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井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井下作业计算用公式

井下作业计算用公式

一、压井液密度:HKP =ρ╳100 ρ:压井液密度(g/cm 3)、K :系数(1.1~1.15)、 P :地层压力(Mpa ) H :油层中部深度(m )。

二、压力梯度:K =1212H H P P -- K :压力梯度(Mpa/m)、 P 1:第一点压力(Mpa )、 P 2:第一点压力(Mpa )、H 1:第一次深度(m )、H 2:第二次深度(m )。

三、渗透率由(达西定律)Q =L P KA μ∆得: K=P A L Q ∆μ K :渗透率(毫达西μm 2)、 Q :流量(cm 3/s )、L :岩石长度(cm )、 A :岩石截面积(cm 2)、P ∆:两端压差(Mpa )、 μ:原油粘度(mpa/s)。

四、卡 点: L=K λ÷P 系数的计算:K =2.1 X 1 04 X 4π(D 2—d 2) L :卡点深度(m )、 K :系数(21/2油管2450、27/8钻杆3800)λ:平均伸长量(cm )、P :平均拉力(KN )。

D :外径(换算单位cm )、d :内径(换算单位cm )。

五、注灰类: 1、水泥浆:V=G )(211ρρρρρ-- 2、干 灰: G=V 1ρρρρρ--12 3、清 水: Q=V -1ρG4、顶替量:V 顶=(H -VoV )V '+V 附 V :水泥浆量(L )、G :干灰量(kg )、ρ:清水密度(kg/dm)、 ρ1:干灰密度(kg/dm)、ρ2:水泥浆密度(kg/dm)。

Q :清水量(L ) V 顶:顶替量(L )、 H :油管长度(m)、 V :灰量(L/m)、 V o :环空容积(L/m)、 V ':油管容积(L/m)、 V 附:附加量(L )。

六、酸化类:总 液 量: V=π(R 2-r 2)H ϕ V :总液量(m 3) R :酸处理半径(m )、r :套管半径(m )H :油层厚度(m )、ϕ:孔隙度商品酸用量: Q 盐=Z X 稀ρV Q 盐:商品酸用量(吨)、V :总液量(m 3) ρ稀:稀酸密度、X :稀酸浓度(10~15%)、Z :商品盐酸密度(31% 1.155) 清水 用量: Q 水=V -盐盐ρQ Q 水:清水用量(吨)、Q 盐:商品酸用量(吨)、 ρ盐:商品盐酸密度(31% 1.155)添加剂: Q 添=(Q 盐+Q 水)╳(x %)Q 添:添加剂(吨)、Q 盐:商品酸用量(吨)、Q 水:清水用量(吨)、(x %):所用添加剂的百分比。

工程师法压井基础知识

工程师法压井基础知识

工程师法压井(节流循环法)基础知识一、压井基本数据计算:1、判断溢流类型(1)首先计算溢流在环空中占据的高度h w=△V/V ah w一溢流在环空中占据的高度, m;△V一钻井液增量,㎡;V a一溢流所在位置井眼单位环空容积,m3/m。

(2)计算溢流物的密度ρw=ρm-(P a-P d)/0.00981 h wρw一溢流物的密度,g/cm3;ρm一当前井内泥浆密度, g/cm3;P a一关井套压, MPa;P d一关井立压, MPa。

如果ρw在0. 12-0. 36g/cm之间, 则为天然气溢流。

如果ρw在0. 36-1. 07g/cm之间, 则为油溢流或混合流体溢流。

如果ρw在1. 07-1. 20g/cm之间, 则为盐水溢流。

2、地层压力P p=P d+ρm gH3、压井钻井液密度ρk=ρm+P d/gHρk一压井液密度,g/cm3;压井钻井液密度的最后确定要根据溢流物类型考虑安全附加值, 同时其计算结果要适当取大。

