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会意字研究
试析《说文》表动词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论文)
早期会意字的衍生和接受研究——兼论当下的会意字教学
早期会意字的衍生和接受研究®兼论当下的会意字教学于之涵(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依照接受理论,早期会意字可视为一种特殊的召唤结构,根据字义与词义的关系,召唤的方式可以分为对等性召唤和构意性召唤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会意字通过认知的“同化——顺应—平衡”来实现接受。
究其本质,早期会意字的接受过程是识字者的“期待视野”和字符形体的“召唤结构”达到“融合”的过程。
当下 的会意字教学需要从字源和文化分析,以便识字者更好理解和接受现代会意字。
关键词:早期会意字;接受理论;召唤结构;期待视野中图分类号:H122 文献标识码:A引言:问题的提出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代替口头语言跨 距离完成表达思想和交流情感的功能,一个必要 的条件就是这套符号系统被接受,换言之,只有被 使用者接受的语言记录符号才能称其为文字。
汉 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体系,古文字阶段的字符主 要通过形体表达词义(以甲骨、金文阶段的象形 字、指事字和会意字为典型代表),这种表意文字 系统被用字者接受,并流传至今,说明造字者“表 意”之“意”和用字者的“识意”之“意”可以契合。
或许出于我们对自己语言文字的习以为常,中国学者很少讨论会意字的接受问题,但早期会 意字不像象形字可以通过形体特征相似直接表 意,也不像形声字因为有声旁提示语音直接和语 言相关,在世界文字类型学视野下,外国学者对此 类汉字提出了质疑:“在“六书”的四种结构中,问题最大以及最矛盾的就是会意这种分类”,“我们 不知道许慎如何理解会意字,或者事实上在某种 程度上是一个形声字,因为在我们看来,汉语的书 写系统的发展,并不允许一个复合汉字没有表音文章编号:1001 -0238(2020)04 - 0111 -05的成分在其图形结构中,甚至会意字也必须有这 样一个成分”,“这种汉字的类别真的是开启了一 个‘异类’,这种异类不存在于汉语书写系统以外”n](m^49)。
《说文解字》中的同符会意字探究
三、 同符会 意字 的表 意功 能
的 同符会 意字 。许慎 主要 以“ 从 二某 ” 的体 例 来训 释此 类 同符 会 意 字 , 偶尔也会用 “ 从 并 某 或 “ 二 某也 ” 的方 式 来 分 析其 形 体 。 同符会 意 字 以左 右 结构 最为 常见 。例 如 :
《 说文解字》 中所收录 的同符会 意字以二合 、
三合为主 , 四合 同符会意字数量很少 。其 中二合
同符会 意字 又 以左 右 结 构 和上 下 结 构 为 主 , 三 合 同符 会意字 都 是成 三角 布 局 , 即“ 品” 型或 “ 磊” 型
《 群部》 : “ 辨, 众草也。从 四L } J 。 ” [ 2 ¨
3 .四合 同符会 意字 由四个 相 同 的成 字 部件 一次 性 叠加 构 成 的会
意字叫做四合同符会意字 。许慎在《 说文解字》 中 主要 以“ 从 四某” 的体例来训释这类同符会意字的
形体 。例 如 :
《 辫部》 : “ 辫, 众草也。从四L f J 。 ” _ 2 J l 《 止部》 : “ , 不滑也。从四止。 ” [ 2 1 2 3 5
《 说文 》 本义是 ‘ 合’ , ‘ 会合 ’ 复 语 。据 段 玉 裁 《 说 文解 字 注》, ‘ 谊、 义’ 古 今 字 。所 以 ‘ 合谊 ’ 就 是
‘ 合义 ’ , ‘ 会意 ’ 也是 ‘ 合意 ’ 或‘ 合义’ 。‘ 比’ 古
《 垃部》 : “ 垃, 饼也。从 二立 。凡垃之部皆从
的构造理论。东 汉许慎在 《 说文解 字 ・ 叙》 中指
出: “ 会 意者 , 比类 合 谊 , 以见 指 掇 , 武信 是也 。 ”
“ ‘ 会意, 一 些人 误 以为是 ‘ 会悟 之 意 , 其实 , ‘ 会’ 的
《说文解字》释义研究
2.1探 求 本 义
《口部 》问 :讯 也 :《言 部 》讯 :问也 。
(It文》是通过说 明字的本形来求得字的本义的,因为字
《言部 》谨 :慎 也 :《心 部》慎 :谨 也 。
之 本 义 与 本形 是 密不 可 分 的 ,不 明本 形 则 无 以 明本 义 。例如 :
(3)递 训 ,其 形式 为 A,B 也 ;B,C也 ,C,D 也 … …如 :
互 训 、义 界 、象形 、比拟 事 物 、由 反知 正 、增 字 足义 、推 因 、举 例 容 使“狼 ”的形 象 顿 时 变 得 栩 栩 如 生 ,使 读 者 一 目了 然 。
、 种属为训、系统 制约释义 பைடு நூலகம்换名、旁见 说解 、委婉 、说 明关系、
(4)由反知正, 解释某~词时用其反义词7Ju否定词来解
起 就 吸 引 了众 多 学 者 对 其 进 行 研 究 ,在 漫 长 的研 究过 程 中 当 全新 且 准 确 地 定 义 。 又 譬 如 :“《女 部》媪 ,女 老称 也 。”此 处 又
然就形成 了一个壮观 的说文学派 。尽管如此 ,但是关于 《说文》 告诉 大 家 ,“媪 ”指 的 是 年 老 的 妇女 ,仿 佛一 个 老妪 的形 象跃 然
部》晋 ,进 也 。
(1)同 部 互 训 ,其 形 式为 A,B也 ;B,A 也 。A 与 B 为 同
(2)先说 明字义 ,在 说得名的 由来。例如:《韭部》韭,菜名,
部 。如 :
一 种而久者,故谓之韭 。《女部.姻,婿家也 。女之所因,故日姻 。
《口部》呻 :吟 也 ;吟 :呻 也 。
1.1互 训
1.3 推 因
互 训又 叫 同义 相 训 ,是 指 用 两 个 或 两 个 以上 意义 相 近 的
《说文解字》马部会意字探析
部件 合起 来 构成 的字 ; 4 、 字 符结 合说 , 代 表者裘 锡
圭, 他认 为凡 是会 合 两 个 以上 意 符 来 表 示一 个 跟 这些 意符 本 身 的意义 都不 相 同的字 , 都是 会 意字 。 他认 为汉 字 中存 有大 量 的表意 字符 , 即意符 , 意符 在 意义 上与 所组 成 的汉字 有一 定 的联 系 。意符分 为形 符 和 义符 。构 成 会 意 字 的意 符 既 可 以是 形 符, 也可 以是 义符 。
