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
如何实现社会保障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 续 发展需 要具 备许 多条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就我 国 当前情 况而言 ,最重 要 的
条件 是 社会保 障可 持续 发展 与经济 可持续 发展 相协 调 、社 会保 障
基金 来 源的可 持续 性和 运行机 制 的逐步优 化 。
一
、
社会保 障 可持 续发展 与可 持续发 展 的其 它方面 ( 尤其是
MODE N R
F ̄ -l -
… 一 …
— 一
E T R R E~ 对策建议 C LU E { U ERI 二 NTP Ir S
如何实现社会保障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文, 袁雅 玫
可持续 发展是 中国跨世 纪发展 的重 大 战略选择 。 它是 一种 以
自然界 的持 续发展 为基 础 ,以经济 持续 发展 为任务 ,以社 会持 续
我国实现社会保 障可持续发展 的条件
社会保 障可 持 续发 展是一 项复 杂的 系统工 程 ,实 现社会 保障
过 了经 济发 展速度 ,尤其是 随着老 年人 口迅猛 增加 ,养老 、 医疗
保 障支 出大幅 度攀升 ,国家和企 业都 感到不 堪 负担。
第 二 ,社会保 障 覆盖面 狭窄 ,参加社 保基 金统 筹企 业和 个人 不 多 ,基 金来 源渠 道不 畅。 第三 ,基金 收缴 缺乏 刚性 , 有许 多地 方基 金 不能按 时足 额收 缴 , 业 拖欠 严重 ,从而严 重地 影响 了基金 的正 常运 转 ,有 些地 企 方甚至 出现入 不敷 出的 局面 。 第四 , 监督— — 制衡 机制不 健全 , 基金挤 占 、 用问题 严重 。 挪
种法律 保障 ,没 有相应 的法 律法 规 ,社会 保 障很难 成功 实施 ,而
国家养老政策书籍 2023
国家养老政策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不断调整和完善的。
如果您想了解最新的国家养老政策,我建议您查阅政府部门发布的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撰写的专业书籍和研究报告。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书籍和资料,供您参考:
1.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2011-2030年)》
这是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编著的一本全面系统阐述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的书籍。
该书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和建议。
2. 《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研究》
这是一本由多位学者共同撰写的关于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的研究报告。
该书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探讨了老龄化对养老保障制度的影响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3.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
这是一本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组织编写的关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书籍。
该书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起源、发展历程和改革方向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研究,探讨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原则和路径。
4. 《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这是一本由民政部下属机构组织编写的一本关于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书籍。
该书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和建设途径。
总之,了解国家养老政策是每个人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资料和政策文件,参加相关活动和交流,您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养老政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为自己及身边的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和生活保障。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总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1、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这五项基本的保险项目和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事业等项目构成。
2、同时在经济转轨时期,社会保障还承担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所发生大量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这些保障项目与内容构成了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自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 1、确定了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a、改革目标: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为重点,到20世纪末基本建立起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b、改革的基本原则: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行政管理职能与业务经办相分离。
2、统一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基本形成a、1991年设计和构建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等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基本统一了全国的养老保险制度。
b、在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建立、企业缴费费率标准、职工基本养老金支付办法和基本养老保险的基本养老保险的管理等方面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统一。
c、在管理体制上实现了全国铁道、煤炭等11个行业统筹统一转交地方管理的改革,加大了推进省级统筹的力度。
3、医疗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在总结“两江”和全国部分地区试点的经验后,于1998年11月召开了全国医改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国推进医疗保险改革。
4、失业保险、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取得积极进展 a、1999年出台了失业保险条例,使失业保险制度在覆盖范围、缴费方法、待遇水平、监督管理等方面都逐步走上了法制管理的轨道。
b、为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和转轨过程中大量职工下岗分流的基本生活保障,建立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c、自90年代以来,我国建立起多元化得最低收入保障,对城镇居民规定了最低生活保障线,将城镇所有生活在保障线标准以下的居民全部纳入救助范围。
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形势任务
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形势任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2009年8月20日第一部分就业工作一、我国就业制度的改革发展历程。
主要分为五个阶段:(一)1949年—1978年: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实施由政府“统包统配”、高度计划与集中的劳动就业体制。
(二)1979年—1985年: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实施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就业方针,改革统包统配就业制度。
(三)1986年—1994年: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结合国有企业改革,有步骤地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初步确立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双向选择机制。
