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资料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公共建筑原理PPT课件

分的装饰大样) 各工种相应配套的施工图 建筑、结构及设备说明书:结构及设备的计算书、工程预算
38
一、认识建筑设计
5、建筑设计的特点:
创作性、综合性、双重性、过程性、 社会性
6、建筑设计的方法:
先功能后形式、现形式后功能
7、建筑设计的过程:
从简到详、从浅到深、从粗到细、循序渐进
任务分析 方案构思 方案完善
间得当、结构合理、经济有效、安全可靠等
46
三、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二)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合理安排各部空间,使分区明确有联系方便 1、空间的主与次 2、空间的“动”与“静” 3、空间联系的“内”与“外”
47
三、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三)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 功能组织的重要方面
1、人流组织方式
(1)平面组织方式 (2)立体组织方式
52
三、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2、群体组合类型及特点
(1)分散式布局组合 (2)中心式布局组合
公共建筑的艺术处理
满足功能要求外,还应满足人们心理、视觉的要 求,还应起到改善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53
三、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的艺术处理 (一)建筑形体构图原理: 1、以简单几何形状求统一` 2、主从与重点 3、对比与微差 4、对位与呼应 5、韵律与节奏 6、均衡与稳定 7、比例与尺度
候条件
日照、主导风向,确定房屋朝向、间距 风速是高层建筑、电视塔设计中考虑结构布置、建筑
体型的因素 雨雪量多少对屋顶形式和构造有影响 风向玫瑰图
41
一、认识建筑设计
D 地形、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 对建筑物的平面组合、结构布置和建筑体型有明显
影响(错层,特殊结构构造措施) E 建筑模数和模数制 基本模数:M0=100毫米 扩大模数:3 M0、6 M0、12 M0、30 M0 分模数:1/2 M0、1/5 M0、1/10 M0
38
一、认识建筑设计
5、建筑设计的特点:
创作性、综合性、双重性、过程性、 社会性
6、建筑设计的方法:
先功能后形式、现形式后功能
7、建筑设计的过程:
从简到详、从浅到深、从粗到细、循序渐进
任务分析 方案构思 方案完善
间得当、结构合理、经济有效、安全可靠等
46
三、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二)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合理安排各部空间,使分区明确有联系方便 1、空间的主与次 2、空间的“动”与“静” 3、空间联系的“内”与“外”
47
三、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三)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 功能组织的重要方面
1、人流组织方式
(1)平面组织方式 (2)立体组织方式
52
三、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2、群体组合类型及特点
(1)分散式布局组合 (2)中心式布局组合
公共建筑的艺术处理
满足功能要求外,还应满足人们心理、视觉的要 求,还应起到改善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53
三、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的艺术处理 (一)建筑形体构图原理: 1、以简单几何形状求统一` 2、主从与重点 3、对比与微差 4、对位与呼应 5、韵律与节奏 6、均衡与稳定 7、比例与尺度
候条件
日照、主导风向,确定房屋朝向、间距 风速是高层建筑、电视塔设计中考虑结构布置、建筑
体型的因素 雨雪量多少对屋顶形式和构造有影响 风向玫瑰图
41
一、认识建筑设计
D 地形、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 对建筑物的平面组合、结构布置和建筑体型有明显
影响(错层,特殊结构构造措施) E 建筑模数和模数制 基本模数:M0=100毫米 扩大模数:3 M0、6 M0、12 M0、30 M0 分模数:1/2 M0、1/5 M0、1/10 M0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设计讲义(PPT+1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成果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们全面掌握了公共建筑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案例中。未来我们将继续提高专业技能,为社会 提供优质的公共建筑设计服务。
展望未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建筑设计面临着更多挑战,如可持续发 展、智能化、无障碍等。我们将紧跟行业前沿,不断创新,为打造更 宜居的城市贡献力量。
绿色材料
选用环保、可再生、低碳排放的 建材, 减少建筑生命周期对环境的 影响。
室内环境设计
营造舒适氛围
室内环境设计要致力于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空间体验。通过合理的采光、色彩搭配和家具布置等,营造轻松自然的氛围,满足人们的 感官需求。
提升使用体验
关注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出人性化的空间布局和动线流线。确保良好的通风、采光和隔音效果,增强使用者的舒适感和归属感。
