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法原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经典色谱法分析技术—薄层色谱法(分析化学课件)

经典色谱法分析技术—薄层色谱法(分析化学课件)


极性

薄层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选择
2. 流动相展开剂的选择要求
薄层色谱分离中一般要求各斑点的Rf值在0.2~0.8之间,Rf值之 间应相差0.05以上.
3. 流动相展开剂的选择方法
如果单一展开剂分离效果不好,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溶剂按 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溶剂展开,可以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薄层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选择 被测组分、吸附剂和展开剂的选择原则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为:
常用吸附剂的极性顺序为:




薄层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选择
多糖、蛋白质等大分子、生物碱盐
极 性
苷类(皂苷、黄酮苷、蒽醌苷)
渐 黄酮、蒽醌等苷元、有机酸

香豆素、萜类、挥发油等亲脂性成分
烷烃<烯烃
<二甲胺<酯类<酮
<醚<硝基化合物
类<醛类<硫醇<胺 类
<酰胺类<醇 类<酚类<羧 酸类
分离原理
吸附薄层色谱分离原理
展开(分离)
分离过程:
制板→点样→展开→显色→定性定量分析
固定相--吸附剂
薄层色谱的固定相所用的吸附剂
流动相---展开剂
薄板的底端浸入到适当的流动相溶剂
吸附薄层色谱分离原理
薄 层 色 谱
点样
展开剂
吸附薄层色谱分离原理
分离原理:
展开剂在毛细管的 浸润作用下,带着 各组分沿着薄板向
薄层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
薄层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选择
一、固定相(吸附剂)的选择
1. 选择原则 根据被分离组分的极性选择吸附剂:
被分离组分的极性强——弱极性吸附剂; 被分离组分的极性弱——强极性吸附剂;
薄层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选择

第五章 薄层色谱法(共84张PPT)

第五章  薄层色谱法(共84张PPT)
荧光;银激活的ZnS和CdS, ZnS• CdS •Ag在366nm
的紫外线照射下能够产生荧光。 硅胶即可以进行吸附层析,又可以进行分配层
析,主要的区别是在于活化程度不同,前者活化程 度高,后者活化程度低。 (3)纤维素
可在实验室制备,取脱脂棉或滤纸剪成小
11/20/2022
12
块加适量的5%的盐酸,加热煮沸3小时,冷却
要于150-160度干燥1-3小时,备用。
(3)薄层板的活化
硅胶、氧化铝的活性与其含水量有关,
11/20/2022
25
含水量越低,吸附能力越强,其活度越高。 因此层析板在使用之前必须经过活化。对于硅胶 薄层其活化温度为105~110°C,氧化铝薄层的活
化温度为150~200°C,活化后的薄层板在使用 之前应放在干燥器中备用。
薄层层析中的吸附剂和柱层析相似,首先 应该考虑应如何层析,一般的讲,非极性或弱极 性的组分的分离用吸附层析,水溶性组分的分离 用分配层析。
常用的吸附剂:
(1) 氧化铝
氧化铝铺层时一般不加粘合剂,直接用干
11/20/2022
8
粉铺层,得到的层析板称为“干板” 或“软 板”,但也可以加煅石膏作粘合剂,这种混有 煅石膏的吸附剂称为氧化铝G,用氧化铝G加水,
3.各种特制薄层
由于工作需要,各种特制薄层相继出现,
这里介绍数种:
11/20/2022
29
(1)混合薄层 有两种吸附剂混合制成。例如,
为了降低硅胶的活度,可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硅藻
土铺层,也可以用硅胶:氧化铝(1:1)铺层,
对糖和醇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2)酸碱薄层和pH缓冲薄层 在分离生物碱和氨基酸时,为了得到更好的
(2) 1958年斯塔尔对薄层层析的吸附剂和 涂铺工具进行了改革并使之标准化,克服了 技术上的困难,从此以后,薄层层析法得到 了迅速的发展。

