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相分析和实例分析
测井相分析
常用的测井资料:自然电位;电阻率;地层倾角; 体积密度;中子孔隙度;声波时差等。
2、测井相与沉积相
“测井相”或“电相”于1970年提出,
指能够表征沉积物特征,并据此辨别沉 积相的一组测井响应(参数)。 测井相与沉积相相当(存在密切关系), 但并非一一对应,
必须用已知沉积相对电相进行标定。
3、测井相分析方法
测井相标志:曲线形态、幅度、光 滑程度、接触关系等。
测井相分析技术:按照判别方Biblioteka 分 为:(1)人工测井相分析;
(2)自动测井相分析。
人工测井相分析
单层曲线形态(自然电位曲线),可以反映→
●粒度、分选及其垂向变化;
●砂体沉积过程中水动力和物源供应的变化。
曲线形态特征(要素)主要包括:
⑴幅度√ ⑵形态√ ⑶顶、底接触关系 ⑷光滑程度 ⑸齿中线 ⑹多层组合形态
(二)测井相分析 受取心数量少等因素限制,人们更 注重测井信息的利用 ●选择测井组合●测井相与沉积相
●测井相分析方法
1、测井组合
不同测井方法对岩性、物性、流 体性质等反映能力不同
不同岩层在测井曲线上有不同的 特征。 测井相分析之前,应首先选择有效 的测井组合。
搜集岩屑资料→总结测井资料划分岩性规律→定 性判断岩性。
北三西西块测井相分析方法及研究——以北三西西块三角洲平原亚相为例
0 引言
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 中, 配合岩芯资料 , 利用各 种测井曲线来分析沉积环境, 研究砂体延伸、 展布规 律, 从而为储层精细地质研究 、 寻找剩余油分布 、 制
定 调整 方案 、保 证 油 田高 产稳 产 奠定 良好 的基 础 。 北 三西西块在 区域 上位 于松 辽盆地 中央 凹陷 区大庆
总体沉积特征是 : 具明显的河流二元结构 ; 具典 型的正韵律 ;具明显的底部冲刷突变面行层理等;以粉砂岩 、 如单 细砂岩为主,累计概率曲线具两段式。电阻率曲线
为典型钟形 ; 底部高幅突变 、顶部渐 一 突变 ;极高 幅 度 、值 达 l 5~2 Q ・ 5 M,多为 2 Q ・ 左 右 ;具 0 M
长垣北部 , 沉积环境类型多, 构造特征稳定 , 测井资 料齐全, 适合开展测井相分析及研究。
2 测 井相模 式 建 立
通 过 取芯 井 的沉 积 微相 和测 井 曲线 的对 比分
l 方 法原 理
测井相研究必须依靠丰富的岩芯资料和测井资 料, 在取 芯井 精细 观察 、 述 、 描 岩屑分 析化 验 等研 究 基础上, 通过各种相指标进行单井相分析 , 确定研究 区的相 、 亚相 、 微相 类 型 , 究其 沉积 特征 。利 用 测 研
齿 特征 ,达 1 0—2 f ・ 0 M;具 高 幅度 差(1 f ・ ) > .l M 。 5
征 ;极 高反 幅度 、值最 低约 7 10 P ,多 为 0~ 0A I
9A I 右 ( 图 1。 0P左 见 )
自然伽 马曲线为扁钟形 、底 突顶渐 、光滑一微齿
( 图 3) 见 。
析, 以及多井同一微相的测井要素特征研究, 在测井 曲线优选 的基础 上,建立 了北 三西 西块 三角洲 平原
测井相分析在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1 )幅度 : 测井 曲线 形态 的重 要特 征之一 , 是 幅
1 测 井 曲线形 态及 其 沉 积 解 释
用测井相和地震相综合 解释沉积相和沉积 环境 是十分重要 的基本 方法 , 岩性 ” 刻度 ”测 井” 再 用“ “ “ ,
用“ 测井 ” 刻度 ” 地震 ” 把测 井 这个“ 上 的地 质 “ “ , 点” 解释和地震这 个“ 上 的地 质解 释结合 起来 , 面” 研究
浅湖等沉积相 , 总结 出研究区从长 8到长 6 , 段 经历 了三角洲前缘 、 滨浅湖 、 湖泊相 、 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 等 沉积演化过程及其沉积规律 , 并指出分 支河道和分流水道 以及河 E坝、 l 远砂坝等沉积微相 是主要 的油气储集层 , 刻 画出了油气富集区展布和规律 。 关键词 : 岩性油气藏 ; 测井 曲线形态 ; 测井相 ; 沉积演化 ; 油气 富集 区
测 井 相 分 析 在 岩 性 油 气 藏 储 层 预 测 中 的应 用
马 小刚 , 李子峰 张春 梅 ,
(.中国石 油化工股 份有 限公 司物探技 术研 究 院, 苏 南京 201 ;2 1 江 104 .中国 石油 化工股 份有 限
公 司东北 油气分公 司研 究院 , 吉林长 春 1 0 6 ) 3 0 2
第 3 3卷第 1 期
21 0 0年 2月
单井相_测井相_地震属性点滴
[转载]体系域的识别标志对于结构比较完整的层序,一般发育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和湖泊收缩体系域。
体系域是层序内同期沉积体系的组合。
在层序内部,首次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是划分体系域的根据。