4、初始循环压力压井钻井液刚开始泵入钻柱时的立管压力称为初始循环压力。

PTi=Pd+PLPTi一初始循环压力,MPa;PL一低泵速泵压, 即压井排量下的泵压,MPa;5、终了循环压力压井钻井液到达钻头时的立管压力称为终了循环压力。

P Tf=(ρk/ρm)P L6、压井钻井液从地面到达钻头的时间t d=1000V d/60Qt d一压井钻井液从地面到达钻头的时间,min;V d一钻具内容积,m2;Q一压井排量(地泵冲试验排量), 1/s ;7、压井钻井液从钻头到达地面的时间t a=1000V a/60Qt a一压井钻井液从钻头到达地面的时间, min;V a一环空容积, m2;二、压井方法:工程师法压井工程师法压井是指发现溢流关并后,先配制压井钻井液,然后将配制好的压井液直接泵入井内,在一个循环周内同时将溢流排除并重建压力平衡的方法,在压井过程中保持井底压力不变。

1、压井步骤(1)录取关井资料,计算压井数据,填写压井施工单。

压井计算公式

压井计算公式

井控公式1.静液压力:P=0.00981ρ H MPa ρ-密度g/cm3;H-井深 m。

例:井深3000米,钻井液密度1.3 g/cm3,求:井底静液压力。

解:P=0.00981*1.3*3000=38.26 MPa2,压力梯度: G=P/H=9.81ρ kPa/m =0.0098ρMPa;例:井深3600米处,密度1.5 g/cm3,计算井静液压力梯度。

解:G=0.0098*1.5=0.0147MPa=14.7kPa/m3.最大允许关井套压 Pamax =(ρ破密度-ρm)0.0098H MPa H—地层破裂压力试验层(套管鞋)垂深,m。

Ρm—井密度 g/cm3例;已知密度1.27 g/cm3,套管鞋深度1067米,压力当量密度1.71 g/cm3,求:最大允许关井套压解; Pamax =(1.71-1.27)0.0098*1067=4.6 MPa4.压井时(极限)关井套压 Pamax =(ρ破密度-ρ压)0.0098H MPaΡ压—压井密度 g/cm3 (例题略)5.溢流在环空中占据的高度 hw=ΔV/Va mΔV—钻井液增量(溢流),m3;Va—溢流所在位置井眼环空容积,m3/m。

6.计算溢流物种类的密度ρw=ρm- (Pa-Pd)/0.0098 hw g/cm3;ρm—当前井泥浆密度,g/cm3;Pa —关井套压,MPa;Pd —关井立压,MPa。

如果ρw在0.12~0.36g/cm3之间,则为天然气溢流。

如果ρw在0.36~1.07g/cm3之间,则为油溢流或混合流体溢流。

如果ρw在1.07~1.20g/cm3之间,则为盐水溢流。

7.地层压力 Pp =Pd+ρm gHPd —关井立压,MPa。

ρm—钻具钻井液密度,g/cm38.压井密度ρ压=ρm+Pd/gH9、(1)初始循环压力 =低泵速泵压+关井立压注:在知道关井套压,不清楚低泵速泵压和关井立压情况下,求初始循环压力方法:(1)缓慢开节流阀开泵,控制套压=关井套压(2)排量达到压井排量时,保持套压=关井套压,此时立管压力=初始循环压力。

