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近大远小》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近大远小苏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并能将其应用于绘画创作中。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透视原理的讲解和示例。

2. 学生练习绘画,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3. 作品展示和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并能将其应用于绘画创作中。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绘画中灵活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创作出有深度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示例画作。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运用“近大远小”透视原理的画作,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结合示例画作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

3. 练习: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和示例,进行绘画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评价和讨论。

板书设计1. 课题:五年级下美术教案近大远小苏少版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具与学具准备6.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创作一幅画作。

2. 作业要求:作品要体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画面内容丰富,色彩搭配和谐。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并在绘画中运用出来。

2. 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在实际绘画中,还不能灵活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

3.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一些实际操作的练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生活实例: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场景,如校园、街道、风景等,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为什么远处的物体看起来小,近处的物体看起来大。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1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1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1 近大远小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近大远小原则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

2. 近大远小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 绘画实践中运用近大远小原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近大远小原则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绘画中灵活运用近大远小原则,创作出富有层次感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近大远小示范作品。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画板。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近大远小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 分析近大远小在绘画中的具体运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运用。

4. 示范近大远小的绘画方法,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绘画实践。

5. 学生独立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1 近大远小2. 教学内容: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应用、绘画实践3. 教学重点: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近大远小原则进行绘画创作4.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绘画中灵活运用近大远小原则,创作出富有层次感的作品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运用近大远小原则进行绘画创作2. 课后作业:根据课堂所学,自主创作一幅近大远小的绘画作品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对近大远小原则的运用,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评价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学会了运用近大远小原则进行绘画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近大远小美术教案

近大远小美术教案

近大远小美术教案近大远小美术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近大远小美术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近大远小美术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直接观察比较以和回忆往日的生活经验,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出近大远小的现象,从而理解透视的规律。

2、鼓励同学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示物体的前后或上下的关系的作品。

3、在理解近大远小的这一透视规律的`基础上能够欣赏并评价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一些有明显的透视的效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绘画工具或手工资料等。

教学重点: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并结合生活实践举例,理解性地说出生活中的这一现象。

教学难点:画现能否表示出前后或上下的关系。

描壕远近物体时能否运用以前学过的一些色彩知识,(近处色彩鲜艳,笔触强烈些,远处色彩灰暗,笔触柔和、概括些)。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室内活动。

1、欣赏教师带来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欣赏有明显的透视效果的图片,让同学感受画面透视的效果,打开同学思维,能初步联想,挖掘出生活的经验。

2、欣赏影像资料,进一步激发同学思维,使生活经验和感知逐步清晰起来。

二、教学新课。

1、发现。

室外活动。

来到室外的阳台上,欣赏周边景物(花草、建筑物、人群和周围环境等。

)教师引导:看了刚才老师带来的图片和录像资料,现在同学们再看看我们眼前的近处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对比观察一下,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2、考虑。

同学们通过观察、考虑,得出结论。

一样大的物体,近处看起来大,远处就看起来小了。

一样宽的物体,近处看起来宽,远处看起来就窄了。

一样大小的风筝,在地面上看上去很大,飞到半空中就变得很小了,而且飞得越高,就变得越小了。

3、再次欣赏。

让同学带着任务再次欣赏图片和影像资料。

问题:近处的东西可以看到哪些细节?远处的东西又能看到些什么?近处的物体色彩怎样?远处的物体看上去色彩又怎样?4、再次发现,让同学回答问题。

第1课 近大远小-苏少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 近大远小-苏少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近大远小-苏少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近大远小,学习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2.提高学生的感知、观察、绘画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3.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画笔、不同的颜色层次来表现近大远小的效果。

4.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认识认识色彩间的对比效果与表现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2.感知、颜色对比的表现方法。

3.绘画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黑色软笔、水彩笔等。

2.教学辅助:多幅近大远小的画作,让学生可以进行感性理解。

3.教学场地:教室或者艺术教室。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几幅近大远小的画作,并让学生讨论、发言,从而形成对近大远小的认知。

2. 感知学生可以通过场景观察,感知近大远小,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认识不同的近大远小关系,并进行相应的表达与描述。

3. 绘画1) 通过黑色软笔,让学生初步表现近大远小的关系。

2) 让学生以黑色线条为基础,用水彩颜色来表现近大远小。

3) 学生可以使用笔画的远近厚薄、颜色的深浅进行创造性表现。

4) 通过颜色对比的表现方法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近大远小的效果。

4. 总结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出来,并进行简单评价。

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同时也可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近大远小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色彩感觉和画技。

