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劳动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原因分析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原因分析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原因分析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概念及背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指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难以找到与自身专业和学历相符的工作,这种现象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日益突出。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这也成为了当前社会和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原因1、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在当前的经济结构中,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供给数量逐年增加,而市场需求却未能及时跟上。
另一方面,一些行业的就业机会有限,难以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此外,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毕业生的素质和技能与社会实际需求不匹配。
2、工资待遇不合理。
工资待遇不合理也是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在当前的经济结构中,一些行业的工资水平过高,而一些行业则过低。
这种工资结构的不合理导致许多毕业生不愿意从事一些薪资较低的行业,从而使得这些行业的劳动力市场供给不足,而需求却较高。
3、经济结构失衡。
经济结构失衡也是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一些行业的发展过于迅速,而一些行业则过于滞后。
这种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导致一些行业的就业机会过多,而一些行业则过少,从而使得毕业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4、就业信息不对称。
就业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毕业生对于就业信息的获取和理解往往存在困难。
一些招聘单位的信息发布不够透明和及时,导致毕业生难以获取有效的就业信息,从而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三、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1、优化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
高校应当紧密关注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提高毕业生的素质和技能与社会实际需求的一致性。
2、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高校应当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技能和就业能力,帮助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率持续下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与有限的就业机会形成了明显的矛盾。
这种情况在各个行业和地区都存在,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
深入探讨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其影响因素,寻找解决之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问题提出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愈发突出。
据统计,每年大约有数百万名大学生毕业步入社会,而就业岗位却相对匮乏,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找工作成为一大难题。
这不仅使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相关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就业背后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和机制,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本文将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剖析,探讨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当前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深入研究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研究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劳动市场的运行机制和规律。
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可以揭示劳动力供需关系的动态变化,探讨就业机会不均衡背后的原因,为优化我国劳动力市场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助于完善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可以发现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建议,使高校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提高大学生就业的质量和数量。
研究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尤其是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我们来看一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导致大量的高学历人才涌入劳动力市场,而各行业在用人需求上,却更加倾向于招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
这导致了供大于求的现象,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很大的压力。
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不足也是造成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虽然大学生的学历普遍较高,但是在专业技能、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这使得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难以获得竞争优势。
就业歧视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很多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有一定工作经验和年龄偏大的求职者,对大学生缺乏信任和偏见。
这导致了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遇到了不公平待遇。
除了以上几点外,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还包括经济结构转型、用工需求变化等方面的因素。
在劳动经济学的视角下,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寻找解决之道。
那么,在劳动经济学的视角下,我们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呢?政府应该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鼓励创业、提供相关培训等。
学校也应该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职业素养。
企业也应积极担当社会责任,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培训机会,打破用工门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整个社会也应该树立更加包容的就业观念,尊重每一个人的劳动价值,减少对大学生的就业歧视。
劳动力市场需要更加灵活的机制,让供求方更好地对接。
政府可以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也可以对用人单位提出更多激励政策,鼓励他们招聘大学生。
大学生自身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试析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
试析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阻力日益突出。
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供需不匹配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而市场就业机会的增长却无法与之相适应。
许多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难以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只能选择从事与自己专业无关的工作,导致大学生才华浪费、能力无法充分发挥。
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失真也是大学生就业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缺乏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准确了解,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模糊,无法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
许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招聘信息不对称,使得大学生难以获取到真实的招聘需求信息,增加了就业的不确定性。
