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1.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包括城市排水系统的过载、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城市洪涝灾害的增多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
本技术指南旨在提供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指导,让城市能够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2.海绵城市的基本原理海绵城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改变城市面貌和功能,实现雨水集蓄、渗透、净化和利用,以及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提升。
基本原则包括:自然与人工水系统的融合、城市水循环的平衡、多功能土地利用与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
3.雨水管理技术海绵城市的核心是雨水管理,其中主要的技术包括:雨水收集、雨水渗透、雨水回用和雨水净化。
雨水收集可以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湖泊等设施来实现,将雨水集中收集并进行储存;雨水渗透可以通过改善城市地表的透水性,如使用透水砖、草坪铺面等,将雨水渗入地下水层;雨水回用可以通过建设雨水利用设施,如雨水收集装置,将雨水直接用于植物灌溉、厕所冲洗等;雨水净化可以通过建设雨水净化设施,如湿地、生物滤池等,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净化,达到供生活用水或回灌地下水的要求。
4.绿色交通系统海绵城市需要建设绿色、低碳的交通系统,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和交通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主要技术包括: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如地铁、有轨电车等,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提倡步行和骑行出行,改善城市步行和骑行环境;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提供安全、便捷的步行和骑行通道;鼓励电动车的使用,建设电动车充电设施等。
5.城市绿地系统海绵城市要注重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主要技术包括:合理规划城市绿地,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建设城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公园,恢复和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的植物,提高城市植被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建设屋顶花园、垂直绿化等,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
6.建筑节能技术海绵城市需要建设节能的建筑,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海绵城市LID课件(海绵城市技术指南要点分析及国内外案例)
已参与新、修编的标准及导则(北建大雨水团队)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跨专业标准 《公园设计规范》 《建筑节水产品术语标准》…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雨水系统标准 《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 《城市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低影响技术导则》
《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设计导则》 手册指南 《低影响开发城市雨水系统技术指南》 《低影响开发城市雨水系统技术政策》 《嘉兴市分散式雨水控制利用系统技术导则》 北京建筑大学 《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典型低影响开发技术图集》 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1
我国部分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一览表
序号 1 2 3 …… 68 69 70 71 72 …… 115 116 117 118 119 …… 149 150 151 152 153 ……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省、市 青海 青海 新疆 …… 黑龙江 甘肃 黑龙江 吉林 云南 …… 辽宁 江西 辽宁 浙江 山东 …… 山东 四川 天津 辽宁 四川 …… 江苏 四川 广东 海南 海南 广西 广东 海南 广东 站名 冷湖 格尔木 吐鲁番 …… 牡丹江 崆峒 通河 延吉 临沧 …… 彰武 赣州 沈阳 杭州 潍坊 …… 惠民 宜宾 天津 营口 高坪区 …… 赣榆 万源 汕头 海口 琼海 钦州 汕尾 东方 阳江 年均降雨量 (mm) 10.1 30.5 9.7 …… 519.1 447.2 528.7 496.2 1085.4 …… 490.9 1394.0 676.1 1411.2 554.5 …… 536.2 952.7 503.3 629.2 962.0 …… 899.3 1234.5 1574.2 1668.8 1985.6 2091.7 1900.9 968.1 2364.7 50% 2.2 2.3 2.5 …… 5.9 6.2 6.4 6.2 7.1 …… 8.6 9.8 9.3 9.7 9.8 …… 10.8 8.8 10.6 11.0 10.1 …… 14.0 14.0 15.9 16.7 17.4 18.3 19.5 19.3 21.5 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mm) 60% 70% 75% 80% 2.8 3.5 3.9 4.6 2.9 3.7 4.2 4.9 3.2 4.1 4.7 5.5 …… …… …… …… 8.1 11.1 13.2 15.9 8.4 11.4 13.4 16.0 8.8 12.0 14.1 16.8 8.5 11.7 13.9 16.9 9.6 12.8 14.9 17.6 …… …… …… …… 11.9 16.6 19.6 23.6 13.3 17.9 21.0 24.8 12.8 17.5 20.8 25.0 13.1 17.8 21.0 24.9 13.4 18.1 21.3 25.4 …… …… …… …… 15.1 21.1 24.9 29.9 12.9 19.0 23.4 29.1 14.9 20.9 25.0 30.4 15.7 21.9 25.9 31.2 14.4 20.7 25.0 30.8 …… …… …… …… 19.8 28.3 34.4 41.9 20.1 28.9 35.0 42.5 22.1 30.5 36.0 43.0 23.5 33.1 40.0 49.5 24.6 34.7 41.8 51.4 25.8 36.3 43.5 52.8 27.2 37.8 44.8 53.8 28.0 40.7 49.5 60.7 30.4 44.0 53.7 66.4 85% 5.5 5.8 6.5 …… 19.3 19.6 20.4 20.8 21.0 …… 29.3 29.8 30.3 30.3 30.8 …… 36.6 36.7 37.8 38.2 38.4 …… 51.5 52.3 53.0 63.4 64.8 65.0 65.6 76.0 84.6
2023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3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题库附答案(基础题)单选题(共30题)1、《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详细规划内容中,不包括的是()。
A.透水铺装率B.绿色屋顶率C.绿化覆盖率D.下沉式绿地率及下沉深度【答案】 C2、下列建筑物或设施中,不可突出建筑控制线的是()。
