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果蝇的有性杂交实验报告
果蝇的有性杂交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能基本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并验证和加深理解遗传规律2.实验材料眼色刚毛翅膀翅膀体色眼色刚毛翅膀翅膀体色18#:红眼,直刚毛,长翅,灰身WWSnSnMM VgVg EE(雌): WSnM VgVg EE(雄)6#:白眼,卷刚毛,短翅,灰身wwsnsnmm VgVg EE(雌): wsnm VgVg EE(雄)2#:红眼,直刚毛,残翅,灰身WWSnSnMM vgvg EE(雌): WSnM vgvg EE(雄)22#:白眼,直刚毛,长翅,灰身wwSnSnMM VgVg EE(雌): wSnM VgVg EE(雄)e#:红眼,直刚毛,长翅,黑檀体WWSnSnMM VgVg ee(雌): WSnM VgVg ee(雄)可以获得的雌性杂合体:WwSnsnMm VgVg EE WwSnsnMm VgVg EeWwSnSnMM Vgvg EE WwSnSnMM VgVg EeWWSnSnMM Vgvg Ee wwSnsnMm VgVg EEWwSnSnMM VgVg EE WwSnSnMM VgVg EeWwSnsnMm Vgvg EE设备:双目解剖镜、电磁炉试剂:乙醚、无水乙醇、玉米粉、蔗糖、酵母、琼脂、丙酸器具:白瓷板、毛笔、麻醉瓶、培养瓶和恒温培养箱3.实验原理1.分离定律2.独立分离定律3.伴性遗传4.三点测交重组值(RF)= 重组型数目/(重组型数目+亲本型数目)4.实验步骤1、选处女蝇:分别培养需进行杂交的两亲本果蝇,从子代中分别挑选出处女蝇和雄果蝇。
刚羽化的果蝇在12小时之内不进行交配,所以在这段时间内选出的雌蝇即为处女蝇。
为保险起见,可以在羽化后8小时内挑选。
收集5-10对果蝇后进行下一步实验。
2、杂交:将选出的果蝇进行杂交,在25℃培养。
(>30℃或<10℃)3、倒亲本:6~7天后F1幼虫出现,移去亲本,3 ~4天后F1成蝇出来后观察记录F1的性状。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果蝇杂交实验旨在研究果蝇的遗传规律,通过对不同性状的杂交组合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基因的分离、组合以及连锁和交换现象,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并探究遗传因子在遗传过程中的作用和表现。
二、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2、实验用具:培养瓶、麻醉瓶、毛笔、放大镜、显微镜等3、实验试剂:培养基(玉米粉、糖、酵母粉、琼脂等)三、实验原理果蝇具有生活周期短、繁殖力强、饲养简便等优点,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
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在杂交实验中,通过观察子代果蝇的性状表现及比例,可以推断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从而验证遗传定律。
四、实验步骤1、亲本果蝇的饲养与选择选取野生型长翅、红眼果蝇和残翅、白眼果蝇作为亲本。
将它们分别饲养在不同的培养瓶中,在适宜的温度(25℃左右)和湿度条件下培养,保证果蝇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2、杂交一代(F1)的制备选取处女蝇:在亲本果蝇培养瓶中,选取羽化后 8 小时内未交配的雌性果蝇作为处女蝇。
处女蝇的选取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杂交操作:将选取的处女蝇与另一性状的雄蝇放入同一培养瓶中进行杂交,做好标记,记录杂交组合和时间。
3、 F1 代果蝇的观察与培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杂交后的果蝇,待其产卵、孵化和生长。
观察 F1 代果蝇的性状表现,并记录。
4、杂交二代(F2)的制备选取 F1 代中的雌雄果蝇进行自交,同样做好标记和记录。
5、 F2 代果蝇的观察与统计待F2 代果蝇孵化和生长成熟后,观察并统计不同性状的果蝇数量,记录在表格中。
五、实验结果1、 F1 代果蝇的性状表现在长翅红眼×残翅白眼的杂交组合中,F1 代果蝇全部表现为长翅红眼,说明长翅和红眼为显性性状,残翅和白眼为隐性性状。
2、 F2 代果蝇的性状分离F2 代果蝇中出现了长翅红眼、长翅白眼、残翅红眼和残翅白眼四种性状。
经过统计分析,其比例接近 9:3:3:1,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遗传学果蝇杂交实验报告主要内容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眼色分析)一、实验原理及方法生物某些性状的遗传常与性别联系在一起,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这是由于支配某些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果蝇属XY型生物,共有四对染色体,第一对为性染色体,其余三对为常染色体。
雌果蝇的性染色体构型为XX,、雄果蝇为XY。
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则没有与之相应的等位基因。
将红眼(+)果蝇和白眼(w)果蝇杂交,其后代眼色的表现与性别有关。
而且,正反交的结果不同。
(仅供参考)二、实验材料(品系及性状)亲本正交6#(雌、白眼)X18#(雄、红眼)亲本反交18#(雌、红眼)X 6#(雄、白眼)(可写成基因型)三、实验用品(实验指导书上有)四、杂交实验流程1、培养基的配制,并在培养瓶上写清杂交组合、杂交日期、实验者班级。
室温下培养,至于阴暗温热环境中。
2、两个亲本杂交1、2号培养瓶中分别挑选亲本正交、反交的处女蝇。
3、在接入杂交亲本1、亲本2第七或八天(从开始杂交算第一天)清除所有亲本成蝇。
4、观察正反交组合中不同性别子代1成蝇的眼色,至少观察20只,记录观察结果,并注意是否有例外的情形。
5、从正交组合的子代1中挑选出5对果蝇,放入F 1自交1号培养瓶中,贴上标签,室温下培养(反交组合也一样处理)。
6、在接入子代1培养的第七或八天(从子代1接入新培养瓶算第一天)清除所有子代1成蝇。
7、当子代2数量足够时,观察不同性别的果蝇的眼色,分别统计并做好记录。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图谱分析正交 反交P : X w X w (雌白眼)× X +Y (雄红眼) X +X +(雌红眼)× X w Y (雄白眼)F1: X +X w(雌红眼)× X w Y (雄白眼)X +X w (雌红眼)× X +Y (雄红眼)理论: 1 : 1 1 : 1实际: 25 : 16 20 : 19F2: X +X w X w X w X +Y X w Y X +X + X +X w X +Y X w Y雌红眼 雌白眼 雄红眼 雄白眼 雌红眼 雄红眼 雄白眼理论 1 : 1 : 1 : 1 2 : 1 : 1 实际 13 : 9 : 12 : 10 21 : 11 : 52显隐性判断:正交的结果不论雌雄均为红色,反交的结果是雌性为红眼,雄性为白眼。
红果蝇杂交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规律。
2. 验证伴性遗传理论。
3. 学习果蝇的杂交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蝇眼色性状受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红眼(R)为显性,白眼(r)为隐性。
根据伴性遗传理论,X染色体上的基因会随性别传递,导致红眼性状在雄性和雌性果蝇中的表现不同。
三、实验材料1. 红眼雄果蝇(XRXY)2. 白眼雌果蝇(XrXr)3. 透明胶带4. 果蝇培养箱5. 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 将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分别放入果蝇培养箱中,让它们自由交配。
2. 观察并记录子代果蝇的眼色表现。
3. 将红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XRXr)进行杂交。
4. 观察并记录子代果蝇的眼色表现。
5. 将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进行杂交。
6. 观察并记录子代果蝇的眼色表现。
五、实验结果1. 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交配,子代果蝇均为红眼。
2. 红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交配,子代果蝇眼色比例为红眼:白眼=3:1。
3. 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交配,子代果蝇眼色比例为红眼:白眼=1:1。
