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课件设计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鉴赏课:《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课题:“俄罗斯名族风情”——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课型:音乐鉴赏课课时:一课时(45分钟)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课本的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这节课是整个西方专业音乐发展脉络的一部分。
这节课将开拓学生的欣赏视野。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于1848年间在华沙写成。
乐曲的原名是《以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和舞曲为主题的幻想曲》,后改为现名。
这是格林卡最著名的一首管弦乐作品,是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奠基之作。
这首幻想曲描绘出了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换面,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体现了他们的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
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知识与技能: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知道作曲家格林卡。
3、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聆听作品中,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主要音乐主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辨别。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风格和演唱作品的主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胡主席与几位歌唱家共同演唱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视频,让学生带问题去看,看完之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你们知道胡主席所演唱的歌曲是哪个国家的民歌吗?你们所了解的关于这个国家的民歌还有那些呢?学生看完视频,思考后回答老师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总结,然后导入新课《俄罗斯民族风情》。
(二)授新课简介俄罗斯概况:俄罗斯是一个土地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和深厚的宗教音乐传统。
19世纪是俄罗斯民主主义呼声逐步高涨的年代。
60年代农奴制的废除,更是激发起广大人民的觉醒意识。
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呼吁艺术创造要面向生活,面向大众,要表现俄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俄罗斯风情。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是格林卡,被称作“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公开课音乐课件《俄罗斯民族风情》23页PPT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Biblioteka
第20节 俄罗斯民族风情 人音版高中音乐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王秀课题名称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教师姓名学生年级高一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高中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中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是民族乐派的第二节内容,主要是对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介绍,本节课教材介绍的作品有两个: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娅幻想曲》、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
由于两部作品时间都很长,所以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我以《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为主。
因就格林卡与穆索尔斯基两个人及其作品在俄罗斯民族乐派所占分量而言前者均大于后者。
另外关于格林卡与《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这个作品,学生比较生疏,而就其在世界音乐史上的作用,特别是在俄罗斯民族音乐发展中的作用而言,又是学生应该了解的。
《荒山之夜》与强力集团的欣赏与了解则让学生课前利用网络自学的方式来完成。
学生分析现状及分析音乐问卷综合数据:总人数:662 是否喜爱音乐爱听流行歌曲中国民歌中国戏曲民族器乐曲外国民歌中国歌剧西洋管弦乐曲人数652 595 101 43 122 30 82 122百分比98.5% 90% 15.3% 6.5% 18.5% 4.5% 12.4% 5.43%从表(一)分析可以看出:(1)、学生对于音乐是十分喜爱的,也是乐于实践的。
(2)、学生的音乐审美价值取向是喜欢流行的、商业化气息强的、时尚的、贴近生活的音乐作品。
对于我国民族器乐的了解是比较缺失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商业化音乐的大量炒作、各种音乐传播媒体中通俗音乐、快餐音乐文化的泛滥,使得社会大气候对交响乐持一种漠视的态度。
其次对于欣赏器乐曲心理难免存在一种畏难情绪:认为内容太深奥,不像歌曲从歌词有时就能了解作品的形象。
从调查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交响乐普遍不感兴趣;学生经过前几节课的欣赏对交响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在欣赏一部比较陌生且篇幅较长的器乐作品时,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昏昏欲睡的状态。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全曲长达10分半,学生很可能会出现上述现象,为了能让学生尽快地听懂音乐,教师必须将欣赏的过程精练,用最佳的方式最有效的手段实施教学。
人音版高一音乐鉴赏教案设计-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介绍格林卡《卡玛林斯卡亚》创作来源及结构特点了解何为变奏和双主题变奏
聆听,模唱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第一主题及三次变奏了解俄罗斯民歌特点,及旋律特征。
熟悉并视唱《卡玛林斯卡亚》第二主题,并分析创作特点
探究一:寻找《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两大音乐主题的旋律共同点
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了解教材内容。分组合作,课件展示,有利于激发学生热情,学生讲学生听的方式使学习更主动而非被动的接纳。
了解相关音乐专业知识开拓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为更准确的理解音乐做铺垫。
聆听,演唱音乐主题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主题是交响乐的灵魂,是乐曲发展的基础,熟记主题可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培养了音乐的记忆力。
分组探究交流回答问题
个别同学做总结性发言
学生相互探讨,
回答问题
创设情境,让学生以美丽的心情和姿态走进教室,为感受、鉴赏美的音乐做好铺垫。
导入新课
精彩视频培养和激发学习热情
介绍俄罗斯民族音乐发展背景及音乐家,使同学一目了然,记忆深刻.
