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经济学的基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392ffb4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6.png)
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其基础理论框架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行为者和市场的运作,而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表现和政府政策对其的影响。
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个体经济主体,如家庭、企业和市场等。
以下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
供给表示市场上卖方愿意出售的产品或服务数量,而需求表示市场上买方愿意购买的产品或服务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和交易数量。
2. 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一种经济资源或产品的额外收益。
微观经济学研究边际效益的变化对决策的影响。
边际效益递减原则指出,随着消费或生产的增加,边际效益将逐渐减少。
3.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做某种决策而放弃的最高价值的选择。
它强调了资源有限性的概念,即选择一种行动意味着无法选择另一种行动,从而产生机会成本。
4. 供求弹性供求弹性是指市场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微观经济学研究供求弹性与市场的价格变动和收入分配的关系。
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表现和政府政策对其的影响。
以下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1. 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被视为衡量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
2.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愿意工作的人的比例。
它被用来衡量经济的健康状况。
3.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它涉及货币供应量、需求和供给等因素,并对经济决策产生影响。
4.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则是指政府通过调整开支和税收来影响经济的政策。
结语: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提供了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的框架,广泛应用于实际决策和政策制定中。
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而宏观经济学则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表现。
微观经济学框架
![微观经济学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4d67fa0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4.png)
微观经济学框架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学中最基础的理论,其研究对象是个体和机构,它包括经济活
动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很完整,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行为者、定价和市场、经济增长和发展以及财政政策。
行为者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它主要研究个体和企业的行为模式,如:消费、投资、劳动力供给。
它还对政府行为进行研究,比如政府对市场行为的影响、增值税政策、财政政策等。
这样,它就可以揭示行为者的行为模式及其后果,从而指导决策者在决策过
程中针对各类行为发挥积极作用。
定价和市场也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研究点,它涉及价格的决定和市场结构的实证研究,如:政府条件下的价格决定、垄断价格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竞争市场的无效价格理论等。
经济增长和发展也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课题,其主要内容包括资本的投入和投资的经
济效果分析、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经济发展对资源
配置、生产率增长和工资水平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等。
财政政策是经济学家构建的重要政策工具,微观经济学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如:财政政策的经济效果分析、财政政策优化的问题研究、财政政策对生产率和生活
水平的影响分析等。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第一章习题与答案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第一章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54ad8d1711cc7930b71633.png)
第一章引论一、选择题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A、机会成本B、稀缺性C、规范经济学D、生产什么的问题2、经济学可定义为( )。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B、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经济性用途的科学D、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问题均正确4、“富人的所得税税率比穷人高”是()。
A、规范的表述B、实证的表述C、否定的表述D、理论的表述5、当经济学家说人们是理性的时,这是指()。
A、人们不会作出错误的判断B、人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作出最好的决策C、人们根据完全的信息而行事D、人们不会为自己所作出的任何决策而后悔6、研究个别居民户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A、宏观经济学B、微观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7、微观经济学的中心是:()A。
价值理论 B。
价格理论 C.生产理论 D.分配理论8、经济学分析问题的“三部曲”是()A.假设,检验,模型B. 假设,模型,检验C。
模型,假设,检验 D. 检验,假设,模型9、经济学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A。
生产什么,为谁生产B。
如何生产,为谁生产C。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D。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10、微观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假设是( )A。
经济个体是理性的,经济资源是相对稀缺的 B。
经济个体是理性的C. 经济资源是相对稀缺的D. 经济资源是相对丰裕的二、名词解释1、经济人2、机会成本3、生产可能性曲线4、相对稀缺性5、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三、简答题1、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经济含义。
2、经济模型应该准确地描述现实世界吗?3、简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4、什么是经济学,经济问题的本质是什么?5、简述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核心思想.四、论述题1、经济学研究能否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经济研究是否需要价值判断?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D4、D5、B6、B7、B8、B9、D 10、A二、名词解释1、经济人:被视为经济生活中一般的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是利己的。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什么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33e4712ceff9aef8941e06f8.png)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什么微观的理论结构是效用论引出需求;要素论引出生产;而后就是需求市场与生产行业的均衡模式考察;所以中间穿插了市场论,有了市场论也就讨论了市场的结构,市场的运行机制,市场的运行效率等问题,补充以市场inefficient的配套公共措施和政府管制行为的合理性。