大学生就业阻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薪酬水平偏低。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就业机会的减少,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薪酬需求降低,普遍存在以低薪招聘的情况。
由于经济能力的限制,许多大学生只能接受低薪工作,无法满足自身和家庭的经济需求,进一步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阻力还与社会转型和结构调整密切相关。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传统的产业和行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用人单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而许多大学生的专业和能力未能与产业结构变化相适应,导致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挑战。
加强就业市场信息的发布与传递。
鼓励政府、学校和用人单位建立起畅通的信息交互平台,及时发布就业市场的需求信息,让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并根据需求调整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方向。
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
政府和学校可以加大对大学生的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就业素质。
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学习就业技巧,提高就业竞争力。
鼓励创新创业。
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支持和优惠政策,鼓励他们自主创业。
大学生也需要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机会。
试析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
试析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而就业市场却无法满足这一庞大的求职群体,导致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普遍存在。
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大学生就业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供需失衡。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人数已超过三千万,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远远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导致大学生就业出现供需失衡的局面。
二、结构性失业。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的不断推进,就业市场的需求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导致某些传统行业的就业需求减少,而新兴行业和技术类岗位的需求却大量增加,这就导致了大量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
三、信息不对称。
由于就业信息的不对称,大学生往往难以了解到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和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导致其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
同时,用人单位也难以得到准确的、符合自身需求的求职者信息,从而也难以将招聘需求匹配到合适的求职者身上。
四、就业歧视。
当前就业市场存在一些就业歧视现象,如性别、年龄、籍贯等不合理因素的影响,导致求职者的机会受到限制。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一、强化职业教育。
加强职业教育,培养多样化的技能和知识,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具有竞争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二、加强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
通过各种渠道,扩大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促进供求双方的信息对接,缩小信息不对称,提高就业匹配度。
三、完善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扶持力度,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进入创业领域,缓解就业压力。
四、加强就业歧视的监管。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就业歧视行为进行严格执法,规范招聘过程,保障大学生的就业权益。
总之,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仍然存在,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政策、教育、市场等多方面的改革,才能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大学生就业,但仍然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
本文将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我们来看一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从宏观层面来看,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增长放缓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很多企业裁员或减少招聘,导致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失衡,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大的挑战。
经济增长放缓也影响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
从微观层面来看,大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也是导致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现如今,大学生毕业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与能力。
由于教育体制的问题,很多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与就业技能,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存在偏差,很多人只愿意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导致了一些岗位供大于求,而一些薪资较高、发展空间较大的岗位却无人问津。
在劳动经济学的视角下,我们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要加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信息透明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就业市场的监管力度,及时公布各行业就业情况和薪资待遇,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就业信息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增强就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除了传授专业知识之外,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让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政府和企业也应该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培训项目,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帮扶。
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平台,为学生提供求职信息、职业规划、简历指导等服务。
政府和社会也可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创业扶持政策与资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条件。
还要加强对就业歧视的打击。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涉及到市场供求关系、教育培训、政策导向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劳动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市场供求失衡。
随着高校扩招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而企业用工需求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市场供求失衡,就业难度增加。
2.教育培训不足。
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毕业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因此难以顺利就业。
3.制度体制不完善。
我国的大学生就业体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户口限制、招聘歧视等,这些问题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不公平。
4.城乡差距。
城市的经济发展更加活跃,就业机会更多,而农村地区由于资源匮乏和市场不活跃,大学生就业难度较大。
5.部分大学生自身素质不足。
部分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职业能力有限,使得他们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二、解决办法1. 政府引导。
