歌唱的唱词,后来由于礼崩乐坏,曲调消失,词与乐谱等歌唱表演因素脱离而得以保留,我们才开始以读的方式来欣赏《诗经》。
1.2什么是《诗经》六义?1、《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对“六义”进行了划分: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风、雅、颂——指《诗经》的体式赋、比、兴——指《诗经》的表现手法2、风即十五国风,是各地的音乐曲调,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桧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豳风、陈风、曹风十五部分,共一百六十篇。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朝廷正乐,共一百零五篇,其中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
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个部分,分别有三十一篇、四篇、五篇,为郊庙祭祀之乐。
3、宋代朱熹在《诗集传》曾有清楚的解释:“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就是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比就是打比方,拿一件事物来比拟另一件事物兴指的是诗歌在音乐上的起调或用来引起主题的景物或象征物1【单选题】以下哪一部文献中是将“六义”称为“六诗”?(C)A、《毛诗序》B、《周易》C、《周礼》D、《毛诗正义》2【单选题】“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是郑玄对“六义”中(A)的解释。
初中语文七年级文集导读《诗经》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文集导读《诗经》优秀教学设计简介本文集导读以《诗经》为主题,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古老的文学作品。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分析诗歌来培养语文素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背景与作品特点;2. 能够阅读、理解和欣赏《诗经》中的诗歌;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他们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
教学内容与方法1. 介绍《诗经》:通过讲解《诗经》的成书背景、主题与作品特点,引起学生对其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辅以适当的图表和图片,帮助学生进行视觉理解。
2. 阅读《诗经》的选段:精心选取一些代表性的诗歌,进行课堂朗读和分析。
通过逐句解读,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3. 诗歌赏析:选取一些有趣的诗歌,让学生自由发挥,借助自己的想象力和感觉来理解诗歌。
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构建,进一步提升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与欣赏能力。
4. 创作诗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创作诗歌,可以以《诗经》中的题材和风格为参考,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进行创作。
通过创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诗歌朗读表达能力等方面,评价学生的研究态度和研究效果。
2.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和分享自己的作品,同时也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教学资源准备1. 《诗经》的教材或相关诗歌选本;2. 图表、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3. 讲台、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以上是《诗经》的初中语文七年级文集导读的优秀教学设计。
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鼓励学生参与互动,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经》,培养他们对诗歌的爱好和鉴赏能力,同时也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诗经导读
二、《诗经》的时代、地域、作者
