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大学》 PPT
合集下载
《大学》PPT
《大学》——中国儒家经典
主要内容
《大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三纲八目”。三个纲领,八个条目。
《大学》的“三纲领”是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 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中国儒家经典
经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 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中国儒家经典
传文 第十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 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 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 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 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 远,过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大学》——中国儒家经典
传文 第十章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 恒足矣。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 财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 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 以义为利也。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 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也。
《大学》——中国儒家经典
传文 第六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国学经典《大学》PPT课件
07 总结与展望
对《大学》的总结与认识
01
经典地位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03
核心思想
阐述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与 治国平天下的紧密联系。
注重家教传承
强调家风、家训等家庭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扬,培养子女良好的道 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大学》对社会治理的借鉴作用
以德治国
倡导以德为本的治理理念,通过道德教化来引导民众行为 ,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重视民生福祉
强调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倡导公平正义
倡导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促进社会进步 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自我完善与提升,为社会做出贡献。
追求个人、家庭、国家、世界的和谐与进 步。
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与价值观 。
为现代社会提供道德、文化、教育等方面的 借鉴与指导。
04 《大学》的篇章 解读
经文部分解读
明确“三纲领”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强调个人 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在《大学》中,也体现了认识的不断 深化和发展的思想。随着实践的不断 深入和经验的不断积累,人们的认识 也会不断深化和发展,形成更加全面 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06 《大学》的实践 价值
《大学》对个人修养的指导意义
强调自我完善
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步骤,不断提升 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
篇章之间的联系与逻辑
国学经典《大学》课件
值
弘扬中华文化
《大学》作为国学经典之一,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 的价值。通过学习和传承《大学》的思想,可以促进中华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培养社会责任感
《大学》提倡“以天下为己任”,启示现代人要培养社会 责任感,关注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 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高人文素养
现实意义
《大学》所倡导的修身养性、积极入 世的精神,对于现代人面对社会压力 、追求个人价值等方面仍有启示意义 。
CHAPTER
02
《大学》内容解析
《大学》的篇章结构
《大学》共分七个章节,分别为“大 学之道”、“明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 知”和“诚意修身”。
章节之间逻辑严密,相互支撑,共同 构成了《大学》的核心思想。
国学经典《大学》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大学》简介 • 《大学》内容解析 • 《大学》与现代生活 • 《大学》的影响与评价 • 《大学》的实践与应用
CHAPTER
01
《大学》简介
《大学》的作者
作者:朱熹 创作年代:南宋
性质:儒家经典之一,是对《礼记》中的《大学》进行注解和阐述的著作
义的人生。
《大学》对现代人的启示
重视品德修养
《大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的理念,启示现代人要注重品 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有
德行的人。
追求内心平静
《大学》提倡“心静如水”,启示 现代人要追求内心的平静,不为物 欲所迷惑,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 的心态。
树立正确价值观
《大学》强调“以天下为己任”, 启示现代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注社会和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
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弘扬中华文化
《大学》作为国学经典之一,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 的价值。通过学习和传承《大学》的思想,可以促进中华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培养社会责任感
《大学》提倡“以天下为己任”,启示现代人要培养社会 责任感,关注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 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高人文素养
现实意义
《大学》所倡导的修身养性、积极入 世的精神,对于现代人面对社会压力 、追求个人价值等方面仍有启示意义 。
CHAPTER
02
《大学》内容解析
《大学》的篇章结构
《大学》共分七个章节,分别为“大 学之道”、“明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 知”和“诚意修身”。
章节之间逻辑严密,相互支撑,共同 构成了《大学》的核心思想。
国学经典《大学》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大学》简介 • 《大学》内容解析 • 《大学》与现代生活 • 《大学》的影响与评价 • 《大学》的实践与应用
CHAPTER
01
《大学》简介
《大学》的作者
作者:朱熹 创作年代:南宋
性质:儒家经典之一,是对《礼记》中的《大学》进行注解和阐述的著作
义的人生。
《大学》对现代人的启示
重视品德修养
《大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的理念,启示现代人要注重品 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有
德行的人。
追求内心平静
《大学》提倡“心静如水”,启示 现代人要追求内心的平静,不为物 欲所迷惑,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 的心态。
树立正确价值观
《大学》强调“以天下为己任”, 启示现代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注社会和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