安全管理
制定完善的安全预案,确保建筑物及其 使用者的安全。
节能环保
采取节能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 对环境的影响。
用户服务
关注使用者需求,提供优质的使用体验, 提升建筑物的公众价值。
成功案例分析一
以苏州园林为例,这个成功案例展示了如何在公共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特色和传 统文化元素。通过精心的空间布局、精细的园景设计和恰当的材料选用,营造出 独特的中国园林风格,为游客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该项目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 巧妙地融合了现代设计理念,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提升了公共建筑的功能性和 舒适性。
应急消防设备
在关键区域配备消防栓、灭火器等应急消 防设备,为及时扑救提供保障。
节能环保设计
优化能耗
采用高效节能技术和材料, 最大程 度降低建筑的用水、用电和用气 消耗。
可再生能源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概述(ppt 56页)

第一节 空间组成 主要使用空间 次要使用空间 交通联系部分
2021/7/10
一、水平交通的组织
1、类型 单一交通联系功能
如:旅馆、办公等建筑的走道 主要为交通功能兼做其他功能
如:医院门诊部、中小学的走 道 复合功能 如:展廊
2021/7/10
一、水平交通的组织
2、尺度
主要根据功能需要、规范规定及空间 感受确定 宽度 根据人流性质确定,一般大于1500; 长度 根据建筑性质、耐火等级、设计规范 以及视觉感受等确定 通则:内走道不超过20米时至少一端 采光口,超过20米时应两端有采光口, 超过40米时应增加中间采光口,否则应 采用人工照明;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概述 (ppt 56页)
2021年7月10日星期六
概述
大纲要求:2.1 系统掌握建筑设计的各项基础理论、
公共和居住建筑设计原理;掌握建筑类别等级的划分及 各阶段的设计深度要求;掌握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标准; 理解建筑与室内外环境、建筑与技术、建筑与人的行为 方式的关系。
学习目的:着重分析公共建筑中的共性问题,力求运用
三、套内各功能空间设计
3、厨房 面积不小于4-5平方米 应有直接的采光和自然通风 布置要求,操作面净长不应小于2.1米 净宽
2021/7/10
三、套内各功能空间设计
4、卫生间 三件卫生洁具、使用面积不小于3平方米 开门 布置 洗衣机
2021/7/10
三、套内各功能空间设计
5、层高和室内净高 层高 净高 6、阳台 栏杆 7、套内走道、楼梯及储藏空间 8、门窗
第四节 高层建筑的空间组合
高层建筑建设的必然性:
城市用地与建筑密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化;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建设的可 能性;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
2021/7/10
一、水平交通的组织
1、类型 单一交通联系功能
如:旅馆、办公等建筑的走道 主要为交通功能兼做其他功能
如:医院门诊部、中小学的走 道 复合功能 如:展廊
2021/7/10
一、水平交通的组织
2、尺度
主要根据功能需要、规范规定及空间 感受确定 宽度 根据人流性质确定,一般大于1500; 长度 根据建筑性质、耐火等级、设计规范 以及视觉感受等确定 通则:内走道不超过20米时至少一端 采光口,超过20米时应两端有采光口, 超过40米时应增加中间采光口,否则应 采用人工照明;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概述 (ppt 56页)
2021年7月10日星期六
概述
大纲要求:2.1 系统掌握建筑设计的各项基础理论、
公共和居住建筑设计原理;掌握建筑类别等级的划分及 各阶段的设计深度要求;掌握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标准; 理解建筑与室内外环境、建筑与技术、建筑与人的行为 方式的关系。
学习目的:着重分析公共建筑中的共性问题,力求运用
三、套内各功能空间设计
3、厨房 面积不小于4-5平方米 应有直接的采光和自然通风 布置要求,操作面净长不应小于2.1米 净宽
2021/7/10
三、套内各功能空间设计
4、卫生间 三件卫生洁具、使用面积不小于3平方米 开门 布置 洗衣机
2021/7/10
三、套内各功能空间设计
5、层高和室内净高 层高 净高 6、阳台 栏杆 7、套内走道、楼梯及储藏空间 8、门窗
第四节 高层建筑的空间组合
高层建筑建设的必然性:
城市用地与建筑密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化;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建设的可 能性;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
公共建筑设计1-(1)PPT课件

若干幢建筑摆在一起,只有摆脱偶然性而表现出一种内在的有 机联系和必然时,才能真正地称为“群体”。
这种有机联系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必须正确反映各建筑物之间的功能关系。 必须和特定的地形条件相结合。 因此,一组完整的建筑群体组合应做到如下几点: 各建筑物的形体之间彼此呼应、相互制约。 各外部空间既完整统一又相互联系,从而构成完整的体系。 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相互交织穿插、和谐共处于一体。
■ 绿地使空间生动,是表达总体布局意境的有效 手段之一。
■ 绿地场地定额:
电影院剧院 绿地率≥15%
医院疗养院
≥15% ~50%
体育建筑
≥30%
2021/3/12
29
2021/3/12
30
2021/3/12
31
2021/3/12
32
33
2021/3/12