简言之,还是价格均衡理论为中心,附属的效用论,要素论,最后是市场论做总结。
需求定律,张五常认为这个最重要,其他的都是多余的!均衡理论及最优化理论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着重在于市场的运行,解释力还是比较好的,只要加上适当假设就好啦。
设想逐个突破假设,或者一部分的突破假设,考察的越细致,越复杂,就越贴近现实,比如基本假设,社会人?还是经济人?是不是可以不连续处理,因时而异,3月份学雷锋拉,其它月份没有特别提倡宣扬,应该还是可以应用核心理论加以解释。
理论之所以能够长期占据核心的地位,就是因为其具有强有力的解释力。
但是,这种解释力在新的纷繁复杂的现象面前也会面临挑战,甚至是挑衅(如网络经济下的网络效应对边际效用递减的挑战等),我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核心理论只是基于某些假设条件上的原理,而非真理。
当他的解释力不足的时候,也正是我们更好地反思、探讨,甚至是创新理论的时候,这反倒是一件好的事情。
问题是,大家要在一个共同的假设平台上探讨这些问题,而不是“自说自话”。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是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这是主流的模式,争议少;关于微观经济学的解释力,与宏观相比较,它主要可以有效地回答消费行为范畴、生产行为范畴、要素资源的价格机制配置和外部性,这是其解释力有效的“势力范围”。
对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防通胀和紧缩)、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方面,就力不从心了。
当然,由于个体“加总”就是总体,因而它为宏观经济学解释总量问题提供了“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这由此建立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解释力之间的紧密的逻辑联系。
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可以这么说,因为微观经济学主要的体系就是如何定价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笔记
![微观经济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7f9af01aeaad1f347933f1f.png)
微观经济学笔记CHAP1 概论专一,微观经济学的框架kaoyangj微观经济学说的是关于资源配置的问题。
主要是说资源配置的两个方面:1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还是计划),微观经济学的观点是价格方式,既市场配置资源;2资源配置的效率,这就包括如何使得市场配置有效率的原则,以及原则不可控制之后的:市场失灵。
研这样一来,整个微观经济学为看成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2到9章,说的是价格如果配置资源,这包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第二部分,则是后面的3章。
共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1,均衡:一般的计算题都是利用均衡条件写出方程式,求的所要求的值. kaoyantj2,边际分析法:边际利益=边际代价655423 17共济概论的内容考试一般不会涉及,但是作为在整体上把握微观经济学还是值得大家注意的。
这对以后理解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是有帮助的.共共济网CHAP2 均衡价格理论(D,S,P之间定性,定量的关系)kaoyantj 一均衡价格的决定同济1,注意需求与需求量,供给和供给量的区别(线动还是点动)共济2, 均衡条件:Qs=Qd (注意图解)济二.弹性理论同济1理解弹性的定义,不用死记共XX XX 弹性:前面的是因变量,后面的是自变量。
业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注意联系实际)471弄3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入的关系kaoyangj例如:谷贱伤农,薄利多销021-4供给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同样要联系实际)5收入弹性由于恩格尔定律,可以得出农业的发展趋势是向下的三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自己看书理解吧,由于没办法画图,实在不知道怎么描述)无论是支持价格还是限制价格,都是不改变需求和供给水平,只改变需求量和供求量,即线不动点动。
CHAP3效用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一,消费者均衡条件1, 代数分析—-基数论——边际效用分析MU递减规律均衡条件:两个等式,一个是收入限制,一个是性价比2.几何分析——序数论-—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偏好:完备性,传递性,单调性。
微观经济学之消费者理论
![微观经济学之消费者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f602b6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d0.png)
微观经济学之消费者理论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者理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和消费者偏好的理论框架。
消费者理论基于一些基本假设,其中最重要的是消费者是理性的,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
根据消费者理论,消费者在决定消费时会考虑两个重要因素: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消费者根据收入和价格来决定购买哪些商品,以及在不同商品之间如何分配他们的收入。
消费者理论提出了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描述了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曲线一般是负斜率的,表明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越少。
这是因为较高的价格意味着消费者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所以他们会变得更加谨慎和节省。
除了价格和收入,消费者理论还考虑了消费者的偏好和效用函数。
效用函数是一个衡量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喜好和满足程度的函数。
根据效用函数,消费者会选择最大化他们的总效用。
这意味着他们会将自己的有限收入分配给能带来最大效用的商品上。
消费者理论还研究了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的概念。
边际效用指的是消费者在消费每单位商品时获得的额外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表示当消费者增加消费某种商品时,他们对该商品的边际效用将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消费者的需求是有限的,当消费某种商品过多时,他们会开始对其他商品更感兴趣。
消费者理论还包括一些扩展和修正。
例如,它考虑了消费者的时间偏好,即消费者更愿意立即获得满足,而不是延迟获得。
此外,消费者理论还研究了消费者的风险偏好和替代品之间的关系。
消费者理论在经济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市场分析和价格决策中。
理解消费者行为和偏好可以帮助生产者和市场营销人员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制定更有效的定价策略和市场营销策略。
总之,消费者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框架之一,用于研究消费者行为和消费者偏好。
它考虑了消费者的收入、价格、偏好和效用函数,以及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
消费者理论在市场分析和价格决策中有广泛的应用,对于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者理论作为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对理解市场和消费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 第四章 生产函数——厂商(生产者)行为理论之一
![微观经济学 第四章 生产函数——厂商(生产者)行为理论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2a924e6e7fd5360cba1adb56.png)
二、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
经济学中的短期与长期
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 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的时间周 期。 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 时间周期。