音乐、感受、体验音乐形象
体验性教学方法:欣赏法
实践性教学方法:练习法,表演法
语言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谈论法
探究性教学方法:发现法
知识与技能
1.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并学会演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大音乐主题。
3.初步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及代表音乐家
观看微视频分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并结合课前预习及微视频自制PPT将搜集整理的内容介绍给其他同学
个别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借助课件介绍强力集团及格林卡等俄罗斯音乐家
学生聆听主题一及三次变奏
人音版高一音乐鉴赏教案设计 -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课题:俄罗斯民族风情课型:(高中)音乐鉴赏课【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音版教材第十单元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材中包含两首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
本节课选择了格林卡的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作为教学内容。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于1848年间在华沙写成。
乐曲的原名是《以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和舞曲为主题的幻想曲》,后改为现名。
这是格林卡最著名的一首管弦乐作品,是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奠基之作。
乐曲采用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和舞曲《卡玛林斯卡亚》的主题。
前者是格林卡在俄罗斯乡间听到的,后者原来已经广泛流传。
格林卡运用这两个不同性格或体裁的主题,反映俄罗斯人民生活的那些最本质的方面,用交响乐的形式把它体现出来。
这首《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是用双重变奏曲形式写成的。
即这两个主题的变奏采用“整组交替”的形式。
【教学目标】1、鉴赏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作品的风格特征;2、熟悉、背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音乐主题,初步了解双主题变奏的曲式结构,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特点及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格林卡;3、根据主题尝试进行创作体验,加深对“变奏”作曲手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视唱和节奏练习,熟悉并背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听辨。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作品的风格特征。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一、感受主题:聆听两个音乐主题《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卡玛林斯卡亚》提问: 1、音乐情绪怎么样?2、你想像、联想到了什么画面?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两个音乐主题,让学生对俄罗斯的音乐有初步印象。
二、鉴赏作品:(一)熟悉两个主题1、唱一唱主题一:《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2、练一练主题二:《卡玛林斯卡亚》节奏练习:由松到紧、由慢到快。
高中音乐《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课件设计
高低 长短
松紧 快慢
变化 / 对比
美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俄罗斯交响乐的奠基之作 , 不但描绘了 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 , 而且揭示了俄 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强力集团”
• 又称“俄罗斯五人团”,19 世纪中期出现的 作曲家小组。成员:巴拉基列夫、鲍罗丁 、居伊、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穆索尔斯基 。
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格林卡
婚礼的场景
慢பைடு நூலகம்
音 乐
短
紧
感 觉
音 长音
松
舞蹈的场景
快
走进交响乐队 了解一点“乐器”的常识
引子: 简短、饱满有力。取材于第一主题。
主题一:《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
主题二:《卡玛林斯卡亚》
主题一:缓慢抒情的婚礼歌。 主题二:热烈欢快的舞曲。
基本的音乐要素
旋 律
自主学习
请大家仔细聆听音乐,思考在听这段音乐中 脑海中浮现什么样的故事
荒山之夜
音画对位:
器:用
力 度
音 乐 的
速语 度言
描
演绘
奏判
乐断
• 俄罗斯民族乐派:
• 作品内容以本国民族音乐素材为主, • 致力于抒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
谢谢大家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精品教案(优选推荐)
课题
