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亮点(下)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亮点(下)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亮点(下)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亮点(下)

袁钢明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二0一五年一月

四、收入增长及收入分配的变化

我们再来看收入,这和前面说的略微有一点角度不同。

(一)收入增速减缓

收入增长速度减缓,这个收入指全部各种各样的收入,不光是居民收入,它包含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企业的利润收入、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和纯收入,所有三个部分的收入增长速度都在减缓,尤其是近几年,全面下降,波动最厉害的是企业利润。企业利润的收入直接影响到财政收入,也影响到企业的还贷能力或者企业未来的研发能力,所以企业的利润收入表明了整个经济增长的活力、潜力和动力。现在,我们看到企业增长速度大幅下降,下降到什么程度呢?这张图还没有充分表现出来,因为这张图用的是每个年度的累计数据,如果按照同比,11月份企的业利润变成了-4.4,而上个月是-2.2,这个月又变成了-4.4。

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也在下降,大家看红色的线,现在下降到10%以下,财政收入的下降表明房地产价格下降、地方财政土地收入下降,政府现在财政告急,税收也告急。连城乡居民的收入也开始下降,这个下降是好事还是坏事?当然是坏事,前面我们说收入上升是坏事,指的是如果收入上升变成了企业看的劳动成本,它没有变成消费收入的扩张,那它就是个坏事,现在如果我们的收入增长继续减缓,而我们的劳动生产率、企业效益不上升,我们国家的情况还是非常严峻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宏观经济没有一个事情不是利弊同在的,收入上升是两难,你不可能不让它升,又不可能让它增长的太快。所以我们既想让它增,又不想让它增。现在总的来看,我们还是希望它的增速在一个合理、平缓的范围内。比如它应该和GDP 的增长速度相适应,过去GDP增长10%,居民收入增长10%比较合理,现在居民收入增长已经低于7.4%,这就是个问题。

(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差距倍数缩小

收入问题中还要看到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但是差距的相对倍数缩小了,这是个很奇怪的数据。我们看这个蓝色的数字,是城市居民收入,高达2.6%,是2.6万人民币,而农村收入只有6000元,所以从蓝色的数来看,差距越来越大,绝对差距不大,但是城市比农民收入的倍数在缩小,从2009年的3.7倍变成了3.3倍,这是不是表明收入差距缩小了?可以这样说,从这个数上可以看出城乡收入的绝对差距扩大了,相对收入差距缩小了。但从很多其他方面的比重来看,不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仅仅是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整个相对收入差距缩小,基尼系数从原来的0.47%现在降到0.45%,但是国家统计局自己都说他们这个统计不太准确,他们没有把高收入特别是有巨大财富的收入人群统计进去,他们不好调查,统计不出来。如果看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统计,会让你吓一跳,现在我们国家大概有90万人的人均资产达到了上亿,这种上亿的资产怎么达到?可能是房价上涨、投机买卖,也可能是其他方式。所以,中国如果按照资产、财富来衡量,中国的人均收入差距太大了,大到无法计算的程度,远不是几倍的问题。所以,现在我们的实际收入差距非常大,我们无法用图表表现出来。

(三)2013年以来,多重困难叠加

大家看这个标题,2013年以来多多重困难叠加,这是对咱们中共中央说的三期叠加的另外一种说法。

1.三期叠加

三期叠加咱们都知道了,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镇痛期,前期刺激措施消化期。但是我认为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一种坏事好说,实际上都是坏的变化,就是增长下降,结构调整出现痛苦,刺激措施后遗症显现。现在,我们应该正确客观的解释这段话的说法,第一,2013年以来,就是新政府上任以来,碰到的都是困难、不利的变化。第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第二,结构调整的镇痛显现,这句话现在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上用,结构调整镇痛显现,就是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显现。甚至我认为这句话说的还有点轻,它可能不是镇痛,可能是个长痛。第三,刺激措施后遗症或者说不利影响,说明刺激措施产生了不利后果,它并不是对的,弊大于利。而且这种后遗症影响,现在还在延续,甚至加重,为什么在延续?因为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个刺激措施的不合理性,还在延续、坚持、加重。所以我认为2013年以来,为什么经济现在下滑,都是上述这些问题加重的体现。总体上来说,好像都是前期政策留下来的问题,但是新一届政府仍在延续,没有清理掉,没有彻底调整过来,还在延续,甚至加重。

