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龙电器造假案例
科龙事件
一、引言随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等相关职能部门对“科龙案件”和格林柯尔系的立案调查,科龙在2002年至2004年间的重大财务造假问题渐渐公诸于众,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此期间为科龙提供审计服务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却出具了两份保留意见和一份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来看,并未揭示出科龙的假造行为。
究竟是由于审计业务内在固有的局限,使得审计不可能揭示出所有财务造假;还是因为德勤违反审计准则存在执业过失,造成审计失败,这在社会民众、会计业界与德勤之间产生了众多争议。
目前证监会的最终处罚决定尚未出台,德勤一方以此为由三缄其口,而众多主张追究德勤责任的更多的是主观判定德勤存在失误,难以令人信服。
因此,有必要对德勤审计科龙一案进行全面的评析,公正地判断德勤在科龙案中的责任,为了防止将来再次出现此类审计失败寻找防治措施。
二、审计社会角色的转变在审计发展初期,审计师被赋予“警犬”的功能。
审计被视为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方式,就在当时承担起了监督检查的职能。
由于初期反映经济活动的财务信息相对简单,信息量不大,因此,查错防弊成为审计的目标,审计师的作用和价值在于履行查错防弊的职能。
随着经济现实和审计实务的发展,到了20世纪30年代,审计师开始被定位为“看门人”。
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反映经济活动的信息量骤然增加,信息也越来越复杂。
于是,审计是在实务中对财务报表实施在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的抽样审计,通过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之处,来确定审计资源。
有重点有目标的进行审计,确保审计结论符合一定可靠性水平的前提下提高审计效率。
但这种抽样审计的方式仍会给审计师带来很高的风险。
可以看到,此时审计师承担的责任范围由委托方向已知第三者延伸,包括众多的股东以及企业的债权人和许多的利益相关者。
因而,审计师否定了自己“警犬”的角色,强调只是“看门人”,仅仅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发表意见,不对查找帐簿中的错误与舞弊负责。
科龙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年
行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本年金额
会企 02表 单位: 元
上年金额
资产减值 损失影响 利润表
经查,在2002年至2004年的3年间,科龙共在其年报中虚增利润3.87亿 元(其中,2002年虚增利润1.1996亿元,2003年虚增利润1.1847亿元, 2004年虚增利润1.4875亿元)。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2.2520.12.2501:4201:42:5701:42:57Dec-20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0年12月25日星 期五1时 42分57秒Friday, December 25, 2020
爱情,亲情,友情,让人无法割舍。20.12.252020年 12月25日星期 五1时42分57秒20.12.25
科龙电器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一、背景介绍 二、案例分析 三、处罚情况 四、经验教训
背景介绍
顾雏军,江苏泰州人, 毕业于中国天津大学, 获工程硕士学位,格林 柯尔制冷剂的发明者和 专利拥有人,格林柯尔 集团的创办人。
科龙的黄金时代
• 1、潘宁时代的科龙
• 84年,时任顺德市容桂镇工交办副主任、 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已年过50的潘宁, 花了24元买回几本制冷书,借来9.8万元试 制费用,带领100余名工人在简易工棚里, 在木头搭建的生产线上,经过昼夜奋战, 用手工锤敲出国内第一台双门冰箱,开始 了科龙电器发展的历程。
可见,科龙电器2002年和2003年根本没有盈利,科 龙扭亏只是一种会计数字游戏的结果。
那么,我们怎样确认这是一笔坏账呢?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收账款属于下列 两种情况时应确认为坏账:
科龙电器舞弊案例剖析:以现金流量指标为起点
2014年第5期【摘要】科龙电器舞弊案是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典型案例。
本文以现金流量表指标作为分析起点,分析科龙电器舞弊手段、舞弊深层次原因,并对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提出监管对策。
【关键词】舞弊现金流量辩方举证集体诉讼投资者法律保护一、引言自Jensen &Meckling (1976)探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下产生的代理问题后,股权结构、监督机制及代理成本等问题成为研究重要议题。
而诸多代理成本中,企业舞弊所带来的后果最为严重,其广泛程度涉及投资人与债权人的损失、企业的破产重组、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法律条文修改等诸多层面。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层出不穷,从原野、琼民源、蓝田股份、郑百文到银广夏、东方电子、绿大地等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让投资人蒙受巨大损失,其中2005年发生的科龙电器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便是突出代表。
二、科龙电器案例回顾科龙电器全称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曾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集团之一,1994年更名为科龙电器。
1996年发行H 股并在香港挂牌上市,又于1999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A 股。
