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我国农村职业技术培训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村职业技术培训现状及对策
谭荣花 (北 林 技 学 管 院陕 杨 10) 西 农 科 大 经 学 ,西 凌7 1 20
摘要 分析 了 I前 农村 职业技 术教 育的现 状 及特 点 , g 并提 出相 应的政 策建议 关键 词 农村 ; 业教 育 ; 训 职 培 中图分 类号 G 1. 7 9 文献 标识 码 A 2 文章 编号 0 1—6 120 )6 43 — 1 57 6 1(0 6 1— 130
3 农村 职 业教 育发展 缓慢 的原 因
为 , 实现 农 村 社会 长 期 、 续 进 步 和 发展 , 力 发 展农 村 要 持 大 教 是有
着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
舒 尔茨等 在 对人 力资 本研 究 的过 程 中均 提到 教育 培 训 的作用 ;贝克尔 强调 能够 主 动增 加人 力 资本 忖量 的 方法 就 是职 业培训 。 几年 党 中央提 出建 设社 会 主义新 农 村 , 近 对农 民素 质提 出 了新 的要求 。 国农村 劳动 力 就业 压力 大 、 务 我 任 重 ,大量 农村 劳动 力 由于 缺乏 就业 技 能难 以向非 农产 业 转 移。 因此 , 把农 民培 训放 在农 业 和农 村经 济工作 的重要 位 应
农村 教育 的 发展 受 多种 因素 的制 约 。造 成我 国农村 教 育 发展 水平 低下 的原因是 多方 面 的 : 育 具有 正 外部性 , 教 其 发展水 平 和发展 方式 主要 受 公共 选择 的影 响 ,受 一 定 的社 会教育 制度 和 经济 制度 的影 响 ;教育 与 经 济之 间 的相 互影 响 、 制 约的关 系 , 定 了农村 教 育 的发 展在 客 观 I 相互 决 要受 到农 村 经济 发展 水平 的制 约 。 3 制 度原 因 新 制 度经 济 学告 诉 我 们 , 度 本 身是 一种 . 1 制 稀 缺性 资源 。 国现行 的教 育 制度影 响 了农 村教 育 的发 展 = 我 在 教育 财政 制度 上 ,我 国政 府义 务教 育 经 费分 担 的基本 特

浅谈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谈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谈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职业技术教育是中国进入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它的特点是强调职业道德培养,着重进行适应社会发展和生产发展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技术培训,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职业技术、技能教育。

本文阐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并对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现状发展趋势职业技术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关键环节,是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的重要枢纽,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我们必须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

1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但是从整体发展来看,我们的职业教育还不稳固,发展缺乏一定的支撑力量,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系列中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虽然国家教育会议每年都有提及,并且进入21 世纪后,专门召开了职业教育会议,但是实际发展中,职业教育还是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欠缺发展的动力和相关配套条件。

1.2职业教育社会导向或氛围欠缺。

在国外,职业教育成为了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尊重。

而在我国,职业教育还处于一种学历教育的补充地位,进入职业学校是一种无奈选择的境地;同时由于我国现行人事制度,进入职业院校,尤其是中等职业院校,意味着学生的身份就是工人的身份,出来也只能是干工人的工作,进而成为许多人不愿上学的一个现实原因。

1.3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在实践中许多还游离于企业之外,还没有形成与企业的良好互动,职业教育进行的场所大部分还是学校或实训室,完成的地点也还是学校,而非工厂、企业,缺乏实践性。

1.4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而我们国家现在的教师90%以上是学校毕业后进入学校,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的背景和经验,在技术技能教授上“照本宣科”成为了必然。

