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种多样性保护
环境法(第四章)
目前, 目前,野生动物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 组成部分。 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 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 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中国于1988 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中国于 月制定了《 》。在中华人民共和 年11月制定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在中华人民共和 月制定了 野生动物保护法》。 国境内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驯养繁殖、 国境内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驯养繁殖、开发利用活 必须遵守该法的规定。但是,有关珍贵、 动,必须遵守该法的规定。但是,有关珍贵、濒危的 水生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 水生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适用 渔业法》的规定。 《渔业法》的规定。
野生动物保护法》 除 《 野生动物保护法 》 外 , 国务院还分别制定了 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 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 ( 1992年 ) 和 《 水生 年 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 ( 1993年 ) , 对具体的行政 年 保护措施作出了规定。 保护措施作出了规定。
2.特殊区域的概念 . 特殊区域,是指在科学、历史、文化、教育、美学、 特殊区域,是指在科学、历史、文化、教育、美学、 旅游、保健等方面具有特殊价值, 旅游、保健等方面具有特殊价值,并受到国家法律特 殊保护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改造的自然的总称。 殊保护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改造的自然的总称。它是 一种特殊的环境资源, 一种特殊的环境资源,即珍贵的自然遗产和具有特别 意义的人文遗迹,或者两者的结合。 意义的人文遗迹,或者两者的结合。因此对特殊区域 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野生动物保护的主要法律规定 1.关于保护管理范围的规定 . 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 《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 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 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 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濒危 的水生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 的水生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适 用渔业法的规定。 用渔业法的规定。 2.野生动物资源的国家所有权问题 .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野生动物资源属 于国家所有。 于国家所有。
恢复生态学_第四章_种群和群落的生态恢复实践-第一组
第一节
物种保护与种群恢复 第二节 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第三节 栖息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 重建 第四节 生态廊道的开辟与应用
第一节 物种保护与种群恢复
物种保护指保存某物种的遗传基因。物种既包括 野生的也包括人工培育的,一般指保护野生物种
一、物种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方法
(二)种群调节与物种多样性保护
复合种群是指一个种的种群由数个处于半隔离状 态的亚种群组成,这些亚种群通过个体的迁入或迁 出和基因交流发生关系,从而使这些亚种群联系在 一起并保持稳定。
源-汇动态 :许多物种既有源种群又有汇种群, 由源种群中所产生的可以扩散到汇生境中,从而 使汇生境中的种群得以维持二不灭绝
一个典型的安全格局包含以下几个景观组分: 源:现存乡土物种栖息地--物种扩散和维持的原 点 缓冲区:环绕源周边的地区--物种扩散的低阻力 区 源间联接:相邻两源之间最易联系的低阻力通道 --生态流之间的高效通道和联系途径 辐射道:由源向外围景观辐射的低阻力通道 战略点:沟通相邻源之间联系有关键意义的“跳 板”
一、群落结构和功能恢复的基本原理
(二)
群落自然恢复
不通过人工辅助手段,依靠群落本身的 能力使其向着典型自然群落顺向演替的 过程 。
评价退化群落自然恢复潜力度的三个指标
恢复潜力度(RP):退化群落更新库组成结构 与更高演替阶段群落组成结构间的相似度。 恢复度(RD):低相似度向高相似度的发展过 程,其自然恢复终极是与原群落相同的植被型 。将群落恢复度(RD)定义为退化群落通过自然 恢复在组成、结构、功能上与顶极群落阶段的 最佳群落的相似程度。 恢复速度(RS):单位时间内群落恢复度向顶 极群落方向发生的位移。
第四章 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
2 染色体结构变异
和染色体数目的多态相比,染色体结构变异在种内更为 常见。但结构变异不象数目变异那样容易观察和分析。
G-带(giemsa binding)、C-带(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 banding)、 R-带(revetse banding)、N-带(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 banding)等
第三节 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
1) 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最初是从形态学开始的。 2) 本世纪60年代,酶电泳技术以及循异性组织化学染色法 应用于群体遗传和进化研究,使科学家们从分子水平来 客观地提示遗传多样性成为可能,并极大地推动了该领 域的发展(Hubby等,1996;Ayala等,1984) 3) 进入80年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带来了 一系列更为直接的检测遗传多样性的方法,即直接测定 遗传物质本身——DNA序列的变异(Hillis等,1990; Avise,1994)。
第四章 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
内容提要
遗传多样性是种上水平各类多样性来源的重要基础, 也是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和热点问题,遗传多样性 的保护是目前保护生物学的主要任务。本章就遗传多样性 的概念、表现形式,各水平遗传多样性的来源和检测方法,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进行了论述。
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加洲Sierra Nevada 山不同海拔高度上D.pseudoobscura 种群第三染色体上不同倒位类型的频率 海拔 (英尺) 850 3000 4600 6200 8000 8600
