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背诵》汇总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外古诗词诵读PPT优质课件

大意: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
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 《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 乡的深情?
品诗句
“谁家玉笛暗飞声” ①“暗”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
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 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 客观。
②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 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王维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 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 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 余首。
【代表作】诗作《相思》、《山居秋暝》 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写作背景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 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 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 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 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 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蜀道难》《将进 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 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 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 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 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折杨柳》 曲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 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 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 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
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 思。《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 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 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 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 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 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13.3[教学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13.3[教学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https://img.taocdn.com/s3/m/ad1535c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8.png)
知人论世
《晚春》写作背景 本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此时诗人已年 近半百。诗题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诗中描 写的乃郊游即目所见。《晚春》是韩愈颇富奇趣 的一首诗。
诗歌赏析
听范读音频,感受诗歌的韵律 美,想象诗歌描绘的场景。
反复诗歌赏析,读出节奏和韵 味,体会诗歌的意境。
诗歌赏析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歌赏析
晚春
杨花榆荚(jiá)无才思:意思是杨
韩愈
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紫”,如同人之“无才思”。杨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花,指柳絮。榆荚,指榆钱,榆树
的果实。才思,才气、才情。
解:懂得,知道。
诗歌赏析
晚春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结束,它们费尽心思纷纷争芳斗艳。 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只 知道飘散在空中如雪花般尽情飞舞。
诗歌赏析
•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第一句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长安的家;“路漫
漫”三字,给人长路漫漫之感,说明离家之远。第二句运用 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两句是写遇到返京使者时欲捎书信给家人报平安又苦于
没有纸笔的情形,一方面表现对故园的眷恋之情,一方面也表 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知人论世
《逢入京使》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八载(749)诗人远赴边塞上任途 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边塞,任安西节度使高仙 芝的幕府书记。他告别了长安的亲人,跃马踏上漫 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知人论世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往安西的大 路上,偶遇返京的使者。两人立马而谈,互叙寒 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岑参不免有些感伤, 同时想到请他捎口信给长安的家人,报个平安。 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等四首(共34张PPT)

读诗句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新知讲解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 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 河内沁阳。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 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 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 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 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作 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贾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约客
新知导入
导入语
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 彩的长河中,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 奇葩,永开不败。有的诗人,他胸怀大 志,博览群书;有的诗人,他屡受排挤, 报国无门;有的诗人,他独登高楼,难 觅知音。于是他们百感交集,写下了一 首首千古绝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 人们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明诗意
新知讲解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歌女
怨恨,仇恨
商女不知亡国恨,
指秦淮河。
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 陈后主所作,后世多称为亡国之音。
隔江犹唱后庭花。
今译:可怜的商女不知道国已经要亡, 还在对岸唱着淫靡之曲《后庭花》。
简析:这两句表面是批判歌女,实际上 批判颓靡世风和不知之将亡的统治者。
明诗意
知作者
新知讲解
知背景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 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 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 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坐宣室。上因 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 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 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 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全册】人教版PPT优质课件

课堂感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谢谢观赏!
再见!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作者档案
韩愈(768—824),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 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 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 治家。
课堂感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谢谢观赏!
再见!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作者档案
课件PPT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 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 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 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 然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①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②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③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④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卞 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 ⑤凭:托,烦,请。 ⑥传语:捎口信。
参考译文
回头向东看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 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相遇,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纸与笔,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帮我报个平安。
诗歌赏析
课件PPT
“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 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 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 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 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 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 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 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28共43张PPT%29