一、低水位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一般沉积范围比水进及高位域分布范围小,多为加积或进积式准层序组,其下边界为层序底界,上边界为初次湖泛面。
二、初次湖泛面初次湖泛面为湖侵体系域与低水位体系域的分界面。
地震剖面上,对应着最低的湖岸上超点。
初次湖泛面之上,地震相为平行、亚平行反射,连续性中等偏好;初次湖泛面之下,地震相多为杂乱或空白反射。
界面上下沉积物类型及沉积环境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特别是在湖盆边缘地区,界面以下多为河流与三角洲平原相沉积,局部为洪积扇沉积;界面以上变为滨浅水或较深水的细粒沉积,沉积物的颜色可能由红色变为浅灰色或深灰色。
界面以下多为进积-加积式淮层序组,界面以上变为典型的退积式准层序组。
古生物组合在界面以下为浅水、狭盐性生物化石为特征,甚至局部无生物化石;而界面以上变为较深水-深水、广盐性的生物化石组合。
三、湖侵体系域湖侵体系域位于初次湖泛面之上和最大湖泛面之下,湖盆边缘区上超反射明显,湖盆内部地震相特点为平行、亚平行反射,连续性反射,在垂向上表现为典型的退积式准层序组。
四、最大湖泛面最大湖泛面将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分开。
在湖相地层中,最大湖泛面附近发育密集段,密集段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强振幅、高连续反射同相轴,与最远的湖岸上超点对应,密集段在电阻率、感应、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上均有十分特征性的反映,地震上的标志为下超现象,这是出于高位期沉积速率大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所导致的沉积物向盆内进积所造成的。
五、高水位体系域上边界为层序顶界高水位体系域一般为加积或进积式准层序组,上边界为层序顶界,下边界为最大湖泛面。
高水位体系域经常因为剥蚀而不存在。
[转载]Petrel建模常用术语Petrel建模常用术语3D Grid –是一个用来描述三维地质模型的由水平线和垂直线组成的网格。
裸眼井测井资料现场验收标准和实例分析
二、对 原 始 图 的 检 查 要 求:
1 .图面整洁、清晰、走纸均匀;曲线布局合理,曲线交叉 处清楚易辨。 2.曲线线条宽度小于0.5mm,格线清楚。遇阻曲线稳定、
平滑(不包括放射性测井)。
3.各条曲线测量值应分别与地区岩性规律相吻合。曲线若
出现与井下条件无关的零值、负值与畸变,应更换仪器验 证。
第 四 节:
刻 度 检 查
刻度记录是现代测井的一个整体部分, 正确的刻度能够提供质量控制,有助于 评价测井资料的质量。现场的一个完整 的刻度包括车间刻度、车间检定(又称车 间校验,主校验,下同)、测前检定(又 称测前校验)、测后检定(又称测后校验)。
一、 刻 度 原 理
测井仪器产生的信号与测量的井下参数 有关,通过刻度建立和记录仪器信号与 其所代表的井下参数之间关系,刻度过 程同时消除仪器范围内的电子飘移,使 测井过程不致于引起大的误差,保证同 类型仪器计量结果的统一。
第二节: 测井深度检查
测井深度是测井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之一,它 关系到被测物的埋藏深度,以及钻井、射孔、 试油等一系列施工作业的质量,减少施工作业 事故的发生。 测井深度以深度参考点为标准,套管鞋深度和 上次测井曲线的深度是本次测井的参考深度。 在同一口井中不同井身结构的套管和多次测量 曲线的深度衔接应该准确。
第五节:单项测井原始资料质量
单项测井原始曲线检查应特别注意以下内容: ——与深度参考点比较,深度误差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 记录曲线必须完整 , 要有井底遇阻曲线 , 上测至规定的 深度; ——重复接图曲线﹙除井径曲线﹚,重复误差不得超过允许 误差; ——重复测井曲线,重复误差不得超过允许误差; ——与对照物进行数值比较,测量值不得超过规定要求; ——与相关曲线进行形状和测量值对比; ——对曲线上出现的异常进行分析; ——不得超速; ——仪器刻度记录完整,刻度误差不超过允许误差。
测井沉积相分析课件
在不同测井方法和不同井段之间,保持数据 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数据一致性
对测井数据进行校准和标定,确保数据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规范性
遵循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便于数据的共 享和处理。
03
沉积相的识别与分类
沉积相的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法
01