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增加用工需求,通过优惠政策、税收政策等手段鼓励企业扩大招聘规模,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
2. 教育改革。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设置更多的实习机会,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适应市场需求。
3. 完善制度。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逐步取消户口限制,打击招聘歧视,使大学生在就业中更加公平。
4. 发展乡村经济。
政府可以通过扶持政策、资金投入等办法,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地区创业就业,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5. 大学生自身提升。
大学生应当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实习、实践等活动,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增加就业竞争力。
三、结语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
只有通过劳动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找出问题的本质,才能够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
希望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让每个大学生都可以顺利就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试析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
试析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近年来,人们也越来越关心大学生找工作的难度,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备受关注。
劳动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去审视这一问题,通过劳动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的根源,找到有效的解决路径。
我们需要了解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根据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劳动力市场是供求关系决定的。
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供给方是大学生毕业生,而需求方是企业和社会。
供给方的就业状况受到毕业生数量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毕业生素质的影响;需求方的就业状况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政策的影响。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就需要从供给方和需求方同时考虑,找到平衡点,实现供需双方的均衡。
接着,我们需要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的具体原因。
从供给方来看,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但毕业生素质和就业能力不断受到质疑。
很多大学生缺乏实际经验和专业技能,导致就业难度增加。
从需求方来看,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岗位的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一些企业也存在用工结构不合理、用工成本过高等问题,导致对大学生的招聘意愿不强。
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的加大。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需要找到解决大学生就业阻力的有效途径。
从供给方来看,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质量监管,保证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
从需求方来看,政府应该加大对就业市场的引导和调控,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就业岗位的数量和质量;完善用工政策,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提高招聘大学生的意愿。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缓解大学生就业阻力,实现供需双方的均衡。
我们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更多的创业扶持政策和资源支持,帮助大学生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试析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
试析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学分支,它着眼于分析劳动力供求关系、薪酬决定因素、就业机会等问题。
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阻力问题。
我国大学生数量庞大,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就业机会并未同步增加,导致供求失衡。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大约有800万名大学生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但实际就业机会有限,部分大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我国大学生就业结构存在问题。
大部分大学生希望能够从事学历相关的工作,但实际上学历与工作的匹配度并不高。
很多大学生从事的是低技能、低薪酬的工作,未能充分发挥其专业所长,造成了能力浪费的现象。
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阻力的原因之一。
求职者与招聘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难以获取有关工作岗位的准确信息,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薪酬水平不合理也是阻碍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之一。
一些企业对大学生的薪酬待遇不合理,过低的工资水平不仅无法满足大学生的生活需求,还可能降低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大学生就业阻力。
政府可以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增加对就业困难群体的特殊政策支持。
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学科设置,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
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主要包括供需失衡、就业结构问题、信息不对称和薪酬水平不合理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高校和个体共同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平稳过渡。
试析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
试析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形成了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局面。
与此我国大学生就业率却并未显著提高,大量毕业生陷入就业困境。
劳动经济学的视角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涉及到供需关系、市场机制、人力资本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大学生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不仅仅是个人发展的重要问题,更是国家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也需要大学生自身提升就业竞争力,顺利融入劳动力市场。
对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我国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有益的政策建议和指导。
的开展,将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挑战,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1.2 问题意义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我国未来的希望和栋梁,大学生的就业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深入研究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研究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有助于发现当前就业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改进政策和措施的参考。
通过深入剖析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可以更好地指导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
探讨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还与教育体系和就业观念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可以发现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关联性,为高校提供改进教育教学的启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从劳动经济学视角出发,研究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高等教育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包括人力市场供需不平衡、薪酬差距扩大、职业发展困难等方面。