五、教学总结近大远小是绘画的基础知识点之一,也是美术作品中的重要造型手法之一。

它既是近现代绘画的基本技能,也是现代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此次教学,让学生掌握了近大远小表现方法、学会用不同的画笔、不同的颜色层次来表现近大远小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感知、观察、绘画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色彩感觉与想象力。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课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课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课近大远小|苏少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知识与技能:理解“近大远小”的概念,并能在绘画中运用这一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绘画实践,掌握“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包括:1. “近大远小”的概念:介绍“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以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2. 观察与实践:通过观察身边的景物,让学生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并尝试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3. 绘画练习: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巩固“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能在绘画中运用这一原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近大远小”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2. 讲解:讲解“近大远小”的概念,以及在绘画中的应用。

3. 观察与实践: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并尝试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4. 绘画练习: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巩固“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课近大远小2. 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能在绘画中运用这一原理。

3. 教学内容:介绍“近大远小”的概念,观察与实践,绘画练习。

4.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并尝试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2.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一幅以“近大远小”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近大远小美术教案

近大远小美术教案

近大远小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现物体近大远小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介绍近大远小的定义和原理。

2. 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讲解和演示如何在绘画中表现物体的近大远小。

3. 近大远小的实践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近大远小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2.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绘画中灵活运用近大远小原理,创作出具有空间感的绘画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表现方法和实践应用。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了解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

2. 讲解:教师讲解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

3. 实践: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近大远小的绘画实践。

4. 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表现技巧。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近大远小的应用价值。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运用近大远小原理,完成一幅绘画作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近大远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近大远小原理进行绘画的表现能力。

3. 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和参与度。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近大远小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应用,如摄影、设计等。

2. 组织学生进行近大远小主题的绘画展览,相互交流学习成果。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和掌握程度。

2.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如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近大远小原理。

九、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2.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 近大远小1-苏少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 近大远小1-苏少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1苏少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1. 描述和解释“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

2. 利用“近大远小”原理创作出具有深度感的美术作品。

3. 通过创作活动,提高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介绍。

2. 观察和分析生活中“近大远小”的实例。

3. “近大远小”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4. 学生创作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

学会运用“近大远小”原理进行美术创作。

难点:正确把握“近大远小”的比例关系。

创作出具有深度感和立体感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图片或实物展示“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

学生自带的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

2. 理论讲解:介绍“近大远小”的原理,以及如何在美术创作中应用。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利用“近大远小”原理创作的美术作品。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近大远小”的创作练习。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近大远小副理解与应用简要介绍“近大远小”的原理。

列出“近大远小”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方法。

展示一些利用“近大远小”原理创作的美术作品。

作业设计让学生运用“近大远小”原理,创作一幅具有深度感的美术作品。

要求学生在作品中正确表现“近大远小”的比例关系,并注重细节描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并能将其应用于美术创作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帮助他们理解“近大远小”的原理。

在实践操作环节,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从学生的作品来看,他们基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进行创作,但在比例关系的把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近大远小丨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近大远小丨苏少版

教案名称: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近大远小丨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进行绘画创作。

2.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4.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概念:近大远小是指在视觉艺术中,物体离观者越近,显得越大;离观者越远,显得越小。

2. 近大远小的原理:近大远小是由于光线折射和人类视觉生理结构所导致的。

3. 近大远小的应用:在绘画创作中,近大远小原则可以使画面更有层次感、立体感,更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并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进行绘画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PPT,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近大远小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近大远小的原理。

2. 讲解:讲解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原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进行绘画。

4. 展示:每组选出一幅作品进行展示,大家共同评价、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近大远小2. 板书内容:a. 近大远小的概念b. 近大远小的原理c. 近大远小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完成一幅绘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原理是否掌握清楚?2. 学生在绘画创作中是否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4. 学生对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是否有所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生活?教学设计严谨,环节清晰,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能够运用这一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2. 观察和描绘生活中“近大远小”的现象。

3. 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能够运用这一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以及如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以及如何在绘画中运用这一原理。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近大远小2. 内容:透视原理、观察与描绘、绘画创作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描绘一幅自己生活中的场景。