划分的标准是,生产者能否变动全部要素投入 量的数量。
第三节
短期生产函数
举例:连续投入劳动L
劳动量L 总产量TP 边际产量MP 平均产量AP
是固定的。
Q=aL+bK
2.2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指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生产函数。
假定只用L和K,则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Q=Minimum(L/u,K/v) u为固定的劳动生产系数(单位产量配备的劳动数) v为固定的资本生产系数(单位产量配备的资本数)
厂商的目标:利润最大化。
条件要求:完全信息 。
长期的目标:销售收入最大化或市场销售份额最大化。 原因:信息是不完全的,厂商面临的需求可能是不确
定的。
今后讨论中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假设:实现利润最大
化是一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 。
第二节
生产
一、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 产量Q与生产要素L、K、N、E等投入存在着一定依存关
在固定比例生产函数下,产量取决于较小比值的那一
要素。 产量的增加,必须有L、K按规定比例同时增加,若其 中之一数量不变,单独增加另一要素量,则产量不变。
2.3、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C-D生产函数),由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
拉斯于1982年根据历史统计资料提出的。
Q AL K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f995d786cc175527072208e8.png)
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消费者的需求 (相对的边际效用的比例)
公众 相对效用决 定的偏好或 无差异曲线
产品市场
咖啡的价格、 茶叶的价格、 糖的价格等等
S D
$ $
生产要素的供给 (负效用、闲暇的偏好,
持有的财产)
劳动的工资、 土地的地租、 机器的租金等等
S D
生产要素市场
企业的供给 (边际成本等于价格)
42
经济模型实例:均衡价格的决定
1.在众多因素中精简,保留商品的需求、供给和价格三个基本的因素。
2.在此基础上,建立商品均衡价格是由商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 的价格水平所决定的。
3.用数学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均衡价格决定的模型。见图2-4。
4.除了几何图形以外,还可以用方程式来表示均衡价格决定模型:
39
40
第五节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经济模型 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41
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需要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 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经济模型可以用文学语言或数 学的形式(包括几何图形和方程式等)来表示。
7
6
5
4
B
3A
2
1
0
0
200
E D C
400
600
800
Q
Qs=f(P)
在上图中,横轴OQ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OP表示商品的价格。
同需求曲线一样,供给曲线可以是直线型,也可 以是曲线形。当供给函数为一元一次函数时,相应的 供给曲线是一条直线。如果供给函数为非线性函数, 相应的供给曲线是一条曲线。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大多使用线性供给函数。 线性供给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理论框架梳理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理论框架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dab06d6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e.png)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理论框架梳理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了资源的配置和分配以及个体、企业和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所作的决策。
微观经济学则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着重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对市场的影响。
本文将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供需理论供需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用于解释市场上商品定价的原理。
根据供需理论,当市场上某一商品的需求增加时,其价格将上涨,供应量也会随之增加。
相反,需求下降时,价格将下降,供应量也会减少。
供需理论通过分析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决策,解释了市场定价的动态过程。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了个体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做出的选择和决策。
其中的关键概念包括边际效用、需求曲线和消费者剩余等。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一件商品时所获得的额外满足感受,需求曲线则是描述了商品价格和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
消费者剩余则是指一个消费者愿意为一件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三、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了企业在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时所作的决策。
其中的关键概念包括生产函数、生产成本和利润最大化等。
生产函数是描述输入和输出之间关系的函数,它描述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率。
生产成本则是企业进行生产所需的资源和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在给定的投入条件下,企业通过调整产出和成本来实现最大利润。
四、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研究了不同市场中企业的行为和市场的特征。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上有大量的小企业,没有企业能够单独决定价格。
而在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企业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可以通过控制价格来影响市场。
其他市场结构则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
五、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研究了市场无法有效运行时的情况,其中包括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非市场参与者产生的影响,可以是正向的(正外部性)或是负向的(负外部性)。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4180685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f.png)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个人、家庭、企业)的决策行为以及他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是构建该学科体系的基础,本文将介绍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及其主要组成部分。
一、供需理论供需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它描述了市场上商品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的关系。
供给方面,供应者根据价格和其他因素决定产品的供给量;需求方面,需求者根据价格和其他因素决定产品的需求量。
供求曲线的交点即是市场均衡点,决定了产品的价格和数量。
二、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工具,它研究个体在面对选择时做出的最佳决策。
边际效应指的是某一行动或决策对个体总效用的变化。
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个体可以做出有效的决策,以最大化其整体满足程度。
