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保险业发展趋势报告
2017年一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1.59万亿元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12017年一季度全国原保险保费收入1.59万亿元
中国保监会 据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17年一季度,保险业全行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5866.02亿元,同比增长32.45%。
其中,产险公司和人身险公司分别同比增长12.69%和37.24%;赔付支出3305.01亿元,同比增长14.31%;保险业资产总量16.1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04%。
据介绍,一季度保险业市场运行呈现以下特点:业务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一季度,保险业务保持较快增速,但增速同比下降9.73个百分点;坚持“保险业姓保”,业务结构有所优化。
从产险公司业务看,在宏观经济企稳和政策支持等积极因素推动下,产险公司非车险业务占比提升;资金运用比例持续调整,投资收益平稳增长。
一季度,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142403.50亿元,较年初增长6.34%;惠民生效果显著,“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创新业务活跃,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随着“互联网+”进程深入,互联网与金融体系融合渗透加强,创新型业务保持较快发展态势。
一季度,互联网保险签单件数19.58亿件,同比上升112.46%。
相关报告推荐:《2017-2021年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出品)
(本文由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整理)。
2017年保险业财务数据分析第四期
2017年保险业财务数据分析第四期(共四期)-财产保险市场原创:中国保会研究中心中国保险会计研究中心2017年保险业财务数据分析-财产保险市场介绍。
主要包括:原保费收入与赔款支出、财产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与市场份额、财产保险公司净利润、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电网销财险业务情况、全国各地区财产保险原保费收入、中资财产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和外资财产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等反映财产保险市场经营状况的内容。
一、原保费收入与赔款支出2017年,财产保险公司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541.38亿元,同比增长13.76%。
从险种结构上来看,虽然受新车销量增速放缓及商车险费率下调等不利因素影响,但是车险业务增速仍保持平稳,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521.07亿元,同比增长10.04%,业务占比为71.35%;其中,交强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869.01亿元,同比增长9.97%。
2017年,企财险、信用保险、农险和责任险等非车险种合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020.31亿元,同比增长24.20%,占产险比重为28.65%;其中,农业保险和责任保险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79.06亿元、451.27亿元,同比增长14.69%、24.54%,业务占比分别为4.53%、4.29%。
表1 2017年财产保险公司主要险种原保费收入情况2017年,产险业务赔款5087.45亿元,同比增长7.64%,产险行业整体赔付率为51.73%。
2017年,车险综合赔付率为58.27%,同比增加0.38%。
费改初期,保户为了获得NCD折扣,可能会暂缓报案或者推迟报案,但最终会合并报案,保险公司的赔偿责任降低有限。
2017年,NCD红利释放殆尽,车险综合赔付率上升。
2017年,农业保险为2.13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金额2.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24%;支付赔款334.49亿元,同比增长11.79%,农业保险助推脱贫攻坚效果显著。
二、财产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与市场份额截至2017年末,我国产险公司共有85家。
2017年1-11月全国保险业原保费收入分析【图】
2017年1-11月全国保险业原保费收入分析【图】