02
03
岩心观察
通过观察岩心,了解沉积 物的颜色、成分、结构、 构造等特征,是识别沉积 相最直接的方法。
05
测井沉积相分析的应用与展望
测井沉积相分析的应用领域
1 2
油气田勘探
通过测井沉积相分析,确定油气储层的分布和特 征,为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煤田勘探
利用测井沉积相分析技术,研究煤田的沉积环境 和煤层特征,提高煤田的勘探精度和开发效益。
3
地质灾害防治
通过测井沉积相分析,研究滑坡、泥石流等地质 灾害的成因和发育规律,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 学依据。
详细描述
河流沉积相分析是测井沉积相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分析测井曲线,可以识别出不同类型河流的沉积特征 ,如河道、河漫滩、河口等。这些特征的形成与河流的水动力条件、搬运能力、沉积物的粒度、矿物成分等因 素有关。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预测地下岩层的分布和储层性质,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实例二:三角洲沉积相分析
01
电法测井
利用电学原理,测量地层电学性 质随井深的变化,以获取地层岩 性、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
02
03
核磁共振测井
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测量地层中 氢原子核的弛豫时间,以获取地 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信息。
04
测井数据处理流程
数据预处理
随钻自然伽马_感应测井仪测量因素分析及应用实例
MWD 测 量 探 管 将 实 时 伽 马 和 电 阻 率 数 据 与 MWD 其它几何测量参数 (井斜 、方位等) 进行统一编 码 ,通过 MWD 随钻测量仪的泥浆脉冲遥测系统传 输到地面 ,交由地面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 ,一方面 得到测量点的井斜 、方位 、工具面等几何参数 ,指导 几何方式钻进 ;另一方面 ,实时伽马和电阻率数据与 井深数据交汇得到地层的实时 (伽马 、电阻率) 曲线 , 指导地质导向钻进 。系统组成结构如图 1 所示[3] 。
摘 要 随钻自然伽马 - 感应测井仪由 MWD、随钻自然伽马仪及随钻感应电阻率仪组成 。文章介绍了随钻自
然伽马仪和目前钻井行业中唯一商业化的随钻感应电阻率测井仪的测量原理及系统组成结构 ,通过该系统的现场 应用实例 ,对影响仪器响应的几种因素进行了分析 。
关 键 词 随钻感应电阻率测井仪 随钻自然伽马仪 电磁感应 趋肤效应校正 轨迹控制 作者介绍 刘庆龙 工程师 ,1969 年生 ,1992 年毕业于石油大学 (华东)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现在胜利油田钻井工艺
与实际参数出现明显差别的重要原因 ,因此 ,必须对
仪器测量的数据进行反褶积处理和趋肤效应校正 ,
从而得到反映地层特性的真实曲线 。所谓趋肤效应
测井沉积相沉积特征分析
利用“测井相”研究岩性
1.可建立岩石成份与测井响应之间关系。 2.岩石结构和测井响应之间可建立关系
岩石结构包括:粒度、分选、磨圆程序等均可在 测井曲线上可反映出来。 3.岩石构造与测井响应之间关系 4.测井相与地质相对应关系
第15页/共142页
第16页/共142页
岩石组合及层序的测井解释模型
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地层,在纵向上有不同的岩相组合,在横向上有 不同的分布范围及沉积体的几何形态,砂体的内部具有不同的粒度,分 选性,泥质含量。
一、测井曲线要素及其常规组合测井曲线地质意义
1.幅度:分为低幅 、中幅 、高幅三个等级 2.形态
2.测井曲线自动分层;
3.确定测井相;
把相应每条曲线平均值算出来, 组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存储 空间,即形成一个数组-测井 相。
测井相图形式:
①蜘蛛网图:以每个点为中 心;
②阶梯状图
第12页/共142页
砂岩
石灰岩
第13页/共142页
第14页/共142页
测井相分析成果的主要用途
由于测井相分析能够获得深度准确、质量较高的单井岩 相柱状图,故它在石油勘探与开发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确定井剖面地层的岩性,研究岩相特征。 2.为单井解释、多井评价确定地层模型提供依据。 3.研究地层层序关系,进行地层对比。 4.研究油田储集层的纵、横向变化及油气层分布,予测有利 含油气区。 5.提供各类岩相统计结果,对研究区域性的生、储、盖条件 极为有利。 6.进行沉积相与构造地质研究。