A.基地内连接城市的管线B.高层建筑的裙房C.天桥D.隧道【答案】 B3、给水管网的布置要求供水安全可靠,投资节约,一般应遵循的原则中以下哪项有误?( )A.按照城市规划布局布置管网,应考虑给水系统分期建设的可能,并需有充分发展的余地B.管网布置必须保证供水安全可靠,不宜布置成环状C.干管一般按规划道路布置,尽量避免在高级路面或重要道路下敷设D.干管应尽可能布置在高地【答案】 B4、下列综合管廊位置设置的原则,正确的是()。
A.支线综合管廊不宜设置在人行道的下面B.干线综合管廊宜设置在机动车道的下面C.支线综合管廊宜设置在机动车道的下面D.支线综合管廊不宜设置在非机动车道的下面【答案】 B5、居住小区规定要求达到人均1㎡的绿地是指( )。
A.公共绿地B.宅旁绿地C.道路绿地D.全部绿地【答案】 A6、小型汽车的停车面积,每个车位面积一般是下列哪一项?( )A.30~40㎡B.30~35㎡C.25~30㎡D.20~25㎡【答案】 C7、“建筑物必须满足夏季防热、遮阳、通风降温要求,冬季应兼顾防寒”的说法,是下列哪个气候分区对建筑的基本要求?()A.寒冷地区B.夏热冬冷地区C.夏热冬暖地区D.温和地区【答案】 B8、建设用地的地下水位高低,对建设工程的直接影响不包括()。
A.结构设计B.施工组织C.护坡处理D.地下室平面布置【答案】 D9、目前商品房住宅小区在住房结构比例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套型建筑面积75m2以下的住房面积所占比例必须在60%以上B.套型建筑面积90m2以下的住房面积所占比例必须在70%以上C.套型建筑面积宜控制在65~85m2之间,其中65m2的套型应不大于总套型数量的45%D.套型建筑面积宜控制在100~120m2之间,其中100m2的套型应不大于总套型数量的60%【答案】 B10、住宅基地内室内外高差为1m时,其无障碍坡道坡度不应超过下列何值?( )A.1:20B.1:16C.1:12D.1:10【答案】 B11、当场地勘察资料缺乏、建筑平面位置未定或场地面积较大且为高层建筑群时,勘察宜分为以下何阶段进行?()A.可行性研究、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阶段B.参考周边勘察资料和详细勘察两阶段C.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两阶段D.合并为详细勘察一阶段【答案】 C12、地下管线之间遇到矛盾时,按下列原则处理何者有误?( )A.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B.小管线避让大管线C.可弯曲管线避让不可弯曲管线D.重力自流管线避让压力管线【答案】 D13、下列哪项不是选址意见书中应体现的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A.名称、性质、用地及建设规划B.能源和供水的需求C.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量D.投资估算【答案】 D14、下列关于泥石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泥石流大致有三种类型:山坡型泥石流、沟谷型泥石流和人为泥石流B.一个泥石流坡谷就是一个小流域,由清水汇集区、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四个区域所组成C.在山区,若1h的降雨量大于36mm就可能激发泥石流D.通常地震会直接导致泥石流发生【答案】 A15、大中型建设项目的用地,在处于下列四种地区时,哪个通常可不用避开?( )A.一级膨胀性和较厚的三级湿陷性黄土地区B.地震烈度大于9度的地区C.发育的岩溶(喀斯特)地区D.城市内的“热岛”区【答案】 D16、根据居住区道路技术要求,在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新建、市郊、近郊居住区,应设有为居住区专用的公交线路。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面临着严重的排水和水资源管理问题。
如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被广泛关注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应用。
本文将介绍海绵城市的定义、目标和原则,并详细阐述其关键技术和建设指南。
第一部分:海绵城市概述1. 海绵城市的定义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内、外的洪水和水污染,提高城市抗灾能力,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的一种智慧城市建设理念。
2. 海绵城市的目标- 解决城市内部的排水问题,减少洪涝灾害风险;- 减少城市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提高水资源的自主可控能力;-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 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经济繁荣。
3. 海绵城市的原则- 保护自然:尽量保留自然生态系统,减少人为破坏;- 应对变化:考虑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对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影响;- 综合管理:采用综合管理方法,整合不同部门的资源和专业知识;- 灵活设计: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适应性技术和措施。
第二部分: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技术1. 绿色屋顶和墙面利用绿色植被覆盖建筑物的屋顶和墙面,可提供自然降雨滞留和蒸发的机会,减少雨水径流量,并提高建筑物的绝热性能。
2.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冲洗厕所、灌溉植物等非饮用水需求,减轻城市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需求。
3. 生物滞留沟和湿地通过建设生物滞留沟和湿地,可以将雨水引导至其中,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过滤,达到净化水质和缓解洪水压力的目的。
4. 蓄洪区和人工湖泊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设置蓄洪区和人工湖泊,用于接收雨水并暂时储存,防止城市内涝和洪水发生。
5. 滨水带和水系重建通过恢复和重建城市内的河道、湖泊和滨海地区的湿地,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
第三部分:海绵城市建设指南1. 环境评估与规划在城市规划和建设前,进行综合的环境评估,确定合适的建设区域和开发强度,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水问题,如内涝频发、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恶化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指南。
一、规划引领海绵城市建设应从规划层面开始统筹考虑。
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不同层次的规划中,融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和要求。
首先,要对城市的自然生态本底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包括地形地貌、河湖水系、土壤植被等,明确城市的生态格局和水文特征。
其次,根据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指标。
例如,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雨水资源利用率、面源污染削减率等。
最后,结合城市的用地布局和功能分区,制定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分区策略,明确不同区域的建设重点和技术措施。
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之一。
LID 通过模拟自然水文过程,采用源头分散式的措施,减少雨水径流的产生和污染物的排放。