2001年科龙电器发生巨额亏损超过高达15.55亿元,由于2000、2001年连续亏损,被深交所特别处理,处于退市边缘。
2002年度科龙电器一举扭亏为盈,“ST 科龙”2002年度报告披露其净利润1.01亿元。
2003年6月3日,深交所决定撤销对该公司股票实施的特别处理。
科龙电器2003年度报告了巨额盈利、2004年度报告披露亏损6416万元,该结果与报告年度前三季度盈利2亿多元的情况相差甚远,令公众对科龙的盈利能力及报表的可信程度产生极大怀疑。
2005年5月,科龙电器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而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三、科龙电器财务舞弊手法分析:以现金流量表为起点现金流量表作为继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之后企业需对外报送的第三张基本报表,越来越受到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重视。
但由于现金流量表本身结构及内部各明细项目的归属存在一定模糊性和判断空间,对现金流量表进行操纵成为财务舞弊的另一种方式。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科龙事件根据科龙公布的年报显示,2000 年科龙全年巨亏达8.3 亿元,2001 年更是达到14.76 亿元,转眼到了2002 年居然实现净利1亿元。
如此巨大的反差之下,隐藏的是并不少见的利润大清洗的财务手段,即2002 年的扭亏的巨大“贡献”来自于2001 年的巨亏。
科龙2001 年费用总额21 亿元之巨,2002 年仅为9 亿元,扭亏之术可见一斑。
当然,如此扭亏为盈是建立在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的大幅变化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的变化。
2006年7月16日,中国证监会对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责任人的证券违法违规行为做出行政处罚与市场永久性禁入决定。
这是新的《证券市场禁入规定》自2006年7月10日施行以来,证监会做出的第一个市场禁入处罚。
本文拟通过分析科龙电器违法违规行为中的会计审计问题,讨论其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一)科龙财务舞弊手法分析事实证明,顾雏军收购科龙后,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无明显改善,净利润的大起大落属于人为调控,扭亏神话原来靠的是做假账。
1.利用会计政策,调节减值准备,实现“扭亏”科龙舞弊手法之一: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编造虚假财务报告。
经查,在2002年至2004年的3年间,科龙共在其年报中虚增利润3.87亿元(其中,2002年虚增利润1.1996亿元,2003年虚增利润1.1847亿元,2004年虚增利润1.4875亿元)。
仔细分析,科龙2001中报实现收入27.9亿元,净利1975万元,可是到了年报,则实现收入47.2亿元,净亏15.56亿元。
科龙2001年下半年出现近16亿元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计提减值准备6.35亿元。
2001年的科龙年报被审计师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
到了2002年,科龙转回各项减值准备,对当年利润的影响是3.5亿元。
可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其巨额资产减值计提及转回都是“公允”的?如果2001年没有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和广告费用,科龙电器2002年的扭亏为盈将不可能;如果没有2001年的计提和2002年的转回,科龙电器在2003年也不会盈利。
(完整版)科龙公司案例分析
科龙公司案例分析科龙电器股份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白电产品制造企业之一。
科龙品牌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集团之一,在国内冰箱及空调市场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在2006年7月10日施行以来,中国证监会对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责任人的证券违法违规行为做出行政处罚与市场永久性禁入决定。
顾雏军收购科龙后,公司的经济状况并无明显改善,净利润的大起大落属于人为调控,扭亏神话原来靠的是做假账。
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编造虚假财务报告。
科龙公司使用不正当的收入确认方法,虚构收入,虚增利润,粉饰财务报表。
在2002年科龙年报中共虚增收入4.003亿元,虚增利润近1.2亿元。
其具体手法主要是通过对未出库销售的存货开具发票或销售出库单并确认为收入,以虚增年报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
根据德勤会计事务所的报告,科龙电器2004年第四季度有高达4.27亿元的销售收入没有得到验证。
并且顾雏军入住科龙后出具3份公司年报都存在财务造假,将不曾实现的销售确认为当期收入。
科龙公司同时利用关联交易转移资金。
对于科龙财务造假,中国证监会已做出处罚决定,但其引发的相关问题令人深思。
科龙财务造假的根源仍然是公司治理结构问题。
2001年,科龙实施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股权转让引入“格林柯尔”实现了民营化重组,其初衷是希望民营资本的介入能够打开产权之结,改善公司治理。
现在看来,在顾雏军的把持下,科龙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不但没有改善,反倒被强化了。
从表面上看,科龙已经形成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权力制衡机制,但实质上公司治理仍存在严重缺陷。
顾雏军利用其对公司的超强控制力,以其他股东的利益为代价为格林柯尔谋利,导致科龙陷入新的危机。
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也是名存实亡。
