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与时代精神
写生在当代中国画主题性创作中的意义探析

主题性美术创作是有明确思想内容和具体叙事情节的绘画作品,这些绘画作品反映着各民族历史进程中的典型历史事件和现实故事。
尚辉在谈及主题性美术作品时提到“这些画作对于历史的再现,不完全是对原历史的机械重现,而是作者所代表的某种历史观对于那些事件与人物的历史价值表达或判断”,体现着当代社会发展趋势和民族精神及其价值趋向。
这些美术作品通过题材、主要内容、情节提炼出具有当代性与时代精神的绘画主题。
20世纪以来,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主题性美术创作高潮。
我国在国家层面实施了多项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面向全国美术创作者以国家意识形态为价值规约的各项国家级美术大展也在积极展开。
例如在2019年成功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乡风墨韵”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以及即将举办的“百年辉煌·武汉记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等等。
在近两年的中国画主题性创作的展览选题中,一部分是以名家及画派为题,例如纪念林风眠先生诞辰120周年“客都梅州·风眠故里”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承先人优秀艺术精神,扬当代艺术之帆,既承继传统的时序,又勇拓当代的天地,是民族文艺复兴的关键;一部分是以现实故事为题,例如“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美术家在行动”,用美术作品凝聚起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其中不乏具有当代性与艺术性的作品;还有一部分便是旨在讴歌时代主旋律,如“决胜全面小康”第二届全国农民画作品展,这一部分展览占比最大,强调与时代同步伐,抒写新时代的壮丽史诗,最强调时代精神。
一、中国画主题性创作实践中的写生对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当代研究,必须要结合当下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实践,在剖析主题性创作实践的过程中,研究主题性绘画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艺术家实践体验提出解决办法,发现当代主题性绘画创作的普遍特征与规律。
主题性绘画的主题都强调把握时代主旋律,中国画创作者在中国画主题性创作实践中,第一步是感悟与思考选题,选择有所体悟感想的主题,只有能产生共鸣的主题才能使艺术家产生创作冲动。
试析吴冠中油画展现的时代精神

