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

合集下载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员和环境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应遵循科学原则、预防为主、防护为主、安全第一、监测防制、整体管理的方针。

第三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应坚持“谁播种菌,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单位负责、部门监管、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

第四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应坚持“防控相结合、长期管理”的原则,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安全防护措施到位。

第五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应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第二章实验室建设和设施要求第六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选址在安全距离内,与居民区、商业区等人口密集区域保持一定的距离。

第七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具备完善的防护设施和设备,包括通风系统、防护服、生物安全柜、处置设施等。

第八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有专门的实验室主任和安全员,负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第九条实验室内应设立指定区域及指定通道,严格控制人员、物品和生物材料的进出。

第十条实验室设施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确保各项设施设备正常运转,安全可靠。

第三章实验操作和废弃物管理第十一条实验室应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流程,确保操作规范、流程明确、操作人员得到充分的培训和教育。

第十二条实验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服和口罩,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或意外。

第十三条实验操作中应加强管控,避免细菌外泄或污染,保障实验室内外环境的安全。

第十四条实验废弃物应按规定进行分类、包装、标识、暂存,待专业单位进行处理,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十五条废弃物处理程序应遵守相关法规要求,严格执行不得外泄、不得私自弃置的原则。

第四章应急预案和演练第十六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程序、责任分工、人员逃生和处置措施。

第十七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定期组织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能力。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是进行生物医学研究和实验的重要场所,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以及防止实验室内的生物材料泄漏和传播,制定了一系列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首先,实验室应制定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操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都应接受相应的生物安全培训,了解相关知识和操作要求,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遵循各项安全准则。

其次,实验室应具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设施和装备,如生物安全柜、洗眼器、应急喷淋器等,以保护实验人员免受生物材料的接触和污染。

生物安全柜应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选择和配置,并定期检验和维护,确保其功能的正常运行。

第四,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演练,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评估应对实验室内的生物材料、设施和操作进行全面的评估,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危险意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

最后,实验室应与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及时了解最新的生物安全技术和管理要求,并共同加强生物安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整个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是为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以及防止实验室内的生物材料泄漏和传播而制定的。

实验室应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设施和装备,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演练,并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加强生物安全的宣传和教育。

只有全面贯彻和执行这些通用准则,才能保障实验室工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实验室生物安全—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范(微生物检验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范(微生物检验课件)

(二)暴露的处理
5.离心管破碎:
如果正在运行时非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 裂,应关闭机器电源,停止后密闭离心桶约30分钟,待气溶胶沉降后开盖。
若离心机停止时发现离心管破碎,应立即盖上离心机,密闭30分钟。随后操作 都应戴结实手套。
玻璃碎片用镊子等工具清除,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 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消毒30 分钟。
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装有消毒剂的容器内,然后回收。离心机内腔应 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反复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并干燥。
(三)感染性物质的运输
感染性物质运输要求 按内层、中层、外层 三层进行包装。
(四)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
感染性废弃物处理的首要原则是必须在实验室内清除污染后 丢弃。高压蒸汽灭菌是清除污染时首选的方法。所有感染性废 弃物都应装入可高压灭菌的黄色塑料袋,并置于防渗漏的容器 内进行高压灭菌后,放到运输容器内运输至焚烧炉。
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技术规范
一、实验室准入要求
1.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 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
2.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 3.BSL-2实验室入口处应贴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其下部应注明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名称、负责人姓名和 联系电话等有关信息 4.进入动物房应当经过特殊批准,禁止将无关动物带入实验室 。
三、感染性物质的操作与处理
(一)感染性物质的操作
1.标本采集:必须有掌握相关职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进行采集,并 根据采集的标本中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而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
2.标本运送:采集的标本应采取防止污染工作人员、患者及环境的方式在医 疗机构内运送。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一、实验室环境安全实验室环境安全是生物安全的基础,包括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等方面。

首先,实验室应设置在专门的实验室场所,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和消毒设备,实验室内的地面和墙壁应采用耐腐蚀的材料,易清洁和无缝隙。