(一)绿色屋顶在建筑物屋顶种植植物,形成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可以滞留雨水,降低雨水径流的流速和流量,同时还能起到隔热降温、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雨水花园在地势较低的区域设置雨水花园,种植耐水湿的植物。
雨水花园可以收集周边的雨水,通过土壤和植物的过滤、吸附、净化作用,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然后缓慢渗透补充地下水。
(三)透水铺装在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区域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透水材料进行铺装。
透水铺装可以让雨水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减少地表径流。
(四)生物滞留设施在道路两侧、绿化带等区域设置生物滞留设施,如植草沟、旱溪等。
生物滞留设施可以滞留雨水,增加雨水的下渗时间,同时还能拦截雨水携带的污染物。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1.选址与规划:选择水资源丰富、地形适宜、与城市主体连续的地区进行规划建设。
在规划过程中应当注重保护自然资源、避免破坏生态系统。
2.绿化覆盖:大量植被和森林覆盖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同时带来更多的氧气和湿润环境。
公共绿地、花园、林带、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应被优先考虑。
3.雨水管理:收集和利用雨水成为现代城市海绵化的重要举措。
将雨水收集设备与景观系统相结合,使城市景观和建筑物成为制造雨水采集的重要工具。
将雨水从表面排放转变为地下储存和利用可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4.城市地面:城市地面包括路面、广场、街道、停车场等,其中的道路铺装材料可以采用透水材料,以便将雨水渗透到土壤中。
同时,采用permeable channel 等方法将雨水导入收集系统。
5.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可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可通过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城市智能化技术实现节能减排。
6.建筑设计:现代建筑应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包括建筑功能多样化、绿色设计、节水节能等,以实现优质生态环境。
7.人工湿地:建造人工湿地在城市海绵化、生态建设和污水处理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设计出室内生态系统和室外人工湿地等,能够实现雨水收集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
8.化学物质:现代化学物质的广泛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为确保生态安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有毒、难降解的化学物质。
9.教育和宣传:城市的生态建设和海绵化的成果取决于全民对环境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因此,对市民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和宣传是非常必要的。
这样可以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进程,同时带动全球环境保护的步伐。
10.综合评估: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全面评估,在建设过程中不可简单地概括成单一领域的改善。
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和减少负面影响。
最好方案是通过综合评估尽量减少各方面影响。
总之,科学的海绵城市建设指南需要考虑到自然生态、城市形态、社会需求等因素,在生态和经济发展间取得适当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指南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指南导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冲击不断增强,城市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促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上海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指南。
该指南将为上海市及其他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推动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的落实。
一、海绵城市建设目标:1.提高城市洪水防治能力: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排水系统,实现雨水的净化、滞蓄、渗漏和利用,有效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2.优化城市水资源利用:合理利用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资源,减少对地下和表面水的过度开采和污染,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提升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加城市绿地和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推动城市绿色发展: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1.雨水管理技术:(1)雨水收集:建立雨水收集体系,将雨水收集和利用用于绿地灌溉、景观水体充填等用途。
(2)雨水渗透:通过构建透水铺装、雨水花园和雨水渗透坑等措施,将雨水迅速渗透地下,提高城市地下水位。
(3)降雨延迟:减少雨水直接流入下水道的速度,延迟雨水的排放,增加吸收和利用的时间窗口。
(4)地表径流控制:建设湿地、人工湖泊和绿地池塘等水体,利用湿地和植物的吸水功能净化雨水,减少地表径流。
2.可持续水资源利用技术:(1)水资源循环利用:建立城市水资源的再生和利用体系,将废水经处理后用于绿化冲洗和工业用水,减少对地下和表面水的依赖。
(2)过滤净化技术:采用先进的水处理设备和技术,将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次利用,确保再生水质量达标。
(3)海水淡化技术: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提供城市的非常规水源和补给。
3.生态系统恢复技术:(1)绿地建设: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建设城市森林公园、中心绿地和街头绿化,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2)湿地恢复:修复和保护城市湿地,增加湿地面积,提供鸟类栖息地和洪水蓄洪空间。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正式版)
i
前