据曲线形态分为光滑、微齿、齿化三个等级
测井曲线识别沉积相
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
河口砂坝沉积微相的与测井相关系图
16
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
河口坝沉积微相的与测井相关系图
17
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
3、分布于河口砂坝前部或侧翼, 通常由粉细砂岩到泥质粉细砂 岩、细粉砂岩、粉细砂岩与泥互层,韵律不明显或反韵律特征, 测井曲线为螺丝钉形中幅指状、中幅手套形。
18
16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河口砂坝沉积微相的与测井相关系图17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河口坝沉积微相的与测井相关系图18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3分布于河口砂坝前部或侧翼通常由粉细砂岩到泥质粉细砂岩细粉砂岩粉细砂岩与泥互层韵律不明显或反韵律特征测井曲线为螺丝钉形中幅指状中幅手套形
3、接触关系。测井曲线的接触关系能够反映沉积时不同阶段 水动力条件的强弱及物源供给情况,分为突变型和渐变型两类。 顶部突变表示物源供给中断,底部突变表示与下伏岩层存在剥 蚀接触关系;顶部渐变表示物源供给逐渐减少至中断,底部渐 变表示物源供给逐渐增加。
8
一、沉积相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9
一、沉积相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4、曲线的光滑程度:测井曲线的光滑程度从一方面上反 映水动力条件的稳定性,分为光滑、微齿和齿化等类型。 曲线光滑表示物源丰富,水动力条件稳定,齿化曲线表示 韵律性沉积,水动力条件呈间歇性变化,微齿化介于两者 之间。
10
一、沉积相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11
沉积相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测井相分析
结论
12
22
谢谢!
23
13
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
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测井相关系图
14
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
2、河口坝沉积微相:河口坝位于水下分流河道的河口处。岩 相以Sh、Fs、Sh—Sd为主,岩性为细砂岩,砂岩中常见油斑和 油侵现象。其下部发育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顶部出现平行层 理,此外滑塌变形层理,泄水构造也非常发育。自然伽马曲线 为低值,中—厚层,曲线形态呈典型的漏斗型,底部渐变,顶 部突变,较为光滑,它反映水动力条件增强、物源供给量增加, 表征反粒序的沉积序列结构特征。
测井相分析和实例分析解读
七)填积(Aggradation and Channel Filling) 主要是指河道内的充填沉积,这一过程是河流携带的大 量沉积物在流水的能量小于颗粒自身的重量时,沉积物发生 卸载并充填于河道内的堆积形式。
八)浊积(Turbidity Accretion or Deposition)
是指沉积物和水的混合物中由流体紊动向上的分力支撑 颗粒,使沉积呈县浮状态,并与上覆水体形成明显的密度差, 在密度差引起的重力作用下,沉积物沿着(水下)斜坡流动 并向前堆积的过程。 碎屑岩不同沉积作用的非均质性响应表现在:垂积 —— 无 规则非均质性;前积 —— 明显的反韵律非均质性;侧积 —— 强烈的正韵律非均质性;漫积 —— 似均质层;筛积 ——出现 “贼层”的严重非均质性;选积 —— 反韵律非均质性;填 积——较弱的正韵律非均质性;浊积——复合非均质性。
表 2-12
沉积作用 粒度特征 沉积构造 韵律及规模
碎屑岩系八大沉积作用的储层表征及勘探开发中的问题
砂、泥岩 发育状况 测井曲线 形态 地震反 射特征