压井

压井

压井各种数据计算一,钻具容积系数:vd=0.785*钻具内径平方*10 ,二,环空容积系数:va=0.785*[钻头外径平方-钻具外径平方]*10 单位L/m三,最大允许关井套压:[pa]= [Gf破裂梯度-Gm井内泥浆梯度]*Hf套鞋深mpa (Gm =g*ρm)四,溢流高度 Hw = △v(L)/Va(L) 单位M 五,平衡关系ρw =ρm -102[pa套压-立压pd] / Hw单位g/cm3六,压井密度ρm1 =ρm+(102*pd) /H溢流井深 + ρe 或=ρm+( pd/Hg)+ ρe 低节流压井可考滤不附加或起钻时附加适量七,压井重浆量 m3 总容积的1.5∽2倍1) V1=0.785钻铤内径平方* 钻铤长度+ 0.785钻杆内径平方* 钻杆长度2)V2= 0.785(套管内径平方- 钻杆外径平方)* 套管长+0.785(Bit²- 钻杆外径平方)*钻杆长度(套鞋止)+ 0.785(Bit²- 钻铤外径平方)*钻铤长度总容积V =V1+V2 按井眼情况附加八,初始循环压力(PTi ) 单位mPaPTi= 立压pd+压力排量pci (慢冲)九,终了压力(PTf)单位mPaPTf =ρm1/ρm *压力排量pci (慢冲)十,压井时间(t)单位min(1)灌满钻具t1 =V1/60*Q1(压排) min(2)灌满环空t2 =V2/60*Q1(压排) mint = t1 +t2 (V = m³时*1000)十一,排量,累计冲数(1)排量需注意上水系数(2)灌满钻具累计冲数STkS1 =Q1(压排)/ TkS(冲)Q * t1*60(秒)(3)灌满环空累计冲数STkS2 =Q1(压排)/ TkS(冲)Q * t2*60(秒)十二,压力下降值(△P)={初始(PTi )- 终了压力(PTf)}*{冲数增量/灌满钻具累计冲数}或(△P)=(PTi –PTf)*(时间增量/灌满钻具内时间) 单位mPa十三,配重浆材料用量加重量W= P加(ρm1-ρm)(P加-ρm1)×V所需配重浆体积m³P加---加重材料密度g/cm³ρm---原浆或水胶液g/cm³ρm1---所需压井密度g/cm³W----所需压井重浆或材料量m³或 t●计算前需提供的数据,要准确真实时间井深工况层位地层压力泥浆性能钻头位置钻具内,外径地破数据泥浆泵缸套,上水情况关井套,立压溢流量低泵冲数据注:立,套压数据在关井10至15min之间录取。

井底常压法压井计算

井底常压法压井计算

井底常压法压井计算井底常压法是一种常用于地下水井压力测试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井底设置一个恒定的开口,使井底压力维持在大气压下,从而测量井底的涌出水量。

井底常压法压井计算主要涉及到井水涌出速度的计算和相关参数的估算。

下面将详细介绍井底常压法压井的计算步骤。

第一步:确定井底开口尺寸和形状井底开口的尺寸和形状是井底常压法压井计算的一项重要参数。

常见的井底开口形状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其中方形开口常用于岩溶地区,圆形开口常用于非岩溶地区。

开口尺寸的确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井筒直径进行估算。

第二步:确定井筒截面积井筒截面积是井底常压法压井中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可以通过测量井筒的直径或通过井筒内壁的质量进行计算。

井筒截面积的估算可以通过测量井筒直径并按照圆形或方形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第三步:确定井底涌出速度井底涌出速度是井底常压法压井中的关键参数。

该值可以通过实际施工时的观测或通过理论推算进行估算。

井底涌出速度的估算可以基于井底开口尺寸、井筒截面积、地下水位情况等进行计算。

第四步:计算井底涌出水量井底涌出水量是井底常压法压井中需要计算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该值可以通过井底涌出速度和井筒截面积进行计算。

井底涌出水量的计算公式为:井底涌出水量=井底涌出速度×井筒截面积。

第五步:计算井底压力井底压力是井底常压法压井中需要计算的最终结果。

该值可以通过井底涌出水量和井筒截面积进行计算。

井底压力的计算公式为:井底压力=井底涌出水量÷井筒截面积。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井底常压法压井计算涉及到一些估算和近似,实际施工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在进行井底常压法压井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观测数据进行调整和修正,以获得更精确的结果。

井下作业计算用公式

井下作业计算用公式

一、压井液密度:HKP =ρ╳100 ρ:压井液密度(g/cm 3)、K :系数(1.1~1.15)、 P :地层压力(Mpa ) H :油层中部深度(m )。

二、压力梯度:K =1212H H P P -- K :压力梯度(Mpa/m)、 P 1:第一点压力(Mpa )、 P 2:第一点压力(Mpa )、H 1:第一次深度(m )、H 2:第二次深度(m )。