好的一方面就是就业,就业增加速度比较高,2013年新增就业一千三百万,咱们国家多少年来都是刚刚超过一千万,也就是一千一百万,去年达到一千三百万,创造了一个高就业的速度。但是这种情况能不能延续还是个问题,而且这种变化的情况到底是不是真实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因为可能有一些情况、数字没有真实地反映,我们前面说了,其实统计数据中还有很多问题。不管怎么说,现在从数据上来看,目前新增就业比较稳定,这是一个现在局势比较稳定的重要方面。

1.三产略胜二产,似进实退

还有一个好的方面,三产略超二产,这是咱们国家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表现。现在三产达到46.6%,超过了二产的46%,多了0.6个百分点。但是这种超过有水分,我们看一下细的分类,三产中大概有六种分类,比如批发零售、交通运输,还有政府参与、金融、房地产、其他等等。最有价值的像运输、邮政批发零售,参与下降了,上升的主要是金融和房地产,大家知道房地产是什么?房地产就是靠房价上涨,有的房子什么也没动,坐地上涨。这种泡沫上涨不是好事,是坏事。金融的上涨也有问题,虽然我们的金融需要发展,但是如果金融主要靠提高利率,提高金融企业的收入,提高金融的盈利,这种上涨也没有多大意思,它给制造业、实体经济带来了负担,成本上升和风险,而不是整个经济的上升,这种产业上升实际上是一种倒退。我们国家的产业上升有这种问题的存在。

2.三大需求全面下落

看了前面那些结构性变化以后,我们再来看需求,因为整个经济的增长空间,我们要看有没有人买你的东西,你的产品回收、投资、销售、效益才能够得到体现。

现在,到底是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哪些方面有空间?全面下落,不管是固定资产投资,还是消费品零售,还是出口,都大幅度下降。其中出口下降的最多,已经下降到5.7%,也就是10%以下。而投资大家老是说,投资好像增长空间很高,实际上也不高了。投资过去高的时候达到30%,后来近几年下降到了17%、18%,最近一段时间下降到16%以下,15.8%,这是近二三十年以来的一个低点。消费品零售额也下降到低点,12%。投资、消费、出口全面下落。

五、中国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咱们现在主要说投资,为什么主要说投资?因为很多人说出口是国外的事情我们管不了,消费我们也管不了,消费很难推动。因为老百姓的钱不愿意花,你能让老百姓花吗,而且消费也不见效果。所以我们认为现在主要靠投资推动,而且我们政府主要的文件也说:现在主要是以投资推动经济回升作为我们的主

要措施,或者是关键措施。但是我认为不是这样,虽然投资上升可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投资项目一上来,推土机、挖土机马上就上去了,然后投资单位就火起来了。但是,投资最大的问题是难以持续,它的难以持续在于投资跟消费要有一个比例的关系。如果投资太多,消费压低上不来,整个经济就失衡了。所以投资不是越高越好,投资一定要使消费也能够正常增长,经济能够正常、顺利运行,人民、社会能够正常生存、存活发展,投资才能够延续下去。

咱们过去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光顾钢铁投资,不顾老百姓吃喝住用,结果造成了最后的崩溃。中国现在也出现了这种危险,大规模的刺激措施,导致了投资率过高。全世界平均投资率合理的大概是25%。美国只有15%,当然咱们不跟美国比,因为美国的投资已经非常厚实坚固了,它一百年来的发展,有些地方用不着投资了,需要把生产的东西消费就够了。美国消费达到85%。中国的投资太高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投资大概都在30%以上,现在更可怕。在上一期政府里,2012年温总理结束的时候,我们的投资率居然高达47.8%,快接近50%,没有一个国家的投资率能上升到50%,中国创造了这样一个例外。今年上半年,2014年,投资率高达52.3%,投资超过了消费。这是不允许的,短暂是可以的,但是未来是不行的。因为投资的东西,投下去不能变成马上就能使用的东西。如果你的东西都去投资了,你就会饿死,经济就会停短。中国的投资率过高,是我们过度重视大规模投资所造成的严重问题。现在都以为投资越高越好,只要有投资经济就能回升。但是我要用投资过高这一点来警告这样一个问题。