第 1 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俄罗斯民族风情》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将欣赏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作为重点曲目,浏览性的聆听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 夜》。用“聆听——感受——体验——实践——探究”为核心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绘画、语 言表述的方法,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手段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的能力。
旋律结 构
运用四度音程,旋律音阶逐渐下行
节奏
舒展
紧凑
速度
缓慢
快速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通过聆听俄罗斯民族乐派其它音乐家的代表作品,丰富学生的信息量,使其能够更好的利用课余时间 完成对俄罗斯民族乐派音乐风格的学习。 9.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充分利用课本和配套的课件资源,充分发挥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扩展。
3. 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俄罗斯民族风情
课时
1
课时
1
教与学活动规划
1、 分析教学内容;
2、 分析学生;
3、 确定学习目标;
4、 列出学习重点和难点;
5、 设计学习评价; 6、 设计教学活动、板书、作业和拓展练习;
7、 分析学习资源,合理利用现有技术; 8、 进行教学反思。
第一主题
第二主题
情绪
抒情 富于歌唱性
欢乐 活跃
旋律结 构
运用四度音程,旋律音阶逐渐下行
节奏
舒展
紧凑
速度
缓慢
快速
(5)带领学生视唱主题 (6)探讨:在同一首作品中出现了两个风格截然 不同的主题旋律,你认为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他为
高二音乐鉴赏课:《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1.07
高二音乐鉴赏课:《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蒋素娟课题:“俄罗斯民族风情”——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课型:音乐鉴赏课课时:一课时(45分钟)授课班级:高一(3)班教学设备:电视、电脑、音响、钢琴、实物投影、视频展示台自备教具:俄罗斯歌曲CD、教学光盘、教学VCD、俄罗斯国旗(烟盒)、地图、俄罗斯画册、书籍、作曲家画像、普希金挂盘、饰品(三角琴)、小提琴、长笛、口哨、俄罗斯文化衫、水兵帽、列宁像章、照片多幅等教学目标: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歌曲《跳蚤之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熟悉《卡》的音乐主题;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知道作曲家格林卡和穆索尔斯基。
作品分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此曲于1848年在华沙写成。
原名是《以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和舞曲为主题的幻想曲》,这是格林卡最著名的一首管弦乐作品,是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奠基之作。
乐曲采用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曲《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和舞蹈歌曲《卡玛林斯卡亚》为主题。
两个主题不论体裁或性格都迥然相异:一个悠长、抒情、缓慢而略带哀伤感;另一个欢乐、活跃而快速。
这两个强烈对比的主题足以反映俄罗斯人民生活的最本质方面,不但描绘出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体现了他们性格的典型特征。
《卡》曲是用两重变奏曲式写成,即两个主题的变奏采用“整组交替”的形式:第一主题第一组变奏,第二主题第一组变奏——第一主题第二组变奏,第二主题第二组变奏。
引子,简短饱满而有力,取材第一主题第一主题的第一组变奏包括主题显示和它的三个变奏第一主题由弦乐器齐奏,像领唱一样“唱”出缓慢的婚礼歌。
这种悠长的长腔歌曲,多用于表现俄罗斯民族性格和生活中的深沉和悲痛方面主题一 1 = F 《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中速 3/4 (曲谱略)第一变奏用木管乐器;第二变奏加进弦乐器;第三变奏又增加了铜管乐器,形成整个乐队的合奏(好象合唱加入)第二主题的第一组变奏包括主题显示和它的13个变奏。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docx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主要曲目《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对比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师生交流体会速度、力度、民族元素的重要性。
2、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特点,了解格林卡,认识到创作音乐的是人民,艺术家只不过把它编成曲子而已。
3、通过欣赏《荒山之夜》思考他在这一作品中真正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同时进一步认证民族乐派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题,师生体会、交流、总结其创作依据创作目的,得出民间音乐重要的结论。
三、解决重难点的教学方法:谱例比较、视听感受、设问引导。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鼓励学生谈谈对俄罗斯这个民族的了解,(运用其地理、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如:普希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从地域上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播放课件:俄罗斯独特建筑。