实验室必须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干燥。

实验室管理者应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制定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实施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等。

二、生物安全级别分类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病原性程度,将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进行分类,分为Biosafety Level 1(BSL-1)、Biosafety Level 2(BSL-2)、Biosafety Level 3(BSL-3)和Biosafety Level 4(BSL-4)四个级别。

BSL-1级别适用于微生物无病原性的实验,BSL-2级别适用于微生物具有一定病原性的实验,BSL-3级别适用于病原微生物的实验,BSL-4级别适用于高致病性微生物或生物恐怖威胁代理的实验。

实验室在进行实验前必须确定实验所处的生物安全级别,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三、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室操作规范是保证实验操作安全的关键,包括实验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操作中的安全措施和操作后的处理等。

首先,在进行实验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确保实验室设备和防护装备完好、无损坏。

实验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眼罩和口罩等。

实验中必须遵守消毒措施,保持操作区的干净和无菌。

实验后,实验人员必须及时清洁实验室设备和工作台等,确保无残留和细菌滋生。

四、废物处理规范废物处理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环节,包括废液、废液和废气的处理。

废液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再排放,废液的消毒方式可选择物理方法如高温消毒和化学方法如使用消毒剂等。

废液的排放必须符合当地的环境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和废气必须储存和处理,防止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tiger一、目的制订本规则,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实验设备安全卫生以及防止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人员人身安全、卫生健康安全管理及设备安全.三、职责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需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四、安全操作规程:1。

员工安全操作规程1.1 实验室入口处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

1。

2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

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做好卫生防护,并在有关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同时注意做好环境维护及保密工作.1。

3 进行感染性实验时,禁止他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

免疫耐受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工作人员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方可在实验室工作。

1。

4 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1.5 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1.6 尽量以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1。

7 实验过程中,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

1。

8 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用75%乙醇或巴氏消毒液消毒。

1.9 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等).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每年要接受一次最新的培训。

人员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

1.10禁止将无关动物带入实验室。

2.无菌室安全操作规程2.1无菌培养室每天都要用0。

2%的新洁尔灭拖洗地面一次(拖布专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min以上,超净工作台台面每次实验前要用75%酒精擦洗.然后紫外线消毒30min.操作用具如移液器、废液缸、污物盒、试管架等用75%酒精擦洗后置于台内同时紫外线消毒。

2.2无菌室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污染。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对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本条例所称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第三条卫生主管部门主管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

兽医主管部门主管与动物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xx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实行分类管理,对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

第五条国家实行统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

实验室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第六条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承担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检查、维护实验设施、设备,控制实验室感染的职责。

第二章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第七条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第八条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卫生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后制定、调整并予以公布;动物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兽医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后制定、调整并予以公布。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doc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doc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1.实验室的分类、分级及合用范围分类一般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不使用实验脊椎动物和昆虫 )。

实验脊椎动物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

分级每类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依据所办理的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各分为四级。

各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备要求挨次为:一级最低,四级最高。

合用范围一般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一级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实验室构造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合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用于教课的一般微生物实验室等。

二级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实验室构造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合用于对人或环境拥有中等潜伏危害的微生物。

三级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实验室构造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合用于主要经过呼吸门路令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往常已有预防传染的疫苗。

艾滋病病毒的研究(血清学实验除外)应在三级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中进行。

四级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实验室构造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合用于对人体拥有高度的危险性,经过气溶胶门路流传或流传门路不明,当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

与上述状况近似的不明微生物,也一定在四级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中进行。

待有充足数据后再决定此种微生物或毒素应在四级仍是在较初级其余实验室中办理。

实验脊椎动物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其合用微生物范围与同级的一般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同样。

2.一般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的基本要求2.1 一级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安全设备和个体防备一般不必使用生物安全柜等专用安全设备。

工作人员在实验时应穿工作服,戴防备眼镜。

工作人员手上有皮肤损坏或皮疹时应戴手套。

2.1.2 实验室设计和建筑的特别要求每个实验室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凑近出口处。

