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及其成因

合集下载

文明用语不够规范的原因剖析

文明用语不够规范的原因剖析

文明用语不够规范的原因剖析引言:现代社会中,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流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一些场合中,有些人使用的语言表达不够规范,甚至存在粗俗、不文明的现象。

这种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有必要对文明用语不够规范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探索解决之道。

一、教育问题:首先,教育问题是导致文明用语不够规范的原因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语言素养的培养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很多学生在学校中无法接受到规范用语的引导和规范用语的训练,导致他们对于文明用语的认知和运用能力较弱。

此外,一些学校和教师也没有将文明用语的教育与日常的学习环境和行为规范相结合,使得学生在校园内的语言使用方面产生了一些不良的习惯。

二、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环境问题也是导致文明用语不够规范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庭对于言行举止的规范教育不够重视,存在教养缺失的情况。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家长往往对于孩子的语言表达不作要求或者是纵容他们使用不文明的语言。

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容易形成不良的语言习惯,并在交流中使用不文明的用语。

三、社会文化问题:社会文化问题也是导致文明用语不够规范的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和碎片化使得对语言的规范性和文明性没有统一的标准。

部分人认为使用粗俗的语言能够增添幽默感或者显示自己的独特性,因此他们在交流中习惯于使用不规范的用语。

此外,一些媒体和网络平台上的低俗、暴力、恶搞的言论充斥其中,这也影响到人们的语言表达习惯。

四、个人素质问题:最后,个人素质问题也是导致文明用语不够规范的原因之一、一些人在个人修养和道德观念上存在缺失,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对社会公共秩序的关注。

他们在使用语言时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使用粗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立场。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社会规范,也是道德水平不高的体现。

解决之道:要改善文明用语不够规范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教育引导: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用语教育,将文明用语的教育内容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和表达。

试论大学生语言文字不规范的现象

试论大学生语言文字不规范的现象

试论大学生语言文字不规范的现象摘要: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它是构成人整体素质,促进人社会交际和自身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但是现今的大学生在各种社交场合普遍由于心里紧张或者基础知识不牢等问题,口语上表现为词不达意、语义偏离等,在书写上还会出现形式错误、词语误用等现象。

本文旨在以调查到的大学生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为切入点,对这种现象进行综合考察和讨论。

关键词:语言文字运用;大学生;现代汉语语误大学生语言文字不规范的现象主要体现为语言运用、文字运用和其他不规范现象上。

下面我将从日常收集到的几个不规范现象入手,做出自己的分析。

一、词类误用(一)虚词误用1.助词误用在大学生交际过程中,“的、地、得”的误用最为常见,笔者就这三个字的误用展开了调查。

1)“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

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养。

”2)“我的粉丝滤镜破的稀碎。

”3)“科学使用外来语,对于保卫母语、更好得发展民族文化有重要意义。

”例1是出现在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阶段,科目一综合素质的简答题中,这里的“地”是误用,“全面和谐”与“发展”之间,单拎出来虽然可以是状中关系,但是在本句中“发展”却是“得到”的宾语,所以在这里后半句是定中结构而不是状中结构,因此应将“地”改成“的”。

例2是出现在微博上,一位偶像被曝光失格,粉丝在社交媒体发表脱粉长文,其中“的”是误用。

因为“破”和“稀碎”是动补关系,所以应该将“的”改成“得”。

例3是出现在语言学的考试中,部分同学在背诵定义时,只关注了内容,而没有注意虚词。

其中“更好”和“发展”之间,应该是状中关系,因此应将“得”改为“地”。

2.介词误用在大学生日常交际过程中,笔者着重调查了关于“被、把”的误用。

4)你的腿怎么把蚊子咬成这样了?5)我刚才没拿住盆,水被裤腿淋湿了。

例4是出现在夏天的寝室,室友总被蚊子咬,一着急就说错了,应把“把”字改为“被”字。

错别字现象成因分析与矫正方法

错别字现象成因分析与矫正方法

错别字现象成因分析与矫正方法汉字错别字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语言文字运用的不规范现象,针对生活中常见的错别字现象,分析了其成因,提出了明确的矫正方法。

标签:语言文字;错别字;成因;矫正语言文字是人类记载、传递、交流信息的工具。

使用这种工具,不论是哪一种语言文字都要求纯洁、严格、规范。

汉字错别字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语言文字运用的不规范现象,它就像毒瘤一样,不断侵蚀着汉字的健康肌体,也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对其予以“医治”。

一、错别字的形成原因错别字泛滥成灾,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政治和心理上的原因,也有教育和规范化滞后等的影响。

(一)政治上的冲击动摇了原本优良的汉语传统中国优良的汉语传统流传了几千年,中国古代文人对语文、对汉字所持的态度是极为严肃慎重的,这从“敬惜字纸”的古训中可见一斑。