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大学》课件ppt
《大学》注重修身养性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助于个人在成长中建 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态。
04
《大学》的当代解读
现代视角下的《大学》
现代视角下的《大学》更注重其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而非仅仅作为道德教化的工 具。
当代学者认为《大学》所强调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宗旨,对于现代人 的人格养成和道德修养仍具有重要意义。
齐家
管理好家庭,建立和谐的家庭 关系。
治国
参与国家治理,为社会做出贡 献。
平天下
实现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 发展。
三纲领和八条目
三纲领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获得真知。
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 知识和智慧。
阐述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念。
详细描述
《大学》从个人的修身养性出发,提出了以德行为本、以仁 义为质的思想,强调个人在家庭、社会、国家中的责任和义 务,主张通过修己安人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02
《大学》的核心思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01
02
03
04
修身
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道 德观念。
《大学》对个人成长的指导方法
0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学习《大学》,明确人生目 标和价值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
02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03
拓展思维方式
借鉴《大学》中的自我管理思想 ,提升个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 工作效率。
《大学》中的思维方式对于个人 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 拓展思维视野,激发创新精神。
04
《大学》的当代解读
现代视角下的《大学》
现代视角下的《大学》更注重其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而非仅仅作为道德教化的工 具。
当代学者认为《大学》所强调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宗旨,对于现代人 的人格养成和道德修养仍具有重要意义。
齐家
管理好家庭,建立和谐的家庭 关系。
治国
参与国家治理,为社会做出贡 献。
平天下
实现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 发展。
三纲领和八条目
三纲领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获得真知。
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 知识和智慧。
阐述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念。
详细描述
《大学》从个人的修身养性出发,提出了以德行为本、以仁 义为质的思想,强调个人在家庭、社会、国家中的责任和义 务,主张通过修己安人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02
《大学》的核心思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01
02
03
04
修身
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道 德观念。
《大学》对个人成长的指导方法
0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学习《大学》,明确人生目 标和价值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
02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03
拓展思维方式
借鉴《大学》中的自我管理思想 ,提升个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 工作效率。
《大学》中的思维方式对于个人 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 拓展思维视野,激发创新精神。
《大学》ppt课件
探讨国家治理和社会和谐的原 则,强调仁政、德治的重要性。
关键概念及思想内涵
大学之道
指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在于培养 具有高尚品德和广博知识的人才。
02
明明德
彰显和发扬人内在的善良本性,追求 至善的道德境界。
01
03
亲民
关爱人民,以民为本,强调领导者的 亲民情怀和责任担当。
格物致知
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获取知识并提 升智慧。
推动文化发展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历代学者 在传承和发展儒家思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04 现代教育意义与实践应用
《大学》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德育为先
《大学》强调德育的重要性,认 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的品 德。现代教育也应注重德育,将
间管理等
教师对于学生未来学习生活的建 议和指导,包括如何更好地理解 和应用《大学》中的思想理念、 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对后世影响深远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历代学者广泛 研究和传承。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塑造民族性格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中庸、礼制等观念,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中华 民族温和、谦逊、重礼仪的民族性格。
维护社会稳定
儒家思想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提倡孝道、忠诚等观念,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家庭 稳定。
如何在当代社会践行《大学》之道
传承优秀文化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当代社会应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推动文化的 创新发展。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所倡导的诚信、友善、敬业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当代社会应践行这些价值观,营造 良好的社会风尚。
关键概念及思想内涵
大学之道
指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在于培养 具有高尚品德和广博知识的人才。
02
明明德
彰显和发扬人内在的善良本性,追求 至善的道德境界。
01
03
亲民
关爱人民,以民为本,强调领导者的 亲民情怀和责任担当。
格物致知
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获取知识并提 升智慧。
推动文化发展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历代学者 在传承和发展儒家思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04 现代教育意义与实践应用
《大学》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德育为先
《大学》强调德育的重要性,认 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的品 德。现代教育也应注重德育,将
间管理等