文解字》 中的 马 部 会 意 字 的 意符 以及 各 意 符 之 间 的 结 合 方 式 进 行 分 析 , 以深 入 地 了解 蕴 藏 在 马 部 会 意 字 中 的 先
民 思 维 特 点 与 古 时 候 的马 文 化 。
关键词 : 马; 会 意字 ; 意符 ; 形符 ; 义 符
笔 者认 为 , 以上 四者 观点 中 , 裘 先生 对会 意字
的 理解要 更 为 全 面 , 更 为 合 理 。会 意 字 的 原理 就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2 — 2 5
基金项 目: 云 南省 教 育 厅 科 学研 究 基 金 项 目 “ 汉语‘ 马’ 词 群 的 语 义 范 畴 及 隐喻 认 知 研 究”( 2 0 1 3 y 5 7 7 ) 。
会 意字 却是很 多 的 。但 《 说 文解 字 》 在一 百多 个马
部字 中才 确定 了 5个 会 意字 , 这 与汉 字 在 形 成 初 期 的情况 不太 相 符 。笔 者 认 为 , 《 说 文解 字 》 中 的 马部 会 意字应 该 有 2 0个 ( 包 括 9个 亦声 字 ) 。我 们对 构 成这些 马 部会 意字 的意符 以及意 符 问的组
《说文解字》从“又”诸字归部理据探索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Qilu Normal University 第36卷第2期2021年4月Vol. 36 No. 2Apr. 202]《说文解字》从“又”诸字归部理据探索张明慧(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0)摘要:《说文解字》中存在由同一个义符参构的一组会意字被分散归入各部的现象,这与同义符的形声字(单形)都归入一部的归部原则不符,且许多字是包含多个义符的多义符合体字,《说文》选择某一义符 归部的原则不明。
以《说文》从“又”字为例,分析部属字中纯表意字、多形形声字、注阙字、亦声字的归 部理据,发现其归部基本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少数例外是由自身字形特点和《说文》部首制约导致的,只能按“据形系联”的方法归部。
关键词:《说文解字》;归部;以类相从;从“又”字中图分类号:H616 文献标识码:A 《说文解字》(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许慎建立的540个部首 系统统摄9353个字,《说文》按照某种原则对这9353个字进行归部,使每一字都有部可归。
通过前人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说文》系统中 某些字的归部是明确、没有疑问的,包括:(1)单形形声字,即形体中只包含一个义符的形声字,这类字依义符归部,如“江”(从水工声)归水 部;(2)同形复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 形体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这类字随单体归部,如 “聶”归耳部;(3)附体象形字、加体指事字,它们不同于纯象形字、纯指事字,是由义符和非 字符号组合而成的,这类字只能依其中的成字义符归部,如附体象形字“果”归木部、加体指事 字“本”归木部;(4)变体字,包括反文、倒 文等,这类字一律随正体归部,如“乏”(反正为乏)归正部。
以上四类是可以明确归部的,还有一部分多义符合体字,如多形形声字、异形会 意字、亦声字等,这些字的形体中往往包含多个文章编号:2095-4735 ( 2021) 02-0151-06义符,因而理论上可以取任一义符归部,但《说文》选取某个义符进行归部的原则是什么,许慎并未言明,我们只能根据《说文》实际的归部材料进 行研究追索。
《说文解字》第224课:指事字与象形字、会意字的区别
《说文解字》第224课:指事字与象形字、会意字的区别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224课,只讲一个汉字:乏。
这是“正”部的唯一一个部属汉字。
由于“乏”字是指事字,所以我本课也会顺带多说一点指事字的特征,介绍一下指事字与象形字、会意字的区别:(中华书局版《说文解字》封面)许慎给指事字的定义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严可均、段玉裁等均认为“察而可见”当依《汉书·艺文志》颜师古注改作“察而见意”。
我们看,许慎对指事的定义相对含混,因为“视而可识”,似混同于象形,因为象形字也是“视而可识”的,“察而见意”又似混同于会意字,因为会意字也是“察而见意”的。
好一点的是,许慎举了例字,即“上、下”是也。
因此,指事字应该具有如下两条特征:1、它是抽象之形,而不是象具体之形。
或者说,它是象事,而不是象物,这是“指事”与“象形”的根本区别;2、它既不是独体字,也不是合体字。
它可以在独体的符号之外加上不是独体的符号,它不是两个独体符号的结合。
这是“指事”与“会意”的根本区别。
(以上来自姚孝遂的《许慎与说文解字》)举例字,上下虽然最为简单,但不如本末两字更为明确:(本末两字的造字法是指事)好了,回到今天的“乏”字。
乏。
读fá。
《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乏,《春秋传》曰:…反正为乏‟。
”指事字,本义是不正。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做了解释,认为“反正为乏”是“此说字形,而义在其中矣。
不正则为匮乏,二字相向背也。
”反正也是字形,但同时也包含了字义。
徐灏的《说文解字注笺》:“乏盖本为凡不正之称,后乃专以贫乏为义。
”后世说的贫乏、缺少,是“乏”的引申义。
(乏的字形发展)从字形发展来看,乏最早出现在战国金文中,与“正”的差别,只有顶部的一笔,“正”字是横画,而乏字是斜笔,大概是取非“正”之义。
在小篆里,乏的字形,就是正字做了水平翻转(如上图)。
乏在“不正”的本义之外,还有很多用法,比如:(1)缺少;匮乏。
《说文》会意字研究
《说文》会意字研究论文提要本文在继承前人对《说文》会意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通过对会意字研究演进史的全面梳理,论列各家得失,提出我们对会意字的性质、来源以及会意字与“六书”中其他各书的划界原则的看法,昀后表明自己确定会意字的标准和定义。