感慨家国兴亡,咏古思今,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 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 古讽今的目的. 是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 抨击社会现实,如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 古》。所抒发的主要情感有1)怀人伤己 ①对比失落型 ②同病相 怜型(2)以古映今 ①古盛今衰,兴沧桑之感 ②借古讽今,敲警世 之钟 ③怀古伤今,抒家国之叹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文帝对贾谊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这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①汉文帝求贤若渴,对待贤臣态度真诚。看起来是个
“好皇帝”②通过汉文帝态度的变化,侧面烘托了贾谊卓 著的政治才能③为后文的讽刺作了铺垫。
求
访
赞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怎么理解诗中“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杨万里·宋
杨万里 的诗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新知讲解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先生。 南宋杰出诗人, 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 家”。
杜牧系列:
江南春绝句
赤壁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新知导入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人教版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背诵》ppt课件(11页)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 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评析】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全诗意境优美、高雅,传达出王维隐居山林时心情的宁静、淡泊。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 1/6/232 021/6/2 32021/6/23202 1/6/23
谢谢大家
2021/6/20
12
常用这句诗来赞美人才辈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换旧人,或新一代的
崛起,就如滚滚长江,无法阻拦。
2021/6/20
11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6 /23202 1/6/23 Wednes day , June 23, 2021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 021/6/2 32021/6/23202 1/6/236 /23/202 1 9:21:52 PM
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
2021/6/20
4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 散入春风满洛城。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能不勾起思乡之情吗?
【评析】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 《折杨柳》曲调。此时此地听到这支曲子,谁能不思念 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
2021/6/20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 青苍的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 近晚时传来深远的钟声。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与背诵PPT-人教版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
这首诗写于李白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 途中。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他 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 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诗人乘着 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 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 从清溪到渝州的旅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 山挡住,这使踌躇满志的诗人对曾经生活过 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思念不已。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名篇, 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得宗建中 二年(781年)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 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
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诗的 前两句,诗人表示在春天繁荣的景物中,只怜 爱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 黄莺动听的鸣声,诗人却似乎不以为意。后 两句写晚雨野渡所见,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 急。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无行人。也许船 夫已归家歇息,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
[赏析]
山峰环绕,竹木幽幽,山的那一边飘过青 烟几缕,或许那儿亦有人家吧。天已向晚,透 过茂密葱茏的竹林,那又红又大的太阳正迟迟 下落,仿佛亦如我一般恋着这山色静好。鸟儿 向房檐飞还,间或栖止在上头,向人啁啾。最 有趣的是那云彩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有如 梦幻。烟飘、日落、鸟飞、云走,这是一幅变 动不居的画图,这就是生意盎然、勃勃生机的 美丽大自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鉴赏与背 诵
山中杂诗
南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作者简介]
吴均(469——519),字叔庠,吴兴 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西北)人。出身 寒贱,好学,为文有俊才。沈梁武帝 天监初年,柳恽为吴兴守,召他作主 簿。后官至奉朝请。他的诗文很有特 点,诗风流逸,写景清丽,构思新奇, 当时被认为“清拔有古气”,时人多 效法他,谓之“吴均体”。现存诗歌 多是乐府、赠答、咏物之作。有辑本 《吴朝请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下第六单元后) (共34张PPT)