教师对于学生未来学习生活的建 议和指导,包括如何更好地理解 和应用《大学》中的思想理念、 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对后世影响深远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历代学者广泛 研究和传承。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塑造民族性格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中庸、礼制等观念,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中华 民族温和、谦逊、重礼仪的民族性格。
维护社会稳定
儒家思想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提倡孝道、忠诚等观念,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家庭 稳定。
如何在当代社会践行《大学》之道
传承优秀文化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当代社会应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推动文化的 创新发展。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所倡导的诚信、友善、敬业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当代社会应践行这些价值观,营造 良好的社会风尚。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 非诸人。
这一章讲到君子的教化作用,必须先要自 己做到,才能要求别人做到,否则便名不 正言不顺,这样百姓是不会听从的。孔子 强调君子的榜样作用,认为一家仁,一国 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慎其独是儒家十分看重的事情,小人做了坏事认 为别人不知道,装出一副善良的模样,其实别人 看他们做的事,就好像能看到他们的肺腑一样, 是瞒不过去的。因此君子必须谨慎的对待独处的 时候。因此君子一定是知行合一,心灵真诚无妄 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修身在正心。
儒家认为心中只要有愤怒、恐惧、欢乐、 忧患,就会被情感所影响,就会听而不闻、 视而不见,思想不得端正。中庸有云:喜 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 和。可见,儒家是讲究中正平和的,所谓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此理,所以想 要修身,就要控制情绪,不要被情绪所掌 控,端正自己的思想,才行。
• •
•
经它 学二 一
典是 是是
,古 相博 《
位代 对学 列儒 于
大
四家 小
学
书弟 学 之子 的
》
首必 大
。修 人
的之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 善。
这是大学之道的宗旨,不像道家的出世, 逍遥自在,它在于入世,弘扬大德于天下, 这是它的目标。
接下来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达到这一目标 的方法,先从自己做起,完善自我,然后 改变外界,可以说,儒家强调君子的榜样、 教化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每个人都有私心和偏见,对于自己喜欢的 东西看不到一点缺点,厌恶的东西则没有 一点儿优点。所以正确的、全面的看待问 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排除这种私心和 偏见,一个家族就不能被治理好。所谓举 贤不避亲仇,就是如此,所以君子一定要 摒除自己的偏见,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大学》课件(62张PPT)
第三段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1)有所忿懥(2),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注释】 (1)身:程颐认为应为“心”。 (2)忿懥(zhì):愤怒。
第三段参考译文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这是因为,内心有什么愤懑,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恐惧,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喜好,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忧虑,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如果不在正位,那么虽然在看,却看不见东西,虽然在听,却听不到声音,虽然在吃食物,却辨不出滋味。这就是说修身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
2.课题释疑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1.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中庸》: 相传孔子的孙子子思所写)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阐明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第一段参考译文
国学经典大学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注释 (1)诚其意:使心意真诚。 (2)毋:不要。 (3)恶恶臭(wu4 e4 xiu4):厌恶不好闻的气味。 (4)好好(hao4 hao3)色:喜欢美丽的色彩。 (5)自谦(qie4):自我快乐与满足。谦,通“慊(qie4)”。 (6)必:一定。慎其独:在独自一人的时候守住本心本性。 (7)小人:此指道德修养不够的人。闲居:平时无事的时候。为不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汤之《盘铭》曰(1):“苟日新(2),日日新,又日 新。”《康诰》曰(3):“作新民(4)。”《诗》曰 (5):“周虽旧邦(6),其命惟新(7)。”是故君 子无所不用其极(8)。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3、三礼
《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 期各国制度。
《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 《礼记》: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
著汇编。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久的邦国。 (7)其命惟新:周朝建立之后,顺天之命而道德昌盛。 (8)无所不用其极:任何事情都尽到最大努力。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大学》节选pptPPT课件
论学习求知
总结词:举一反三
详细描述:这是《大学》中提出的学习的境界,表示通过学习一个知识点,能够触类旁通,掌握更多 相关的知识。
论为人处世
01 总结词
君子和而不同
02
详细描述
这是《大学》中提出的为人处 世的准则,表示有德行的人与 人相处应该和谐友善,但在原 则问题上要有自己的立场和主 张,不随波逐流。
提高自我修养
引导个人不断自我反省、 修正行为,提升自身修养 水平,成为更好的自己。
激发内在潜力
鼓励个人发掘自身潜力,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现个人价值。
对教育观念的转变
重视德育教育
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 观念,培养德才兼备的人 才。
提倡人文教育
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注重 培养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论学习求知
总结词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详细描述
这句话是《大学》中提出的对待学习的态度,表示学习要不断进取,不能满足于现状,同时也要时刻 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避免因为自满而失去学习的动力。
论学习求知
总结词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详细描述
这是《大学》中提出的学习方法,强 调学习要广泛涉猎,深入探究,认真 思考,明辨是非,以达到全面、深入 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节选三:论儒家教育观
总结词
探讨了儒家教育观的理念和实践。
详细描述
该节选选取了《大学》中关于儒家教育观的论述,深入探讨了儒家教育观的理念和实践,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 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儒家教育观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大学》节选的意义与影响