2.通过对会意表词和义界表词关系的研究,首次提出“会意字的取象表词要以对词义的义界为中介”的论断,并通过《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与《尔雅》、《说文》义界模式的比较,验证二者之间存在同构关系,从而证明了前述论断。
3.揭示意义的承载形式由义界语言向会意文字转化过程中产生的三个新的特点:字素之间的“隐秩序”;释义成分的缺省;部分会意字利用字素空间位置关系辅助表义。
4.通过对《说文》所收本义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会意字穷尽性的统计研究,参照系统-功能标准,归纳出各词类的取象-表词模式;同时,运用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分析各取象-表词模式形成的原因以及由此显示的汉民族的认知思维特点。
5.提出了《说文》会意字研究对促进汉字教学的五点主张。
关键词: 《说文解字》 ;会意字;义界;取象-表词模式;认知AbstractBased on previous study results made by other researchers, this paper mainlyworks over follow questions:First,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study about the previous study results of theassociative characters, we dis cusse former researchers’ gains and losses, puttingforward our views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 the origins and the principles of theassociative characters, and demonstrates our own definition and standard of selectingassociative charactersSecond, through the study about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indicating words ofassociative and semantic-defining ways, we put forward a view at the first time, that is,the image formation of the associative characters should take the semantic-defining ofthe meaning of words as the medium. In addition, we compared the image andindicating formation of Shuowen Jiezi说文解字and the semantic-definingformation of Erya尔雅 and Shuowen Jiezi, verified they have some isomorphicrelations and this also proved our former viewThird, we revealed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aning-bearing forms in theprocess of semantic-defining mode to the associative characters, such as the concealedorders of the graphemes, the defaults of interpretation ingredients and someassociative characters rely on the spatial positions between the graphemes to indicatethe meaning of the wordFourth, we generalized the mode of image formation to indicate word meaning,based on the exhaustive statistical research of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noun, verband adjective, referred by the System - Functional standards. At thesame time, we usethe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Cognitive Psychology ways to analyze the formingreason of image formation to indicate words mean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ecognitive way of thinkingFifth,we put forward five arguments of the study of associative characters inShuowen Jiezi which would be helpful 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Key words: Shuowen Jiezi, associative characters, the semantic-definition, theimage- formation to indicate words, cognition6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说文》会意字概况……………………………………………………5第一节会意研究小史 (5)第二节会意的定义 (24)第三节关于会意兼声字 (32)第四节其他边缘状态及处理原则 (38)第五节会意的性质 (40)第六节《说文》会意字的来源 (43)第三章会意、义界与取象-表词 (49)第一节会意与义界 (49)第二节会意的认知原理 (53)第三节关于“取象”与“表词” (57)第四节义界对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的影响 (60)第四章《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及分析 (65)第一节表名词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及分析 (67)第二节表动词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及分析 (81)第三节表形容词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及分析 (104)第五章《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与辞书义界模式比较 (118)第一节表名词会意字模式与名词义界模式比较 (118)第二节表动词会意字模式与动词义界模式比较 (123)第三节表形容词会意字模式与形容词义界模式比较 (126)第六章《说文》会意字研究对汉字教学的影响 (131)第七章结语 (137)附录《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字汇 (139)参考文献 (145)后记 (151)第一章绪论内容提要:本章概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缘起与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和任务、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论文运用的主要材料。
简析《说文解字》
简析许慎《说文解字》概要:两汉时期是我国语言文字学的成型时期,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学术思想的争鸣,尤其汉代崇尚经学,全都促进了语言学的发展。
这一时期,语言学家及语言学著作蜂出,许慎《说文解字》便是其中一部。
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字典,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将对其作简要的介绍。
一,《说文解字》诞生的背景自从有了文字以后,人们就开始了对文字的研究。
不过早起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没有注重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只是从实际的需要出发而着手某一方面的研究。
从古代的甲骨文开始,汉字的形体就经过了一次次的改变,每一次的改变和发展,都是先人对汉字研究的成果。
早期的字书都只是简单地把汉字集中在一起,并没有对字义进行解释,也没有对字形和字音加以分析,因此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字典。
后来开始流行对经书的解释,但是仍然不科学。
东汉时期以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郡召陵县人)等人为代表的古文经学派,继承了《尔雅》的传统,比较注意从语言事实本身去解释文意。
后人称之为“汉学”,《说文解字》就是其代表作。
许慎的《说文解字》第一次对汉字的字形、字义和字音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描写,第一次按照汉字形体的构造来分类,第一次归纳出了540个部首,首创了部首分类法,按部首来编排汉字,算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字典。
把汉字之间的关系归纳了出来,为文字学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字学和字典学的正式建立。
二,解读《说文解字》的内容与体例过去人们认为,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所以“说文解字”就是说解文字的意思。
《说文解字》又简称《说文》,本文有14卷。
每卷分上下,共30卷。
全书共收正篆9353字,重文1163字,说解文字共133441字。
书中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540部,首创了部首编排法。
字体以小篆为主。
《说文解字》把偏旁相同的字归为一类,这就是一部。
然后把这个偏旁放在这一部的开头,作为一部之首,这就是部首。
通过这种方式,许慎把九千多个字归纳在了540个部首范围内。
《说文解字》会意字的字源结构及思维特征探论
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说文解字》会意字的字源结构及思维特征探论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20070401三峡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中文摘要《说文解字》是汉字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字书。
迄今为止,对《说文解字》,尤其是小篆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共时的、静态的分析。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以《汉语古文字字形表》收录的甲骨文、金文字形和《说文解字》收录的小篆字形为研究对象,对会意字的古文字字形作历史的疏理。