ST 46 41 32 26 14 11
倒位类型频率(%) AR CH
25 35 37 44 45 55 16 14 19 16 27 22
八年级上册生物四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四章知识点生物学是一个综合科学,每个章节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点。
在八年级上册的生物学课程中,第四章涉及了很多新的概念和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并在文末给出学习建议。
1. 基因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基因是一段能决定个体遗传特征的DNA序列,是所有生命的基础。
基因编码蛋白质,而蛋白质则是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基因的表达是由转录和翻译过程完成的,转录是DNA的信息被转录成RNA,翻译是RNA信息转化成蛋白质。
基因突变可能引起表达的变化,导致疾病和身体特征的差异。
2. 孟德尔遗传学说孟德尔是位奥地利的修道士和植物学家,他从豌豆植物的杂交育种中得出了遗传学规律,被称为孟德尔遗传学说。
他发现遗传性状是由一对互相矛盾的基因决定的,每个个体有两个基因,来自父母的一个,决定性状的表现。
在复杂的生物进程中,这些基因会与环境相互作用,增加基因表达的复杂度。
3. 染色体和性别染色体是一条由DNA组成的线状结构,所有的细胞都有染色体,其中包含遗传信息。
人类的细胞恰好有46条染色体,23条来自父亲,23条来自母亲。
其中一对染色体是性染色体,阳性有XY染色体,女性有XX染色体。
一些基因与性别相关,如男性的Y染色体编码决定性别的基因。
4.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自然界中各种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生命多样性的最基本单元,表示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应尽的责任,通过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建议:学习生物学需要掌握大量概念和术语,量大而且需要长时间的记忆,需要学生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与此同时,理解这些概念、术语的原理和背景也非常重要。
建议注重理解基本的科学原理,不断思考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与实际的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信读者可以在掌握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的知识点的同时,更好地应用并深化所学内容。
生命科学导论5-生物多样性
万年有90万种脊椎动物灭绝;如果地球上现有1000万
(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底(matrix)。
不同水平层次的生物多样性是相互联系、密不
可分的,上一级水平的多样性是由下一级生命实体
的不同组合方式形成的。由遗传的多样性导致了物
种的多样性,而物种不同形式的组合则决定了生物
群落乃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所有层次的生物多
样性中,物种多样性是最基本的,这不仅在于物种 个体是承载各种生命现象的有机单位,而且在从微 观到宏观的多样性带谱中,物种是承前启后的关键 环节。
类对环境异质性的反映,通常用来表示群落间相似性
指数或同一地区地理区域内不同生境中生物物种的周
转率。
α-多样性
例:
1)物种丰富度指数:
D = S/N;S-物种数目,N-所有物种个体数目之总和
若研究对象为样方而不是整个群落时,D=(S-1)lgN
缺陷:
没有考虑物种在群落中分布的均匀性,而现实常常是
少数物种占优势→不能完全反映群落中生物多样性
种鸟类、400多种兽类、209种两栖爬行类,以及两
万多种植物,比自然淘汰的灭绝速度快1000倍。
自然灭绝
新种形成和旧种灭绝同是进化过程的结果。在地
球上长达35亿年的生物进化历史中,一方面不断有物
种形成,另一方面不断有物种灭绝;灭绝后总有新物
种形成,如恐龙的灭绝后的天空成了鸟类的世界。
根据古化石估计,在过去的2亿年间,平均每100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人类因素
生境片断化和破碎
污染加剧
人口增加 人类活动 单一化农业结构 全球变化
外来种入侵
(一) 物种的灭绝
灭绝(extinction)指一个个体、种群或物种从一个给定 的生境或生物区系消失的过程。当一个物种从整个地 球的生物区系消失则称该物种为灭绝种或绝种(extinct species) 如果一个种的个体仅是被笼养或在人工控制状态下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教案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一、教学目标的确定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
3.如何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教学难点(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三个层次的保护。
(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三、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课件展示中国珍贵的稀有动物和植物。
教师:如果没有生物多样性,我们可能会失去食物、水,甚至氧气。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人类的未来,更是这个世界的未来。
提问: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你知温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什么吗?它有几个层次?你了解我们国家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吗?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师: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4章第2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新课讲授(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提问: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是什么呢?阅读教材找出相关定义。
学生: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形式的多样性(从类病毒、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到动物界与植物界),各种生命形式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多种相互作用,以及各种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生存环境与生态过程的复杂性。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的层次提问:生物多样性包含哪几个层次?学生: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提问:如何理解这三个层次?✓课件展示教材中的三组资料。
1.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这些遗传信息储存在生物个体的基因之中。