2017年1-11月全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43975833.44万元,2016年1-12月全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09591008.9万元。
2010-2017年全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2017年1-11月全国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88130729.56万元,2016年1-12月全国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87244981.36万元。
2010-2017年全国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2017年1-11月全国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06441403.23万元,2016年1-12月全国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74422166.77万元。
2010-2017年全国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2017年1-11月全国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8348265.74万元,2016年1-12月全国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7498892.86万元。
2010-2017年全国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2017年1-11月全国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41055434.91万元,2016年1-12月全国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40424967.91万元。
2010-2017年全国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2017年保险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保险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11月目录一、基本面稳健,保费增速无忧 (4)(一)保费较快增长,投资需求旺盛 (4)(二)低利率压力缓解,投资收益率上行 (5)(三)车险费改全面推进,优化评估承保成本 (8)二、低利率下的保险业展望 (10)(一)保费结构仍可优化,保险覆盖蓝海广阔 (10)(二)积极调整投资结构,适应低利率时代 (13)(三)保险举牌热度不减,优质蓝筹关注度高 (15)三、下一站,养老与大健康 (18)(一)养老税延政策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18)(二)养老税延减税效果 (20)(三)保险大健康一体化加速,医疗资源匮乏催生巨大市场 (21)基本面稳健,保费增速无忧。
总体来看,行业2016 年保费增速仍然保持一个较为快速的增长。
虽然在投资业绩上行业面临较为巨大的挑战,但得益于前年较高的投资分红和本就偏低的保险覆盖率,今年行业保费整体增速仍然表现良好。
截止今年9月,前三季度行业寿险保费收入1.83 万亿元,同比增速43.6%,财险保费收入6824.8 亿元,同比增长8.97%。
低利率下的保险业展望。
如何应对低利率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热点话题。
15 年底开始爆发的保险举牌热在今年依然得以延续,这其实也是行业应对低利率的一种手段。
虽然期间险资举牌往往吸引市场极大关注度,如前海万科之争,但迫于资产荒压力,加上一些中小保险公司较高的资金成本,险资加大入市力度也可以说是形势所迫。
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15 年以来保险公司购买股份达到举牌线的数量不少于30 家,其中一次性举牌持股比例超过5%的公告比例为56.7%。
这反映出保险资金确实储备充足,在资产荒低利率压力下,对于优质标的的投资力度很大。
下一站,养老与大健康。
伴随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养老市场潜力巨大。
而税收递延对于养老市场的刺激是不言而喻的。
对比国际市场,国外发达成熟的保险市场均有税收递延政策保驾护航。
美国自401K、IRAs 法案颁布以来,税收递延类产品迎来快速增长。
2017年保险行业大事记
2017年保险行业大事记一、保险监管政策出台2017年,中国保险监管政策继续加强。
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公司股权管理的指导意见》,加强对保险公司股权的监管,防范股权异常流动风险。
此外,保监会还发布了《关于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管理的指导意见》,规范保险资金运用行为,加强对资金运用风险的监控。
二、保险资产管理新规出台为了规范保险资产管理行为,提高保险公司资产管理水平,2017年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资产管理行为的指导意见》。