我们需要一支既有一定学历又掌握了一定技能、有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和建议——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和建议——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和建议——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彭燕琼;张鸣峰;刘凡馨;卢雯皎;吉根宝【摘要】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higher education,is a newly emerging higher education type,and an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At present,China is in an important period of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vigorous development of new industries,and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takes the arduous task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workers and cultivate specialized personnel,who are an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force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It is related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but also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of China.Taking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as an example,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were pointed ou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atus,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新兴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也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正处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的重要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专门人才的艰巨任务,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它事关未来教育发展,也关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笔者以江苏农林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分析其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江苏农林技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期刊名称】《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年(卷),期】2017(018)009【总页数】4页(P1751-1753,1769)【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问题;可持续发展;对策【作者】彭燕琼;张鸣峰;刘凡馨;卢雯皎;吉根宝【作者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212400;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212400;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212400;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212400;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212400【正文语种】中文T 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ings forward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bjectivel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adjustment of education structure,Jiangsu VocationalCollege of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has got extraordinary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meet the urgent demand of higher technology applied talents for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greatly expanding the school scale.However,at the same time of rapid development,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is also facing many problems.Faced with this reality,it is an important topic for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staff of how to maintain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education,how to mak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ecome more special,improve the quality and take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road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and number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w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problem faced with th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social economy.The goal of training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etermines that teaching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In this paper,we explored the presentteaching situation of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is a college with excellent personnel-fostering level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and it is now the leading unit of Jiangsu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Founded in 1923,the school has been running for more than 80 years.The main campus is located in the urban area ofJurong City,an excellent tourism city of China in the eastern suburbs of Nanjing,and it covers an area of 97.27 hm2.It is civilized school in Jiangsu Province,and a garden unit of provincial level.The college now has 8 departments,namely landscape architecture(forestry),agriculture,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bioengineering,informationengineering,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economy and trade,social science and art,as well as the Department of Basic,training center for adult education,and over 40 majors.College has developed into a featuredinfluential integrated multidisciplinary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entered with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major,laying equal stress on agricultural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y.College teaching not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theory of classroom teaching,but also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skills training,such as the ability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and computer aided design practical training,landscape sketch skill training,landscape and ornamentalplants(trees,flowers andlawn)identification and cultivation management technologytraining,landscape drawing training,landscape planningand design method practical training,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method training,landscape engineering design method,construction procedure,management training.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years.However,there are many problems highlighted,mainly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Unreasonable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facilities Teacher’s vocationalability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to improve the practice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It has proved that the vocational teachers should master and be skillful at using vocational pedagogy knowledge,that is,the knowledge of the teachingtheory,methodolog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but also should be quipped with the practical knowledge from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that is,the ability to convert the problems related with the practical work during the work process into teaching procedure.Butactually,it is impossible to move the practice of 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process into classroom teaching,which requires teachers to integrate can compile into textbooks before using in classroom through teaching theory and methodology based on teachers’experience andpractice.However,quite a number of local pres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derived from the original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so it is difficultto completely change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method,implement the related policies.Moreover,the teacher training intensity is far from enough,and the positioning of“dualteacher”qualification is uncl ear. Taking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as an example,the college has carried schooling evaluation and demonstrated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staff at provincial level,which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key contents,since 2007.But there are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such as emphasizing teachers studying in enterprises,heavy teaching tasks for teachers,having no time to have practice in enterprises,insufficient financial support for teachers to have practice in enterprises,which is only a mere formality.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tressed 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 from enterprises,but the government personnel policy basically only admits graduating students to having authorized strength,forming a vicious circle of teachers having no enterprise practical experience.Insufficient practical training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In recent years,Jiangsu VocationalCollege of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has increased the funds for on-campus practice construction under therequir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rovincial demonstrativ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d the total effective assets have reached 30 million Yuan,and over 110 off-campus training bases have beensigned.However,the inside and outside school training has not been combined substantially:first,school in the plant and plant in the school has not been constructed;second,the on-campus garden bases are mainly managed by enterprises but give no permission to students;third,the off-campus training has no means of training goals,requirements,assessment methods but simply becomes students working in enterprises;fourth,the most important post practice is the employment of student sin essence,but the tracking management is not enough;fifth,students of some majors have no working experience in enterprises before practice.Therefore,the on-campus training of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has not fully mobilized the various beneficial resources,and most of the off-campus training is only limited to forms of the contract,not to mention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on-campus and off-campus training. The analysis of Jiangsu VocationalCollege of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hows that with the gradual rising of “work-integrated le arning”personnel training mode,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existing closed mode of on-campus training bases on campus and the increasing requirement of open practice teaching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On the one hand,due to the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s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the practice of open management of on-campus training,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the combination of university and the enterprise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so the benefit scope of the students is very narrow;on the other hand,as high-ranking technicians and practical talents,stud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colleges are in urgent needs the training and practice opportunities provided by the industry and enterprises,so as to improve their occupation skills and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Lack of scientific assessment standardsThe students of Jiangsu VocationalCollege of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have higher rate of obtaining professional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but