(四)1995年—2001年: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在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配合国企改革的深化,实施再就业工程,实现国有企业富余劳动力的平稳转移,进一步推进我国就业制度改革。
(五)2002年—现在: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制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就业促进法》,在解决好国有企业改革遗留的下岗失业问题的同时,建立起面向城乡所有劳动者的促进就业体制机制。
二、建国以来我国就业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
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我国全部就业人员由1952年的2.07亿增加2008年的7.75亿,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分别由1978年70.5%、17.3%和12.2%调整为39.6%、27.2%、33.2%。
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源市场供需主体的地位基本确立,多种灵活就业形式加快发展,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得以发挥。
三是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健全,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不断完善。
四是促进就业的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日益健全。
三、我国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一是从总量看,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社会保障改革如何推进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改革如何推进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以推进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改革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大。
首先,它有助于减轻贫困和社会不平等。
一个健全且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支持,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其次,社会保障能够增强社会的稳定性。
当人们面临失业、疾病、年老等风险时,有了可靠的社会保障作为后盾,能够减轻焦虑和不安,降低社会冲突的发生概率。
再者,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为劳动者提供稳定的生活保障,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推动经济的长期增长。
当前,社会保障改革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人口老龄化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下降,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养老金和医疗保障的支出压力日益增大。
社会保障基金的可持续性也面临考验。
一些地区的社保基金存在收支不平衡的情况,基金的保值增值面临困难。
此外,社会保障制度在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上还存在不足。
部分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尚未被充分纳入保障体系,而一些保障项目的待遇水平也有待提高。
为了推进社会保障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明确社会保障的目标、原则和战略方向。
加强不同社会保障项目之间的统筹协调,避免制度碎片化,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是优化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运营。
拓宽基金的筹资渠道,例如适当提高缴费比例、增加财政投入、鼓励社会捐赠等。
同时,加强对基金的投资管理,提高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确保基金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三是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
将更多的人群纳入保障体系,特别是那些尚未得到充分保障的群体,如农民工、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
中国发展战略与改革措施
中国发展战略与改革措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资源颇丰的大国,中国一直致力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现代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和改革措施,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发展战略1.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的发展战略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出口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对外贸易和投资,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建立了经济特区和开发区,提供了优惠的税收政策和土地使用政策,吸引了外资企业投资。
此外,中国还加入了世贸组织,获得了更大的市场机会,也使中国企业更加国际化。
2.转型到内需为主的发展战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政府逐渐转向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
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和扩大内需的目标,加大了对民生事业、信息化、环保等领域的投资,鼓励消费和提高家庭收入。
中国还实施了普惠金融,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和小微企业融资,提高金融服务的包容性和普惠性,以进一步促进内需的扩大。
3.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中国正在逐步转向由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提高技术水平,提升产业竞争力。
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速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的转化,推动从过程创新向跨越创新的转变。
二、改革措施1.经济体制改革在经济体制方面,中国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改革,包括价格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国企改革等,不断提高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
其中,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国政府提出了“双百行动”和“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引入市场化机制和深化内部改革,提高国企效益和管理水平,增强国企竞争力。
2.金融体制改革中国通过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拓展金融市场,完善金融服务和监管体系。
中国政府提出了多项金融改革措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推动中国金融体系向着更为开放、更为稳健的方向前进。
此外,通过金融改革,中国还在努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3.社会体制改革中国在社会体制改革方面也有大量的措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制、教育体制和文化体制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享受感。
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作者:陈彬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7年第08期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演进(一)社会保障制度恢复改革阶段1978年以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典型特征是“企业保险”,而1978-1991年这一阶段主要是维持、巩固和完善这种制度模式,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恢复养老保障制度。
与此同时,这一阶段的一些改革措施也积极促进了“企业保险”向“社会保险”的转变。
例如,从1984年开始,我国开始尝试养老保险费用的社会统筹,其目的是“还原”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职能,并在江苏泰州、广东东莞、湖北江门、辽宁黑山等地开始试行退休人员的退休费社会统筹。