试析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
试析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市场越来越竞争激烈,大学生们面临着种种就业阻力。
这些就业阻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育背景不匹配、经验欠缺、薪资下降、市场不稳定、外部压力等。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这些就业难题可看作是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供求关系失调的表现。
首先,教育背景不匹配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就业阻力。
有些大学生虽然自身接受的教育比较优质,但是学的专业却不符合当时的市场需求。
由此,许多大学生有着获得高学历、却难以找到理想工作的问题,从而出现了“学历返贫”的现象。
这表明,教育背景和市场需求不匹配是大学生就业遇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经验欠缺也是一个制约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都难以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他们又没有任何实践经验。
由此,很多用人单位都会拒绝大学生的求职申请。
这表明,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缺乏互信和合作,这不仅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对用人单位的效益造成了影响。
再次,薪资下降也是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一个问题。
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平均月薪有所上升,但是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薪资的结构和水平已经面临了一定的困境。
例如,某些垂直行业的薪资可能会高于其他行业,这导致了许多大学生在就业之后只能选择更低的薪资水平。
这些现象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而且也损害了用人单位的竞争力。
此外,市场不稳定也是一个重要的就业阻力。
近年来,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已经导致了一些重要行业的调整和转型。
由此,市场需求可能会持续不稳定,导致了很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可避免。
这表明,市场环境稳定和预测的能力对于大学生就业非常重要,同时也需要适应市场变化和调整,提高自身竞争力。
最后,外部压力也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因素。
这种压力来源于社会的期望以及家庭和经济方面的压力。
这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时面临着过高的期望和压力。
这些压力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的表现,并使他们难以获得理想职位。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特别是在大学生就业领域,近年来也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主要包括结构性失业、薪酬不合理和就业歧视等问题。
本文将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结构性失业是导致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就业需求的不断增长,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是与之相比的是,一些行业和岗位的需求并没有跟上。
这就导致了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
在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匹配,一些高薪职位供不应求,而一些传统薪资较低的职位却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
结构性失业成为制约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之一。
薪酬不合理也是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一些企业对大学生的薪酬标准并不高,导致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的不满。
一些大学生对薪酬的期望过高,使得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难以获得满意的工作。
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往往会面临就业困难。
劳动经济学告诉我们,薪酬的形成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薪酬的不合理性却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就业歧视也是导致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在就业市场上,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学历和专业背景存在偏见,导致了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歧视现象。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来自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针对结构性失业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教育与就业市场的调控力度,促进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的匹配。
针对薪酬不合理问题,政府可以加强对薪酬标准的监管,推动用人单位提高对大学生的薪酬水平,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也应该调整对薪酬的期望,理性面对就业市场,从而更好地适应现实情况。
针对就业歧视问题,政府可以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禁止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学历和专业背景进行歧视,从而保护大学生的就业权益。
劳动经济学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
劳动经济学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力资源与就业的学科,对于解决这一难题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教育与用人需求不匹配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普遍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培养,而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各行业的发展,市场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加,而大学生缺少实际操作经验和技能,导致就业难。
2.人才过剩与就业压力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使得大学生人数大幅增加,人才供给大大超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这导致了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大学生们的就业压力巨大。
3.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在就业过程中,求职者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许多企业招聘信息无法及时传达给求职者,而求职者也无法及时获取到合适的就业信息。
这导致了就业匹配度低,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二、企业用工荒的原因1.行业结构转型与发展不平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传统行业逐渐萎缩,而新兴行业却面临着用工短缺的情况。
企业往往需要招聘具备特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人才,但市场上这类人才供应不足,导致企业用工荒。
2.用工环境与待遇不尽人意企业用工荒也与招聘条件和待遇有关。
一些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较差、薪资待遇不尽人意的职位,往往难以吸引到足够的合适人才。
这使得企业在招聘中遇到困难。
3.人才流动与员工稳定性下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职业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
许多员工选择跳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导致企业用工的稳定性下降。
这对企业来说,也增加了用工的难度。
三、对策1.加强职业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高校应当加强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与企业可以合作开展实习、实训等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优化劳动力市场信息传递机制政府可以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平台,及时传递企业用工需求和就业信息给求职者,提高就业匹配度。
试析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
试析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们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行为和决策。