孔、渗与粒度的 层内非均质性 勘探开发问题 注采问题 对应关系 以大型板状、 槽 中等偏好,对应关 A. 通常缺乏良A.防止出砂, 速敏问有利于注聚合 以粗粒沉积 不明显的正韵律, 无规则或具叠加 状交错层理为 粗粒部分达 中 强 震 幅系无明显的规律, 好的盖层,泥题较为严重, 开采太物,降低中下 垂积 为主,通常 以及突变叠加正韵 高幅锯齿 正韵律的非均质 主, 小型流水沙 85%或 90%以 的下凹, 下最大渗透率通常为 岩和夹层不发快,砂随油而出;部的渗透率, (Vertical 为砾岩或含 律 (复合韵律) ; 通 状箱形 性,变异系数中 Accretion) 纹一般不太发 上, “砂包泥” 切谷 于底部,但无明显 育; B. 勘探前B.防止出水, 即防止开采速度应是 砾粗砂岩 常规模较大 等,级差大 育 的规律 景位于下游 水锥或水窜现象 稳中求慢 粒度可粗可以 低 角 度 板 状 向上变粗的反韵上、下可发育 良好的注水开 有利的勘探区 细,但通常交错层理为主, 律结构特征;规模良好的泥岩, 强震幅反 明显的反韵律非 发层段 典型的漏 好而大,最大渗透 带位于含砂率如何确定砂体的走 前积 为 中 细 砂可 见 流 水 或 浪的大小取决于地形下部泥岩色深 S 形或雁 均质性,变异系 (Progradation) 斗形 率位于顶部 25% ~ 55% 之向与范围 岩;可见大成 小 型 沙 纹 及的陡缓、位置及沉质纯,而上部 行排列 数中偏大 间 量的云母 槽状交错层理 积物的供给量 色浅质杂 沉积构造种类 注聚合物的良 勘探前景位于 可粗可细,齐全, 以多组低向上变细的渐变正砂 岩 占 50 ~典 型 的 钟 强烈的正韵律非 防止水锥或水窜现好层段 侧积 两侧,取决摩 极好,中等偏大 均质性,变异系 象;注意射孔位置, (Lateral 常以中粗砂角 度 下 切 型 板韵律结构;规模中70% ; 砂 泥 间形 或 锯 齿 擦与惯性因素 Accretion) 岩为主 状 交 错 层 理 为等偏大 互 状的钟型 数和级差大 不可注水 的强弱 特色 以小型流水沙 韵律不明显,但多大套泥岩,夹 孔、渗对应关系变 由于其层很 漫积 以粉、细砂纹为特点, 可见 指状或小 似均质层,变异 开发中如果小层可 为小型反韵律,厚砂岩或薄砂泥 化不大,与粒度不 薄,往往被忽 (Overbank 岩为主 小型槽状交错 型舌状 系数和级差小 作均质层考虑 Accretion) 度小范围广 互层,泥包砂 明显 视, 层理 筛积 粒级变化 注意水敏问题 粗粒部分达 “贼层”的严重 (Sieve 大,双众态 高幅锯齿 无明显的孔、渗对 砾石可呈 90% 以 上 , 缺 杂乱反射, 非均质性,变异勘探开发中问题类似于垂向加积, Accretion) 或多众态分块状、 无明显的韵律特征 状尖咀形 应关系,最高渗透 叠瓦状排列 泥,范围受限 丘状叠置 系 数 和 级 差 极缺泥,防止出砂,防止出水太快 布,多级颗 或楔形 率位置不确定 于扇体 大, 粒支撑 选积 冲洗层理、 浪成 良好的注水开 幅度不大 (Winnowing 粒度中等偏小 型 砂 纹 及 不以反韵为主,可见90% 以 上 为 强 反 射 席孔、渗对应关系一反或复合韵律非有利于注水开 发层段 的漏斗形 正韵律要防止水锥 Accretion) 细,分选好 同 方 向 的 交 错正韵律及复合韵律 砂,缺泥 状 般很好 均质性 发,高能高产 或箱形 层理 填积 难于开采 粒度一般偏以 槽 状 交 错 层 砂 岩 不 足 中幅锯齿 较弱的正韵律非厚度偏小,储 (Aggradation 细,个别可理为主, 板状交小型渐变正韵律 40% , “泥包 孔隙对应较好 小层难以对比 and Channel 状钟形 均质性 量不大 达中粗砂 错层理不发育 砂” Filling) 浊积 粒度变化 层��
测井相
线就构成了该沉积相的映像,测井曲线越完善,所反应的
情况越好。
2、用于测井相分析的测井曲线类型
测井曲线类型很多,如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 、井径(CAL)、声波时差(AC)、密度(DEN)、补偿中子
(CNL)、微球型聚焦电阻率(RXO)、中感应电阻率
(RIM)、深感应电阻率(RID)等,它们可以从不同方面 反映岩层特征及所含流体性质。测井相分析一般选用 自然电位或自然伽玛曲线。
线特征:为一套低幅反向齿形,齿中线上倾、平行。 (2)主河道沉积:发育在泥石流沉积上,水流冲刷、搬运能力强.沉积
有滞留的碎屑支撑砾岩,底部常有残留的泥石流层。曲线特征:中幅、
正向或对称齿形,齿中线下倾或水平。 (3)扇中辨状河道:水浅流急,河道迁移快,以含砾砂岩为主,曲线特征
:中幅、厚层,常由几个齿叠加而成,具箱形或钟形的外貌,齿中线水平
选加好,代表砂体上部受波浪影
响。
③箱形:反映沉积过程中能量
一致,物源充足的供应条件,
是河道沙坝的曲线特征。 ④指形:代表强能量下的中层 粗粒堆积,如海滩、湖滩。
以及一些组合形式
3.接触关系
顶底接触关系反映砂体沉积初期、末期水动力能量 及物源供应的变化速度,有渐变和突变两种,渐变又分 为加速、线性和减速三种,反映曲线形态上的凸型、直 线和凹型。突变往往表示冲刷 ( 底部突变 ) 或物源的中断 (
二、测井曲线要素
通过分析取芯井典型沉积微相类型对应的测
井曲线响应,建立岩性和电性之间的对应关系。最
终实现根据测井曲线即能判别岩性和沉积相。
利用测井曲线来判别沉积相主要从曲线的幅
度、形态、顶底接触关系、齿中线以及光滑程度来
进行分析。
1.幅度:分为低幅、中幅、高幅 2.形态:①钟形:反映水流能量 向上减弱它代表河道的侧向迁移 或逐渐废弃。 ②漏斗形:反映砂体向上部建 造时水流能量加强,颗粒变粗分
