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5706ce7f5335a8102d220e5.png)
•黎加厚
•信息技术
•学生练习、作业、 考试、教学评价
•课后反思与总结
•1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目标之一:
•15
关于教学设计的问题:【沈斌
】
•为什么上 1.为什么要上这节课?这节课要达到
?
什么目的?
2.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 3.应用什么媒体?
•怎么上? 4.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具体问 题?活动如何展开?
1、设计结构化观察表格
•50
2、设计态度量表(问卷调查)
•51
•知识点
3、设计形成性练习
•学习水平
•题 目 内 容
•什么是浮力? • 施力物体是什么? • 受力方向如何?
•识记
•判断题(对的请打“ • A、 木块在水中上浮时受到力 ,铁钉在水中下沉时没有受到力( ); ••”) B、从井里提水,觉得水桶离开 水后比水桶在水里时重,这是因为水 桶在水里时受到浮力的作用( )。
•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
从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 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 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 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李克 东) •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既是学生的学习对象,又是学生的学 习工具,更是师生交往的教学工具,学生在数 字化的环境中,利用数字化资源,以数字化的 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益。 (美国教育技术首席执行官论坛)
(5) 在讨论末尾,应由教师(或学生自己)对整个协作 学习过程作出小结。 通过对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设计,可营造出一种更好的学习 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 。
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67d2b62c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d.png)
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将两者融为一体,相互交融,形成新的整体。
而深度融合则是在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和完善,使两者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发挥出更大的效能和价值。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就是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实现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课堂教学也可以为信息技术提供更加具体、实践性的应用场景和需求,促进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现途径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其次,要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积极推广和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此外,还要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育环境,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加强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向更高水平迈进。
深度融合是将不同的事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用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意在强调二者的紧密程度。
整合则是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或者将不相关的有益部分有机地统整到一起,共同发挥所需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问题,都是为了促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教育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教育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ae834f7c680203d8cf2f245f.png)
信息技术教育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课程整合”对于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是经常要面对的最实际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经常要和同行一起讨论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其他的课程中,信息技术给其他课程带来什么?回答是肯定的,思路的拓宽,知识面的拓宽,教学方法的改变等等。
那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中,尤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信息技术扮演怎样的角色?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教师的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要实现这一根本目的,仅仅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是不够的。
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上,而且对教育的发展带来更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
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运用信息技术逐步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与模式,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并根据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选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这一变革的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只有融合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
“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
一方面,信息技术要进入教育教学过程,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34ae3c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8.png)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摘要】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如何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整合。
利用虚拟实验软件进行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利用在线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利用智能手机应用辅助化学学习,使学习更加便捷和互动。
利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结果。
利用在线讨论平台促进学生的互动和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信息技术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带来更多交互和个性化的可能性,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其整合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化学、整合案例、虚拟实验软件、在线资源、个性化学习、智能手机应用、数据分析软件、在线讨论平台、交互、学习兴趣、参与度、教育发展趋势。
1. 引言1.1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深刻影响到各个行业,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整合信息技术资源,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通过探讨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讨论如何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意义,其中利用虚拟实验软件进行化学实验是其中之一。
通过虚拟实验软件,学生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操作,避免化学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
利用在线资源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智能手机应用辅助化学学习能够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利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和利用在线讨论平台促进学生互动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信息技术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交互和个性化的可能性,整合信息技术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结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将在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利用虚拟实验软件进行化学实验利用虚拟实验软件进行化学实验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安全、便捷和高效的实验体验。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2a939a3a312b3169a451a4ae.png)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