薄层色谱应用课件.pptx

薄层色谱应用课件.pptx

一、 实 验 目 的
❖ 了解薄层色谱的应用原理 ❖ 掌握薄层色谱的应用方法
二、实 验 原 理
二、实 验 原 理
应用薄层色谱检验、鉴定化合物的原理:
图1 365 nm下观察的结果
图2 硫酸乙醇显色结果
注:两边的是标准品,中间的是样品
二、实 验 原 理
➢ 固定相:硅胶,氧化铝,等。 ➢ 支持板:玻璃板,涤纶布,等。 ➢ 展开剂:根据样品的极性及溶解度选择,可采用单一溶剂,但更常用的
四、实 验 过 程
比移值( Rf 值)的计算:
五、 注 意 事 项
1. 制作薄层所用玻璃板要平滑、干净。 研磨要充分,保证所制的薄层面应平整均匀 存放薄层板时要注意保持干燥及避免污染。
五、 注 意 事 项
2. 样品浓度(浓度为0.01-0.1%): 太大,容易出现拖尾;
太小则会导致斑点不明显,难以观察。
五、 注 意 事 项
5. 标记斑点时:要轻轻勾画,避免铅笔将斑点处的硅胶碰掉,从而 影响后续显色结果的观察。
是混合溶剂。
三、实 验 试 剂 与 仪 器
点样样品 香草醛
间苯二酚
展开剂 石油醚 丙酮
四、实 验 过 程
薄层板 的制备
点样
展开
显色、定位
UV灯、显色剂
测定比移值
(Rf 值)
四、实 验 过 程
显色和定位 一般包括:一看、二照、三碘和四显四步。
❖ 一看:指先在自然光下观察 ❖ 二照:指分别在 254 nm 和 365 nm 下观察有无暗斑或荧光斑点 ❖ 三碘:对在自然光和紫外下均无斑点的物质可以用碘蒸汽显色 ❖ 四显:用显色剂显色 ➢ 实际操作中根据需要选择其中的两到三步。
五、 注 意 事 项

薄层色谱鉴别介绍课件

薄层色谱鉴别介绍课件

薄层色谱法用于药物成分的分析和鉴别, 可分离和鉴定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和杂质。
食品安全
环境监测
薄层色谱法用于食品中农药残留、添加剂 、毒素等的检测和鉴定,保障食品安全。
薄层色谱法用于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分离 和鉴定,如水体、土壤、空气中的有害物 质等。
02
薄层色谱法的实验操作
实验材料准备
薄层板
选择合适规格的薄层板 ,确保其质量可靠且无
定量分析
通过测量斑点的大小或使用紫 外可见光谱等方法,计算待测
物质的质量或浓度。
03
薄层色谱法的优缺点
优点
快速分离
薄层色谱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样品的分离 ,特别适合于大量样品的快速分析。
操作简便
薄层色谱法的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 设备,容易掌握。
高分离效能
薄层色谱法具有较高的分离效能,可以分离 复杂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
改进方向
提高重现性和定量精度
联用技术
通过改进操作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 薄层色谱法的重现性和定量精度。
将薄层色谱法与其他分析技术联用, 如质谱、光谱等,以提高分析效果和 分离效能。
拓展应用范围
研究和发展适用于大分子和极性物质 分离的薄层色谱技术,谱法的实际应用 案例
绿色环保
采用环保型溶剂和低毒性的分离 材料,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薄层色谱鉴别介绍课件
目录 CONTENT
• 薄层色谱法简介 • 薄层色谱法的实验操作 • 薄层色谱法的优缺点 • 薄层色谱法的实际应用案例 • 薄层色谱法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薄层色谱法简介
定义与原理
定义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 分析技术,用于分离和鉴定混合 物中的化合物。

《中药制剂薄层鉴别》课件

《中药制剂薄层鉴别》课件

02 中药制剂薄层鉴别的基本 原理
薄层色谱法原理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基于吸附、分配等 原理,将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 进行分离、检测和定性的方法。
在薄层色谱法中,固定相是薄层板上 的吸附剂,流动相是展开剂。当样品 在薄层板上展开时,不同组分在固定 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从 而实现分离。
薄层板的制备
提取
将粉碎后的样品进行提取,以分离出所需的 成分。
干燥
将浓缩后的样品进行干燥,以便更好地进行 薄层鉴别。
点样
选择合适的点样器
根据样品的性质和薄层板的特性,选择合适的 点样器。
控制点样量
控制点样量,以确保样品在薄层板上均匀分布 。
注意点样点的间距
控制点样点的间距,以确保薄层板上的斑点清晰可见。
展开
促进中药现代化
薄层鉴别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通过该技术手段可以推 动中药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薄层鉴别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20世纪70年代,薄层色谱法开始应用于中药制剂的鉴别分析。
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薄层色谱法逐渐完善,成为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 重要手段。
成熟阶段
21世纪以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薄层 鉴别已经成为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薄层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将薄层色谱与质谱技术结合,实现中药制剂成分的快速鉴定和准 确定性。
高效薄层色谱技术
利用高效薄层色谱板,提高分离效果和检测灵敏度,缩短分析时间 。现微型化、集成化和自动化分析 。
06 中药制剂薄层鉴别相关法 规与标准
相关法规与规定
01
显色方法
显色方法是在薄层色谱法中用于检测样品组分的手段。