公司治理不仅包括内部治理,还包括外部治理。
法制的完善和监管的有效性也是相当重要的。
有法不依,任何公司治理,监管制度和企业的社会责任都可能失去存在的基础和保障。
虽然市场主体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会与制度博弈,而法律法规就是为了约束和防范这种试图突破制度的行为而设置的。
科龙电器财务造假案例分析教材
经查明,科龙电器采取虚构主营业务 收入、少计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 金等手段编造虚假财务报告。
科龙电器上述行为严重违反了原证券 法等相关规定。根据科龙电器及其责 任人员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 与社会危害程度,依据原证券法、证 券市场禁入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
2019/4/21
2019/4/21
2019/4/2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法总结
3、利用关联交易 ⑴商品销售与劳务提供 ⑵托管经营 ⑶转嫁费用负担 ⑷转让、置换和出售资产 ⑸股权投资与股权转让
2019/4/2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法总结
4、利用非经常性收益 非经常性收益主要包括:处置资产收益、 股权转让收益、债务重组收益、诉讼胜 诉、费用减免、税收减免、利息减免、 财政返还和补贴收入、新股申购资金利 息收入等。
科龙电器财务 造假案例分析
红领巾小组
背景介绍 出现问题
目录
案例结局 经验教训
科龙电器简介
• 顾雏军,江苏泰州 人,毕业于中国天 津大学,获工程硕 士学位,格林柯尔 制冷剂的发明者和 专利拥有人,格林 柯尔集团的创办人
2019/4/21
1、基本情况 科龙电器(000921)即广东科龙电器股 份有限公司,1992年12月注册成立, 1996年7月23日公司45958万境外公众股 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交易;1998获准 发行11亿A股,1999年7月13日公司在深 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2、经营范围 开发、制造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内、 外销售,提供售后服务,运输自营产品 等。
2019/4/2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影响因素
• 1.证券市场相关制度不完善 • 1)股票发行定价制度 • 2)配股政策 • 3)摘牌制度 • 2.外部审计不完备 • 1)注册会计师法规不健全 • 2)缺乏独立性。
科龙电器造假资料
科龙财务造假系德勤逼迫顾雏军引爆会计行业信任与监管危机价值中国推荐 2007-01-17 10:44:16 《IT时代周刊》记者/南飞一直深陷科龙案的德勤此次遇上了更大的麻烦,涉嫌“逼迫”科龙做出不真实财报使其公信力遭到严峻质疑,并由此波及到了整个会计审计行业不管顾雏军在法庭上所言是真是假,科龙案暴露出来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勤”)“胆大妄为”作假案,问题实质都直指中国对会计行业审计监管的缺失。
2006年12月13日,顾雏军等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龙”)高管涉嫌4项罪名案在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继续开庭。
顾雏军坐在轮椅上向法庭辩称,科龙2004年年报中有争议的5.1亿销售收入是在德勤逼迫下加进去的,他当时并不主张对这笔收入予以确认。
而这份年报亦被德勤出具了“保留意见”。
“资本狂人”顾雏军的这句狂语顿时把案件焦点转移到德勤,它首次让外界意识到会计公司在公司账目造假过程中难保清白,这掀起了业界对德勤权威与公正性的严峻拷问,也搅起了人们对会计事务所监管缺失的质疑。
德勤指使科龙造假?据顾雏军在法庭上指称,2004年年底,为了扶持在湖北武汉和安徽的科龙经销商,科龙通过压货的方式向武汉长荣电器有限公司和合肥维希电器有限公司合计确认了5.13亿元的销售收入。
当时,与科龙签约的审计机构德勤对这笔销售收入存有争议。
与此同时,科龙电器还有一笔7000多万元的对华意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投资差额摊销(注:在1998~1999年间,科龙以旗下两公司各30%的股权换取华意压缩约25%的股本。
科龙两公司30%股权的净资产共为9728.5万元,华意压缩25%股权的净资产为11801万元。
不过,该次交易中上述股权均作价25536万元,科龙因此产生了1.37亿元的股权投资差额。
该差额按科龙会计政策分10年摊销,截止到2004年末尚余7140万元的股权投资差额未摊销)。
当时德勤对此提出了几套解决方案,其中之一是认定7000多万元的摊销,同时对5.13亿有争议的销售收入予以确认,德勤则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另有一种方法是把这笔7000多万元的摊销入账,对5.13亿的销售不确认,德勤出具没有任何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科龙造假案分析
科龙造假案目录一、前言 (2)二、科龙公司简介 (2)三、科龙造假案始末 (3)四、各执一词 (4)五、三方印证与独立性 (5)(一)德勤审计失败缘由 (5)(二)CFO独立性 (6)六、总结 (7)科龙造假案分析一、前言审计这门技术从诞生之初就是备受瞩目的,当资本主义进入高度发达的阶段,财富积累使得很大一部分人钱多的无处可使,但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也没有办法让人们很清醒地认识财富的实际意义,敛财依旧是人们一大清早醒来做的第一件事。
后来的结果就成了这样,资本的回报率高于预期,似乎金钱也有物以类聚一样,钱越来越多,但是钱的主人却已经不能驾驭如此众多的钱了,于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就这样活生生地被剥离开了,这肯定是资本家不能忍受的,最后,为了有效防止职业经理人可能的私利行为,审计就应运而生了。
审计刚产生的时候,审计师被赋予“警犬”的功能,他们的职能是监督检查,这是没有什么复杂的经济活动,似乎一切从简,信息量也没有今日这样泛滥,也就只有几百KB的样子吧,查错防弊成为审计的目标,审计师的作用和价值在于履行查错防弊的职能。