在统筹方面,自1986年起首先实现了全国县、市一级的养老保险费社会统筹,进而又推进省一级的统筹工作。
至1994年全国先后有北京、天津、上海、吉林、河北、山西、青海、江西、湖南、福建、宁夏、陕西、四川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了省级统筹。
包括铁道、煤炭、水利、电力、邮电、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交通、人行、民航总局、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有色金属总公司在内的11个行业实行了养老保险的系统统筹。
(二)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形成阶段1991-2000年这10年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探索性改革阶段,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形成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主要由以下4个重要法规文件构成:第一,199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开始尝试性的社会养老保险结构的改革实践。
在养老保险的筹资方面,确定社会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和职工三方共同筹资,职工个人按本人工资的3%缴纳养老保险费。
在制度结构上,确定探索建立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第二,1993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决定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其中,一个最重大的突破是关于个人账户的设置;“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实际上就是社会统筹和积累制的结合。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基本目标的实施措施
此外 ,社会保险基金没有纳入财政统一管理限制了省级地
区间基金调剂。企业 和政府 之间 、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 , 对
于社会保障责任划分不 明确 。上海等地 出现 的社保基金案件也
说明了我 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的管理规范性亟待加强 。
( ) 四 社会 保 障执 行 成 本 高
殳 资与创业 21. 02 3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 障
我 国社会保障制 度改革基本 目标 的实施措施
张海涛
( 营市 人力资 源社会 保 障局 山东 东 摘 东营们 生活 的重要保 障 , 我 国经 济发展 和精神 文 明建设成 果 的体现 。目前 , 国社 会 社 是 我
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 民工 、 农 农村居住人 口纳入统一 的社会保 障体系 , 确保社会保障体 系广泛覆盖。一是对所有村居 民实行新
障。 没有将生活在城市中的农 民工纳人保障范围 , 农村地 区社会
扩大社会保 障覆盖 面是经济发展 的要求 ,是维护劳动者合
法权益的保障。当前经 济中外商投资企业 、 私营企业 、 个体工商
户蓬勃发展 , 从业人数在 日益增长 , 应尽快把 外商投资企业 、 私
劳动关系 , 是社会保障 的边缘群体 。我 国颁布实施 的《 城市居 民
最低生活保 障条例》也 只对拥有非农业户 口的城市居 民提供保
特 色 的福 利 社 会 迈 进 。 二 、 国 社会 保 障制 度 改 革 的 现 状 我
力配合。此外 , 劳动和社会保 障行政部 门负责社会保险费征缴 管 理和监督 检查 , 国现行 社会保 障的法 律 、 规不健全 , 我 法 只能凭
借行政手段推行社保工作。
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展望
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展望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保障制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19世纪末的工业化时期,旨在解决工人生活和劳动条件的问题。
如今,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现状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普遍呈现以下特点:1. 多元化的保障方式:社会保障制度越来越多样化,涵盖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多个方面。
不同的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需求,采用不同的保障方式和制度安排。
2. 公共和私人保险的结合: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公共和私人保险相互补充。
公共保险通过国家的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保障。
而私人保险则提供额外的、个性化的保障,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3. 全民保障的推进:随着社会进步和意识觉醒,越来越多的国家推行全民保障政策,将社会保障制度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
全民保障不仅关注弱势群体,也着眼于全体公民的权益。
二、社会保障制度未来的趋势展望未来,社会保障制度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 面向全球的合作与交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将会加强合作与交流。
共同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共同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
2. 扩大保障范围和提高保障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将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确保更多人能够得到保障。
同时,还将加大保障力度,提高保障水平,确保保障政策的有效落实。
3. 强化个性化保障:社会保障制度将根据个体需求进行个性化保障。
通过多元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保障要求。
4. 加强信息化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将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电子化管理和服务。
通过建立智能化的保险服务平台,提高保障效率和便捷性。
5. 强化风险防范和调控:社会保障制度将加强对各类风险的防范和调控。
通过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类风险隐患,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现状及其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现状及其启示【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以引言为出发点,深入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及必要性。
在详细介绍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举措、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结论部分指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性及影响。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于国家发展及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以及不断完善提升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性。
在未来,需要持续加强制度建设,优化政策措施,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现状、启示、必要性、背景、主要举措、成就、挑战、发展方向、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性、影响。
1. 引言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以单位缴费为主,对于个体经济等新型就业形式并不适用,需要对制度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需求。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城乡差距的拉大,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是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强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社会保障制度仍存在不平衡不完善的问题,需要不断改革以确保所有公民享有基本的退休、医疗、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障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不断提升。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保障需求。