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推进建设自 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 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依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 、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13〕23 号) 、 《国务院 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 (国发〔2013〕36 号)等国家法规政策,并 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国 家标准规范有效衔接,编制了本指南。 本指南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 规划控 制目标分解、落实及其构建技术框架,明确了城市规划、工程设计、建设、维护 及管理过程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内容、要求和方法,并提供了我国部分 实践案例。 本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 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规划、 设计、 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共六章。 本指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 北京建筑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 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 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 导站、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本指南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管理, 北京建筑大学负责技术解 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2 适用范围
本指南借鉴国际上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的成功经验, 并吸纳了我国相关政策 法规的要求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工程实践经验,适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 指导海绵城市建设各层级规划编制过程中低影响开发内容的落实;二是指导新 建、改建、扩建项目配套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设计、实施与维护管理;三是指 导城市规划、排水、道路交通、园林等有关部门指导和监督海绵城市建设有关工 作。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什么是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通过规划和设计,利用自然系统的灵活性,减少洪涝灾害风险,并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城市化方式。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为建设者提供了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所需的技术指导。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原则2.1 目标•减少城市洪水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2.2 原则•综合治理,全面施策•自然保护,合理利用•灵活运筹,动态管理•公众参与,共建共享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主要内容3.1 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增加自然湿地和植被面积•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景观绿地•制定绿地保护和管理政策,加强绿地维护和保养3.2 雨水控制与管理•安装雨水利用设备,收集和利用降雨水资源•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湖泊等雨水滞留设施•制定雨水管理制度,实施雨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3.3 地面渗透与疏导系统建设•通过改善地面渗透条件,提高城市地下水的补给能力•建设地下雨水渗透池、地下渗水管网等地下水调控设施•加强土壤保护,防止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3.4 智慧排水系统建设•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城市排水系统的智能管理和运维•建设分区控制、水位监测等智能排水设施•制定排水管理方案,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和效率3.5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体系•发展水资源节约利用技术,提高城市用水效率•提倡居民、企业参与水资源保护,推行水资源费用制度3.6 生态保护与恢复•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修复工作,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建设湿地公园、人工湿地等生态保护设施•推动生态修复项目,恢复受损生态环境四、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和挑战4.1 关键技术•城市水文模型和预报技术•雨水分流和分级处理技术•智能排水系统控制技术•水资源监测和评估技术4.2 主要挑战•技术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城市规划和建设标准缺乏统一和规范•公众意识和参与程度有限•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升级困难五、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新加坡新加坡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典范,通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地解决了城市洪水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城市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与规划指标-北京建筑大学-王文亮
64.8
18.3
25.8
36.3
43.5
52.8
65.0
19.5
27.2
37.8
44.8
53.8
65.6
19.3
28.0
40.7
49.5
60.7
76.0
21.5
30.4
44.0
53.7
66.4
84.6
三、设计降雨量的地域分布——成因
中国暴雨分区
(邹进上,王梅华,张薇.中国暴雨区划研究[J].地理学报,1987,42(2):151-163.)
10.1
14.4
20.7
25.0
30.8
38.4
……
……
……
……
……
……
14.0
19.8
28.3
34.4
41.9
51.5
14.0
20.1
28.9
35.0
42.5
52.3
15.9
22.1
30.5
36.0
43.0
53.0
16.7
23.5
33.1
40.0
49.5
63.4
17.4
24.6
34.7
41.8
51.4
13.1
17.8
21.0
24.9
30.3
9.8
13.4
18.1
21.3
25.4
30.8
……
……
……
……
……
……
10.8
15.1
21.1
24.9
29.9
36.6
8.8
12.9
南昌市绿化建设项目海绵城市指南
.南昌市建设项目附属绿地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试行)一、基本术语1、海绵城市sponge city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雨时下垫面能有效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又可适当的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低影响开发( 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3、超标准污染雨水雨水中的污染物有 : 悬浮物 (SS) 、有机污染物 (COD)、氯 (CL) 、总磷 (TP) 、溶解磷 P04-P) 、总氮 (TN) 、铵态氮 (NH4+)、总铁 (TFe) 、铅(Pb) 、锌 (Zn) 、BOD5等。