since the main body of practice teaching evaluation is the school itself,so it is lack of scientific and impartial basis.There are many kinds of certificates,most the same major,or even on certificate for one area,and there is no uniform standard in China.At the same time,even if the current qualification approval can meet the specification,the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 cannot reflect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level of students for a variety of economic considerations.In terms of the specific implement situations of the assessment standards for the teaching of practice,there is no standard indicator system to test the operational ability of students of various majors,but most are paper and tests in written form,lacking the hands-on examination content design.Since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China has proposed to change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to make sure the rapid recovery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so as to change the labor intensive to self innovation.At present,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icator for higher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is clear,but it has not formed a standard and effectiv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In particular,the scientific assessment is to be perfect.For example,there are few dynamic indicators for project evaluation,case studies,work process and task driven assessment.This also makes the actual effec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ar from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reform.At the same time,it is out of touch with the practical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actual needs of enterprises,and can not play the role of motivat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Consolidat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guarantee system combining hardware and softwareOn the one hand,the practic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pends on the software construction of faculty.We believe that it should enhance the faculty training strength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actical courses centered with on-thejob training and assisted with off-job training based on the functions of currentnationalkey teachertraining bases and the faculty training bases of regula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China.Sinc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carry out practical teaching,it is necessary to focus on training“dual qualified”talents with professional design,theoretical level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skills.This kind of teacher should know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the operation flow of the major,and have the capacity to instruct students to carry out case analysis,project design and practice training.On the other hand,the hardwar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raining is of equal importance with faculty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nside the school,on the basis of integrating on-campus resources,the school shoul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practice teaching conditions,actively construct the on-campus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with verification,simulation,production and virtuality.Outside the school,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establish the offcampus practice base system including probation base,practical training base and practice base.Post practice can be divided into post-fixing practice and post-shifting practice.Post-fixing practice is the practice of a student in the same post during internship period,where the student only carries out the technical operation of a single post,and it only needs the school keep fixed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base.On the other hand,post-shifting practice can make student expose to the practice at different posts during the internship,where the student can learn comprehensive skills and the working methods of a variety of posts,but such kind of practice training requires the school to establish the mutual benefit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with different enterprises.The student can even get the employment from the enterprise after a certain period of post-shifting practice,avoiding the loss ofenterprises benefits,which will make the enterprises unwilling to cooperate with the school to cultivate students together.Establishing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ed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First,sharing resources of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can promotethe training of vocational skills.At present,the very first criter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Since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hree important links(production,operation and management)all need to integrate into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the school should provide technical i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ability cultivation,as well as establish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bases which have reasonable layout and outstanding features,and can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Through such kind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in addition to learning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classroom,students can receive strict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spirit cultivation by focusing on the on-campus industrial center and off-campus practice base,which can make the students not only get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 for the major,but also can obtain technical operation certificate,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ir employment ability and social competence.Second,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lan,in addition to carrying out systematical practice teaching according to in-class practice, concentrated practice, comprehensive practice,course design,graduation design,post practice,the school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nection with off-campus enterprises,and carry out discipline competition,organize students to get certificate and pass level examination,make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rganized by various industries,and the spontaneous organization of various organizations by the students based on the unit ofcollege and teaching grades,which are important supplement for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Optimizing vocational ability dominated diverse evaluation system First, the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be based on vocational ability.It requires that the evaluation environment and pattern should be similar to the actual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patterns as much as possible,and collect materials,evaluate the ability and make the evaluation in the content of simulation,emulation and real situation.Second,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link between vocational competence training with job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or vocational skill rating certificate,so as to replace examination with certificates,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learning ability instead of the original occupation approval,or the associated judgment from several enterprises.It can be proved on the basis of some historical evaluation evidence(skillgrade certificate,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competition situation,innovation achievement,and so on).In this regard,the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of Hubei Three Gorges Vocational College classifies and screens the national occupation qualifications according to the specialized direction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employment positions,specifies the certificate earning behavior and incentive standards,which are included in the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students’practice teaching.Third,focus should be laid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students.Under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in China,which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tense,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ased the evaluation contentson students’inventions,skills and innovation activities,and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innovative ability and pioneering consciousness.[1]WU MJ(武马群),TONG ZL(童遵龙),LI M(黎梅),et al.Management and guarantee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education based on ISO9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standard(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研究实践)[J].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2014,32:5-8.[2]ZHANG GZ(张国政),YANG L(杨磊).Thought and suggestion 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concept of MOOC(慕课理念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思考)[J].Journal of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5,01:123-126.[3]PENG HF (彭惠芬).Teach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underthebackgroundof popularized education(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4.[4]WEI WS (魏文胜).Research on practical teachingmanagementsystem of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aking Hubei Three Gorge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 case(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完善)[D].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2011.[5]MU L (穆雪).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innovation(供给侧改革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A].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of Liaoning Province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Collected papers of the 2016 academic annual conference of Liaoning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the third prize papers of the 7thDistinguishedYoung Scholar Forum(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中青年学者论坛三等奖论文集)[C].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of Liaoning Province,2016:6.[6]LI Y(李杨).Research on the policies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reform in China(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政策研究)[J].Vocational Technology,2014,08:55-56.。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内容摘要:1、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可以用十八个字概括:根底浅、环境差(意识环境、政策环境、生存环境)、基础弱、差距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与其他教育的差距、与社会发展的差距)、发展快、前景好。