(一)中国的大规模投资及其后果

投资过快中的主要问题实际上是中央项目的投资,为什么?因为中央项目的投资都是大投资,跨地区的,它的效果看起来非常好。比如高铁投资就是一个典型项目,建起来以后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是它的问题是,投资的规模和投资的负债太重,它可能不打算还了,几百年以后才能还,造成整个银行的资金周转不了,其他方面的资金没有了。所以各种再好的投资要综合评估,总体上考虑,不能把别的方面压迫的太深,要在可允许的空间内进行。

中央项目的投资是好,但是不能过高、过快。大家看这个图表是很显然的现象,红色显示中央项目投资,中央项目投资在2009年是一个高峰点, 2009年是大规模中央投资最高峰的时期,中央投资上去了。中央投资也是整个投资中的一部分,中央投资上去了,整个投资也上去了。但是中央投资太高了,支持不住,所以中央投资很快就下去了,只是昙花一现,很短暂。因为中央的财政没有多能力,也不可能像地方投资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来源,比如土地财政或者融资平台,中央投资可能要靠财政赤字,或者其他办法。结果中央投资短暂的起来以后又掉下去了,中央投资一掉下去,整个投资也掉下去了,因为它不可持续。

后来经济下滑了,又要提高中央投资,比如2012年特别是后半年开始,中央投资又开始上升,以后这两年中央投资都是上升,上升以后出现了另外一个变化,以前没有过的变化。中央投资上升了,整体投资反而下降了,为什么?因为整体投资也造成了困难,中央投资挤占了地方投资,或者是挤占了企业投资,因为贷款都让中央拿走了。比如高铁用的贷款非常多,我举个简单例子,南广铁路开通以后,有个地方官员说:我们现在这个南广铁路是赔钱的,光一年的利息就是三十亿,但是我们一年的收入只有十亿。一年高铁运行的收益包括投资收益回报只有十亿,还不到利息的三分之一。我们这种巨额的贷款负担和投资的占压造成了整个资金周转的不灵活,不灵活以后,其他方面的资金收不回来,也不好运转,整个投资全部投资进了项目,不可持续。所以再好的东西不能过头,过好,要在可适宜运行的空间运动。我们用中央投资的速度又开始上升这个情况来看它下一步的负担和危险的存在,大概很难再回上去了。

咱们再看一个紧跟着的变化,由于投资率过高,造成了整个投资的贷款过高,负债杠杆率过高。什么

意思?大家看这张图表就可以看到,中长期贷款主要是投资贷款,占整个贷款的比重从十年前的20%,现在上升到55.6%,大幅度上升。第二,投资贷款的比重上升,意味着整个负债杠杆率(负债比资本,或者比整个GDP的比值)过高。现在,我们全社会的负债率达到215%。全世界平均大概是一百,中国十年前的负债率是100%,大家看最左端,现在上升到了215%,不仅超过了自己的正常水平,而且超过了全世界的最高水平。杠杆率过高,而且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用的这句话:当前,我们要高度关注风险、高杠杆率与泡沫化。用了杠杆率这个词。大家从这个图上就可以看到什么叫杠杆率,就是负债过高,什么使负债过高?投资贷款过高造成负债杠杆率过高。这种负债杠杆率过高会造成整个负债或者投资贷款的产出率下降,就是说你的这个杠杆负债越多,同样的负债或者同样的投资所能产生的收益或者产出就越少,这是倒数的关系。

从这张表就能看到,这条线在2009年以前,作为分母的单位投资额所产生的GDP,一元投资额可以产生0.3个GDP,可是2009年以后,下降到只能产生0.1个GDP,现在只有0.1个GDP。所以投资额越大,它的产出率就越低,这是毫无疑问的。投资规模过大会导致投资效益下降,这张图表表现出了这一变化。