因此,遗传多样性也就是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物种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丰富程度,可称为区域物种多样性。
其二是指生态学方面的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可称为生态多样性或群落物种多样性。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09.21•【字号】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号•【施行日期】2019.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2018年9月21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物种和基因多样性保护第四章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第五章公众参与和惠益分享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活动。
本条例所称的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含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
法律、法规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当遵循保护优先、持续利用、公众参与、惠益分享、保护受益、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资源利用效率高、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小的绿色生产方式,防止、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对生物多样性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采取低碳、循环、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自觉抵制损害生物多样性的行为。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促进绿色发展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鼓励环境友好型的生物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协调。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建立完善生物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激励机制,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水平。
思维导图——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与细菌和真菌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有一个细菌或真菌饭之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细菌菌落——面积较小,表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3.真菌菌落——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红、褐、绿、黑、黄4.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第二节细菌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微生物学之父”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细菌的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菌的结构——荚膜、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鞭毛1.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称为原核生物2.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3.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4.有些细菌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第三节真菌1.青霉是多细胞生物,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2.霉菌、蘑菇等真菌的细胞里都有细胞核,称为真核生物3.青霉的结构——营养菌丝、直立菌丝、孢子营养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直立菌丝——在营养物质表面向上生长营养菌丝能从营养物质内吸收有机物,供霉菌使用4.真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存5.真菌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把动物和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植物共生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1.细菌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面包与酵母菌、酸奶(酸菜)与乳酸菌、醋与醋酸菌、酿酒与酒曲2.细菌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防止食物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3.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利用真菌产生的抗生素4.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在无氧环境下,利用甲烷菌分解秸秆、粪尿中的有机物。
产生氢,和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
污水处理厂利用细菌来净化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植物的分类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如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花、果实和种子作为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课件PPT
工具
人教版地理选修6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栏目导引
(3)载畜量: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 般以羊为标准,称为 羊单位 。就某一个牧场来说,超过载 畜量,就会导致该牧场的退化以至破坏。
2.草场退化 (1)原因:人口增长、需求量增大→ 过度放牧 。 (2)表现:草群变得 稀疏低矮 ,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 (3)危害:引起 土地沙化 和盐渍化,使当地动植物 资源 遭到破坏,物种濒于灭绝。 (4)地区差异情况及其形成原因。
工具
人教版地理选修6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栏目导引
(3)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的人们看到这幅图,哀叹国家末 日即将来临,怎样理解马尔代夫人的焦虑心情?