“十四五”时期社会保障发展的基本思路与战略研判
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制度的建设目标。新时代社会保障改革应以实现公平
性为导向,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阶段中,增强社会保障与经济
发展的协同性,促进经济发展转型。为此,需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充分发
挥社会保障在国内大循环中的作用;在多目标并举下实现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
·11·
2018【总目录】.indd 8
2020-12-14 16:24:38
2020・12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
国家全局和社会保障的长远发展。为此需要在新 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换的大背景下,重新定位社 会保障的作用,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一奋斗目标,转换社会保障发展的新动能,谋 划社会保障发展新蓝图。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救助立法研究”(19VH013);国家 社科基金项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民生保障制度体系建设研究”(20STA051)。
[作者简介] 林闽钢,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社会 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2020・12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
“十四五”时期社会保障发展 的基本思路与战略研判
林闽钢
[摘 要]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已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十四五”时期是社会保障发展的“时间窗
口”。基于“十四五”时期的国家发展背景,进一步提出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两个主
要目障在
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 社会保障将在“十四五”时期遇到发展的“时间 窗口”,主要基于以下判断 :
第一,中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 报告提出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 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并进一步 明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 标,表明我国治国方略已从注重经济的优先发展, 转移到注重民生福祉的改善和提升上来,反映了 我国社会发展的进步和发展阶段的跨越,并决定
论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任务
, 毛‘
招卜
二
攫李
,
论 目 前 我 国 社 会 保障制 度 改 革 和 发 展 的 基本 任务
亩
‘
关信平
南 开 大 学社会 学 系
,
天津
目前我 国 社 会保 障制 度 的 改革 和 发 展 面 临 两
个基本 矛 盾 一是转型 中 的 经 济制 度 与 传 统 的 社 会 保 障制 度之 间 的 制 度性矛 盾 二 是 发 展 社 会 保 障 事 业 与 快速发展社会 经 济 之 间 的 矛 盾 在 前 一 方 面 从计 划 经济 体 制 向 社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转 型 要 求 社 会保 障制 度 也 从 附属 于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转 向 适 应 市 场 经 济 体制 而 目前 社 会 保 障 制 度 转 型 滞 后 已 经 严 重 地 影 响 了 社 会保 障 功 能 的 正 常 发 挥 从 后 一方面分析 我 国 社 会保障 目前面 临 着 两 个 硬 约 束 条 件 一是随着人 口 老龄化 加速 人 口 流 动增 多 以 及 失业者增 多 等 问 题 日趋严 峻 社 会 保 障事 业 巫 待 加 强 二是如 果快速 发 展 社 会 保 障就 可 能 会对 社 会 经 济 运 行 效率 造 成 一 定 的 影 响 过 高 水 平 的 社 会 保 障 将 会造 成 经 济 效 率 的 降 低 因 此 发 展 社 会 保 障 必 须考虑 到 经济发展 的 水平 从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 ” 以 及 效率优先 的 发展 战略 看 现 在 难 以 迅速 地提 高 社 会保 障 的 水 平 应 该 承 认 我 国 目前 和 今 后 的 社 会保障制 度 的 改革和 发展 必 须 在 上 述两 个 硬 约 束条件下寻 求 出 路 也就是要处理好上 述两方面 的 矛 盾 目 前 基本 着 眼 点 应 该 在 三 个 方 面 一 是 体 制 转 型 二是确 定合理 的 水平和 发 展速度 三是提 高 社 会 保 障 自 身 运 行 的 效 率 本 文 主 要探 讨 前两 个 间
社会保障改革如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社会保障改革如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当今社会,城乡融合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而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制度安排,对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保障改革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过去,城乡之间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城市居民往往能够享受到较为完善和优厚的社会保障待遇,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保障项目也不够全面。
这种差距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和资源配置。
通过社会保障改革,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保障差距,实现保障待遇的公平化。
一方面,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水平。
例如,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标准,增加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和范围,让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实惠。
另一方面,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居民在保障项目、缴费标准、待遇水平等方面逐步趋于一致。
这有助于消除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异感,促进城乡之间的平等交流和融合发展。
社会保障改革促进了城乡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在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面临着诸多社会保障方面的障碍。
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与城市社会保障无法有效衔接,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工作时往往面临着社会保障权益受损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们的进城意愿。
随着社会保障改革的推进,建立了更加灵活和便捷的社会保障转移接续机制。
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时,其社会保障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和转移接续。
这不仅降低了农村劳动力进城的风险和成本,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同时,城市的优质公共服务和发展机会也能够吸引更多农村劳动力进城,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社会保障改革有助于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增强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
过去,由于农村居民缺乏稳定的社会保障预期,往往倾向于储蓄而不敢消费。
社会保障制度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协同发展策略