薄层色谱和柱层析ppt课件

薄层色谱和柱层析ppt课件

氧化铝呈碱性,适用于碱性和中性物质的分离。
硅胶和氧化铝1:1量掺和使用,得中性吸附剂,或在制板 时加入稀酸或稀碱使其变性,或用酸性或碱性展开剂展开, 以改变硅胶或氧化铝原来的性质。
2021/8/9
最新
课件
9
(Ⅲ)样品的极性
物质的极性愈大,氧化铝和硅胶吸附愈牢,物质极性大小 如下:
饱和烃 < 不饱和烃 < 醚 < 酯 < 醛 < 酮 < 胺< 羟基化合物 < 酸和碱
性炭因吸附性太强和黑色,使应用受到限制。
(2)分配色谱对载体的要求
(Ⅰ)表面积大
(Ⅱ)在展开剂中不溶,与展开剂和样品组分不起化学反应或 分解作用
(Ⅲ)对样品组分无吸附性或吸附性弱
(Ⅳ)对固定液是惰性的
2021/8/9
最新
课件
8
常用的有纤维素和硅藻土。
实际工作中,吸附剂、载体等的选择,首先决定于样品成
(c)酸碱薄层板和pH缓冲薄层板:有些化合物在普通板上分 离不好时,可通过改变原来吸附剂的酸碱性,改善分离效果。 如在铺层时用稀酸(一般用1~4%的盐酸或0.1~0.25mol/L草 酸溶液)代替水制成酸性板,使生物碱形成离子对而分离。
(d)混合薄层板:两种不同吸附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板, 也可分段铺板,前段预处理,以吸附杂质,后段分离。
2021/8/9
最新
课件
14
(e)径向薄层板:径向板铺法与一般板不同,点样前按下法 处理:
刮去
刮去
用此板展开,可使Rf值相近的化合物得到较好的分离,且 灵敏度高。 (f)梯度薄层板:梯度是指由一种性质到另一种性质的变化。 梯度薄层与常规薄层不同,它显示出具有渐变的分离性能,如

薄层色谱法概述PPT课件【共52张PPT】

薄层色谱法概述PPT课件【共52张PPT】

*
k 反映了两种溶质的平均迁移速度,其由流动相溶剂强度 决定 I0 -( IR + IT )=差为被介质吸收并转换为热的光强 4 丙酮 0. 氧化铝—有碱性、中性、酸性 放置时间不宜太长,否则背景吸附剂也吸附碘,使信噪比降低。 硅胶G——将硅胶置研钵中,加入少量水,研磨均匀,至无结块和气泡,再加入比例量的水(一般为1份固定相与3份水),迅速研磨均匀,立即涂铺。 薄层色谱定量测定的光学方法是基于测量斑点和薄层空白处光学响应信号的差值。 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 这种影响一般使分配系数变小。 此外还有:化学键合相反相展开、化学键合相正相展开、离子交换、离子对色谱、凝胶、胶束、手性展开。 这类扫描仪技术上一些问题还未解决。 51 / 二氧六环 0. 展开距离一般为10-15cm。 单光束双波长——对背景不均匀引起的干扰有补偿作用,选择的两个波长应接近些。 HPLC一次只能分离一个样品,通常采用反相色谱,色谱后衍生化受限制。
*
*
点样 要求配制样品的溶剂高度挥发性和尽可能非极性,否则易使斑点扩展。 采用多次点加法,第二次点加时应待前一次点加的溶剂挥发后再进行。 点样量应适中,过载会引起斑点拖尾,分离度变差,以最小检测量的几倍~几十倍为宜。 手工点样工具:定容玻璃毛细管(1 –5ul),微量注射器。
*
*
自动点样 Limomat IV 喷样仪——样品溶液通过气流成雾状喷向薄层,移动板台,使在薄层上流下样品条带。 特点:适合于大量稀样品溶液的喷加;条带宽度不超过2mm,有利于改善分辨率;便于狭缝式光密度计扫描;要求薄层板强度高。 自动薄层色谱点样仪——由计算机控制。 药典规定:点样基线距底边2.0cm, 样点直径2-4mm, 点间距离约为cm。
*
薄层色谱参数
保留参数(Rf值) 用来表征斑点位置的基本参数是保留因子,通常称作比移值,用Rf表示。 Rf=Ls/L。,