解析: 亚洲开发历史悠久,森林消失最快。森林具有 强大的生态环境功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 气,可以有效缓解温室气体过多造成的全球变暖现象,还可 以净化大气、吸烟滞尘、涵蓄水源、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答案: (1)B (2)D
工具
人教版地理选修6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栏目导引
第二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工具
人教版地理选修6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栏目导引
1.草地 (1) 地 位 : 占 陆 地 面 积 的 51% , 天 然 草 地 中 最 重 要 的 是 草原 。 (2)特点:一般雨量 较小 ,自然环境比较 脆弱 , 易受外力破坏。
工具
人教版地理选修6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栏目导引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 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 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 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生物的多样性》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生物的多样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生物的多样性》这一章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重要内容。
本章主要围绕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以及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展开。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身边的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
然而,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其价值,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生物多样性,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关爱生物,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2.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的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深入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多样性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思考,导入新课。
2.新课导入: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3.案例分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如生态系统的稳定、生物资源的利用等,让学生深入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保护生物学课程总结
《保护生物学》课程总结一、讲授内容:第一部分:生物多样性基础第一章保护生物学主要内容:保护生物学的概念及目的、保护生物学的特点、保护生物学发展的历史、保护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现状。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主要内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生物多样性研究内容、生物多样性研究意义第三章遗传多样性主要内容:遗传多样性的概念与重要性、遗传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遗传多样性的丧失、遗传多样性的表现层次和检测方法、自然界中遗传多样性的保护、遗传信息在保护中的其他作用、保护中的遗传学的局限性第四章物种多样性主要内容:物种的概念与保护、物种形成的机制和模式、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及成因物种多样性的丧失、物种多样性的测定与分析第五章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内容: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热点问题、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研究内容、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的意义第二部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第六章岛屿生物地理学主要内容:岛屿的基本概念、岛屿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岛屿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种面积曲线和平衡论)第七章物种编目,濒危等级和保护优先序主要内容:物种编目的内容、意义,编目的程序和原则;物种濒危等级划分的意义、标准、等级,不同标准的区别。
第三部分:生物多样性危机第八章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原因主要内容:过度收获、猎杀、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等第四部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第九章自然保护区主要内容: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念、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自然保护区的类型、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我国自然保护区简介第十章迁地保护主要内容:迁地保护的概念、迁地保护的目的、意义和原则、迁地保护环境中的行为发育机制、迁地保护的场所、迁地保护的局限性。
第十一章迁地保护主要内容:迁地保护的概念、迁地保护的目的、意义和原则、迁地保护环境中的行为发育机制、迁地保护的场所、野外放归、迁地保护的局限性。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地理选修6 第四章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地球物种的数量及分布。
2.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应采取的措施。
一、物种灭绝现象正常吗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地球物种(1)数量:500万~5 000万种。
(2)分布:3/4生活在热带地区。
(3)寿命:平均大约为 500万年。
(4)自然灭绝:平均 1.1年灭绝一个物种。
二、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1.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增加。
2.物种灭绝的种类:植物和昆虫为主。
3.物种的作用对人类的价值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也无从估计。
4.人类的措施扭转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的趋势,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现象。