六、实验分析1. 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交配,子代果蝇均为红眼,说明红眼性状为显性。
2. 红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交配,子代果蝇眼色比例为红眼:白眼=3:1,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
3. 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交配,子代果蝇眼色比例为红眼:白眼=1:1,说明红眼性状与性别相关,为伴性遗传。
七、实验结论1. 果蝇眼色性状受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红眼为显性,白眼为隐性。
2. 红眼性状在雄性和雌性果蝇中的表现不同,为伴性遗传。
3. 孟德尔分离定律适用于伴性遗传。
八、实验讨论1. 本实验验证了伴性遗传理论,为遗传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
2. 实验结果表明,红眼性状在雄性和雌性果蝇中的表现不同,这与X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方式有关。
3.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果蝇的培养和观察,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九、实验展望1. 可以进一步研究果蝇其他性状的遗传规律,如翅形、刚毛等。
果蝇的杂交实验报告
果蝇的杂交实验报告果蝇的杂交实验报告引言:杂交实验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通过对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观察后代的表现,可以更好地理解遗传规律和基因的传递方式。
本次实验以果蝇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果蝇的杂交规律和基因表现方式。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所用的果蝇为常见的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实验室提供了具有不同基因型的果蝇个体。
实验中使用的果蝇培养基为标准培养基,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适宜的温度。
实验一:同种杂交首先,我们选取了具有红眼色的果蝇和具有白眼色的果蝇进行同种杂交实验。
将红眼色果蝇与白眼色果蝇放置在同一培养皿中,观察交配情况并记录。
结果显示,红眼色果蝇与白眼色果蝇交配后的后代中,所有个体的眼色均为红色。
这一结果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中的显性遗传原则,即红色眼睛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白色眼睛的基因为隐性基因。
实验二:异种杂交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异种杂交实验,选取了具有长翅和具有短翅的果蝇进行交配。
将长翅果蝇与短翅果蝇放置在同一培养皿中,观察交配情况并记录。
结果显示,长翅果蝇与短翅果蝇交配后的后代中,所有个体的翅膀长度均为中等长度。
这一结果表明,翅膀长度的基因表现出了不完全显性,即长翅和短翅的基因都对翅膀长度产生了影响,但中等长度的基因更为显著。
实验三:杂交后代的基因分离为了进一步探索果蝇基因的分离和重新组合规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杂交实验。
首先,我们选取了具有红眼色和长翅的果蝇与具有白眼色和短翅的果蝇进行交配。
结果显示,杂交后代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表型,包括红眼长翅、红眼短翅、白眼长翅和白眼短翅。
这一结果表明,红眼色和长翅的基因以及白眼色和短翅的基因在杂交后发生了分离和重新组合。
进一步观察发现,红眼色和长翅的基因在杂交后并没有发生重新组合,而是保持了原有的连锁关系。
白眼色和短翅的基因也保持了连锁关系。
这一结果与遗传学家摩尔根的连锁假说相符,即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在杂交后很难发生重组。
果蝇的相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果蝇实验,验证孟德尔遗传学定律,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定律。
2. 学习和掌握果蝇的饲养、观察和杂交技术。
3. 提高对遗传学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果蝇具有以下优点:1. 饲养简单,繁殖速度快,便于实验操作。
2. 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和分析。
3. 遗传变异丰富,便于研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主要研究果蝇的遗传学定律,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定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野生型果蝇、突变型果蝇(如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培养皿、培养箱、显微镜、解剖针、酒精灯、镊子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温度计、计时器、酒精棉球、乙醚、酒精、清水等。
四、实验方法1. 果蝇饲养: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分别饲养在培养皿中,注意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2. 果蝇杂交:将野生型雄蝇与突变型雌蝇进行杂交,得到F1代;将F1代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3. 果蝇观察:观察F1代和F2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4.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分析遗传学定律。
1. 饲养果蝇: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分别饲养在培养皿中,注意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2. 杂交:将野生型雄蝇与突变型雌蝇进行杂交,得到F1代。
3. 观察F1代:观察F1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4. 杂交F1代:将F1代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5. 观察F2代:观察F2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6.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分析遗传学定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F1代观察结果:F1代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和长翅,说明红眼和长翅为显性性状。
2. F2代观察结果:F2代果蝇中,红眼:白眼=3:1,长翅:残翅=3:1,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11页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11页实验说明:本实验旨在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验证遗传学中显性、隐性基因的遗传规律,并说明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规律。
实验步骤:1. 选择个体:从实验室的果蝇窝中选取发育良好的雄性和雌性果蝇各10只。
2. 成对交配:将这20只果蝇按性别配对,即将10只雄性和10只雌性挑选成5对进行交配。
3. 接孢子:在交配后72小时内,用细长的玻璃棒蘸取成熟的孢子接触到交配后12小时的果蝇卵上,使其受精。
4. 观察子代:将接孢子得到的果蝇卵培养至成熟,观察并记录子代果蝇的性状数量比例。