中药材薄层层析ppt课件

中药材薄层层析ppt课件

3)对照品和对照药材同时对照(“双对照”) 为了准确检验制剂投料的真实性,有时仅用对照
品无法鉴别出来,这时可增加原药材作为对照药材。 例如含有黄连、黄柏的制剂,单用小檗碱对照品
来鉴别是不足足以说明的,此时应增加黄连作为对照 药材进行检视。
要求样品色谱图中的主要斑点应与对照品和对照 药材色谱图中的有关斑点相一致,从而大大提高了薄 层色谱鉴别法的专属性和整体性,可有效地检出药品 是否使用了假冒药材。
为了得到较清晰的色谱图,供试液的制备要求:被测成分 尽可能多的提取出来,杂质要尽可能多的除去。
2)薄层色谱的点样 点样是关键的一步,既关系到能否得到可重现的薄层色谱,
也关系到定量结果的准确与否,不良的点样是测定误差的主要 来源。
3)吸附剂的活性与相对湿度的影响 硅胶为亲水性吸附剂,其含水量越高,吸附活性越弱,自
中药材的薄层色谱法鉴别
薄层色谱法:在中药材及其制剂的定性鉴 别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主要是由于其具有分 离分析双重功能,大大提高了鉴别工作的灵敏 度和专属性,成为中药鉴别的重要方法。
薄层色谱法还可用于药品的杂质检查和含 量测定。
中国药典大多数品种采用硅胶薄层色谱法, 少数使用聚酰胺薄层色谱法和氧化铝薄层色谱
3、对照物的选择
对照物分为对照品(主要为有效成分和特征性成分的单体, 也包括对照提取物)和对照药材两种。
对照物的设置有以下三种方式: 1)对照品对照:
用已知中药制剂某一种有效成分或特征性成分对照品制成 对照液,与样品在同一条件下层析,比较相同位置有无同一颜 色(或荧光)的斑点,来检测是否含有某原料药材。可设置一 种或数种对照品。 2)对照药材对照:缺乏对照品的情况下使用
(254nm)下观察板面上该成分形成的荧光淬灭色谱。

色谱概论及薄层色谱法PPT课件

色谱概论及薄层色谱法PPT课件

操作技巧要求高
薄层色谱法的实验操作技巧要求较高, 需要经验丰富的实验员进行操作。
对环境条件敏感
薄层色谱法的分离效果易受环境温度、 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薄层色谱法的展望
优化实验条件
发展新型薄层板
未来可以通过优化实验条件,提高薄层色 谱法的分离效果和定量分析精度。
研究开发新型的薄层板材料和制备方法, 提高薄层色谱法的分离速度和分辨率。
色谱概论及薄层色谱 法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色谱概论 • 薄层色谱法 • 薄层色谱法的实验技术 • 薄层色谱法的实验结果分析 • 薄层色谱法的优缺点及展望
01
色谱概论
色谱法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复杂混 合物中各组分的方法,基于不同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 配平衡原理。
分类
按分离原理可分为吸附色谱、分 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色 谱等;按操作方式可分为柱色谱 、纸色谱和薄层色谱等。
色谱法的原理
固定相
选择合适的固体或液体作为固定 相,与流动相相对静止,使混合 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中产生吸附、
溶解或分配作用。
流动相
选择合适的液体或气体作为流动 相,使混合物中的组分随流动相 通过固定相,实现各组分的分离。
合于实验室和现场分析。
分离速度快
薄层色谱法的分离时间相对较 短,可以快速得到分离结果。
适用范围广
薄层色谱法适用于各种不同性 质的混合物,如有机物、无机
物、高分子化合物等。
薄层色谱法的缺点
定量分析精度不高
由于薄层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和操作方 法的限制,其定量分析的精度相对较 低。
对样品要求较高
薄层色谱法要求样品具有一定的挥发 性、稳定性和溶解性,对于某些特殊 样品可能不太适用。

薄层色谱培训讲稿(共20张PPT)