通过对各自构字形式的对比分析,发现在历史的发展中会意字的形义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于殷商、周代以后至秦汉之间的新造字多是“义+义”结构,同时,在固有的会意字中间,部分会意字由“形符+形符”、“形符+义符”的结构向“义符+义符”的结构演化,因此,会意字在从甲骨文到小篆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以“形符+形符”的结构形式为主体转化为以“义+义”的结构形式为主体。
另一方面,会意字系统处于演进之中还表现为会意字和非会意字之间也有相互的转化,即部分独体的象形和指事字也转化为会意字,同时,一部分会意字演化为形声字。
会意字的发展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形的比拟到意的表现的渐进过程。
在具象与抽象的较量中,抽象的“意”虽然在形式上占据了优势,但是具象的“形”却具有无可撼动的地位。
同时,“形”与“义”两两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还先表现出先民的二合性特征。
造成这种变化的深层文化原因,归集到思维层面,我们认为与汉民族固有的具象性思维、整体性思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它们作为中国传统思维的精髓形成一种合力,决定了汉民族选择“以形表意”作为汉字系统的基础,影响着会意字在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选择了将抽象与具体完美结合的方式,并形成了唯汉字独有的二合性特点。
会意字的认知研究
《说文解字》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说文解字》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说文解字》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简称《说文》。
《说文》亦声字误为会意字例析
《说文》亦声字误为会意字例析作者:郭抒远李宁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3期摘要: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明确标注“亦声”的字有217个,但许氏的标示仍有不全之处。
据我们统计《说文》中有四十三个会意字实则为亦声字。
本文选取其中七个,进行详细地分析论证,来考证其实则为亦声字,并根据母文与该字的关系将这些亦声字分为两类,一为亦声字表示母文本义,一为亦声字表示母文引申义。
关键词:说文;会意;亦声字一、“亦声”的概念及特点许慎在《说文》中首次提出“亦声”的说法,并明确用“亦声”标注的字有217个,后人将该类字称为亦声字。
因许氏并未详细解释亦声的内涵,仅在释字时用到,故后人在研究亦声时多有争议。
段玉裁认为“凡言亦声者,会意兼形声也。
”他将亦声分为两类,或为会意兼形声或为形声兼会意。
王筠在《说文释例》将亦声字分为三类:“言亦声者凡三种:会意而兼声者,一也;形声字而兼意者,二也;分别文之在本部者,三也。
”至于分别文,他认为“字有不须偏旁而义已足者,则其偏旁为后人递加也。
”桂馥在《说文义证》中提出:“凡言‘亦声’者,皆从部首之字得声,既为偏旁,又为声音,故加‘亦’字。
”桂氏认为,许氏凡作亦声分析的字,必然是五百四十个部首中的字。
桂氏实际上部分否定了亦声字这一概念存在之必要,显然是不可取的。
纵观《说文》标示出的字再结合段玉裁、王筠的说法,可以总结出亦声字的特点。
(一)亦声字必为合体字,多由两个偏旁构成,其中一个偏旁表义,另一个偏旁表声又表义。
兼表声义的偏旁是一个独立的字,该字与亦声字有形音义上的联系。
(二)亦声字是汉字孳乳分化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是汉字的繁化。
我们将亦声字中兼表声义的偏旁称为母文。
母文特点有二:一为形音义皆备;二为具有分化孳乳新字能力。
亦声字的产生或是因为母文常用来记录引申义、假借义,故加偏旁表其本义,如:“益”本义为溢出,引申而有多、渐增、利益之意,为了明其本义,于是加注“水”旁为溢字专表本义,而益字表引申义;或是因为母文引申义颇多,故加偏旁表示其一引申义,如:“取”本义为以手取物。
近四十年来会意字研究综述
一、引言六书是关于汉字构造的六条基本条例,作为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六书对于学习“小学”、贯通文史知识以及词典的编纂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其中,会意作为六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汉字的结构、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情况和进行汉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四十年来,随着社会上对“国学”的宣传和对汉字的重视,学术界对会意字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相关的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大量涌现,会意字的基本面貌得到了呈现。
下面,将对近四十年来关于会意字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总结成就,发现不足,以便于将来进一步研究。
二、会意字定义研究无论是研究会意字的哪个方面,都离不开对其概念的界定。
从近四十年来的研究情况可以看出,大家对会意字是合体字的性质达成了共识。
然而,由于各家的理解不同,分歧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会合”还是“会悟”关于“会合”还是“会悟”的争论从宋元以来就没有停止过,直到今天各家对于“会”字的理解仍然不尽相同。
南宋的郑樵,清代的段玉裁、王筠都主张“会合”说。
王筠曾谈道:“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义,以成一字之义,不作‘会悟’解也。
”①持“会合”说者认为会意只需要将几个部件的意义合成而为一个新的意义即可。
现代,很多人都继承了这种观点,如韩栋[1]、宋娟[2]等。
“会悟”说源于宋代的张有,至元代杨桓则明确提出了“会悟”说:“会意者何?形者,体也,常也。