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结果表格如下:| | 种类 | 数量 | 雌果蝇 | 雄果蝇 || ------ | -------- | ------ | -------- | -------- || F1代 | 紫体黑眼 | 161 | 86 | 75 || | 灰体红眼 | 165 | 80 | 85 || | 紫体红眼 | 18 | 10 | 8 || | 灰体黑眼 | 21 | 12 | 9 || 总计 | | 365 | 188 | 177 || F2代 | 紫体黑眼 | 472 | 265(5/16)| 207(11/16)|| | 灰体红眼 | 472 | 279(11/16)| 193(5/16)|| | 紫体红眼 | 36 | 22(3/4) | 13(1/4) || | 灰体黑眼 | 27 | 16(1/16)| 10(15/16)|| 总计 | | 1007 | | |通过对F1代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紫体和灰体基因是显性、黑眼和红眼基因是隐性。
2. 紫体和黑眼的组合是常态,是最为普遍的基因型。
4. 基因在生殖细胞中随机组合,随机性导致每个基因分离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5. 在F1代中,四个基因组合表现为2:1:1:2。
随后,我们进行了F1代的自由组合定律实验,结果如下:1. 同一对基因之间的相互组合是随机的。
果蝇眼色杂交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验证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理解和验证伴性遗传的规律。
3. 掌握果蝇杂交实验的基本技术和观察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蝇的眼色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其中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
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眼色遗传表现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通过果蝇眼色杂交实验,可以观察和分析基因的分离、组合以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实验材料与器具1. 实验材料:野生型红眼雌蝇、野生型红眼雄蝇、突变型白眼雌蝇、突变型白眼雄蝇。
2. 实验器具:培养皿、放大镜、镊子、酒精棉球、解剖针、显微镜、记录纸、铅笔。
四、实验步骤1. 配培养基:将酵母、玉米粉、丙酸、蔗糖、琼脂等混合均匀,倒入培养皿中,制成培养基。
2. 选处女蝇:在超净台上选取野生型和突变型的雄蝇雌蝇,用酒精棉球消毒后,分别放入培养皿中。
3. 杂交:1. 正交:将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进行杂交,放入培养皿中。
2. 反交:将红眼雄蝇与白眼雌蝇进行杂交,放入培养皿中。
4. 观察与记录:1. 将杂交后的果蝇放入恒温箱中培养。
2. 定期观察果蝇的生长发育情况,记录红眼和白眼果蝇的数量和性别。
3. 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果蝇的眼色和染色体。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交实验:- F1代:全部为红眼果蝇。
- F2代: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约为3:1。
2. 反交实验:- F1代:雌蝇为红眼,雄蝇为白眼。
- F2代:雌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约为1:1,雄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约为1:1。
3. 伴性遗传:- 通过正交和反交实验,可以看出果蝇眼色遗传符合伴性遗传的规律,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
六、实验结论1. 果蝇眼色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果蝇眼色遗传表现出伴性遗传的特点,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
3. 通过果蝇眼色杂交实验,可以观察和分析基因的分离、组合以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七、实验感想1.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范文大全)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范文大全)第一篇: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果蝇杂交实验正式报告姓名:学号:班级:日期:****年**月**日果蝇得杂交实验一、实验目得1、了解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得区别;2、进一步理解与验证伴性遗传与分离、连锁交换定律;3、学习并掌握基因定位得方法、二、实验原理红眼与白眼就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得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就是完全显性。
当正交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时,无论雌雄均为红眼;反交时雌蝇都就是红眼,雄蝇都就是白眼。
三、实验材料与器具野生型雌蝇雄蝇,突变型雌蝇雄蝇、放大镜、麻醉瓶、毛笔、超净台、乙醚、酒精棉球、酵母、玉米粉、丙酸、蔗糖、琼脂四、实验流程配培养基→选处女蝇→杂交(正交,反交)→观察F1五、实验步骤1、配培养基2、选处女蝇在超净台上选取野生型与突变型得雄蝇雌蝇3、杂交(1)正交取红眼雌蝇 5 个与白眼雄蝇 4 个,放入培养瓶中(♀)红眼()×(♂)白眼()(2)反交取红眼雌蝇3个与白眼雄蝇 4 个,(♀)白眼()×(♂)红眼()贴上标签,放于恒温箱饲养 4、观察并记录分别将正反交得F1 代用乙醚麻醉,倒在白纸上,分别数红白眼得雌蝇与雄蝇,记录数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正交实验中,F1 代雌雄硬都就是红眼;在反交实验中,雌性都就是红眼,雄性都就是白眼,但也出现了个不该出现得雌性白眼分析:在伴性遗传中,也有个别例外产生,这就是由于2条X不分离造成得,F1 中出现得不该出现得雌性白眼,但就是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七、注意事项要经常观察,如果培养瓶内有生霉得,必须将果蝇转移到干净得培养瓶中F1代幼虫出现即可将亲本放出或处死要严格控制温度,偏高得温度或者偏低得温度都可能引起果蝇得死亡亲本必须就是处女蝇,其原因就是雌蝇生殖器官有受精囊,可以保存交配所得得大量精子,能使交配后卵巢产生得卵受精。
在杂交时若不就是处女蝇,其体内已储有另一类型雄蝇得精子,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导致整个实验失败。
果蝇的探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果蝇的染色体结构及其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2. 通过果蝇杂交实验,验证孟德尔的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和连锁互换规律。
3. 掌握果蝇杂交实验的基本技术,如培养、杂交、观察等。
4. 熟练运用生物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双翅目昆虫,因其繁殖周期短、染色体数目少、易于培养和观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实验。
果蝇的染色体结构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常染色体有4对,性染色体为XX(雌蝇)和XY(雄蝇)。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包括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和连锁互换规律。
通过果蝇杂交实验,我们可以验证这些遗传规律,并进一步探究基因的定位和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野生型果蝇、突变型果蝇(如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果蝇培养箱、培养皿、酒精、乙醚、毛笔、镊子、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恒温箱、超净工作台、计数器、计算器等。