薄层色谱培训讲稿(共20张PPT)
薄层色谱培训讲稿
薄层色谱
分离原理、条件选择和操作方法
薄层色谱的概念及分离原理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TLC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 固-液吸附色谱。是一种微量、快速而简单的色谱法,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
点。由于薄层色谱一方面适用于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 μg) 的分离;另一方面若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将样品点成一条 线,则可分离多达500 mg的样品。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故此法特别适用于挥
性、外界温度和展开剂纯度、组成、挥发性等。所以,要获得重现的比移值就比较
困难。为此,在测定某一试样时,最好用已知样品进行对照。
样品中某组分移动离开原点的距离 Rf =
展开剂前沿距原点中心的距离
solvent front
new position of comp.B new position of comp.A
• 4、追踪化学反应进程:观察一些化学反应是否完成,可以利用薄层色谱观 察原料色点的逐步消失,以证明反应完成与否。
什么是“比移值”?
在相同的展开条件下,一种化合物移动离开样品原点的距离 Li (cm 或
mm)与展开剂前沿距样品原点中心的距离 Lo (cm 或 mm )之比值,称为
相对移动值,或比移值,用Rf 表示:
薄层色谱展开剂的选择和柱色谱一样,主要根据样品中各组分的极 性、溶剂对于样品中各组分溶解度等因素来考虑。展开剂的极性越大, 对化合物的洗脱力也越大 选择展开剂时,除参照溶剂极性来选择外,更 多地采用试验的方法,在一块薄层板上进行试验:
(1) 若所选展开剂使混合物中所有的组分点都移到了溶剂前沿,此溶剂的
极性过强;
(2)若所选展开剂几乎不能使混合物中的组分点移动,留在了原点 上,此溶剂的极性过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沿 牢的组分随展开剂移 动慢,吸附弱的组分 随展开剂移动快,一 段时后,组分被分离, 各组分在薄层板上形 成不同距离的斑点。
原点
A
B
薄层色谱法原理
比移值Rf
溶剂
前沿
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
Rf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起始线
a
AA BB
c
Rf
ac Rst
b c
b
Rf值相差越大,分离越好。一般要求分 离后组分的Rf值在0.2~0.8之间,各组 分的Rf值之差应大于0.05,以防斑点重 叠。
(一)薄层色谱法的原理
将一定粒度的吸附剂均 匀地涂铺在表面光洁 的玻璃板或塑料平板 上,制成薄层板。
薄层色谱法原理
薄层板
把待分析试样的溶液滴 加在薄层板的起始线 上(点样)
试样
原点
薄层色谱法原理
把薄层板放入层析缸中,底端浸入适当溶剂。
薄层色谱法原理
• 展开过程中,组分在 两相之间发生多次吸 附—解吸平衡,吸附
甚至多元溶剂 Rf太小——加入强极性展开剂 Rf过大——降低展开剂的极性
薄层色谱法原理
优化
1.占比例较大的溶剂为主要溶剂,可使 试样组分溶解并基本分离。
占比例较小的溶剂可进一步调整各组 分Rf值,改善分离效果。 2.分离酸性或碱性组分时,往往在展开 剂中加入少量酸或碱,以防这些组分 离解,使这些组分的斑点更加集中和 清晰,从而提高分离度。
薄层色谱法原理
(二)固、氧化铝、聚酰胺、活性炭和大孔吸 附树脂等。
• 吸附剂的选择要合适,与流动相、被分离化合物不反应
薄层色谱法原理
• 2、流动相(展开剂) 薄层色谱法中采用单一溶剂或多元
混合溶剂作流动相,称为展开剂。 与吸附柱色谱法中选择流动相的一
被分离试样组分极性、吸附剂活性和展开剂极性之 间的关系
活泼 Ⅰ
极性
吸附剂 (固定相) B
C’ C
展开剂 (流动相)
不活泼 B’

非极性
A’ A
非极性
极性
被分离物质
薄层色谱法原理
展开剂成分的选择:
对于容易分离的化合物,用单一溶剂展 开
优点:溶剂简单,分离重现性好。 对于难分离组分,则选用二元、三元、
薄层色谱法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
薄层色谱法原理
第一节 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 定义:薄层色谱法是将被分离的试样 溶液点在薄层板的一端,再用溶剂把 试样展开,从而使试样组分分离。
• 分型:吸附薄层色谱、分配薄层色谱 法、离子交换薄层色谱法、凝胶色谱 等。
薄层色谱法原理
3.当展开剂的粘度太大时,可在展开剂 中加入粘度小的溶剂,以降低展开剂 粘度,从而提高展开速度。
薄层色谱法原理
谢谢 thank you
薄层色谱法原理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薄层色谱法原理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般规则相同,展开剂的选用要从被分 离试样组分极性、吸附剂活性和展开 剂的极性三个因素综合考虑。
薄层色谱法原理
吸附剂和展开剂的选择
• 对于极性较小的被分离试样组分,应 选用活性较强的吸附剂,极性较小的 展开剂;
• 对于极性较大的被分离试样组分,应 选用活性较弱的吸附剂,极性较大的 展开剂。
薄层色谱法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