1.时代:主要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 少数为商代作品。其时为奴隶社会。《诗经》 中最早的作品今可确认的是《商颂》5篇,最 晚的作品毛诗说是《陈风· 株林》(公元前 599年前后),齐诗认为是《曹风· 下泉》 (约为公元前510年)。
2.地域:主要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少数诗篇涉及江 汉汝淮地区。包括今陕西、山西大部,河南、 山东全部,甘肃、河北、湖北及安徽之一部, 是为周之主要疆域。 3.作者:从民间仆隶平民到朝廷公卿大夫,差不多 遍》《巷伯》《崧高》《烝 民》《閟宫》《载驰》等有作者之名。
4、丰富的词汇、和谐的韵律和多样的格调 《诗经》涉及众多草木鸟兽之名和生活知识, 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都非常丰富,还大量 运用双声、叠韵词和叠字,极富表现力。 “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喈喈 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鸣。皎日慧星, 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 多,情貌无遗矣”(刘勰《文心雕龙· 物 色》)。其用韵自然和美,有句句用韵、隔 句用韵、偶句韵、交叉韵、虚字韵、遥韵、 尾声等形式,对我国诗歌韵律形成起了重要 启发作用。风、雅、颂三部分及各个篇章还 形成多样格调。
第二节 《诗经》 的思想内容
一、农事诗
如豳风中的《七月》,小雅中的《楚茨》《信 南山》《甫田》《大田》,周颂中的《臣工》 《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另 外还有反映妇女采集劳动的《周南· 芣苢》 《魏风· 十亩之间》和反映牧业生产的《小 雅· 无羊》等。可以《豳风· 七月》为代表。
《七月》—农奴生活的写真
二、征役诗
(一)高昂的战歌 如秦风中的《无衣》,小雅中的《出车》 《六月》《采芑》,大雅中的《江汉》《常武》 等。可以《秦风· 无衣》为代表。
(二)征夫的悲歌 如《邶风· 击鼓》,《魏风· 陟岵》,《唐 风· 鸨羽》,《豳风· 东山》《破斧》,《小 雅· 采薇》《何草不黄》等。 可以《豳 风· 东山》为代表。
诗经导读
诗经【导读】《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一是行人采诗说。
《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诗经》305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
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
一是孔子删诗说。
《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
《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8岁。
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
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够演唱的,《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便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诗经导读参考答案
诗经导读参考答案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
它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周朝时期的各种民歌、宴会歌谣、祭祀诗歌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份诗经导读参考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古老而优美的诗集。
首先,让我们从诗经的起源与背景开始。
诗经的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之间,跨越了周朝东周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时期,也是诗经产生的土壤。
在这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出现了阶级分化,人们开始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创作和欣赏文学艺术。
诗经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包括了风、雅、颂三大类。
其中,“风”是指民歌,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爱情、婚姻等方方面面;“雅”是指宴会歌谣,描绘了当时贵族阶层的生活和情感;“颂”是指祭祀诗歌,用于祭祀神灵和祖先。