植物对雨水中的污染物有吸收与净化功能, 当以 SS、 COD为主的污染物指标超出一定标准 , 使植物生长异常甚至受毒害时的雨水称为超标污染雨水。
二、基本规定1、南昌市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应包括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的内容。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2、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划设计应与项目总平面、竖向、园林、建筑、给排水、结构、道路、经济等相关专业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3、海绵城市的各类设施应采取保障公众安全的防护措施。
4、城市绿地中低影响开发设施应考虑超标雨水的排放安全。
进入绿地的客水 , 应采用初期雨水净化、过滤、吸附等预处理设施 , 对于超标污染雨水或含有融雪剂等对植物有污染和损害的雨水应进行弃流,与市政管网连接。
对城市绿地中雨水进行合理收集、净化、存蓄,用于録化灌溉或设施用水。
雨水进入收集、存蓄设施之前应经过过滤等设施。
5、注重植物的功能性和生态学特征。
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宜根据水分条件、径流雨水水质等进行合理选择,宜选择耐盐、耐淹、耐污等能力较强的乡土植物。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城市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洪涝灾害、水资源紧缺等。
针对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水循环特点,以建筑、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造与管理,以实现雨水的合理利用和自然抵御极端天气的能力。
本文将针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指南进行阐述,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在实践中更好地利用和发展海绵城市的概念与技术。
一、绿地与生态系统恢复1. 绿地保护和扩张:- 合理保留现有绿地,尽量减少建设对绿地的影响;- 在城市中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选择合适的植被种类,以适应当地气候和生态条件。
2. 湿地建设和恢复:- 积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限制城市化过程中对湿地的破坏;- 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布局湿地区域,增强湿地的水功能。
二、雨水管理与利用1. 雨水收集与储存:- 设置雨水收集设施,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开发建筑物的屋顶、景观绿化区等地方,进行雨水收集。
2. 雨水渗透与过滤:- 采用透水铺装,增加地表的雨水渗透能力;- 设置雨水过滤设施,提高雨水的质量。
3. 雨水利用:- 利用收集的雨水,进行景观绿化灌溉、城市景观湖水补充等。
三、污水处理与资源回收1. 非传统污水处理技术:- 采用生物滤池、湿地处理等技术,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 结合灌溉需求,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绿地灌溉等。
2. 能源回收与利用:- 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能源的产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将污水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行回收利用。
四、城市排水系统的改造1. 集中式雨水排水系统改造:- 通过增加储水池、透水砖等设施,减少城市雨水排放;- 采用分流处理,实现降雨过程中的暴雨控制和雨水分流。
2. 分散式雨水处理系统建设:- 设置微水池、绿化雨水花园等设施,实现雨水分散处理;- 通过将雨水纳入城市景观设计和建筑物设计,提高城市景观的美观性。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1]。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2]。
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1 技术类型低影响开发技术按主要功能一般可分为渗透、储存、调节、转输、截污净化等几类。
通过各类技术的组合应用,可实现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各类低影响开发技术又包含若干不同形式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有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塘、调节池、植草沟、渗管/渠、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等。
低影响开发单项设施往往具有多个功能,如生物滞留设施的功能除渗透补充地下水外,还可削减峰值流量、净化雨水,实现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控制等多重目标。
因此应根据设计目标灵活选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根据主要功能按相应的方法进行设施规模计算,并对单项设施及其组合系统的设施选型和规模进行优化。
的透水路面的孔隙率较大,具有吸音作用,与常规路面相比可减少行车噪声。
4)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透水路面可以起到隔热层的作用,因而缓解热岛效应。
据报告,透水路面温度维持在35℃40℃,而常规密级配沥青路面温度则在60℃左右。
5)拥有系列色彩配置,更加美观。
透水路面颜色中较丰富,有利于提高城市市容市貌,可以根据周围环境需要进行设计,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材料的选择渗透性(透水)路面透水路面是由上至下均有良好的透水性,在表层采用孔隙率高的耐磨材料(如连锁砖、植草砖、水泥板块、砌石、透水性沥青),并以透水性较高的砂石为基层,则降水可由表层面材间的缝隙渗入地表以下,使得整体而言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正式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正式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正式版):让你的城市变得更“湿”!嘿,伙计们!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你知道吗?这个指南可是咱们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哦!那么,什么是海绵城市呢?简单来说,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吸收、储存和利用雨水,从而减少城市内涝的问题。
听起来很神奇吧?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海绵城市建设就是绿色建筑的一种高级形态,它不仅关注节能环保,还注重解决城市内涝等问题。
所以,建设海绵城市,就是为了让咱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宜居!那么,如何建设海绵城市呢?这里我们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1. 设计合理的道路系统咱们城市的道路上,汽车尾气排放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空气污染,我们可以鼓励大家多走路、骑自行车或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咱们还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设计一种能够收集雨水的路面。
这样一来,当雨水降落在路面上时,不仅可以减少雨水流入排水系统的压力,还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绿化灌溉等方面。