还有一个同时发生的变化,大规模投资刺激措施会导致货币投放过多。因为投资要靠钱,没有贷款,没有资金拨放,怎么搞投资?不是天上掉下来,不是光有物资没有钱。所以,大规模投资同时造成了货币投放过多。我们的货币投放过多主要是因为货币M2比GDP的比值,全世界的平均比值大概是1,中国过去也只有1。2000年以前只有一倍,就是一份GDP才有一份货币。2009年,大投资、大刺激的同时,造成了货币投放过多,这张表上的蓝线就是比值的关系。2009年从前一年的1.5倍上升到1.8倍,这几年又上升到两倍,可能比这还要高一点。底下的绝对数量也是,黄色的货币量也大幅度超过GDP。货币这么多超出了GDP,它必然的现象是贷款负债率过高,货币投放都变成了贷款,而且会造成巨大的风险隐患。

我们前面说货币量过多是一个问题,结果货币量不仅过多,而且配置失衡,多寡悬殊。多的多,少的少,大银行强势垄断,小银行弱小无力。大银行把钱都给了大企业、大项目,小银行得不到钱,中小企业更得不到钱,多寡悬殊,配置失衡,问题严重。难道中小企业就不需要管了?就要饿死?难道要靠压缩中小企业来发展大中型企业?只有大中小微企业共同发展,大企业、大项目才能够发展起来。

(二)货币不合理调控的后果

咱们再看货币不合理调控的后果,现在出现了另外一个情况,通货紧缩压力加重。现在,我们的物价不是通货膨胀,变成了通货紧缩。什么叫通货紧缩?就是物价下降。我们看蓝色的线,CPI(消费品价格)降低到了1.4%,虽然还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但是它还在继续下降,如果CPI继续下降,农民的收入或者是中小微生产消费品的企业就会出现亏损,或者入不敷出。

更严重的是PPI(工业出厂品价格),生产各种产品,无论是消费品、生活品,还是投资品的价格,都在大幅度下降。红色的线现在已经下降到负2.7%,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很少有的,在东南亚危机冲击的时候,朱镕基当总理的时候曾经达到过负三,现在已经离最低点不远了。如果通货因PPI再影响到CPI,整体上都是通货紧缩的话,中国经济就会出现非常严峻的冷酷局面。

2011年后,物价持续下落,通胀变成通缩。这种通货紧缩的情况其实是货币过紧的表现。我前面说货币过松、过多,为什么现在又过紧了?这是咱们现在的问题,咱们现在的问题是货币过松之后过紧,而且是有的过紧,有的过松。过紧我们可以肯定的表现出,从物价下降来看过紧,从利息过高看是过紧,民营企业现在借钱融资非常难,而且非常贵,利息高达20%、30%。这都是官方的公开数据所揭示出来的,7%的国家利率,大银行的国家利率我们老百姓拿不到,中小微企业拿不到。而民间各种融资达到20%多,而且民

间借贷非常多,这说明资金太紧,社会融资总量减少,市场融资收缩。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社会融资大概是两万亿,大家看蓝色的线,在八九月份的时候还是两万亿,结果到了十月份、十一月份,就变成了一万亿,缩小了一半。

从融资的结构上看也有问题,现在,我们企业融资主要都靠向银行贷款,没有哪几个企业能够通过股市融资、企业债券或者是信托多种多样的融资方式直接融资,股权融资多好,中国没有。中国让你向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利息又高,很难,所以企业无路可走。我们可以看到,融资贷款的比重,人民币贷款占的比重高达60%,剩下40%是各种各样的直接融资、市场融资。银行希望我们采取直接融资,因为直接融资以后,不用银行承担兑付。如果间接融资(银行贷款)的话,银行借老百姓的钱必须要还。可是反过来,你用股票投资的话,你赔就赔了。央行副行长在公开论坛上说:我们希望银行不要去搞多贷款,不要让银行承担这个债务,我们希望大家都去搞直接融资。但是直接融资反而在下降,很奇怪。

一方面,贷款不愿意给你贷,直接融资也不愿意开放,造成现在整个社会融资下降。前面说了这些问题以后,我们就可以发现,我们出现了一些宏观政策选择上的错误:过度依赖投资,过度依赖银行贷款,过度依赖房地产,过度依赖房地产所拉动的资源密集型产业——钢铁、煤炭、水泥,结果所有这些东西到了高点之后,就变成了由盛转衰的结构性变化。什么变化?钢铁、水泥等资源的比重过高,现在开始下落,房价过高,金融贷款过高,现在碰到了困难,都要下落。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转移呢?或者调整?我们另外一个好的变化也很困难,比如制造业、小微企业,面向老百姓消费的方面又碰到了劳动成本提高的制约和压力。到底往哪走?