2、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解决的几个问题:社会环境应该得到明显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能力要得到显著提高;职业教育要进一步开放,要构建一个比较丰富和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是要从规模向质量转变;职业教育应该从单纯的教育培养模式向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创业能力的全方位培养模式转变。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我个人归纳为十八个字:根底浅环境差基础弱差距大发展快前景好1. 根底浅与我国具有的悠久历史的,以科举考试为代表的文化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历史是非常短的。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应该说起源于近代的洋务运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鸦片战场的惨败,使清政府的一批官.员痛感科学技术的重要。

于是以张之洞为首的一批洋务派官.员开办了一批“洋学堂”。

其中包括了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的机器学堂(1865)、福州的船政学院(1866)、上海电报学堂(1882)等。

这是我国比较成型的职业教育的开始。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

在教育领域,维新派积极筹办铁路、矿务、农业、茶务、蚕桑、医学等专门学堂,开展技术教育。

但这场维新运动很快就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残酷镇压。

尽管维新运动被镇压,但清政府为挽救其摇摇欲坠的统治,也不得不进行一些改革。

在教育领域,1902年,公布了我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壬寅学制”,学制中开设了实业学堂。

1903年,又公布了“癸卯学制”,将实业教育、师范教育纳入教育体系。

这是我国正规的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开始。

1913年,黄炎培提倡实用教育,倡导教育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历程与发展趋势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历程与发展趋势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历程与发展趋势【摘要】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历程,首先是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其次,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下,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再次,在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加强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沟通和联系。

在新时期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自身的转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横向上要进一步拓展功能,纵向上要加快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在与其他教育的关系上要加强沟通与协作。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历程;发展趋势一、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构建了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虽从新中国成立后就起步,但由于受“阶级斗争为纲”和“左”的思想的影响,发展中大起大落,尤其是“文革”期间受林彪、“四人帮”的破坏,大批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被迫停办,农业中学、职业学校被摧残殆尽,造成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严重脱节。

根据统计资料,1977年我国普通高中毕业生726.1万人,中专毕业生18.1万人,技工学校毕业生12万人,后两类仅占高中阶段毕业生总数的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出现了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巨大矛盾。

一方面普通高中毕业生除少数升人大学外,每年有数百万人需要劳动就业,但又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由于十年“文革”的破坏,出现了人才断层,各行各业亟须技术力量和人才。

为此,1980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关于转发全国劳动就业会议文件的通知》中指出:“目前,我国高中毕业生升大学的只有百分之四左右。

必须积极地逐步地把一部分普通中学改为职业学校。

今后企业单位增人,应以经过职业训练的毕业生为重点。

要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建立职业教育网,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业余学校、函授学校、电视学校以及各种职业训练班。

”为了满足社会技能型人才的急需,同年10月7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明确指出:“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在当今社会中,职业技术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职业技术教育也是发展趋势之一。

本文将从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不断扩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不断扩大。

例如,在传统行业领域,产业升级换代的过程中,技术的更新换代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此外,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的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也正在逐渐提高。

除此之外,职业技术教育的领域也逐渐扩展至基础教育阶段。

2、学校数量不断增加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学校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截至目前,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校规模中,高职院校占比较大,而职业技术学校也在逐步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NIT规模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也在迅速崛起。

3、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加强虽然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这并不代表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做得已经足够。

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能力至关重要。

然而,现实中,职业技术教育教师队伍中专业合格的教师缺乏,而以“老师顶班”的方式成为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情况也不少见。

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职业技术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其发展趋势也备受关注。

本节将从“面向企业与市场的导向”、“文化素质教育的加强”、“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面向企业与市场的导向职业技术教育始终以市场为导向,聚焦于企业需求和现代化产业发展。

未来,职业技术教育将更加紧密地与产业融合,充分发挥职业技术教育的应用价值。

不仅如此,职业技术教育还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使所有技能课程更加与产业互动,最终实现行业人才和企业需求的无缝结合。

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摘要】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注重实践和技能培养的教育形式,对于培养技术人才和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发展,探讨了其特点、目标和内容,以及实施方式。

随后分析了职业技术教育在现实中的现状,指出了其未来发展方向和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再次强调了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才素质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深入了解,能够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为其未来的发展注入更多动力和资源。

【关键词】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历史发展,特点,目标,内容,实施方式,现状,未来发展,重要性。

1. 引言1.1 什么是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形式。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专业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

职业技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在各行业中具备竞争力。

职业技术教育与传统的文化教育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学生将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操作和实习实训等方式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将来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职业技术教育旨在让学生早日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注重实践和职业技能培养的教育形式,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并实现个人价值。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1.2 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变得越发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对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业技术教育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发展。

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职业技术人才可以为各行业注入新鲜血液,推动产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

职业技术教育有助于缩小人才缺口。

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对策

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对策

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对策,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首先概述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包括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教育模式的创新、产教融合的实践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将探讨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基本对策。

通过对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比较和分析,本文旨在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近年来,国际职业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国纷纷加大投入,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影响力。