该规定明确了保险公司资产配置、投资策略、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旨在促进保险资产的稳健运营。
三、互联网保险迎来发展机遇2017年,互联网保险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保监会发布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明确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监管要求,为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指导。
各大互联网巨头也纷纷进军保险业务,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互联网保险产品。
四、健康险市场快速增长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健康险市场在2017年迎来了快速增长。
保险公司推出了更加全面、个性化的健康险产品,满足了人们对健康保障的需求。
同时,保监会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健康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五、车险市场竞争加剧2017年,车险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车险市场监管的通知》,加强对车险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与此同时,各大保险公司纷纷推出了更具竞争力的车险产品,降低了保费水平,提高了服务质量。
六、保险科技创新持续推进2017年,保险科技创新持续推进。
保险公司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了保险产品的定价和风险评估能力,优化了理赔流程,提升了服务效率。
同时,保险科技初创企业也涌现出许多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动了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七、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为了保护保险消费者的权益,2017年保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保险产品销售行为监管的指导意见》,规范了保险产品销售行为,防止误导和欺诈。
2016-2017年保险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保险市场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趋势展望分析报告
2017年保险行业市场分析报告2017年7月出版文本目录1、承保端的变化 (5)1.1、回归传统 (5)1.2、中小保险时代结束 (10)2、保险行业投资配置端变化 (18)2.1、长端利率与保险投资收益率间变化关系 (18)2.2、去杠杆提振各资产收益率,社会资产荒变资金荒 (20)2.3、准备金计提拐点 (26)3、估值水平讨论 (31)4、上市保险公司核心数据对比 (35)图表目录图 1:行业寿险保费(亿元) (5)图 2:行业财险保费(亿元) (6)图 3:平安寿险保费收入结构 (6)图 4:中国人寿保费收入结构 (7)图 5:太保寿险保费收入结构 (7)图 6:新华寿险保费收入结构 (8)图 7:四家保险公司传统寿险保费收入(亿元) (8)图 8:四家保险公司传统寿险保费收入占比 (9)图 9:四大上市保险企业首年新单期交率变化 (10)图 10:四大险企万能险占比(%) (11)图 11:部分代表性中小险企万能险占比(%) (11)图 12:四大险企主要万能险产品结算利率 (12)图 13:部分中小险企主要万能险产品结算利率 (12)图 14:珠江人寿规模保费及变化(亿元) (13)图 15:安邦集团规模保费及变化(亿元) (14)图 16:前海人寿规模保费及变化(亿元) (14)图 17:以中小寿险为主的新兴寿险规模保费及变化(亿元) (15)图 18:上市险企合计市场份额 (16)图 19:友邦新业务价值(亿美元)和新业务价值利润率 (17)图 20:友邦保险历史 P/EV (17)图 21:2004-2016 年保险业总投资收益率及相应 10 年国债平均收益率 (18)图 22:上市保险公司平均 ROE(左轴)与保险公司理念投资收益率(右轴) (19)图 23:4 家 A 股上市保险公司新增保费与新增投资收益关系(亿元) (20)图 24:中国人寿资产配置情况 (20)图 25:新华保险资产配置情况 (21)图 26:中国太保资产配置情况 (21)图 27:中国平安资产配置情况 (22)图 28:2015 年 1 月至 2017 年 3 月保险行业对非标的资产配置比例 (23)图 29:十年期国债利率 (24)图 30:流通中的货币量(亿元) (26)图 31:保护投资新增交费(亿元)及其增速 (27)图 32:基础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亿元) (27)图 33:2012-2017 年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幅 (28)图 34:02-17 年国债利率变化周期 (29)图 35:四家保险公司因精算假设变动新增(减少)保险合同准备金(亿元) (29)图 36:10 年国债收益率与 750 天均值 (30)图 37:四家保险公司近五年 P/EV 值 (31)图 38:寿险内含价值保持增长(亿元) (32)图 39:新业务价值持续增长(亿元) (32)图 40:新业务价值增速(%) (32)图 41:寿险内含价值增速(%) (33)图 42:保费规模(亿元) (34)图 43:保费增速(%) (35)图 44:四家保险公司近 6 年新业务价值率 (36)图 45: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人均产能及新单 (38)图 46:三家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 (38)表 1:保监发【2017】41 号文件解读 (25)表 2:四家上市公司保费规模及增速 (36)表 3:四家上市公司新业务价值率 (36)表 4:四家上市公司新业务价值及增速 (37)表 5:四家上市公司内含价值及增速 (37)表 6:四家上市公司保险代理人情况 (38)表 7:归属母公司 ROA (39)表 8:归属母公司 ROE (39)报告正文1、承保端的变化1.1、回归传统保监会数据显示, 2017 年 1-3 月寿险公司实现原保费 13,231 亿元,同比增长 37%;财险保费实现 2.635 亿元,同比增长 13%。
2017年保险行业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正文目录1.保险行业投资驱动负债的“大跃进”周期结束 (6)1.1政策+居民财富累积+人口老龄化驱动保险大跃进 (6)1.1.1宽政策周期成为行业大跃进的外生动力源 (8)1.1.2中等收入群体崛起与人口老龄化为行业大跃进的内生动力源 (10)1.2上市险企马太效应显著,中小险企跑马圈地时代结束 (11)1.2.1上市险企马太效应显著 (11)1.2.2中小险企跑马圈地时代结束 (13)1.3保费广度与深度存在番翻空间 (15)2. 行业盈利模式变革已在路上,寻找股价驱动的敏感性因素 (16)2.1承保端:寿险加速回归本源,挺近死差益 (17)2.1.1产品结构:传统险占比复苏+健康险高速增长,保障型保单实现高盈利性 (17)2.1.2 产品渠道:走进大个险时代,银保渠道发力期缴 (21)2.1.3存量保单:有效业务内含价值充实度的标尺 (26)2.2投资端:利率与资本市场扰动为业绩波动的周期性变量 (27)2.2.1资产配置结构各具特色,协议存款再配置压力有望在三季度缓解. 272.2.2利率上行初期助力修复险企投资收益 (31)3.价值重估拐点:股价的锚-内含价值 (34)3.1强监管与有序创新叠加引导行业良性稳健发展 (34)4.财险承压,二次商改或将提升市场集中度 (42)4.1承保端:保费收入整体放缓,结构上倚重车险 (42)4.2利润端:行业实现微利,二次商车费改重新平衡中致利润承压 (45)5. 主要公司分析 (48)5.1中国平安 (49)5.2新华保险 (49)6. 风险提示 (50)图目录图1:保险公司总资产、净资产及增速 (6)图2: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及增速 (7)图3:保险公司利润及增速 (7)图4:险资运用余额与险资收益率及增速 (8)图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支出 (10)图6:人口老龄化趋势已形成 (11)图7:保费总收入及增速情况 (12)图8:上市险企营收及同比增速 (12)图9:上市险企归母公司净利润及同比增速 (13)图10:上市险企ROE保持相对高位 (13)图11:中小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下滑显著 (14)图12:部分中小险企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累计值 (14)图13:险企利润同比增速 (15)图14: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及增速 (17)图15: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率 (17)图16:新华保险寿险保费收入结构及同比增速 (18)图17:中国太保寿险保费收入结构及同比增速 (19)图18:中国平安寿险保费收入结构及同比增速情况 (19)图19:中国人寿寿险保费收入结构及同比增速情况 (20)图20:中国平安新业务长期保障型产品蕴含高价值 (20)图21:四大上市险企销售代理人及同比增速 (23)图22:中国平安、太保人均产能及保单数情况 (23)图23:退保率 (24)图24:13个月保单继续率 (24)图25: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总体下降 (26)图26:上市险企的有效业务价值及同比增速 (26)图27:上市险企有效业务价值/内含价值 (27)图28:保险行业资产配置结构 (28)图29:新华保险资产配置结构 (28)图30:中国太保资产配置结构 (29)图31:中国平安资产配置结构 (29)图32:中国人寿资产配置结构 (30)图33:上市险企银行存款到期时间分布单位:亿元 (30)图34:上市公司和行业银行存款占比变化 (31)图35:净投资收益率走势 (32)图36:总投资收益率走势 (32)图37:2016Q1与近期股市震荡 (33)图38:2016Q4债市波动 (33)图39:内含价值及同比增速 (37)图40:新业务占比内含价值比重逐步提升 (38)图41:传统险种的基础利率三段式曲线 (39)图42:上市险企合同准备金占负债比重情况 (40)图43: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 (40)图44:上市险企调整净资产单位:亿元 (41)图45:上市险企寿险最低资本占比不断上升单位:亿元 (41)图46:财险行业及上市险企保费收入同比 (42)图47:中国平安保费收入结构 (43)图48:中国太保产险保费收入结构 (43)图49:太平财险保费收入结构 (44)图50:中国财险保费收入结构 (44)图51:汽车销售量同比下滑将拉低行业增速单位:百万 (45)图52:上市险企综合成本率 (46)图53:上市险企保费收入市场份额及集中度 (46)图54:上市险企产险赔付率 (47)图55:上市险企产险费用率 (47)图56:A股保险板块估值 (49)表目录表1:2012年-2017年3月的宽政策周期 (9)表2:中国及全球保费密度 (15)表3:中国及全球保费深度 (16)表4:上市险企2016年保费收入前5大险种 (21)表5:上市险企新保单保费规模情况 (22)表6:新保单银保渠道保费占比变化 (25)表7:渠道保费收入及占比变化 (25)表8:四家险企最近单季投资收益情况 (34)表9: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的修订完善 (35)表10:严监管政策引导行业回归行业回归本源 (35)表11:偿一代与偿二代的区别 (37)表12:四家险企长期投资收益率假设 (38)表13:四家险企风险贴现率假设单位:% (38)表14:上市险企内含价值换挡增速单位:亿元 (39)表15:折现率调整对税前利润的变动分析单位:亿元 (40)表16:准备金补提对税前利润的影响单位:亿元 (40)表17:大型险企财险销售渠道与服务多元化 (48)表18:推荐标的盈利预测 (50)1.保险行业投资驱动负债的“大跃进”周期结束1.1政策+居民财富累积+人口老龄化驱动保险大跃进近年来保险行业快速发展源自居民财富增长与政策红利,行业发展经历了六年巨变,地貌被“重塑”。
2017年保险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保险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5月目录一、需求崛起保费快增长期可持续 (4)1、行业保费整体上持续快速增长 (4)2、强监管环境传统大险企竞争优势突显上市险企保费快速增长 (5)3、保费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 (6)二、回归保障转型推动价值快速增长 (8)1、以代理人渠道为主、银保渠道为辅 (8)2、保障类产品占比显著提升 (8)3、期交和长期产品占比提升 (9)4、转型推动价值快速增长 (10)三、利率上行利大于弊业绩逐步好转 (11)1、利率风险的传导路径 (11)2、传统险准备金因折现率下降导致的增提压力逐步降低18年出现拐点 (12)3、利率上升对存量固收类资产负面影响有限 (18)4、投资端持续边际改善—利率上升提升险资投资收益率 (19)四、价值增长持续改善 (21)1、内含价值增速稳中有进 (21)2、新业务价值2016年增速平均接近60% (22)3、传统保障产品享受偿二红利价值增长提速 (23)上市险企基本面各方面均处于改善或者改善预期临近的过程中,同时巨头积极主动转型,叠加利率上行光环加成,配合一季度业绩超预期,共振下驱动保险估值脱离底部。
往后看,我们判断上市险企基本面改善长期可持续,金融强监管下并不受影响,到18 年继续向上看20%空间,至行业1.2 倍P/EV 估值。
行业原保费持续快速增长。
17 年开门红维持快速增长势头,前两月人身险规模同比增35%。
此外上市险企竞争优势凸显,平安、太保原保费收入增速进一步超越行业,新华明年有望实现质变超越。
因上市险企个险代理人队伍培养已逐步开花结果,同时强监管对于上市大险企而言更是变相奖励。
转型推动新业务价值持续快速增长。
代理人渠道是寿险公司价值的主要来源,新业务价值贡献超90%。
四大险企代理人数量持续上升,整体维持30%以上增速;此外保障型、期缴和长期产品新业务价值率明显较高,四大险企相关类型产品今年以来占比明显提升并且有望趋势性增长,推动新业务价值持续提升,2016 年新业务价值率同比平均提升超5pct,2017 维持提升趋势。
2017年中国保险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保险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低利率环境下险企面临三大挑战 (5)一、2016 年以来投资收益率下滑明显 (5)二、低利率环境下险企面临三大挑战 (6)第二节低利率下海外保险公司资产配置比较 (8)一、低利率下美国另类投资占比提升 (8)1.1. 2007 年以来美国维持低利率 (8)1.2. 投资端:注重另类投资与投向多元化 (9)1.3. 保费端:持续低利率导致保费收入下降 (13)二、低利率下英国险资注重股权投资 (15)2.1. 金融危机后英国维持低利率 (15)2.2. 股权投资占比较高 (15)三、低利率下亚洲险资配置注重多元化与低风险 (18)3.1. 日本:低利率下配置以国债为主 (18)3.2. 台湾:注重海外投资与资产配置多元化 (21)3.3. 