基于MRGC聚类方法的测井相分析和岩性识别——以Z油田潜山地层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2022年1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第36卷第1期文章编号:1673–8217(2022)01–0031–08基于MRGC聚类方法的测井相分析和岩性识别——以Z油田潜山地层为例余秋均(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摘要:为了解决常规岩性识别方法对于较为精细岩性识别和复杂岩性识别困难的问题,通过论述MRGC聚类方法和KNN算法传播器的基本原理,提出基于MRGC聚类方法的测井相分析和岩性识别方法及其流程。
即优选能反映岩性特征的测井曲线,利用MRGC聚类方法进行测井相自动划分,并用录井及岩心等地质资料建立的岩相数据库对所划分的测井相进行标定,建立岩性识别模型;通过KNN算法传播器将模型推广应用于未取心井,实现岩性识别。
该方法在Z油田潜山地层应用,有效地识别出潜山地层中的风化壳角砾岩、硅质砂岩、硅质粉砂岩、硅质泥岩、灰岩、泥质灰岩、灰质泥岩、生物灰岩共8种主要岩性,其结果与录井、取心资料符合率达80%以上,表明其在潜山等地层岩性识别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关键词:MRGC聚类;测井相分析;岩性识别;风化壳;基岩;潜山中图分类号:P631.8 文献标识码:ALogging facies analysis and lithology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MRGCclustering methodAll Rights Reserved.--by taking buried hill formation of Z oilfield as an exampleYU Qiujun(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Liaohe Oilfield Company, PetroChina, Panjin, Liaoning 12401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difficulty of conventional lithology identification methods in fine lithologyidentification and complex lithology identification, by discussing the basic principle of MRGC clusteringmethod and KNN algorithm propagator, a logging facies analysis and lithology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itsprocess based on MRGC clustering method are proposed. The logging curves that can reflect the speciallithology are optimized, the logging facies are automatically divided by MRGC clustering method, and thedivided logging facies are calibrated by the lithofacies database established by logging and core geologicaldata, to establish the lithology identification model. The model is extended to non-coring wells through KNNalgorithm propagator to realize lithology identific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in buried hill formationof Z oilfield effectively identifies 8 main lithology in buried hill formation, including weathered crust breccia,siliceous sandstone, siliceous siltstone, siliceous mudstone, limestone, argillaceous limestone, calcareousmudstone and biological limestone. The coincidence rate between the results and logging and coring data ismore than 80%, indicating that it has good applicability in lithology identification of buried hill and otherstrata.Key words: MRGC clustering; logging facies analysis; lithology identification; weathering crust; bedrock;buried hill岩性识别是地质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沉积相刻画、储层特征研究、储层预测和地质建模等均具收稿日期:2021–06–15;修订日期:2021–09–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2-12