下面谈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1.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教育的信息化一个重要方面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作为主体的教师就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和有关的操作技能,因此教师应成为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者、自觉应用者和主动适应者,积极学习、自觉应用信息技术,并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消除畏惧感,逐步树立学习―→应用-→适应信息技术的信心,形成终身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2.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及学科特点,不断提高教学整合的手段与能力课程整合不仅要求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本学科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还须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注意积累,想方设法获取各种有用的信息,如有目的地经常上网搜寻信息或阅读有关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电子读物,对信息源的了解越多越好,要能从一般人不易察觉之处发现那些隐含的信息,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另外,教师还要不断提高对相关信息的整合能力,能够创造性地策划、处理和加工所获得的信息,如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撰写课件脚本,同时能从实际出发,考虑利用信息的最有效方式,体现崭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要能经常根据获取的教育教学的最新信息,组织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策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处于”否定之否定”的状态,对于特别适合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媒体辅助教学的课程内容,比如在小学数学课《三角形的高》、《三角形边的关系》;小学语文课《黄河瀑布》、《黄山奇石》;美术、音乐课中的欣赏课等,要及时纳入到课件制作的范围,并尽可能地制作成相关的课件用于教学,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
3、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教师面对教育信息化要注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da2a73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b.png)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整合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新形式和新趋势。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完美结合起来,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以一位高中化学教师为例,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
一、情境描述某校高二年级甲班开展本学期化学教学工作。
该班级有56名学生,其中男生28人,女生28人。
学生整体表现较为平均,但在知识掌握和实验操作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该班级的化学授课需要兼顾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讲解。
该班级的教学环境较好,有教室筒形台面,液晶电视和电子白板等信息化设备。
教师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并已经熟练掌握使用。
二、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是关于《化学实验与设计》的授课。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以下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安全与管理知识。
2. 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和化学配合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案根据教学目标,本次课程的教学方案安排如下:通过视频和PPT等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和管理方法,并展示实验室的基本装备和工具。
2. 实验设计讨论与实验操作演示(40分钟):教师在液晶电视上展示各种实验操作步骤与实验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
采用“学生做,教师指导”的模式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并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化学配合数计算方法进行梳理和讲解。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各种实验现象的图表和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化学实验原理和计算方法。
4. 总结与反思(20分钟):结合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和学习效果,与学生进行互动性的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与设计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效果通过上述教学方案,教师成功地将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实现了多种媒介与工具之间的有机融合。
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学生通过视频、ppt等形式全面了解了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和管理方法,掌握了实验技能和化学配合数计算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e0da899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cc.png)
技术支持问题
总结词
技术支持问题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过程中的另一 个挑战。
详细描述
在整合过程中,需要稳定和可靠的技术支持以确保信息 技术的正常运行。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设备故障、 网络连接问题等),技术支持可能无法满足需求,这会 影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网络教学
总结词
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远程授课和学习,打破传统课堂的限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 个性化学习。
详细描述
网络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家或其他地点进行自主学习,方便灵活。同时,通过网络 平台,学生可以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促进知识的分享和传播。
虚拟现实教学
总结词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场景和实 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 践操作和学习。
案例一:翻转课堂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结词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加互动性、提升教学效果
详细描述
翻转课堂通过在线视频学习,将知识传递过程放在课 外,课堂上则通过讨论、互动、答疑等方式深化理解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互动性,进 而提升教学效果。
案例二
总结词
线上线下结合、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详细描述
虚拟现实教学能够提供安全、经济的 实践机会,避免真实操作中的风险和 成本。同时,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可 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 力。
在线学习平台
总结词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提供课程资源和学习 支持,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 习。
VS
详细描述
