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藤酮杀虫活性及其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藤酮杀虫活性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鱼藤酮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对害虫高效且不易产生抗药性。

本文对鱼藤酮的来源分布、杀虫活性及其在防治害虫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和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关键字:鱼藤酮;杀虫活性;应用研究
Abstract:Is a broad spectrum insecticide rotenone,resistance to pests is efficientand easy.This paper on the distribution of sources of rotenone,insecticidal activ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est status,problems and prospects,and other aspect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Key words:rotenone;insecticidal activity;applied research
前言
鱼藤酮主要来源于豆科的鱼藤属、灰毛豆属、合生果属、鸡血藤属、紫槐属、黄檀属、毒鱼豆属和蝶豆属等植物,迄今已发现的鱼藤酮类化合物在74种以上[1]-[3]。

鱼藤酮是一种抑制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的选择性植物源杀虫剂,具有广谱的杀虫活性、良好的生态效益,并在自然界大量存在,而被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等农作物害虫的防治[4]。

1 鱼藤酮的来源与分布
鱼藤,别名毒鱼藤。

为豆科鱼藤属(Derris Lour.)豆科蝶形花亚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产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东印度半岛,菲律宾群岛,马来半岛等地。

我国有20多种,产于西南部经中部至东南部。

它是我国三大传统杀虫植物之一,其根部含有鱼藤酮,是主要的杀虫成分[5]。

2 鱼藤酮的产品和应用范围
近年来,鱼藤酮的产品的使用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从1991年广东省广州农药厂从化市分厂登记第一个鱼藤酮产品到现在,共有11家企业登记鱼藤酮产品18个厂次,其中原药2个,单剂4个,复配制剂12个。

这些产品中,7.5%氰·鱼藤乳油(氰戊菊酯+鱼藤酮)和1.8%阿维·鱼藤乳油(阿维菌素+鱼藤酮)用于防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25%水胺·鱼藤乳油(水胺硫磷+鱼藤酮)用于防治柑橘上的矢尖蚧(Prontaspis yanonensis),21%辛·鱼藤乳油(辛硫酸+鱼藤酮)防治棉花上的棉铃虫(Heliothiszea)。

这些产品主要以鱼藤为材料,其中大部分是复配产品,防治面积达几千公顷[6]。

经研究表明鱼藤酮与其他化学或生物农药混配[7]-[9]高效、低毒,可以有效地延缓害虫的抗药性,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刺激
植物生长,对天敌无杀伤作用,有利于促进生态平衡。

3 鱼藤酮杀虫活性及其应用进展
19世纪中叶就有人把鱼藤当做杀虫剂使用,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对它的生物活性作用方式、作用机理、杀虫谱等都研究的比较清楚,并且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

3.1 鱼藤酮杀虫活性的研究进展
鱼藤酮对15个目137科的800多种害虫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蚜螨类害虫效果尤其突出[4]。

我国的熊忠华[10]等采用1%阿维·鱼藤新型乳油对柑橘红蜘蛛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阿维·鱼藤新型乳油500、1000和1500倍液3个处理对活动螨态均具优异的杀灭效果,此外1%阿维·鱼藤新型乳油500、1000和1500倍3个处理均对柑橘红蜘蛛螨卵具有一定的杀卵效果,其中500倍处理组的杀卵作用最好。

王淑枝[11]等以2.5%鱼藤酮对黄瓜蚜虫进行室内杀虫活性试验,稀释系列浓度处理三种试虫,处理后24h均达到90%以上;田间试验以稀释800倍的浓度喷施,对黄瓜蚜虫7天死亡率达70%以上;对菜青虫7天的死亡率达到74%以上;对茄二十八星瓢虫7天的死亡率达到89%以上。

张庭英[12]等采用浸渍法进行5%鱼藤酮微乳剂对黄曲条跳甲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5%鱼藤酮微乳剂对黄曲条跳甲成虫具有较好的毒杀活性。

赵冬香[13]等进行了鱼藤根提取物对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

结果表明,室内条件下,鱼藤根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具有拒食、触杀和毒杀作用,触杀作用很强,不具内吸活性。

田间条件下,鱼藤根提取物的药效与吡虫啉和阿克泰的防效相当,40 μg/mL 的鱼藤根提取物浓度即可满足田间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用药,药后5d的防效可达97.24%。

胡林[14]等为研制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高效杀线剂,制备了鱼藤酮的-环糊精包合物和HP-B-环糊精包合物,与鱼藤酮相比,它们对紫外光照稳定性都明显增强,溶解度分别增加了13.3倍和233.4倍,形成包合物后,鱼藤酮的B-环糊精包合物及HP-B-环糊精包合物都保持了鱼藤酮对松材线虫的高效杀虫活性。