2. 要求:构图合理,透视关系准确,色彩丰富。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突破。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教学效果如何。

3.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在绘画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4. 针对课后反思的结果,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绘画创作中。

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近大远小”现象的图片,如火车轨道、街道、建筑物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透视现象的存在。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1课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1课近大远小|苏少版

教案名称: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近大远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方法进行绘画创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视觉现象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知道物体在视平线上的位置不同,在我们的视野中显示的大小也不同。

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并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近大远小的方法进行绘画创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画纸、画笔、实物模型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入近大远小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

环节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近大远小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物体在视平线上的位置与大小之间的关系。

2. 教师通过实物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近大远小的效果。

3. 教师分析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如透视、对比等,并示范绘画创作。

环节三:实践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近大远小的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环节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板书设计:近大远小原理:物体在视平线上的位置与大小之间的关系表现方法:透视、对比等作业设计:1. 运用近大远小的方法,完成一幅绘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的感悟和收获。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表现出较为立体的空间效果。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近大远小原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物体在视觉中的近大远小现象,即离观察者近的物体看起来较大,离观察者远的物体看起来较小的原理。

2. 近大远小的应用:教授学生如何将近大远小的原理运用到绘画创作中,表现出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近大远小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到绘画中。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运用近大远小原理表现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近大远小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2. 学生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提供一组包含近大远小现象的图片供学生观察。

2. 绘画材料:准备绘画纸张、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 教学视频:制作一段讲解近大远小原理的视频供学生参考。

4. 评价表:制定一份评价表,用于学生展示作品时的评价。

六、教学拓展1. 近大远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如建筑物、车辆、人物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2. 近大远小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应用:介绍近大远小在电影、动画、摄影等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应用。

2. 强调近大远小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运用。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运用近大远小原理进行绘画创作,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或物体进行表现。

2. 要求学生在作品中注重空间关系的处理,体现近大远小的效果。

九、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掌握程度如何。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景物的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景物的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景物的近大远小|苏少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观察能力,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景物的近大远小这一基本的美术表现手法。

通过观察和绘画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来表现景物的空间关系,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景物的近大远小这一美术表现手法。

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近大远小的概念。

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绘画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近大远小的运用。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提高学生对近大远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景物的近大远小这一基本的美术表现手法。

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来表现景物的空间关系。

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近大远小的程度,避免过度或不足的表现。

在实际绘画中灵活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达到自然流畅的效果。

教具与学具准备图片和实例素材,用于直观展示近大远小的效果。

绘画工具,如铅笔、橡皮、彩笔等。

绘画纸张,适合学生进行绘画实践。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与讲解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入近大远小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讲解近大远小的原理和应用方法,强调其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观察与实践分组进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校园或教室内寻找近大远小的实例,并拍照记录。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中的近大远小效果,让学生亲身体验其视觉感受。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例,进行绘画实践,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来表现景物。

第三阶段: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进行作品评价,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对近大远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美术创作水平。

板书设计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景物的近大远小子理解并掌握景物的近大远小表现手法关键点:近大远小的概念和作用观察和分析实例绘画实践与展示评价作业设计要求学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创作一幅表现景物空间关系的绘画作品。

五年级美术下册《景物的近大远小》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美术下册《景物的近大远小》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他们对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元素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空间表现力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近大远小的原理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际绘画中,如何灵活运用这一原理表现景物,仍需进一步引导和训练。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本节课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素养。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进行绘画实践。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3.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画面构图、线条、色彩、近大远小的表现等。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近大远小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4.分组讨论,互助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借鉴,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表现景物的近大远小关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5.作品展示与评价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对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6.总结与拓展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近大远小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同时,布置课后拓展任务,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景物,尝试运用近大远小原则进行创作,巩固所学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美的感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欣赏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勇于尝试、大胆表现。