四、实验步骤1. 果蝇培养: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分别放入培养箱中,用玉米粉和酵母粉混合物作为饲料,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观察果蝇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2. 果蝇杂交:选择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进行杂交,如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观察F1代果蝇的表现型。
3. 观察与记录:观察F1代果蝇的表现型,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数量。
4. 分析与统计: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运用生物统计方法计算各种表现型的频率,验证遗传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验证分离规律:通过杂交实验,我们发现F1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3:1,符合孟德尔的分离规律。
2. 验证自由组合规律:通过自由组合实验,我们发现F2代果蝇中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组合比例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3. 验证伴性遗传:通过正交和反交实验,我们发现红眼与白眼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符合伴性遗传规律。
4. 验证连锁互换规律:通过连锁互换实验,我们发现红眼与长翅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且存在连锁互换现象。
2023年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和连锁互换规律,掌握果蝇杂交的实验技术和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方法,在实验中纯熟运用生物记录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原理】1. 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昆虫,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约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
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
以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运用突变株研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已近一百年,至今,各种研究遗传学的工具已达完善的地步,果蝇对今日的遗传学的发展有其不可磨灭的奉献;从1980年初,Drs. C. Nesslein-V olhard和E. Weichaus以果蝇作为发育生物学的模式动物,运用其完备的遗传研究工具来探讨基因是如何调控动物体胚胎的发育,也带动了其它模式生物(线虫、斑马鱼、小鼠和拟南芥等)的研究,且有非常具体的成果。
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⑴饲养容易。
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⑵生长迅速。
十天左右就可完毕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
⑶染色体数少。
只有4对。
⑷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
横纹清楚,是细胞学观测的好材料。
⑸突变性状多,并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测。
果蝇的生活史: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30℃以上温度能使果蝇不育或死亡,低温能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下降,饲养果蝇的最适温度为20~25℃。
生活周期长短与饲养温度的关系果蝇在25℃时,从卵到成蝇需10天左右,成虫可活26~33天。
果蝇的生活史如下:雌蝇→减数分裂→卵受精雄蝇→减数分裂→精子第一批成虫羽化(第八天)(可活26~33天)产第一批卵蛹(第四天)第二次蜕皮第一批卵孵化(第二天)(第零天)第一次蜕皮幼虫(第一天)果蝇的生活周期和各发育阶段的通过时间果蝇的性别及突变性状的鉴别:果蝇的每一体细胞有8个染色体(2n=8),可配成4对,其中3对在雌雄果蝇中是同样的,称常染色体。
果蝇培养杂交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蝇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2. 掌握果蝇的培养方法及杂交技术。
3. 验证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4. 通过实验学习基因的定位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双翅目昆虫,因其繁殖周期短、易于培养、染色体数目少、突变性状丰富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
本实验通过观察果蝇的性别决定、眼色、翅型等性状,验证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并学习基因的定位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野生型果蝇(红眼、长翅)- 突变型果蝇(白眼、残翅)- 酵母- 玉米粉- 蔗糖- 丙酸- 乙醚- 毛笔- 麻醉瓶- 放大镜- 超净台- 玻璃培养皿- 纱布2. 实验仪器:- 热水浴- 电子天平- 显微镜- 移液器- 计数板四、实验方法1. 果蝇的培养:- 将酵母、玉米粉、蔗糖、丙酸等混合物均匀铺在玻璃培养皿中,制成培养基。
- 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分别饲养在培养皿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 观察果蝇的繁殖情况,记录雌雄比例和性状表现。
2. 果蝇的杂交:- 将野生型果蝇和突变型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分别记录F1代和F2代的性状表现。
- 对F2代进行统计,分析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
3. 基因的定位:- 通过观察F2代果蝇的性状分离比,确定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位置。
五、实验步骤1. 果蝇的培养:- 将酵母、玉米粉、蔗糖、丙酸等混合物均匀铺在玻璃培养皿中,制成培养基。
- 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分别饲养在培养皿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 观察果蝇的繁殖情况,记录雌雄比例和性状表现。
2. 果蝇的杂交:- 将野生型果蝇和突变型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分别记录F1代和F2代的性状表现。
- 对F2代进行统计,分析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
3. 基因的定位:- 通过观察F2代果蝇的性状分离比,确定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位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果蝇的培养:- 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均能正常繁殖,雌雄比例约为1:1。
果蝇的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果蝇杂交实验,验证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学习基因的伴性遗传规律。
3. 了解果蝇的生物学特性,为后续的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具有繁殖速度快、染色体数目少、突变类型丰富等特点。