03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01
《大学》完整版本ppt课件
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的《大学》传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跨文化交流 的增多,《大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代表之一,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
通过各种形式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如 学术会议、文化交流项目、孔子学院 等,《大学》逐渐被更多国家和地区 的人们所了解和接受。
在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大学》的 传播不仅涉及语言翻译和文化解释的 问题,还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理解和接受问题。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 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德育为先
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具有高尚品 德的人才。
儒家思想与现代教育的融合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与现代教育中的 人文关怀相融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
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与现代教育中的 平衡发展相融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避免片面追求成绩。
《大学》对于全球文化交流的贡献
《大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为全球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大学》的传播和推广,可以让更多国家 和地区的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 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同时,《大学》所倡导的道德观念、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等,也具有普世价值,可以 为全球文化交流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止于至善
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人格塑造的途径与方法
内省与慎独
通过自我反省和谨慎独处,培养自律和独立思考 的能力。
博学与笃行
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并付诸实践,不断提升个人 素养和实践能力。
诚信与友善
保持诚实、守信、友善的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大学》在东亚文化圈中被广泛传播和接受,成为儒家经 典之一,对东亚各国的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 远影响。
《大学》解析PPT课件
《大学》解析
目录
• 《大学》简介 • 《大学》的核心思想 • 《大学》的现代意义 • 《大学》的文学价值 • 《大学》的影响与评价
01 《大学》简介
作者与创作背景
作者
曾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 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创作背景
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曾子希望通过《大学》来阐述 儒家思想,以稳定社会秩序,恢 复周礼。
艺术手法
对比手法
《大学》在描述事物时,常常采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使读者 更深刻地理解事物。
象征手法
《大学》中许多事物和场景都具有象征意义,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 情感。
主题思想
修身为本
《大学》强调修身为本的思想,认为个人的修养是成为君子 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
仁爱原则
作品概述
01
内容
《大学》主要论述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学之道”,即如何 成为一个有德行和学问的人。
02
结构
全文分为三大部分,即“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 善”,每部分又有若干具体条目,共九条。
03
特点
语言简练,意义深远,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念,是儒家经典中的重要篇章。
02 《大学》的核心思想
政治理念
《大学》所强调的“明德、亲民、 止于至善”等理念,对古代政治思 想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历代评价
01
高度赞誉
历代许多学者都对《大学》给予 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儒家经典 的精华之一。
批判与反思
02
03
继承与发展
也有一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者对《大学》的思想 提出了批判和反思,认为其存在 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
目录
• 《大学》简介 • 《大学》的核心思想 • 《大学》的现代意义 • 《大学》的文学价值 • 《大学》的影响与评价
01 《大学》简介
作者与创作背景
作者
曾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 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创作背景
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曾子希望通过《大学》来阐述 儒家思想,以稳定社会秩序,恢 复周礼。
艺术手法
对比手法
《大学》在描述事物时,常常采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使读者 更深刻地理解事物。
象征手法
《大学》中许多事物和场景都具有象征意义,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 情感。
主题思想
修身为本
《大学》强调修身为本的思想,认为个人的修养是成为君子 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
仁爱原则
作品概述
01
内容
《大学》主要论述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学之道”,即如何 成为一个有德行和学问的人。
02
结构
全文分为三大部分,即“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 善”,每部分又有若干具体条目,共九条。
03
特点
语言简练,意义深远,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念,是儒家经典中的重要篇章。
02 《大学》的核心思想
政治理念
《大学》所强调的“明德、亲民、 止于至善”等理念,对古代政治思 想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历代评价
01
高度赞誉
历代许多学者都对《大学》给予 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儒家经典 的精华之一。
批判与反思
02
03
继承与发展
也有一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者对《大学》的思想 提出了批判和反思,认为其存在 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
《大学》(一)PPT课件
齐家治国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家庭教育
借鉴《大学》中齐家治国的思想,注重家庭教育的德育功能,培养 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社会治理
将齐家治国的理念应用于社会治理中,注重家庭和谐对社会稳定的 作用,通过家庭教育、家风传承等方式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平。
国家治理
借鉴《大学》中齐家治国的思想,将家庭和谐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传承优秀家风等方式,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其中的思想精髓和人文价值。