在线学习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和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 需求。同时,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 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自 主性。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进行融合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进行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9149ed4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c.png)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进行融合201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在中小学阶段教育教学中,应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鼓励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大力推广信息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科教学融合。
会议精神给予了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发展的新方向,即:引入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给生物教学增添新的活力。
一、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构建课内视听体验教学场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倘若运用一种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效果显得略微单一,也难以真正引起学生的共鸣,而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将其与高中生物进行完全整合,构建课内视听体验的教学场景,才能够实现对学生感官的全面调动,带领他们进入生物学习的海洋。
如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相关部分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了综合式信息技术融合生物教学内容的策略,为学生构建了多样化、动态性的视听体验课堂。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蜜蜂采蜜”的视频短片,以此作为课程导入。
视频中,卡通化的蜜蜂形象激起了学生的童趣心理,使他们的注意力瞬间投入到动画中。
其次,将制作好的PPT 课件引入课堂,对“信息传递的作用”进行讲解,课件中丰富多彩的、文字信息再一次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
再次,我使用Flash 软件播放“蝙蝠的回声定位”和“植物在光照刺激下开花”等动画,并在动画中适时地插入音乐,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生物学习的视听享受。
整个课堂教学中,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无处不在,学生们的课堂学习变得不再枯燥。
教学效应:上述案例中,多元化的信息技术展示,成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
传统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模式下单一、乏味、文字列举式的课件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更动态、生动的多元化信息技术展示的课堂,而看似枯燥、难懂的生物理论知识,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过程中,实现了视听展现,同学们看的开心、听的舒心、学的更用心,课堂教学的质量自然得到充分保证。
二、巧用网络信息平台,构建课外虚拟沟通交流的教学场景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有自己的QQ、微信、YY 账号,且他们使用这些虚拟通信工具的频率十分高。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和模式1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和模式1](https://img.taocdn.com/s3/m/fef53cf6ce2f0066f4332220.png)
1.形成信息化课程理念这也就是形成信息化课程哲学,这样的哲学包括一般的理念和个性化的理念两个部分,个性化部分具有地方和学校甚至开发者的特征。
信息化课程理念有社会、个人、知识和自然等资源,其中信息文化哲学、学习心理学、信息技术以及生态主义是主要资源。
2.研制信息化课程目标信息化课程目标,是以当代教育目标分类学为基础,以社会、个人、知识和自然发展需要为资源并突出信息文化发展需要而形成的学习结果及其规格的基本标准。
在我国,至今缺乏一套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操作性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严重地制约着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的研制。
这需要我们一方面投人力量建构我国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另一方面在尽可能开发已有教育目标理论资源基础上,研制信息化课程目标。
3.选择信息化内容这是指在选择一般文化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代表信息文化发展方向的信息技术的精华,重点是突出信息技术与一般文化内容之间关联性的内容。
4.建构信息化课程结构信息化课程结构有形式结构和实质结构。
在形式层面,信息化课程是以学生学习为本课程,这要求我国信息化课程结构从已有“学科”结构走向“学习领域”的结构。
这也是世界范围课程改革中“结构”重建的新趋势,就连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都分别于1998年和2000年将课程设置由过去的“学科”革新为“学习领域”。
在实质层面,需要在各个“学习领域”贯穿信息文化的内容。
5.实现学习经验转化在我国课程中,一直是“内容”观念占据支配地位,缺乏“经验”的观念。
“内容”被异化为与学习者分离的特殊文化,教育过程被异化为从外部将“内容”灌输给儿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正在努力建构一种“内容一经验”观念,通过课程组织新方式,实现从“内容”向“经验”的转化。
“学习经验就是学习者与其能作出反应的环境中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7]这就要求我们认识内容与学习者的适切性,基于信息技术将内容整合融入学习环境的各种条件之中,这些条件必须是学习者感兴趣并能作出反应的。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9bc7994fcf84b9d528ea7ae6.png)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整合南亨中心小学廖竹英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悄然走进我们的课堂,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整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那么,作为一名科学教育者,我们应该怎样做?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因某种兴趣产生探求知识的强烈学习欲望,使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
如何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是我最为关心的了,特别对于一些学生陌生,并且不易用实验等其他教学手段表达的课程,我认为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能提供生动、活泼和鲜明的教学形象和动听的音响,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重的刺激,创设一个和谐逼真、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主动地进行探索,激发思维想象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研究磁体》一课,教学当中,本人上课前制作了《猫和老鼠》中有关于磁铁的视频片段,课上让学生一起观看,有趣滑稽的汤姆和吉瑞引得学生哈哈大笑,同时也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随着这个情境的创设,学生们已经渐渐进入了我所预想的状态,这时我分别提出了两个问题“知道吉瑞是利用什么捉弄汤姆的吗?”、“这是利用了磁铁的什么?”这两个问题一提出,学生都举起他们的小手。
有了兴趣作为引路人,学生学习起来主动多了,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高了。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科学认知面小学科学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科学学科知识内容非常广泛,在让学生觉得新奇、有趣的同时,往往会让学生觉得知识的不足。
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缩短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提高课堂容量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益。
如何将信息技术教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如何将信息技术教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378c2c7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2.png)
信息技术教学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技能,而且还可以为他们打开职业前景和增强他们的学术素养。
将信息技术教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教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一、确定教学目标在开始任何一节课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确定何时应该使用技术,以及何时不应该使用技术。
例如,在一个需要深入讲解的概念中,技术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避免使用技术,直接向学生授课。
二、选择合适的技术一旦确定了教学目标,下一步就是选择适合的技术。
教师需要选择一种技术,使它能够与教学目标相匹配。