边际分析在生产和消费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三、价格理论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部分,它研究商品价格的形成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根据供求关系,价格可以在竞争市场上自发形成,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价格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引导供求的作用,反映了个体的需求和供给关系。
四、生产理论生产理论研究企业如何决定生产规模和如何选择输入组合以最大化利润。
关键概念包括生产函数、边际产品和成本函数。
生产函数描述了生产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边际产品指的是增加一单位输入所带来的额外产出,成本函数则描述了生产成本与输入量的关系。
五、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研究市场中的竞争程度和市场参与者的行为。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并通过市场力量的作用分析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的原因。
六、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研究经济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通过评估经济政策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影响,福利经济学可以提供政策制定者决策的参考。
重要工具包括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计算方法。
七、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
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中的关键概念。
微观经济学基础
![微观经济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0fda8a3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a.png)
微观经济学基础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交互的学科。
它关注个人、家庭、企业和市场的经济决策和运作机制。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对经济学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和理论,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需求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能力和意愿,供给则表示企业愿意生产和销售的能力和意愿。
需求与供给的交互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收入、偏好、价格和市场预期等。
供给则受到生产成本、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需求与供给的均衡决定了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当需求增加而供给不变时,商品价格上升;相反,当供给增加而需求不变时,商品价格下降。
二、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微观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每单位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行为所引起的效果变化。
边际效应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更明智的经济决策。
在实际应用中,边际效应的研究对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有重要意义。
对于消费者来说,边际效应可以帮助确定何时停止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
对于生产者来说,边际效应可以帮助确定何时增加或减少生产数量,以达到最大化利润的目标。
三、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中各个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分布关系,以及市场中企业的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存在大量的卖方和买方,产品是同质化的,并且卖方无法控制市场价格。
垄断市场是指只有一个卖方,他可以通过控制价格来影响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存在少数几个大型卖方,它们通过价格竞争来影响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是指存在多个卖方,每个卖方都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产品有差异化。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企业和消费者都有不同的影响。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很难利润最大化,因为他们无法操纵价格。
而在垄断市场中,企业可以通过控制价格来获得更高的利润。
理论框架及核心思想
![理论框架及核心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2abf22367375a417866f8fa0.png)
【例】
以网易老总丁磊从事养猪业为例,猪肉价格上涨(当然还有其
他因素,为便于分析,这里只考虑这一种因素)驱使他进入该行业 进行生产经营,以谋求高利润回报。如果猪肉价格上涨的够变态的
话,不仅IT业,其他行业的CEO估计也会被这只无形的手拉到农场
养猪,这时大量的劳动力,资本和技术都会投入到养猪业,从而促 使该行业的发展。 这就是两百多年前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里面提出“无形 的手”的市场经济机制原理,即不需要政府行的政命令,通过市场 自身调节,就能使资源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得到优化配置。如案例中 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通过价格机制自发地向养猪业流动,其过程 并未受到中央政府的行政干预。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
1、单个消费者和厂商的经济活动都表现为:追求自身利益 最大化; 2、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都实现了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 3、每种产品都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并以最低的价格出售; 4、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生产要素提 供者获得相应报酬。
• 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一般均衡理论证明: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的状态是可 以存在的。 •福利经济学: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论述了一般均 衡理论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此,实现了有 效率的资源配置的。 •微观经济政策分析: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与完全竞争经济的最 优状态是有偏离的,需微光经济政策加以矫正,以克服“市场 失灵”,使现实的经济能以最优的状态或接近最优状态的效率 来运行。
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论证市场经济能够实现有 效率的资源配置。 用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 富论》 一书中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该原理表明:当个体自私地追求个人利益时,他像被一 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实现公众的最佳福利。
西方经济学框架及知识点归纳
![西方经济学框架及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fb0c9b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5.png)
西方经济学框架及知识点归纳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主要是围绕着不同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曲线以及市场均衡状态展开的,以高鸿业老师的《西方经济学》为例,这本书首先从效用论的角度推导出一般意义的需求曲线;接着从生产论和成本论的角度推导出一般意义的供给曲线;然后分别研究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四类市场均衡产量和价格的形成,这些是商品市场的部分。