提高学生素养
通过学习《大学》,培养学生的 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和审美
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适应社会需求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注 重综合素质,本课程有助于提高 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增
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简介及地位
01
《大学》概述
简要介绍《大学》的作者、成书年代、主要内容等基本情况。
意义
强调个人、家庭和国家之间的内在联 系,认为家庭的和谐是国家治理的基 石,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思想体系。
齐家治国方法与途径
方法
注重家庭教育,培养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倡导家庭和睦,维护家庭团结和稳定。
途径
通过家庭教育、家风传承、家庭礼仪等方式,将齐家治国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教育的核心价值
注重德育,强调个人修养和品德培养;同时,重视知 识传授和学术研究,追求真理和智慧。
教育的社会功能
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实现国家 繁荣和民族振兴。
学习方法及技巧
自主学习
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自我驱 动和自我管理,实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 升。
六年级国学经典《大学》精品PPT课件
• 【注释】 • 魏文侯:战国时魏国的开国之君。 • 狐卷子:魏国的一个大臣。 • 尧:和下文的“舜”都是传说中我国上古时的明君。 • 丹朱:尧之子,因荒淫傲慢而遭放逐。 • 瞽瞍:原意是指瞎眼老人,此处指舜的父亲,传说中他是
盲人,后被拘禁。下文中的“象”即传说中舜的弟弟,后 被流放。
• 周公:周武王之弟,名旦,曾助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武王死后摄政,忠心辅助幼年即位的成王。
• 朱熹为《大学》作成章句,通过注释阐发己意 ,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 书,这就是《四书集注》。
• 《四书集注》刊成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没有 被封建统治者重视。元仁宗延祐年间复科举,官 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集注》 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
• 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 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对古代教育,甚至整个中 国社会、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极的影响。
拓展
父贤不足恃
• 魏文侯问狐卷子曰:“父贤足恃乎?”对曰 :“不足。”“子贤足恃乎?”对曰:“不足。 ”“兄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弟贤足 恃乎?”对曰:“不足。”“臣贤足恃乎?”对 曰:“不足。”文侯勃然作色而怒曰:“寡人问 此五者于子,子一以为不足者,何也?”对曰: “父贤不过尧,而丹朱放。子贤不过舜,而瞽瞍 拘。兄贤不过舜,而象放。弟贤不过周公,而管 叔诛。臣贤不过汤、武,而桀、纣伐。望人者不 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从身始。人何可恃乎 ?”
•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 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 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 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 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 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 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 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 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大学》ppt课件
1
道德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财富只是社会发展的附 属品。
2
追求财富应该以道德为前提,不能为了财富而违 背道德原则。
3
社会应该注重道德教育和道德评价,形成良好的 社会风尚。
05
《大学》的现代意义与价 值
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德育为先
现代教育应借鉴《大学》中德育 为先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品德培 养,使其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
作者介绍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以孝著 称,被尊为“宗圣”。曾子致力于传承和发扬儒家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 响。
《大学》的地位与影响
学术地位
《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与《论语》、《孟子》 、《中庸》并列。它被视为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家庭教育是治国理政的起点,家庭伦理道德的培 养对于国家治理至关重要。
家庭稳定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减少社会矛盾 和冲突。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成为下 属的榜样和表率。
领导者要注重自身修养和素 质提升,才能更好地领导团
队。
领导者要关注下属的需求和感 受,以人性化的方式管理团队
。
德本财末:以道德为根本,财富为枝末
深入研究与传承
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大学》的解读将更加多元 和深入,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
跨文化交流与影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 性发展。
教育实践的探索与创新
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可以探索将《大学》中的教育 思想应用于现代教育实践中,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社会责 任感的人才。
《大学》(讲课)PPT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同时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等等。
什么是国学?
大学校训中的《大学》格言
河南大学
(国土)
(民族)
(土地)
?
(政区)
?
?
?
大 学
03
04
05
01
02
五、《大学》提出的教育观点
《大学》重在阐述教育纲领,其着眼点为教育与国家政治、社会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以道德认识(格物、致知)为起点,以克服偏私情感,树立道德信念(诚意、正心)为根本要求,以“治国、平天下”为实践目标。核心论点是:治人以修身为本,修身以慎独为先。(慎独: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
大学语文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舍得就是舍去和得到, 危机就是危险和机会, 悲观的人看到的是舍去和危险, 而乐观的人则看到的是得到和机会。
一加州大学教授云:
content
第一单元 国学 大学
貳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壹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大 学
上述三种意思,第一种最接近《大学》的原旨,所以朱熹加以采用。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同时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等等。
什么是国学?