后来,事物的发展总是这样千篇一律,简单的经营发誓已经不能为资本家谋取更多的利益,于是,所有的交易活动变得异常复杂,而且动不动就诉诸于公堂之上,有关经济活动的法律条文也日益显得连篇累牍,到了20世纪30年代,审计师开始被定位为“看门人”。
面对如此庞大的业务量与信息量,审计师们不可能“事无巨细,悉究本末”,于是,审计是在实务中对财务报表实施在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的抽样审计,通过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之处,来确定审计资源仅仅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发表意见,不对查找帐簿中的错误与舞弊负责。
到了二十世纪中期,由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仅仅是因企业经营失败或者管理当局舞弊破产倒闭的事件大量出现,就让投资者遭受了重大损失,于是乎,不论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渴望有一个神一般的东西能够拯救这在物质积累过程中慢慢异化的人,于是乎,这样的如诺曼底登陆般重大意义的事情就又落到了我们审计师头上,这回,他们不仅要查错防弊还要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发表意见。
格林柯尔-科龙-财务舞弊案件
格林柯尔-科龙-财务舞弊案件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启示一、格林柯尔案例简介(一)格林柯尔引发科龙危机格林柯尔从2005年8月1日起停牌,于2007年5月18日退市,顾雏军资产从此灰飞烟灭。
顾雏军从注册成立顺德格林柯尔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瞄准了科龙。
他先是利用从科龙电器划拨的1.87亿元资金,采取反复对倒、反复划账的方式注册顺德格林柯尔,并使其从表面上符合《公司法》的相关出资规定。
打造好了顺德格林柯尔这一购并平台后,科龙电器的梦魇从此开始。
2001年10月31日,科龙电器在香港发布公告:公司大股东容声集团与顺德格林柯尔(顾雏军的私人公司)订立买卖协议,后者将以5.6亿元的总代价获得科龙电器20.64%的股权。
一个月后的临时股东大会上,顾雏军等8人被正式委任成为董事。
新一届的董事会中共9名董事,其中5名执行董事全部来自于格林柯尔。
中国最优秀的家电生产巨头科龙电器已经在顾雏军的掌控之中了,而此时顾雏军仅支付了1.5亿元,20%的股权也只是质押还没有过户!2002年4月仃日,科龙电器公告:原单一大股东容声集团向格林柯尔出售2.05亿股科龙电器股票(占已发行股本的业。
1985~1988年在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88年9月发明格林柯尔制冷剂。
1989年,在英国,顾雏军创办了顾氏热能技术有限公司,1995年12月,回国发展,投资5,000万美元在天津建成亚洲最大非氟制冷剂生产基地。
2000年7月,以北京、深圳、海南和湖北4家工程公司为主体,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发行2.5亿股,筹集资金5.45亿港元。
以发行价计算顾雏军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市值折合人民币17.3亿元,加上他的非上市资产,其总身价应当在20亿元以上。
从1989年只身赴海外到1995年回国创业,再到2000年成功上市,顾雏军11年挣了20多个亿。
从格林柯尔科技的公开的财务报表看出,1998年该公司收入仅11万元,利润为负800万元,而2000年年报统计的收入则达到3.64亿元,3年里增长了3300倍。
案例二 科龙电器虚假会计信息案
科龙电器虚假会计信息案一、事件背景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龙电器,原名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6月21日改现名,其分别在深圳和香港两地上市,所谓A+H股,深圳证券交易所代码000921,香港联合交易所代码0921.HK。
科龙电器案故事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2004年8月10日,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在上海学术讲坛质疑并揭露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前董事长顾雏军相关财务造假事件开始,其后,科龙电器案一直为投资者、监管机关和新闻媒体的关注,热点频仍、纷纷扬汤,新闻连连: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被指造假,上海严律师自荐做公司独立董事,顾雏军被提起公诉而判刑,海信集团入主科龙,维权律师组织声势浩大的“维权团”,诉讼科龙电器的进程一折三波即从中止立案到开庭审理到和解结案。
2005年5月9日,中国证监会进驻科龙电器公司,正式对科龙电器公司的虚假陈述行为展开立案调查。
2006年7月5日,科龙电器发布公告,宣布中国证监会因其违反证券法,作出证监罚字(2006)16号《行政处罚决定书》。
中国证监会认定,科龙电器从2002年至2004年,采取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帐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手段编造虚假财务报告,导致科龙电器2002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11996.31万元,2003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11847.05万元,2004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14875.91万元;认定科龙电器2003年年度报告现金流量表披露存在重大虚假记载;认定科龙电器从2002年至2004年未披露会计政策变更等重大事项,也未披露与关联方共同投资、购买商品等关联交易事项。
据此,对科龙电器处以60万元罚款;对顾雏军处以30万元罚款;对严友松、张宏、刘从梦等各处以20万元、10万元不等的罚款。
由此,根据《证券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及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权益受损的科龙电器投资者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赔偿诉讼,追回相关的损失。
科龙财务报表造假案例分析