韩国:持续低利率之下关注低风险资产 (24)第三节我国保险公司未来大类资产配置战略 (27)一、多元化投资,提升另类投资占比 (27)二、注重股权投资,强化资产负债管理 (29)三、优选长期性资产,注重投资稳健性 (30)四、预计2016 年投资收益率将维持在4.5%-4.8% (30)第四节相关保险公司分析 (31)图表目录图表1:投资收益大幅下降(亿元) (5)图表2:投资收益占营业收入占比明显回落 (5)图表3:余额宝7 日年化收益率 (6)图表4:一年期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 (6)图表5:准备金占营业支出比例 (7)图表6:美国联邦基金利率 (8)图表7:美国失业率2007 年达到历史高点 (9)图表8:美国债券投资占比 (10)图表9:债券投资中各类债券占比 (10)图表10:美国贷款占比和另类投资占比 (10)图表11:美国险资一般账户中的股票占比很低 (11)图表12:Metlife 投向对比 (12)图表13:美国寿险公司投资收益率 (13)图表14:美国保费收入情况 (13)图表15:美国保险收入增幅变化 (14)图表16:美国寿险收入新增占比 (14)图表17:英国基准利率 (15)图表18:英国保险公司投资规模 (15)图表19:英国险企投资资产占比 (16)图表20:英国房地产行业GVA (17)图表21:日本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 (18)图表22:日本保费收入 (19)图表23:日本财险资产配置情况 (19)图表24:日本寿险资产配置情况 (20)图表25:中国台湾重贴现率(单位:%) (21)图表26:台湾寿险资产配置 (22)图表27:中国台湾公债加权平均殖利率(单位:%) (23)图表28:台湾保费收入较为稳定 (23)图表29:韩国基准利率(单位:%) (25)图表30:韩国企业债与国债收益率(单位:%) (25)图表31:三星人寿海外证券布局加大 (26)图表32:韩国保费情况 (26)图表33:行业另类投资占比持续提升 (27)图表34:中国险资配置占比 (28)图表35:中国保险业保费及其增速情况 (29)图表36:中国保险业投资收益率及预测 (31)表格目录表格1:折现率变化与净利润敏感性分析 (7)表格2:投资回报率与内含价值敏感性分析 (7)表格3:美国不同期限险资资产占比 (11)表格4:日本险资不同类型有价证券资产配置占比 (20)表格5:不同类型资产配置平均收益率(寿险) (21)表格6:台湾险资有价证券配置比例变化情况(单位:%) (22)表格7:2011 年个人年金保险销售大幅下降(单位:百万台币) (24)第一节低利率环境下险企面临三大挑战一、2016 年以来投资收益率下滑明显2016 年上半年上市险企投资收益率有所下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国保险业发展趋势报告盈利指标方面,2016年1-9月,中国人寿(601628)、中国太保(601601)、新华保险(601336)三者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60%、41.3%、44.6%,但降幅较上半年有所收窄,这背后是保险业受复杂利率环境和资本市场波动影响、投资收益大幅下滑的现实境遇。
下文是收集的2017年中国保险业发展趋势报告,欢迎阅读!从宏观来看,“十二五”时期,全国保费收入从2010年的1.3万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4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实现翻番,利润增加2.4倍,累计为经济社会提供风险保障4753万亿元,年均增长38%。
纵观近年来保险业总资产增长速度,除2013年总资产增速为12.7%外,近六年以来保险业总资产增速均稳定在20%左右。
伴随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逐渐放开、保险业务整体稳健发展、监管政策的全面完善,保险作为“社会稳定器”、“经济助推器”的作用日益凸显。
2015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突破10万亿大关。
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此前曾公开表示:2020年全国保费收入将达到5.1万亿元。
2014年到2020年,七年间保险资金可运用规模预计将超过20 万亿元,保险资金可运用规模的不断快速增长,将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一:三大核心指标向好从微观来看,评价保险业会否迎来潜在危机,主要观察行业的整体净现金流、偿付能力、盈利能力三个核心指标。
首先,现金流指标上,现阶段保险业现金流充足,2016年1-9 月,保费收入达到2.52万亿元,同比增长32.2%,年末有望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保险业总资产已经达到14.63万亿元。
其次,偿付能力指标上,截至2016年6月末,保险业的偿付能力溢额为19054亿元,较年初增加649亿元。
“偿二代”下寿险公司的平均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50%,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27%,均远高于监管要求的100%和150%的“达标”标准。
最后,盈利指标方面,2016年1-9月,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三者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60%、41.3%、44.6%,但降幅较上半年有所收窄,这背后是保险业受复杂利率环境和资本市场波动影响、投资收益大幅下滑的现实境遇。