大学校训中的《大学》格言
河南大学
(国土)
(民族)
(土地)
?
(政区)
?
?
?
大 学
03
04
05
01
02
五、《大学》提出的教育观点
《大学》重在阐述教育纲领,其着眼点为教育与国家政治、社会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以道德认识(格物、致知)为起点,以克服偏私情感,树立道德信念(诚意、正心)为根本要求,以“治国、平天下”为实践目标。核心论点是:治人以修身为本,修身以慎独为先。(慎独: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
大学语文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舍得就是舍去和得到, 危机就是危险和机会, 悲观的人看到的是舍去和危险, 而乐观的人则看到的是得到和机会。
一加州大学教授云:
content
第一单元 国学 大学
貳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壹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大 学
上述三种意思,第一种最接近《大学》的原旨,所以朱熹加以采用。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中华经典四书之《大学》ppt课件
6、子曰:“三年无改与父之道,可谓孝矣。”
7、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 喜,一则以惧。”
12
《孟子》
《孟子》是记录儒家另一位代表 人物——“亚圣”孟子及其弟子言论 的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的语言气势磅礴,议论 尖锐,机智而雄辩。其学说的出发 点为性善论,着力阐述民心在政治 和军事斗争中的只要作用。
20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 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 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 (5)得:收获。
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 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平静;内心平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 遇事安和,就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 到至善的境界。
知所先后则近4物栺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中庸论述的也是修身养性乊道但更侧重于人不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华经典
《大学》曾参、《论语》孔子、 《孟子》孟子、《中庸 》子思
——四书
《诗经》 、《尚书》、 《易经》 、 《礼记》、《春秋》
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 理。
16
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 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 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 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17
整体感知
《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 目”。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2、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7、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 喜,一则以惧。”
12
《孟子》
《孟子》是记录儒家另一位代表 人物——“亚圣”孟子及其弟子言论 的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的语言气势磅礴,议论 尖锐,机智而雄辩。其学说的出发 点为性善论,着力阐述民心在政治 和军事斗争中的只要作用。
20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 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 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 (5)得:收获。
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 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平静;内心平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 遇事安和,就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 到至善的境界。
知所先后则近4物栺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中庸论述的也是修身养性乊道但更侧重于人不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华经典
《大学》曾参、《论语》孔子、 《孟子》孟子、《中庸 》子思
——四书
《诗经》 、《尚书》、 《易经》 、 《礼记》、《春秋》
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 理。
16
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 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 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 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17
整体感知
《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 目”。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2、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做不善的事情。 (8)厌然:隐藏起来的样子。 (9)揜:即“掩”,掩盖。著其善:使自己善的一面故意显示给人
看。 (10)如见其肺肝然:就像看到了他的肺肝一样。 (11)何益:有什么好处。 (12)形于外:显露在外表上。 (13)曾子:姓曾,名参,孔子弟子。 (14)其严乎:多么严厉的监督啊。 (15)心广体胖:心胸宽广可以使身体舒适安闲。
(4)作新民:振作精神,带动民众共同致力于道德修养。 (5)诗:指《大雅•文王之什•文王》。
(6)周虽旧邦:作为诸侯国之一的周国,虽然是时间悠 久的邦国。
(7)其命惟新:周朝建立之后,顺天之命而道德昌盛。
(8)无所不用其极:任何事情都尽到最大努力。
《诗》云(1):“邦畿千里(2),惟民
所止(3)。”《诗》云(4):“缗蛮黄鸟