六、发掘中国经济新亮点

经过我的分析和研究,我们绝对再也没有可能再去靠房地产或者大规模投资扩张,靠资源密集型暴涨暴落的方式发展了,大规模的扩张投资发展不可能了,已经没有空间了。如果再搞下去,一定是负债过高,金融风险爆发。我们现在唯一的方法是重新再回到平稳的、面向消费的、面向正常收入提高增长的制造业的发展,我们要重新回到另外一条道路上来,那就是我们今天题目的第二部分,新亮点。

我们前面讲的新阶段:收入提高既带来了收入水平的提高,又带来了很多困难和风险。我们如何解决?就要找到新亮点。我们进入第二个部分:发掘中国经济的新亮点。新亮点非常难,我前面分析都难,新亮点就更难了,可以这样说,咱们现在更多的应该讨论还没有找到新亮点。找来找去都是老亮点,又是搞投资、搞房地产,这个亮点的说法也有点问题。就是搞一点亮一点的地方,如果不亮你做不做?也得做。所以我想来想去咱们也有亮点。

(一)大力发展新型城镇化

第一,新型城镇化带动农民收入提高,城市经济繁荣扩张。我前面说了,收入提高不行,收入提高以后造成劳动成本提高。搞房价不行,带来泡沫、金融风险。搞资源,钢铁、煤炭多好,增长中国的基础重工业,但是它造成了暴涨暴落。现在扩大货币也不行,带来了货币过多、金融风险。只有新型城镇化避开了这些风险。它让农民进城,注意,不是让城市富了的人再富。它要让没有富的人进入城市,和城市的工业化、城市化一起发展,带动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收入现在多低?只有我们城市收入的三分之一,农民收入的提高比城市收入水平提高的空间更大,幅度更高。而且,农民收入的提高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

所以,新型城镇化是中国一个别开生面、另辟蹊径的特殊空间。如果中国没有这么广大的农民,没有进城这样一个空间和潜力,中国现在的确没有多少路子可走。新型城镇化避开了宏观经济两难困境这条死

路、窄路,甚至绝路。我们现在有新型城镇化代入,但是我们的新型城镇化现在开动的力度不大,现在农民好像不太愿意进城,因为农民进城仍然享受不到城市的待遇。比如进去以后,农民的孩子能不能上学?农民能不能买到房子?能不能安居乐业?都做不到,就是给你户口了,你也进不去,也在这好好生活不了。

第二,而且还不给你户口,我们大城市现在还在限制户口,别的国家没有这种限制。我们现在的城市扩张也很困难,城市外围的土地也很难扩张。城市的发展考虑的有点过头,老是想给城市人各种各样的社会保障、铁饭碗,以为农民进城以后会给城市带来财政负担,是这样吗?难道你们不想农民进来给你提供了多少,不怕苦,不怕累,不讲究收入的农民所创造的财政收入吗?没有农民的工作,你有这么多的财政收入和经济繁荣吗?但是咱们国家老是按照财政的负担能力规划,安排城镇化的进度,所以我们的城镇化现在进展的非常慢,也造成我们的农民现在很难顺畅的进入城市,我们城镇化的优势和潜力没有发挥出来。我之所以把新型城镇化列在第一条,就说明新型城镇化这个方向选的非常对,李克强总理高度推崇新型城镇化,但是我觉得新型城镇化推动的力量还不够大,远远没有大型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大。新型城镇化难道仅仅是搞一些投资基础设施吗?不是,新型城镇化主要是农民能够顺畅的进城,这一步应该超过国家大型投资基础设施的力度,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觉得新型城镇化大有空间和潜力可挖,它应该成为我们各种新亮点中最重要的亮点,这是第一,新型城镇化。