果蝇的性别决定为XY型,红眼(B)和白眼(b)是一对相对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红眼为显性,白眼为隐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野生型果蝇(红眼、常翅)、突变型果蝇(白眼、残翅)、麻醉瓶、毛笔、超净台、乙醚、酒精棉球、酵母、玉米粉、丙酸、蔗糖、琼脂。
2. 实验仪器:放大镜、显微镜、培养皿、恒温箱、计数器。
四、实验步骤1. 配制培养基:将酵母、玉米粉、丙酸、蔗糖按比例混合,加水搅拌均匀,制成培养基。
2. 选择果蝇:在超净台上,分别挑选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
3. 杂交:a. 正交:将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进行杂交,每组杂交10对。
b. 反交:将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进行杂交,每组杂交10对。
4. 观察与记录:将杂交后的果蝇放在恒温箱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果蝇的性别、眼色和翅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交实验结果:- 雌蝇:红眼、常翅- 雄蝇:红眼、常翅- 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的比例为1:12. 反交实验结果:- 雌蝇:红眼、常翅- 雄蝇:白眼、常翅- 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的比例为1:1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一致,说明红眼和白眼性状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2. 正交和反交实验中,雌蝇和雄蝇的眼色和翅型比例均为1:1,说明红眼和白眼性状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3. 红眼和白眼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红眼为显性,白眼为隐性,符合伴性遗传规律。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进行杂交,观察了红眼和白眼性状的遗传规律。
果蝇杂交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深入理解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原理及区别。
2. 验证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 掌握基因定位的方法。
4. 学习果蝇的饲养和杂交技术。
二、实验原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其染色体数目少,易于观察和分析。
果蝇的某些性状,如眼色、翅形等,受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
伴性遗传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过程中表现出与性别相关的现象。
本实验以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性状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和反交实验,验证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并学习基因定位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器具1. 实验材料:野生型雌蝇、野生型雄蝇、突变型雌蝇、突变型雄蝇。
2. 实验器具:放大镜、麻醉瓶、毛笔、超净台、乙醚、酒精棉球、酵母、玉米粉、丙酸、蔗糖、琼脂、培养皿、恒温箱、显微镜等。
四、实验流程1. 配制培养基:将酵母、玉米粉、丙酸、蔗糖等按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制成培养基。
2. 饲养果蝇: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分别饲养在恒温箱中。
3. 选择处女蝇:在超净台上,用毛笔蘸取乙醚麻醉果蝇,挑选野生型和突变型处女蝇。
4. 杂交实验:a. 正交:将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观察F1代果蝇的性状表现。
b. 反交:将红眼雄蝇与白眼雌蝇杂交,观察F1代果蝇的性状表现。
5. 观察和记录:分别将正交和反交的F1代果蝇用乙醚麻醉,倒在白纸上,观察并记录红眼和白眼果蝇的数量。
6. 分析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原理,验证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并探讨基因定位的方法。
五、实验步骤1. 配制培养基:将酵母、玉米粉、丙酸、蔗糖等按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制成培养基。
2. 饲养果蝇: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分别饲养在恒温箱中。
3. 选择处女蝇:a. 在超净台上,用毛笔蘸取乙醚麻醉果蝇。
关于果蝇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2. 进一步理解和验证伴性遗传和分离、连锁交换定律;3. 学习并掌握基因定位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因其繁殖速度快、染色体数目少、易于观察和操作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中。
本实验通过观察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验证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以及分离、连锁交换定律。
三、实验材料与器具1. 实验材料:野生型雌蝇、野生型雄蝇、突变型雌蝇、突变型雄蝇;2. 器具:放大镜、麻醉瓶、毛笔、超净台、乙醚、酒精棉球、酵母、玉米粉、丙酸、蔗糖、琼脂。
四、实验流程1. 配制培养基:将酵母、玉米粉、丙酸、蔗糖等混合,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备用;2. 选取处女蝇:在超净台上选取野生型和突变型的雄蝇、雌蝇;3. 杂交:将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进行正交杂交,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进行反交杂交;4. 观察并记录:分别将正反交的F1代用乙醚麻醉,倒在白纸上,分别数红白眼的雌蝇和雄蝇,记录数据。
五、实验步骤1. 配制培养基:将酵母、玉米粉、丙酸、蔗糖等混合,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备用;2. 选取处女蝇:在超净台上选取野生型和突变型的雄蝇、雌蝇;3. 杂交:(1)正交:取红眼雌蝇5个和白眼雄蝇4个,放入培养瓶中,贴上标签,放于恒温箱饲养;(2)反交:取红眼雌蝇3个和白眼雄蝇4个,放入培养瓶中,贴上标签,放于恒温箱饲养;4. 观察并记录:将正反交的F1代用乙醚麻醉,倒在白纸上,分别数红白眼的雌蝇和雄蝇,记录数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交实验结果:F1代雌雄均表现为红眼;2. 反交实验结果:F1代雌性均为红眼,雄性均为白眼;3. 分析:(1)正交实验结果符合伴性遗传规律,红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2)反交实验结果符合常染色体遗传规律,红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3)通过本实验,验证了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以及分离、连锁交换定律。
果蝇杂交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验证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果蝇遗传中的适用性。
2. 探究果蝇红眼与白眼性状的遗传规律,特别是伴性遗传的特点。
3. 学习果蝇杂交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其繁殖周期短,易于饲养,染色体数目少,且具有许多易于观察的遗传性状。