而就业是人们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提供劳动力而获得报酬的过程,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大学生作为劳动力市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就业情况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也面临诸多阻力,这些阻力不仅影响了大学生个体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试析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分析其中的成因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阻力1. 教育与技能不匹配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获取的专业知识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面临教育与技能不匹配的问题,导致他们难以找到符合自身专业背景的工作机会。
2. 就业渠道狭窄在我国,大部分大学生仍然习惯于通过传统的求职渠道,如校园招聘、招聘会等方式找工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的发展,很多优质的就业机会都隐藏在互联网的深层,大部分大学生并不了解或者不愿意利用这些新的就业渠道。
3. 薪酬与工作地点不匹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而此时很多大学生的薪酬水平并不高,导致他们难以负担高昂的生活费用。
与此很多大学生希望在大城市找到工作,但很多企业又更倾向于将工作地点设置在三四线城市,这导致了薪酬与工作地点的不匹配。
二、阻力产生的原因分析1. 教育体系的问题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依然存在一定的弊端,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匹配度不高,使得大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
大学教育更应该强调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2. 就业观念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传统的求职渠道找工作,而对互联网求职、跨地域就业等新的就业方式并不了解或不愿意尝试,导致了就业渠道狭窄。
3. 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我国经济不平衡发展,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而大多数工作机会都集中在一线城市,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
试析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
试析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市场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一门学科。
在劳动经济学的视角下,我们可以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阻力问题。
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主要体现在供求失衡方面。
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
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却没有相应调整。
传统制造业就业机会减少,而知识型、技能型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
由于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缺乏,导致他们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就业难度加大。
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还存在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方面。
大学生对劳动市场的了解相对有限,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困难。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了解相对不足,难以准确评估他们的能力和潜力。
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用人单位倾向于选择经验更丰富的劳动力,而对大学生持观望态度。
大学生由此面临着就业机会减少、找工作时间延长等问题。
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还来源于劳动市场薪酬结构不合理。
随着经济发展,高薪职业如金融、IT等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而一些传统行业的薪酬水平相对较低。
但大学生往往对高薪职位有过高的期望,而不愿意从事一些较为艰苦、低薪的工作。
这种薪酬结构不合理也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困扰。
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还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密切相关。
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少数一二线城市,而大部分大学生来自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地域差异导致了就业机会的不平衡。
学科结构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一些热门学科招生过剩,而一些市场需求强烈的专业却面临人才缺乏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在劳动经济学的视角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增加就业信息的对接,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
调整劳动力市场薪酬结构,增加低薪行业的吸引力,同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试析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
试析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而就业岗位的增长并不相应,导致了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
劳动经济学作为研究劳动力市场运作规律的学科,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学生就业问题所面临的困境。
通过劳动经济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大学生就业阻力的根本原因,探讨劳动经济学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影响,以及制定政府和社会的应对策略。
通过研究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可以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本文旨在通过劳动经济学的视角,深入剖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更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持续稳定。
1.2 问题提出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难和挑战。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阻力日益加大。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着个体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也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有必要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源和现状,探讨劳动经济学对大学生就业阻力的影响,寻求政府和社会的应对策略,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有益建议。
【问题提出完】2. 正文2.1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现状一、供求矛盾突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市场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
这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矛盾突出,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题。
二、结构失衡明显。
劳动经济学视角分析发现,我国大学生就业结构存在明显失衡现象。
一方面,部分大学生的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一些热门专业人才过剩,导致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学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问题愈发凸显。
根据劳动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供需失衡、结构性矛盾和市场化程度不足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
从供需失衡方面来看,我国大学生数量迅速增长,但职业需求并未同步扩大,导致供需失衡。
大学生流入一、二线城市就业的比例过高,而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人才流失较为严重。
应该通过加强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制定更加灵活的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同时加大对基层和农村地区的人才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供需平衡。