可惜,十年“文革”使优良的汉语传统遭到了极大破坏,汉语的运用陷入了混乱。

语文课变成了政治课,“大老粗”成了优雅的代名词,“文革”语言天天创新,充满了浓烈的火药味和“假大空”色彩,汉语被严重污染。

经历了“文革”之后,优良的汉语传统长期以来难以得到恢复。

(二)价值观和心理的改变使人们不重视汉字20世纪80年代,国门打开,国外的新事物、新观念和新思潮大量涌入,国人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一些传统的美好事物被弃置一边,遭到冷落,写错别字更是成了人们不屑一顾的小问题了。

许多人认为,汉字是“雕虫小技,壮夫不为”,写汉字是个人的小事儿,少一笔多一笔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自己或别人能看懂,怎么写都行。

也有的人根本不掌握一些字的结构和写法,就想当然地去写。

也有会写某字,但因粗心大意而写错的情况。

因为懒、粗心,更因为在浮躁、变化的社会中,我们丢掉了一种严谨精神和对语言文字的敬畏态度。

写了错别字后,人们的态度和反应也不一样,有的人不闻不问,任其产生恶劣影响,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铁凝写错“茂”字一事便是典型的例子。

在学校里,从小学到大学,强调的一直是英语等外语的学习,母语的学习被忽略了。

不规范用语现象

不规范用语现象

不规范用语现象在现代社会,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

然而,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普及,不规范用语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在短信、微信、QQ等通讯工具中,缩写、简写、口语化、网络用语等成为人们常用的表达方式,这些语言使用不规范、不准确,没有规范化的标准制约。

这些现象虽然简化了表达过程,但同时也容易引起语言沟通的困难,对个人乃至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不规范用语现象的原因有多种:文化、教育、个人习惯等方面都有影响。

在文化层面上,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文化多元的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方言、习惯用语,这为不规范用语现象的产生提供了便利。

在教育方面,缺乏语言教育的规范化和系统性,也加剧了语言使用不规范的现象。

此外,随着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信息爆炸,使用不规范的语言可以更快速地表达出来。

不规范用语现象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首先,在语言沟通方面,不规范用语容易引起误解和理解困难,沟通双方往往很难理解对方的意思。

其次,在社交交往方面,使用不规范的语言可能会给别人留下不良印象,甚至引起争吵和冲突。

最后,在观念习惯上,不规范用语让人缺少语言规范性和文化修养,破坏了人们语言和思维的质量。

为了减少不规范用语现象的发生和负面影响,必须从个人、社会、教育三个层面加以改变。

个人首先要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语言,避免使用缩写、口语化、网络用语等,同时也要在交往中关注对方的口语表达,在理解上不要过于武断。

社会需要推广语言规范化标准,增强语言表达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在教育方面,语言教育也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并将语言规范化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

总之,不规范用语现象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在其危害性质日益突显的今天,我们应该认真对待,采取有效措施,规范语言的使用,推广语言规范化标准,加强语言教育,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和水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规范语言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人类的交流、沟通和和谐共处。

语言交际中不合语法现象及成因分析

语言交际中不合语法现象及成因分析

语言交际中不合语法现象及成因分析语言是一门交际艺术,影响交际最主要的是语言的表达,表达的适当与否,这还涉及语法。

若是你仔细观察,就会发此刻咱们日常交际中,不合语法的现象数不胜数。

其中网络语言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伴随互联网的出现,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它的发展势头强劲,出现了各种陌生的语言现象,如大量的新词、语素出现,表达的方式随意自由,语义的变异等,网络语言脱胎于现代汉语,超越了现代汉语的常常利用语法规则,出现了各种变异的语法现象,对流传几千年的汉民族一路语组成了壮大的冲击。

首先就是网络语言中出现了与常规的现代汉语不符的语序。

例如:1.省略:“楼主,说你也太吧!”。

看到这个眼熟的句子,想必大家都会会意一笑。

在这个句子中,因为省略了必要成份而出现了句法错误,这种现象在网络语言中是较为普遍的,尤以缺少谓语最为多。

又如:“我今天下午你那里。

”、“你这个人太实在,为何实话呀!”。

其中这两个句子就是因为缺少了谓语“去”和“说”而致使句法错误。

2.倒装:“愁闷呀,我此刻。

”、“找个幽默的北京人聊天会儿。

”、“我都急哭了快!”、“你饭吃了吗?”。

这几个句子在咱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乃至于咱们都以为是天经地义,但仔细去分析,就会发现每一个句子某些句子成份被提前了,因此出现了语法错误。

还有比较经典的就是出现了独特句式。

前段时间流行一时的一种句式是“⋯⋯的说”,这种句式成了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的口头禅,例如:“今天晚上谁去散步的说?”“我还真有点儿舍不得的说。

”但实际上“的说”放在句子末尾,并无实在意义,也不符合句法结构。

其次就是网络语言的利用随意自由,言语的组织搭配往往打破语法规则,违背语法规范。

如:“她很淑女”、“她很灿烂”、“他很生活”、“他很中国”等。

这些都是不符合语法规范的。

按传统语法规律,汉语的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

所以副词“很”不能修饰名词。

和网络语言截然不同的应该就是广告语。

且不说广告用语中的错别字、生造字五花八门,层出不穷。

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摘要:“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是每一位学生的职责,让现代中小学生真正做到普通话不离口,规范字不离手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最基础性的职责。