小学美术《近大远小详细》教案

小学美术《近大远小详细》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近大远小的原理: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白物体在画面中的透视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一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掌握表现空间感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画面中的近大远小关系,突出空间感。
例:在绘画作品中,近处的物体画得大,远处的物体画得小,同时运用色彩的冷暖、明暗对比,增强画面的空间效果。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近大远小是物体在画面中的透视现象,即近处的物体看起来大,远处的物体看起来小。它是表现画面空间感的重要手法。
2.案析案例中的绘画作品,了解近大远小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这一原理增强画面空间感。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近大远小的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我讲解得不够详细,或者举例不够贴近他们的生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求,用更生动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比我预期的要顺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成果展示时表达不够清晰,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训练。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近大远小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困难。课堂上,我通过讲解理论、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尽量让学生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以下是我对今天教学的一些思考:
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成功的。大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提高空间感知能力。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 近大远小1-苏少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 近大远小1-苏少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近大远小1-苏少版一、教学内容本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近大远小1》这一章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技能:1.了解近大远小的概念;2.能够分辨近处和远处景物的大小差异;3.能够绘制近大远小的图形。

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熟练掌握画近大的技巧;2.熟练掌握画远小的技巧;3.能够将近大远小的技巧运用于实践。

二、教学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讲解: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

2.示范: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看到近大远小的效果。

3.练习: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步骤步骤1:引入主题1.通过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询问学生哪些物品看起来更近,哪些更远,激发学生对近大远小的兴趣;2.引入本课的主题:近大远小。

步骤2:理论讲解1.讲解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2.讲解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步骤3:实际操作1.教师进行示范,展示近大远小的效果;2.学生跟着教师操作,练习近大远小的表现。

步骤4:练习巩固1.让学生自主绘制近大远小的图形;2.让学生互相欣赏、评价。

四、教学要点1.导师要清楚讲授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表现方法;2.导师应该多做一些近大远小的实际演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熟练掌握画近大画远小的技巧;3.学生要自主练习并互相欣赏、评价。

五、教学反思本课通过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掌握了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同时,通过实际练习,学生也掌握了近大远小的画法技巧。

整堂课氛围积极,学生参与热情,教学目标达成,课程设计合理。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现物体近大远小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物体在视觉中由于距离的远近而产生的大小差异。

2. 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绘画、摄影等手段表现物体近大远小的效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教学图片,展示不同物体之间的近大远小关系。

2. 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或教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体之间的近大远小关系,引发学生对近大远小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到实际中。

3. 示范:教师通过绘画或摄影等手段,展示如何表现物体近大远小的效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4.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绘画或摄影等实践操作,运用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意和进步。

六、教学拓展1. 近大远小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广告、电影、摄影等领域。

2. 近大远小的创新表现: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手法表现近大远小,如拼贴、装置艺术等。

七、教学互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和应用场景,分享彼此的的想法和创作。

2. 教师辅导:教师在学生创作过程中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提供建议。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给予意见和建议。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强调学生的创意和技能的提高。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课《近大远小》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课《近大远小》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课《近大远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近大远小》这一课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透视原理,通过观察和描绘不同距离的物体,使学生能够发现并掌握近大远小的规律。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在绘画中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提高绘画效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兴趣浓厚。

他们善于观察,喜欢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感受。

但学生在绘画中对于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掌握近大远小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能在绘画中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绘画的热爱,激发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2.难点:在绘画中灵活运用透视原理,表现真实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示范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生活场景图片、范画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距离的物体,如路边的树木、远处的建筑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初步感受近大远小的现象。

2.呈现(10分钟)展示生活场景图片,如街头巷尾、公园景点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中的近大远小现象。

引导学生发现,近处的物体显得大,远处的物体显得小,且物体之间的距离会产生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尝试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描绘出具有透视效果的画面。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物体比例失调、透视角度不准确等。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评价。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丨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丨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丨苏少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表现空间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2. 学会运用近大远小的技巧进行绘画创作;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包括:1. 近大远小的定义和原理;2. 近大远小在绘画中的应用;3. 学生绘画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原理;2. 近大远小在绘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1. 近大远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2. 学生绘画实践中的指导与纠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示范画作、绘画工具;2. 学生准备: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与讲解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近大远小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2. 讲解近大远小的定义和原理,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 展示一些运用近大远小技巧的绘画作品,分析其特点和美感。

第二阶段:示范与指导1. 教师现场示范如何运用近大远小的技巧进行绘画;2. 在示范过程中,讲解绘画步骤和注意事项;3.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绘画练习。

第三阶段:实践与创作1.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独立进行绘画创作;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给予建议;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画作。

第四阶段: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板书设计1. 近大远小的定义和原理;2. 近大远小在绘画中的应用;3. 绘画步骤和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独立完成一幅运用近大远小技巧的绘画作品;2. 作品要求:构图合理,运用近大远小技巧,具有个人特色。