社会保障制度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协同发展策略社会保障制度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对于实现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幸福生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社会保障制度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协同发展策略,以期提出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国家经济建设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减轻个人负担,增加人们的消费能力。
人们在获得一定保障之后,会更有安全感,愿意增加消费和投资,从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而相反,如果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或缺乏有效实施,人们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会对个人消费行为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阻碍国家经济建设。
其次,国家经济建设也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提供了支撑和资源。
一个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国家,相应的税收收入也会有所增加,这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提供了经济资源。
通过合理调节经济结构,提高税收收入,国家可以更好地支持社会保障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例如,中国近年来实施的“健康中国”战略,就侧重于改善全民健康水平,这需要国家投入大量资源来支持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
此外,社会保障制度与国家经济建设还需要相互协调和衔接。
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需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
如果国家经济整体水平提升,而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将会导致社会福利发放不足,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
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需要紧跟国家经济的步伐,持续改革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家经济发展需求。
另一方面,国家经济建设也需要依靠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撑。
国家经济建设可能面临诸如劳动力市场不稳定、社会保险缺乏等问题,而一个强大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劳动力和社会保障网,增加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在实际推行中,我们还需要改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和服务水平。
帮助农村地区居民和就业困难群体,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障水平,以进一步促进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
此外,还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确保各个社会阶层都能平等享有社会保障福利。
战略思考:世纪中叶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蓝图
保障改革 与发展 战嗡》 ( 总论卷 养老保 险卷 、隧疗保 障卷 救 助与福利卷 )。该成果
撞绘 爨了我 潮社会保 障到零世纪 中时 的发艉 战略蓝 图 ,将对我 国社会 保障体系建设产生
们 要 坚 持 “ 覆 盖 、保 基 本 、 多 层 次 、可 资金 管 理 。 广
持 续 ” 的 方 针 ,加 快 推 进 覆 盖 城 乡居 民 的
三 、 加 快 社 会 保 障 改 革 发 展 应 妥 善 场 保 障 机 制 作 用 ;二 是 继 续 发 挥 好 家 庭 在
战略思考 世纪 中叶 中国 保 障 社会 改革 与发展蓝 图
。 策划/ 本刊编辑部 执行/ 朱巍巍 闰晓英
2 8 42 圈歪3 41 J F 中国} 会锞隧改革与发展战隧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 ±
行 。 ”中鬻社会傈障改革与发藤战略掰究 ”是在 中央领导 阎志的直接关心 以及人力 资源 鞠社会保 障部 ( 原蒡动鞠社会保障郝 )、民政 部 、全国哲学社会 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大力 支持下 子2 0 年5 0 7 周开始组织实施 的被会缳障研究璧 火战略项 目 该项 目由 中国人 民 大学郑功 残教授挺 任总受蠢 人 磺究 历时 四年 多 ,先履有 2 0 0 多位专家 学者 和2 O O 多位
金 使 用效 益 如何 进 一步 促 进社 会 保 障 事业 有 力 支 持 了 社 会 保 障 制 度 体 系 的 逐 步 健 中央 和 地 方 社 会 保 障 事 权 与 支 出 责 任 ,调
的发 展 ,王 军谈 了三点 看 法 。
一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方向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方向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和社会稳定。
为了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本文将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方面,论述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方向。
首先,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保险的改革变得尤为重要。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正在从以企业为主的基本养老保险向全民参保的全覆盖方向发展。
未来的改革方向包括: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养老保障;提高养老金水平,使退休人员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来源;建立灵活多样的养老保险制度,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需求。
其次,医疗保险也是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重点领域。
中国正在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以解决医疗费用过高、就医难的问题。
未来的改革方向包括:完善医保制度,提高报销比例和范围,减轻人民负担;加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按病种付费、按病种预付款等支付方式的推广;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三,失业保险是保护职工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中国将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确保失业人员能够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支持。
未来的改革方向包括: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包括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提高失业保险金水平,确保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提高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
第四,工伤保险是保障劳动者权益和预防职业伤害的重要保障措施。
中国将继续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加强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危害因素控制。
未来的改革方向包括:提高工伤待遇水平,确保受害职工得到及时、合理的赔偿;加强职业病防治,推动企业落实职业健康管理责任;加强职业危害因素控制,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最后,生育保险是促进人口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
中国将继续完善生育保险制度,支持优质资源向儿童和孕产妇倾斜。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特点及缺失(一)社会保障费用的增长速度向低于经济发展速度转变社会保障费用的增速度应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两者保持一种适当的比例,这样才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与社会稳定。