实验室围护构造内表面应易于洁净。

地面应防滑、无空隙,不得铺设地毯。

实验台表面应不透水,耐腐化、耐热。

实验室中的家具应坚固。

为易于洁净,各样家具和设备之间应保持必定空隙。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从事病原微生物相关工作的实验室,包括但不限于研究机构、医院、疾控中心等单位。

第三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贯彻实施生物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实验室内部环境安全。

第四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章制度,履行个人的生物安全管理责任,积极参与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培训及演练。

第二章实验室建设第五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当建设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实验室场所内,设施设备符合实验室的实际需要。

第六条实验室应当设有专门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条实验室应当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设施和设备,包括生物安全柜、消毒设备、防护装备等,确保实验室内环境的安全。

第八条实验室应当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随时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准备。

第九条实验室应当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测维护,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作。

第三章实验室管理第十条实验室应当建立规范的出入管理制度,对实验室人员的身份进行核实,并记录出入实验室的情况。

第十一条实验室应当建立规范的样本管理制度,对样本的来源、存储、处置进行规范管理。

第十二条实验室应当建立规范的废物处理制度,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分类、封存、处理,确保废物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十三条实验室应当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流程,对实验室的每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

第十四条实验室应当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培训机制,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增强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

第四章生物安全防护第十五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按照规定佩戴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等,确保个人安全。

第十六条实验室应当建立规范的生物安全操作程序,对操作过程进行规范管理,减少生物安全风险。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微生物实验室的布局和设计应考虑良好的微生物操作和安全.本质是最大程度的减少微生物菌种的交叉污染,微生物样本的处理环境也是重要,因为环境也能引起也污染的可能。

规范微生物实验室内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及染菌的微生物培养物处理程序,保证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意义重大。

一、员工安全操作规范1、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直接负责的人员)负责制订和采用生物安全管理计划以及安全或操作手册。

2、实验室安全主管(向实验室主任汇报)提供常规的实验室安全培训。

3、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4、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

5、只有经批准的人员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6、实验过程中,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

7、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用75%乙醇或巴氏消毒液消毒。

二、高压灭菌锅的安全使用操作规范:1、堆放:将需灭菌的物品予以妥善包扎,依次堆放在灭菌锅。

需灭菌物品外需黏上高压指示胶带以检验灭菌温度是否达到要求。

2、加水:在锅体内注入生活用水,水位一定要超过电热管2厘米以上(不宜过多);连续使用时,每次操作前,必须补足上述水位,以免烧坏电热管和意外发生。

3、密封:在每次使用高压锅前,都必须认真检查高压锅的出气伐和安全阀,确保其状态完好,如有故障,在故障排除之前不得使用高压灭菌锅.把堆放好物品的灭菌桶放在锅体内,盖上锅盖并锁紧.4、加热灭菌:将灭菌器接通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已正常输入,按下开始按纽电热管开始加热工作;灭菌期间工作人员需监视高压锅指示面板上的压力、温度和时间等。

5、开盖:灭菌结束后,切勿立即将灭菌锅内的蒸汽排出,应待压力表指针归零位后,方可开启锅盖。

三、电炉使用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1、将盛有液体的玻璃容器(应垫石棉网)或不锈钢器皿置于电炉上,方可打开电炉加热。

2、电炉在使用过程中应有人在场,注意观察容器内液体加热情况,避免液体溢出,造成事故。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1一、生物安全管理1、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直接负责的人员)负责制订和采用生物安全管理计划以及安全或操作手册。

2、实验室安全主管(向实验室主任汇报)提供常规的实验室安全培训。

3、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特殊危害告知实验室人员,要求他们阅读生物安全或操作手册,并遵循标准的操作和规程。

实验室主管应当确保所有实验室人员都了解这些要求。

实验室内应备有可供取阅的安全或操作手册。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程(一)进入规定1、在处理危险度2级或更高危险度级别的微生物的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2、只有经批准的人员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3、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