(√)2.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地和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 3.随着人口的加速增长,物种灭绝有加速的趋势。
(√)4.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要把所有濒危动植物移出原生长地,移入动植物园进行特殊管理和保护。
(×)5.我国在黄河三角洲上发现大面积的野生大豆种群,国家有关部门下令大力保护。
保护野生大豆种群的主要原因是( A )A.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从中获取人类有用的生物基因B.野生大豆是上等的饲料,经济价值高C.野生大豆的水土保持作用比较其他植被强D.野生大豆是常见的美化绿化植被知识点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探究]读教材P67图4.13,探究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300年来世界人口数量呈________趋势,世界物种灭绝数呈________趋势,两者之间呈________相关。
(2)由此你得到了什么结论或推论?(3)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答案:(1)上升上升正(2)人类活动(人口增多)加速了物种灭绝。
(3)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将濒危物种移入适宜环境——迁地保护和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离体保护以及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等措施。
第四章-6群落的物种多样性PPT课件
-
69
干扰与群落的断层
• 干扰导致断层(gaps)
• 抽彩式竞争(competive lottery)提高群落多样性:
– 群落中具有许多入侵缺口和耐受缺口中物理环境能力相等的 物种
– 这些物种中任何一种在其生活史过程中能阻止后入侵的其他 物种再侵入。
• 断层和小演替
– 有些的物种更替有规律性,在不同时期群落的多样性是不同 的。
Pi:第i个物种数量占群落总个体数量的比例
S:物种总数
-
12
(3) Pielou均匀度指数
E H' H' Hmax lnS
• H'为香农-威纳(Shannon-Weiner)指数
S
H' (Pi)(lo2gPi) i1
-
13
练习题:
设有A,B,C,三个群落,各有两个物种组成,其中各种
个体数组成如下,计算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
-
7
群落α多样性的几个简单模型
• 丰富度曲线——描述一个群落中相对丰富度和 物种多样性的关系,分别以各物种的相对丰富 度 (Pi)对各物种的丰富度排序位次(从大到小) 做曲线图。
• 群落的均匀度越高,曲线的斜率越小
-
8
E为均匀度指数
• 折棒模型 • 对数正态分布 • 几何级数分布
-
9
-
10
(1) 物种丰富度指数
群落中物种的集合过程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群落中物种的集合过程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物种面积距离机会种群大小扩散能力局域面积的物种组合面积生境适合度食物种群大小种间相互作用机会种群定居组成群落种群大小生境变化种间相互作用机会局域灭winsdominancecontrol岛屿生物学集合种群最小生存种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是单纯的物种保护从基因物种生态系统景观四个层次上全方位开展保护活动而且更重要的任务是全球性和区域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八年级(初二)生物 第四章物种的多样性教材教法
第四章物种的多样性教材说明
本节介绍的是关于《物种多样性》的问题。
物种多样性是珍贵的自然遗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比以往更加关注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
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因此,认识物种多样性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已成为体现公民基本素质的重要内容。
本章共分三节内容,需要3个课时。
三节内容分别从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认识生物的系统分类方法、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知识。
前两节是对第三节内容的铺垫,使学生认识生物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第三节则主要介绍了人类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等。
在进行教学时,一方面应注意生物学分类方法的知识教学,另一方面应注意道德情感方面的教学,使学生从思想上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并积极行动起来
第1页共1页。
【课件】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海洋塑料污染”
受石油污染的企鹅
水葫芦
三、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 批判性思维 有些威胁生物多样性的生产建设活动,不一定都是人类主观上要对野生物
种赶尽杀绝。例如修建高速公路、铁路造成某些野生物种栖息地的碎片化。这 给你什么启示?
要特别警惕人类无意中铸大错。在进行生产建设活动前,要预先进行环境 影响评估,并统筹考虑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等多方面因素,做出最合理的决 策(遵循生态工程基本原理)。
2. 如果人类不进行保护,像中华蛩蠊这样的稀有物种就会灭绝吗? 适合生存的生境十分有限、生活周期相对较长、数量稀少。 如果不进行保护,中华蛩蠊很有可能走向灭绝。
一、生物多样性
1. 定义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
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的措施,最为有效的是 ( B )
A. 建立长江江豚繁育中心 B. 建立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 C. 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D. 利用生物技术对长江江豚的基因进行保护
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 练习与应用 教材P96 【概念检测】 2.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物 多样性
5种丧失原因
①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 ②掠夺式的利用 ③环境污染 ④农林业品种单一化 ⑤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
2类保护措施(主要)
就地保护 易地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最有效) 建立动、植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
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 练习与应用 教材P96 【概念检测】 1. 长江江豚仅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已是极危物种。下列保护长江江豚
生物多样性保护PPT课件
CC。磷脂、蛋白质
D.蛋白质、核酸
6.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
递和血型决定有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A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
你知道怎样区分 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 与细胞吗?
光学显微镜能看见细 胞膜的结构吗?