2. 建设绿色屋顶和绿色墙体绿色屋顶和绿色墙体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可以有效地吸收雨水,减少雨水流入排水系统的压力。
绿色屋顶和绿色墙体还可以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降低城市的能耗。
所以,咱们应该大力推广绿色屋顶和绿色墙体的建设,让城市变得更加绿色、美丽!3. 发展节水型园林绿地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源等。
为了发展节水型园林绿地,我们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建设一种能够收集雨水的园林绿地。
这样一来,雨水就可以被收集起来,用于植物的灌溉等方面。
4. 完善城市排水系统虽然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是要减少城市内涝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城市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与规划指标全解
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
北京 VCRa&H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日降雨量(mm)
2、设计降雨量H VCRa与H为对应关系,当以径流总量为控制 目标时,设计降雨量可用于确定低影响开发设 施的设计规模。
图 设计降雨量为25mm时原方案管网运 行情况
图 新方案内涝风险评价 (20年)
二、径流总量目标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VCRa) 当地多年日降雨量数据统计得出,指通过自
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集蓄利用、蒸发(腾)等 方式,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不外排)的雨
海口 万源 上海 北京 哈尔滨 甘孜 拉萨 乌鲁木齐 和田
对应降雨的累计雨量占年均总降雨量的 比例(%)
80%
70% 60% 50% 40% 30% 海口 万源 上海 北京 哈尔滨 甘孜 拉萨 乌鲁木齐 和田 0%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 日降雨量(mm)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城市径流总量控制区域划分与规划控制指标
王文亮 李俊奇
wwl841012@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4-12
一、低影响开发目标——多目标
图 美国雨水管理标准及新型技术体系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一、低影响开发目标——多目标
表 设施占绿地面积比例 用地类型 居住用地 设计降雨量(mm) 10 20 30 40 雨水 设施面积占绿地面 9 18 27 36 花园 积的比例(%) 设施面积占绿地面 渗透塘 4.5 9 13.5 18 积的比例(%)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解读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解读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采用“海绵化”思维和技术手段,以增加城市自然生态和生态系统功能为目标,实现城市雨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水、固碳、保护生物多样性、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一种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下面对其进行解读。
首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核心理念是“海绵化”。
海绵化是指在城市建设中,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使城市具备像海绵一样的功能,即能够在降雨期间有效吸收和存储雨水,并在干旱期释放出来供城市使用。
这一理念主要通过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考虑水的循环和自然生态系统,使城市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实现水的净化和回收,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强调的重要技术包括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渗透系统、绿色屋顶、湿地建设等。
雨水收集系统是指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实现雨水的再利用,减少城市对自来水的需求。
雨水渗透系统是指通过透水铺装和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直接渗入地下,提高地下水位和水质。
绿色屋顶是指在建筑物屋顶种植植物,形成一个绿色的环境,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生态功能。
湿地建设是指利用植物和土壤的生态功能,对雨水进行净化和蓄滞。
这些技术将会有效地降低城市洪涝风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再次,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提倡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考虑保护和修复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湿地、湖泊、河流等。
同时,要强化城市的生态功能,通过绿地和湿地建设,增加城市的绿化率和生态多样性。
这将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强调政府的重要作用和市民参与。
政府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
市民也应积极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包括利用自家的雨水收集系统、参与城市的绿地建设、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等。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是一种将海绵化思维和技术手段应用于城市建设的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水问题,如内涝频发、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建设强调通过自然的力量和生态的方法,实现城市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宜居、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指南。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与目标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其主要目标包括:减少雨水径流,降低城市内涝风险;补充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水质,减轻水污染;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措施(一)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雨水得到净化,并慢慢渗入地下。
在设计雨水花园时,要选择合适的植物,如耐水湿的草本植物、灌木等。
同时,要注意土壤的渗透性和排水性能,以确保雨水能够顺利下渗。
(二)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是在建筑物屋顶上种植植物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有效减少雨水的径流量,降低雨水的流速,并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微气候。