冯岗[15]等研究鱼藤酮对椰心叶甲的杀虫活性,采用胃毒法和触杀法测定鱼藤酮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和采用触杀法测定鱼藤酮对椰心叶甲的毒杀活性。

结果表明,鱼藤酮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24h和48h的LC50值分别为5.315、1.681mg/L。

对椰心叶甲卵也有
显著的毒杀作用,在供试浓度为5~20mg/L时,对椰心叶甲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均在50%以下。

3.2 鱼藤酮在防治害虫上的应用进展
在害虫防治方面鱼藤酮也起到有效作用,我国的姬小雪[16]等进行田间试验以明确2.5%鱼藤酮乳油防治甘蓝蚜虫的效果。

结果表明,2.5%鱼藤酮乳油能够很好的控制甘蓝蚜虫,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对照,且对作物安全。

卢洁[17]等在中国和越南分别进行了无公害植物源农药7.5%鱼藤酮乳油防治蔬菜蚜虫和柑桔红蜘蛛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5%鱼藤酮乳油对蔬菜蚜虫和柑桔红蜘蛛的防治效果较好,对作物和天敌安全。

在国内防治蔬菜蚜虫的推荐用量为
450-600ml/hm2,药后7d防治仍达84.9%以上。

在越南对柑桔红蜘蛛的推荐用量为750ml/hm2,药后7d防效达78.9%。

莫娟[18]等为探明9%12α-羟基鱼藤酮水乳剂对水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9%12α-羟基鱼藤酮水乳剂对上述3种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效。

用量为80~120ml/667m2时,可有效防止稻纵卷叶螟低领幼虫,具有防效较高和持效期较长的特点;用药量为100~120ml/667m2时,可高效杀灭田间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具有较好的速效性。

李水清[19]等为探索松墨天牛防治的新方法,实验了鱼藤酮对松墨天牛产卵的取食行为的影响及鱼藤酮对松墨天牛5龄幼虫的触杀作用。

结果表明,鱼藤酮对松墨天牛具有显著的产卵忌避作用和成虫取食的干扰作用。

产卵忌避作用和拒食作用随着鱼藤酮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处理浓度为1000mg/L时,鱼藤酮对成虫的产卵忌避率为75.63 %,处理后12h松墨天牛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72.91%和69.50%。

杨红福[20]等探讨植物源杀虫剂鱼藤酮施药剂量为1.25~25gai/677m2对稻纵卷叶螟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在防治二代稻纵卷叶螟时,其中较高药剂浓度的保叶效果可达95.9%,在防治三代稻种卷叶螟时,上述浓度鱼藤酮的保叶效果均达到90%以上。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植物源农药对褐飞虱基本无防治效果。

杨兰英[21]等采用7.5%鱼藤酮油剂800,1000,1200倍液防治十字花科蔬菜上菜青虫。

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3、7d,7.5%鱼藤酮油剂800倍液处理区校正防效分别为67.0%、88.6%、83.8%;1000倍液处理区校正防效分别为74.1%、86.8%、81.2%;1200倍液处理区校正防效分别为63.3%、80.0%、77.3%。

其中7.5%鱼藤酮油剂800,10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较好,1200倍液的防治
效果稍差。

3.3 鱼藤酮复配制剂的应用进展
我国在鱼藤酮复配制剂方面也做了大量的探索,田伟金[22]等以7%鱼藤酮的鱼藤根粉为有效成分与多种纯天然物质配成混合粉剂,撒在红火蚁身上强迫其将药剂带入巢内,药剂中的引诱剂吸引红火蚁取食,并通过红火蚁在巢内频繁活动和交捕喂食行为将药剂传递到巢内各品级的所有个体,引起全巢红火蚁中毒死亡,20%鱼藤根粉药剂后21d工蚁防治效果达98.25%,灭巢效果达95.32%。

朱家颖[23]等用印楝素和鱼藤酮及其复配混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印楝素和鱼藤酮单剂的毒力作用为一种剂量依赖关系;其复配混剂的触杀最佳配比为2:6,此时印楝素和鱼藤酮浓度分别为200μg/ml,共毒系数为423.15,其复配混剂的拒食最佳配比为3:5,此时AFC50此时为1.2mg/L,发育抑制率达90%以上只需35mg/L。

王文祥[24]等采用浸渍法从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新型杂环、植物源类等共16种常用杀虫剂中筛选出对黄曲条跳甲成虫触杀活性较高的鱼藤酮和氟虫腈,两者以3:2混用时,处理后24h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LC50为9.60μg/ml,共毒系数为230.14,增效作用明显。

王运儒[25]等为了开发植物源农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鱼藤酮和印楝素复配对小菜蛾幼虫的协同增效作用。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鱼藤酮与印楝素及其复配组合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毒力和拒食活性。