这些诗歌以其朴实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染着后人。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诗经篇目。
例如,《关雎》这首诗歌,描述了一个爱情故事。
它以描写两个相爱的人分离为主线,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这首诗歌通过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将人们对爱情的悲欢离合表达得淋漓尽致。
还有《大雅》中的《文王》一篇,这是一首颂歌,歌颂了周文王的伟大功绩和高尚品德。
诗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示了文王仁爱民众、勤政爱民的形象,让人们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之情。
此外,《诗经》中还有一些诗歌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悟。
例如,《周南》中的《关雎》和《桃夭》等诗歌,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幻无穷的景象,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
诗经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常常采用对仗、反复、倒装等修辞手法。
这些手法使诗经的语言更加优美动人,使人们在朗诵和欣赏时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之美。
最后,诗经不仅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重要资料。
通过对诗经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诗经导读测试题及答案高中
诗经导读测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多少首诗歌?A. 300首B. 305首C. 310首D. 315首答案:B2. 《诗经》的诗歌分为哪三类?A. 风、雅、颂B. 赋、比、兴C. 律、绝、词D. 歌、行、赋答案:A3. 下列哪首诗歌不属于《诗经》中的“风”?A. 《关雎》B. 《蒹葭》C. 《鹿鸣》D. 《硕鼠》答案:C4. 《诗经》的创作时期大约是?A. 周朝B. 商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A5.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卫风·淇奥》B. 《周南·关雎》C. 《郑风·子衿》D. 《秦风·无衣》答案:B二、填空题6. 《诗经》中的“风”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地方民歌7. 《诗经》中的“雅”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宫廷正乐8. 《诗经》中的“颂”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祭祀用乐9. 《诗经》的编辑整理工作是由_________完成的。
答案:孔子10.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出自《诗经》中的_________。
答案:《周南·桃夭》三、简答题11. 请简述《诗经》的艺术特色。
答案:《诗经》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言质朴自然,贴近生活;二是情感真挚,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不公现象的控诉;三是形式多样,包括四言、五言、七言等多种结构;四是运用了赋、比、兴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2. 《诗经》对后世文学有哪些影响?答案:《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基础,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二是其赋、比、兴的修辞手法被后世诗人广泛采用;三是《诗经》中的许多名句成为了流传千古的成语和典故,对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束语:通过本次《诗经导读测试题及答案》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诗经》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诗经导读测试题及答案