4、儿童不应被批准或允许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二)操作规范1、严禁用口吸移液管。

2、严禁将实验材料置于口内。

严禁舔标签。

3、所有的技术操作要按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形成的方式来进行。

4、出现溢出、事故以及明显或可能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必须向实验室安全主管报告。

5、必须制订关于如何处理溢出物的书面操作程序,并予以遵守执行。

(三)人员防护1、在实验室工作时,任何时候都必须穿着工作服。

2、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或感染性动物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手套。

手套用完摘除后必须洗手。

3、在处理完感染性实验材料和动物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前,都必须洗手。

4、有喷溅的可能时,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泼溅物的伤害,应戴安全眼镜、面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

5、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

3、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在废弃或清洁再利用之前,必须清除污染。

4、在进行包装和运输时必须遵循国家和∕或国际的相关规定。

5、如果窗户可以打开,则应安装防止节肢动物进入的纱窗。

(五)实验室生物安全预防技术实验室中标本的安全操作实验室标本的收集、运输和处理不当,会带来使相关人员感染的危险。

实验室生物安全控制规范

实验室生物安全控制规范

实验室生物安全控制规范1. 引言为了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止实验室生物事故的发生,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的安全与健康,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控制与管理。

2. 生物安全等级分类根据实验室生物危险性,将实验室生物安全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 生物安全等级1(BSL-1):低风险,不会引起严重疾病或对公共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微生物。

2. 生物安全等级2(BSL-2):中风险,可引起有限的人体疾病,有潜在的传播风险的微生物。

3. 生物安全等级3(BSL-3):高风险,可引起严重疾病,有较高传播风险的微生物。

4. 生物安全等级4(BSL-4):非常高风险,可引起致命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的微生物。

3. 生物安全设施与设备根据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应配置相应的生物安全设施与设备,包括但不限于:1. 生物安全柜:用于操作BSL-2及以上等级微生物的防护设备。

2. 实验室通风系统:确保实验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生物安全风险。

3. 废物处理设备:用于微生物废物的无害化处理。

4. 标识与警示:明确标识生物安全等级、危险品等信息,提醒实验室人员注意安全。

4.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应制定完善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包括以下内容:1. 实验室准入:对新入职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

2. 个人防护:根据生物安全等级,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

3. 微生物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微生物实验,防止微生物泄漏与传播。

4. 实验废弃物处理:按照相关规定对实验废弃物进行分类、包装、标记和无害化处理。

5. 实验室环境清洁与消毒: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清洁与消毒,确保实验室环境卫生。

5. 生物安全培训与管理实验室应加强生物安全培训与管理,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技能,包括以下内容:1. 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定期开展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

2. 操作技能培训:针对不同生物安全等级,进行相应的操作技能培训。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病原微生物研究和实验的重要场所,然而,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工作涉及到生命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本文将就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进行详细介绍,以期能够帮助实验室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首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详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实验室管理制度应当明确规定实验室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等内容。

操作规程应当包括实验室内部的工作程序、生物安全操作规范、废弃物处理程序等内容,确保实验室工作的有序进行。

其次,实验室应当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都应当接受相关的生物安全培训,了解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当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另外,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和装备。

实验室内应当配备符合生物安全标准的实验设备和防护设施,包括生物安全柜、实验室通风系统、个人防护用具等。

这些设施和装备的使用和维护应当符合相关的规定,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防护作用。

此外,实验室应当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记录和档案。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认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操作和事件,包括实验操作记录、事故事件记录、应急预案执行记录等。

这些记录和档案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最后,实验室应当加强对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理。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应当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确保其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废弃物的处理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要求,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规范与标准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规范与标准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规范与标准近几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部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规范与标准,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就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规范与标准作一简要叙述,供大家参考。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2004年11月12日,国务院发布第424号国务院令,公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条例分为七章:总则、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实验室感染控制、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共72条。