随后,这本书又分别从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和供给方面研究了不同市场(完全竞争、买方垄断、买方垄断)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和不同要素的供给曲线。
这本书最后的部分介绍了一般均衡论、福利经济学以及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
(一)商品市场1、需求曲线的推导——基数效用论:MU/P=常数,花在任何一种商品上最后一单位货币所得到的效用是相同的,即MU1/P1=MU2/P2=…….=MU n/P n。
每个需求量Q上对应有一个边际效用MU,而每一个边际效用又与一个价格水平P对应,因此,根据需求量Q和价格P的一一对应关系我们就可以得出需求曲线。
——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商品边际替代率)-预算线,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结合可以得出消费者均衡的状态,即商品边际替代率MRS12=P1/P2(经济学含义。
)。
价格-消费曲线(即序数效用论者的需求曲线),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系数。
收入效用与替代效用(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吉芬物品)。
斯勒茨基法求收入效用与替代效用。
风险偏好。
2、商品供给方面商品供给包括两个方面:合理的要素搭配,合适的生产规模——要素搭配:生产要素、生产函数、生产周期。
短期生产函数(一种可变要素),边际报酬递减。
长期生产函数(两种可变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最优要素组合:(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LK=MP L/MP K(要素边际产量之比)=P L/P K(要素价格之比),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
等斜线、扩展线、规模报酬——生产规模选择:利润类型、成本类型。
微观经济学体系
![微观经济学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dd19e5d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1.png)
微观经济学体系微观经济学体系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细微的经济单元及其行为的学科,是经济学的基础部分。
它将经济问题分解为个别参与者的决策问题,探讨个体的经济行为、市场机制和资源分配等问题。
在微观经济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经济学分析工具,如需求和供给函数、成本函数、边际分析等,深入理解市场机制的作用和规律。
一、需求理论需求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顾客在不同物价水平下对商品的需求情况。
需求曲线是体现需求理论的核心要素,它描述了在某一时间段内,商品价格变动对人们购买该商品的影响。
需求曲线的下降性说明了商品价格越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越小,反之亦然。
在实际市场中,需求曲线的形状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收入、人口、相关商品价格等。
二、供给理论供给理论和需求理论一样重要,与需求理论一起构成了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企业在不同物价水平下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曲线描述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某一商品或服务供给量的变化。
供给曲线通常呈现正斜率,说明企业向市场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数量随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增加。
三、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指的是由买家和卖家之间的竞争力量决定商品价格和数量的机制。
市场机制基于需求和供给曲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市场上交易货物和服务。
市场经济以协调经济决策和分配资源的方式进行,利用价格等信息使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相互影响,以实现最大社会利益。
市场机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市场价格随着需求和供给的影响而变化,不断向着均衡状态靠近。
四、成本理论成本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它研究生产成本与产量的关系。
成本曲线描述了某一商品或服务的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它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个部分组成。
固定成本是那些随着产量变化但固定不变的成本(如房租、设备等),而变动成本是随着产量增加而递增的成本(如原材料、劳动力等)。
成本曲线的特征是上升的,当产量增加时,成本随之增加。
综上所述,微观经济学涵盖了需求理论、供给理论、市场机制和成本理论四个主要方面。
微观经济学基本架构
![微观经济学基本架构](https://img.taocdn.com/s3/m/7c3ad4b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19.png)
全球化背景下微观经济学的变化
全球化对微观经济学的影响:全球化使得市场更加开放,企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这需要微观 经济学理论进一步发展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微观经济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议题:例如跨国企业的管理、全球供应链的优化、国际贸易 政策等,这些议题需要微观经济学进行深入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微观经济学的新方法:全球化使得数据更加丰富多样,这为微观经济学提供了更 多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例如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
生产可能性边界
定义:表示在 一定技术条件 下,一个经济 体所能生产的 各种产品或服 务的最大数量
特点:凸向原 点,表示成本 递增;离原点 越远,表示生
产效率越高
意义:揭示了 资源分配与产 品转换之间的
权衡关系
应用:用于分 析不同经济政 策下的生产可
能性变化
效用最大化原则
定义:消费者在有限的收入约束下,追求效用的最大化。
利用效率。
微观经济学是 现代经济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理解整个 经济系统的运 行和政策制定 具有重要意义。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经济单位: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
市场机制:研究市场价格如何调节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资源配置:研究如何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最优配置
价格机制与市场均衡
价格机制:市场 上的供求关系通 过价格变动来平 衡,价格变动影 响生产者和消费 者的决策。
市场均衡:在市 场供求关系作用 下,市场价格趋 于稳定,买卖双 方达到均衡状态。
均衡价格:在市 场均衡状态下, 生产者和消费者 达到最优决策时 的价格。
均衡产量:在市 场均衡状态下, 生产者和消费者 达到最优决策时 的产量。
添加标题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d4b38b38376baf1ffc4fad7a.png)
2、亚当· 斯密(1723—1790年) 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 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亚当· 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 斯 密,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 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 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 道格拉 斯(John Douglas)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 命,置问题 1、生产什么(what)? 在诸多可能的物品和劳务中,每一种应该生产多少, 产量多少?从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到汽车、化妆 品以及娱乐用品等奢侈品,我们应当生产更多的食物还是 更多的衣服,是建更多的住房还是娱乐场所;我们应当利 用有限的资源在现在生产更多的消费品还是应当生产较少 的消费品和较多的投资品以便今后有更多的产出。