科龙财务报表造假案例分析队员:刘轶凡15620082201994陈少君15620082201924付平15620082201941彭梦莹156200822020072011年7 月目录一、预警信号识别 (3)行业情况 (3)财务指标分析 (3)从审计报告角度透视 (4)二、报表粉饰动机 (5)三、报表粉饰手法 (6)◆现金流问题 (6)◆主营业务成本问题 (8)◆存货抽样盘点问题 (10)◆销售收入确认问题 (12)◆关联交易问题 (13)四、总结 (17)一、预警信号识别◆行业情况——行业整体不景气,科龙却实现了大额盈亏扭转科龙电器(000921),全称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曾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集团之一,主要开发、制造电冰箱、空调、冷柜等电器产品及相应配件业务,在国内冰箱及空调市场均占有重要地位。
公司产品“容声”牌冰箱在连续七年的评比中获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
所处行业的现况:当前中国的家电行业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中国家电品牌在进一步集中和消亡。
2002年,在顾雏军和其格林柯尔入主科龙后,尽管外界对顾雏军和其格林柯尔充满着疑惑,但科龙却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在上半年冰箱、空调全行业不景气的逆境下,科龙电器半年中报不仅成功摆脱2001年巨亏15.6亿元的阴影,而且交出盈利高达1.13亿元的成绩单,着实令人吃惊。
2001年10月29日,容声集团与顺德市(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股份转让合同,顺德格林柯尔受让容声集团所持有科龙电器204,775,755股(占科龙电器总股本的20.6%)法人股,转让价格为人民币每股2.74元,合计转让价款为人民币5.6亿元。
2002年3月5日,双方又签订了《关于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合同书的补充合同》,根据该合同的规定,转让价格改为每股人民币1.70元,合计转让价款为人民币3.48亿元。
2002年,科龙调整年报,2.01亿元利润额24小时内迅速下调达50%以上,负责审计的不仅对调整前的年报出具了保留意见,而且对调整后的会计报表也同样出具了保留意见。
科龙作假案例分析
科龙作假案例分析在顾雏军率管理团队进驻科龙电器几个月后,出台巨亏15亿元的2001年报,使掌控科龙的代价顺势降了2.12亿元。
2005年4月26日科龙电器公告预亏4,000万元(按国际会计师准则),并给出了两点原因:一是华意压缩机连年亏损,需将相关7,100万元商誉撇除;二是4,700万元存货拨备。
2004年前三季度科龙电器的赢利已达2亿元,2005年4月29日,科龙电器公布2004年年报:亏损6,000多万元,这与上一年盈利2亿多元的业绩形成巨大反差。
科龙电器案例是在上市公司的“费用”上做了文章一一大幅拉高收购当年费用,形成巨亏,一方面降低收购成本,另一方面为将来报出利好财务报表和进一步的资本运作留出空间。
只此一招,就可以“洗去”未来年份的大块费用负担,轻装上阵,出来一份干干净净报表,“赢利”就变得容易多了,顾雏军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进行舞弊,1、利用会计政策,调节减值准备,实现“扭亏”2、虚增收入和收益3、利用关联交易转移资金,其实质是控股股东通过行使其控制权,借助各种隧道挖掘行为,掠夺上市公司财富,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
启示:首先,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加强控制权转移行为的过程监管乃当务之急。
首先应当加强对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变更情况的监管和审核,明确收购人应具备的资格,要求其出具收购后对公司业务发展的重组方案,说明收购人在该行业已经具有的竞争实力。
其次,重点关注收购资金来源的合理合法性,防止其从控股的上市公司套取资金用以收购其他上市公司,并对来源于信贷的资金要求其提供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限制通过“过桥贷款”进行所谓“产业整合”的收购行为,以此作为判断其是否具备实际履约能力的重要标准。
其次,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中介鉴证机构应该本着勤勉、诚信、中立的原则,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鉴证,并对其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以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
然而,从近几年的银广夏、三九医药、德隆系、托普系等一系列财务舞弊案例来看,注册会计师要么是审计失败,未能查出财务报表的问题,要么是与公司协同造假,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共同欺骗广大投资者,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科龙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如果2001年没有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 科龙电器2002年的扭亏为盈将不可能。
如果没有2001年的计提和2002年的转回,科龙电器 在2003年也不会盈利。
按照现有的退市规则,如果科龙电器业绩没有经 过上述财务处理,早就被“披星戴帽”甚至退市处 理了。
• 2。以科龙为起点,顾雏军建造格林柯尔 系
科龙电器(000921)
二.案例分析
操纵手法
科龙公司利润操纵手法
调节坏账准备 调节存货跌价准备 虚构主营业务收入 虚构期间费用 关联交易
操纵手法
科龙公司利润操纵手法
调节坏账准备 调节存货跌价准备 虚构主营业务收入 虚构期间费用 关联交易
利用会计政策,调节减值准备,实现”扭亏”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020年12月上 午1时42分20.12.2501:42December 25, 2020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0年12月25日星 期五1时 42分57秒01:42:5725 December 2020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1时42分 57秒上 午1时42分01:42:5720.12.25