2)建筑小品
■ 在总体布局中某些重要显眼的地方,如主要出202Biblioteka /3/121718
2021/3/12
1.2室外场地
3) 停车场——包括自行车停车场、汽车停车场。
在大型公建中,汽车的停车场是必须设置的, 应该接近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又要避免影响建筑 物的正面交通与美观,通常都设置在建筑物的后方 或一侧。还可考虑利用地下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场的 方式,节约用地。
2021/3/12
1.1建筑
5
因此,一组完整的建筑群体组合应做到如下几点: 通过组合形成的室外环境空间,应体现出一定的设计意图和艺
术构思。 各建筑物的形体之间彼此呼应、相互制约。 满足人们行为心理上的需求。
2021/3/12
上 海 体 育 馆 6总 体 布 局 图
2021/3/12
北京天安门广场总体布局图
这种有机联系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必须正确反映各建筑物之间的功能关系。 必须和特定的地形条件相结合。 因此,一组完整的建筑群体组合应做到如下几点: 各建筑物的形体之间彼此呼应、相互制约。 各外部空间既完整统一又相互联系,从而构成完整的体系。 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相互交织穿插、和谐共处于一体。
■ 绿地使空间生动,是表达总体布局意境的有效 手段之一。
■ 绿地场地定额:
电影院剧院 绿地率≥15%
医院疗养院
≥15% ~50%
体育建筑
≥30%
2021/3/12
29
2021/3/12
30
2021/3/12
31
2021/3/12
32
33
2021/3/12
2)建筑小品
■ 在总体布局中某些重要显眼的地方,如主要出202Biblioteka /3/121718
2021/3/12
1.2室外场地
3) 停车场——包括自行车停车场、汽车停车场。
在大型公建中,汽车的停车场是必须设置的, 应该接近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又要避免影响建筑 物的正面交通与美观,通常都设置在建筑物的后方 或一侧。还可考虑利用地下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场的 方式,节约用地。
2021/3/12
1.1建筑
5
因此,一组完整的建筑群体组合应做到如下几点: 通过组合形成的室外环境空间,应体现出一定的设计意图和艺
术构思。 各建筑物的形体之间彼此呼应、相互制约。 满足人们行为心理上的需求。
2021/3/12
上 海 体 育 馆 6总 体 布 局 图
2021/3/12
北京天安门广场总体布局图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五ppt课件

内外环境。
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经济性原则
公共建筑设计应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注重节约投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应采用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手段,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艺术性原则
公共建筑设计应注重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通过独特的造型设计、色彩搭配 以及装饰手法等,营造出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室内外环境。同时,应与周围 环境相协调,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未来公共建筑将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关注人们的需求和感受,创 造更加舒适、宜人的建筑环境。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运用导向性元素如楼梯、走廊等引导人流; 通过暗示性手法如色彩、灯光等营造特定的 空间氛围。
03
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与设 计
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
点、线、面、体
点是造型的基础,线有直 线和曲线之分,面有平面 和曲面之分,体则是三维 的空间造型。
色彩
色彩是造型艺术的重要手 段,通过色彩的对比、调 和、渐变等手法,可以创 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均衡性
均衡是指在造型艺术中通过 调整元素的分布、色彩、质 感等手段,达到视觉上的平 衡和稳定。
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造型艺术中的 重要原则,可以通过重复、 渐变、交错等手法创造出动 感和韵律感。
造型艺术的表现手法
抽象手法通过简化的形状、色彩和质感来表现对象的 本质特征;具象手法则通过逼真的描绘来再现对象的
采用自然通风、采光和绿色植物等设计手法,创造舒适、健康的 室内环境。
未来公共建筑的展望
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发展
未来公共建筑将更加注重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应用,实现更高效、 便捷的建筑管理和服务。
绿色环保理念的深入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公共建筑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理念的应 用,推动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经济性原则