然而,在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由于受到地域的影响,学校以及学生都缺乏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意识,基于此,笔者认为导致农村小学语言文字规范问题的形成有校方和教师自身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较为薄弱、区域人员普遍受到方言和网络用语的影响、校园语言文字规范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几点原因。

并以此出发,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从校园、教师、家长三者进行考虑,对规范农村学校语言文字的开展提出了不同建议。

语言文字规范程度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纵观我国的每一次大动荡大变革,必然会产生语言文字的变化和进步。

回顾过往,社会用了一百多年完成了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从古代句读到现代文标点符号,从反切注音到现代汉语拼音的变化;聚焦现在,国家语言文字管理部门先后研制和颁布了一百多项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其中,200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奠定了我国汉语言文字规范的标准,作为我国语言文字的“国家大法”,它有力的促进了汉字语言、少数民族语言、地方方言的现代化和规范化。

该法第二章则表明,学校教育是规范用语用字的主要环境,不论学校与学校之间是否存在着地区、环境、学制的差异,它始终是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最重要的一个应用领域。

作为一名乡镇一线教师,我深有共鸣,学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让这一场所成为最容易得到语言文字规范教育的良好之地。

近些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为农村推广普通话、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发展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由于许多小学教师没有接受严格的系统训练,教师队伍老龄化,加之受外来文化和当地语言文字氛围的影响,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农村中小学语言文字规范问题的成因1.校方、教师自身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较为薄弱从校方来看,没有严格把关校园内文化传播载体,如宣传栏、警示标语、校园守则的规范性。

语言不规范现象

语言不规范现象

播音员主持人语言不规范现象一、语言不规范现象(一)语音不正确这里所说的语音不正确,就是播音员主持人“念错字”“说错字”的问题。

分析一下,有些是不知道正确发音读错,有些是知道正确发音,在“拿不准”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习惯发音;有的表现为将字的声母读错,有的表现为将字的韵母读错,有些表现为把字的声调读错,有些是儿化滥用……1.不知道正确发音读错的,常常是一些“难字”:例如字形相近的错误。

1999年6月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塞浦路斯”的“浦”读“捕”。

2000年3月19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11:30播出的《中国人口》节目中,主持人将“武陟县”的“陟”读成“涉”。

2000年1月14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18:09播出的《大风车》节目动画片《西游记》的片尾,把“唐玄奘”的“奘”读成“装”。

例如“读半边”的错误。

1996年10月7日北京电视台体育新闻“威慑”的“慑”读“聂”。

1996年12月7日北京电视台体育评论员把“阴霾”读称“阴里”。

《人民政协报》2000年2月15日的文章说,东方电视台“飞跃太平洋”节目主持人将“莘莘学子”读成“xin”。

有些字并不难,但是要根据上下文决定正确发音,播音员主持人要了解相关语文知识。

例如多音字读错。

“处”有两个读音,“处分、处理、处于、处女、处罚、处方、处之泰然”等都读三声;“艺海扁舟”的“扁”读音是“偏”;“人才济济”和“济南”的“济”都读三声;“悄然”的“悄”读音是三声,1997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走近小康》读成一声;1997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屡见不鲜”的“鲜”读成了一声;1999年6月12日北京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新闻联网》“应用型人才”的“应”读成一声。

1999年12月16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13:15《爱我中华》节目中,主持人将“泰山封禅”的“禅”读成“缠”。

变调读错。

“草甸子”的“甸”是四声,“沉甸甸”则变成一声(1998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北大荒承载着什么?》)。

用语不规范现象

用语不规范现象

用语不规范现象在当前的社会中,语言的运用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尤其是用语不规范的现象,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口语和电子沟通当中,也在一些正式场合如写作、演讲以及公开场合变得越来越普遍。

那用语不规范的现象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1. 网络语言盛行今天的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文化。

年轻的一代尤其喜欢使用网络语言,这也就是新的词汇和语法单元形成的地方。

而一些网络语言可能会借鉴口语或方言,缩短或变形的语言结构可以在网络上快速传播。

尽管网络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很有用,但其不规范性使许多人忽略了正规语言的使用。

2. 教育体制需要改善当前的教育体制并没有有效地改善语言问题。

在学校和大学中,使用错误的语法和拼写错误的单词是常见的现象。

如果这些错误不得到及时纠正和反复强化,给读者或听众留下的影响也可能是深远的。

3. 虚荣心和个性化语言使用一些人认为在用语方面使用个性化的风格会让他们更突出。

因此,他们采用更自由、更随意的用词、忽略正规语言的使用。

在一些人看来,这种风格可能会体现他们的独特个性,增加与众不同的优势。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1. 加强语言教育制止用语不规范的最有效方法是要加强语言教育并设法增强公众对语言学习的重视。

在学校中,教育者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提高话语标准。

而在社会上,也应该加强对语言规范化的宣传,鼓励人们使用正规语言。

2. 注重个性化和正规化的平衡虽然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可以让人们在一定的场合下脱颖而出,但过多的个性化用语可能会影响一种稳定的社交性和专业性。