4.38 -8.52 3.05 1.58
-6.78 0.2 -15.56 1.01 2.01 -0.64
-8.77 16.57
1 -2.66
计提坏账准备时:
转回时:
借: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贷: 坏账准备
借: 坏账准备 贷: 资产减值损失
利润表
编制单位:
项目
一、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科龙电器造假案4505
科龙电器造假案一、案例描述1.背景从2001年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格林柯尔突然演义了一场“蛇”吞“象”的收购——入主科龙电器集团。
随后,又陆续发生了2003年以来的超常规扩张——先后收购了美菱、亚星、襄轴等上市公司,开始打造世界级冰箱帝国的白色梦想;顾雏军入选“央视2003年度中国经济人物”;2004年的郎顾之争;2005年,科龙帝国轰然倒地,顾雏军被拘押,这一从天堂到地狱的商业传奇。
科龙的故事,对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和难忘的教训。
2005年4月29日,科龙电器年报报出6000万巨亏。
10天后,科龙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2005年8月1日,科龙董事长顾雏军等6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006年4月,海信6.8亿入主科龙。
一时间,这个曾占据中国白电产业半壁江山的企业就这样结束了辉煌。
谈到科龙,就要从顾雏军和他的格林柯尔系开始。
1997年顾雏军创办格林柯尔公司,随后几年公司发展成为“仅次于杜邦和帝国化工的全球第三大制冷剂制造商(公司宣传资料语)”;2000年7月格林柯尔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其纯利在2001年中期已达1.5亿港币。
2001年底,格林柯尔击败通用电器、松下以及惠而浦等公司,以3.48亿元购得科龙20.6%的股权实现入主控制。
2002年对科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民营化重组改造,使公司迅速摆脱困境,当年扭亏为盈。
2003年,科龙冰箱销量重回国内第一,空调销量稳居三甲,年出口量翻番增长。
此后,顾雏军的格林柯尔系又收购丁美菱电器等一系列的白电制造商,拥有5个家电品牌(科龙、容声、华宝、康拜思、美菱),控制的上市公司的市值己近百亿元。
2.处理结果2006年7月,中国证监会对科龙进行处罚,认定科龙从2000年至2001年,未按规定披露重大关联交易;认定科龙从2002年至2004年,编造虚假财务报告、虚增利润等,科龙公司财务造假,3年虚增利润3.87亿元,欺骗股民,给股民的正常投资造成了巨大损失。
科龙会计舞弊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和权限 强化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防范会计舞弊行为
加强外部监管及审计力度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会计舞弊行为的惩罚力度。 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的职责,提高审计质量。 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鼓励社会公众和媒体参与监督,提高信息透明度。
利益驱动:科龙公司为 了追求短期利益,采取 会计舞弊手段来美化财 务报表,吸引投资者和 债权人。
道德风险:科龙公司管 理层存在道德风险,缺 乏诚信和道德约束,导 致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
01
科龙会计舞弊案例警示
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防止会计舞弊的发生 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和纠正会计舞弊行为 提高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履职能力,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和制约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和监督
XX
科龙会计舞弊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科龙会计舞弊事件概述
02
科龙会计舞弊原因分析
03
科龙会计舞弊案例警示
04
防范会计舞弊的措施建议
05
科龙会计舞弊案例结论
06
01
添加章节标题
01
科龙会计舞弊事件概述
事件背景
2000年,顾雏军通过收购 科龙电器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并担任董事长。
理
建立会计行业 自律组织,加 强行业监管和
自律管理
01
防范会计舞弊的措施建议
完善法律法规及制度体系
制定严格的会计法规和制度,明确会计舞弊的定义和惩罚措施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企业会计行为,防止舞弊发生 强化外部监管,加强对企业的审计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舞弊行为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挪用资金罪
•
• •
收购企业成为循环提款机
顾雏军:我们从来不会用上市公司的钱来收购,那是违法的。我用的是我个人 的钱,是格林柯尔集团内部的钱。 法院:被告人顾雏军、张宏挪用江西科龙4000万元和科龙电器2.5亿元,用 于顾雏军个人注册成立扬州格林柯尔。 晏果茹所指的“进一步”收购,是指顾雏军在轻取科龙后,对扬州亚星客 车、美菱电器等的并购行动。法院的判决显示,顾雏军在收购科龙时,至少还真金白 银地拿出格林柯尔的3亿现金,到了收购扬州亚星时,开始全部挪用科龙电器的资金进 行收购。2003年,顾雏军为了收购扬州亚星客车,再次以父子名义申请设立注册资本 为10亿元的扬州格林柯尔,其中无形资产出资为2亿元,现金出资8亿元。但法院查明, 8亿元现金实际上挪用自科龙———为了筹集这8亿元现金注册资本,顾雏军指示部分 高管以江西科龙、江西格林柯尔为操作平台调拨8亿元资金经天津格林柯尔转入扬州格 林柯尔的账户,使该公司的验资得以通过。法院判定,顾雏军挪用科龙电器和江西科 龙2.9亿元用于个人投资设立扬州格林柯尔的行为,符合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 数额巨大的情形,被告人顾雏军的行为构成挪用资金罪。业内人士称,科龙电器收购 成功后成为顾雏军收购扬州亚星的取款机,而扬州亚星收购成功后又成为顾雏军的提 款机。