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使用Windows10操作系统进行演示可能比使用Linux操作系统更好。
教师还应该选择学生熟悉或可以轻松掌握的技术,以避免教学中的不必要困难。
三、寻找资源教师需要寻找可以支持教学的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是教学课件、操作演示、视频教程或其他文字资料。
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其他数字资源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例如,可以使用在线课程或在线社区教育技术资源中心等网站,提供学生更多的帮助。
四、创造互动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互动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创建学习环境,以提供学生的交互式学习体验。
例如,利用投影仪或智能白板展示学习资源并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并且,学生可以利用智能白板进行互动,进行考试演示,以评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是教师不可或缺的任务。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检查技术知识的进展,并查看学生如何使用学到的技术。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反馈,以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和学习进程。
定期检查让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软技能的欠缺,并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
六、在实际课堂中应用科技将信息技术教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需要教师在实际的课堂中积极应用科技并评估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5890e316c281e53a5802ffc8.png)
试析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摘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并不是单纯地以必须使用技术为目的,只要能发挥大投入高产出的效益、“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就是最好的。
就初中化学中具体知识点具体分析,阐明信息技术应该如何与初中化学进行整合。
关键词初中化学;信息技术;整合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124-021 信息技术整合理论概述1.1 信息技术整合理论的涵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知识呈现、情感激励工具以及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运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使传统教学方式得到根本变革。
1.2 信息技术整合的缘由信息技术不仅是知识呈现和创设情境的工具,更是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认知工具,在教和学两个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从教的角度看,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提供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易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从学的角度看,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增加,能够在网络上或者从教师提供的主题网站、网络平台上获得更多对书本知识的延伸性知识,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有一个横向的扩展,但是自主性学习方式适合于自主性较强的学生,一般条件下学生的学习都需要教师的监督与指导。
另外,教育部在2011年颁布的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在学校教育中,以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内容为教学目标,来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因此,侧重点在教学效果,并非为了使用技术而给课堂强加技术,并且通过对技术的合理应用达到教学方式根本变革。
除此之外,在整合的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开发出优质的课程资源,而是要清楚哪些知识点对应哪些知识表现形式,哪些知识使用信息技术表现形式效果更好,从而使得教学效果最优化。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a1f99ff716fc700aba68fcbc.png)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实践专题报告实践专题简介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物质和能量同为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信息技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信息技术教育应运而生,发展迅速。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通过对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我认为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信息技术应用效果证据一、教学目标的确立情感教育在各个学科中是不可缺少的,在计算机学科中也不例外。
根据计算机学科的自身特点,学生的合作意识要逐步加强,他们的探索精神更要不断培养,这些教育要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项任务中。
我在每一个班级里面都选出若干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组成一个辅导小组,在每次上机的时候由他们循环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这样既提高了总体成绩,又使他们获益不少。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去考虑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
我校是农村中学,学生家里很少有计算机,而我们这两年的《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都是建立在学过《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基础之上的。
所以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针对绝大多数学生讲了两堂基础课,包括:开机、关机,窗口和桌面介绍等。
三、教学方法的探讨现代教学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是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1、合适的课堂导入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但这种喜欢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等等,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我在讲Word97文档修饰时,不是直接讲课本的内容,而是先做好一张贺卡,并说这是一位学生寄来的贺卡。
这时学生都很好奇,接下来我讲述了这张贺卡的制作过程,这样学生对于如何制作这张贺卡兴趣很高,而通过分析贺卡的制作,也就将这节课的内容讲清楚了。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310197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c.png)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开始引入新的技术手段,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高中化学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今学生对于信息化学习的需求,因此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教师们开始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网络互动学习平台的建设,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得以进一步优化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希望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揭示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为教师们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化学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丰富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加生动和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信息技术还能够拓展化学教学的边界,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相结合,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交流空间。