因此,对于个性化语言的使用应该注重平衡个性化和正规化的空间,以避免有益的个性化变成消极的个性化,从而影响到人们的沟通。

3. 发挥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网络媒体在传播语言方面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通过网络媒体的传播,我们可以发挥其作用,鼓励公正的言论,发扬正面的语言风范。

同时,需要引导并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以防止语言的错误和误导的信息。

简析汉语使用不规范现象

简析汉语使用不规范现象

简析汉语使用不规范现象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明确、一致的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这项工作主要是根据汉语的历史发展规律,结合汉语的西贡用法,对普通话内部所存在的某些分歧和混乱现象进行研究,选择其中的一些读法或者用法作为规范并加以推广,确定其中的另一些读法或者用法是不规范的并加以舍弃,从而使汉语沿着健康和规范的道路向前发展,使人们在使用汉语文字时有明确一致的标准。

在实际生活中,汉语使用不规范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主要体现在: 文字部分、语音部分、语法部分、词汇部分这四个方面。

本文就分别从这四个方面展开叙述。

一、语音部分语音是语义的表达方式,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人类通过发音器官来传递信息的声音。

语音规范化是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汉语拼音注音字母的正确使用规则:(1)大小写:句子的首字母大写;诗行的首字母大写;专有名词每个词首字母大写;标题、标语可以全部大写。

(2)分连写:词内连写,词间分写。

语音规范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语音不规范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因多音而错读汉字中,有些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读,如“模(mú)样”和“模(mó)型”;“强(qiǎng)迫、强(qiáng)硬和倔(jiàng)强;“处”有上声和去声两个读音;似”大多时候读,比如“似(sì乎)、似(shì)的”等等。

普通话中存在文白异读现象,也就是读书音和口语音不同,比如剥(一)bō(文)~削(二)bāo(语);另外,普通话中有一些汉字充当姓氏、地名等时有特殊读音,这些读音需要特殊记忆——六(lù)安、乐(lào)亭;仇(qiú)、盖(gě)……(二)因形声字声旁表音而错读形声字包括形旁和声旁两部分,形旁表意、声旁表音。

生活中错别字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生活中错别字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生活中错别字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尤溪一中七年级(3)班钟林前言在现在社会中,虽然人们受教育程度深了,但是错别字依然广泛的存在。

因此我们进行了调查,从中获得错别字存在的原因:1、始终有一部分文化程度不高的只会浑水摸鱼,只求看得明白,不求准确;2、对错别字的不重视,认为它们起的作用不大,但是往往事情小的也会变大,也会积小成多,恶性循环。

总之,我们的研究性是必要的,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来自社会和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社会生活及中学生的错别字现象日益成为社会和中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下列这些社会生活中错别字现象应该足以引起我们每个人的思考和重视:(1)、社会生活中汉字不规范已成普遍现象且日益严重,汉字运用的现状令人担忧,请看下列摘录:《东森日报》:王力宏专辑“一夫当官!”歌词错字连篇;《三晋都市报》法院判决书竟错字连篇;《长春日报》连招生广告都错字连篇。

当然,我们还可以例举很多这样的报道,而报道以上这些现象的报刊杂志可以说都是在全国、各省很有知名度、影响力的,由此可见,错别字现象已似乎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呼吁不写错别字,规范汉字,净化语言也成为了时下的话题:请看——《西安晚报》强化汉字教育刻不容缓;《湖南日报》立法规范“字”和“话”;《人民日报》别让差错玷污的语言。

这些报道反映出一个什么问题呢?是的,写错别字已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而且有日益严重的趋势,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良现象呢?跟我们的中小学生的学习、书写等有关系吗?中小学生写错别字现象情况调查。

我们对七年级八个班中的两个班的课堂作业情况做了调查。

调查结果是:两个班97人的作业均有错别字即有错率为100%,并对所有作业中的任意三次作业进行了抽样清数计算,平均每本每次作业的错字数为5.2个,错字率为5.2%,这中间还不算书写不规范的。

古人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而汉字又是音形义三者一体的表意文字,往往是错一个字,就有可能整个句子、一段、乃至全篇都会面目全非难以卒读。

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作者:李志伟来源:《甘肃教育》2011年第12期[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文字;不规范问题:探究:解决办法[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6(B)-0065—01语言文字规范是指人们在交际语言文字中使用的语言文字要合乎一定的标准。

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中学生在语言文字、语法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受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此类问题日趋严重,亟待解决。

一、中学生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1.错读字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错读字音就无法实现人际交流的目的。

学生在朗读文章、讨论发言时经常发生错读字音的现象。

如,将字形相近的字读错,“隅”读成“偶”、“棘”读成“辣”,将形声字旁误当成字音,“绽”读成“定”、“涸”读成“固”等等。

2.滥用流行语。

近年来,随着网络词的流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喜欢使用某些意义不明的流行语,这些词语在缩略和语素的结合上没有遵循现代汉语的规律,有很大的随意性。