该条例颁布后,农业部和卫生部相继出台了配套文件。

农业部文件包括《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和《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

卫生部文件包括《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和《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2、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配套文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380号国务院令)已于2003年6月4日国务院第十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条例分总则、医疗废物管理的一般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共7章57条。

条例适用于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

根据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投诉、检举和控告。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

卫生部颁布实施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年8月14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

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了《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环发[2003]188号)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2003]206号)。

3、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4)已于2004年5月28日颁布,于该年10月施行。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准则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准则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准则首先,实验室应建立并持续更新一份详细的生物安全计划。

该计划应明确实验室内用于处理微生物和生物材料的程序和规程,并包括合适的实验室设施、设备和防护措施的选择和使用。

其次,实验室应具备相应的实验室设施。

这些设施包括实验室房间和工作台的布局设计,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实验室内微生物和生物材料的散播和交叉污染。

实验室应该有足够的负压和通风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空气中的微生物浓度,并及时排除污染气体。

另外,实验室还应配备合适的实验室设备,如生物安全柜、病毒防护罩等,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验前,应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教育,了解和熟悉实验室内的生物安全规定。

他们应了解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室服和手套等,以降低对微生物和生物材料的暴露风险。

实验室应提供定期的健康监测和疫苗接种服务,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

实验室应与相关监管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定期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和评估。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实验室内部检查和事故报告机制,以及应急预案,及时处理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和事故。

同时,实验室还应严格控制微生物和生物材料的采购、存储和处置,避免泄漏和交叉污染造成的风险。

最后,实验室应注重信息的共享和科学交流。

实验室从事的研究和实验应保持与其他实验室的信息共享和合作,以避免重复工作和提高实验的效率。

实验室应加强对相关院校和学生的生物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准则是保证实验室内微生物和生物材料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立合适的实验室设施、设备和防护措施,加强人员培训和监测,以及与外部监管机构和其他实验室的合作,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实验室内微生物和生物材料的风险,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健康安全。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生物安全柜是一种用于处理危险性微生物的箱形空气净化安全装置。

它具有高效的空气过滤器和可调节的风速,能够有效地保护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防止微生物和毒素泄漏,同时保证实验室周围环境不受污染。

根据不同的操作需求,生物安全柜被分为三个等级,其中I级和II级生物安全柜是最常用的两种。

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基本原则、实验室的分级以及各级实验室的基本要求,适用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保健和科研机构。

本标准为最低要求。

同时,本标准还引用了一些规范性文件,如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术语、洁净厂房设计规范和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等。

在本标准中,定义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微生物危害评估、气溶胶、生物安全柜以及不同级别的生物安全柜等概念。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是指通过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个体防护设置、遵守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同时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

微生物危害评估是对实验微生物和毒素可能给人或环境带来的危害所进行的评估。

气溶胶是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粒径一般为0.001μm~1000μm的固体、液体微小粒子形成的胶溶状态分散体系。

生物安全柜是一种用于处理危险性微生物的箱形空气净化安全装置,根据不同的操作需求被分为三个等级,其中I级和II级生物安全柜是最常用的两种。

为了保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需要至少安装一个高效空气过滤器对排气进行净化。

工作空间必须是经过高效过滤器净化的无涡流的单向流空气。

在工作时,正面玻璃推拉窗应该打开一半,上部为观察窗,下部为操作窗口。

外部空气应该由操作窗口吸进,而不可能从操作窗口逸出。

遵守操作规程可以保证工作人员和实验对象都不受到污染和侵害。

类III生物安全柜应该至少装置一个高效空气过滤器对排气进行净化。

工作空间应该是经过高效过滤器净化的无涡流的单向流空气。

正面上部为观察窗,下部为手套箱式操作口。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的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该准则的背景和目的。

该准则的目的是确保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内的工作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生物安全风险并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以及公共健康安全。

准则的内容旨在提供一个通用的框架,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运营和管理提供指导。

实验室中使用的病原微生物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生物安全措施来防止事故和意外的发生。

