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效课堂教学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高效课堂教学的运用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信息技术这个概念。信息技术也就是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可以说,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

在学生的成长中,课堂无疑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传统教学方式是“老师讲授,学生接受”单调而枯燥的过程,尤其是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今天,学生们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 了一一见多识广的孩子们对于机械化课堂的感觉越来越乏味一一学生一旦失去兴趣,课堂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以前的我总认为当老师很容易,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就能够进教室给学生传授知识了,我一个大学生还教不了这群小学生吗?教学方法是灌输式,把学生看做是容器,不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而我设计的问题总是希望学生们按照我的意愿回答,学生回答不到我所希望的答案,我就会没完没了地问学生,知道学生能按我的意思做,我才善甘罢休,教的比较死,这样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时“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学生在一种沉闷的课堂气氛中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逐渐养成了等待、依靠的不良习惯,缺少主动学习精神,部分学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丧失了学习信心。而现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以后,教学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如何让课堂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生活中应该起到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使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了解如何学习的人,比不上喜欢学习的人;而喜欢学习的人,却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可知千百年前,孔子对于学习兴趣这一要素的把握相当准确,已然成为决定学习水平的重要指标。多媒体以其生动形象的画面感, 动感以及直截了当的展现力,使学习知识不再是一种沉重的目标或任务,而成为一场有趣的游戏。传统的教学模式方式显然不能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引入新的血脉一一信息技术。现在的学校都安装了电子白板,网络普及整个校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副图画、一段声音、甚至一部视频短片,教师通过这些手段将某个情境在学生面前重现、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新的事物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从而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主体变成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写到底的单调式授课方式。例如,在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本上,有这样一篇课文,课文是《索溪峪的“野”》,作者把索溪峪的美景用文字形式写得如此之美,如此丰富,可是光凭老师的一张嘴是讲不出那里的景色到底有多美,动物有多野,人有多野。如今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我们利用课件把索溪峪的美一张张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图片去感觉索溪峪的美到底是怎样的,人和动物又是怎样的野,通过多媒体手段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还有,在五年级的课本上,有《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在笔者多年以前的传统教学中,这类时代久远的历史故事向来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如今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我们可以直接搜集

到关于“晏子使楚”这一历史故事的短片视频,让学生在视频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背景、丰富学生的想象了。

(二)信息技术的使用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几乎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极少能发挥其积极主动性参与到学习之中。被动的接受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且仅靠空泛的语言描述也很难传达出教学情境所包含的情感和内容。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的直观教学模式则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抽象化的内容变得具体化,给予学生直接的、感官上的刺激。课堂不再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语言堆砌而成。它变成了一个生动、活泼、清晰而具体的情境。

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催化剂。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使用,学生开始熟悉并了解信息技术与学习的联系。在遇到问题时,他们不再只能求助父母和老师而有了第三种选择一一网络平台。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出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第二天要上的内容,我在前一天晚上会打开电脑看一看有关这一课的课堂实录,寻找有关资料和课件,再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起到了好的效果。

(三)如果使用不当,非但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与初衷背道而驰。

1、信息技术的滥用使得教学丧失重点思路不清。

大量图片和影片堆砌的课堂对学生而言可能是极其有趣的。他们

的思维也着实围绕着影片转动。然而这样“有趣”的影片,其教育价值有没有得到体现?

课件的使用为辅助教师的教学。如果将这个辅助手段变成教学目的。将创设情境引入教学变成了一个看图片、动画、电影的过程,那就是得不偿失,本末倒置了。

很多老师理解的信息技术就是依靠课件教学,这就是喧宾夺主了。这样不仅不能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反而会令学生的注意力被“精彩纷呈”的课件内容分散,无法集中到授课内容之中,从而令课堂大打折扣。

所以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更加应该注重教学思路的简洁、清晰。否则“精彩纷呈”的课件不仅不能成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从而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二)错误理解信息化课堂使得教师的引导作用难以体现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导与学习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课堂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其根本目的依旧是为了使得这个教与学的过程更加的有效。其本质,依旧是一个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动摇,同样的教师的引导地位也不可忽视。其教学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然而有些教师理解的信息化即是用电脑课件授课,从而直接把课堂变成了一个课件播放的过程。学生要做的只是看课件、做笔记、自行思考讨论,而完全忽视了教师的引导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其说

是一名授业者,不如说是一名电脑操作员。而对于学生来说,课堂却依旧是机械的——不同者,只是从前是老师的填鸭式教育,现在则变成了电脑课件。

信息化课堂开始真正走近所有孩子们的身边。我们既需要信息技术给陈旧的教学模式带来活力与生机,又不可迷信新技术。须知万事万物都是在矛盾中发展前进的,有益者也必有其害。如何扬长避短则是我们需要再三思考的问题。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之中。教师必须准确的把握其分寸。做到学科内容与信息技术的合理整合、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快乐学习、主动学习的工具。

信息技术虽然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方便,但也有它的弊端,学生现在学会了利用高科技手段——作业帮,做作业不动脑筋,用手机一照寻找答案,给老师的正常教学带来了干扰。学生的作业不真实,老师吃不准学生到底掌握得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