但值得注意的是,保险业盈利水平主要表现在当期利润和公司未来利润贴现(内含价值)两个方面。
盈利水平的短期指标“当期利润”的波动主要受现行会计准则和资本市场的影响:因传统寿险的准备金提取金额与750天国债收益率曲线挂钩,而过去750天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水平在下降、导致准备金增加、当期利润下降。
据安信证券测算,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平安(601318)(减少172亿元)和中国人寿(减少185亿元)的净利润均受到补提准备金的影响,预计750日10年期中债国债收益率在2016年将下降25个BP,预计险企将通过上调合理溢价部分的假设来减少折现率下降的幅度,进而缓解利润压力。
保险业存量业务中,包含相当部分的分红、万能、投连等业务的准备金评估不会受到该收益率曲线下行的影响。
只要长期投资收益率水平在穿越经济周期的基础上不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则保险业利润下降的幅度并不会无休止地扩大。
从本质上来说,保险公司未来利润贴现(内含价值)是行业长期盈利水平的风向标。
尽管近来保险业当期利润有所下降,但2016年1;6月,行业主要上市保险公司的未来利润贴现值依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行业长期盈利能力仍可保持稳健增长。
二:“利差损”风险可控保监会于1999年6月,将寿险保单的预订利率调整为不超过年复利2.5%,并对寿险产品的定价基础进行了管理和制度规范,有力地控制和防范了利差损风险,1999年之前承保的少部分高利率保单比例逐步降低、其利差损已经得到消化,利差对寿险业务发展的影响总体可控。
2013年起,保监会积极推动寿险行业费率市场化改革。
当前寿险负债成本维持在适当水平。
寿险行业主力产品仍然以分红、传统和万能险为主。
分红险、万能险的主力产品仍然以2.5%为主、超过3% 定价利率的产品需要审批,实际投资收益超过定价利率的部分,保险公司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进行盈余分配和万能险利益结算万能险的特点是客户与保险公司分享超过保证利率部分的收益,当收益不支持时,则保险公司按照保证利率计算客户利益。
这种由客户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预定利率以上部分收益的产品形式,有利于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也实现了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双赢。
对于传统险(非年金类),自2013年8月之后,预定利率放宽至3.5%,超过3.5%定价的产品需要审批,并有相应的投资支持,谨慎控制业务占比,避免新的利差损压力。
在资本市场利率持续下行、保险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的情势下,保险公司尽管面临着一定的利差收窄、利润下降的压力,但是寿险公司通过前述多种举措,相信将有效应对低利率环境给寿险行业经营管理所带来的利差损压力。
三:“偿二代”落地从2013年立项,到2014年全部标准建立,并且进行多轮压力测试,到2015年进入试运行过渡期,再到2016年正式实施。
短短三年,“偿二代”已经顺利完成当初的设想。
日前,中国保监会发布2016年第二季度“偿二代”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偿付能力数据和风险综合评级结果显示,截至6月末,产险公司、寿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78%、250%、418%,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55%、227%、418%,均高于100%和50%的达标标准。
这是偿二代体系下的风险综合评级(IRP)制度的首次运行,标志着偿二代三个支柱所有监管标准全面实施。
目前,从“偿二代”实施情况看,达到了制度设计初衷,取得了良好效果。
首先,科学全面地反映了保险公司的风险。
与“偿一代” 相比,“偿二代”能够更加全面反映保险公司的产品、投资、再保险等风险,风险识别能力显著增强。
在“偿二代”试运行初期,保险业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公司有13家,高于“偿一代”下的2家。
“偿二代”下不达标公司普遍存在业务结构不合理、高风险资产占比较高等问题,表明“偿二代”风险覆盖全面,具备较强的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
与此同时,“偿二代”的落地,促进了行业转型升级。
“偿二代” 以风险为导向,督促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的同时,统筹考虑风险和资本。
自实施以来,保险公司的产品结构、业务品质、资产质量不断优化,资本内生能力显著增强。
2015年以来,保险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整体偿付能力保持了充足稳定,不达标公司持续减少,已由“偿二代”运行初期的13家减少到2季度末的3家。