诗经导读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多少首诗歌?A. 300首B. 305首C. 310首D. 315首答案:B2. 《诗经》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指的是什么?A. 宫廷音乐B. 民间歌谣C. 祭祀歌曲D. 赞美诗答案:B3. 下列哪首诗歌不是《诗经》中的篇章?A. 《关雎》B. 《蒹葭》C. 《离骚》D. 《桃夭》答案:C二、填空题4. 《诗经》中的“雅”部分,包括“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主要反映的是_________。
答案:周王室和贵族的生活5. 《诗经》的“颂”部分主要用来_________。
答案:祭祀三、简答题6. 简述《诗经》的文学价值。
答案:《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政治思想和经济状况,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如语言的精炼、形象的生动、情感的真挚等。
7. 请列举《诗经》中的三首著名诗歌,并简要说明它们的主题。
答案:《关雎》——描写男女爱情的纯真与美好;《蒹葭》——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桃夭》——赞美女子的美貌和美德。
四、论述题8. 论述《诗经》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其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被后世诗人广泛借鉴和发扬。
同时,《诗经》中的许多诗句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体现了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五、翻译题9. 将《诗经·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雎鸠在河中的小岛上相互呼唤,美丽的少女是君子理想的伴侣。
六、分析题10. 分析《诗经》中“风”、“雅”、“颂”三部分的各自特点及其在《诗经》中的作用。
答案:《诗经》中的“风”主要收录了各地的民间歌谣,反映了民间的生活情感和愿望;“雅”则主要收录了宫廷和贵族的诗歌,体现了上层社会的文化和思想;“颂”是用于祭祀的诗歌,表达了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敬。
精编《诗经》导读全套完整复习题库288题(含答案)
2020年《诗经》导读全套试题288题[含答案]一、判断题1.“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中“三岁”是指确切的三年时长。
(×)2.“采葑采菲”中“葑”和“菲”是指供鱼类食用的藻类植物。
(×)“葑”和“菲”——萝卜一类的根茎类蔬菜,腌咸菜。
3.与印第安人的古老习俗相似,先秦时期中国贵族的舞蹈有头戴羽毛的习俗。
(√)4.《诗经•陈风•宛丘》中的“宛丘”是指中原地区自然形成的丘陵。
(×)5.从文献学的角度而言,《诗经•唐风•蟋蟀》是西周初期周公所作的诗歌。
(×)6.《诗经》中《齐风》与《郑风》的诗歌特色完全相同。
(×)7.先秦时期“桑中之喜”是一个褒义词。
(×)8.《诗经》中的所有风情诗都与桑树有关。
(×)9.《诗经》采诗官记载的所有诗歌都是对观察现场的如实记载,并不存在任何文化意味。
(×)10.《诗经•召南•甘棠》寄托了一种国人的淳朴,以及对好政治的一种渴望、期盼和祈祷。
(√)11.根据钱钟书《管锥篇》的观点,《卫风•氓》层次分明,工于叙事。
(√)12.根据《周礼•天官冢宰》的记载,先秦时期的角枕多用于丧葬仪式。
(√)13.西周时期的王室宗族祭祀讲究“九鼎四簋”。
(×)错,七鼎配六簋,九鼎配八簋。
鼎装的是肉,簋装的是饭,粮食一类的。
一般偶数,也就是饭都是妇女负责。
14.《诗经•大雅•思齐》的歌颂对象是古公亶父。
(×)《思齐》歌颂的是,周王朝一代代的好妻子,包括江源,大任,大姒等。
古公亶父指的是周太王,太王迁岐。
精选2020年《诗经》导读全套完整考试复习题库28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诗经》导读全套试题288题[含答案]一、判断题1.《诗经•大雅•民劳》中的“小康”与《礼记》中的“小康”意思完全一致。
(×)不完全一致2.先秦时期“桑中之喜”是一个褒义词。
(×)3.《诗经》中的所有风情诗都与桑树有关。
(×)4.《诗经》采诗官记载的所有诗歌都是对观察现场的如实记载,并不存在任何文化意味。
(×)5.“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在中国部落时期即已完善并一直流传至今。
(×)6.根据《诗经》的记载,“子都”、“子充”是先秦时期的美男子。
(√)7.“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中“三岁”是指确切的三年时长。
(×)8.《女曰鸡鸣》和《鸡鸣》都勾勒出先秦时期贵族贤妻的美好形象。
(√)9.根据《诗经》的记载,先秦贵族的生活具有慵懒的特征。
(×)10.“辗转反侧”中的“辗转”在声韵学上而言属于双声叠韵。
(√)11.《诗经•大雅•思齐》的歌颂对象是古公亶父。
(×)《思齐》歌颂的是,周王朝一代代的好妻子,包括江源,大任,大姒等。
古公亶父指的是周太王,太王迁岐。