三、渗透率由(达西定律)Q =L P KA μ∆得: K=P A L Q ∆μ K :渗透率(毫达西μm 2)、 Q :流量(cm 3/s )、L :岩石长度(cm )、 A :岩石截面积(cm 2)、P ∆:两端压差(Mpa )、 μ:原油粘度(mpa/s)。

四、卡 点: L=K λ÷P 系数的计算:K =2.1 X 1 04 X 4π(D 2—d 2) L :卡点深度(m )、 K :系数(21/2油管2450、27/8钻杆3800)λ:平均伸长量(cm )、P :平均拉力(KN )。

D :外径(换算单位cm )、d :内径(换算单位cm )。

五、注灰类: 1、水泥浆:V=G )(211ρρρρρ-- 2、干 灰: G=V 1ρρρρρ--12 3、清 水: Q=V -1ρG4、顶替量:V 顶=(H -VoV )V '+V 附 V :水泥浆量(L )、G :干灰量(kg )、ρ:清水密度(kg/dm)、 ρ1:干灰密度(kg/dm)、ρ2:水泥浆密度(kg/dm)。

Q :清水量(L ) V 顶:顶替量(L )、 H :油管长度(m)、 V :灰量(L/m)、 V o :环空容积(L/m)、 V ':油管容积(L/m)、 V 附:附加量(L )。

六、酸化类:总 液 量: V=π(R 2-r 2)H ϕ V :总液量(m 3) R :酸处理半径(m )、r :套管半径(m )H :油层厚度(m )、ϕ:孔隙度商品酸用量: Q 盐=Z X 稀ρV Q 盐:商品酸用量(吨)、V :总液量(m 3) ρ稀:稀酸密度、X :稀酸浓度(10~15%)、Z :商品盐酸密度(31% 1.155) 清水 用量: Q 水=V -盐盐ρQ Q 水:清水用量(吨)、Q 盐:商品酸用量(吨)、 ρ盐:商品盐酸密度(31% 1.155)添加剂: Q 添=(Q 盐+Q 水)╳(x %)Q 添:添加剂(吨)、Q 盐:商品酸用量(吨)、Q 水:清水用量(吨)、(x %):所用添加剂的百分比。

井控压井公式常用

井控压井公式常用

井控压井公式常用井控计算公式1最大关井套压=(地破当量密度-井浆密度)×0.0098×井深= MPa2 地层压力=0.0098×井浆密度×井深+关井立压= MPa3压井密度=102×地层压力÷井深+附加密度= g/cm34求加重量=加重体积×加重剂密度×(压井密度-原浆密度)÷(加重剂密度-压井密度)=吨5地破压力=漏失压力+0.0098×密度×井深= MPa6破裂当量密度=102×地破压力÷井深=g/cm37溢流类型=井浆密度-(关井套压-关井立压)÷(0.0098×池面增量×1000÷每米环容、升)0.12-0.36为气、0.37-0.6油、0.61-0.84油水、0.85-1.07水、1.08-1.20盐水8气体上升高度=池面增量÷每米环容m3=米9气体上窜速度=气层深度-井深÷迟到时间×后效时间÷停泵~开泵时间(小时)=米/小时10初始立管总压力=低泵冲压力+关井立压+附加压力= MPa。

油井1.5~3.5、气井3~511终了立管总压力=压井密度÷原浆密度×低泵冲压力= MPa12排量计算=泵冲×活塞面具×活塞行程÷60×缸数=升/秒13上返速度=(12.74×排量) ÷(井眼直径2-钻具外径2)=米/秒14迟到时间=井深÷米/分15一周的时间=16.67×井筒容积-钻柱体积)÷排量=分16压井泥浆量=井筒容积的1.5-2倍17压井时间=(井筒容积-钻柱体积)÷(升/分÷1000)=分。

井底压力计算公式

井底压力计算公式

井底压力计算公式
井底压力是指钻井液在井底产生的静态液压力。

它是钻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对于控制井口稳定性和避免井漏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介绍一下井底压力的计算公式。