公共建筑设计应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注重节约投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应采用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手段,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艺术性原则
公共建筑设计应注重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通过独特的造型设计、色彩搭配 以及装饰手法等,营造出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室内外环境。同时,应与周围 环境相协调,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未来公共建筑将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关注人们的需求和感受,创 造更加舒适、宜人的建筑环境。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运用导向性元素如楼梯、走廊等引导人流; 通过暗示性手法如色彩、灯光等营造特定的 空间氛围。
03
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与设 计
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
点、线、面、体
点是造型的基础,线有直 线和曲线之分,面有平面 和曲面之分,体则是三维 的空间造型。
色彩
色彩是造型艺术的重要手 段,通过色彩的对比、调 和、渐变等手法,可以创 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均衡性
均衡是指在造型艺术中通过 调整元素的分布、色彩、质 感等手段,达到视觉上的平 衡和稳定。
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造型艺术中的 重要原则,可以通过重复、 渐变、交错等手法创造出动 感和韵律感。
造型艺术的表现手法
抽象手法通过简化的形状、色彩和质感来表现对象的 本质特征;具象手法则通过逼真的描绘来再现对象的
采用自然通风、采光和绿色植物等设计手法,创造舒适、健康的 室内环境。
未来公共建筑的展望
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发展
未来公共建筑将更加注重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应用,实现更高效、 便捷的建筑管理和服务。
绿色环保理念的深入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公共建筑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理念的应 用,推动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设计原理总结》PPT课件

25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二、影响套型设计的几个因素
(一)、家庭人口构成 住户家庭人口构成通常可按以下三种方法进行归纳分类:
1.户人口规模:户人口规模指住户家庭人口的数量。如一人 户、二人户乃至八人以上户。通常为 3.22人/户
2.户代际数:指住户家庭常住人口的代际数。如一代户、二 代户乃至三代及以上户。通常为两代户
39
二、厨卫空间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二)卫生间
设计要求:
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 房的上层;卫生间的地面和墙面应考虑防水措施。地面应防滑和 排水,墙面应便于清洗。卫生间地面高度可降低30~60mm.
40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三、交通及其它辅助空间
(三)室外空间 1.阳台 1).按使用功能可分为生活阳台和服务阳台。 2).平面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a.挑阳台 b. 凹阳台 c. 半凸半凹阳台 d.封闭阳台
47
48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二、套型的朝向及通风组织
一套住宅在一栋房屋中所处的位置有几种情况 :
49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二、套型的朝向及通风组织
(一)每套只有一个朝向:位于房屋的一侧。应避免最不 利的朝向。单朝向通风很难组织,但可用于北方等对通风 要求不高的地区
50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二、套型的朝向及通风组织
43
第三节 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
一、套型空间的组合分析
(一)户内功能分析 住户的基本生活需求:包括会客、家人团聚、娱乐、
休息、就餐、炊事、学习、睡眠、洗盥、便溺、晾晒、 贮藏等。 (二)户内功能分区
户内功能分区:根据各功能空间的使用要求、性质 及使用时间等进行合理地组织,使性质和使用要求相近 的空间组合在一起,避免性质和使用要求不同的空间互 相干扰 。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二、影响套型设计的几个因素
(一)、家庭人口构成 住户家庭人口构成通常可按以下三种方法进行归纳分类:
1.户人口规模:户人口规模指住户家庭人口的数量。如一人 户、二人户乃至八人以上户。通常为 3.22人/户
2.户代际数:指住户家庭常住人口的代际数。如一代户、二 代户乃至三代及以上户。通常为两代户
39
二、厨卫空间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二)卫生间
设计要求:
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 房的上层;卫生间的地面和墙面应考虑防水措施。地面应防滑和 排水,墙面应便于清洗。卫生间地面高度可降低30~60mm.