而其用也,其动也,其变也,各有意主焉,故必假其形之用、之动、之变以示其意,使人观之而自悟,故谓之会意。
”②与“会合”说不同,“会悟”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会意必须有人的主观意识的参与才能完成。
现代的古文字学家黄德宽先生认同这种说法,他说:“所谓‘会意’并不是各个构字成分含义的简单会合相加,而是在一定的语言系统的制约下,通过构字成分(各单字)的组合关系,使人对它所代表的词义‘观之而自悟’。
”③ (2015)[3](二)会意字的构件是否可表音我们已经发现,传统的六书说难以概括所有的汉字,“兼书说”的提出弥补了这一不足。
文字学会意字
异体会意字
组形会意字
(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形体的字会合而成)
(指组合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形体表达一个新的
会 意义造字)
同体会意字
意
(所会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
字
都是相同形体的字)
联义会意字
(指由几个构字部件的语义会成新字的意义)
异体会意字
止是趾的本字,戈 下有脚,表示人拿 着武器走,有征伐 或显示武力的意思。
会
第 三
汇报人: 组长:
小 组员:
组
意
CONTENTS
目 一 、 会意的含义 录 二 、 会意的特点
三 、 《说文解字》的会意术语 四 、 会意的分类 五 、 小结
一、会意的含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会意者,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意思就是说“排比字类,合成新意,来体现造字的 旨意,武信两个字就是这样”)。 根据许慎的说法,我们可以将会意理解为:把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字会合在一起,会合它们的意义指向来构 成一个新的字义。武、信就是这样的字。
信,诚也。从人从言。 指人的言语真实。
异体会意字
“涉”字,从水从步,甲骨 文像两脚过河。本义是趟水 过河。《说文》:“徒行厉 水也”。字形像一条弯曲的 河流,河的两旁各有一只脚。 现在也有成语“跋山涉水”。
“取”,从又从耳,古代战争 中,胜利者常把打败一方的俘 虏或战死者的左耳割下,以记 功。本义是攻下,夺取,后引 申为拿、取等。
小结:合体象形、合体指事与会意的区别
一、会意 与合体指事 ✮区别:
会意:简单来说会意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会 合在一起,会合它们的意义指向来构成一个新的字 义。它是在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会意字是合体字它合体构成的字拆分开来都是有自 己原有的字义的。
关于有趣的会意字的研究报告
关于有趣的会意字的研究报告摘要: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六书理论对我们研究汉字的产生和使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中对会意字的特点和类型等进行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使我们掌握汉字的一些内在规律,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汉语言文字,正确地认识与把握深难字词等方面问题,同时也会促进汉字教学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现代汉字会意字六书深入研究会意这种造字方法,不仅可以使我们体会到汉字所拥有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华民族共同的思维模式;还可以使我们掌握汉字的一些内在规律,深入地了解汉语言文字,更有助于在教学尤其是文言教学中突破对疑难字词的认识和把握,从而提高课堂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这还将对国内外汉语教学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和极大的指导、启发意义,并使国内外汉语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学术界对会意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个别字形的考察及其表义功能的分析等方面,本文主要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及六书理论出发,分析会意字的特点,进而展现现代汉语中会意字的几种类型,最后论述会意字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完成对现代汉字中会意字的浅层次分析。
一、会意字的特点关于会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解释到:“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1]也就是说,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合成,共同构成新字的意义。
如“武”字,从止从戈,意思是以武力止息干戈,保卫和平,这虽然是春秋时代的思想,但是可以说明“武”字是会意字;“信”字,从人从言,表示人言以诚信为贵。
可见,会意字的字形本身和所代表的词的意义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与词的读音没有联系的。
现行的会意字大多数是从古代会意字演变来的,后起的会意字数量较少,且容易理解,如“掰、咩、拿、尖、歪”等。
根据以上的解释可以归纳出会意字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的合体字,构成会意字的字符都是意符。