结果表明:当鱼藤酮和印楝素以质量比为7:1复配处理小菜蛾幼虫时,拒食中浓度为22.19mg/L,共毒系数最为292.22,增效作用最强。

王小艺[26]等用浸玻片法测定了茶皂素、鱼藤酮、托尔克以及茶皂素分别于鱼藤酮和托尔克混用对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的室内毒力。

结果表明,茶皂素单用对柑桔全爪螨的LC50为804.04mg/L,分别于鱼藤酮和托尔克混用,对这两种农药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分别为233.53和737.55。

田间试验结果,茶皂素单用时对柑桔全爪螨的防效较差,且持效期很短,但加入到鱼藤酮和托尔克中使用,药效可提高20%左右。

4 鱼藤酮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进展
鱼藤酮还对昆虫的生殖方面有一定影响,李有志[27]等为探讨12a-羟基鱼藤酮对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Fabricius)生殖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测定了该虫
取食12a-羟基鱼藤酮后的产卵量。

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取食12a-羟基鱼藤酮后产卵量下降80%以上,并从卵巢组织中检测出该化合物。

同时,该化合物对卵巢细胞具有较弱的毒杀活性,导致一些卵巢细胞死亡。

鱼藤也有较多的医学用途,据张庭英[6]等报道,鱼藤酮可以治疗“癞皮狗”和犬疥螨病;1%的鱼藤酮软膏可治愈牛螨病;鱼藤精可治愈猪疥癣病。

溴化鱼藤酮乳剂治疗疥癣效果较好%,且无不良反应。

鱼藤酮还能增加农作物产量,据张秀玲[28]等报道,水稻、花生、蔬菜、花卉等作物喷洒鱼藤制剂后会变得一片绿,且丰产增收。

花农对它情有独钟,年桔上市前,无论有无虫危害,都要喷1刺鱼藤制剂,据说,科保持叶片1个月之内青葱翠绿而不会黄落,卖相特别好。

5 存在问题
5.1 基础研究不足
关于鱼藤的试验工作,绝大部分集中在植物保护的药效试验和提取工艺方面以及化学成分的分离方面,而对其合成过程,栽培技术等方面研究不多。

因此,有必要在深入认识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利用各种生态因子(日光,土壤,水分,温度等)和各种技术,特别是化学调控技术对其进行生长调控[5]。

5.2 宣传工作滞后
经调查走访农业市场,发现很多人对鱼藤酮了解甚少,甚至是专门从事农资农药销售的人。

鱼藤作为我国传统三大农药之一,宣传工作的滞后,将直接影响到其产品的销售,以及农民种植鱼藤的积极性。

5.3 产品开发滞后
目前鱼藤的产品主要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较低。

应该加大科研投入,各部门联合攻关,不断开发出新产品,深加工产品。

产品的开发范围,不能只局限于农药这一范畴,应该根据其功能而开发出植物农药、医药、捕鱼剂等多种产品。

同时尽量将鱼藤全株、根、茎、叶都得到价值体现,以达到利益最大化!
5.4 其他方面
鱼藤酮[6]的工业化生产一般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其废弃的溶剂容易对环境产生污染,提取方式传统,大部分还是用冷浸法,其提取率低,周期长,在加热的过程中很容易氧化和变性,条件很难控制,有效成分的回收率很低,造成大量原
材料的浪费和成本的升高,提取后的废渣成为污染源,生产出的产品大多为浓缩物,竞争力不强,难以进入国际市场。

目前我国已注册登记的鱼藤酮产品皆为乳油,乳油制剂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容易污染环境。

鱼藤酮施到作物表面后,在日光的照射下其半衰期仅1d左右,过短的持效期影响其防效,使得用户增加施药次数,提高生产成本。

鱼藤酮的分子结构复杂,难于进行人工合成。

鱼藤酮在空气中不稳定,易光解氧化、制剂浓度不稳定,使用时不易标准化等,极大的影响推广使用。

直接利用自然植物资源生产加工植物质杀虫剂,如不引导得法,将会与保护植被、绿化和水土保持等方面产生矛盾。

鱼藤酮对鱼的毒性大,施药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污染水域。

6 展望
总之,开发利用鱼藤酮具有了重大的意义[6]:(1)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化学农药暴露出来的某些弊端如易造成对人、畜及野生动物的毒性,对土壤、水域等人类生活环境的污染,食物中的残留等和害虫易产生抗药性,鱼藤酮等植物源农药的开发研究成为农药化工领域的热点。

(2)鱼藤酮是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易于降解, 在环境中积累毒性的可能性小,不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对人类及动物无害,适宜防治蔬菜、果树等作物上的病虫害。