背景音乐准备两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花儿开》故事一则导入:俄罗斯故事《无端发笑是傻瓜》俄罗斯人在公共场合,如上班时或公交车中很少微笑。
他们认为笑必须是真诚的。
出自内心的,而莫名其妙、无缘无故的笑是不可取的。
俄谚语云;(无端发笑是傻瓜。
)我们的学生有时在课堂上突然笑声一片,俄罗斯教师很不埋解,称之为(傻笑),使我们的学生常常感到委屈。
在俄罗斯的餐厅、公交、剧院等公共场合。
我们的中国人常常会爆发出一阵朗朗的笑声。
却会招来俄罗斯人的异样目光。
由上面一则俄罗斯风俗趣事导入本节课题俄罗斯独特的民族风情。
2、新课教学①播放格林卡《北方的星》歌词大意:一座高高的楼,里面房子紧相连。
在其中有一间光线最明亮。
里面住着未婚妻,她比谁都可爱,好像北方的星,比群星更光辉......;......;设问:其唱法(美声)演唱形式(独唱)②教师导入主要人物简介:格林卡(不要太多,只介绍与本节课有关的简介即可)格林卡认为:“音乐就是我的灵魂!”设问这句话说明什么:(格林卡对于音乐的执着!等)19世纪的俄国上流社会普遍存在的对西欧音乐顶礼膜拜,俄罗斯音乐却倍受歧视的现实,这就更激起了格林卡为俄罗斯创作的愿望。
苏教版高中音乐《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课件(共10张PPT)
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格林卡
“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影 响 俄罗斯民族音乐现状的落后 为振兴俄罗斯音乐,格林卡在好友普希金的资助 下,1830年前往意大利深造,1834年回到祖国 《伊凡· 苏萨宁》——俄国第一部具有世界水平的真正 的民族歌剧,奠定了俄罗斯“人民历史剧”的基础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奠定了俄罗斯“民间历史剧”的基 础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孕育了俄罗斯的整个交响音乐
A是主题原型,
A1 、A2是主题的第一变奏和第二变奏,依此类推。
两重变奏曲形式
A1 B1 A2 B2
(引子+A+a1+a2+a3) (B+b1+…+b13) (a1+a2+a3)(b1+…+一组变奏 木管乐器 第二主题 第二主题第一组变奏 第一主题第二组变奏 第二主题第二组变奏 尾声 弦乐器 铜管乐器
婚礼歌曲:《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
民间舞曲:《卡玛林斯卡亚》
主题一:《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
主题二:《卡玛林斯卡亚》
“变奏”是将一个音乐材料在保留某些 特征的情况下进行变化,一方面可使人听 出原型,同时又有新鲜感。
变奏曲式是由主题和它的一系列变体构成的曲式 图式为:
A+A1+A2+A3+A4+A5+A6+A7……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
俄罗斯民族风情——欣赏格林卡管弦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授课教师:年级:高一年级【课型】欣赏课【教学内容】格林卡管弦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教材分析】本课程是《音乐鉴赏》人音版第十单元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的教学内容。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创作于1848年的华沙,是一部俄罗斯化的交响乐作品。
作者格林卡是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奠基人,被尊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
作品采用俄罗斯民歌婚礼歌曲《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和舞蹈歌曲《卡玛林斯卡亚》的主题写成。
乐曲引子富有俄罗斯民族情感,第一主题(婚礼歌曲)由弦乐器齐奏后,进行三次不同的乐器变奏,旋律呈示和交织,生动地描绘出俄罗斯农村婚礼的画面。
第二主题(舞曲)在活跃而热烈的情绪中进入,仿佛宣告婚礼仪式的开始,这个主题同样运用变奏等作曲技法,表现俄罗斯民间生活习俗的风景画。
乐曲第三、四部分依次对两个主题进行二次变奏。
两个主题在性格、结构、调式等各个方面都不同,作曲家通过双主题变奏手法呈现出俄罗斯民歌的绚丽丰采。
这部作品独特的民族风格奠定了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创作,为后人积累了丰富的创作财富,成为俄罗斯交响音乐中的第一部典范之作。
柴可夫斯基形象而准确地评价了格林卡这部作品的深远意义——“所有的俄罗斯交响乐都是从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中孕育出来的,正如像果孕育出橡树一样。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聆听两个音乐主题,感受旋律、节拍、音色、速度等音乐要素在乐曲中的表现作用,并让学生初步感受俄罗斯音乐的特点,领会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鉴赏分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两个不同性格的主题,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创作中的作用。
2、通过聆听与对比不同音乐主题,感受变奏曲的音乐特点。
3、认识俄罗斯民族乐派格林卡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聆听、视唱、对比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聆听整部作品时能正确辨别两个不同性格主题。
2、通过音色辨别、故事情境等形式感受音乐创作中对比和变奏的特点,体验俄罗斯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高中音乐: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Russian national customs,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目标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要音乐主题。