代表人物: 1、威廉·配第(1623—1687年) 威廉· 配第出生于英国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从事过许 多职业,从商船上的服务员、水手到医生、音乐教授。他 头脑聪明,学习勤奋,敢于冒险,善于投机,晚年成为拥 有大片土地的大地主,还先后创办了渔场、冶铁和铝矿企 业。马克思对配第的人品是憎恶的,说他是个“十分轻浮 的外科军医”,是个“轻浮的掠夺成性的、毫无气节的冒 险家”;但是,对于他的经济思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 他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始者”、“最有天才的和最有 创见的经济研究家”,是“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 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
主要经济著作有:《赋税论》、《政治算术》、《货 币略论》等,并使之成为“英国经济学之父”。他的成就 主要在于开创了不同于前人的研究经济学方法。他认为,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好比人体,工农业好比国家的血液, 商业犹如血管,经济运动与人体生理活动一样有其内在联 系和规律,并把数字、重量、尺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运用 到经济学研究之中,从而发现了经济运行的一些本质规律, 他把这门学术叫“政治算术”。他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劳 动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
微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微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https://img.taocdn.com/s3/m/f9ddf296e2bd960590c677e8.png)
微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一部分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1. 下列各事件对x 商品的需求有何影响?(1) x 商品的生产厂商投入大量资金做广告宣传。
(2) 生产x 商品的工人的工资增加了。
(3) y 商品是x 商品的替代品,y 商品的价格下降了。
(4) 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
解答:(1)x 商品的生产厂商投入大量资金做广告宣传,提高商品的知名度和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导致在每一价格下,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2) 生产x 商品的工人的工资增加了。
对x 商品的需求没有直接影响,需求曲线不变,但是工人的工资增加,增加了生产成本,使供给曲线向左上移动,需求不变供给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3) y商品是x 商品的替代品,y 商品的价格下降了,x 商品相对贵了,消费者用y 商品替代x 商品,导致在每一价格下,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4) 若消费者消费的是正常商品,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在每一价格下,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若消费者消费的是劣商品(抵挡商品),导致在每一价格下,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 下列各事件对棉花供给有何影响?(1) 气候恶劣导致棉花歉收。
(2) 种植棉花所需的化肥的价格上升。
(3) 政府对种植棉花的农户实施优惠政策。
(4) 棉花价格上升。
下列事件对棉花供给有何影响?(1)气候恶劣导致棉花歉收。
解答:( 1)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
因为恶劣气候导致的棉花歉收在棉花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会使棉花的供给数量减少,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
(2)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
因为化肥价格上升使得棉花的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农户都会缩小棉花种植面积,导致棉花供给数量下降, 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
(3)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右移。
因为政府对种植棉花农户的优政策将激励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在任价格水平下,户都会大棉花种面积,导致棉花供给数量増加,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右移。
探究微观经济学核心理论
![探究微观经济学核心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e935bb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d.png)
探究微观经济学核心理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无处不在。
从我们在超市购买食品,到企业决定生产何种产品,再到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与薪资,这些看似平常的活动背后,都隐藏着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在发挥作用。
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为我们理解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市场机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框架。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一、供求理论供求理论可以说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石。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而供给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当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一般来说,需求量会下降,而供给量会增加;反之,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上升,供给量下降。
这种价格与供求量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和一条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
这两条曲线的交点,就是市场上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以苹果为例,如果苹果的价格过高,消费者可能会减少购买量,转而选择其他水果。
同时,果农看到苹果价格高,会增加苹果的种植和供应。
随着供应的增加,价格会逐渐下降,直到达到一个平衡点,使得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果农的供应数量达到平衡。
供求理论不仅适用于商品市场,也适用于劳动力市场。
当工资水平较高时,愿意工作的人增多,即劳动力供给增加;但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可能会减少,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
反之亦然。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在市场中进行选择和决策,其行为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消费者行为理论旨在解释消费者如何在有限的预算约束下,通过选择不同的商品和服务组合来实现自身的效用最大化。
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出,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逐渐减少的。
假设一个人非常饥饿,吃第一个面包时会感到极大的满足,但随着吃的面包数量增加,每多吃一个面包所带来的满足感会逐渐降低。
第1章 微观经济学框架 微观经济学主要内容
![第1章 微观经济学框架 微观经济学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f035114a216147917112846.png)
Chapter 1: Preliminaries
Slide 11
张三开火锅店划算不划算?