井底压力的计算公式为:P = (ρm + ρd) × g × h
其中,P表示井底压力,单位为帕斯卡(Pa);ρm表示钻井液的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kg/m);ρd表示地层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kg/m);g表示重力加速度,取9.81米/秒;h表示井深,单位为米(m)。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看出,井底压力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钻井液压力和地层压力。

钻井液压力与钻井液的密度、钻杆内径、流量等因素有关;地层压力与地层的密度、井深等因素有关。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准确地计算井底压力,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井眼直径、套管重量、泥浆密度变化等。

因此,在进行井底压力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修正和调整,以保证井底压力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井底压力是钻井液在井底产生的静态液压力,可以通过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并进行实测数据修正和调整,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压井基本数据计算
1) 溢流种类的判别
根据关井钻杆压力和关井套管压力、钻柱内钻井液流体密度等参数,先计算出溢流流体的压力梯度,再按此压力梯度的数据范围判断出溢流种类。

溢流压力梯度计算公式:
…………………………………………(8-6)
式中:Gw――溢流流体压力梯度,MPa/m
Gh――钻柱内钻井液柱压力梯度,MPa/m
Gw=0.01w
W――钻柱内钻井液密度,g/cm3
P a――关井套压,MPa
Pd――关井钻杆压力,MPa
hw――溢流在井底的高度,m
………………………………………(8-7)
式中:Vb――溢流后循环池钻井液增量,升(L)
Va――环空单位容积,升/米(L/m)
θ――井斜角
表8-1 流体压力梯度与流体种类对照表
序号流体压力梯度MPa/m 流体种类
l 0.00118~0.00353 气体
2 0.0068~0.0089 油
3 0.0098 淡水
4 0.0101 海水
5 0 .0105~0.0118 地层水(盐水)
注:如流体压力梯度数据在上表的两者之间,则为这两者的混合物。

2) 关井钻杆压力的确定(即关井立压)
压井作业中,关井钻杆压力和套管压力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参数。

关井钻杆压力用于确定溢流种类,计算地层压力和压井液密度。

关井套管压力用于提供回压和确定溢流种类参数。

发生溢流关井后,井内钻柱、环空和地层压力系统之间存在以下关系(见图8-5):Pp=Pd+Pmd………………………………………(8-8)
Pp=Pa+Pmd +Pw…………………………………(8-9)
式中:Pp――地层压力,MPa
Pd――关井钻杆压力,Mpa
Pa――关井套管压力,MPa
Pmd――钻柱内钻井液柱压力,Mpa
Pma――环空钻井液柱压力,MPa
Pw――溢流柱静水压力,MPa
如果井底压力是稳定的,则可以根据关井钻杆压力和钻柱内钻井液柱压力求得地层压力。

确定正确的关井钻杆压力有两种情况:
(1) 钻柱中未装回压阀时的关井钻杆压力
关井10~15分钟后的立管压力为关井钻杆压力。

因为一般情况下,关井后10~15分钟井眼周围的地层压力才能恢复到原始地层压力。

恢复时间的长短与地层流体种类、地层渗透率和欠平衡压差等因素有关。

(2) 钻柱中装有回压阀时测定关井钻杆压力的方法:
A. 调节阻流阀,保持套压恒定,低泵速求关井钻杆压力。

调节阻流阀,保持套压恒定,用尽可能低的泵速开泵。

当钻杆压力停止上升时,立即停泵关并,停泵后的立管压力就是关井钻杆压力。

B. 关阻流阀,低泵速求关井钻杆压力。

关井后,以极慢的泵速开泵,当套管压力上升时停泵。

此时的立管压力就是关井钻杆压力。

若套管压力升高到关井套压以上较多,则从立管压力值中减去这个套管压力增加值即为关井钻杆压力。

Pd=P′d-ΔPa…………………………………(8—10)
ΔPa=P′a-Pa…………………………………(8—11)
式中:Pd ――关井钻杆压力,MPa
P′d ――关井开泵后,套压升高时的立压,MPa
ΔPa――关井开泵后,套压比关井套压升高值,Mpa
P′a――关井开泵后,升高了的套管压力,MPa
Pa ――关井套管压力,MPa
C. 打开阻流阀,用压井泵速求关井钻杆压力。