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示范与指导”阶段。

这个阶段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转折点,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示范和指导,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近大远小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通过近大远小的美术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认识近大远小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

第二章: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2.1 近大远小的定义近大远小是指在视觉艺术中,物体离观者越近,看起来越大;离观者越远,看起来越小。

这是一种常见的视觉现象,也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2 近大远小的表现手法1)大小变化:近处的物体画得大,远处的物体画得小。

2)透视变化:近处的物体透视线陡,远处的物体透视线缓。

3)色彩变化:近处的物体色彩鲜艳,远处的物体色彩渐变淡。

第三章:观察和分析近大远小3.1 观察近大远小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一些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的实例,如街道上的行人与建筑、自然风光中的山丘和树木等。

3.2 分析近大远小的原理通过观察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近大远小的原理,理解近大远小是由于观察点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造成的。

第四章:运用近大远小进行创作4.1 创作准备准备纸张、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4.2 创作指导1)画出观察到的物体,注意近大远小的表现。

2)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进行艺术加工和创作。

4.3 创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手法,并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进行美术创作。

5.2 课程拓展引导学生探索近大远小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应用,如电影、摄影等,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第六章: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6.1 视觉原理概述介绍人类的视觉系统如何感知近大远小,包括眼睛的结构、光线的传播、视网膜上的图像处理等。

6.2 近大远小的视觉效应探讨近大远小的视觉效应,如何通过视觉线索来判断物体的远近和大小,以及这些线索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五年级美术下册《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美术下册《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3.能够观察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将其融入绘画创作,提高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生活中具有透视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透视在绘画中的作用。
-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知识讲解与示范:
-系统讲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采用图示、实例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4.培养学生对生活中透视现象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提高其绘画创作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透视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透视现象的基本原理,并学会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2.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掌握透视技巧。
3.学生完成绘画作品后,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共同总结绘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绘画技巧。
2.强调透视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
3.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绘画练习,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提高其绘画技能。
4.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培养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促进共同进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热爱,激发其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增强其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理解和感悟。
五年级美术下册《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大远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照、比较和回忆生活现象,体悟近大远小的现象,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感、空间感的艺术规律。

技能目标:运用近大远小的艺术规律,用简洁的线条来表现出物体的近大远小的变化。

情感目标:在理解近大远小的艺术规律的基础上观察生活现象、赏析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追忆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近大远小变化的规律,并结合生活实践举例,理解性地说出生活中的这一现象。

并用彩笔把变化了的物体画出来。

教学难点:
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画现能否表现出前后或上下的关系。

描壕远近物体时能否运用以前学过的一些色彩知识,(近处色彩鲜艳,笔触强烈些,远处色彩灰暗,笔触柔和、概括些),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收集一些有明显的^观察的效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课件、范画、绘画工具。

学生: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篮球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平时肯定都很喜欢体育运动吧,相信打篮球也是男同学喜爱的运动之一吧,我们就先来看一段视频,仔细观察视频中的篮球发生了什么变化?(播放微视频)
师:视频中你看到怎样的现象?是不是我们的篮球被老师由大的换成小球了?哦,不是的,原来球发生了:“近大远小”的现象。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近大远小。

2、揭题并出示板书:《近大远小》
二、发展
1、了解“透视现象”
PPT介绍透视现象:物体通过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就会出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其实外物的尺寸并没有发生变化,人们得到的只是错觉,却能真实的表现画面的空间感。

2、观察生活物象,初步认识透视现象
请同学们看一下窗外的情景,窗外的“楼房”和“树”离我们很远,看起来变小了,所以一个“窗格”里就能装下“楼房和树”了。

难道是楼房和树真的变小了吗?
生:没有,只是看起来小!
师:对的,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近大远小的“小魔术”,同学们几乎天天会接触到,不知道同学们平时注意到这些现象了没有?(播放PPT铁路、走廊、树木、花、电线杆、热气球)首先将这些图片顺序播放,让学生通看一遍。

其次选择两张最典型的图片集中于一张PPT上,让学生仔细观察、对照比较、尽情讨论,老师用一个个小问题推进,如近处与远处物体的形状大小、粗细、高矮、色彩、物体的质地和肌理、明暗等等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变化?最后老师帮助小结并板书。