《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 《礼记》: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
著汇编。
二、《大学》译解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 在止於至善(4)。
注释 (1)大(da4,旧音tai4)学:《小戴礼记》中的一篇,
系统阐述修身治国之道。道:在此相当于“宗旨”。 (2)明明德:使明德显明。明德:天生而具备的善
国学经典《大学》
一、《礼记》
1、编定: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
和他的侄子戴圣。 《大戴礼记》: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在后 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 十九篇。 《小戴礼记》: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即今 存《礼记》。东汉末年,郑玄为《小戴礼记》 作注,后来这个本子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 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 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 人必读之书。
2、内容
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礼制、礼意,解 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 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内容广博,门 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 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 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 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
3、三礼
《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 期各国制度。
(5)所厚者薄:对应该重视的重视了却最后被轻 视。
(6)未之有:即“未有之”,没有这样的事情。
此谓知本(1),此谓知之至也(2)。
注释: (1)知本:知道根本问题在哪里。 (2)知之至:格物致知的最重要问题。
所谓诚其意者(1),毋自欺也(2)。 如恶恶臭(3),如好好色(4)。此之 谓自谦(5)。故君子必慎其独也(6)。 小人闲居为不善(7),无所不至,见君 子而后厌然(8),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9)。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1 0),则何益矣(11)?此谓诚于中, 形于外(12)。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 子曰(13):“十目所视.十手所 指.其严乎(14)!”富润屋,德润身, 心广体胖(15),故君子必诚其意。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1),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其本乱而末治者(3),否矣(4)。其
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5),未之有也(6)。
注释
(1)庶人:没有官爵的人,平民百姓。
(2)壹是:都是这样。
(3)本乱:根本事情混乱,根本问题是指修身。 末治:达到很好的治理结果,末是指治政。
(4)否:不可能。
注释 (1)诚其意:使心意真诚。 (2)毋:不要。 (3)恶恶臭(wu4 e4 xiu4):厌恶不好闻的气味。 (4)好好(hao4 hao3)色:喜欢美丽的色彩。 (5)自谦(qie4):自我快乐与满足。谦,通“慊(qie4)”。 (6)必:一定。慎其独:在独自一人的时候守住本心本性。 (7)小人:此指道德修养不够的人。闲居:平时无事的时候。为不
汤之《盘铭》曰(1):“苟日新(2),日日新,又日 新。”《康诰》曰(3):“作新民(4)。”《诗》曰 (5):“周虽旧邦(6),其命惟新(7)。”是故君 子无所不用其极(8)。
注释:
(1)盘铭:镌刻在盘子上的自我警戒性的文字。
(2)苟:果然能够。日新:每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3)康诰:指《尚书•周书•康诰》。
(7)终始:先知道最终方向,然后重视从开头做起。
(8)知所先後:知道前后的顺序与步骤。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1),先治其国 (2);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3);欲齐其 家者,先修其身(4)。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5);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6);欲诚其 意者,先致其知(7);致知在格物(8)。
知,目的是为了与心相通,认识自己的本性。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物格而后知至(1)。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 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注释 (1)物格:通过对天地万物的感知,而
使自己的内在本性得以显现,也就是恢复 自己的“良知”。
本末(6);事有终始(7)。知所先後则近道矣(8)。
注释
(1)知止:知道如何立足,知道行动原则,知道最终归 宿。有定:有坚定而且正确的心态和志向。
(2)静:心的宁静,不浮躁妄动。
(3)安:心安于所处之事、所处之位。
(4)虑:通过思考而加以选取。
(5)得:得道,达到至善的境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物:事物。本末:本来指树根和树枝,引申为先有 根本而后有生长、花果。
性品德。 (3)亲(qin1,朱子读作xin1)民:使民亲近。朱子
把“亲”解释为“新”,使民众道德更新。 (4)止於至善:以至善为立足点、行动原则和最终
归宿。至善:符合大道、自然而然的善,无私无为的 生生不息。
知止而後有定(1);定而後能静(2);静而後能
安(3);安而後能虑(4);虑而後能得(5)。物有
注释 (1)欲:想要。 (2)治:本指“使水平”,此指“使国平”。 (3)齐:使人在道德修养上向圣贤君子看齐。 (4)修:在道德上修养。身:自身,自己。 (5)正其心:使自己的心态端正。 (6)诚其意:使自己的心意真诚。 (7)致其知:使自己在知识与智慧上得到提高。 (8)格物:对天地万物及天地万物之道能够感
看。 (10)如见其肺肝然:就像看到了他的肺肝一样。 (11)何益:有什么好处。 (12)形于外:显露在外表上。 (13)曾子:姓曾,名参,孔子弟子。 (14)其严乎:多么严厉的监督啊。 (15)心广体胖:心胸宽广可以使身体舒适安闲。
(4)作新民:振作精神,带动民众共同致力于道德修养。 (5)诗:指《大雅•文王之什•文王》。