如,用一个汉语形容词的“好”和英文单词“cool"组成“好酷”去表示某人的外表很冷峻或表示某种生活方式很有特色等。

这些词语在中学生的生活中很流行,但它们表达的意义是不确定的,因而也是不规范的。

3.病句种类繁多。

这一情况在学生的作文、札记中频频出现。

成分残缺的如“从这件小事中,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通过学习,使我掌握了很多知识。

”搭配不当的如“我们要尽量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4.书写混乱。

中学生在文字书写方面出现的不良现象包括错别字、繁简字的混用,标点与书写格式错误,笔画错乱、潦草等。

二、中学生语言文字不规范根源的探究1.意识淡薄。

部分师生缺乏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应有的重视,这就影响着语言的准确表达和文字的正确书写。

近年来,部分教师对语言的规范使用有所忽视,有些降低了对学生使用普通话的要求,有些甚至自己在课堂上随意使用方言、土语授课,板书也出现错别字的现象,这无疑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谈谈不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现象及其改善策略

谈谈不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现象及其改善策略

谈谈不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现象及其改善策略语言文字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是祖国的灵魂,是民族的血脉和象征。

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但是,不可否认,当前语言文字使用的现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滞后现象较严重:有些地区在公共场合还没有形成说普通话的风气;读错音,写错字,滥用字,乱造字现象较普遍。

笔者调查发现,目前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现象有以下几方面:1 口语中读错音。

就我们乐平地区来说,受吴、赣方言的影响。

乐平人使用普通话口语交际时常说走音,说错音声母“r”与“n”,“h”与“f”难分:把”嫩”读成“ren”,“能”读“ren”(城区及近郊);“胡”读“fu”,“花”读“fa”(镇桥、观峰)。

韵母“in”与“ing”,“en”与“eng”不清:把“晶”(“ing”)读成“金”(“in”),“莹”(“ing”)读成“银”(“in”);把“彭”(“eng”)读成“盆”(“en”),“迸”(“eng”)读成“笨”(“en”)。

声调混淆:“惩”读“cheng”,“菌”读“jun”,“潜”读“qian”,“瑰”读“gui”等,让人半懂不懂。

2 采用谐音方式,把词语成语、约定俗成的词组调包这一现象主要出现在商业、企业的营业部门。

珠海中路一家服装店取名“衣拉客”(“伊拉克”);一家火锅店为“恰火锅”(“恰”为乐平方言“吃”)。

与此同类的还有“口蜜腹健”(“口蜜腹剑”)的某口服液;“物以硒为贵”(“物以稀为贵”)补硒保健品;“食全食美”(“十全十美”)饭馆“E网(一往)情深”网吧;“坐想(享)其成”沙发;“美石美刻(“每时每刻”)石材店;“牙口无炎”(“哑口无言”)牙膏;“默默无蚊”(“默默无闻”)蚊香等等,用“假冒伪劣”成语取悦消费者。

3 生造字词,不合通用语言文字标准这其中,一个很突出的例子就是网络上“新兴人类”们喜欢用的“火星文”:“MM”表示“美女”,“BB”表示“再见”,“cool”(酷男),“养眼”(漂亮),“98”(走吧),“3Q”(谢谢,thank you)。

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 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与分析.doc

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 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与分析.doc

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的调查与分析当今社会,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现象随处可见。

环顾左右,广播电视主持人错字连篇、各种广告文理不通、街头告示洋相百出等现象,让人不知所云,不忍卒读。

1、语言文字使用的不规范现象1.1传传播媒体1.1.1广播电视评书演员单田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讲《安史之乱》时,说到安禄山奉旨进京后,四处碰壁,忿忿不平道:“他们以前可没少揩我的油,今日为何装起大瓣蒜?”在这段话中,单田芳将“揩油”之揩(kai)错读为皆(jie)。

1.1.2报纸杂志《报刊文摘》(1996年6月13日)刊载的《儿砸家产赔父损失》一文的起始语,令人嘀笑皆非:“现年22岁贾某,系登封市大冶镇农民,去年与邻村一姑娘非法同居怀孕。

”从语法上分析,其意是身为男性的贾某“怀孕”,这显然不是作者愿意。

若在“怀孕”前加“致其”二字,文意就通了。

1.2文学作品冯骥才在《船歌》中这样的描写:“一趟一趟,来来回回,从早到晚,从船旁到海边,从海边到船旁,初步海水腌白的小手晃动着可怜一点纯净透明的液体;沙地留下一串圆圆的脚涡,水滴。

”这里的“脚涡”表达的本意是较深的脚印,即脚窝。

可作者却错用了不流漩涡的“涡”。

1.3影视剧和歌曲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雍正(唐国强饰)一次在褒奖臣下时说“张廷玉是联的股肱(gong)大臣。

”“股肱”的股为大腿肱为手臂,引申为得力肋手。

“肱”读为gong生活中,不少医生甚至医学院校的教师就渖把肱骨、肱二头肌中的“肱”念羞hong。

1.4广告中央电视台播出这样一则广告,母亲说:“维维豆奶营养好”。

儿子接茬说:“身体棒”。

“身体棒”显然是承前省略了主语,但加入主语后却成了“维维豆奶营养好,维维豆奶身体棒”,语意实在不合逻辑。

1.5都市流行口语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说起话来英汉夹杂,“帅呆”、“蹦迪”、“酷毙”、“拍拖”、“不盖你”、“作秀”、“份儿”、口中不时蹦出“哇噻”、“很拽”等词语,发型、着装和扮相刻意标新立异,有人称为“另类人”或“新新人类”。