结构性矛盾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专业结构仍然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加强职业教育的力度,改善教育质量,引导学生选择就业市场需求较大的专业,提升就业竞争力。
市场化程度不足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的就业市场仍然存在许多的体制性障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户籍制度对人才流动的限制。
应当着重打破户籍壁垒,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培育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应该加强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提高就业信息的透明度,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和帮助。
也可以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实习实训等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
要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
只有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创造更加宽松、公平的就业环境,才能让更多的大学生顺利就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与解决【摘要】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中存在的困境,探讨了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结合劳动经济学的理论,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措施,并建议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来支持大学生就业。
本文通过对劳动经济学的分析,试图为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实践建议。
希望未来政府、社会和学校能够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和机会,促进社会的持续稳定与发展。
【关键词】劳动经济学、大学生就业、困境、原因、解决方案、政府措施、分析、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日益突出。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数百万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而各行各业的岗位却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求职人群。
这种就业难的局面不仅给毕业生带来焦虑和困扰,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就业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岗位不稳定、竞争激烈等问题,使得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深入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探讨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困境、找出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以及提出解决方案和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1.2 问题意义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体系的有效性。
随着我国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大学生就业问题愈加突出。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乎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就业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在当前劳动市场上,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困难的挑战,例如就业岗位匹配不合适、薪资待遇不公平、就业机会不足等问题。
试析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
试析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和就业问题的学科,通过分析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以及相关因素的作用,可以揭示出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阻力问题。
具体而言,有三个主要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这一问题。
劳动力供给方面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劳动力供给过剩的情况日益严重。
据统计,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数百万人,而就业市场的需求并没有相应的增长,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加大。
劳动力需求方面存在问题。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阻力也与劳动力需求结构不匹配密切相关。
一方面,我国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使得就业难度加大。
由于经济结构升级的不完善,劳动力市场对于大学生的吸纳能力不足,使得大量大学生难以找到符合自身专业和兴趣的工作。
劳动力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劳动力市场上,企业对于大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了解有限,而大学生对于就业市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也掌握不全面。
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更倾向于从经验丰富的应聘者中筛选,而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多有顾虑,从而造成大学生的就业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缓解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阻力。
要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度,通过提供详细的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需求情况,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就业前景,从而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和就业策略。
要加强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注重实践和实践操练的能力培养,使大学生具备更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增加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
也要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机会,缩小大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差距。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阻力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涉及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信息不对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基于劳动经济学角度的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浅析
Wide Angle广角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87基于劳动经济学角度的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浅析韦海蓓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6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遍化和不断扩大的高校规模,大学生毕业人数连年增加,就业困难问题也较为突出。
本文从劳动经济学角度入手,发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具体原因有市场供求失衡、结构性矛盾、人力资本投资收入预期、高校就业指导不足等。
据此,从政府、高校与个人三个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如:加强就业指导、优化高等教育体系、健全市场就业机制、拓宽就业渠道、树立正确就业观等。
关键词:大学生;劳动经济学;就业困难大学生作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问题牵动着高校、政府等社会多方主体。
如今,每年有大批大学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
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群体就业率,避免就业形势的恶化,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现状近年来,受高等教育持续扩招的影响,高校毕业人数连创新高。
根据调查显示,2014年到2018年我国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分别为727万人、749万人、765万人、795万人、820万人,平均每年增长人数20-30万人。
2014年毕业生人数为727万人,2018年达到820万人的历史高位,五年间毕业生人数按2%—5%的同比增长率不断增长,累计增长了12.8%。