本实验以红眼(R)和白眼(r)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遗传规律。
红眼和白眼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
根据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红眼与白眼的遗传应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三、实验材料与器具1. 实验材料:野生型红眼雌蝇、野生型白眼雄蝇、突变型红眼雌蝇、突变型白眼雄蝇。
2. 实验器具:放大镜、培养皿、毛笔、乙醚、酒精棉球、解剖针、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培养基:将酵母、玉米粉、丙酸、蔗糖等按比例混合,制成果蝇培养基。
2. 选择亲本:在超净台中选取野生型红眼雌蝇和野生型白眼雄蝇作为正交亲本,突变型红眼雌蝇和突变型白眼雄蝇作为反交亲本。
3. 杂交:a. 正交杂交:将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用毛笔将红眼雌蝇的卵产在白眼雄蝇身上,进行正交杂交。
b. 反交杂交:将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用毛笔将白眼雌蝇的卵产在红眼雄蝇身上,进行反交杂交。
4. 观察记录:将杂交后的果蝇卵孵化,观察并记录红眼与白眼的性状表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交杂交结果:- 雌蝇:全部为红眼。
- 雄蝇:全部为红眼。
结果表明,正交杂交后,红眼性状在雌雄果蝇中均表现,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2. 反交杂交结果:- 雌蝇:全部为红眼。
- 雄蝇:全部为白眼。
结果表明,反交杂交后,红眼性状在雌蝇中表现,白眼性状在雄蝇中表现,符合伴性遗传的特点。
3. 自由组合定律验证:- 通过观察F2代果蝇的性状表现,发现红眼与白眼的比例接近3:1,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果蝇培养杂交实验报告
果蝇培养杂交实验报告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观察和分析种质间的基因表达情况,探究遗传规律以及基因型的相互作用。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雄性果蝇:纯种黑色果蝇(BB),纯种白色果蝇(WW)。
- 雌性果蝇:纯种黑色果蝇(BB),纯种白色果蝇(WW)。
2. 实验装置与方法:- 实验装置:果蝇培养箱、显微镜、显微镜玻片、玻璃注射器、培养基等。
- 实验方法:a) 将纯种黑色果蝇与纯种白色果蝇交配,记录下自交和杂交的结果。
b) 观察产生的杂种果蝇,并统计各个表型的数量。
c) 根据观察结果,对各个表型的遗传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操作,我们观察到了产生的杂种果蝇及其表型。
在本实验中,我们假设黑色为显性基因B的表达,白色为隐性基因b的表达。
根据这个假设,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果并进行分析:1. F1代杂种果蝇:- 外观:所有杂种果蝇均为黑色,没有白色果蝇出现。
- 分析:由于黑色为显性基因B的表达,而白色为隐性基因b的表达,说明黑色基因B在F1代中占据主导地位。
2. F2代杂种果蝇:- 外观:F2代果蝇中,出现了黑色和白色两个表型。
- 数量:黑色表型的果蝇数量明显多于白色表型的果蝇数量。
- 分析: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F1代后代中两个相对纯合的个体的杂交后代,基因型组合比例为1:2:1。
因此,F2代果蝇中黑色和白色表型的数量比例为3:1,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实验结论:通过果蝇培养的杂交实验,我们观察并分析了果蝇的遗传特征和表型的分离情况。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总结出以下结论:1. 基因型:黑色为显性基因B的表达,白色为隐性基因b的表达。
2. F1代:所有F1代杂种果蝇均为黑色,即显性表型。
3. F2代:F2代果蝇中,出现了黑色(显性表型)和白色(隐性表型)两个表型,数量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3:1。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基因的传递规律,对后续的遗传研究以及物种保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观察果蝇实验报告结论(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因其基因组相对较小、易于操作、繁殖周期短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果蝇的行为、生理特征和基因表达等方面,探讨果蝇在特定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
二、实验目的1. 观察果蝇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生理特征;2. 探讨果蝇基因表达与行为之间的关系;3. 分析果蝇在不同环境因素下的适应性变化。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果蝇、培养箱、显微镜、DNA提取试剂盒、PCR仪等。
2. 实验步骤:(1)将果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置于特定条件下培养,对照组置于正常条件下培养;(2)观察并记录果蝇的生理特征、行为表现和基因表达;(3)通过显微镜观察果蝇的形态变化;(4)提取果蝇DNA,进行PCR扩增,分析基因表达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理特征观察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果蝇在特定条件下生长速度较慢,体长和体重均低于对照组。
这说明特定条件对果蝇的生长发育产生了抑制作用。
2. 行为表现观察实验组果蝇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明显的逃避行为,而在对照组中则较为安静。
这可能是因为实验组果蝇对特定条件产生了不适,从而引发逃避行为。
3. 基因表达分析通过PCR扩增,我们发现实验组果蝇在特定条件下,与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这表明特定条件对果蝇的生长发育产生了影响。
4. 形态变化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果蝇的形态变化较为明显,如翅膀、触角等器官发育不全。
而对照组果蝇的形态变化较小。
五、结论1. 特定条件对果蝇的生长发育产生了抑制作用,表现为生长速度减慢、体长和体重降低、逃避行为明显;2. 特定条件对果蝇基因表达产生了影响,导致与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表达量降低;3. 特定条件对果蝇的形态变化产生了影响,表现为器官发育不全。
本实验结果为果蝇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果蝇在不同环境因素下的适应性变化。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分析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分析引言果蝇(学名: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动物,在遗传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基因型对果蝇性状的影响,从而深入了解遗传变异的规律与原理。
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1. 杂交配对:选取纯合的黑色果蝇(基因型:BB)与纯合的白色果蝇(基因型:WW)进行交配,得到所有子代的F1代果蝇。
观察结果:F1代果蝇全部为黑色,表现出显性性状。
2. F1代后代配对:将F1代果蝇杂交繁殖,选取纯合的黑色果蝇与纯合的白色果蝇再次交配,得到所有子代的F2代果蝇。
观察结果:F2代果蝇中有黑色和白色两种表型,黑色果蝇数量较多,白色果蝇数量较少。
3. F2代观察结果分析:- 出现黑色果蝇和白色果蝇两种表型,符合复等位基因的基本规律。
- 黑色果蝇与白色果蝇的比例约为3:1,符合孟德尔第二定律中的基因分离规律。
- 分析黑色果蝇和白色果蝇的基因型,根据孟德尔定律和复等位基因原理,推测黑色果蝇为纯合子(基因型:BB),白色果蝇为纯合子(基因型:WW)。
- 推测F1代果蝇是黑色基因(B)与白色基因(W)的单等位基因的杂合子(基因型:BW)。