(3)鱼藤酮的杀虫效果显著,杀虫谱广,作用方式多样,并具有杀虫、驱虫及抗虫的多效性,近年来发展尤为迅速。

(4)鱼藤酮的资源丰富,一共有68种豆科植物含有鱼藤酮,主要分布于鱼藤属、尖荚豆属和灰叶属植物中。

分布地区广,东南亚、非洲、南美洲都有大量的分布,且很多地方进行了人工栽培。

因此,更应该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利用鱼藤种质等优势,积极探索,振兴鱼藤产业,为构建绿色和谐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Dewick P M.The Flavonoids---advances in research since 1980.london Chapman and Hall Ltd,1988:125-129.
[2] ACOBSON M,CROSBY D G.Naturally occurring insecticides[M].NEW York:Marcel Dekker,1971:71-97.
[3] 曾鑫年,谢军,侯学文等.植物离体培养物中鱼藤酮的HPLC测定[J].热带作物学报,2000,21(4):27-32.
[4] 李颖,王朱莹.鱼藤酮应用于分析的研究进展[J].广西轻工业,2010,11:9-10.
[5] 娄予强,叶燕萍,张林辉,等.生物农药资源—鱼藤的研究进展[J].农业科技通讯,2010,
1:108-110.
[6] 张庭英,徐汉虹,王长宏.鱼藤酮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J].农药,2005,44(8):353-355.
[7] 胡楫,潘志荣.无公害杀虫剂-高效鱼藤氰的研制及工厂化生产[J].广东农业科学,1995,2:42-44.
[8] 周训芝,王进,戴爱国.2%绿之宝防治甘蓝菜青虫效果[J].农药,1998,37(10):30.
[9] 刘丽芬,吴永凤.2.5%复配农药吡虫啉·鱼藤酮乳油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J].广州化工,2002,30(1):22-24.
[10] 熊忠华,陈小俊,熊件妹.1%阿维·鱼藤新型乳油防治柑橘红蜘蛛田间药效试验[J].江西植保,2011,34(4):160-164.
[11] 王淑枝,王利霞,韩瑞华;2.5%鱼藤酮对三种蔬菜害虫的防治效果[A];华中三省(湖南,湖北,河南)昆虫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选集[C];2008年.
[12] 张庭英,江定心,徐汉虹.5%鱼藤酮微乳剂对黄曲条跳甲的室内毒力测定[J].河北植保,2011,6:9-11.
[13] 赵冬香,高景林,徐汉虹.鱼藤根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J].热带作物学报,2005,12(4):87-89.
[14] 胡林,夏坚,詹素兰,等.鱼藤酮的环糊精包合物对松材线虫的杀虫作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1):165-168.
[15] 冯岗,张静,金启安,等.鱼藤酮对椰心叶甲的生物活性[J].热带作物学报,2010,
31(4):637-639.
[16] 姬小雪,乔康,刘麦丰.2.5%鱼藤酮乳油防治甘蓝蚜虫田间药效试验[J].生物灾害科学,2012,35(4):407-409.
[17] 卢洁,石冠超,覃桂聪.7.5%鱼藤酮乳油对蔬菜蚜虫和柑桔红蜘蛛的防效[J].长江蔬菜,2009(10):65-67.
[18] 莫娟,丁文兵,李有志,等.9%12α-羟基鱼藤酮水乳剂对3种水稻害虫的防治效果[J].
湖南农业科学,2014:41-42.
[19] 李水清,孙江华,张钟宁.鱼藤酮对松墨天牛产卵和取食行为的影响[J].昆虫学报,2005,48(5):687-691.
[20] 杨红福,陈爱大,曲朝喜.植物源农药鱼藤酮对稻种卷叶螟和褐飞虱的防治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08,5:114-115.
[21] 杨兰英,刘艳芝,王淑霞,等.7.5%鱼藤酮油剂防治蔬菜菜青虫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2014,13(6):48-49.
[22] 田伟金,庄天勇,王春晓,等.鱼藤根粉剂防控红火蚁的田间效果初报[J].环境昆虫学报,2010,32(3):415-418.
[23] 朱家颖,肖春,柯贤江,等.印楝素与鱼藤酮及其复配混剂对斜纹夜蛾的毒效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1(3):316-319.
[24] 王文祥,钟国华,刘红梅,等.鱼藤酮与氟虫腈混用增效对黄曲条跳甲的控制作用[J].
植物保护学报,2006,33(3):308-312.
[25] 王运儒,曾鑫年,王华堂,等.鱼藤酮与印楝素对小菜蛾幼虫的协同增效作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6):251-254.
[26] 王小艺,黄炳球.茶皂素对鱼藤酮和托尔克防治柑桔全爪螨的增效作用[J].植物保护,1999(2):7-9.
[27] 李有志,杨海君,徐汉虹,等.12a-羟基鱼藤酮对斜纹夜蛾生殖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J].昆虫学报,2009,52(3):267-273.
[28] 张秀玲.三大农药植物[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3):143-1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