打开阻流阀,开泵泵速开到预计的压井泵速,然后调节阻流阀使套压等于关井套压,记录此时的立管总压力,此值减去循环压力,其差值即为关井钻杆压力。

Pd=Pt-Pci………………………………(8-12)
式中:Pd――关井钻杆压力,MPa
Pt――立管总压力,MPa
Pci――压井泵速下的循环压力,MPa
注意在确定立管压力值时要消除圈闭压力的影响。

所谓圈闭压力是在立管或套管上出现的超过平衡地层压力的压力值。

消除的方法就是从阻流阀排泄压力直到立管压力停止下降为止,此时立管压力为正确的关井钻杆压力。

产生圈闭压力的原因是由于停泵前关井或关井后天然气滑脱上升出现的现象。

3) 压井参数计算公式:
(1) 压井液密度
W1=W十Δw+We……………………………………(8—13)
式中:Wl――压井液密度,g/cm3
W――钻柱内原钻井液密度,g/cm3
Δw――钻井液密度增加值,g/cm3
…………………………………………(8-14)
式中:Pd――关井钻杆压力,MPa
H――垂直井深,m
We――安全附加密度,一般附加0.07~0.12g/cm3
(2) 初始循环压力
PTi=Pd十Pci…………………………………………(8—15)
式中:PTi――初始循环压力,MPa
Pci――压井泵速下的循环压力,Mpa
(3) 最终循环压力
…………………………………………(8-16)
(4) 压井液从地面到钻头所需泵冲数
………………………………………………(8-17)
式中:Ssb——压井液从地面到钻头所需泵冲数,冲(S)
VdT——地面到钻头的管子内容积,升(L)
Cp-一井泵每冲容积,L/S
(5) 压井液从钻头到地面所需泵冲数
……………………………………………(8-18)
式中:Sbs――压井液从钻头至地面所需泵冲数,S
Vabs――钻头到地面的环空容积,L
(6) 压井循环行程所需泵总冲数
Sr=Ssb+Sbs…………………………………………(8-19)
(7) 压井液从地面到钻头循环行程时间
………………………………(8-20)
式中:Tsb――压井液从地面到钻头循环行程时间,分(min)
Spm――泵速,S/min
QP――泵排量,L/min
(8) 压井液从钻头到地面循环行程时间
…………………………………(8—21)
式中:Tbs――压井液从钻头到地面循环行程时间,min
(9) 压井液整个循环周行程时间:
TT=Tab+Tbs……………………………………………………(8-22)
压井计算公式:
1、钻井液静液柱压力(bar)= 钻井液密度(kg/l)×0.0981×垂深(m)
2、压力梯度(bar/m)= 钻井液密度(kg/l)×0.0981
3、钻井液密度(kg/l)= 压力梯度(bar/m)/ 0.0981
4、地层压力(bar)= 钻柱内静液柱压力(bar)+关井立压(bar)
5、泵输出排量(l/min)= 泵排量(l/stk)×泵速(SPM)
6、环空返速(m/min)
7、等效循环密度(kg/l)+ 钻井液密度(kg/l)
8、包含起钻余量的钻井液密度(kg/l)
9、新泵速下的新泵压(bar)(近似计算)= 原泵压(bar)×
10、新钻井液密度下的新泵压(bar)(近似计算)= 原泵压(bar)×
11、最大允许钻井液密度(kg/l)
12、最大允许关井套压(bar)= [最大允许钻井液密度(kg/l) –在用钻井液密度(kg/l)]×0.0981×套管鞋垂深(m)
13、压井钻井液密度= + 原钻井液密度(kg/l)
14、初始循环立压力(bar)= 压井泵速循环压力(bar)+关井立压(bar)
15、终了循环压力(bar)
16、关井套压bar)= {[钻井液密度(kg/l) - 溢流密度(kg/l)]×0.0981×溢流垂深(m)}+关井立压(ba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