(二)中西部崛起发展

第二,中西部崛起发展。咱们国家现在实际上是一种局部发展,向东倾斜的发展,只是东部发展,中西部现在的发展还差得远,中西部大部分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很多地方根本没有进入中等收入,而东部有些地区早就进入了发达国家的水平。这种巨大的差距反过来可以看到,中西部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西部不存在基数上升的制约,它没有什么发展水平,所以,中西部崛起发展应该成为第二个亮点,它充分显示出没有发展起来的地区空间还很大,比较优势很大。我们前面说了,贫困的地方有比较优势,劳动成本低的有比较优势,现在欠发达地区有吗?没有体现出来。现在,我们大量的投资产业或者各种各样好的制造业没有到中西部地区去,命名中西部地区有多的低成本劳动力和低的地价及低的各种生产要素,但是为什么不到中西部去?中西部地区的各种环境不好,你把这种环境都给了东部去,比如税收、政府服务等各种配套条件,比如自贸区,为什么不在中西部办自贸区?为什么都要到沿海去?那是改革前期的一种制度措施,现在东部早发展起来了,为什么不能在中西部搞一些配套环境、投资环境、经营环境,充分显示出中西部地区这种低成本的优势,或者是要素的低成本优势。这是我提出的亮点,希望下一步变成现实的政策。

(三)发展区域经济新亮点

第三,区域经济亮点。它和我们前面说的靠扩大投资、放松货币、扩大财政投资刺激措施不一样,不是一个整体的宏观政策,是一个局部的、区域性的政策。这一届党中央和政府非常重视区域经济模式,比如咱们最新出现的“一带一路”,也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我们21世纪的丝绸之路。京津冀、长江水道和各种各样的城市群,非常多,这种发展模式不是全国统一的模式,它发挥了各地的特殊优势、地方经济特色,每个地方有不同的特色,比如沿海地区有对外开放的优势,内陆地区有三线时期建设的重工业,还有一些高科技知识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农牧产业、城市群集中连片的,这些区域经济的亮点可以突破宏观经济整体上两难的困境,这种小范围、小局部的以点带面的亮点是我们中国经济现在一个新的发展方式。整个经济出现了一些整体上的困难,但是某个亮点可以带动起来。

京津冀就是典刑的例子,北京的范围很小,有些产业可以转移到天津、河北,这就给河北带来了发展,

而北京的空间也疏散出来了。长江水道也是这样,长江的东部资源发达,下游非常发达,但它的上游、中游还不够,长江水道建立起来后,这个水陆空纵横交错的发展能够带动占中国经济百分之六七十以上面积的经济发展。还有城市群,我们现在各省都有城市群,包括江西的城市群,九江一带,湖北的城市群,江浙地区的城市群等等。所以,区域经济亮点是非常正确、非常合理、非常有智慧的亮点。

(四)调整经济结构

第四,经济结构调整,这是攻坚难点,现在,我们的认识还没有统一,我们的结构调整到底往哪儿调?不太清楚。好像还在扩大投资规模,如果再扩大,投资率会更高,他就没有想到结构调整实际上应该降低过高的投资率,扩大消费。而扩大消费怎么扩大?必须要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而且要加强居民的社会保障,通过社会保障扩大消费。而且投资中应该缩小中央大型投资项目、过长过大项目的比重,要让企业、市场进行投资,周转快、效益高的投资才行。

(五)产业结构升级

第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这是我们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最重要的一个方向。现在,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必须升级,像我前面说的出口产业升级一样,劳动成本高了,必须要向升级的方向推进。

首先,过剩的产业要缩减。什么叫过剩产业?就是我前面说的资源型的、规模扩张型的。其实我们国家这些年的发展有投机取巧,它是靠规模扩张,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比如有些民营企业是农民,他只会种田,也敢搞房地产,他不需要技术。所以,我们再不能搞简单的规模扩张、数量扩张,这种数量扩张的资源产业要缩减,也增长不上去,因为它已经饱和,已经过剩,我们要发展新型的制造业、新型产业。现在,新型制造业包括各种各样高精尖的尖端制造业,还有各种IT,或者网络的,比如网购、3D打印机,还有传统产业利用互联网进行改进等,这些才是难度大的。

技术进步要精益求精,传统产业要改造升级,这才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最要命的地方。我研究过日本的很多东西,在日本呆的时间比较多,日本在70年代是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没有搞房地产,他们搞国家振兴产业政策,振兴制造业,专门对制造业进行各种各样的扶持、政策支持,巩固了制造业技术更新、产品研发的基础和能力,所以日本经济再衰退,它的制造业非常强劲,这是日本成功度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一点,后来他们倒在了房地产上,这是他们的错误,但是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这一点,咱们现在还差得很远,我们一定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所有的企业、所有的地方一定要把产业结构升级放在最重要的方向,没有这一条,中国过不了中等收入陷阱。

(六)发展对外投资贸易

对外投资和贸易是咱们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优势,我们大量出口,但是现在,这种出口碰到了压力,劳动成本上升,我们必须结构升级。我们现在大量机械设备开始出口,比如挖掘机出口了,不光是服装衣帽。下一步,我们能不能出口更好的产品?