张三原工作年薪40000,打算辞职不做,开火锅店当 老板。火锅店的投资是100,000,张三全部自掏腰包, 当时的存款利率为5%。张三自己编了一个年度利润表 销售收入 减:原料成本、人工费和其他支出 会计利润 90000 70000 20000
Chapter 1: Preliminaries
Slide 10
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Accounting Profit) = 销售收入-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 = 会计利润-机会成本 = 销售收入-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经济利润大于0的决策是最优的 经济利润为0时,企业获得正常利润
Chapter 1: Preliminaries
Slide 12
张三开火锅店划算不划算?
张三原收入年薪40000,火锅店的投资是100,000,张 三全部自掏腰包,当时的存款利率为5%。销售收入为 90000,原料成本、人工费和其他支出为70000。开火 锅店的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分别为:
会计利润=90000-70000=20000 经济利润=90000-70000-40000-5000=-25000
Chapter 1 Preliminaries 绪论
本章讨论的主题
微观经济学课程安排 微观经济学的主题 机会成本、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
Chapter 1: Preliminaries
Slide 2
一、微观经济学的主题和框架
欲望(wants)是无穷的 资源是稀缺的(scarcit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进行简要论述,阐述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思想、基本问题、方法等,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研究方法,最后简要指出当前微观经济学理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理论发展。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框架;缺陷与发展
试述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框架
1.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论框架
1.1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微观经济学又称现代微观经济学,主要以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即在给定资源稀缺程度或生产力条件下,以单个经济单位(消费者、厂商、要素所有者和政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同时也将古典经济框架下的一些问题:分工与专业化及组织结构重新引入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加以分析和讨论,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科斯定理等,当然随着理论的深入发展和现实解释的需要也引进一些新的理论(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选择等),是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进行重要的补充的一门社会科学。
1.2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
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来说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
市场机制亦称价格机制,其基本的要素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各自追求自身最大经济利益的行为,通过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联系起来,形成单个市场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
在此基础上,微观经济学进一步说明在所有单个市场的供求都相等的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
一般均衡条件下所实现的有效的资源配置,以及为克服资本主义现实经济中的“市场失灵” 所制定和执行的微观经济政策。
2.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基本问题及其根本解决方法
一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主要在于论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能够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通常用英国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以后又被称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来表述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二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主要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
三是基本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法有:第一、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由于资源是稀缺的,在资源配置时既要考虑其目标也要考虑其效率,因为资源配置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同时资源配置的效率直接影响到一个社会的经济效率;第二,资源配置的方式。
主要有计划、市场、风俗习惯等。
3.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及研究方法
3.1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 )资源的稀缺。
资源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消费欲望而言总是有限的。
(2)理性人。
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消费者、厂商、要素所有者和政府)都充满理性,所追求的经济目标体现着最优化原则。
具体地说,消费者追求满足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要素所有者追
求收入最大化,政府则追求目标决策最大化。
但“理性人”不一定是自私自利的,更不一定是损人利己的。
(3)市场出清。