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
成立2家公司伪装压货
•
顾雏军:不会有一个坏人,去玩科龙这么大公司,因为这个公司太大了,你进 去就出不来了。法院:顾雏军等人向社会提供上市公司虚假的财会报告,剥夺了社会 公众和股东对上市公司真实财务状况的知情权。顾雏军曾被媒体冠以“金手指”一样 的魔力———因为每收购一家上市公司,次年即可扭亏为盈。但法院判决显示,顾雏 军采取各种手段,粉饰其收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科龙电器,业绩虚假。 2000年、2001年科龙电器在两年连续亏损的背景下,被顾雏军纳入囊中。但已被 “ST”的科龙电器如果2002年仍然亏损,将面临退市风险。原科龙电器财务部副部长 刘科供述,2002年12月份,顾雏军在他的办公室召集相关部门开会研究虚增2002年公 司利润的问题。顾雏军要求公司2002年年度会计报告显示公司利润完成1亿元的目标, 指使财务部门要想尽一切办法虚增销售收入。具体操作是由销售部提供愿意合作的客 户名单,财务部负责收取客户开出的无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承兑汇票,并做会计处理。
•
想通过年检只有一个办法,筹集实缴货币资金6.6亿元以置换注册资本中55%的无形资 产。调查显示,顾雏军是无法在短时间内筹集这笔巨资的,于是他采取了倒账手法。 法院查明的具体做法是,在顾雏军的指示下,2002年5月14日,科龙电器先向天津格 林科尔提供1.87亿资金,然后顾雏军再指使高管刘义忠、姜宝军、张细汉等人在容桂 农村信用社,将此1.87亿元在天津格林柯尔和顺德格林柯尔账户之间以4次来回转账的 形式,产生了以天津格林柯尔投资顺德格林柯尔共计6.6亿元为名义的进账单。该手法 实际上忽视了一个细节,用来倒账的1.87亿元最后又转回科龙电器,在进账单上自然 没有形成余额。会计师事务所因此拒绝提供验资。2002年5月27日,顺德市政府容桂 区办事处出具“关于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年检事宜的函”,希望工商部 门考虑顺德格林柯尔和科龙电器的实际情况,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暂准许顺德格林柯尔 办理当年的年检手续。顺德工商部门遂于同年5月30日为顺德格林柯尔办理了年检手续。 但当地政府同时向顾雏军发出“最后通谍”,要求顺德格林柯尔务必于2002年11月30 日前严格按企业工商登记注册的规范要求,完善注册登记手续。 2002年10月, 时任科龙电器董事长顾雏军助理的刘义忠请广东公诚会计师事务所办理该笔出资的验 资业务,该所要求顺德格林柯尔向银行发函询证天津格林柯尔缴存出资6.6亿元的情况。 由于此前顺德格林柯尔账户的4次进账共计6.6亿元在当天即转回天津格林柯尔,对账 单上没有余额,银行拒绝在询证函上盖章。广东公诚会计师事务所又要求刘义忠提供 6.6亿元在当天转回天津格林柯尔的依据。调查显示,顾雏军借此玩了一个文字游戏— ——刘义忠向警方供述,顾雏军指示他对会计师事务所将前述4次倒款的原因解释为 “打入顺德格林柯尔的是投资款,打出至天津格林柯尔的是预付天津格林柯尔的货款, 叫我拿进账单去验资。”
出现会计造假的原因
• 1.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众所周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必然导致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与 管理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会计信息供给和使用者双方对会计信息的掌握存在差异, 形成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生产者正是利用这种信息优势的不对称性,向外界坡露对自己有用 的信息使自己获利甚至进行舞弊和欺诈。因而,信息不对称是会计造假的诱因之一,并可能带来不 利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2.现行的注册会计师聘任制度危及了社会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社会审计的灵魂, 离开了独立性,社会审计鉴证功能就不可能发挥,并有可能使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更具欺骗性。应 该指出的是,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聘任制度存在着严重缺陷,严重危及了社会审计的独立性。 3.注册会计师似乎更注重的是形式而非实质 虽然会计规则在数量上与日俱增,而且越来越复杂,但会计师有时更关注所报告内容的 形式而不是实质,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从产生过程看,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和会计 信息失真。会计事项失真是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会计事项本身就不真实,从而 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假账真算”。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事项真实反映了客观经济活动,但由于 会计外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注册会计师似乎可在不违反会计法规的 前提下进行“假账真算” 4造假成本与造假收益的不对称助长了会计造假 抛开道德和法制观念,会计造假也可以从“造假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虚假会计信息 的大量存在,表明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存在着对虚假会计信息的旺盛需求。既然有需求,就必然有 供给。弈即使会计造假被发现,所付出的代价(受到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也是较有限的。因而,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上会计造假的成本是微不足道的,往往被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管理忽略不计。而 与造假成本相比,会计造假所带来的收益呈几何级数增长