7.下列关于细胞膜化学组成的表述最全面的是
AA、蛋白质、糖类、脂质
B、糖蛋白、核酸、脂质 C、蛋白质、糖类、脂肪 D、糖蛋白、核酸、脂肪
A、蛋白质
B、糖类
CC、脂质
D、水
4.细胞之间依靠细胞膜进行信息交流,下列 不属于信息交流的是 A、激素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 B、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 C、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
DD、核酸不能通过细胞膜
5.细胞膜常常被脂类溶剂和学成分主要是( )
A.磷脂、蛋白质、多糖 B.蛋白质、多糖
AA、细胞膜与细胞壁紧密结合,不易分离
B、不易吸水胀破
C、很难得到完整的细胞膜
D、膜成分较多,提取过程繁琐
动动
脑筋 科学家用显微注射器 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 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 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 逸出细胞。
用钝针扎细胞的边沿,会反弹。
伊红为什么不会逸出细胞? 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细胞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有边界— —细胞膜。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课标要求
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 因。 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 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 般过程。 3.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 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 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课标解读
知道:生物多样性的内 涵、现状及分布。 理解:物种灭绝是一种 自然现象;人类活动对 物种灭绝速度的影响。 应用:正确认识生物多 样性对人类生产、生活 的重要意义。
野生动物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野生动物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引言野生动物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环境破坏的加剧,许多野生动物正面临灭绝的威胁。
因此,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变得至关重要,这将有助于维持地球上独特而珍贵的生物多样性。
第一章:野生动物的重要性野生动物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在许多方面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首先,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员,它们与其他物种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复杂的食物链和生物圈。
野生动物在传粉、传播种子以及控制害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维持着生态平衡。
此外,野生动物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如水源保护、土壤保持和空气净化等。
第二章:野生动物面临的威胁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野生动物正面临着一系列的威胁。
首先,栖息地破坏是导致野生动物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森林砍伐、土地开垦和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野生动物栖息地被破坏,使它们失去了生存和繁殖的场所。
其次,非法狩猎和盗猎也对野生动物的存活造成了巨大威胁。
狩猎者为了获取野生动物的皮毛、肉或骨骼而进行非法狩猎,这导致了许多珍稀物种的大规模捕杀和走向灭绝的危险。
此外,气候变化和污染也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第三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保护野生动物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首先,野生动物的存在可以保持和促进生物多样性,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每个物种都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如果其中的某个物种灭绝,将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连锁反应,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
其次,野生动物是重要的遗传资源库,它们代表着地球上的生物进化历程,其中的基因多样性对科学研究和人类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保护野生动物还有助于维持地球上的生态旅游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推动经济发展。
第四章: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为了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措施。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四章人与环境考点梳理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四章人与环境考点梳理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四章人与环境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
生态足迹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等。
二、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例如保持水土、蓄洪抗旱等。
潜在价值是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1)人类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使栖息地丧失或碎片化。
2)掠夺式利用,过度采伐、滥捕乱猎。
3)环境污染。
4)农业、林业品种的单一化导致遗传多样性丧失。
5)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在原地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2)异地保护:将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例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XXX等,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3)建立库、种子库、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5)做好生态系统管理,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及其保育研究。
三、生态工程1.概念: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
2.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自生: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爆发式物种形成 (Sudden speciation)
2 物种形成的步骤
地理隔离 生物在原分布区是没有阻止个体间交流的障 碍的。生物有不断扩展其分布区的趋势, 可能在进入新分布区形成地理上的阻隔 独自进化 环境的差异可能导致生物独自进化 生殖隔离 进化所形成的生殖隔离使得新种形成
物 种 的 形 成 过 程
思考题
• 进化和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之间有什么样 的关系? • 如何在野生种群的管理中进行有效的遗 传管理? • 回归引种中如何运用遗传学的理论?
第四章 物种多样性 保护
步入芒果世界
第一节 什么是物种
作为最基本的生物分类阶元,物种概念的 产生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哲学基础,物 种多样性的产生又有其生物学和生态学规 律。
?由于不能对所有生物都进行杂交实验,那么,
我们如何判断两个种之间是否能发生杂交?如 果发生,杂交个体能否具有继续繁殖能力?