沉积作用 粒度特征 沉积构造 韵律及规模
碎屑岩系八大沉积作用的储层表征及勘探开发中的问题
砂、泥岩 发育状况 测井曲线 形态 地震反 射特征
孔、渗与粒度的 层内非均质性 勘探开发问题 注采问题 对应关系 以大型板状、 槽 中等偏好,对应关 A. 通常缺乏良A.防止出砂, 速敏问有利于注聚合 以粗粒沉积 不明显的正韵律, 无规则或具叠加 状交错层理为 粗粒部分达 中 强 震 幅系无明显的规律, 好的盖层,泥题较为严重, 开采太物,降低中下 垂积 为主,通常 以及突变叠加正韵 高幅锯齿 正韵律的非均质 主, 小型流水沙 85%或 90%以 的下凹, 下最大渗透率通常为 岩和夹层不发快,砂随油而出;部的渗透率, (Vertical 为砾岩或含 律 (复合韵律) ; 通 状箱形 性,变异系数中 Accretion) 纹一般不太发 上, “砂包泥” 切谷 于底部,但无明显 育; B. 勘探前B.防止出水, 即防止开采速度应是 砾粗砂岩 常规模较大 等,级差大 育 的规律 景位于下游 水锥或水窜现象 稳中求慢 粒度可粗可以 低 角 度 板 状 向上变粗的反韵上、下可发育 良好的注水开 有利的勘探区 细,但通常交错层理为主, 律结构特征;规模良好的泥岩, 强震幅反 明显的反韵律非 发层段 典型的漏 好而大,最大渗透 带位于含砂率如何确定砂体的走 前积 为 中 细 砂可 见 流 水 或 浪的大小取决于地形下部泥岩色深 S 形或雁 均质性,变异系 (Progradation) 斗形 率位于顶部 25% ~ 55% 之向与范围 岩;可见大成 小 型 沙 纹 及的陡缓、位置及沉质纯,而上部 行排列 数中偏大 间 量的云母 槽状交错层理 积物的供给量 色浅质杂 沉积构造种类 注聚合物的良 勘探前景位于 可粗可细,齐全, 以多组低向上变细的渐变正砂 岩 占 50 ~典 型 的 钟 强烈的正韵律非 防止水锥或水窜现好层段 侧积 两侧,取决摩 极好,中等偏大 均质性,变异系 象;注意射孔位置, (Lateral 常以中粗砂角 度 下 切 型 板韵律结构;规模中70% ; 砂 泥 间形 或 锯 齿 擦与惯性因素 Accretion) 岩为主 状 交 错 层 理 为等偏大 互 状的钟型 数和级差大 不可注水 的强弱 特色 以小型流水沙 韵律不明显,但多大套泥岩,夹 孔、渗对应关系变 由于其层很 漫积 以粉、细砂纹为特点, 可见 指状或小 似均质层,变异 开发中如果小层可 为小型反韵律,厚砂岩或薄砂泥 化不大,与粒度不 薄,往往被忽 (Overbank 岩为主 小型槽状交错 型舌状 系数和级差小 作均质层考虑 Accretion) 度小范围广 互层,泥包砂 明显 视, 层理 筛积 粒级变化 注意水敏问题 粗粒部分达 “贼层”的严重 (Sieve 大,双众态 高幅锯齿 无明显的孔、渗对 砾石可呈 90% 以 上 , 缺 杂乱反射, 非均质性,变异勘探开发中问题类似于垂向加积, Accretion) 或多众态分块状、 无明显的韵律特征 状尖咀形 应关系,最高渗透 叠瓦状排列 泥,范围受限 丘状叠置 系 数 和 级 差 极缺泥,防止出砂,防止出水太快 布,多级颗 或楔形 率位置不确定 于扇体 大, 粒支撑 选积 冲洗层理、 浪成 良好的注水开 幅度不大 (Winnowing 粒度中等偏小 型 砂 纹 及 不以反韵为主,可见90% 以 上 为 强 反 射 席孔、渗对应关系一反或复合韵律非有利于注水开 发层段 的漏斗形 正韵律要防止水锥 Accretion) 细,分选好 同 方 向 的 交 错正韵律及复合韵律 砂,缺泥 状 般很好 均质性 发,高能高产 或箱形 层理 填积 难于开采 粒度一般偏以 槽 状 交 错 层 砂 岩 不 足 中幅锯齿 较弱的正韵律非厚度偏小,储 (Aggradation 细,个别可理为主, 板状交小型渐变正韵律 40% , “泥包 孔隙对应较好 小层难以对比 and Channel 状钟形 均质性 量不大 达中粗砂 错层理不发育 砂” Filling) 浊积 粒度变化 层序多,规模多 个 中 等 孔、渗通常变化大, 无明显的规律,寻找低位扇体注意夹层的分布对开采速度要稳 多具鲍玛序列 丘状下超, (Turbidity 大,混杂堆 韵律类型多样 较大,砂多于幅 锯 齿 状 难以预测,与粒度多为偏正的复合的分布与空间油气的影响, 防止出 或粗尾递变 较为杂乱 Accretion) 集 泥 钟形 的关系不好 韵律非均质性 叠置 砂
四)漫积(Overbank or Sheet Flow Accretion)