探究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方式及其效果,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应用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应用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来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知识传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将具体介绍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7031bc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0.png)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一、引言1、虚拟实验室2、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化学教学内容以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得抽象的化学知识更加具象化。
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多媒体课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如视频资料、图表数据等,丰富化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习的多样性和效果。
3、网络资源网络资源丰富多样,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化学知识和学习资料。
通过网络资源,学生可以查阅关于化学的最新科研成果、前沿技术动态、国内外学术交流等信息,增强自己的化学意识和科学素养。
网络资源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工具和学习平台,如在线交流平台、虚拟学习社区等,提供学习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范围。
4、智能化学实验设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学实验设备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化学教学实践中。
这些设备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自动化操作等方式完成化学实验的操作,减少学生的操作风险,提高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智能化学实验设备还可以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展示实验现象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过程的科学性。
5、电子化学教材电子化学教材是以电子形式出版的化学教材,可以通过多媒体、超链接、互动等形式呈现化学知识,使学习更加便捷和高效。
电子化学教材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如模拟实验、学习游戏、在线测试等,丰富化学学习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与传统纸质教材相比,电子化学教材更具有互动性和灵活性,更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和趋势。
三、案例分析某高中化学教师刘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了一系列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刘老师在实验课程中使用了虚拟实验室,为学生展示了一些传统实验无法完成的实验。
通过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模拟实验操作,观察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深化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6463dca964bcf84b9d57bdb.png)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研究所 likd@
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
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 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 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摘自《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网络课程 = 内容+活动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研究所 likd@
友好交互界面/虚拟仿真 共享性——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全球共享并随意获取 扩展性——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补充、扩展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研究所 likd@
常用信息化学习资源
数字音像教材(CD/VCD/DVD) 多媒体教学软件(CD-ROM) 网上资源
➢网络课件 ➢网络课程 ➢专题学习资源 ➢专题学习网站 ➢资源网站 ➢门户网站
构建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 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 掌握信息化学习方法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研究所 likd@
1、构建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
学校学习支持系统(校园网络系统)
课堂学习环境
•多媒体演示型教学系统 •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 • Web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因特网)
课外学习环境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研究所 likd@
1、目标整合
知识目标(认知、情感、技能) 信息素养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研究所 likd@
学会知识,提高素养
培养学生学会知识,提高实践活动能力 ——理解概念原理,理解知识形成过程,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善于搜集信息、充分利用资源、能够提出问题,积极协
•电子阅览室 •多媒体工作室
地区性学习支持系统(地区教育信息系统) 现代远程教育系统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研究所 likd@
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1478aecaa76e58fafbb00351.png)
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发表时间:2019-03-15T15:33:30.57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1期作者:曾光水[导读]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要改变以“教师为主导”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结构,必须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把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经验,才能找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点。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提高探索数学知识的曾光水湖南省洞口县高沙镇柳林完小 422312【摘要】“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要改变以“教师为主导”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结构,必须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把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经验,才能找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点。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提高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92-01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化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为具体形象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数学问题抽象难懂,可运用动画、声音等形式变得更加具体形象,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生动的视觉形象,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探索活动,让学生能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更好的构建数学知识结构。
如在教一年级上册的“立体图形”知识与“平面图形”的新知识探究活动中,通过播放图形的变化,运用学生通俗易懂的语言,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是部分教学实录:师:有一天,一个图形宝宝(长方形)走丢了,它急着要找到自己的妈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知识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教学过程中引进信息技术,使之形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
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教师要对当代的课堂教学做到“胸有成竹”。
也就是教师要调动各种感官来解读文本,超越文本,感悟生活。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整合多种信息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求知热情。
教师要善于细心观察,留心倾听,耐心查找,努力为当代课堂教学服务。
教师在整个过程充当着摄影师、导演、画家、设计师、厨师、主持人等不同角色,感受着当代教育教学的无限乐趣!