近两年,保监会推进保险产品条款费率、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在“放开前端”的同时,“偿二代”在“管住后端”方面发挥了实效,及时反映监测了有关风险变动,保险业并未出现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
此外,“偿二代”提升了我国保险业国际影响力,初步形成了与欧盟偿付能力体系、美国风险资本制度(RBC)模式“三足鼎立”格局,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偿付能力监管模式的典范。
四:高现价产品今年以来,短期理财型保险产品具有收益稳定、透明度高、销售误导少等特点,迎合了消费者越发强烈的理财需求,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但是个别保险公司完全依仗这一业务,业务结构单一,保费集中度高,使得资产负债不匹配问题尤为突出,饱受争议。
对此,保监会不干预期限合理、兼具保障和理财功能的保险产品发展,使其既能为消费者提供风险保障服务,也能提供长期稳健的资产保值增值。
但与此同时,保监会亦通过加强市场引导、明确市场预期,出台调整、改善中短存续期、万能险和人身保险产品结构的规定,确保“保险姓保”的价值根基不动摇。
以保监会印发的《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为例。
其中,对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比提出比例要求,自2019年1月1日起,保险公司相关产品年度规模保费收入占当年总规模保费收入的比重不得超过50%;自2020年1月1日起,比重不得超过40%;自2021年1月1 日起,比重不得超过30%。
既涉及万能险产品,如下调万能保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将评估利率上限下调0.5个百分点至3%,最低保证利率不得高于评估利率上限;也涉及投连险产品,如将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纳入中短存续期产品的规范范围,要求保单贷款比例不得高于现金价值或账户价值的80%这一系列规定,有望使得万能险等人身保险产品定价利率和负债成本逐步回落,个别保险公司产品激进定价和高结算利率行为将受到显著遏制,控制高现金价值保费规模的盲目扩张,业务结构将逐步优化,保险公司盈利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五:商车费改2015年6月起,商业车险费率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在黑龙江等18 个地区实施,2016年7月,保监会正式把商业车险改革试点推广到全国范围。
对商业车险费率改革的费率框架设计,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第一,费率框架体系中扩纳了类似NCD系数(无赔款优待系数)的指标。
NCD系数与出险次数、保费挂钩,小额赔付案件因此而减少。
更重要的是,通过经济杠杆促进了驾车人员安全意识的提升,降低了社会整体的风险成本。
第二,车险定价因子的引进,使得费率的公平性朝前迈了一步。
此前,商业车险价格主要由车辆价格决定。
在综合考虑不同车型的赔付率、出险频率和零整比等风险要素,并且兼顾客户的接受程度后,初步引入了车型因子系数,搭建了按照车型定价的框架体系,有望逐步解决车型的赔付差异问题。
第三,在商业车险费率费改革后,保险公司在自主核保系数和自主渠道系数方面拥有一定的自主定价权。
自主核保系数的设立初衷,是为了使保险公司把差异化定价的核保能力体现出来。
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大量车险保单使用“双85 ”系数的情况下,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费改地区的车险综合赔付率分别为58.2%、59.9%和62.5%,而成熟国际市场的车险赔付率介于70%-75%;未来财产险公司有望再进一步放开自助渠道和自主核保系数,以实现更大程度地让利于客户。
六:健康险爆发式增长中国保监会公布的2016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保险行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超过25168亿元,同比增长32%,增幅较去年同期上升逾12个百分点。
其中,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总量增长迅猛,前三季度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430亿元,同比增长86.8%。
按照前9个月的保费增长趋势预测,今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将为5000亿元左右。
从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来看,非保障性业务在保险公司业务中的比例有所下降,而健康险比例的提升则尤为凸出。
2016年以来,健康险每个月的保费收入均徘徊在300亿-450 亿元之间。
从所占份额上看,健康险从1月份的原保费占比8%和规模保费占比不到6%,猛增至前三季度的原保费占比18%,规模保费占比12%。
平安证券研报显示,在2006年-2015年的十年间,我国健康险保费收入复合增长率高达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