(6)周虽旧邦:作为诸侯国之一的周国,虽然是时间悠 久的邦国。
(7)其命惟新:周朝建立之后,顺天之命而道德昌盛。
(8)无所不用其极:任何事情都尽到最大努力。
《诗》云(1):“邦畿千里(2),惟民
所止(3)。”《诗》云(4):“缗蛮黄鸟
《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 《礼记》: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
著汇编。
二、《大学》译解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 在止於至善(4)。
注释 (1)大(da4,旧音tai4)学:《小戴礼记》中的一篇,
系统阐述修身治国之道。道:在此相当于“宗旨”。 (2)明明德:使明德显明。明德:天生而具备的善
国学经典《大学》
一、《礼记》
1、编定: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
和他的侄子戴圣。 《大戴礼记》: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在后 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 十九篇。 《小戴礼记》: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即今 存《礼记》。东汉末年,郑玄为《小戴礼记》 作注,后来这个本子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 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 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 人必读之书。
2、内容
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礼制、礼意,解 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 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内容广博,门 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 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 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 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
3、三礼
《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 期各国制度。
(5)所厚者薄:对应该重视的重视了却最后被轻 视。
(6)未之有:即“未有之”,没有这样的事情。
此谓知本(1),此谓知之至也(2)。
注释: (1)知本:知道根本问题在哪里。 (2)知之至:格物致知的最重要问题。
所谓诚其意者(1),毋自欺也(2)。 如恶恶臭(3),如好好色(4)。此之 谓自谦(5)。故君子必慎其独也(6)。 小人闲居为不善(7),无所不至,见君 子而后厌然(8),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9)。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1 0),则何益矣(11)?此谓诚于中, 形于外(12)。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 子曰(13):“十目所视.十手所 指.其严乎(14)!”富润屋,德润身, 心广体胖(15),故君子必诚其意。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1),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其本乱而末治者(3),否矣(4)。其
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5),未之有也(6)。
注释
(1)庶人:没有官爵的人,平民百姓。
(2)壹是:都是这样。
(3)本乱:根本事情混乱,根本问题是指修身。 末治:达到很好的治理结果,末是指治政。
(4)否:不可能。
注释 (1)诚其意:使心意真诚。 (2)毋:不要。 (3)恶恶臭(wu4 e4 xiu4):厌恶不好闻的气味。 (4)好好(hao4 hao3)色:喜欢美丽的色彩。 (5)自谦(qie4):自我快乐与满足。谦,通“慊(qie4)”。 (6)必:一定。慎其独:在独自一人的时候守住本心本性。 (7)小人:此指道德修养不够的人。闲居:平时无事的时候。为不
汤之《盘铭》曰(1):“苟日新(2),日日新,又日 新。”《康诰》曰(3):“作新民(4)。”《诗》曰 (5):“周虽旧邦(6),其命惟新(7)。”是故君 子无所不用其极(8)。
注释:
(1)盘铭:镌刻在盘子上的自我警戒性的文字。
(2)苟:果然能够。日新:每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3)康诰:指《尚书•周书•康诰》。
(7)终始:先知道最终方向,然后重视从开头做起。
(8)知所先後:知道前后的顺序与步骤。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1),先治其国 (2);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3);欲齐其 家者,先修其身(4)。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5);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6);欲诚其 意者,先致其知(7);致知在格物(8)。
知,目的是为了与心相通,认识自己的本性。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物格而后知至(1)。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 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注释 (1)物格:通过对天地万物的感知,而
使自己的内在本性得以显现,也就是恢复 自己的“良知”。
本末(6);事有终始(7)。知所先後则近道矣(8)。
注释
(1)知止:知道如何立足,知道行动原则,知道最终归 宿。有定:有坚定而且正确的心态和志向。
(2)静:心的宁静,不浮躁妄动。
(3)安:心安于所处之事、所处之位。
(4)虑:通过思考而加以选取。
(5)得:得道,达到至善的境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物:事物。本末:本来指树根和树枝,引申为先有 根本而后有生长、花果。
性品德。 (3)亲(qin1,朱子读作xin1)民:使民亲近。朱子
把“亲”解释为“新”,使民众道德更新。 (4)止於至善:以至善为立足点、行动原则和最终
归宿。至善:符合大道、自然而然的善,无私无为的 生生不息。
知止而後有定(1);定而後能静(2);静而後能
安(3);安而後能虑(4);虑而後能得(5)。物有
注释 (1)欲:想要。 (2)治:本指“使水平”,此指“使国平”。 (3)齐:使人在道德修养上向圣贤君子看齐。 (4)修:在道德上修养。身:自身,自己。 (5)正其心:使自己的心态端正。 (6)诚其意:使自己的心意真诚。 (7)致其知:使自己在知识与智慧上得到提高。 (8)格物:对天地万物及天地万物之道能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