试析吴冠中油画展现的时代精神绘画当随时代,吴冠中先生正是秉承了这一理念,为中国油画的创新开创了先河,最早看到先生的画,虽只是印刷品,却足以给人巨大的震撼,或许这就是先生常说的小艺术阅人耳目,大艺术震撼人心吧。
吴冠中先生的油画民族性带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1 绘画的形式美吴冠中先生在巴黎留学期间,深受苏弗皮尔教授的影响,学习了绘画中造型艺术的形式规律。
回国后他一直坚持融合东西方文化传统,赋予油画中国化的全新表述形式。
1979年发表了《绘画形式美》的文章,指出绘画是一种艺术,一种语言,是真实、客观的。
美与漂亮是不同的,美术,本来是起源于模仿客观对象,但除描写得像不像的问题之外,更更要的还有个美不美的问题。
“像”了不一定美,并且对象本身就存在美与不美的差距。
”吴冠中先生曾举例子说,在早期下乡农村时,每次画了画回来,邻居们总会过来看,刚开始自己并不满意,邻居们能看懂他画的是什么,就说画的很像。
等后来画出了自己很满意的画时,邻居们都说画的很美,所以先生提出文盲并不等于美盲的观点。
老百姓虽然没有受过教育,但他们依然有审美感知。
形式美是创作中关键的一环,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独特手法”,作为艺术家他画的画应该让老百姓看懂。
读懂他的作品,因为“艺术是属于人民的”作品应该能让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
吴冠中先生曾不止一次的指出:绘画作品不能脱离群众,绘画作品必须与观众达成互动和交流,绘画是给观众看的,如果观众看不懂,不知道画的是什么,说明这个作品是失败的。
吴冠中先生被批为“形式主义者”,他确实以形式美是绘画唯一安身立命的基地,他的形式美是通过了意境美的桥梁,并在形式美中发现了意境美的心脏,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与人易于共鸣,所以吴冠中先生提出了“风筝不断线”,此线则指的是作品与人们感情间千里姻缘一线牵之线。
2 油画的写意性在法国留学阶段,吴冠中先生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它赖以生存的土壤,离开这片土壤必然无法存活。
油画产生于西方,既是油画笔法再娴熟,终究还是脱离不了西方油画的模式,中国油画只有结合本民族的特色才能衍生出与众不同的中国油画作品。
中国传统绘画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o.6,2012General.No.1302012年第6期(总第130期)JournalofQiqiharJuniorTeachers’College中国传统绘画博大精深,具有几千年的历史。
现代绘画艺术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同时又充分发挥时代的艺术特征,并融进时代的美术观念和表现意识,使形式更加多样性,画面不受空间、时间限制,重视剪裁和组合,讲究虚实关系,注重意境表达,以及线条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更加适合当代的审美要求和欣赏习惯。
艺术家一方面要研究旧的传统,另一方面也要接受新的东西,艺术要创新,要有时代感。
时代是前进的,要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更要表达出这个时代的内心感触,才能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表明,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的不断抗争与融合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认知方式,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民族心理结构和民族文化结构。
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观中,把种种自然现象与文化现象加以比对而成为人类认识事物的习惯思维方式,同时也给艺术创造加以莫大想象空间。
以“天人合一”为依据,生发出原始的图腾、文字等诸多符号,成为了华夏民族间情感表现与交流的语言工具,成为构建物质社会和精神社会的基本元素。
“物我为一”的和谐观也体现在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的审美取向上,“道乃万物生成的本原”。
一切艺术主题、内容与形式的表现必然与“自然之道”相吻合。
并借助于内心感触,形成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自然表达,赋予形象、语言以新的传达方式,达到“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实现与自然的沟通,获取心灵的慰藉。
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各种绘画形式越来越强调个人体验和内在精神的意象表述,凭借一定的艺术形态去叙述内在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
中国传统绘画受“道”、“儒”、“释”三种思想的影响,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天人合一,阴阳相合生万物,弥盖天地,古今传承的思维方式,创造了中国视觉思维的意象思维习惯。
使这种中国式的意象视觉思维具有一种全息性、中权性和包容性。
时代精神对北宋李公麟绘画的影响

既不像 顾 、 陆 的“ 密体” 繁密而单一 , 也不似 张 、 吴 的“ 疏体 ” 笔劲
泼利 、 锋芒毕露 , 他在吸收前人疏密二体 的特点上创造 了具有朴
放纵 , 便 是敬。” “ 不用解说 , 只整齐严肃便是 。” 收敛身心与整齐 严肃 的修为方式催生出一种平淡恬静 的审美 观。它从 内心的反
素美感 的线条 , 画面被优美典雅所 主宰 。以莫 高窟 1 0 3窟《 维摩 视 、 内省 、 调息与 自控 , 形成宋人含而不露 、 克制 自持 、 温文儒雅 、 诘变相》 与传为李公麟 的《 维摩居士图》 为例 , 二者在绘 画的表现 谨小慎微 的心境 ;在追求 琴棋 书画、弦歌诗礼 的生 活中调 息养 形式 、 题材内容以及 人物造型上虽极为相似 , 但画面格局前者表 气 、 宁静 自适 。 这种平淡 、 细腻审美观给宋代绘 画产生很大影响 , 现气势飞扬 ,后者沉静 内敛。展示 的是 两个 时代 的不 同审美理 使宋代绘画追求萧散淡远 、 恬适平淡 的上品境界 , 构 图讲求 温柔
的线 条可依 据形体需要产生多个变化 , 做 到“ 笔不周而意周 ” 。 唐 代 吴道 子吸取 张旭狂草 的笔法后 ,用迅速地下笔将粗 细变化不 大 的线条改造成起落 、 轻重 、 缓急均有变化 的个性化语言 , 把“ 疏 体” 的线条的表现力量和情感 渲染力发挥到极致 。 李公 麟的线条
长髯 , 更显得老成持重, 智慧蕴蓄。整体形象仿佛不是一个信奉
作为 时代 的新思潮——理学也 对宋 代绘画产生了影响。宋
密二体 ” 。“ 密体” 的线条紧凑绵密 、 匀称 圆润 、 悠缓 自然 。“ 疏体” 佛教 的居士, 而是一位 风流倜傥 的封建士大夫 。 代理 学家周敦颐在 《 太极 图说 》 云: “ 定之 以仁 义中正而主静 , 立 人极焉 。” 朱熹说 : “ 敬有甚物 。只如 ‘ 畏’ 字相似 , 不是块然兀坐 ,
论中国画中的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