该准则的制定是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并促进实验室设施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该准则适用于所有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包括实验室主任、研究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

同时,准则也适用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和管理。

通过遵循该准则,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将能够降低生物安全风险,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保护环境和公共健康安全。

该准则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指导: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基本要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操作措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事故应急响应和处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监督和评估本准则的制定是根据国际生物安全标准和最佳实践进行的,并考虑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指南。

实验室应根据国家和地区的具体要求,结合该准则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实施。

通过制定和贯彻该准则,我们将能够建立更安全、更可靠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确保实验室工作的生物安全性。

本准则适用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活动和实验类型: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和保存;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室研究;病原微生物相关药物和疫苗研发;病原微生物相关临床实验;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传染预防控制。

此准则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无论其规模大小,包括生物安全实验室、医疗机构实验室、学术研究实验室等。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包括但不限于病原微生物菌种库、病原微生物诊断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

本准则旨在确保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免受病原微生物的威胁。

实验室微生物安全准则

实验室微生物安全准则

实验室微生物安全准则一、实验室微生物安全准则的目的二、实验室微生物安全准则的适用范围三、实验室微生物安全准则的基本原则1.严格的实验室管理:确保实验室内部的管理体系完善,包括规范的操作流程、专用的设备和仪器以及规范的实验室清洁和废物处理程序。

2.微生物风险评估:对实验室所涉及的微生物进行系统的风险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个人防护:实验人员应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面罩等,以保护自己免受微生物的感染。

4.实验室安全设施:实验室应具备适当的安全设施,如生物安全柜、洗眼器、安全淋浴等,以防止微生物的意外释放和传播。

5.微生物标识和分类:实验室内的微生物应进行准确的标识和分类,以确保对其危险性的准确评估和管理。

6.废物处理:实验室内产生的微生物废物应进行安全的处理,包括正确的包装和标识,以及适当的处理方式。

7.实验室应急响应: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包括针对微生物意外释放和传播的预案和紧急处置措施。

四、实验室微生物安全准则的执行和监管1.培训与教育:实验室研究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微生物安全知识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监督与检查:实验室管理者应定期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实验室内的微生物实验符合安全准则的规定。

3.纪律与处罚:对于违反微生物安全准则的行为,实验室管理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纪律和处罚措施,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秩序。

综上所述,实验室微生物安全准则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严格遵守这些准则,才能确保实验室内的微生物实验能够安全可靠地进行,从而保护实验人员、环境和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实验室管理者和研究人员应不断加强微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最大限度地降低潜在风险。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第一,建立并执行生物安全规章制度。

实验室应建立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类病原微生物的处理要求:实验操作步骤、个体防护措施、实
验设施要求、废弃物处理等。

并定期进行管理规章制度的复盘和更新。

第二,建立合理的实验室操作流程。

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内的所有操作,应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确保病原微生物的安全操作。

比如:实验前
应审核实验方案,实验中应正确佩戴防护设备,实验后应及时清理消毒。

第三,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实验室人员应接受系统的生物安全
培训,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知识和技能。

并应不断更新培训内容,提高工
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

第四,建立健全的实验室设施和设备。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具有能够
保证实验安全的设施和设备,比如:防护屏障、通风系统、自动消毒装置等。

实验室设施和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第五,严格控制进出实验室的人员和物品。

实验室应设有专门的门禁
系统,只允许经过授权的人员进入实验室。

禁止携带食品、饮料等与实验
无关的物品进入实验室。

第六,建立相应的废物处理和消毒制度。

实验室应建立妥善处理废弃
物的制度,防止废弃物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实验室内使用的实验用具
和试剂等应按规定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