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分析综合课件

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分析综合课件

【标题】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分析【作者】刘梅【关键词】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分析【指导老师】黄东梅【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一、引言语言文字具有特有的社会功用性 语言文字规范一直是社会规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新中国成立后 在政府的领导下 语言文字规范工作开始进入自觉状态。

我国的民族共同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一方面 民族共同语对中外文化的兼容并包提高了汉语的语用能力 但另一方面 因为语言文字所要求的社会约定俗成性与语言文字使用过程中的个人随意性这一对矛盾普遍存在 使得社会上出至舜罅康挠镅晕淖植还娣断窒蟆=滞酚糜镏谐鱿执罅康姆碧遄帧⒁焯遄帧⒋肀鹱知嬖诒 ⒃又局谐鱿执罅恳馑己 斓淖帜复省⒂镆獠幻鞯纳 齑湿闵踔脸30橐杂锓ù砦螵婀悴サ缡用教逵镅砸蚕魅趿俗约涸谟镅晕淖止娣豆ぷ鞣矫娴氖痉豆δ塥阒鞒秩顺34矶亮 愣 铱桃獾厥棺约涸谟锪髦写 戏窖源驶悛嫱 缑教逵镅缘牟还娣断窒蟾 遣慵 觥S镅晕淖值牟还娣断窒笥 萦 要阋丫 暗搅苏 巍⒕ 谩⑽幕 ⒔逃 雀鞲隽煊颡阒圃甲庞镅晕淖直旧淼姆⒄购蜕缁岬慕 健N夜 挠镅晕淖止娣痘 ぷ魇艿搅饲八 从械奶粽健?语言文字不规范这一现象 已引起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

许嘉路在《关于语言文字规范问题的若干思考》、《语言文字规范化与语言文字研究》两篇文章中提出了造成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的原因以及我们所应该做的工作 向邦文在《规范语言文字维护民族尊严》中提出了规范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朱玉荣在《谈谈汉字使用规范化问题》中提出规范语言文字应该从哪几方面去进行规范 祝万勤、钟淑洁在《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 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中指出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对我国“物质”、“精神”文明的巨大促进作用 王希杰在《略论语言的纯洁性和语言的规范性》中谈到语言规范与语言纯洁性的区别 并倡导人们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 陵德祥在《加强语言文字规范的“规范”》中指出我们语言文字规范中制定规范标准的重要性等。

这些文章涉及到了规范语言文字的重大意义、规范对策 同时也指出规范语言文字应该遵循统一的标准等。

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现象浅谈

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现象浅谈

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现象浅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了。

此法的公布,似乎并未引起全社会应有的强烈关注。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公共场所、影视、报刊、出版物普遍存在的用语不规范现象愈加严重――错别字泛滥、生搬硬造、语焉不详、词不达意,给整个社会语文生活造成了混乱。

这种现象已经对我国整体文化素质带来了不良影响。

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程度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讲,往往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体现着一个国家全民素质的高低。

语言文字使用过于混乱,不仅会严重影响国际交流,也会影响到同母语人自身之间的正常交流。

笔者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想就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现象、危害、产生不规范现象的原因以及如何采取措施纠正这些现象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近些年来,社会用语不规范现象很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错别字较多。

解放后的近五十年时间里,我们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机关,特别是语言文字工作者,各级各类学校、各行各业为纠正错别字,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正确的使用规范汉字己成了大家的共识。

但目前在我们的书籍、报纸、杂志,甚至在政府机关的文件上,错别字仍屡见不鲜。

更有甚者,还出现在收视率高、影响大的电视屏幕上,出现在推销产品的广告上,店铺的招牌上。

各种媒体、出版物甚至街头路牌标语错别字特别多。

笔者原来所在单位附近有一个十字路口,路口有一个提醒行人注意安全的警示牌,上面醒目的写着:“宁停三分,不抡一秒”。

第一次看见,我就懵了:“‘不抡一秒’是啥意思呀?”琢磨了半天才明白,原来是标牌上出现了错别字,误将“抢”字写成了“抡”字。

至于媒体、出版物上将“谈笑风生”写成“谈笑风声”、将“川流不息”写成“穿流不息”、将“沧海一粟”写成“沧海一栗”、将“黄粱美梦”写成“黄梁美梦”那就司空见惯了。

2.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

时下语言文字使用的混乱状况,从某种角度上说是“文化大革命”中“大革文化命”造成的。

关于小学生语言不文明起因的研究报告

关于小学生语言不文明起因的研究报告

关于小学生语言不文明起因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了解小学生什么时候说话不文明及他们说不文明语言的起因。

二、调查方法1、观察法:仔细观察不文明语言何时出现及内容。

2、谈话法:通过谈话了解有些学生为什么说话不文明,并分析原因。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A、小学生为什么说话不文明:1、由于与别人的矛盾而产生愤怒情绪,说话会口不择言,一般都是发生在男生身上。