从全球范围来看,职业教育正逐渐从边缘地位向中心地位转变,成为各国教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政策支持方面,许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例如,德国通过“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将企业与学校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机会,有效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些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的职业教育机构,负责职业教育的规划、实施和评估,确保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在教学模式上,国际职业教育越来越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

许多职业学校引入了项目式学习、工作坊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同时,一些学校还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各国职业教育也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例如,一些国家之间建立了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推动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同时,一些职业学校还与国际知名企业和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然而,尽管国际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一些地区职业教育资源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一些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不够紧密,学生实践机会有限;国际职业教育的认证和评估体系尚不完善,亟待加强。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高等教育宏观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高等教育宏观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高等教育宏观发展趋势分析一、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职业人员的主要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是教育系统中互相关联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通常包括以高层次的学习与培养、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其主要任务和活动的各类教育机构。

20世纪后半叶是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不寻常的扩展和质变的阶段,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个人对接受高等教育就学机会的迫切需要,使得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

2019年中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00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6%。

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比上年增加25所,增长0.94%。

其中,本科院校1265所,比上年增加20所;高职(专科)院校1423所,比上年增加5所。

全国共有成人高等学校268所,比上年减少9所;研究生培养机构828个,其中,普通高等学校593个,科研机构235个。

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11260人,其中,本科院校15179人,高职(专科)院校7776人。

2019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56.67万人,比上年增加7.92万人,增长3.18%;专任教师174.01万人,比上年增加6.74万人,增长4.03%。

普通高校生师比为17.95:1,其中,本科院校17.39:1,高职(专科)院校19.24:1。

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3.61万人,比上年减少1939人;专任教师2.06万人,比上年减少1267人。

2019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校舍建筑面积101248.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534.8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95.08亿元,比上年增加562.02亿元。

二、2020年高等教育宏观发展趋势分析:塑造未来高等教育教学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探析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探析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探析摘要:为了更好地普及应用型技术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罗列了有关我国职业教育的部分数据,总结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职业技术;发展探析;教育1.引言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普通的中等及高等教育不同,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更倾向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当前,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有必要对职业教育当前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这将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在未来高质量发展。

1.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从广义上来看,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有着比较悠久的发展历史。

1866年,福建船政学堂建立,成为了我国近代的第一所职业学校。

1902年,设立“实业教育”,标志着职业教育正式被纳入学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红利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量技能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仍然处于稳步发展的状态,仅2019年~2021年,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政策法规就多达十项。

其中,2021年国务院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要“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提升技术人才社会地位,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

2022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可见,国家政策始终支持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力发展。

从数据上也有所体现,从教育部2015-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可以看到,国家财政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部分连年增长。

2018年,我国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和中职学校的经费总投入分别为2159.28亿元和2464.22亿元,分别较前一年增加了6.2%和6.6%。

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根据教育部的调研要求,我团就国际教育发展的宏观趋势等题目,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际教育专家进行了重点访谈,同时参考了两组织近期相关数据和资料。

现将调研结果概述如下。

一、当前高等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在近几十年中,各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大都经历了重大变革,并显示出以下发展趋势。

1. 高等教育规模扩大1991年~2004年,全球高校入学率平均年增长5.1%。

其中,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为8.1%,增幅最大;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为7.2%;南亚和西亚地区为6.8%;拉美及加勒比地区为5.1%;中东欧地区为5%;北美和西欧地区为1.9%。

2. 学制呈现多样化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继设立了一些新型院校,其共同特点是将课程设置与就业和劳动市场的变化紧密联系。

传统大学也开始开设短期和职业文凭课程。

有些国家私立院校发展较快,日本、韩国和智利等国有70%以上的学生就读私立高校。

各类校外班、网络跨境学习增加。

亚太地区也呈现高教机构性质多样化、办学者多元化的趋势。

3. 学生成分多样化女生人数增加是各国高校学生结构变化最明显的趋势,其次是大龄学生、移民学生、外国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

多数国家高校生源的经济、社会和种族背景日益多样化。

4. 经费来源出现新趋势全球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开始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一是来源多样化,在多数国家,公共经费保持稳定的同时,私人缴费和私营部门的投资在高校经费中所占比例增长。

许多国家都在讨论教育经费分担问题,一些国家已开始收取或提高了学费。

二是高等教育公共经费配置形成以下特点:确定专项资金、注重绩效和竞争机制、核心经费的分配更加注重教育产出(如毕业率等指标),新西兰、英国等将科研经费的分配与科研质量评估挂钩。