•
顾雏军因此还专门签署了一份关于顺德格林柯尔向天津格林柯尔购买制冷剂预 付货款6.6亿元给天津格林柯尔的《供货协议书》,并将时间倒签至同年5月12日,刘 义忠等填写了“收到天津格林柯尔投资款人民币6.6亿元”的收据,并加盖顺德格林柯 尔的公章。广东公诚会计师事务所根据以上相关资料为顺德格林柯尔出具了验资报告, 并认定“天津格林柯尔向顺德格林柯尔投资”,其中属于以无形资产出资的6.6亿元由 天津格林柯尔以货币性资产置换。但此次法院审理查实,当时并无真实供货协议,6.6 亿预付款为虚假。调查人员称,顺德格林柯尔注册资本的货币资金中有6.6亿元一直为 虚假。因此,法院判决被告人顾雏军犯虚报注册资本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 金人民币660万元。
• • •
• •
会计造假的各方面的危害
• • 1,会计造假侵蚀着会计信息真实性德根基 2会计造假损害了企业相关主体的经济利益,危害了企业本身,虚假的会计信息扭曲了微观经济运行的真实 面貌,使企业经营管理建立在错误的、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之上,决策依据缺乏可靠性,削弱了市场竞争力;同时破 坏了企业的声誉,使投资者和融资者丧失向企业投资的信心,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3会计造假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4危害会计工作者自身会计造假严重败坏了会计行业的诚信。诚实守信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 的最基本道德规范,而作为经常与钱财打交道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更应诚信第一,真实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事 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诚信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如果没有诚信,企业要想能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简直是痴 人说梦,其最终的结局就是破产关门。而会计造假者弄虚作假、见利弃义,违背基本的职业道德,连最起码的社会 公德都没有,怎能让投资者、管理当局、社会公众相信他们的会计资料呢? 5主张了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 6各类部门接受是真的会计信息,导致宏观决策的失控,严重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 有序流通 7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投资信心,影响 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破坏了投资环境虚假的会计信息直接影响各种投资主体的投资收益和债权利益,使投资者、 债权人对投资做出错误的抉择,使投资风险增大,信息成本提高。在当年的东方电子事件中.中小投资者大量购买 东方电子股票就与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有很大关系.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审计后公布 的会计报表,而虚假的会计信息将直接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决策。 8.危害人民大众的社会价值观 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遍及了国民经济的每一个角落。一旦出现问题,往往都是一些规模和影响都比较大的公司, 严重挫伤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处于这样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之中,人们的价值观会离诚信越来越远,会计也就 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虚报注册资本罪
•
•
4次倒账6.6亿
•
成也科龙,败也科龙。顾雏军踏入国内A股市场,始于2001年对科龙电器 (000921)的收购。此前的2000年,顾成功地将格林柯尔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并筹得资 金5亿多港元。 科龙虽负债累累,顺德市政府依然向顾雏军开出了高达5.6亿元的收购价。而按 当时的《公司法》规定,“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国务院特 别规定的除外),所累计的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50%。”这意味着顾雏军若 想完成收购,必须筹集至少11.2亿资金。2005年,顾雏军面对郎咸平对其资金不足质 疑时,虽然放言“我惟一不缺的就是钱,我的钱有国际背景”,但如今法院查实,彼 时的顾雏军实际上无法筹集足够资金,于是进行虚假注册。 顾雏军和父亲顾善鸿现金出资3亿(占出资总额的25%),其两项专利技术使用权 评估为9亿,作为无形资产出资(占出资总额的75%),达到了形式上的指标。但当时 《公司法》明文规定,公司无形资产的出资比例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0%。为促成交 易达成,尽快拯救科龙,顺德市容桂镇政府于2001年10月21日为顺德格林柯尔出具担 保函,要求顺德市工商局容桂分局先颁发营业执照,后补办验资、评估等手续。凭借 政府一纸公文,顺德格林柯尔得以“豁免”,次日凭担保函在未验资、评估的情况下 完成公司设立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当地人士认为,政府实际上是允许顾雏军“先上 车,后买票”———先完成对科龙的收购,然后再逐渐补足公司资本金。但直到2002 年4月,顺德格林柯尔年检时,无形资产仍占75%,于是工商部门不予年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