12.根据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西周初期畿内诸侯都称“子”。
(×)13.根据天文学家的佐证,《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是周平王时期的作品。
(√)十月之交记录的是前一个月出现“月食”,后一个月出现“日食”的现象,在平王三十五年,出现过这种情况。
14.周文王是西周王朝正式建立后的第一位国君。
(×)15.根据《诗经》的记载,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并不包括建议制度。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建议制度。
16.《卫风•硕人》的创作时间要晚于《周南•关雎》。
(√)17.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与古希腊史诗艺术风格完全一致。
(×)18.根据西周封建制度的设定,先有“尊尊”后有“亲亲”。
(×)19.先秦典籍《礼记》出自于战国中期儒生之手。
《诗经》导读
《诗经》导读——摘自蒋伯潜、蒋祖怡著《经与经学》第三章六经中的《诗》是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总集,我国的诗歌文学当以此书为鼻祖。
诗歌之兴,不但早于散文,而且远在文字以前。
这句话,乍听到时未免有些诧异,仔细一想却也会于情理。
《世本》说伏羲作瑟、女捐作笙黄,《风俗通》说神农作瑟。
我国的文字创于黄帝时,可见乐器的发明远在创造文字之前了。
乐,所以和歌,那时虽尚无文字,已有口头唱的诗歌了,所以用乐来伴奏的。
《吕氏春秋》说:“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
”虽然没有记下那时的歌辞,已可证明其有诗歌了。
《史记索隐》引《西河旧事》载匈奴民歌云:“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这虽是译文,但必匈奴本有此歌,方可译成汉文。
匈奴是无文字的民族,也可有他们的讴歌,不是我国未有文字时已有歌谣的旁证吗?没有入学的孩子们有他们的儿歌,没有识字的乡民们有他们的山歌,这又是一个旁证。
我国的诗歌文学兴起既早,古代的诗歌当然很多,但是散见各书的,如《断竹歌》(见《吴越春秋》)、《市壤歌》(见《帝王世记》)、《康衡谣(见伪《列子》)、《卿云歌》(见《尚书大传》)、《南风歌》(见《尸子》)、《五子之歌》(见伪古文《尚书》)等,多出后人依托;如《汤盘铭》(见《礼记·大学》)、箕子《麦秀诗》)、伯夷《来薇歌》(见《史记·宋微子世家》及《伯夷列传》等,又都是吉光片羽,一鳞半爪。
集古代的诗歌蔚为大观,且信而有征的,终首推这一部《诗经》。
这部《诗》一共有三百十一篇,内有六篇有目无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均在《小雅》中),除了这六篇尚有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故曰“《诗》三百”。
这三百零五篇诗,分编做三部分:(-)风分十五国编纂:1.《周南》2.《召南》3.《邶风》4.《鄘风》5.《卫风》6.《王风》7.《郑风》8.《齐风》9.《魏风》10.《唐风》11.《秦风》12《陈风》13.《桧风》14.《曹风》15.《豳风》。
(完整版)《诗经》导读期末考试满分答案
《诗经》导读期末考试满分答案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语出()。
(1.0分)1.0分我的答案:B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诗经·卫风·硕人》中的诗句?()(1.0分)1.0分我的答案:B3著名思想家()在其著作《毛诗本义》中提出“据文求义”的诗学方法。
(1.0分)1.0分我的答案:B4《孔子诗论》出自于先秦书简()。
(1.0分)1.0分我的答案:C5根据《仪礼·乡饮酒礼》的记载,主人向客人敬酒要跪八次时,客人需要跪()次。
(1.0分)1.0分我的答案:B6“王事靡盬,不遑启处”中“启处”指的是以下哪一种生活?()(1.0分)1.0分我的答案:C7晋文公于宴饮典礼上选择赋诗《黍苗》回应秦穆公,以表达他的()态度。
(1.0分)1.0分我的答案:C8西周贵族男子娶妻时将妻的随嫁女一同吸收纳为妾的婚姻制度被称之为()。
(1.0分)1.0分我的答案:C9根据于省吾《泽螺居诗经新证》的观点,“鄂不韡韡”中“鄂不”是指()。
(1.0分)1.0分我的答案:D10以下哪一项不是《诗经·小雅·宾之初筵》的诗句?()(1.0分)1.0分我的答案:C11“被之僮僮,夙夜在公”中“公”指的是()。
(1.0分)1.0分我的答案:A12“厥初生民,时维姜嫄”中提到的姜嫄与周家始祖后稷的关系是()。
(1.0分)1.0分我的答案:D13以下哪一事件可以看作是两汉经学思想的转折点?()(1.0分)1.0分我的答案:D14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是()。
(1.0分)1.0分我的答案:A15根据诗文的描述,《诗经·小雅·湛露》属于以下哪一种类型的诗歌?()(1.0分)1.0分我的答案:B16未来《诗经》研究工作的要求不包括()。
(1.0分)1.0分我的答案:C17商周时期周王举行籍田典礼,需要提前()天开始观察天气的变化。