40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三、交通及其它辅助空间
(三)室外空间 1.阳台 1).按使用功能可分为生活阳台和服务阳台。 2).平面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a.挑阳台 b. 凹阳台 c. 半凸半凹阳台 d.封闭阳台
47
48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二、套型的朝向及通风组织
一套住宅在一栋房屋中所处的位置有几种情况 :
49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二、套型的朝向及通风组织
(一)每套只有一个朝向:位于房屋的一侧。应避免最不 利的朝向。单朝向通风很难组织,但可用于北方等对通风 要求不高的地区
50
第一章 住宅套型设计
二、套型的朝向及通风组织
43
第三节 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
一、套型空间的组合分析
(一)户内功能分析 住户的基本生活需求:包括会客、家人团聚、娱乐、
休息、就餐、炊事、学习、睡眠、洗盥、便溺、晾晒、 贮藏等。 (二)户内功能分区
户内功能分区:根据各功能空间的使用要求、性质 及使用时间等进行合理地组织,使性质和使用要求相近 的空间组合在一起,避免性质和使用要求不同的空间互 相干扰 。
(最新)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讲义课件

建筑的发展
建筑的发展规律——“目的性”、“地点性”、“时间性”— —建筑产生及其发生发展过程贯穿始终的三大普遍规律。
目的性规律:
三大规律的主体和主导性规律。建筑现象的发展
变化有其客观方面的原因,最根本的就是人的需要、欲求、意
愿等等,即人对建筑的目的。(人类产品共有)。
地点性规律:
地点不同,相应的条件不同,建筑势必因之而异。(建
2.设计的定义 设计的定义
设计: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案、图样等。 如:服装设计;厂房设计。(《辞海》472页) 亚历山大《论形式的合成》中,区分了原始的、民 间的建造过程与职业建筑师的设计活动,并很有见 地的称前者为无意识设计,后者则称为有意识设计。
设计的三个核心: 1)先于事物的实际存在 2)非常周密严谨符合逻辑 3)清晰完整的表达 表达的方式: 图示表达 模型表达 文字表达 语言表达
“公用地”危害理论——是指场地谁来用都行, 怎么用都 行
土木楼操场
作为停车场应该用地性质单一 应该排他性的使用, 如把停车场地面做成鹅卵石地面
▪水——给水 种类
饮用水: 直接能喝 洗涤热水: 洗澡等 洗涤冷水: 平常所用自来水 冲厕水: 如北京用中水 复杂分级: 物尽所需,在总体社会运营成本 上便宜
降水——对建筑影响大,雨与雪比较难挡,设计的建筑要 做到不漏和排水通畅
雨: 水表面有张力,雨水在粗糙的地面上流淌要1%以上 的坡,1%~3%的坡度是主要选取的值,因此建筑场地 没有平的,一定要考虑场地排水
雪: 要考虑雪的荷载
门
下水井
院子 人行道
场地排水简图
气流 方向: 根据实际情况迎合或避开主导风向 速度: 几级风即速度每小时约多少公里 风频玫瑰图: 距圆心越远表示频率越大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ppt 37页)

(d)在超过8层的高层公共建筑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了。 往往因电梯部数多,可考虑成组地排列于电梯厅内,一般每组电梯 不超过8部为宜,并应与电梯厅的空间处理相适应。
(e)因电梯本身不需要采光,所以电梯间的位置可以比较灵活。其 位置重要依据交通联系是否便捷来确定的,通常可布置在建筑的中 心地带。当然也可露明装设,形成装饰性强的景观电梯。
3.交通枢纽空间:
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与通道、楼梯等空 间的衔接等,需要设置门厅、过厅等空间形式,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 过渡的作用。
公共建筑的主要出入口部分,是整个建筑的人流出入汇集的场所,也 是建筑空间处理的重点。
公共建筑门厅出入口部分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要求:
2.垂直交通:
位置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 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
类型:
(1)楼梯: ——直跑楼梯:具有方向单一和贯通空间的特点;