3、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了解格林卡和“五人强力集团”的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等。
教学重点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辨别教学难点正确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题;依据《荒山之夜》的音乐内容,编写一个神话故事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间播放《图画展览会》的vcd,初步感受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二、导入上堂课通过学习捷克民族乐派,了解了“民族乐派”作曲家们善于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创作之中。
三、新课俄罗斯是一个土地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和深厚的宗教音乐传统。
19世纪是俄罗斯民主主义呼声逐步高涨的年代。
60年代农奴制的废除,更是激发起广大人民的觉醒意识。
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呼吁艺术创造要面向生活,面向大众,要表现俄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俄罗斯风情。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是格林卡,被称作“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1、格林卡的生平介绍(学生自己阅读)2、《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管弦乐曲⑴ 俄罗斯交响乐的奠基之作,不但描绘了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他们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沉思同健康的乐趣、别开生面的幽默感的结合。
⑴ 作品结构介绍作曲家采用了两首俄罗斯民歌作主题,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变奏曲。
视唱引子和两个主题,初步熟悉两个主题在性格、体裁、结构、调式等各个方面的不同。
⑴ 欣赏并思考两个主题音乐情绪的变化,分别描写的是怎样的画面?(“拓展与探究第1题”)引子——乐曲开始简短、饱满而有力。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设计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的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要音乐主题。
3.初步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知道两部作品的作者。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学习俄罗斯乐派的知识,了解格林卡和穆索尔斯基。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风格和演唱作品的主题。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导入。
5ˊ1.作曲家格林卡为什么说:“创造音乐的是人民,而我们艺术家,不过是将它编成曲子而已。
”?2.请学生唱一唱自己熟知的俄罗斯民歌。
(二)新授课《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详讲)1.以故事的形式介绍格林卡及创作背景。
3ˊ2.听《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及其第一次变奏。
5ˊ3.分段感受、体验、《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两个主题的风格特征。
5ˊ4.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题。
(听唱法)5ˊ5.复听《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全曲。
7ˊ(三)新授课《荒山之夜》(略听)1.简介穆索尔斯基及创作背景。
2ˊ2.欣赏《荒山之夜》全曲或引子加主题音乐。
11ˊ(四)小结2ˊ四、教学资源的建议1.在没有多媒体条件的学校建议使用出版社提供的音频素材转录成磁带播放。
另外还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教学资料进行补充。
2.充分利用教学课件的音、视频资源,结合自己备课内容合理搭配,另外还可以结合自己具体情况选用好的其他资料补充。
3.引导学生自主上网查阅关于“民族乐派”代表人物及相关知识等资料,自制课件在课上交流学习。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1、如用一节课完成此节内容,可选一首为主,另一首略听处理。
2、本课选用《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为主。
因就格林卡与穆索尔斯基两个人及其作品在俄罗斯民族乐派所占分量而言前者均大于后者。
另外关于格林卡与《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这个作品,学生比较生疏,而就其在世界音乐史上的作用,特别是在俄罗斯民族音乐发展中的作用而言,又是学生应该了解的。
高中音乐《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主要曲目《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对比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师生交流体会速度、力度、民族元素的重要性。
2、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特点,了解格林卡,认识到创作音乐的是人民,艺术家只不过把它编成曲子而已。