第七,建立应急预案和演练。

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在
发生事故或疫情突发时能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预案内容应包括报警、隔离、处理、通知等方面的内容,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保证整个预案的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避免相互干扰、交叉污染,并应不妨碍逃生和急救。 实验室可以利用自然通风。如果采用机械通风,应避免交
叉污染。 如果有可开启的窗户,应安装可防蚊虫的纱窗。 实验室内应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 若操作刺激或腐蚀性物质,应在30m 内设洗眼装置,必要
时应nternal Use Only
Confidential – Internal Use Only
[ 12 ]
1.1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SL)
根据对所操作生物因子采取的防护措施,将实验室生物安 全防护水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防护水平 最低,四级防护水平最高。
以BSL-1、BSL-2、BSL-3、BSL-4(bio-safety level, BSL)表示仅从事体外操作的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 水平。
Confidential – Internal Use Only
[ 13 ]
1.2 BSL-1 实验室
依据国家相关规定: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一级的实验室适 用于操作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 物。代表病原体: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枯草芽孢杆菌
Confidential – Internal Use Only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四级的实验室适用于操作能够引起人 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 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代表病原体: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拉沙病毒
Confidential – Internal Use Only
[ 22 ]
2 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手册
❖《实验室生物安全 通用要求》[GB 19489-2004]
[3]
实验室主要生物危害
•微生物气溶胶吸入 •刺伤、割伤 •皮肤、黏膜污染 •食入 •感染的实验动物咬伤 •……
还有许多不明原因的实验室相关感染
Confidential – Internal Use Only
[4]
实验室主要生物危害
Pike等对3 921例实验室相关感染统计分析结果 发现,已知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只占全部感染的 18%,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却高达82%。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
Confidential – Internal Use Only
主讲人:
CONFIDENTIAL [ 1 ]
生物安全是全世界关注的话题
Confidential – Internal Use Only
[2]
实验室生物安全
操作者
操作对象
环境
Confidential – Internal Use Only
、急救器材等。 应配备适用的通讯设备。 必要时,应配备适当的消毒灭菌设备。 BSL-1 实验室对高压灭菌器、离心机安全罩没有要求;
生物安全柜要求Ⅰ型生物安全柜
Confidential – Internal Use Only
[ 18 ]
1.3 BSL-2实验室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二级的实验室适用于操作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 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 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 施的微生物。代表病原体:流感病毒、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
各实验室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Ⅱ级A1型或B1型生 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应安装在BSL-2实验室内气流流动 小,人员走动少,离门和中央空调送风口较远的地方。生 物安全柜的周围应有一定的空间,与墙壁至少保持30cm的 距离,便于清洁环境卫生。
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必要时,重要设备如培养箱、生物 安全柜、冰箱等应配置备用电源。
Confidential – Internal Use Only
[ 21 ]
1.4 BSL-3实验室和BSL-4实验室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三级的实验室适用于操作能够引起人 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 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代表病原体:炭疽芽孢杆菌、鼠疫杆菌、结核分枝杆菌、 狂犬病毒
❖《生物安全手册》 [WHO第三版,2004]
风险评估 《微生物实验室生
实验室设计 实验室管理
物安全手册》
Confidential – Internal Use Only
[ 23 ]
2 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手册