4. 基因型比例分析:根据孟德尔第二定律,F2代果蝇的表型比例符合1:2:1的分离比例。
从实际观察结果来看,黑色果蝇的数量约为白色果蝇数量的三倍,符合约为3:1的比例关系。
结论通过果蝇杂交实验,我们观察到了复等位基因的表现。
在本实验中,黑色果蝇为显性基因型,白色果蝇为隐性基因型。
F1代果蝇是由纯合的黑色果蝇与纯合的白色果蝇杂交得到的,表现出了显性性状(全为黑色)。
而在F2代果蝇中,黑色果蝇和白色果蝇的比例符合3:1的分离比例,推测黑色果蝇是纯合子(基因型:BB),白色果蝇也是纯合子(基因型:WW)。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可以推测F1代果蝇的基因型为杂合子(基因型:BW)。
这个实验展示了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复等位基因的表现。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2024)
引言:果蝇杂交实验是遗传学中一项重要的实验方法,通过对果蝇的交配与基因传递进行观察和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探索基因的遗传规律以及基因变异的机制。
本实验报告旨在阐述果蝇杂交实验的相关概念、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及其分析,并提出一些对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概述: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其繁殖力强、短寿命和基因多样性使其成为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模型。
果蝇杂交实验通过对不同基因型的果蝇进行交配,观察后代的表型和基因组成,以了解遗传传递的规律和基因的分离与联合。
正文内容:一、实验设计1.选择适合的果蝇品系2.选择合适的交配模式3.标记果蝇的基因型4.记录并统计实验数据5.设计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二、果蝇杂交基础1.果蝇基因的遗传定律2.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3.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4.分离比和连锁比的计算方法5.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分析三、果蝇杂交实验的常见模式1.单因素杂交2.双因素杂交3.多因素杂交4.杂交断裂分析5.回交和自交的应用四、果蝇杂交实验的结果与分析1.收集交配后果蝇的数据2.观察和分析后代的表型3.使用分离比和连锁比计算基因频率和遗传距离4.判断基因型的遗传方式(隐性、显性、共显性等)5.通过遗传分析进行基因组定位和识别五、果蝇杂交实验的意义和展望1.果蝇杂交实验在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性2.果蝇杂交实验在基因突变和功能研究中的应用3.果蝇杂交实验在医学和农业领域的潜在应用4.结合其他研究方法和技术的进一步探索5.果蝇杂交实验在深入理解遗传学规律方面的未来挑战总结:通过对果蝇杂交实验的设计、实施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的机制。
果蝇杂交实验是遗传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于揭示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变异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果蝇模型生物在遗传学、医学和农业领域的潜在应用,为人类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做出更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姓名:陈斌同组者:蔡运班级:生科09级学号:09090327 实验时间:周三下午摘要经典遗传学的三大遗传定律分别是: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与交换规律。
果蝇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饲养简便等特点,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尤其在基因分离、连锁、交换等方面,对果蝇的研究更是广泛而充分。
本次通过实施已有实验方案,观察后代中果蝇的各种性状,结合各种统计处理方法,从而证明这三大定律。
1.原理分离定律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按原样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理论上配子分离比是1∶1,F2代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F2代表型分离比是3∶1 。
控制体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灰体对黑体完全显性,用灰体果蝇与黑体果蝇交配,得到F1代都是灰体,F1代雌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F2代产生性状分离,出现两种表现型。
(图1)图1 图2自由组合定律不同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间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它们所决定的两对相对性状在F2代是自由组合的,在杂种第二代表型分离比就呈9∶3∶3∶1。
控制体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灰体对黑体完全显性,控制眼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性染色体。
红眼对白眼完全显性,用黑体红眼果蝇(♀)与灰体白眼果蝇(♂)交配,得到F1代都是灰体,F1代雌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F2代产生性状分离,出现四种表现型。
(图2)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传递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它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因此称为伴性遗传。
果蝇的性染色体有X和Y两种,雌蝇为XX,雄蝇为XY。
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W)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W)对白眼(w)为完全显性。
当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时,F1代雌性果蝇、雄性果蝇都为红眼,F2代雌性果蝇都是红眼,雄性果蝇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当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时,F1代雌性果蝇为红眼,而雄性果蝇为白眼,此现象又称为绞花式遗传,F2代雌性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比例为1∶1,雄性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比例也是1∶1 。
(图3)图3 图4连锁与交换定律连锁是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互换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
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的,而同源染色体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一定频度的交换,因此在子代中将发现一定频度的重组型,但一般比亲组型少得多。
野生型果蝇翅形为长翅,复眼为红眼。
突变型果蝇翅形为小翅,翅顶端与身体末端约等长,控制该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X性染色体上,长翅对小翅完全显性;眼色为白眼,复眼呈白色,控制该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X性染色体上,红眼对白眼完全显性。