诗经导读教案
诗经导读教案【导读】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历史文化,蕴含丰富的哲理和情感。
本导读教案旨在通过选取诗经中的几首代表作品,介绍其作者背景、主题内容以及文化内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经。
【导读一:《桃夭》】《桃夭》是诗经中的一篇乐府民歌,它以美丽的桃花来表达爱情的纯洁和美好。
《桃夭》曲调舒缓悠扬,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背景:《桃夭》是西周时期王子克之作,王子克是西周文王的儿子,享有美誉。
主题内容:《桃夭》以桃树开花的景象为主题,描述了一段爱情故事。
诗中,男子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女子,他用桃夭花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表达了他对女子的倾慕之情,并寄托了自己实现爱情的愿望。
文化内涵:《桃夭》所表达的爱情主题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常见题材之一,桃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美好的象征意义,代表着爱情、浪漫和幸福。
这首诗歌通过对桃花的描绘,展示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
【导读二:《关雎》】《关雎》是诗经中的一篇民歌,它以对古代传说故事的歌颂来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思念。
作者背景:《关雎》作者不详。
主题内容:《关雎》以传说中的关雎故事为主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诗中,描述了古代贵族男女之间的情感交流,表达了对那段美好时光的留恋。
文化内涵:《关雎》所描绘的是古代贵族男女之间的情感交流,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礼仪和风俗。
这首诗歌通过对关雎故事的歌颂,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思念的情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纯真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导读三:《采薇》】《采薇》是诗经中的一篇民歌,它以描绘女性劳动场景的方式,表达了对女性智慧和勤劳的赞颂。
作者背景:《采薇》作者不详。
主题内容:《采薇》以女子采摘薇草的场景为主题,展现了女性在劳动中的智慧和勤劳。
诗中,通过对女子采摘薇草的描绘,呈现了她们辛勤劳作的情景,并表达了对女性的赞美。
文化内涵:《采薇》所展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女性的劳动形象,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智慧和勤劳的赞美。
诗歌的源头,先民的歌唱--《诗经》导读
孔子教导他的学生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他还告诫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一部被如此传承的经典,到底唱了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由来 相传,周朝设有专门采集诗歌的官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风人”。
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这些采诗人都会摇着木铎巡游各地去采集诗歌,像勤劳的蜜蜂游走于田间地头。
在田野间劳作的人们每当听到清脆的木铎声,就知道是替天子体察民情的采诗人来了,于是大家纷纷放下手头的活儿聚拢过来,把这一年来传唱的歌谣唱给采诗人听。
他们以身边的山川景物和草木鸟兽作为象征,来抒发自己心中最纯净质朴的情感。
采诗人便在田埂上坐下,把这些吟诵之声用小刀刻在竹简上,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就这样,一个个汉字将那些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一一记录了下来。
相传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
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
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卷。
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