2、由于他人的行为、举止或是衣着相貌而取笑别人,说一些不雅的绰号。

很多小学生说不文明语言都是出于一种反抗的情绪,对某件事情不满的时候,甚至难过的时候。

还有大部分人表示,不文明语言是从长辈、周围人的嘴里听来的,有的是看电视、电影学来的,不自觉就讲出来了,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不好的习惯。

B、小学生讲不文明语言后心理表现或想法:1、心里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舒服感。

2、有时边说边大笑,作为一种发泄的方式。

3、听到周围的人讲过文明语言,所以不认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C、小学生什么时候会说话不文明:1、玩的时候:做游戏时有些人会赖皮,然后互相用语言攻击。

2、公共场合:一个同学在很多人面前让另一个人出洋相,被讥笑的那方就开始了语言攻击。

3、暗地里:和某人关系不好,不敢当面说,就在背地里说有损于他的话。

四、结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有些不文明语言是从家里、社会上听来的,还有的是从同学那里学来的。

在不文明的环境里,小学生的语言、举止都会受到影响。

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就表现为用一些不太雅的语言表达心中的不满情绪,作为发泄的方式。

有时并无恶意,但造成的影响很不好。

高年级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讥笑同学,这也是讲不文明语言的原因之一。

现在的独生子女的脾气、度量不算大、吃了亏,嘴上一点也不饶人这也是原因之一。

五、思考中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作为现代中国人,应该发扬光大文明古国的传统美德。

作为小学生,我们要担负起建设文明、繁荣祖国的重任,必须在各方面全面发展。

我觉得要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首先就要做个文明的小学生。

生活中不规范使用字词

生活中不规范使用字词

生活中不规范使用字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规范的使用字词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这可能
是因为我们对语言的熟悉程度不同,或者是因为我们在不同的场合中
使用语言的方式不同。

例如,有时候我们会用“很”来修饰形容词,但是在正式场合中,应
该用“非常”来修饰。

此外,在书面语中,我们应该使用正式的词汇,而在口语中,可以使用俚语和口语化的词汇。

不规范的使用字词不仅影响了我们的交流效率,还可能给别人留下不
良印象。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语言,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并在
不同场合中选择合适的词汇来表达自己。

总之,在我们的生活中使用字词不规范是很常见的现象,但是我们应
该努力改正这个问题,通过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来提高我们的交流效
率和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

除了语言熟练程度和场合的不同导致语言使用不规范外,还有一些其
他原因会导致语言使用不规范。

例如,在网络交流中,由于缺乏面对面交流的直接性和面部表情,很
容易误解对方的意思。

这就导致了在网络交流中语言使用不规范的现象。

此外,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语言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随着新
词汇、新表达方式的出现,很多人可能还不熟悉这些新词汇和新表达
方式,导致使用不规范。

为了避免语言使用不规范的问题,我们应该多读书、多听讲、多写作,不断提高语言素养。

我们也应该注意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词汇和表
达方式,避免误解和不必要的疑惑。

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

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

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规范的用字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现象。

无论是在社交
媒体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或者看到一些不规范的用字,这些用字不仅影响了我们的语言环境,也影响了我们的社会风气。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不规范用字进行反思和规范。

首先,不规范用字会影响我们的语言环境。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是我们表
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如果我们的语言环境充斥着不规范用字,那么我们的语言环境就会变得混乱和低俗。

这不仅会影响我们的交流质量,也会影响我们的文化品位。

其次,不规范用字也会影响我们的社会风气。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往往可以
从其语言环境中得到体现。

如果一个社会的语言环境充斥着不规范用字,那么这个社会的风气往往也会变得低俗和粗糙。

这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社会形象,也会影响我们的社会和谐。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不规范用字进行反思和规范。

首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避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规范用字。

其次,我们也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来提高大众的语言素养,让大家都意识到不规范用字的危害性,从而共同维护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和社会风气。

总之,不规范用字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和规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和社会风气。

生活中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及其成因

生活中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及其成因

搜集网络语言
进行实地调查 进行网络调查
研究形式及方法
• 1.计划从电视媒体,平面媒体,和互联网中 寻找媒体语言不规范的方面,收集材料。 • 2.计划进行走访,调查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通 话的运用,错别字经常出现的现象。 • 3.探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以讨论的形式 总结出避免这种问题的方式。
课题研究步骤

财 力 : 复 印
物 力 : 研 究

人 力 : 研 究
本 课 题 可
• 、 研 究 时 间 、 收
• • 资 地 料 、 交 通 工 点
• 兴 趣 、 基 础 知
撰 写 论 文 时
行 性 分 析
课题研究的预计结果
• 搜集到较详细的资料,报告分析比 Thanks for looking!
• 目的:生活语言是人们生活中纽带和 桥梁,对它的规范性研究也越来越受 到关注。本课题研究力求运用语言学 理论,对生活中用语不规范现象进行 归纳和总结,使生活用语在规范中得 到发展。 • 意义:希望通过此次课题研究,可以 减少同学们生活中语言运用不规范的 现象。
间 。 料 时 间 材

