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未来三年的发展趋势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经历了一段黄金发展时期,存贷款规模高速增长,盈利能力大幅跃升,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但是,我国银行业已经处于黄金发展时期的拐点,未来3年内将开始进入到稳步发展期,存贷款整体高速发展将成往事,过高的资本消耗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银行将开始体现其竞争优势。

一、负债难度加大,信贷投放进入收缩期

(一)存款负债难度加大

2004-2010年存款增速和波动幅度都较大,整体增速保持在16-29%区间内;2011-2013年存款增速将会放缓,增速可能落在14.5-18.5%区间内,负债难度加大,存款立行理念或久别多年后在一些银行中重回管理层视野。一是2010年监管当局时隔多年后又重祭贷存比调控工具,接下来几年持续运用概率较大。目前,多家股份制银行都徘徊在监管当局设定的75%红线附近,制约了其放贷能力,因而,接下来各家银行特别是股份制银行对存款资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负债难度将会加大。二是接下来的两三年内,我国都将处于通胀压力下,紧缩货币将成为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取向,M2增速将由接近30%大幅回落至14-17%,由此,企业派生存款增速将显著回落。三是虽然在通胀压力下我国已经进入加息周期,但加息幅度很难抹平实际上的负利率,加上理财意识的不断增强,居民将会倾向于把财富转换为存款之外的其它形式,使储蓄存款负债难度进一步加大。从结构上看,企业存款占比将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1],波动幅度缩窄,而储蓄存款占比也将继续延续其缓慢下降的趋势,具体见图1;企业存款定活比将保持稳定,而储蓄存款定活比与通胀的相关性更为明显,活期占比将有所提高。

图1 2004-2013年我国储蓄存款余额、增速及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二)信贷投放进入收缩期

近两年,我国信贷急速扩张,增速分别高达33%和20%,2011-2013年贷款增速将会显著放缓,增速可能落在14-17%区间内,具体如图2所示。这主要是因为:一是未来3年我国信贷政策调控将进入信贷收缩期。中国信贷政策体现了很强的逆经济周期性,如图3所示,以信贷增量/GDP增量来衡量,2000年以来,我国的信贷分为三个周期:2001-2003年为扩张周期;2004-2008年为收缩期;

2009-2010为扩张周期;2011-2013年将进入到信贷收缩期。二是随着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直接融资将会进入快速发展周期,比例会有所提高,从而挤压间接融资的空间。如图4所示,我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占比呈现明显的互相挤压关系,2003-2007年当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发展相对较快时,银行信贷融资比例呈趋势性下降;2008-2010年当资本市场处于调整阶段时,银行信贷融资比例呈趋势性上升;接下来几年预计债券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银行信贷也将进入到缓慢增长阶段。三是在一系列自身内在约束下,银行信贷扩张也将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各家银行都进行了再融资,但多家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并未明显超出现有的监管要求;股份制银行的存贷比大多徘徊在75%的监管红线附近;监管机构加大了对表外资产的监管,银行通过表外向企业的融资难以达到近两年水平;并且目前银行票据融资存量处于历史低位,通过压缩票据融资来“腾笼换鸟”空间已经十分狭小。

信贷业务结构上,居民户贷款占比上升和企业、机构等非居民户贷款占比下降的趋势(如图5所示)将得到延续,但上升和下降的速度将放缓(如图2所示)。这主要是由于未来几年内,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投资增速下滑幅度有限,企业和机构等非居民户信贷增速下降也相对缓和;居民贷款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非常明显,未来1-2年在高房价压力下,房地产调控政策一直持续是大概率事件,但考虑到刚性需求以及短期经营性贷款和消费贷款的可能快速增长,居民户信贷增速虽显著下降,但仍将高于非居民户信贷增速。信贷期限结构上,由于按揭贷款占比的继续提升,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的趋势[2]将会延续,但由于按揭贷款增速下降,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趋势也会有所钝化;票据融资占比在底部徘徊后可能反弹;短期贷款占比基本保持稳定态势(如图6所示)。

二、盈利能力微幅下降,盈利结构有望改善

(一)息差提升并不能带来盈利能力的明显提高

2004-2010年,我国银行业盈利整体增长较快,除去受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其它年份净利润增速基本都保持在28%以上,2007年曾高达到60%。未来3年我国银行业依然是盈利比较稳定的行业之一,但行业增速难以达到2006-2008年的高增长水平,总体回落至12-20%区间。影响银行盈利水平变化的有息差水平、规模增长、非息收入、成本收入比和信贷成本等多种因子[3],在利息收入占主导的盈利模式下,规模和息差是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一方面,加息、存款活期化以及议价能力提高有利于息差提升,从而对盈利增长形成正向驱动。经验数据表明,息差的变化与利率周期完全一致,我国已经

进入加息周期,未来3年[4]利率预计至少继续提高125基点。信贷供求关系的变化对净息差的提升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如图7所示,由于国家信贷调控以及银行定价能力的提升,2010年我国银行业定价水平已经恢复到了2007 年的水平,接下来这一趋势将得到延续。此外,通胀背景下,存款活期化倾向也会带来负债成本的降低。

另一方面,信贷规模以及信用成本也将对盈利增长形成负向驱动。2009-2010年,信贷规模增长是银行业绩快速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力,但如前所述,未来几年我国信贷规模增速将有所放缓,回归常态。更为重要的是,未来1-3年信用成本上升是大概率事件。一是未来通过拨备下降以实现对利润的反哺不再可能,而且银监会2.5%的动态拨备要求还会对利润形成负向冲击。由于不良率整体水平较低,中小银行在拨/贷比上面临的缺口普遍较大,一些银行拨/贷比只有 1.4%左右,如果监管要求一次性计提,将显著影响一些银行的利润。二是房地产贷款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很可能在未来3年内部分显性化,不良额增加,进而侵蚀银行利润。

(二)盈利结构有望改善

首先,银行非息收入占比将会提高。主要原因为:一是通胀背景下的存款活期化趋势以及资本市场存在的向上机会,都将有利于银行代理基金、理财、托管等中间业务的提速。二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未来几年企业IPO(极有可能迎来红筹股回归)、增资扩股、债券发行等将保持活跃。如果债券融资额(不含国债)从2010年到2013年由1万亿元增加到1.8万亿元,银行投行业务收入的增速可望达到80%左右。三是进出口国际贸易的稳步增长将拉动银行结算结汇等国际业务收入的增长。四是银行卡发卡量继续投放,卡均收入进一步增加,银行卡相关收入也将实现较快增长。五是名义价格水平上升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等“传统”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加快。预计未来3年,我国通货膨胀率的中枢水平将会有所提升,大部分时间通胀压力都将持续存在。假设商业银行相关业务的手续费费率不变,随着总体价格水平的由负转正,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等“传统”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速也会相应有所加快。

其次,零售业务利润占比有望提升。主要原因为:一是多家银行在2004年左右就已经开始进行战略转型,经过五六年的投入,有望在未来几年厚积薄发开始进入收获期。二是银行极有可能将个人房贷利率上浮。2009年以来,一线城市房价涨幅高过1倍,目前房地产市场泡沫已现,银行承担的系统性风险较大,而房贷利率一直维持在七折或八五折水平,并没有因承担的风险加大而上调。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