三是一些国家向学生提供的资助(助学金和贷款)在公共经费中所占的比例大幅增长。

5. 教育质量和问责制越来越受重视建立正规的质量保障体系,是近年对高教体系影响最大的重要趋势之一。

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及改革思路

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及改革思路
D a a ja u nB ou n
Ab t a t s r c :Ba e n t e S n o d l c o l e iw o h n s e c i g t e p s a es msu o t o sa d tc n q e n h w t r v s d o h e irMi d e S h o ve fC ie et a h n , a s g u p s me meh d n e h i u so o i o e r h o mp s d n s e r i gi tr s n t e t ’la n n e e t d i rv a h n f ce c n e u t. u n a mp o et c i ge in y a dr s l e i s
阶 段 招 生 和 在 校 生 比例 均 达 到 5 % 以上 ,一 些 大 中 城 市 则 达 6
资源和社会保 障部 预测 :0 0年 中国城 镇劳动 力供给 总量 将超 21 过 24 0万人 ,但经济发展可 以提供的就业 岗位 为 1 0 0 0万个 , 2 供需 缺 E高达 1 0 l 0万个 , 2 与此 同时 , 尚有 1 多农 业富余 劳动 亿 力有待转移 。在严 峻的就业 形势下 , 职者降低 自身求职预期 , 求
关键 词 :职业教 育; 素质提升 ; 经验 总结; 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 :G 0 文献标识码 :A 87 文章编号 :0 0 83 ( 1)3 03 — 2 10 — 1 62 02 — 19 0 0
1 当前 职 业教 育面 临的现 状 和 问题
在当今 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 ,职业教育应把 培养 学生 的 自 主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放在 首要 位置 ,充分 发挥 学生 的个 性特长 , 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 发展的要求 。但 是 , 由于经济社会 的快速发展 , 人们 的观念思想也都 有 了新 的变化 , 一些 突出的矛 盾和问题 在一 定程度上制约 了职业教 育的发展 。首先 是学校招 生难 。这主要 是受 到“ 普高热” 的影响 , 大部分学生初 中毕业后都 选择继续 读高中 , 而不是进入 职业 学校学 习 , 这就使得 职业 学校 生源 减 少 且 质 量 下 滑 。 次 是 毕 业 生 就 业 难 。 国劳 动 力 市 场 目 其 我 前并将长期处 于供 过于求的状态 , 社会就业形势 日趋严峻 , 人力

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作者:宋红霞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07期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方面有很多的研究成果,同时农业教育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占据很大一部分的位置。

因此高等农业教育的质量不仅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我国农业方向的科研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推动高等农业教育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下文将通过对我国当前高等农业教育的现状分析,进而提出农业教育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高等农业教育;现状分析;发展对策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带动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十几年前国家“科教兴农”政策的号召下,我国的农业发生了飞速发展,其同时给国家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带来了有利的影响。

高等农业教育作为农业发展的推动力,影响着国家农业人才的培养、国家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产品的开发等。

可以说当下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从小的方面来说对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大的方面来说对我国国力的增强有很大的影响。

农业和大众的生活环环相扣,当高等农业教育的质量提高,国家农业技术的发展就有了力量,人们的生活就会随之变得更加美好。

1.当前高等农业教育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当前高等农业教育发展已有很大进步。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迅速发展时,农业教育也随之扩大发展,全国农业类高等院校逐渐增多,农业专业的学生研究层次不断提高,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等农学人才不断向更高更精的方向发展,国家培养出的农业尖端人才增加。

其次,在农业院校中,越来越多的农学院校增加了实验设备,在实验设备供應充足的情况下,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验研究对农学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在此基础上,农学生们拥有了足够的实验操作基础,国家农业人才的教育素质得到提升,国家的农学发展也得到了发展。

另外,当前各大农业院校的师资力量逐步提升,各大农业高校为了增强师资力量,对教师进行统一的教学培养,并送教师到国外深造等。

高校将教师力量增强后,农学生的教育就有了保障,农学教育的发展也就多了一道保护。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所培养的人才数量越来越多,人才质量越来越高,教育技术也越来越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也是成效显著,这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值得我们欣喜。

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果不重视,不加以解决,势必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阻碍其发展。

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教育制度方面(1)整个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识存在严重问题: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对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认可程度有偏见,高职院校的生源在高考招生层次中位于第四或第五批次,似乎是高考筛选下来的“劣品”,不少人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的技能含量逊色于同等高等院校。

社会上的歧视导致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

(2)职业技术院校办学条件受国家政策限制,资金投入不足,国家对普通大学招收的每个学生都给予一定补助,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投入却很少,职业院校的发展主要靠自身滚动发展,当前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但职业院校由于基数太大,投入有如杯水车薪,经费投入及相关政策也难以落实。

导致职业院校的办学环境存在严重问题,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3)职业院校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职业教育必须根据社会产业结构需要设置专业,不断更新专业内容,以适应社会产业发展要求。

1.2 教学理念方面(1)过于偏重书本教学:由于被传统教学观念的误导,许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的是书本教学法,教师在知识的教授过程中,对书本上的知识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要求等问题考虑不足。

