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并购的现状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并购的现状与分析
并购作为企业的主要外部性成长方式,在西方国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也发展了十几年。本文主要对并购活动在中国的现状及其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剖析,希望能够对中国的企业并购有所帮助。并购的概述中,通过对并购的概念、分类、动机等方面的阐述,理清并购的基本概念,并初步说明并购在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意义。本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并购发展历史和理论也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从西方国家五次并购浪潮中去发现并购的历史发展规律,为我国的政府和企业的并购活动提供参照经验和模式。
并购虽然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很快,十几年间经历了萌芽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规范发展阶段。尽管不能照搬西方的发展模式,但国外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在目前经济发展阶段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并购方式,尽量少走弯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原计划经济模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迫在眉睫。
战略并购作为最具市场化特征的工具和手段,可以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巨大作用。尤其是我国资本分散和资本重置都需要通过并购活动来解决。所以,并购不是西方国家的专用,我国也需要并购。国有经济中,为改善治理结构的国有股减持为并购开辟了广阔的<WP=4>市场。
在目前经济发展阶段,民营及其他形式的非国有企业的经济实力相对还比较薄弱,目前外资是国有股减持中的最大买家。面对外资的强势进攻,对改制中的国企,是机会,也蕴涵着多方面的风险,包括对国家经济发展安全的影响。所以国企不能只看到外资进入所带来的眼前的利益,而要为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考虑,避免只是为他人做嫁衣。政府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为外资并购国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同时恰当的保护国内企业正常发展。
上市公司也是并购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经公司化改制而成的。在这些公司中,国有股位于绝对或相对控股地位,而国有股属非流通股。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并存,使协议并购成了主要形式,发达证券市场经常被采用的要约并购被抛在了一旁。
并购中,市场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并购的效果和意义也就打了折扣。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及政府的不适当干预,使上市公司的并购还
存在许多问题。证券市场自身的功能亟待完善,只有一个稳定的、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才能促进上市公司的健康并购。另外,我国的投资银行业务有待发展。
并购业务的中介机构很欠缺,难以适应资产重组、并购业务的需要,促进并购发展的作用有限。我国需要对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制度创新和功能再造,使其发展为真正的投资银行。管理层收购目前还很有争议。管理层收购所应具备的条件还不充分。
许多管理层收购实际上是内部人以内部价的幕后收购。过多的非市场化操作违背了最初政府推行的目的。最受人质疑的是定价问题和<WP=5>融资问题。大量的协议收购带来了大量的黑幕交易,不能不使人怀疑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当数量的管理层收购都未解决合法的资金来源问题,却利用职务之便以虚拟的方式取得了公司的控制权或资产权。为了填补收购资金黑洞而非法占用公司经营性资金以及竭泽而渔的现金分红等不仅没能解决原有的体制问题,反而引来了新的弊端。总之,管理层收购在各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是否要大力推行管理层收购在现阶段须谨慎而行。纵观中国企业并购,概念性、炒作性、投机性的并购误导了部分企业决策层。
企业是否越大约好?多元化并购能够有效帮助企业降低经营风险?这些问
题不一定所有的企业家都认识的很清楚。当前不少企业在组建企业集团时一味地追求规模,却将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放在较次的位置上。一旦面临强敌便不堪一击,甚至在长期的自身经营中失去竞争力。忽视整合也是许多企业并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任何不同的企业都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并购后都需要充分的组织和文化方面的协调,否则相互之间的冲突损耗不仅增加改革的阻力,严重时,可导致企业并购失败。在强势如林的跨国企业纷至沓来之际,我国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充分利用并购迅速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是第一任务。并购是手段,而不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