尽管我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十几年超过70%,但近些年毕业生数量在逐年增长。
社会提供的有限的工作岗位无法满足每一位毕业生的需求,因此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就业困难的现象。
除此之外,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外貌、性别等方面的歧视。
由于女性在生理方面的特殊性,在同等条件下,甚至女性毕业生优于男性毕业生的条件下,用人单位更倾向于选择男性。
在外貌歧视方面,某些用人单位以身高、外貌作为潜在的选拔标准,对毕业生进行筛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劳动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11人力1104004032钟春发
[摘要]6月不仅是高校毕业生离校的时节,同时也是其就业的最后冲刺阶段。
当前,“毕业即失业”已成为社会关心、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
它不仅仅关系到毕业生和高校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大局。
本文借助劳动经济学相关理论对大学生就业供求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更深入地理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从政府、学校、学生、社会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困难劳动经济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苛。
“毕业即失业”已成为社会关心、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
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问题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的一个缩影,更是我国教育综合水平的最终体现。
依附于大学生身上的高人力资本存量得益于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的长期投资,因而劳动力市场的任何波动都会引致人力资本投资的损失,并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基于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更是基于对社会经济的前瞻性战略思考,研究和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迫在眉睫。
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基本上可以用李白的一句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来简单的说明。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
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大学生就业体制市场化改革和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苛的多重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已从个人问题、家庭问题、学校问题上升为一个政府乃至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大学毕业生能否胜利就业直接关系到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发展;大学毕业生胜利就业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与未来。
反过来,大学生失业会对个人、家庭造成强大的压力、是一种危机的人力资源浪费,会影响社会安定。
目前,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热点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
(一)、高等教育规模成几何级数增长与就业岗位缓慢增长的矛盾。
1999年,我国出于保证经济发展的人才供给、增加消费拉动内需、满足社会的上大学意愿等原因,实行了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
2003年时,1999年扩招的本科学生进入了毕业期,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到212.2万人,出现了高达60多万人的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结构性的问题,而是总量性就业和结构性就业并存的就业问题了。
且由于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在劳动密集型,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也以此类为主,对普通劳动者和技术工人需求更大,而大学毕业生由于工作经验、社会能力等方面的竞争力相对不够,导致他们的竞争优势大大降低,这给大学生就业带来更大的难度。
(二)、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存在二元分割性。
我国劳动力市场从地域上可划分为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市场。
城市劳动力市场一般来说工资较高,劳动条件较好,工作岗位较有保障,职业前景较好;而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工资较低,工作条件较差,工作具有不安定性。
普遍的情况是,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不愿意进入农村劳动力市场,而农村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较难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
可见,两种劳动力市场存在较强的分割性。
当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供给过剩时,如果他们愿意进入农村劳动力市场,就比较简易找到工作。
但是,如果他们不愿意接受农村劳动力市场的低工资和较差的劳动条件,他们只有处于失业状态。
而如果劳动力市场没有危机分割的话,一个大学生在城市劳动力市场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可以到农村呆几年之后再回城里找工作。
但由于存在很多体制性障碍,诸如人事档案制度、户籍制度等因素影响,限制了大学生的解放流动,使得他们一旦选择小城镇及农村市场,以后要进入大中城市市场就需要付出较高的工作转换成本。
由于人才流动成本太高,致使很多大学生有这样的心态:即便在大城市里没工作,也不愿去西部、去农村工作,这越发加剧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程度。
(三)、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引致的人才培养质量下降。
最近几年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连年大幅度扩大,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
转变,缓解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高等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
我国一半以上的高中毕业生均有机会上大学,满足了广大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同时也刺激和拉动了经济的发展。
但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势必带来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
主要表现为:硬件不够,图书、教学设备、师资力量跟不上;实验条件简易;教学规模扩大,教师授课任务加重,提高自身的充电时间很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恶化。
再加之目前的大学培养机制脱离了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经济发展需要的很多人才,大学不能提供,而经济发展不需要的,大学反而拼命“生产”,两者的脱节和质量的下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又一严重原因。
(四)、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差异较大,就业观念存在误区,就业能力不够。
虽然,大学生大多已走出对薪酬期望过高的误区,但对薪酬福利的要求仍处于偏高状态,与用人单位能够给予的实际报酬仍有一定的差距。
且当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严重原因。
(五)、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苛挑战,也对我国就业形势带来一定影响,主要是部分出口型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出现就业岗位流失的现象。
由于影响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如高通胀和次贷危机、高成本和低附加值的增长模式、政策迭加效应、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等都不是短期的现象,一些行业受到的冲击还比较大,企业纷纷减少招聘人数,这使得我国本来就偏紧的劳动力市场更加拥挤,在今后几年都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压力。
[结论]导致大学毕业生失业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有大学生个人就业观念的原因也有用人单位的原因以及某些社会因素,对此我们应该做更加客观全面的分析,正确地看待大学生失业现象。
政府应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劳动力市场,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把握好择业期望值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从而降低大学生失业率,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康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