根据内容,一般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都得名于音乐。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
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同现在我们说的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
国风共160篇,其中关涉爱情最多,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这类诗歌风格多清新活泼,多讴歌纯朴爱情,应是当时流行的新乐。
“雅”是正的意思。
周代人把正声称为“雅乐”,如同清朝人把昆腔称为“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
雅包括大雅、小雅,共40篇,多为王畿地区的作品,是当时的宫廷音乐,内容多为饮酒作乐,酬唱赠答。
高中语文《诗经导读》学生诗经作品
朝日张宁远朝日欣欣,晨曦微明。
懵懂年岁,忆之我心。
午日烈烈,流火灼情。
欢喜笑颜,醉之我心。
夕日烨烨,霞彩渐隐。
弃义薄情,感之我心。
夜月凛凛,柔光倒映。
汤汤淇水,痛之我心!桑桑之嫩矣,始冒新芽。
玉阶生露,素月润物。
绣户珠帘,半露娇眉。
眼波盈盈,方动被情。
郎骑竹马,卿嗅青梅。
红袖纤手,轻扑流萤。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满地倚喧,哪比佳人?权当醉翁,抱布贸丝。
不见佳人,却闻银筝。
巧笑倩兮,吾心如焚。
渡淇涉丘,鸳枕红玉。
桑之落矣,其黄而衰。
泪雨霖铃,晓风残月。
在山泉清,出山水浊。
但见春花,不闻枯木。
愿卿别后,再遇良人。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三月曹宏禹三月惊蛰,街市相逢。
眉黛如画,灿若梨花。
酒暖花涤,情定暮春。
策马而去,秋以为期。
山水一程,不知归期。
五月小满,朱楼长立。
青灯长夜,素影陪墨。
故笺重寄,相思成轴。
又忆儿时,撷果拂绿,煮茶初沸,何是归期。
九月白露,以我车来。
行尽万水,尽头是你。
花楼晒衣,线绘芙藻。
炊烟几缕,青丝老去。
几醉笙歌,不记归期。
十月霜降,朝暮繁华。
琼筵佳酿,美人卧膝。
落红化泥,移情他处。
知你空虚,相思成疾。
朝雪出霁,不愿归期。
一月大寒,你已陌路。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初见如恍,眉眼如故。
万家灯熄,满城空寂。
终究负你,何谓归期。
来年清明,舟横渡口。
忽忆往昔,言笑晏晏。
扇扑流萤,新蕊满庭。
一世情结,黄粱一梦。
只愿来世,便是归期。
最新《诗经》导读全套考试复习题库28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诗经》导读全套试题288题[含答案]一、判断题1.“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中“三岁”是指确切的三年时长。
(×)2.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与古希腊史诗艺术风格完全一致。
(×)3.《诗经•召南•甘棠》寄托了一种国人的淳朴,以及对好政治的一种渴望、期盼和祈祷。
(√)4.与印第安人的古老习俗相似,先秦时期中国贵族的舞蹈有头戴羽毛的习俗。
(√)5.中国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促使古代农民形成了生活节俭的风尚。
(√)6.“采诗观风”有助于保存先秦时期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内涵。
(√)7.先秦时期“桑中之喜”是一个褒义词。
(×)8.《诗经》中的所有风情诗都与桑树有关。
(×)9.《国风•郑风•溱洧》的作者与作品中赠女子芍药的男子是同一人。
(×)10.根据《周礼•天官冢宰》的记载,先秦时期的角枕多用于丧葬仪式。
(√)11.根据钱钟书《管锥篇》的观点,《卫风•氓》层次分明,工于叙事。
(√)12.“无我魗兮,不寁好也”中“魗”今写作“丑”。
(√)13.《女曰鸡鸣》和《鸡鸣》都勾勒出先秦时期贵族贤妻的美好形象。
(√)14.根据《诗经》的记载,先秦贵族的生活具有慵懒的特征。
(×)15.西周时期的王室宗族祭祀讲究“九鼎四簋”。
(×)错,七鼎配六簋,九鼎配八簋。
鼎装的是肉,簋装的是饭,粮食一类的。
一般偶数,也就是饭都是妇女负责。
16.《诗经•大雅•思齐》的歌颂对象是古公亶父。
(×)。
《诗经》导读
《诗经》的分类和内容一、社会政治诗1、反映了被剥削被压迫人民的悲惨命运,以及他们所作的反抗斗争。
《魏风·伐檀》——幽默而辛辣地嘲讽剥削者不劳而获,揭露了他们寄生虫的本质,戳穿了统治阶级所鼓吹的“不素餐”的谎言,揭露出他们强盗的行径。
《卫风·硕鼠》——把奴隶主统治者比作喂不饱的大老鼠,并发誓要以逃亡来反抗,虽然他们追求的生活理想只是幻想,但却反映了被剥削者的初步觉醒,鼓舞着千百年来人民为美好生活而斗争。
《唐风·黄鸟》——暴露了统治者以人殉葬的罪行。
惨厉哀婉,读之令人悲怆,从而产生对野蛮的奴隶制的无比愤恨。
2、反映了沉重的兵、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邶风·击鼓》——写一位士兵在行军途中追忆与妻子诀别的情景,充满着难以生还的忧伤,以及对驱迫他上战场的统治者的憎恨。