绿色屋顶的建设需要考虑屋顶的承载能力、防水性能以及植物的选择和养护等问题。
(三)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是指采用透水性能良好的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铺设在城市道路、广场等地面上。
它可以让雨水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减少地表径流。
在选择透水铺装材料时,要确保其质量和透水性能符合要求,同时要做好基层的排水设计。
(四)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是低于周边地面一定深度的绿地,能够收集周边雨水,并通过植物和土壤的过滤、渗透作用,净化雨水。
下沉式绿地的下沉深度要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和土壤渗透性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五)蓄水池蓄水池用于储存雨水,以备后续利用,如灌溉、景观用水等。
蓄水池可以是地下式的,也可以是地上式的,其规模和形式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海绵城市设计指南专篇
海绵城市设计指南专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水资源管理挑战。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挑战,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本文将为您介绍海绵城市的设计指南,旨在提供简单而实用的策略,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水资源管理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是有效地管理城市的水资源。
这包括收集、储存和利用降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污染等。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设计指南:- 在城市规划中考虑雨水收集系统,如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和雨水花园。
- 通过绿色屋顶和墙壁的设计来增加植被面积,并帮助保持雨水。
- 利用处理设施来净化雨水,使其可以重复利用。
- 优化排水系统,减少污水排放,并将其引入自然水体。
2. 自然保护和恢复海绵城市的设计也需要考虑自然保护和恢复,以确保城市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
以下是一些建议:- 保护和恢复自然湿地,以提供自然的水净化和防洪功能。
- 保留城市中的自然河道和绿地,以增加城市的生态多样性。
- 鼓励使用天然材料和植被来建设城市建筑和公共空间。
- 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通过植被覆盖、材料选择和通风设计来改善城市气候。
3. 教育与合作海绵城市的设计需要广泛的教育和合作,以确保设计理念的有效传播和实施。
以下是一些建议:-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培养人们对海绵城市概念的认识,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和教育活动来提高意识。
- 鼓励政府、企业和社区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海绵城市的发展。
- 与学术界和科研机构合作,进行相关研究和技术创新。
结论海绵城市的设计指南提供了一系列简单而实用的策略,帮助城市有效管理水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并促进教育与合作。
这些指南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还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采纳和应用海绵城市的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Smith, J. (2018). 海绵城市设计与规划指南. 城市规划学刊, 8(2), 135-150.- Chen, L., & Liu, X. (2019). 海绵城市设计与规划实践. 中国园林, 35(2), 104-108.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行性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程》(JGJ155)。绿色屋顶的典型构造如图4-7所示。
图4-7绿色屋顶典型构造示意图
适用性绿色屋顶适用于符合屋顶荷载、防水等条件的平屋顶建筑和坡度≤
15°的坡屋顶建筑。
优缺点绿色屋顶可有效减少屋面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负荷,具有节能减排的作用,但对屋顶荷载、防水、坡度、空间条件等有严格要求。
海绵城市的建设实际上就是雨水开发的一种低影响开发系统。
低影响开发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也称为低影响设计或 低 影 响 城 市 设 计 和 开 发。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包括径流总 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见图1-1)。从水文循环角度,要维持径流总量不变, 就要采取渗透、储存等方式,实现开发后一定量的径流量不外排;要维持峰值流 量不变,就要采取渗透、储存、调节等措施削减峰值、延缓峰值时间。发达国家 人口少,一般土地开发强度较低,绿化率较高,在场地源头有充足空间来消纳场 地开发后径流的增量(总量和峰值)。我国大多数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大, 仅在场地采用分散式源头削减措施,难以实现开发前后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等维 持基本不变,所以还必须借助于中途、末端等综合措施,来实现开发后水文特征 接近于开发前的目标。
设施维护
(1)应及时补种修剪植物、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
(2)溢流口堵塞或淤积导致过水不畅时,应及时清理垃圾与沉积物;
(3)排水层排水不畅时,应及时排查原因并修复;
(4)屋顶出现漏水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防渗层。
2.3下沉式绿地
概念与构造下沉式绿地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下沉式绿地指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在200mm以内的绿地;广义的下沉式绿地泛指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在以径流总量控制为目标进行目标分解或设计计算时,不包括调节容积),且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包括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调节塘等。
相关规范:《透水砖路面源自术规程》(CJJ/T188)、《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
2.2
概念与构造绿色屋顶也称种植屋面、屋顶绿化等,根据种植基质深度和景观复杂程度,绿色屋顶又分为简单式和花园式,基质深度根据植物需求及屋顶荷载确定,简单式绿色屋顶的基质深度一般不大于150mm,花园式绿色屋顶在种
技术类型
(按主要功能)
单项设施
备注
渗透技术
透水铺装
绿色屋顶
下沉式绿地
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
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
渗透塘
渗井
储存技术
湿塘
雨水湿地
蓄水池
雨水罐
调节技术
调节塘
调节池