例如:“男”字,甲骨文“从田从力”,力象耒形,即表示用力在田间耕作的人,是“田”和“力”两个意符构成的会意字,意为男子;又如“休”字,从人从木,表示人靠在树上,意为休息。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会意的解释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会意的解释
许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字学家、哲学家和诗人,他所著的《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字典之一。
在这部巨著中,他对汉字的形体、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解释,为后人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在《说文解字》中,许慎也对汉字的构成方式进行了归纳总结。
他认为,汉字的构成方式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四种。
其中,“会意”是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指事或其他
字形合并而成的新字,具有特殊的意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会意的解释十分详细。
他认为,会意是利用图画的意义推导出新的字形和含义。
例如,“人”和“口”合起
来就是“咳”,表示人咳嗽的样子;“木”和“刂”合起来就是“松”,表示刀削木材的样子。
这种构成方式凭借着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可以创造出很多新的字形和词语。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还强调了会意的重要性。
他认为,会意是汉字的一种最基本的构成方式,在古代的文字创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会意也是汉字演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推动了汉字的发展和变化。
总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会意的解释,充分说明了会意在汉字构成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这对于后人研究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以及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文》会意字研究
【摘要】:本文在继承前人对《说文》会意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通过对会意字研究演进史的全面梳理,论列各家得失,提出我们对会意字的性质、来源以及会意字与“六书”中其他各书的划界原则的看法,最后表明自己确定会意字的标准和定义。
2.通过对会意表词和义界表词关系的研究,首次提出“会意字的取象表词要以对词义的义界为中介”的论断,并通过《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与《尔雅》、《说文》义界模式的比较,验证二者之间存在同构关系,从而证明了前述论断。
3.揭示意义的承载形式由义界语言向会意文字转化过程中产生的三个新的特点:字素之间的“隐秩序”;释义成分的缺省;部分会意字利用字素空间位置关系辅助表义。
4.通过对《说文》所收本义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会意字穷尽性的统计研究,参照系统一功能标准,归纳出各词类的取象—表词模式;同时,运用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分析各取象—表词模式形成的原因以及由此显示的汉民族的认知思维特点。
5.提出了《说文》会意字研究对促进汉字教学的五点主张。
【关键词】:《说文解字》会意字义界取象-表词模式认知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H122
【目录】:论文提要6-7Abstract7-9第一章绪论9-13第二章《说文》会意字概况13-57第一节会意研究小史13-32第二节会意的定义32-40第三节关于会意兼声字40-46第四节其他边缘状态及处理原则46-48第五节会意的性质48-51第六节《说文》会意字的来源51-57第三章会意、义界与取象—表词57-73第一节会意与义界57-61第二节会意的认知原理61-65第三节关于“取象”与“表词”65-68第四节义界对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的影响68-73第四章《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及分析73-126第一节表名词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及分析75-89第二节表动词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及分析89-112第三节表形容词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及分析112-126第五章《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与辞书义界模式比较126-139第一节表名词会意字模式与名词义界模式比较126-131第二节表动词会意字模式与动词义界模式比较131-134第三节表形容词会意字模式与形容词义界模式比较134-139第六章《说文》会意字研究对汉字教学的影响139-145第七章结语145-147附录《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字汇147-153参考文献153-159后记159-160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