一、初步构思,寻找运用信息技术的最佳时机。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有些教师往往忽略了课前的构思,其实在课前多下功夫进行有效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一个人有了思想就会生活得很好。
同样,想证明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是鲜活的个体,必须将思想寓于教育教学中去,而且应贯穿于整个过程。
这是一个不断建立、推翻、调整、直至满意的过程。
比如:在讲《框架》一课,我事先反复翻阅教材,翻阅参考书,了解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做到了心中有数,课前亲自动手制作了简单的三角形、
长方形框架和正方体框架。
然后开始构思如何创设本课的个性化课堂教学,需要从哪些方面下手准备。
初步拟订为:本课要体现孩子身边的科学,以生为本的科学,激发创作欲望的科学,充满现代气息的科学。
由此,我开始留心身边一事一物(生活、网络),不断感受框架的存在以及与课堂教学的密切联系。
以便努力创设一节学生喜欢的科学课。
二、搜集信息,充分挖掘有效的课程资源。
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大胆尝试脱离书本的束缚,丰富教学资源,广泛收集材料,创设超越教科书的知识含量,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要做一名有心人。
”在《框架》一课的准备过程中,我无时无刻不留心观察身边的框架建筑。
小到学校的电视架,教学楼安装的空调框架,太阳能热水器的框架等,大到教学楼后面的衡器厂的框架,还有集安市所有高耸的建筑工地的塔吊,加油站顶棚,联通、移动的信号塔,电线塔,电视塔等,观察后进行有选择的拍照,以备用。
在这个过程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框架给社会带来的巨大作用,为本课添加新的构思埋下了伏笔。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截选光碟、录象、影视、配乐等手段促进教育教学。
与此同时,教师也随机写教案,甚至写教案草稿,以备修改。
三、整理剪辑,努力挖掘教育教学精髓。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当你把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了,教师就要根据自己对课的理解、设计,进行对所有的材料进行取舍、加工,制作一件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件。
体现课件的实效性、服务性和
不可替代性。
然后整理教案,将教案与课件融为一体。
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的感觉,努力给学生以启发、思考、震撼、鼓舞,给教师以信心和力量。
体现具有灵魂的新课程课堂教学。
四、有效运用,体现信息技术的无限魅力。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
当你把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完毕,即将设宴,等待众来宾品味。
如:《框架》一课,导入时,逼真的法国埃菲而铁塔来到了学生的眼前,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框架的魅力,为进一步研究框架打下了基础。
接着向同学们展示了我们周围的框架建筑(如:电视架、太阳能架、衡器厂的框架等),拉近了学生对框架的距离,学生十分兴奋,纷纷发表自己对框架的认识及其作用的理解,让他们感受到了框架就在我们的身边。
在小组合作制作三角形、长方形框架时,感受到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长方形不稳定,加固长方形框架时,先小组内讨论想办法,自行加固,汇报加固方法及斜杆的作用,教师并进行及时肯定与指导,由于斜杆的受力分析是难点,教师出示课件,漫画小人的图片,有效化解了学生对框架中斜杆作用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的拓展部分信息技术的运用更是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学生在合作加固正方体框架之后,结合欣赏大屏幕展示的“鸟巢”会馆的图片,学生进一步领略了当代人们的聪明、智慧,以及对框架的充分利用,从而真切感受到“鸟巢”会馆的诞生标志着框架艺术进入了新的时代,它的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学生无形中
体会到了框架与精神的和谐统一,这不正是创作的最高境界吗?最后,学生在图、文、声并用的音像效果中感悟到了框架促进了社会的快速发展,感受到了框架结构将离地面320米处高耸铁塔,将无限的光和热带给人间,将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将无数次欢乐与感动走进老百姓的心坎里,将人与人的沟通再次拉近距离,将载人飞船一次又一次成功驶入太空……学生心灵已经深深得到了巨大的震撼,并从内心深处萌发了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
深深的感受到也许“我”就是未来的工程师!并为之付诸不懈努力!这个过程囊括了教师较好的心理素质,娴熟的操作水平,超群的教学技艺,精湛的教学语言,敏捷的教学思维,有效的教学组织,加上信息技术的有效参与,这样的课堂教学如同一桌美味大餐。
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无限快乐,听者感悟到教育的无限魅力。
这样的课堂怎能不让人品起来津津有味,回味无穷呢?
将信息技术行之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中去,教师针对个性化的学生,创建有特色的个性化教学,让当代教育借助信息技术的春风,充满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