一、总则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三、生物因子生物危害评估 四、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五、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六、人员健康监护制度 七、生物安全检查制度 八、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及内务管理制度 九、实验室菌种安全保管制度 十、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十一、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 十二、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十三、实验室生物危险标识使用规定 十四、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报告制度 十五、实验室应急处置预案
应根据实验室的实验活动内容,确定是否需要安装洗 眼器。如果需要洗眼器,则应安装在BSL-2实验室内靠近 出口的地方。
应在实验室或其所在的建筑内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或其他 适当的消毒灭菌设备,所配备的消毒灭菌设备应以风险评 估为依据。
高压灭菌器应选择立式或台式不排气(产生的蒸汽被 回收)的,放置在BSL-2实验室内,或门外。
[ 10 ]
目录
1 微生物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要求
2 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手册
3 生物安全实验室良好工作行为指南
4 实验室生物危险物质溢洒处理指南
Confidential – Internal Use Only
[ 11 ]
1.微生物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要求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SL)
BSL-1 实验室 BSL-2 实验室
[ 14 ]
1.2 BSL-1 实验室
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并可锁闭,门锁及门的开启方向应 不妨碍室内人员逃生。
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实验室的出口处。
在实验室门口处应设存衣或挂衣装置,可将个人服装与实 验室工作服分开放置。
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 品和消毒灭菌剂的腐蚀。地面应平整、防滑,不应铺设地 毯。
实验室台柜和座椅等应稳固,边角应圆滑。
实验室台柜等和其摆放应便于清洁,实验台面应防水、耐 腐蚀、耐热和坚固。
Confidential – Internal Use Only
[ 15 ]
1.2 BSL-1 实验室
实验室应有足够的空间和台柜等摆放实验室设备和物品。 应根据工作性质和流程合理摆放实验室设备、台柜、物品
• 微生物气溶胶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其 程度取决于微生物本身的毒力、气溶胶的浓度、气溶胶粒 子大小、以及当时实验室内的微小气候条件。
• 研 究 发 现 , 粒 径 >100m 的 飞 沫 沉 降 很 快 , 而 粒 径 <50m的飞沫在0.4s内就扩散开了;粒径<5m的飞沫核 被人吸入后,可以到达肺深部的肺泡处;粒径>5m的飞 沫核能够被呼吸道的粘膜捕获。
Confidential – Internal Use Only
[ 19 ]
1.3 BSL-2实验室
使用时,应符合BSL-1 实验室的要求。
实验室主入口的门、放置生物安全柜实验间的门应可自动 关闭;实验室主入口的门应有进入控制措施。
实验室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备用物品的条件。
应在实验室工作区配备洗眼装置。
微生物气溶胶在一个实验室内产生后,还可以通过气流 转移到同一建筑物的其他地方,甚至污染整个建筑物的 空气。
Confidential – Internal Use Only
[7]
实验室感染的传播链
容器中的病原体 泄漏 传播
感染途径/感染剂量 易感宿主 潜伏期
规程/设备 规程/设备 个人防护装备
预防接种 医学监测
3.1 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的良好工作行为
建立并执行准入制度。所有进入人员要知道实验室的潜在 危险,符合实验室的进入规定。
确保实验室人员在工作地点可随时得到生物安全手册。
建立良好的内务规程。对个人日常清洁和消毒进行要求, 如洗手、淋浴(适用时)等。
规范个人行为。在实验室工作区不要饮食、抽烟、处理隐 形眼镜、使用化妆品、存放食品等;工作前,掌握生物安 全实验室标准的良好操作规程。
Confidential – Internal Use Only
[ 20 ]
1.3 BSL-2实验室
应在操作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实验间内配备生物安全柜。
应按产品的设计要求安装和使用生物安全柜。如果生物安 全柜的排风在室内循环,室内应具备通风换气的条件;如 果使用需要管道排风的生物安全柜,应通过独立于建筑物 其他公共通风系统的管道排出。
应设应急照明装置。
应有足够的电力供应。
应有足够的固定电源插座,避免多台设备使用共同的电源 插座。应有可靠的接地系统,应在关键节点安装漏电保护 装置或监测报警装置。
Confidential – Internal Use Only
[ 17 ]
1.2 BSL-1 实验室
供水和排水管道系统应不渗漏,下水应有防回流设计。 应配备适用的应急器材,如消防器材、意外事故处理器材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或事故的发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重 要的是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事先了解所从事活动的风险及应 在风险已控制在可接受的状态下从事相关的活动。实验室 工作人员应认识但不应过分依赖于实验室设施设备的安全 保障作用,绝大多数生物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生物 安全意识和疏于管理。
Confidential – Internal Use Only
[ 16 ]
1.2 BSL-1 实验室
若操作有毒、刺激性、放射性挥发物质,应在风险评估的 基础上,配备适当的负压排风柜。
若使用高毒性、放射性等物质,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 设备和个体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地方的相关规定和要 求。
若使用高压气体和可燃气体,应有安全措施,应符合国家 、地方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