(2)重效应轻效果:高职教师热衷于学习技术,缺乏实际应用开发经验。

对现代技术教学认识不深;认为“只要运用了教育技术,就一定能够促进教学”,而不注重教学实践的过程。

(3)技术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存在较大差距:高职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高职教育的实训工作者,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现象。

职业技术教育的心得体会(3篇)

职业技术教育的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为一名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工作者,我有幸见证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以下是我对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与价值1. 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职业技术教育是指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

它主要包括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两部分。

2. 职业技术教育的价值(1)提高就业竞争力:职业技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职业技术教育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3)提高国家整体素质:职业技术教育有助于提高我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与挑战1. 现状近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2)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教育招生人数逐年增加,职业教育院校数量逐年增多。

(3)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职业教育院校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不断加强。

2. 挑战(1)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部分职业教育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

(2)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职业教育院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职业教育投入不足: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相对较少,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策略1. 优化专业设置,满足市场需求(1)加强市场调研,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

(2)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2. 提高师资队伍水平(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摘要】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的教育形式。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职业技术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培养各行各业所需的人才。

本文将探讨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与特点、内容和形式、实施策略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文章还将分析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强调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将讨论未来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提升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建议。

通过深入探讨职业技术教育的各个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推动其持续发展并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特点、内容、形式、实施策略、未来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社会经济发展、发展趋势、质量提升、重要性、建议1. 引言1.1 什么是职业技术教育什么是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是指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的一种教育形式。

它旨在锻炼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具有特定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职业技术教育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结合实际职业需求,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学生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学生能够获得专业技能和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个人价值的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具有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形式,对于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2 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在当今社会,技术发展飞速,各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升级。

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实际工作技能的人才,满足市场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

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能够帮助个体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教育,学生可以在特定领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就业机会。

职业技术教育也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提升生活质量。

关于林业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林业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林业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的调研报告:康国文内蒙古扎兰屯林业学校为掌握新时期我区生态建设对林业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明确我校办学指导思想,根据国家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我区生态建设实际,我校对全区林业建设人才需求及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重视林业职业教育,是构建完善林业职教体系的需要林业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区林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林业职业教育是全面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XX年,国务院组织召开了全国第四次职业教育会议,会议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民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

朱镕基总理在这次会议上特别强调: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必须与人力资源需求相适应。

国发[XX]1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要适度发展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和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

“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面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强化林业职业技术教育,适应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势在必行。

强化林业职业技术教育,是保障我区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对人才需求的迫切需要当前,国家《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即将出台,“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全面实施,“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战略思想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林业发展的主导思想。

林业事业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素质建设者的培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定位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将在新农村建设者素质提升工程中大有作为。

本文试就我国目前农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提出了农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农业高职教育;现状;对策农业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广大农村和农业产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任务[1]。

近年来我国农业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急需的各类应用型人才,对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的人才培养工作中还存在着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手段和方法亟待改革等一些问题[2]。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作为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主力军,必须充分认识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认真研究、开拓创新,建立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大批急需人才[3]。

同时,要把握住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契机,抓住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可持续的快速发展。

一、农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搞好“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农”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农民问题。

在全国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党和国家特别重视降低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评价我国农业成果最重要的标准已由效益取代产量。

这就要求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种植、养殖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的深度加工,推进农工贸一体化,大力提高单位土地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从国内市场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涉及的方面很多,潜力很大。

此外,农业产业链的扩展和农业市场的日益活跃,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市场运作能力,只懂得某种技术已不足以适应未来需要,而这些期望在科学知识欠缺、技术水平较低的农民中培养出高科技农业的先行者和示范者,显然不现实,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规律[4]。

这就要求我们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应该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当地实际,设置多种办学模式,及时更新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为农村现代化培养一大批具有农业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农业职业技术人才。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我国农村地区覆盖着大部分的国土面积,2009年底,农村人口为8.67亿,占全国人口的65%(按大陆地区统计),农村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同时,中央政府反复强调农村发展在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中的决定性地位,始终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2010年中央财政将安排“三农”支出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

无论是从我国农村所具有的巨大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还是从其发展速度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必将是一场规模浩大的历史性工程,其对各类建设人才提出了巨大而迫切的需求,给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历史机遇。

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要善于抓住这一绝佳的机会,以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好形势为契机。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教育创新,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撑如果说强大的农村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广大农民就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动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明显的基于知识和技术能力的特质,所以新农村建设在重视制度变革和物质条件改善的同时,更要注重农村的知识能力建设,提升农民的知识技术水平和培养服务农村的专业人才,这是有效落实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关键。

目前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仍然很低。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06年末,全国农业从业人员34874万人,其中,男性占46.8%,女性占53.2%。