由于我国原有社会保障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费用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以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它应逐渐转为低于经济发展速度.(二)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呈东、中、西梯度发展态势,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社会保障的地区发展亦极不平衡。
发达地区人均全年离退休金比欠发达地区高161.5%。
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差距也是前者远比后者高。
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但是在短期内这种地区发展的极不平衡性还不会有很大的改变。
而且还可能扩大,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高于西北、西南边远区仍然是大趋势。
(三)二元经济结构决定我国社会保障的二元化格局我国近60%人口在农村,但农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仅占国民收入总额的30%。
而近40%的城市人口却创造国民收人的70%。
发达的城市经济与欠发达的农村经济同时并存,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同时并存。
这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这种二元经济结构决定,我国过大的城乡差别制约着社会保障总体水平的提高。
城乡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客观差距,具有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背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无法改变。
因此,城乡社会保障的改革和建设还应从实际出发,分别发展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模式。
在解决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使农业人口按照现代化的国家标志降到30%以下时,我国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才可能实现。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
特别是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以后,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管理体制不顺.主要是行政管理政出多门,社会保障项目之间协调困难。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思考
分行政导向而造成的忽略或偏离致使矛盾 凸现。一个好 的社会保障制度 ,其追逐 的目标应
该是均等化和法制化。然而,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设计之初就存在着制度性公平缺陷。 包括在社会福利、救助制度 等方面 ,由于我 国城 乡二元结构的存在 ,大多没有覆盖到农 村 ,以致形成 了农村居 民与城镇居 民的巨大差别。在覆盖人群上,即便在城镇也大多限于
外 ,因征收力度不强,许 多地方缺 口刚性也在加大。在弥补缺 口方面 ,除了中央 、省市政
府通过转移支付解决一部分外 ,无论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 区,对缺 口弥补的依赖性呈刚
性上 升 。
第三 。制度整合度不高。现行各种社会保险制度、救助制度 、福利性制度等 ,由于受 我国城 乡二元结构和部fN益以及制度 出台时机 的影响,制度之间缺 乏有效地衔接 ,政策 - I 之间冲撞打架 ,制度整体效益不高。许多制度出台时缺 乏统一规划 ,以致多年实施下来 ,
维普资讯
社保财务理论与实践
2 0 年 第2 06 辑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 问题的思考
宋新 生
党的 “ 十六大”提 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 目标 ,近年来又相继作出建设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和要求 ,以及 以 “ 五个统筹”为核心的科学
发展观 ,这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社会保障作为促进社
会经济事业发展的重要杠杆和 “ 稳定器” ,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在维护社会安全 ,保持经
济社 会 全面 、协 调 、科 学 、持续 发 展等 方面 发挥 着 重要 作 用 。但是 ,应 当看 到今 后一 个 时
期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问题和困难与发展和机遇并存。 如何 落实中央的一 系列战略 目 ,加大和推进社会保障制度 的改革与发展 ,仍是我们面临 标 的一项十分艰 巨而复杂的任务。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发展趋势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保障体制的关注度与需求不断提高。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不断完善和改善社会保障体制已成为政府及社会各方面共同的任务之一。
全球范围内,由于人口老龄化、社会结构变化、人们观念的转变等种种因素,社会保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为此,各国不断探索新的体制和追求最佳化的改革方案,以应对这种巨大压力。
国内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也一直是政策制定者与争议者们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和期望,国家不断地推出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力求将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日俱增。
一、现状与问题社会保障体制是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由于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已有很大的进步和成就。
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城乡差别大、覆盖面不足、保障项目和标准不够丰富、缴费标准和方式不合理等。
1.城乡差别大城市和农村居民在社会保障上存在较大差异,城乡居民享受的待遇、制度等存在许多不同,使得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受限,难以享有城市居民的普遍福利。
2.覆盖面不足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还较低,覆盖面不够广,有很多城市和乡村都不够完善。
3.保障项目和标准不够丰富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着保障项目和标准不够丰富的情况。
例如,住房保障,医保,失业救济等方面的保障还不够完善,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4.缴费标准和方式不合理社会保障体制的应缴标准和操作方式依旧不合理,这种不合理影响了社会保险的领取和办理。
二、未来发展趋势为了适应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需要有一个更广泛和深刻的变革。
未来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展示:1.整合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为一体,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2.加强和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严格的政府监管,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和保险公司服务水平。
3.推行社会保障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以提高缴费身份的可持续性,从而提高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最新进展与未来发展展望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最新进展与未来发展展望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
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十三五”时期“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做出总体规划后,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编制并发布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对“十三五”时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进行了系统阐明。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以贯之的决策部署,“十三五”时期中国将致力于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 2016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新进展(一)社会保障法制建设持续取得新成就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中,除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等核心制度之外,慈善事业等补充保障制度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近十年来,中国慈善事业进入较快发展时期,全社会每年慈善捐赠总额从2006年不足100亿元发展到目前1000亿元左右。