长翅红眼果蝇(♀)与小翅白眼果蝇(♂)交配时,得到F1代都是长翅红眼,F1代雌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F2代产生性状分离;当小翅白眼果蝇(♀)与长翅红眼果蝇(♂)交配时,得到F1代雌性果蝇都是长翅红眼,雄性果蝇都是小翅白眼,F1代雌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F2代产生性状分离。
通过后代中各种表型比例的分析,就可计算出重组率。
(图4)基因定位基因定位就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确定基因的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而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用交换值来表示的。
只要准确地估算出交换值,并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就可以把它们标志在染色体上,绘制成图。
三点测交三点测交是基因定位最常用的方法,它是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用隐性亲本测交,同时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小翅焦刚毛白眼果蝇(♀)与长翅直刚毛红眼果蝇(♂)交配时,得到F1代雌性果蝇都是长翅直刚毛红眼,雄性果蝇都是小翅焦刚毛白眼。
F1代雌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F2代产生性状分离,F1代的雌雄蝇互交实际上相当于三杂合体雌蝇与三隐性雄蝇的测交,通过对后代中各种表型比例的分析,就可进行w、sn和m基因的定位。
2.实验材料2.1 实验材料2.1.1 用具显微镜,麻醉瓶,培养瓶,滤纸,毛笔,标签,恒温培养箱2.1.2 材料野生型果蝇原种(A),檀黑体、小翅、白眼、焦刚毛突变型果蝇原种(B)2.1.3 药品乙醚,乙醇,培养基2.2 实验方法2.2.1 实验设计第一周:1.我们实验的目的是分别验证三种不同的遗传方式(自由组合,伴性遗传和基因的连锁交换),所以我们要选取合适的果蝇组合进行杂交。
具体组合方式如下表所示:项目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的连锁与交换亲本灰身长翅红眼红眼长翅直刚毛檀黑体小翅白眼白眼小翅焦刚毛2.间、实验者的姓名等内容。
3.相同操作进行反交实验。
将培养瓶置于25℃下培养一周。
第二周:4.将培养瓶中所有亲本果蝇清除,继续培养一周,并配置新的培养基,以备第三周用。
第三周:5.观察并记录正反交组合中F1的性状。
6.从正反交组合中的F1中各挑选出两对果蝇,放入一个新的培养瓶,贴上标签,在25℃下继续培养。
第四周:7.将培养瓶中所有亲本果蝇清除后,继续培养一周。
第五周8.当F2代果蝇数目足够时,将成蝇全数麻醉至死,倾倒在滤纸上,用显微镜观察果蝇的不同性状,分别统计并记录数据。
3.结果3.1 数据记录3.2.1 自由组合定律3.2.1.1 图谱分析A 灰身长翅(AABB)B 檀黑小翅(aabb)P: AABB(灰身长翅)×aabb(檀黑小翅)F1: AaBb(灰身长翅)自交F2: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灰身长翅檀黑长翅 灰身小翅 檀黑小翅理论 比值: 9 : 3 : 3 : 1实际 正交 数量: 43 15 12 3比值: 9 : 3.75 : 3 : 0.75反交 数量: 26 15 16 14比值: 9 : 5 : 5.3 : 4.73.2.1.2 适合度测验由上面我们的分析可以看出,最后我们的出来的比例与理论的比例有一定的偏差,那么实得比数与理论比数是否适合呢?我们需要进行适合度测验。
对于以上的结果,我们首先进行了图谱分析。
在我们的分析中,体色和翅型是两对独立的基因,他们能够进行自由组合定律。
对于每对基因来说,自身遵守分离定律。
但是针对比例来看,相差比较大,所以我们进一步进行适合度测验。
以上我们进行了两侧适合度测验。
单因子适合度测验主要是来验证分离定律,双因子适合度测验主要是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针对以上的两次适合度测验,我们发现,正交的结果P 值>0.05,说明实验得到的数据与理论的数据相差不大,支持最初的假设。
但是对于反交来说,得到的P 值<0.01,说明与最初假设相很大,不能够用基因的回交来说明。
针对于以上发生的现象,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1)选取的实验方案本身存在问题,这两对基因并不是完全独立,由反交型的单因子适合度测验可以看出,体色和翅型的分离比都不符合3:1,可能两个基因存在于某些有关于性别方面的连锁。
2)数目少。
因为我们整个实验果蝇总数都没有超过100只,所以对于这种适合度测验,数目越少误差越大,所以可能是反交过程中有混入其他果蝇或者由于没有数清楚等人为地因素使实验出现了严重的误差。
3.2.2 伴性遗传3.2.2.1 图谱分析A 红眼(X W )B 白眼(X w )正交 反交P : X W X W (雌红眼)×X w Y (雄白眼) X w X w (雌白眼)×X W Y (雄红眼)F1: X W X w (雌红眼) X WY (雄红眼)X W X w (雌红眼) X w Y(雄白眼)理论: 1 : 1 1 : 1实际: 38(19) : 32(16) 56(14) : 44(11)F2: X W X W X W X w X W Y X w Y X W X w X w X w X w Y X W Y雌红眼 雄红眼 雄白眼 雌红眼 雌白眼 雄白眼 雄红眼理论 2 : 1 : 1 1 : 1 : 1 : 1实际 47 : 19 : 22 28 : 16 : 21 : 183.2.2.2 适合度测验单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很难得出结论,所以我们再利用适合度测验来进一步分析。
首先在图谱分析的层面上,正交反交的个体在F1、F2代上的表型不同,通过反交个体在F1代产生的雄性个体都是白眼的,我们可以断定控制红白眼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白眼为隐性。
通过图谱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得到的实验结果基本上与理论上的相符。
通过适合度测验,我们发现,我们针对正反交F1、F2代所做的4次适合度测验所得P 值均大于0.05,也就是说我们得到的实验的数据与理论比率之间差别不明显,支持开始的假设。
所以这次实验整体来说比较成功。
3.2.3 基因的连锁与交换3.2.3.1 三点测交结果整理A 红眼长翅直刚毛(+ + +)B 白眼小翅焦刚毛(w m sn )表七:三点测交数据统计由上表可知,表型+ + sn和sn一定位于中间,而三基因的相对顺序是w sn m。
3.2.3.2 连锁图本组得到的连锁图w sn m14 19.433.4理论连锁图w sn m15.1 19.634.63.2.3.3 分析由以上分析数据可以看出,本组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较为接近,尤其是w-m基因间的图距。
产生数据偏差的原因可能是进行试验的环境条件有差异,我们知道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重组值是有变化的。
而且进行三点测交实验数据越多越精确,实验室中果蝇数目有限这就使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的影响力加大,也是导致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的原因之一。
加之三隐性个体的生存力很弱,在幼虫密度较高时易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在实验中此因素也有可能引起误差。
而且观察果蝇时,有一些观察不到放走的,死掉的或者没有观察清楚的等等。
但是虽然定量结果存在一定偏差,但是此实验还是可以准确地反映三个基因的连锁位置关系。
根据本组实验数据计算出的并发率近似等于1,距此可判断此三个基因间不存在干扰。
4.讨论4.1 注意事项1)果蝇要适度麻醉,挑蝇用毛笔,忌用镊子和其他工具,以免影响果蝇生长繁育。
2)挑处女蝇时,每次只挑12小时内羽化成虫,超过12小时的成虫已逐渐有交配能力,必须一只不留地倒出处死,才能进行第二次挑选。
3)刚羽化的果蝇色淡白,体软绵,难辨♀♂,务必小心区别。
4)使用毛笔和瓷板,要用酒精棉球消毒,同时必须晾干才能使用。
5)每个杂交组合放果蝇2-3对,用毛笔把果蝇扫进试管,试管要平放,待蝇醒后,方能竖起,避免果蝇粘在培养基上被闷死,杂交组合配好后,放回培养箱。
6)培养箱温度保持在25℃,不要随意更改或调整其他旋钮,以免影响整个实验。
7)两周后停止对F2代的计数,此时可能已有F3代混入影响结果。
8)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
9)尽量避免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果蝇的逃逸,这样会对最后的结果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