——双跑楼梯:
——三跑楼梯:
——其它类型楼梯:旋转楼梯、剪刀楼梯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基于防火疏散的要求,至少需设置两部楼梯, 根据布局的需要布置在担负人流大致相当的部位上。设置一部楼梯的 要求详见规范。
(2)自动扶梯: ——在一些大型公共建筑中,往往因为人多而集中的特点,常选择具备
连续不断乘载人流的自动扶梯,借以组织人流疏散问题,如百货大 楼、地铁站、铁路旅客站、航空港等。 ——自动扶梯可以单独布置成上行或下行的,也可以布置成上下行并列 的。 ——一般自动扶梯的坡度为30o,单股人流使用的自动扶梯,多采用 810mm的宽度,每小时运送人数约为5000~6000人左右,运行的垂直 方向升高速度为28~38m/min。 ——优点: --具备连续快速疏散大量人流的优越性。 --不需要在建筑顶部安设机房和在底层考虑缓冲坑等,比电梯占用 空间少。 --发生故障时可做一般楼梯使用。 ——但自动扶梯行程速度缓慢,对于年老体弱及携带大件物品者也不够 方便。所以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在安装自动扶梯的同时,仍需考虑 装设电梯或一般性楼梯,作为辅助性的垂直交通工具。
(e)因电梯本身不需要采光,所以电梯间的位置可以比较灵活。其 位置重要依据交通联系是否便捷来确定的,通常可布置在建筑的中 心地带。当然也可露明装设,形成装饰性强的景观电梯。
3.交通枢纽空间:
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与通道、楼梯等空 间的衔接等,需要设置门厅、过厅等空间形式,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 过渡的作用。
公共建筑的主要出入口部分,是整个建筑的人流出入汇集的场所,也 是建筑空间处理的重点。
公共建筑门厅出入口部分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要求:
2.垂直交通:
位置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 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
类型:
(1)楼梯: ——直跑楼梯:具有方向单一和贯通空间的特点;
——双跑楼梯:
——三跑楼梯:
——其它类型楼梯:旋转楼梯、剪刀楼梯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基于防火疏散的要求,至少需设置两部楼梯, 根据布局的需要布置在担负人流大致相当的部位上。设置一部楼梯的 要求详见规范。
(2)自动扶梯: ——在一些大型公共建筑中,往往因为人多而集中的特点,常选择具备
连续不断乘载人流的自动扶梯,借以组织人流疏散问题,如百货大 楼、地铁站、铁路旅客站、航空港等。 ——自动扶梯可以单独布置成上行或下行的,也可以布置成上下行并列 的。 ——一般自动扶梯的坡度为30o,单股人流使用的自动扶梯,多采用 810mm的宽度,每小时运送人数约为5000~6000人左右,运行的垂直 方向升高速度为28~38m/min。 ——优点: --具备连续快速疏散大量人流的优越性。 --不需要在建筑顶部安设机房和在底层考虑缓冲坑等,比电梯占用 空间少。 --发生故障时可做一般楼梯使用。 ——但自动扶梯行程速度缓慢,对于年老体弱及携带大件物品者也不够 方便。所以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在安装自动扶梯的同时,仍需考虑 装设电梯或一般性楼梯,作为辅助性的垂直交通工具。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概述(ppt 56页)行业)PPT共58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概述(ppt 56页)行业)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曰:“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 用。”
■ “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均质空间/非均质空间(后现代主义建筑“空间论”)。空间 并非“空” 间,而是指人能活动于(海德格尔称之为“诗 意地居住”)其间的由具体的构件围隔而成的内外环境。
■ 舒尔兹将空间分为“存在空间”和“建筑空间”——前者指 的是“心理空间”,后者指的是“场所空间”;
1.场所与节点(中心、目标):“体量一中心”:体量作为表 现的条件以及目标,中心作为传达意义集中点;体量一 中心性与闭合性,二者有着“相互伴随”的关系。