• •
生物学种概念并不适用于所有生物
对于容易杂交的生物类群就不适用
除了普遍的杂交现象之外植物界还普遍存 在无性繁殖、自交繁殖和多陪化现象。
植物物种比动物物种更加难以用生 殖隔离标准来衡量
实用性差 形态特征决定物种
(四)生态学种概念
标准:形态学 差异
物种是为适应或占用某种特定 自然环境资源的一群生物个体。
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在分类学工作中具 有一定指导意义。
上述物种概念中,除了“模式种概
念”,其他的物种概念适用范围和目
的不同,没有哪个概念无条件正确或
最佳。在对物种多样性进行保护时, 保护生物学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物种
动 物 界 的 辛 德 勒 名 单
圣赫勒拿岛 红杉:植物
“活化石”、 “小型基因 库”,可以作 为一种优质的 木材,因为早 期定居者的过 度开采,现在 也面临消失的 危险。
马达加斯加狐猴:森林的过渡砍伐,栖息地不断
变小,这一可爱的动物被人类打入了黑名单。
帕里拉雀 (Palila) 仅仅发现于 夏威夷的一 种鸟类。因 为猛兽偷食 鸟蛋、幼鸟 和森林中的 过度放牧, 现在濒临灭 绝。
兰科植物等的花和柱头裂口的形状和大小, 也是阻止异种交配的有效机制。
配子不亲和:
配子不亲和导致合子不能形成。 这方面的例子较多,植物界也有类似反应, 主要表现为一些种的花粉粒不能在其它物种 的柱头上萌发。这类现象有时也叫做“生理 隔离”。
(2) 受精后隔离机制
受精卵无生活力
杂种个体不育
马与驴杂交产生的骡子就是其中一例
中国物种多样性的特点:
•中国是地球上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
之一
•属于全球12个“生物多样性特丰富国家” •中国是北半球国家中生物多样性最为丰
富的国家
中国的物种多样性概括起来有下列特点:
1.物种数目高度丰富
2.特有属、种繁多
3.区系起源古老
中国的植物多样性
1.植物种类丰富
世界上被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是地处热带 的巴西和马来西亚,中国位居第三,约有
概念造成的种数差异。
第二节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
一、地球上曾经有过多少物种
超过30亿年的历史 只有大约千分之一的物种仍然存活在这个世界上
灭绝并非匀速渐进过程
最近的大规模集群灭绝事件就有多达5次以上 人类诞生以来生物灭绝速度大大增加
美国旅鸽:从几十亿只到绝种只有几十年的时间
(1914年)
生物进化史中的 5 次物种大灭绝事件
例如,蟾蜍
繁殖季节差异,
植物花粉成熟期差异能导致物种间的隔离。
行为隔离: 行为隔离(behavior isolation )
行为隔离有时也叫做心理隔离,或者有性隔离。 这种类型的隔离仅限于动物界。
机械隔离: 机械隔离也是受精前隔离机制的一种类型,
它在许多节肢动物中起重要作用。
机械隔离包括体型大小的差异,外生殖器的 大小和形态差异。昆虫的这些差异具有明显的特 异性,因而可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分类特征。
2 隔离的种类
① 地理隔离(大的尺度、小的尺度) ② 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结果)
3 地理隔离
(1)概念(geographic isolation) 由于所栖居的地理区域不同而导致群体间彼此发生隔离的 现象叫地理隔离。 (2)导致地理隔离因子 距离隔离:动物:相距甚远的青蛙不能相互交配 植物:产生渐变群 空间隔离:河流、山脉或沙漠 造成的(广布种) 地质变化: 大陆漂移,冰川作用 (澳洲动物演化)
达尔文地雀属于雀形目燕雀科,一共14种,是 在过去的100-300万年间由同一祖先进化而来。 由于岛屿隔离和自然选择差异导致。
什么是物种?
目前生物学界被广泛使用的物种概念是“生物 学物种概念”。
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是互 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与其 他相似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 界占据一定的生态位。
(二)形态学种概念
标准:形态学 差异 是在进化 论体系指 导的物种 概念
一个物种的群居在形态上必然 与另一个物种的群居不同。
形态差异很小的生物在 遗传上有着显著的分化
(三)进化或达尔文种概念
一个物种是具有一个共同祖 先的一群生物个体组成的一 个遗传谱系,在时间和空间 上与其他物种谱系相分离。
适用范围 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仅 仅局限于 有性繁殖 生物
一、生物学物种概念与物种形成
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学研究的基本单元与 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生物学领域各个分支学科 开展研究最基本的操作单元之一。 目前世界通用的生物分类系统属于阶元系统, 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无论动物 还是植物, 在此阶元 中都占有 一定的位 置。
物种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的机制是什么?