在价格可能自由而迅速下降的情况下,市场上一定会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或消费问题。
3.2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经济理论与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平均分析与边际分析;均衡分析。
4.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缺陷
4.1 “理性人”假定
该假定太过于苛刻,现实生活中很难保证人们的所有行为都是理性的,充分量只是“有限理性” ,甚至还有大量的“非理性人” 存在,也不排除有大量的“利他” 行为的存在
4.2 “利润最大化”假定
现实社会中企业追求的往往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适度利润”原则。
4.3 “市场出清”假定
该假定要求市场价格机制必须具有“灵活性” ,然而现实社会中的市场价格机制通常是“滞后”的。
4.4 “价格决定”理论微观经济学其核心理论是“价格决定”理论,然而在分析厂商的要素生产时却假定要素的价格是既定,这对微观经济的“价格决定”理论,产生很大的冲击。
4.5 “机会成本”的概念微观经济学引入“机会成本”这一重要概念,采用“机会成本”分析,能够促使各种要素用于最优途径,然而当前的微观经济学在分析厂商的成本理论时,却不是用“机会成本”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微观经济学在其理论与其目标上产生重大分歧。
4.6 “新古典”框架对“古典”框架下的一些问题解释无力当前微观经济学试图将一些“古典”框架下的经济学问题融入到“新古典”框架下加以讨论和分析,却忽略了“新古典”框架与“古典”框架的基本假设的不同,容易使人产生错误认识,且“新古典”框架下的解释也只是从现象上加以解释,并咩有将其根本原因分析清楚。
4.7 效用论效用的主观性,使得运用基数效用或序数效用来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变得主观和不科学。
4.8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虽然被美国经济学家阿罗和法国经济学家德布鲁里利用集合论和拓扑学等数学方法将其存在性加以证明,但其证明是在其严格的假定条件下进行公理化证明的,现实社会根本不可能达到其假定条件,从而使一般均衡理论的证明丧失其经济学的本来目的;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反而被作为对“看不见的
手”原理的攻击工具,使得经济学的科学性备受质疑。
帕累托最优同样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甚至于经济学家们对帕累托最优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分歧和质疑。
5.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发展
5.1 福利经济理论
主要有外部经济理论、次优理论、相对福利理论、公平与福利交替学说等。
5.2 厂商理论
主要有委托代理理论、“适度利润”原则、核心竞争力理论等。
5.3 非均衡理论
经济学家们通过对现实社会经济研究,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经济多呈现出非均衡的发展,从而将经济学的研究从均衡理论向非均衡理论,对指导现实社会经济有重要作用,也对均衡理论提出重要质疑。
5.4 消费者需求曲线推导的重大突破经过数代经济学家的努力及近些年微观经济计量学的发展,经济学家已经可以从大量的市场数据中运用“谢菲德” 引理等数学方法将效用函数的可积性解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困扰经济学家们的一个历史性文体:效用的主观性
和可测度。
5.5 行为经济理论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经济个体行为的更合乎现实和丰富的假定,以增强对消费者选择及需求特点的理解,丰富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研究。
5.6 产权制度理论产权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交换的实质不是物品和货物的交换,而是一组权利的交换,交易品的价格或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交易中所转手的产权的多寡或产权的强度;商品的价格只不过是基于产权制度调节社会利益的分配,产权制度是市场价格机制的基础。
这是对当前市场价格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和发展。
5.7 新兴古典经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由于我国学者杨小凯对古典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并建立起“超边际分析”方法下的新兴古典经济,试图将新古典经济、科斯定理、发展经济学等理论重新融入到古典框架下加以分析和讨论,以减少经济学主要分支的不必要分歧,从而
增强其现实解释力和对经济学的长远健康发展。
6. 结语
通过对微观经济学的认真学习,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特别是对微观经济学的框架体系的认识,也认识到微观经济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也存在一些理论上的问题。
当然,这并不能成为抹杀当前微观经济学存在的意义和学习它的必要性,它只能成为我们进一步完善其理论的热情和动力,这是每一个学习经济学人的职责和义务,以便更好地运用它来指导现实社会经济的
健康发展和个人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伯特.s.平狄克.丹尼尔.L.鲁宾菲尔德著。
王世磊译.微观经
济学(第六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平新乔.微观经济学第十八讲。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 张军.高级微观经济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 尹伯成.现代微观经济学(第五版)。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5. 斯蒂格利茨著.姚开建译.经济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6. 姚开建.经济学学说史。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 张云峰.微观经济学导教、导学。
陕西: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8. 汪祥春.微观经济学。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9. 梁小民.微观经济学横谈。
上海:三联书店,2003
10. 余斌. 微观经济学批判。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11. 杨小凯、张定胜.经济学:新兴古典与古典框架。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