时 间 : 预 计
研究性课题开题报告
生活中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及其成因
现在,新式 网络语 现在 新式"网络语 新式 言"和"语言不规范现象 和 语言不规范现象 "令学生的错别字和语 令学生的错别字和语 病越来越多,其前景让人 病越来越多 其前景让人 堪忧。 堪忧。
小组成员及分工
• 班级:高一十五班 • 组长:徐 崭 • 组员:王慧颖 • 姜 姗 • 贺佳琪 • 王靖夷 • 赵禹乔 • 夏子炜
撰 写 结 结 题 报 告 总 结 问 题 & 料 料 资 资 料 论 & 讨 论 据 段 分 析 & 得 出 小 组 计 数 阶 调 查 收 集 备 资 卷 段 : 工 准 : & & 统 总 结 行 计 问 阶 分 段 进 设 搜 集 确 备 阶 明 准 • • • • • • • • •

生活中错误的语言现象

生活中错误的语言现象

生活中错误的语言现象背景:生活中,人们使用的错误语言现象频频发生,这不仅出现在小学生、中学生身上。

甚至大学生和硕士生,也同样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语言错误。

不但从使用错别字的角度讲,更能够上升到词语运用,字音字形,语句衔接等诸多方面,同时,各大媒体,各类书籍报刊杂志,各色电视剧电影等文艺作品,都这使得这些错误的语言现象变得越发严重,更值得人们的关注。

所以,研究者将十分常见的错误语言现象标识出来,希望读到这篇论文的人能够引起对这些语言现象的关注与思考。

1.字音日常生活中有太多字被人误读。

尽管有的字是由于不认识,看字的表音旁而误读的,但更多情况是人们的习惯性语音和多音字的情况。

举例如下:因为(wèi)令(líng)狐冲兴(xīng)奋尽(jǐn)管华(huà)山摒(bìng)除徇(xùn)私河沿(yán)克(kè)扣雨霁(jì)这些字被误读的几率极高,甚至报站名的播音员也读过许多错误字音,真令人啼笑皆非,这也说明字音的确应该受到重视。

2.字形人们能说出来的字显然比能写出来的字多。

由于打字的兴起,很多字人们知道并经常使用,可就是不会写,甚至看到他们像不知道一样。

下面的这些字你应该都用过,但是你都认识吗?能读出来吗?会写吗?逡(巡)(黑)魆魆皴(商)榷(饼)铛(罪)愆僭(越)还有是人们经常写错的字:(精神)矍铄(趋之若)鹜(黄)粱(美梦)(装)潢家(具)甚至还有家具城明晃晃地写着“家俱”和“装璜”,真是“惨不忍睹”。

(由于条件所限,未能找出照片,不过针对性明显,感兴趣可自行“搜索”)3.词语运用生活中的词语运用更是五花八门,这让研究者一下想起“首当其冲”了,当年某老师还用错过它呢!错误频繁出现的还有:不以为然、(明←昨)日黄花、不刊之论、凯旋(而归)、炙手可热、春意阑珊、莘莘学子、罄竹难书、空穴来风、望其项背等等。

那么,怎么记住它们呢?举“明日黄花”的例子如下:【资料】所谓“明日黄花”,出自北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课题开题报告
生活中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及其成因
现在,新式"网络语 言"和"语言不规范现象 "令学生的错别字和语 病越来越多,其前景让人 堪忧。
小组成员及分工
• 班级:高一十五班
• 组长:徐 崭
• 组员:王慧颖

姜姗

贺佳琪

王靖夷

赵禹乔

夏子炜
搜集网络语言 进行实地调查 进行网络调查
研究形式及方法
• 意义:希望通过此次课题研究,可以 减少同学们生活中语言运用不规范的 现象。

• •

间集时 具财 物 识人 。材间 力 力 力
料: : : :
本 课
时预 复 研 研

间计 印 究 究

、研 资 地 兴
撰究 料 点 趣
写时 、

论间 交

行 性 分
文、 通


时收 工

课题研究的预计结果
• 搜集到较详细的资料,报告分析比 较全面。
• 预期时间:3~4周
谢谢大家
Thanks for looking!
谢谢观赏
题论 论 据 段
报 告
&
总 结
&
分 析
问资
题料
&
进设搜 行计集 调问阶 查卷段
收: 集 资 料
&
明准 确备 分阶 工段 准: 备 资 料
&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目的:生活语言是人们生活中纽带和 桥梁,对它的规范性研究也越来越受 到关注。本课题研究力求运用语言学 理论,对生活中用语不规范现象进行 归纳和总结,使生活用语在规范中得 到发展。
• 1.计划从电视媒体,平面媒体,和互联网中 寻找媒体语言不规范的方面,收集材料。
• 2.计划进行走访,调查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通 话的运用,错别字经常出现的现象。
• 3.探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以讨论的形式 总结出避免这种问题的方式。
课题研究步骤




撰得 小 统 总
写出 组 计 结
结结 讨 数 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