[1]但是,慈善事业长期没有主体法律加以规范,使得登记、税收制度等一些规定对慈善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形成了阻碍,也使得该领域各种负面事件时有发生。
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它不仅是中国慈善领域内首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能够系统规范全社会的慈善行为,为保障中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确立起全面的现代规范,从而推动中国慈善事业从传统走向现代;而且还是首部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社会保障法律。
除了新颁布的《慈善法》外,201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简称《社会保险法》)在2016年开始进入适应制度变革的调整阶段。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建议》中提出,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形式,挑战和任务从时代发展与国情变化出发,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所面临的形势总体上是非常有利的,但现实困难与挑战也相当严峻。
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并最终全面确立能够免除全体国民后顾之忧、带给人民长久幸福的健全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是一项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才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一)"前形势强调当前形势对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总体上非常有利,是基于新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政治角度出发,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_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国家既定的社会发展目标,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执政党与政府施政的核心理念,公平、正义、共享已经成为新时期的主流价值取向,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和让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政治承诺。
因此,在国家已经站在较高的发展平台后,如何将经济成果转化为国民福利,通过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来解除全体国民的后顾之忧并持续增进国民福利,客观上已经成为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政治目标,也是执政党和各级政府的重大政治责任。
清晰的政治目标及其对社会保障的定位,决定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指向。
从经济角度出发,不仅以往的发展成就为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日益丰厚的物质基础,而且国民经济新变革与内驱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取向更对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迫切需求。
一方面,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30年的奇迹,并且还在继续着这种奇迹。
30年间GDP年均增长9.7%,①GDP总量已从1978年的3600多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4万多亿元,人均GDP已经进人了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②国家财政实力持续大幅度增强,从1978年的1 100多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51300多亿元。
⑧经济总量与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及所具规模,已经为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日益丰厚的物质基础,国家不仅有责任为人民构建一个没有漏洞的社会保障安全网,而且具备了构建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经济能力。
以往那种以经济落后与财力薄弱作为忽视国民社会保障需求增长的理由已经不成立。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正处于新的变革阶段,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选择内需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是必由之路,而内需驱动型经济的发展又只能建立在能够给国民以稳定的安全预期的基础之上,只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真正给全体国民带来普遍的生活安全感与稳定的安全预期。
因此,社会保障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而言,不仅不是一种负担,而且是一种非常必要的、有益的长效投资。
可见,日益雄厚的经济基础及对内需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追求,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及其经济投资功能的有效发挥,创造了极为良好的条件。
从社会角度出发,在人民生活状况普遍获得持续改善的条件下,社会结构还在进一步分化,社会流动速度在加快,社会风险在加速积累,包括贫富差距、劳资矛盾、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村进城务工的劳动者)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分歧及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等在内的诸多现实问题,均迫切需要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来缓和甚至化解。
不同社会阶层的民生问题已经在持续发展进步中全面升级,城乡居民跨过温饱阶段并进入小康生活阶段后,已经不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收入增长与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是要求社会公正,追求共建、共享、共富和有安全保障、自由、平等、体面尊严的高质量生活,从而对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人民期望通过这一制度来解除生活后顾之忧并确立长久的、稳定的安全预期。
人民对社会保障的普遍需求与升级,构成了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发展的源动力。
从历史文化传统的角度出发,也已发生了深刻变化。
例如,由旧中国的家庭人,到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位人,进而发展到现在的社会人,揭示了单位保障制瓦解后,个人的生活保障乃至自由、平等与尊严,不得不从依靠家庭、依靠单位转向依靠社会化的保障机制;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与少子高龄化,决定了家庭保障功能不可逆转地会持续走向弱化,家庭内部的孝道与亲情虽然仍存,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保障却Et益难济,从而不可避免地对社会保障体系产生内在的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公众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以及个人自由追求的扩张,也会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发展产生影响。
上述变化依然在继续之中,它是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产生正面推动的重要因素。
从国际环境来看,一方面是经济全球化正在异常深刻地直接影响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影响着一国之内的劳资关系,它为各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提供了新的视野与重整机会,因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必定要与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另一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在调整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新兴工业化国家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探索着自己的社会保障发展之路,来自国际上的经验与教训异常丰富。