转输技术
转输型植草沟
干式植草沟
湿式植草沟
渗管/渠
截污净化技术
植被缓冲带
初期雨水弃流设施
人工土壤渗滤
2
各类低影响开发技术又包含若干不同形式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有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塘、调节池、植草沟、渗管/渠、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等。
4.植草格
在人行道和停车场地面,非连续拼接块状或镂空的植草砖、连锁砖,这些框格状镂空模块铺在较厚的粗砾石之上,多孔的可渗透织物铺设在砾石之下,以防止土壤颗粒扩散进入砾石的空隙之中。模块中间植草,使雨水渗透到土层,使地表土既可渗水又可接触空气、阳光,以利植物生长。草皮砖因有草类植物生长,能更好地净化雨水径流及调节大气温度和湿度,试验表明它对重金属如铅、锌、铬等有一定去除效果。框格状地砖铺设的可渗透路面,基本不存在堵塞问题,它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都能较好的工作。然而砖块会因为受过多车辆的碾轧易发生沉降或错位现象。
适用性:主要适用于广场、停车场、人行道以及车流量和荷载较小的道路,如建筑与小区道路、市政道路的非机动车道等,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还可用于机动车道。
透水铺装应用于以下区域时,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次生灾害或地下水污染的发生:
(1)可能造成陡坡坍塌、滑坡灾害的区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和高含盐土等特殊土壤地质区域。
适用性下沉式绿地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和广场内。对于径流污染严重、设施底部渗透面距离季节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岩石层小于1m
及距离建筑物基础小于3m(水平距离)的区域,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优缺点狭义的下沉式绿地适用区域广,其建设费用和维护费用均较低,但
大面积应用时,易受地形等条件的影响,实际调蓄容积较小。
透水路面的孔隙率较大,具有吸音作用,与常规路面相比可减少行车噪声。
4)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透水路面可以起到隔热层的作用,因而缓解热岛效应。据报告,透水路面温度维持在35℃40℃,而常规密级配沥青路面温度则在60℃左右。
5)拥有系列色彩配置,更加美观。透水路面颜色中较丰富,有利于提高城市市容市貌,可以根据周围环境需要进行设计,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注意事项:
(1)透水铺装对道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潜在风险较大时,可采用半透水
铺装结构。
(2)土地透水能力有限时,应在透水铺装的透水基层内设置排水管或排水板。
(3)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小于600 mm,并应设置排水层。
透水砖铺装典型构造如图4-6所示。
透水面60-80mm
图4-6透水砖铺装典型结构示意图
加一张全部全透水
???????????????????????????????????????????????????????平面组合式透水模型图
设施维护
(1)面层出现破损时应及时进行修补或更换;
(2)出现不均匀沉降时应进行局部整修找平;
(3)当渗透能力大幅下降时应采用冲洗、负压抽吸等方法及时进行清理。
材料的选择
渗透性(透水)路面透水路面是由上至下均有良好的透水性,在表层采用孔隙率高的耐磨材料(如连锁砖、植草砖、水泥板块、砌石、透水性沥青),并以透水性较高的砂石为基层,则降水可由表层面材间的缝隙渗入地表以下,使得整体而言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一般透水性路面的透水能力为正常土壤吸收雨水的60倍。
对于透水性路面,其主要性能参数是透水性、抗压性、耐磨性。同时,路面下基础层的蓄水度和土壤层的吸水能力也是此种路面渗透雨水的能力的相关因素。
(2)使用频率较高的商业停车场、汽车回收及维修点、加油站及码头等径流污染严重的区域。
优缺点透水铺装适用区域广、施工方便,可补充地下水并具有一定的峰值
流量削减和雨水净化作用,但易堵塞,寒冷地区有被冻融破坏的风险。
平面组合式透水模式
组合式透水模式主要是采用两种类型的铺装材料,即透水铺装材料和不透水铺装材料相结合,在平面上组成不同的铺装图案,构成点、线、面三种生态化透水的铺装形式(图11),通过透水点、透水带、透水面达到生态透水的目的。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1]。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2]。
2.4
概念与构造生物滞留设施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生物滞留设施分为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和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按应用位置不同又称作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高位花坛、生态树池等。
生物滞留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1)对于污染严重的汇水区应选用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或沉淀池等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并减缓流速;应采取弃流、排盐等措施防止融雪剂或石油类等高浓度污染物侵害植物。
概念与构造
透水铺装按照面层材料不同可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
意义:
1)表径流洪峰流量,减轻排水压力。由于透水性沥青路面可减少地面70%~80%的径流量,所以设置简单的路侧排水沟即可满足排水要集中降雨时透水路面能减轻城市排水管线的泄洪压力,减少地下的排水设施的建设投入。
图 1-1低影响开发水文原理示意图
从上述分析可知,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提出,最初是强调从源头控制径流,但随着低影响开发理念及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我国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过 程中面临的城市内涝、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用地紧张等突出问题的复杂性, 在我国,低影响开发的含义已延伸至源头、中途和末端不同尺度的控制措施。城 市建设过程应在城市规划、设计、实施等各环节纳入低影响开发内容,并统筹协 调城市规划、排水、园林、道路交通、建筑、水文等专业,共同落实低影响开发 控制目标。因此,广义来讲,低影响开发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采用源头削减、 中途转输、末端调蓄等多种手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 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2.透水水泥混凝土
透水水泥混凝土属大孔混凝土,它采用单一粒级的粗集料,同时严格控制水泥浆用量,使其恰好包裹粗集料表面、但不致流淌填充其间空隙,这样便在粗集料颗粒间形成可透水的较大空隙。透水水泥混凝土通常不加砂,但也可加入少量砂以增加强度。
3.透水路面砖
目前我国透水路面砖品种较为繁杂,常见的有混凝土透水路面砖、自然砂透水路面砖、陶瓷透水路面砖等,其设计、生产方法不尽相同。混凝土透水路面砖和自然砂透水路面砖是将粒径相近的砂、石颗粒用无机胶凝材料或有机粘结剂搅拌混合后压制成型,形成带有通道孔的砖坯,再经养护而成;陶瓷透水路面砖是将粒径相近的陶瓷碎粒经配料压制成型,并预留通道孔,烧结而成。此外,近年来多孔混凝土透水路面砖在工程中的用量增多,其砖体透水孔隙的形成不是靠预留通道孔、而是在原材料中加入松香等发气剂,发气剂在制砖过程中因体积膨胀而形成连续孔隙,此种孔隙孔径较小、分布较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