注意做到两点:第一,一定要让学生来讨论、探究、发现,而不是老师的一言堂;第二,与其看很多张,不如重点观察一两张,因为通过深入观察一两张,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并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就能形成辐射效应,即一张图片能掌握到这节课的真谛,其他所有图片都不在话下。

千万别这张看看、那张看看,每张都走马观花。

(1)路边的电线杆、花
路边一排排站得笔直的电线杆,近处的大,远处的小。

从这个角度看呢,是不是也一样呢?
走进花海亦是如此,近处的花大而且鲜艳。

(2)天空的热气球
同学们瞧,空中的热气球也是一样啊,近大远小。

(3)人物
瞧,这位同学的手比头还要大呢,哦,原来手离我们比较近
啊。

真是有趣啊!
看了这么多图片,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刚才图片中看到的规律: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一样大的东西,近处看起来大,远处看起来小。


“一样高(宽)的东西,近处看起来高(宽),远处看起来矮(窄)。


这种“近大远小、近高远矮、近宽远窄”的变化就叫“透视”变化。

师:恩,同学们真是厉害,这么快就发现了“透视”规律,那同学想不想学习怎么来表现“近大远小”的本领呢?
生:想.....
3、赏析名画,深入了解透视规律
师:好,那我们先走近大师,来仔细欣赏一下我们大师是如何来表现近大远小的,首先来看一下我们熟悉的荷兰画家梵高的《船》,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梵高是怎么来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的?
生:梵高画的船一条比一条小,离我们近的船很大,远处的船就非常小。

那除了这个,同学们还有哪些发现吗?
生:把近处的东西描绘得细致一点、画得大一点;远处的东西可以模糊细节,画得小一些。

近处的鲜艳,远处的灰暗。

(近深远浅)
师:真棒,这都被你们发现了,那大师们还可以怎么来表现近大远小呢?我们再来看一下荷兰画家霍贝玛的《林荫道》,考考大家,你从这位大师的画中,你又学到了哪些表现方法?(身临其境)(先说感受,再说表现的内容。


生:近处的东西不但大,而且可以看得非常清楚;远处的东西不但变小了,而且很模糊,很多细节都看不到了。

“近大远小”可以表现出“纵深感”,透过画面,仿佛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

近处的景物画细致些,远处的物体表现得模糊些,概括些。

近处的色彩明亮些,远处的色彩灰暗,柔和。

4、师生合作示范,学习表现方法
师:嗯,同学们真棒!分析的真到位,那接下来有没有勇气和老师一起来挑战一下。

(边示范边说步骤)
(1)我们拿到纸之后先确定你要横构图环是竖构图。

(2)接着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画纸上轻轻地画一条视平线。

(3)我们今天是要来画路边的树,所以姜老师先来画一条长长的小道,这两线会无限延长交于一点。

(4)在这我要来考考大家,老师这有很多棵小树,我想请同学上来摆一摆,你认为这树该怎么摆?(教师事先制作大大小小的树,并根据透视原理从色彩等细节上做好处理)
(5)当然,我们的画面要求完整性,可以再做适当添加,补充一些路两旁的细节,如价格牌、自行车、行人等,将画面画完整。

师:嗯,很好,看来同学们对今天学的知识已经掌握了。

那接下来就是我们同学一展身手的时间了。

那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作业要求。

5、作业要求与建议:
作业内容:街道上的树木、花园里的花儿、马路上的汽车、天空中的热气球、海洋里的各种海洋生物……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作业要求:(1)表现出近大远小的关系,体现出空间感、纵深感;
(2)注意远处、近处色彩的变化;
(3)有时间的话,添加、补充细节,使画面体现出细节美。

6.展示与评价:
(1)将自己的作品贴在展示区域:“有透视感”、“色彩美”、“细节美”、“有进步”。

(2)结合评价要求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是否表现出了透视感、表现的主体是否突出、色彩表现的效果、细节的表现等)。

老师的评价与小结:这节课同学们了解了近大远小等透视现象,并通过学习也学会怎样来表现这种现象了,同学们的作
业来看,发现同学们收获到了很多,但是还有一些细节要注意,比如构图,还有一些细节的处理,线条的变化等。

7、板书
1.近大远小
近大远小
近宽远窄
近粗远细
近高远矮透视现象(空间感、纵深感)
近清晰远模糊
近艳丽远昏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