就。
杨万里 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这里是把行人放过去 的意思。
诗意: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 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万山 深处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 拦。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 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 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 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 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贾生
李商隐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 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因受牛 李党争排挤,潦倒终生。他的诗长于律、 绝,富于文采,风格色彩秾丽,多用典,意旨 比较隐晦,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有 《李义山诗集》。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 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 看着闪闪的灯花。
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含而 不露的寂寞之情。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 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 “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 议论。
汉代长安城中未 央宫前殿的正室。
贾生
李商隐
即贾谊(前200-前168),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力 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 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 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约客
赵师秀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1170-1219),浙江永嘉人,字紫芝, 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南宋诗人。赵师秀 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 才”,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编有《赵师秀 集》《天乐堂集》等诗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最后一句诗,处理 得很简单,收束得干净利落,但简洁之中 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 含意隽永。
练习:
• • • •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 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 画面。 •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 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 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 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 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 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 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 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 后的孤寂心情。 • 4、“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 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 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 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练习:
• 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 的画面。 • 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 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 远的钟声隐隐传来,似乎在催促他赶 紧回去吧。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 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独 自向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的 出神。
• 2、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 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 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 的情绪。 • 3.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 “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 邃. “杳杳”二字写竹林寺的深远。 “苍苍” “杳杳”四个叠字,极精练 的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
竹里馆
唐· 王维
• 独坐幽篁里,
• 独自一人坐在幽静的竹林
• 弹琴复长啸。
• 一边弹琴一边长声呼啸。
• 深林人不知,
• 竹林深处幽深寂静,没人知晓我在做什么,
• 明月来相照。
• 只有一轮明月照耀着我,陪伴着我。
练习:
•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 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 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 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 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 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 琴、长啸。
路漫漫 涉边塞,思故乡 表达了诗人远 泪不干 涉边塞思乡怀亲之 无纸笔 捎口信,话平安 情怀 报平安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既有 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 迈的胸襟。
“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 的家园,“ 东望 ”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 马西行 。“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 征 ,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
闻 感
借笛中 吹奏的《折 杨柳》曲, 表达诗人对 故乡的思念 之情。
练习
•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 感情的思想感情。 •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 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 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 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练习:
•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 来的景象。 • 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 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 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 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 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 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 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
•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 “入”“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 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 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 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 入妙。 • 4、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 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 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山中杂诗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吴均(469~520) 南朝梁文学家。 字叔庠。吴兴 故鄣(今浙江安 吉县)人。
书法自成一体,称谓“吴均体”, 开创一代诗风。在文学方面,他提倡 "骈(pián)体文"。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 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 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 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 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 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 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 情。
峨眉山月歌
• 峨眉山月半轮秋,
唐· 李白
• 半轮明月悬挂在深秋的峨眉山巅,
• 影入平羌江水流。
• 月影倒映在那澄澈的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中。
• 夜发清溪向三峡,
• 在夜色中,我从清溪泽出发,奔向三峡,
• 思君不见下渝洲。
• 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 了,多么思念你啊!
练习
•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 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 写的作用。 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 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 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 念之情。 •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 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 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 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逢 入 京 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离开长安已经许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尘烟蔽天,双袖都已沾满了泪水还没有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骑马在路上相遇,没有纸笔(写家信)。 凭君传语报平安。 只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岑参(约715~770) 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 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出身仕宦家 庭。早岁孤贫,遍读经史。 此诗约作于天宝八年(749 ),这年岑 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 安的妻子,纵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 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 阳关,奔赴安西。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 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 撼大地的声威。
• 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 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 的高尚气节。 • 3、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 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 三个字的妙处吧。 • “舟自横”三字,一说小舟处此清闲之地,闲而 无用,表达诗人的不被重用的忧伤情怀;一说小 舟处此激流之中,坦荡悠然,表达诗人的宽广胸 怀;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诗歌丰富的精神 内涵。 •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脱俗隐逸的忧伤 情怀。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不知从哪儿传来悠扬的笛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它随着春风飞入整个洛阳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倾听才知是一曲《折杨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谁能不勾起思念故乡之情呢!
体味感情
《折杨柳》:古乐曲。古人别离,折杨柳 相赠,以寄托伤离之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 790后),唐代诗人, 曾在苏州做地方官, 后人称他“韦苏 州”。他的诗以简 洁朴素的语言歌咏 水景物,抒写田园 生活的乐趣;也有 一些反映民间疾苦 的作品。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评析】滁州: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诗人 自尚书比部员外郎外放滁州刺史,旋即罢任,闲居西涧作此 诗。全诗写西涧春景。从诗人创造的涧边幽草、水急舟横的 清幽意境中,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末二句以飞转流 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3、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 感情。 •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 事和沉沦身世。 •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诗文解释】苍翠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晚钟的声音 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辉,独自向青山归去。 【词语解释】 杳杳:深远处。 荷笠:斗笠挂在背上。荷:负。此写行僧形象。 【诗文赏析】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 字源澄,(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 云门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 歇宿的寺院。这首诗写傍晚时分,诗人送灵澈返回竹林寺 抒发了对灵澈的深厚情意,也表现了灵澈清寂的风度。全 诗即景写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练,纯朴秀美,意境闲淡
•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 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 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 •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 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赏析诗歌
岐王宅里寻常见, 追忆昔 崔九堂前几度闻。 日情谊 正是江南好风景, 述今相
练习题:
•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 的画面。 •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 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 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 飘了出来。
•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 • 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 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 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 字?谈谈你的看法。 • 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 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 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 所以不能改。 • 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 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