漫积通常是指冲积扇环境的漫流沉积作用,即形成冲积扇 端的片汜沉积。本文把它拓展为由于河水或洪水漫过堤岸,远 离河道,流速减慢,大量悬浮物质卸载形成的冲积泛滥平原沉 积。这种定义与国外文献中的Sheetflow Deposition 相当,主要 是由于漫岸流将悬浮物携带到泛滥平原堆积而成,沉积物在垂 向上可以逐渐增厚,其搬运方式为悬浮负载。
广义的侧向加积是指沉积物堆积于一个斜坡地貌上,而整个加 积过程中并不发生改变这一斜坡的地形特征,只引起沉积物向下坡 方向进行侧向移动或堆积。这里主要是指发生在河道内部,由于河 道的弯曲使水流形成侧向运动并造成沉积物重新分布的过程,它是 形成曲流点沙坝(也称边滩)的主要成因机理。
以上三种沉积作用也是盆地充填的三种最基本形式,并已被大 多数地质家和油田工作者广泛地采纳和使用,可以说它们是碎屑岩 形成过程中最基本的三种沉积物堆积方式。
1、测井相分析
1、基本概念:利用测井曲线形态进行沉积相分析称为测 井相分析,也称为电相(electrofacies)。
通过分析取芯井典型沉积相类型对应的测井曲线响应, 建立岩性和电性之间的对应关系。最终实现根据测井曲线 即能判别岩性和沉积相。 目的是将在取芯井确定的沉积微相类型推广到非取芯井。
2、用于测井相分析的测井曲线类型
曲流河
辫状河
注意油层水淹后曲线形态畸变
曲流河环境模式及典型曲线
(2)利用梯形图或星形图进行相分析 综合分析 模式分类 模式识别
星形图
直方图
教材P136
梯形图
(3)应用地层倾角测井 进行相分析
绿模式
识别层理类型 判别古水流方向 推断砂体延伸方向
蓝模式
红模式
教材P136
第四节 碎屑岩的八大沉积作用
是指沉积物以底负载方式搬运,当沉积物的重量超过流 水所能携带的能力时,开始发生沉积并形成沉积物的垂向增 长。这种作用的主要结果是形成辫状河砂体——心滩沉积, 沉积物的垂向堆积称之为垂向加积。
二)前积或进积作用(Progradation)
广义的前积作用,是指碎屑物于一定环境下,不断地向前加积, 故也称顺流加积(Downstream Accretion)。通常文献和教科书中 的前积,主要是指河流所携带的沉积物在遇到地形突然开阔、坡度 变陡时,所形成的顺流向沉积作用,即沉积物在地形开阔和坡度增 加的部位,开始卸载并逐渐向前推进或堆积的过程。 三)侧向加积(Lateral Accretion),简称侧积
单井相图
测井相分析实例
(1)、三角洲相 三角洲水下分流水道一 般为中高幅钟形或箱形; 河口坝为漏斗形; 远砂坝为中-低幅漏斗形 或指形; 分流河道间则为低幅齿 形或平直曲线。
测井相分析实例
测井相分析实例
(2)、辫状河 心滩:自然电位幅 度大,较圆滑,曲 线形态为箱形或柱 形。 辫状水道:厚度小 于心滩,自然电位 幅度中等,为钟形 或齿化钟形。
沉积作用是形成各种沉积环境的主要成因机理,这里所 指的沉积作用是单个成因单元(砂体)形成时的沉积方式, 它是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基础和内容,这是由于不同的 沉积作用具有不同的非均质性响应关系。为此,在前人的基 础上,将碎屑岩的沉积作用归纳为八个字。 即:垂、前、侧、漫;筛、选、填、浊。
一)垂向加积(Vertical Accretion),简称垂积
五)筛积(Sieve Accretion) 主要是指发生在冲积扇的扇中平原,大量砾石已堆积的前 提下,细粒物质沉积在搬运卸载的过程中,因前期堆积的砾石 形似筛子一样具高渗透性,使细粒物向下渗透并产生选择性沉 积的过程。 六)选积(Winnowing or Swashing Accretion) 是由于汇水盆地的波浪作用使浪基面以上的沙质颗粒产生 来回的淘洗而形成滩坝的沉积作用,通常可发育较好的冲洗层 理,这是由于沿岸流、回流及波浪共同的作用结果。
七)填积(Aggradation and Channel Filling) 主要是指河道内的充填沉积,这一过程是河流携带的大 量沉积物在流水的能量小于颗粒自身的重量时,沉积物发生 卸载并充填于河道内的堆积形式。
八)浊积(Turbidity Accretion or Deposition)
是指沉积物和水的混合物中由流体紊动向上的分力支撑 颗粒,使沉积呈县浮状态,并与上覆水体形成明显的密度差, 在密度差引起的重力作用下,沉积物沿着(水下)斜坡流动 并向前堆积的过程。 碎屑岩不同沉积作用的非均质性响应表现在:垂积 —— 无 规则非均质性;前积 —— 明显的反韵律非均质性;侧积 —— 强烈的正韵律非均质性;漫积 —— 似均质层;筛积 —— 出现 “贼层”的严重非均质性;选积 —— 反韵律非均质性;填 积——较弱的正韵律非均质性;浊积——复合非均质性。
测井曲线类型很多,它们可以从不同方面反映岩层 特征及所含流体性质。测井相分析一般选用自然电 位或自然伽玛曲线,并辅以微电极和电阻率曲线。
2、 测 井 相 类 型
教材P134
曲线要素图
单井相分析
在岩芯观 察和描述 的基础上 编制单井 相图,然 后结合区 域地质资 料和其它 资料分析 和确定沉 积相、亚 相与微相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