因此,国际环境能够促使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保持理性。
总之,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开始从单纯强调经济增长乃至GDP至上、效率至上的时代,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文明、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科学发展时代转变;从不同群体或阶层利益分割的时代,向城乡居民普遍受惠的时代转变;从共同贫穷时代并经历追求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时代,向全体国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时代转变;从解决低层次温饱问题为目标的时代,向民生问题全面升级并要求获得全面改善的时代转变;从依赖出口型社会向稳定内需型社会转变;从单纯引进的时代向日益全面地融人世界开放体系的时代转变;从依靠低劳工成本优势向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等核心竞争力并持续提升、维持国家竞争力的时代转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就不可能切实解除国民的后顾之忧,就无法让人民获得确定的安全预期及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就无法真正实施内驱型经济发展战略,就无法协调好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就无法实现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目标并真正增进其幸福感,就无法持续提升并维系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就无法适应全球化下的普适价值的要求,从而也就无法实现和谐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目标。
因此,在政治、经济、社会乃至国际环境等因素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建立健全、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社会投资、经济投资、政治投资与安全投资,而且是科学发展观的真正体现,是国家走上健康、文明、持续的现代化强国之路的不可或缺的维系机制与促进机制。
现在正是建立健全、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好时机。
(二)面临的挑战与基本任务在充分肯定时代发展与当前形势迫切要求并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同时,清醒地认识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显然是理性、稳妥地推进这一制度建设的前提条件。
基于现实国情及其发展趋势,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城乡分割与地区发展失衡。
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城乡二元分割与地区发展失衡作为长期形成的一种客观现象,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及一些根深蒂固的制度安排(如户口政策),失衡状况与差距虽然会持续缩小,却非短期内可以完全改变。
尽管社会保障制度应当符合政府主导、城乡一体、公平普惠的内在要求,但城乡分割与地区发展失衡的现实国情,迫使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只能走渐进发展的道路。
因此,在尽可能防止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努力追求制度整合的同时,一定时期内采取多元化制度安排来覆盖全民仍将是必要选择。
第二,人口老龄化与人口流动加速。
在人口总量大的基础第二,人口老龄化与人口流动加速。
在人口总量大的基础上,人口老龄化(突出表现为少子老龄化与高龄化)的加速行进和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口流动速率的加快,构成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基中国社会保障改革数大,持续增长惯性大,人均预期寿命在不断延长,老龄化进程显著加快。
据统计,2007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达1.5340亿人,占总人口的11.6%;65岁及以上的人口达1.0636亿人,占总人口的8.1%;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约为总人口年均增长率(0.66%)的5倍。
①人口学家预测,2010年至2040年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按中生育方案计算),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2040年将达到22%,2055年达到25%,此后将在24%_26%之间徘徊。
②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下降和由此产生的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保障功能也在急剧弱化,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尤其是对养老保险及相关服务的需求骤然提升。
同时,农村年轻工进城,城市老年人下乡,这种趋势在未来30年将进一步加快。
人口流动速率的加快,同样会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整合与保险关系的转移提出更为复杂的现实要求。
第三,快速工业化、城镇化与就业形式多样化。
伴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国民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产业结构在升级,就业结构也在持续变化,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在持续增长,城镇化率已经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6年的43.9%③(如果加上长期在城市务工的农业户口劳动者及其家属,居住在城市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约50%)。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与传统户籍制度等的冲突,不仅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工与失地农民群体现象,而且使农村人口结构发生急剧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显性化与规模化,使农村人口老龄化、留守儿童、妇女规模不断增大,均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如何妥善处理城乡之间、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构成了重大挑战。
另外,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完全打破了传统社会保险制度只面向正规受雇劳动者的格局,灵活就业、自我雇佣及无业者构成了一个相对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社会保障权益需要通过调整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才能获得保障。
所有这些,均表明中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还将长期处于从农业社会向成熟的工业社会发展的动态进程之中,差距、流动、分化等将构成这一进程中的特有现象,这无疑会直接增加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艰巨性。
第四,全球化影响的两面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贸易、资本市场的全球一体化进程,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把握了这种机遇,便可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并给人民带来长久的福祉,把握不好这种机遇,便可能丧失发展的良机,最终受损的依然是人民长久的福祉。
应当承认,全球化导致了全球范围内“强资本、弱劳工”格局的形成,因为资本可以自由流动,总可以找到更廉价的劳动力,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或者留住资本,很难避免走以牺牲劳工福利为代价的发展道路。
尽管全球化最终会带来劳资关系及其利益分配格局的平衡,但现阶段乃至相当长的时期内,劳动者仍将处于不利地位。
不过,它带来的另一种影响则是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平等、体面尊严等普适价值的推广,从而也会进一步影响并促进发展中国家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