《王风·扬之水》——是东周王朝派往防戍申国等地的士兵思乡怀人之作,他们对遥遥无期的服役无比愤怒。
《小雅·何草不黄》——怨恨行役劳苦,和官兵间的极不平等。
《魏风·陟岵》——写服役者登高望远,想像父母、兄弟如何为他的安全而担忧。
《豳风·破斧》——写一位西周早期随周公东征的士兵自幸生还。
《小雅·采薇》——写士兵征战归来的诗,内容丰富曲折,既写到思乡之苦,也表现了对战斗胜利的自豪,感情起伏,情景交融,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豳风·东山》——是东征归来的士兵途中抒情之作,用蠕动的桑蚕比喻蜷缩在车下露宿的士兵的艰辛;侧重表现这位士兵对家园和妻子细腻而深厚的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重整家园的信心。
……外有旷夫,则内有怨女。
有的诗就是从思妇一面控诉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祸。
《卫风·伯兮》——写思妇(地位较高一些)一面为丈夫是国家有用的人才,能充当“前驱”而骄傲;一面又感到丈夫走后孤寂空虚,毫无生活乐趣,连日常的梳妆也一概无心。
思念极沉痛。
《王风·君子于役》——写农家妇女思念丈夫。
新版精编《诗经》导读全套完整考复习题库288题(含答案)
2020年《诗经》导读全套试题288题[含答案]一、判断题1.周文王是西周王朝正式建立后的第一位国君。
(×)2.中国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促使古代农民形成了生活节俭的风尚。
(√)3.“采诗观风”有助于保存先秦时期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内涵。
(√)4.《诗经》中《齐风》与《郑风》的诗歌特色完全相同。
(×)5.根据钱钟书《管锥篇》的观点,《卫风•氓》层次分明,工于叙事。
(√)6.《女曰鸡鸣》和《鸡鸣》都勾勒出先秦时期贵族贤妻的美好形象。
(√)7.《诗经•国风•采蘩》透露出先秦时期古老的宗教意识。
(√)8.《诗经•大雅•思齐》的歌颂对象是古公亶父。
(×)《思齐》歌颂的是,周王朝一代代的好妻子,包括江源,大任,大姒等。
古公亶父指的是周太王,太王迁岐。
9.“无纵诡随,以谨缱绻”中的“缱绻”比喻朝政纷乱不顺。
(√)1《荡》放荡不守法制的样子,讽刺周厉王。
【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诗经•大雅•荡》的诗句?(D)A、疾威上帝,其命多辟B、文王曰咨,咨女殷商C、流言以对,寇攘式内D、于乎小子,未知臧否10.《诗经•国风•东山》通过示现的方式来表达诗人对家庭的眷恋。
(√)11.根据天文学家的佐证,《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是周平王时期的作品。
(√)十月之交记录的是前一个月出现“月食”,后一个月出现“日食”的现象,在平王三十五年,出现过这种情况。
12.《诗经•召南•甘棠》寄托了一种国人的淳朴,以及对好政治的一种渴望、期盼和祈祷。
(√)。
2019初超星《诗经》导读2
《诗经》导读2一、单选题(共50题,50分)1、以下哪一事件可以看作是两汉经学思想的转折点?()(1分)A、垓下之围B、文景之治C、北伐匈奴D、光武中兴2、《诗经》中战争诗的基本态势是()。
(1分)A、破坏和平B、赞扬杀戮C、反对战争D、歌颂战争3、以下哪一项不是《诗经·小雅·宾之初筵》的诗句?()(1分)A、宾之初筵,左右秩秩B、酒既和旨,饮酒孔偕C、谋之不臧,则具是依D、大侯既抗,弓矢斯张4为广大网友解决网络课问题的是()(1.0分)1.0 分A、2093202559B、扣扣C、网课带D、薇信5、以下哪一位是西周早期的君主?()A、周穆王B、周幽王C、周康王D、周厉王5、关于“孔子删诗说”,以下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1分)A、孔子删诗说仍然有较大的争议。
B、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
C、孔子是因为想做周朝的乐官才“删诗”的。
D、孔子信而好古,所以才自愿整理诗歌。
6、关于《诗经》中的词,以下哪个说法是不确切的?()(1分)A、诗经中的词实际上是歌词B、诗经中的词是最初通过歌唱传承的C、诗经中的词是因为礼乐活动的需要而创造的D、诗经中的词是可以当成诗来诵读7、“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语出()。
(1分)A、曹丕《燕歌行》B、杜甫《赠李白》C、李白《赠汪伦》D、苏轼《和董传留别》8、“言之者无罪,闻之则足以戒”语出()。
(1分)A、《世说新语》B、《资治通鉴》C、《毛诗序》D、《春秋公羊传》9、《五经正义》是由以下哪一位著名经学家主持编订的经学著作:()(1分)A、郑玄B、王肃C、孔颖达D、欧阳修10、《国风·郑风·褰裳》中以第一人称“我”自述的很可能是()。
(1分)A、一位男性B、一位女性C、女性和男性皆可D、非男非女11、“乌覆翼之,乌乃去矣”中的“乌”在古代象征()。
(1分)A、太阳B、月亮C、死亡D、新生12、()最早注意到《左传》、《礼记》中记载了《大武》之乐与《诗经·周颂》篇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