我到美国去,根本见不到中国的汽车,大街上跑的日本汽车非常多,韩国汽车也很多,中国的汽车没有一辆能够到美国的路上去跑,可能中国的汽车出口到了亚洲国家、中东国家,出口到中等收入国家,但是没有进入到发达国家,这是我们制造业的劣势。还有,在美国的商场见不到中国的家电、电脑,虽然好像有媒体的报道,但是见不到,有日本的、韩国的,所以说中国的电子产业或者是新兴产业还没有竞争力。我们现在出现了对外基础设施投资的输出,比如高铁投资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它是我们自己过剩的产能,而且这些产能有一定的优势,正在输出。这种输出很大程度上是解决了我们自己的困难,但还不足以构成我前面说的制造业技术先进水平的竞争力,所以现在不能简单的说我们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开始出现了,我

们就多么的了不起,不是,那是我们自己规模扩张、数量扩张走到头的一种表现而已。所以,我们一定要朝着出口技术进步、出口产业升级的方向推进。

(七)鼓励创新、创业

我们要鼓励创新创业,要发挥小微企业小巧灵活的特点,不能老是一看都是大企业、大项目在干,大项目拿着国家大量的贷款、投资资金和政策、资源在那儿做,它不像小微企业,见着市场变化灵活调动。我们要发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活力激发、焕发的机制,不能简单地靠跟政府要项目、要资金、要贷款,我们要靠自己去创造、发挥,现在政策提出了这一点,但是如何落实才是关键。

(八)做好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改革

我们要做好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改革,为什么资源配置机制要从政府配置转向市场配置?因为现在政府掌握了大量资源配置,比如政府掌握了矿山,掌握着各种各样的项目,企业没有这个权力。政府掌握贷款,企业必须要充分的、真正的、自主的凭自己的投资、自负盈亏的能力和权力来利用各种各样的资源,灵活运用,效率提高。

(九)推动金融财政改革

最后,我们要推我们财政金融的改革,这也应该是一个亮点。我们的财税制度非常不合理,现在地方和中央的财税分配比例太不合理,地方承担了80%的税务开支,但却只有50%左右的收入,所以这个分税制度不合理的情况应该改变。我们已经提出了这种说法,但是还没有推进。地方财政负担减轻以后,企业税负也能减轻。

我们的资本市场要活跃发展,前面我说了,资本市场现在反而收缩了,没有一个资本市场,没有一个活跃的金融,不可能有创新的企业、活跃的企业,不可能有活跃的市场经济,所以必须发展。下一步,中国要发觉亮点,我现在大致的提出一下。

如果再往下细说,我用这个图表简单说一下,城镇化发展空间巨大。我们目前的城镇化只有35%,下一步还有65%的更大空间。

中西部的发展空间巨大,东部现在的人均收入GDP已经达到4万多元,如果按美元算,不到8000美元,但是西部是多少呢?西部连4000美元都不到,中部也不到,所以现在中西部还是中等偏下的发展阶段,东部的发展困难较大一点,因为它的空间狭小了。中西部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增速正在上升。

我们再看,股市近期明显上升,这是非常好的变化。我这里用了一个红色的线,大家可以看到,股市比GDP今年开始上升,去年股市占GDP的比重只有39%,今年上升到了54%,合理的大概是100%。2007年过高炒作的时候,曾经达到120%,后来又降下来。如果我们能够处一个100%的位置上,就比较合理,目前估计如果各种方向政策都处理的比较合理,股市还有一倍的空间可以上涨,就是从目前的50%上升到下一步的100%,上升到这一步的话,中国经济就能够得到资本市场融资的支持。