3、通过欣赏《荒山之夜》思考他在这一作品中真正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同时进一步认证民族乐派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题,师生体会、交流、总结其创作依据创作目的,得出民间音乐重要的结论。
三、解决重难点的教学方法:谱例比较、视听感受、设问引导。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鼓励学生谈谈对俄罗斯这个民族的了解,(运用其地理、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如:普希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从地域上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播放课件:俄罗斯独特建筑。
背景音乐准备两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花儿开》故事一则导入:俄罗斯故事《无端发笑是傻瓜》俄罗斯人在公共场合,如上班时或公交车中很少微笑。
他们认为笑必须是真诚的。
出自内心的,而莫名其妙、无缘无故的笑是不可取的。
俄谚语云;(无端发笑是傻瓜。
)我们的学生有时在课堂上突然笑声一片,俄罗斯教师很不埋解,称之为(傻笑),使我们的学生常常感到委屈。
在俄罗斯的餐厅、公交、剧院等公共场合。
我们的中国人常常会爆发出一阵朗朗的笑声。
却会招来俄罗斯人的异样目光。
由上面一则俄罗斯风俗趣事导入本节课题俄罗斯独特的民族风情。
2、新课教学①播放格林卡《北方的星》歌词大意:一座高高的楼,里面房子紧相连。
在其中有一间光线最明亮。
里面住着未婚妻,她比谁都可爱,好像北方的星,比群星更光辉设问:其唱法(美声)演唱形式(独唱)②教师导入主要人物简介:格林卡(不要太多,只介绍与本节课有关的简介即可)格林卡认为:音乐就是我的灵魂!设问这句话说明什么:(格林卡对于音乐的执着!等)19世纪的俄国上流社会普遍存在的对西欧音乐顶礼膜拜,俄罗斯音乐却倍受歧视的现实,这就更激起了格林卡为俄罗斯创作的愿望。
人音版高中音乐(音乐鉴赏)20俄罗斯民族风情 教学设计教案
俄罗斯民族风情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使学生初步了解民族乐派音乐的风格特点及体验俄罗斯民族风情,感受俄罗斯人民的思想情感。
二、学情分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是格林卡最著名的一首管弦乐作品,被称为是“树立起运用民间素材交响化自由变奏的典范”之作,也是俄罗斯音乐的奠基之作。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中,格林卡选用了两首强烈对比的俄罗斯民间歌曲和舞曲作为的主题,不但描绘出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体现了他们的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沉思同健康的乐趣、别开生面的幽默感的结合。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是一部很难驾驭的教材。
这不仅仅是因为作品的创作技法复杂、专业程度艰深,也因为我们过去对民族乐派音乐了解太少、钻研不深。
但是,任何事物总是在辩证地存在与发展着的。
我善于找准切入口,通过设计的课间的俄罗斯民俗风情欣赏、音乐天地、趣味游戏、自由论坛、探索研究几个环节让学生直接感受、体验音乐的风格,而后再透过客观存在的风格理性地认识、理解民族乐派音乐。
这样把深奥的知识简单化、趣味化、生活化。
在教学方法上,很注重聆听。
初听时,学生对作品得到一个粗浅的、不完整的印象;复听时,学生对乐曲的某些片断做了深入的分析,并且对各音乐表现手段在整体欣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抓住瞬间感受;再次复听时,要求学生较为精细地、全面地感知、体验《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进而对民族乐派音乐有一个初步的理性认识。
其次,突出强调了学生的实践,情感相结合的动感参与。
一个有趣的节奏游戏,学生真情的参与为进一步体验、理解俄罗斯民族音乐产生了很深的印象。
再次,突出的使用了比较的方法以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
这同样为学生认识、了解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提供了条件。
最后在问题的设计上,不但体现了问题的思维质量,而且充分体现了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
三、重点难点重点:赏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
人音版高一音乐鉴赏教案设计-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教学课题: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材名称:高中音乐鉴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课题章节: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课型:音乐鉴赏课教学设备:西沃电子教学白板手风琴15台平板电脑教材与学情分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是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奠基之作,格林卡选用了两首强烈对比的俄罗斯民间歌曲和舞曲作为主题,描绘了俄罗斯人民生活的画面。
这部作品创作技法复杂、专业程度艰深。
因为学生对民族乐派的音乐了解太少,钻研不深,所以本课较难驾驭。
所以,我在课堂上选用了最能体现俄罗斯风情的乐器手风琴来授课,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相关知识时,让学生用平板电脑,运用网络教学资源,自主探究学习,就这样把深奥的知识简单化、趣味化了。
在教学方法上,我运用了情感体验法、归类比较法、教师教授法以及形象直观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学唱与听赏,要求学生较为精细地、全面地感知、体验《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进而对俄罗斯民族音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其次,突出强调了学生的实践参与和情感体验,通过有趣的音乐节奏游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对进一步体验、理解俄罗斯民族音乐打下了基础。