内的热带气候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复杂,种群 密度长期处于稳定。据不完全统计,热带雨林拥有全球 40~75%的物种 。
珊瑚礁生态系统它同陆地上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相
似,所以又称珊瑚礁为海洋的热带雨林或热带海洋的绿 洲。珊瑚礁里的生物极其复杂、丰富,构成一个多样性 极高的顶极生物群落。
四、世界上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
杂种个体生活力低
如:可育性低、繁殖力低,或者由于杂交 重组打乱相 互适应的基因复合体而产生适应 性很差的个体等。
物种形成的种类与 过程是怎样的?
1 新物种发生有两种主要方式
渐变式物种形成 (Gradual speciation)
(1) 线系物种形成 (2) 物种增殖(Multiplication of species)或真正物 种形成
生物多样性特丰富国家:物种并不是均
匀地分布于全世界224个国家和地区,位于或部 分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少数国家拥有全世 界最高比例的物种多样性。占全球陆地面积7% 的热带森林容纳了全世界50%以上的物种。
物种总数 特有种
五、全球物种特有性格局
物种的特有性
是指物种自然分布范围而言的,有一定的限制, 是相对世界广泛分布现象。一切不属于世界性 分布的属或种,都可以称之为分布区的特有属 或特有种。
1999年统计
病毒 已描述 估计 0.4万 40万 细菌 0.4万 100万 真菌 7.2万 150万 原生动 物 4万 20万 藻类 4万 40万 植物 27万 32万 节肢动 物 106.5万 890万 其他动 物 25.5万 90万
2011年,科学家估算自然界共有870万个物种
逐一记录将需要1000多年时间
物种形成的含义
概念:一个物种 内部分异而产生 新种的过程,称
为物种形成。
物种形成机制
1 隔离机制(Isolation)
(1) 隔离机制的提出: “隔离机制”一词首先是由 Dobzhansky (1937) 提出的。 他认为,物种间都存在一套重要的分布和表型的 生物状态,这些状态能区分开两个不同的物种,他们 在生殖上相互隔离。
物种形成的 普遍方式 ( 遗为 传进 变化 提 异 供 发原 生料 ) ( 进 ( 化 必 自的 隔要 然主 离条 选导 件 ) 择到 因 素 )
地理因素:同域成种模式; 异域成种模式;邻域成种模 式;离域成种模式 (地理隔离) 形成特点不同:渐变物种形 成;量子种形成
达尔文地雀
地雀的发现,是促使达尔文从神创论者转变为 进化论者的重要事实之一,也是物种通过地理 隔离、导致生殖隔离而形成新种的典型例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 消费者、分解者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 水生态系统(分为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河 流生态系统)等、农田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湿 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热带落叶林、珊瑚礁、深海 和大型热带湖泊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赤道南北纬5 ~10度以
存在地理隔离是否就能 够形成新的物种呢?
4 生殖隔离
(1)受精前隔离机制 ----无法形成受精卵 季节隔离 行为隔离 机械隔离 配子不亲和 (2)受精后隔离机制 杂种无生活力或过衰弱 杂种不育 杂种衰弱
受精前隔离机制 季节隔离:
(Seasonal isolation)
季节隔离在动物界和植物界都普遍存在。
如大熊猫自然分布仅限于中国的川、甘、陕毗 邻地区,银杉、百山祖冷杉也仅分布在中国狭 小地区。
六、全球物种多样性的热点地区
一个地区物种多样性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该 区域物种数目的多少,还在于该地区的物 种的特有性程度的高低。
牛津大学自然资源保护学家Myers依据两 个标准:
• 极高的特有性水平
• 严重受威胁的程度
锯缘箱龟(keeled box turtle)生活在东北印度到老挝、越南、
南中国一带。因为大量地被人们捕上餐桌,而濒临灭绝。
鬣蜥:栖息于波多黎各全境,人类的猎捕,使它们命运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