我再简单说一下,有些情况应该更细的阐述,因为经济增长的前景把握起来非常困难,我们一定要重点推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不能光寻找新的亮点、新的灵光一现的东西,那种东西很少,我们应该注意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投资规模扩大要压缩、调整,政府的大型项目沉淀过多,需切小盘活,货币配比多寡悬殊,需要压大补小,这都是阵痛、巨痛,而且是需要下工夫。第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应该让市场竞争淘汰,而不是靠政府下一个命令。第五,市场有效产能不足,应放手发展。第六,生产企业融资成本过高,应该控金融盘剥重压。第七,结构失衡严重,调整时间较长。为什么?因为大量投资项目的资金回收不回来,什么时候能回收呢?不是五年能够收回来的,可能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所以这一次的结

构失衡所造成的经济减缓或者下落调整时间非常长,比改革开放以来的任何时期都要长,没有个五年十年调整不过来。

(十)培育、稳固中长期增长动力

最后,要培育、稳固中长期的增长动力。我们讲的是从长期眼光来看,我们正处在一个中间阶段,为了未来长久的发展,第一,要扩大消费空间,以强劲的消费需求支持产品销售和投资收益,没有需求的投资是没有意义的,只会造成亏损和负债风险,所以一定要以消费空间来支持投资的收益。

第二,重视投资效益,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投资收益定胜局,而不是简单的国家安排项目或者是投入贷款和货币。

第三,推进产业升级、资源深加工,制造高精尖、科技新产业。

第四,聚力技术进步,数量扩张转向效率增进,扭转负重力薄的困局。

第五,紧追新兴潮流,敏锐学习吸收运用新技术、新知识、新方式,要创新、进步。

第六,攻坚体制创新,改革政府部门集中掌控资源,资源配置放权让利给企业和市场,只有这样才有增长的活力。

第七,鼓励创业致富,营造企业家成就大业和从业者人力资本形成的环境。

第八,发展资本市场,为风险创业提供股权融资的支持。

(十一)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结构调整,政策合理,风险化解了,中国经济就可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一定要深化改革。中国前面很多的失误,体制的也好,政策的也好,决策也好,包括我们学术讨论的问题也好,都有不顺畅的地方,一定要深化改革,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激发企业、社会、民间各个方面的活力和潜力。

第二,转变投资方式。压缩过长、过大的政府投资,加强企业更新改造投资。我们现在都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数量规模扩张,很少给企业的技术改造、设备投资,那是有问题的,所以要转变过来,要把大量政府基础设施的规模投资变成企业更新改造的投资,这样才能够制造业精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发展市场融资,不能够简单的靠政府安排贷款、靠银行贷款,应该靠股权、债权、投资基金、各种各样市场性融资,这样才能够缩减信贷投资的风险。

第三,重视居民增收和社保,提高居民的收入能力,增加社保也可以。因为增加了居民收入,有可能提高劳动成本,但是增加社保,社会保障不提高劳动成本,它可能使社会保障或者是财政资金用的更加合理,增强消费稳定的增长力量。

第四,化解房地产泡沫风险,抑制投机,支持制造业实体经济及整体经济健康发展。中国现在靠投机支持产业发展,害怕把投机打消了,为什么不出台《房地产税》?《房地产税》是抑制投机最好的办法,害怕把投机打击了,房地产掉下去。这是没有出路的,一定要抑制投机,不抑制投机,中国的产业都是按照投机的方向走,没有前途可言。

化解信贷风险,降低高杠杆率,控制政府贷款的负债。现在说企业负债多么危险,那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要严格约束,如果还不了贷,他只好逃跑,甚至坐牢。国有企业、政府负债没人管,所以,一定要控制政府贷款负债过高,如果政府负债过高,占用资金更多,会造成更大的货币金融风险。要降低政府负债,特别是国有企业、大型项目的高杠杆负债率,增强企业的偿贷能力,恢复货币金融的正常运行,现在货币金融的运行非常不正常。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经济亮点,开拓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最后,要改进宏观调控,尽可能防止犯大的错误,小的错误不可能不犯,因为很多不适当的地方要根据变化和改变随时调整,所以要高度灵敏、充分讨论,吸收各方面的建议或者智慧,改进宏观调控,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松紧适度,达到一个不断调整的合理程度,实现稳增长、控风险、促就业。所有这些东西实现以后,我们可以力争实现7%左右的十年的健康增长。

音频1:从54:36至结束,音频2:开始至结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