A.近接性原理一集中各要素统一成多簇状,就是使体量 集中;
B. 闭合性原理一作为某种特殊场所,确定从周边分离的 一 个空间,如“洞窟”。
2.路线与轴线:凯文·林奇,“(路线)是观察者天天、时 时(观念上)通过,或可能通过的道路”。组织空间的轴线 实际上并不带有引起真正运动的志向,而是体现把多数要 素相互统一,而且常把这些要素与更大的整体联系起来的 一个象征性方向。
■ “存在空间”与“建筑空间”之间应保持结构的同型关系。
l 一、物理空间(均质空间) ● 特点尺寸、形状、体积、材质、颜色……
二、心理空间(非均质空间)
特点: 形式、尺度、体量、质感、力度、方 向、方位、 光影、比例、节奏、韵律……整合成明晰的心理图式, 形成特殊的视觉心理场(空间知觉场),即“格式塔”。
建筑物所包容的“空间”(Space),就是指由所围 合或构成的“空心”的体量。通常,我们将建筑空间分为 两种类型:内部空间,全部由建筑物本身所包容;外部空 间,即城市空间,由建筑物和它周围的东西所构成——它 们可以是桥梁、方尖碑、喷泉、凯旋门、树群,以及建筑 物的立面,等等。建筑仿佛是“一种巨大的空心雕刻品”, 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蕴涵着动的潜力和无穷无尽的变化。 当人们进入到一幢引人入胜的建筑内部,犹如穿越在变化 万端的自然溶洞,空间的忽大忽小、忽明忽暗,或低回曲 折、或雄浑开阔,常使我们流连忘返,一唱三叹。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3.领域与地区:凯文·林奇为地区(DISTRICT)所下的 定义是:“观察者内心可进入其中,并具有某种共同性与 同一性特征,因此可认知的‘区域’。决定地区的物理 特征是主题连续,它是由质地、空间、形体、细部、象 征、建筑类型、用途、活动、居民、维持程特征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特征 群”(CHARACTERIRISTIC CLUTER)。边界确定则地区形成即 被强化。在一般环境中,可分为主要由地形和植物决定的自 然领域、与人作为某种特殊活动表现而形成的领域两类,但 不论对那种情况,边界和质地(肌理)都是决定性的基本特征, 也就是闭合性与类同性这一格式塔原理。在这种呈现同样质 地的“背景”(GROUND)上,由于尺度、质地变化或导入特殊 边界等原因,特殊的领域即作为明确的“图”而表现出来。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参考书籍
《建筑空间论》………………布鲁诺·赛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存在、空间、建筑》……诺伯格·舒尔兹,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的形象》…………………凯文·林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艺术与视知觉》………鲁道夫·阿恩海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传统复合空间观念》…………………许亦农,《建筑师》 《人为环境的形式构成》………项秉仁,《建筑学报》85年2期 《行为建筑学引论》………………………胡正凡,《世界建筑》 《建筑设计中轴线的系统变异》………王绍森,载《建筑学报》
特点:景观(场景)……,沟通文化层面,触及人类的深 层意识,形成多层面的建筑体验,即各种“型”等。
■ “可以安居的场所”:《德伯家的苔丝》描述苔丝对 “家”的印象。
■ “土地之灵” :表现了某种确切的性质,这样的性质 决不是单纯的,尤其是今天我们的时代,确实充满了错 综复杂和矛盾。
心理性综合: 由场所、 路线、领域构成一个可称 之为“场”(FIELD)的东 西。
四、生态空间(非均质空间)
树立“建筑·人·环境”的整体观念,着眼于现实,关 注着人类的未来,如“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等。环 境具有经济的、生态的和社会的意义,反对以“技术”和 “国际式”的名义,用极不合理的手段,带来经济的、生态 的和社会的灾难;反对无视直接的资源、宏观的环境问题、 以及人的联系与交往的建筑物。提倡把建筑物置于所在地的 文脉上建设经济上合理、符合生态的、有助于社区建设的建 筑方向。
路易斯·康说:“住宅是一种存在于头脑中的,纯无 的观念,它既无形状,也无尺寸;一座住宅则是这种观念 在具体环境中的转译”。
■ 菲力浦·约翰逊称之为“洞穴”(或“空洞”),形容在 空间中特殊的心理感觉;
■ 苏珊·朗格称之为“虚幻空间”。心理空间的理论基础 是现代完形心理学的“空间知觉”理论。
三、场所空间(非均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