再次,通过讲授作曲家格林卡而后自然地引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
通过之前的启发和铺垫,为学生认识、了解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打下了学习基础。
最后,浅谈俄罗斯民族乐派悲剧性风格的成因。
这个环节注重学科综合,从地理、历史、人文等方面逐步分析,从而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
经过之前各环节的层层铺垫,学生于无形中就掌握了本课的难点——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新课结束后,通过课外探究另一位民族乐派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及他的交响音画《荒山之夜》,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
教学目标:1、欣赏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熟悉《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及《卡玛林斯卡亚》这两个音乐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04 — 1857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为 后来俄国专业音乐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父”。用自己的 创作才能致力于本国音乐的发展,先后 创作出歌剧《伊万·苏萨宁》、《鲁斯 兰和柳德米拉》,管弦乐《卡玛林斯卡 亚幻想曲》、《马德里之夜》,室内乐 《弦乐四重奏》、《钢琴与弦乐六重奏》 等作品。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引子 A主题的第一组变奏——A+A1+A2+A3 B主题的第一组变奏——13个变奏 A主题的第二组变奏——只有3个变奏 B主题的第二组变奏——结尾段的18个变奏
引子
俄罗斯民族乐派
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运用俄罗斯民族音乐 与西方音乐创作手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创了俄罗斯交响音乐的 道路,成为俄罗斯交响音乐中的第一部典范。他的音乐以爱 国主义的内容和质朴的民族形式相结合而著称,在歌剧、管 弦乐、歌曲等重要领域为俄罗斯的音乐做出重要贡献。他的 作品富于生活气息,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格。此外,他还吸 收异国情调和多民族音乐语言来丰富俄罗斯音乐形式,对日 后的俄罗斯作曲家影响极大。
《野蜂飞舞》选自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所 作歌剧 《萨旦王的故事》 第二幕第一 场中,由管弦乐演奏的插曲。歌剧叙述 萨旦王喜获独生子后,因受奸人的恶意 中伤,将爱儿和王后,装在罐里流放汪 洋中。后来母子安然漂流到一个孤岛上, 王子终于平安长大。某日,王子救了一 只被大黄蜂蜇伤的天鹅,不料天鹅却变 成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公主。这时明白了 王后的无辜的父王,也带了侍从,乘船 来到这孤岛,找到久别无恙的王子。全 剧最后在大团圆与欢乐中结束。
俄罗斯民族乐派
19世纪在俄罗斯兴起的,作曲家从自己本 土的文化中汲取素材,创作出异彩纷呈的音乐 作品的学派。 代表人物:格林卡、强力集团 主要成员有 5位他们分别是: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 科夫、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丁。
《荒山之夜》是穆索尔斯基利用本 民族民间音乐、传说等素材勾勒出 的一部杰出的交响音画取材于俄罗 斯民间神话传奇。描述的是来自地 下深处非人类的轰鸣——黑暗幽灵 的出现,以及随后黑暗之神的登场。 对黑暗之神的赞颂和阴间的祭奠, 狂欢作乐。在狂欢作乐最热闹时, 远方传来乡村教堂的钟声,这声音 驱散了黑暗幽灵,破晓。
《北方的星》
1=D 3 4
《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
由弦乐器齐奏的方式奏出
主题
A + A1 + A2 + A3
①
② ① 2、演奏乐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①弦乐器
②木管乐器
③铜管乐器
《卡玛林斯卡 亚幻想曲》
—格林卡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采用了两 首俄罗斯民歌的主题变化而来。 主题A 主题B
结语
地大物博的俄罗斯孕育了丰富的 民间音乐,俄罗斯民族乐派的诞生 使俄罗斯民族音乐冉冉升起,成为 世界音乐中一颗璀璨的亮星绽放着 耀眼的光芒。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A主题的第二次变奏 —— 只有三个变奏
几次变奏?描绘了一个什么场面? 一对新人在亲友的祝福中向我们走来, 庄严、
神圣的婚礼仪式正式开始,喜宴的序幕正式拉开。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B主题的第二组变奏—— 结尾段的18个变奏
什么场面?有没有变化?怎么变化? 由于变奏和发展的多样,形成了全曲的高潮。这些 变奏运用装饰变奏、衬腔、音调的引伸发展和配器 等作曲技法,使气氛越来越喧闹、热烈,当情绪达 到最热烈时,整个乐队突然安静下来,只听到舞蹈 歌曲主题的片断两次从远处传来。全曲在乐队猛然 的一击后结束。
B主题 这一主《题包卡括玛主林题的斯呈卡示亚和》它的13个变
奏,展现俄罗斯人民乐观、活泼的一面舞,蹈歌曲 最后一次变奏非常接近婚礼歌曲的主题, 十分自然地引出第一主题的重现。
快速、欢快,具有强烈的舞蹈性
什么画面? 主题有什么变化?
俄罗斯舞蹈风格—— 奔放、欢快
常用的技巧: 踢踏、旋转、快跑、跺地、 弹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