按文化程度分,文盲占9.5%,小学占41.1%,初中占45.1%,高中占4.1%,大专及以上仅占0.2%。

这样一个结构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具有现代科技、管理、经贸等知识人才的巨大需求。

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新型农民的培养就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头等大事。

职业教育的发展,必将促进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成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动力。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特征,是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的主要场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出的各类人才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流砥柱。

通过对现有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进行针对性的改革,树立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思想,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大批急需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我国农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20多年来,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又有与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2004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达到237万人,占整个高校招生总量的53%,高职高专招生总量已经超过了本科。

在这种形势下,截止到2005年,全国具备颁发学历资格的普通高职院校达到1078所。

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却不容乐观,自1999年以后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拉动了以升学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

1998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数为359.6万人,2004年增长到821.5万人,增幅达128.4%;而同期承担技艺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由519.5万人增加到548.1万人,增幅仅有5.5%,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总数的比例由占高中阶段的59.1%下降到40.0%。

更令人担心的是,在全国农村高中阶段教育中,接受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人数比例相差极大。

并且,有资料显示,我国现有技术工人7000万人,其中高级技工只占3.5%,即使是全国最大工业基地上海,高级技工的比例也不足7%,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40%的水平相比相差很远。

并且现有的技工大多年龄偏大,一部分青年工人的技术水平又达不到规定的标准。

而在上亿的农民工里,技术熟练的工人所占的比例很低,有受过专门技术培训的仅占12.5%[5]。

(一)认识偏差严重制约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文凭热”、“人才高消费”等不正常现象,有些用人单位无论招什么岗位的人员都要看文凭,甚至对司机、保安这样的岗位人员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就业市场对人才学历水平盲目攀高,忽视了对人才能力的要求,用人单位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形成不是本科层次的人算不得人才,非硕士学位难以被录用等偏激思想。

在这种形势下,一些高职院校放弃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办学中照搬照抄普通高校的办学模式,注重学生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忽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强,而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弱。

造成市场上高职生就业困难,而高级技术工人更是严重缺乏。

另一方面办学主体忽视自身优势,一味追随市场热点,很多高职院校只考虑市场,致使开设的专业过多,教师疲于应付,学生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学校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专业,造成资源、人才的浪费,教学质量的下降,学生失去了就业的竞争优势,严重限制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6]。

(二)职业教育投入少,办学条件差目前,我国职业学校的经费短缺现象严重,国家财政预算内事业费只能基本保住人员经费,甚至有些学校连保工资都困难,更难以发展职业教育。

由于办学经费紧张,造成许多学校连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所需的最基础的设施和设备都没有。

同时,由于经费紧张,不但教师没有机会出去进修,而且连学生必要的实习也无法实现,而这一情况在农村职业学校中更加突出。

在教育工作上,有些领导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不能做到统筹兼顾、共同发展,甚至有的地方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不但不安全配套经费,而且连专项经费也很难保证。

再由于部分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偏低,很难把先进的科技成果引入教学中,造成了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不能适应学生升学考试和就业的需要,这不但影响了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职业学校自身办学的吸引力,而且也挫伤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入读信心。

(三)就业形势严峻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呈现大众化的趋势,大学毕业生数量迅速增长,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和国企改革,使企业向社会释放了大量的多余劳动力。

据统计,我国目前的失业率为 4.6%,过剩的失业、待岗人群挤占了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现今毕业生就业难已经呈现出两个向下的趋势,一个是就业率降低,一个是起薪点降低。

毕业生就业难折射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资源错配”,即经济资源在一些人为因素的作用下,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律,片面流向重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知识型服务业则处于低迷状态。

特别是2001年之后,在低利率、低汇率政策扶持下,重型产业加速发展,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近3/4来自重制造业。

这种产业结构失衡反映在劳动力需求结构上,就是“白领”岗位需求相对不足,而对蓝领型岗位却有着旺盛的需求。

因此,才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等新的“脑体倒挂”现象。

(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实践能力差目前大部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等方面基本按照高等专科教育的要求和模式或者按照本科压缩的要求和模式开展,没有形成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教育体系,就业率较低,没有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承认,生源十分有限。

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基本上面向普通高考学生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不能适应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劳动者提供不同性质和不同类型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而且教学过程较为封闭,校企结合不够。

一些学校仅在教学安排的校外实习环节上与企业合作,在学生下厂实习中,得不到企业的主动配合,学生对企业的要求、操作经验和技巧的掌握不够,无法对先进技术技能和业务进行实际训练。

另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起步晚,师资紧缺,教师的进修和下厂锻炼不够,实践和知识应用方面存在不足。

培养的学生在技术技能上不熟练,达不到企业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

(五)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相脱节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存在短期行为,一些学校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时完善培养目标。

不能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差。

热的专业过热,供过于求;冷的专业过冷,虽社会急需,但无人问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