的主 要人 物 , 在 绘 制《 格 丽 特 公主 》 15 而 玛 ( 6 9年 ) 她 时
已 经 八 岁 了 。三 年 的 时 间 , 主 原 本 无 忧 无 虑 的 天 真 神 公 态 弱 化 了 , 发 出成 熟 尊 贵 的 气 息 , 神 中 夹 杂 着 些 许 散 眼
忧 郁 。 小 公 主 披 着 一 头 金 发 , 穿 蓝 色 裙 服 , 戴 绿 色 身 头
们 终 生 受益 , 是 取 之 不尽 、 之 不 竭 的精 神 之 源 , 它 用 如
果 中 国 画 画 家 们 在 创 作 中 离 开 了 传 统 ,就 等 于 丢 掉 了
灵 魂 。 但 学 习传 统 不 是 照 抄 照 搬 , 是 有 所 取 舍 、 为 而 古
传 统 对 于 当代 画 家 来 说 , 需 要 学 习 , 要 批 判 ; 既 又
过 窗 子 的 微 弱 光 源 渐 渐 点 亮 了 画 室 的 阴 暗 环 境 ,柔 光
铺 满 了 大 厅 , 内 琥 珀 色 的 空 气 氛 围 , 淡 映 射 地 面 上 室 淡 赭 石 色的 闪着金 色 的磷光 , 暗淡 的 天花板 上耀 动着 。 在
只 是 视 觉 感 受 , 同 时 还 传 递 出 只 有 触 觉 才 能 揭 示 的 现
千 多 年 来 经 历 了许 多 次 的 变 化 发 展 , 已呈 现 出 悠 久 而
持 续 的 文 脉 。 其 内 容 既 源 远 流 长 , 博 大 精 深 , 显 了 又 凸
系 , 直 是 古 代 文 人 画 家 超 凡 脱 俗 、 雅 孤 洁 的 隐 士 理 一 高
想 , ‘ 法 ’ 最 高 目标 ‘ 韵 ’ 联 系 , 般 遵 从 传 统 和 六 的 气 相 一
浅谈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中国画发展中的体现

浅谈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中国画发展中的体现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内涵和本质1、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内涵。
改革、创新精神是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改革就是改造、变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继承发展起有点,改革其缺点,创新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社会的发展不会停,改革创新也就永无终点,就是革新,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改革与创新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应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
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
是一个社会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
2、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本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改变了近代以来备受欺凌,经过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努力奋斗,已经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并正在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这一切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因此可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
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中国画发展中的体现中国文化在各个方面都以注重精神的体现为主,比如中国画的发展,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风貌,这种精神风貌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无疑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每一个人。
直到现在,传统中国画对现在人的影响依旧是很深的,我们对传统的继承是必须的,但是研究传统并不是重复传统的模式,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而这种发展与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不可分割的。
纵观中国美术史,不论是在政治清明的太平盛世,还是在群雄争霸的战乱时代,都有代表当时社会精神的不朽之作。
它们虽然风格不同,但是各显其妙。
因为它们都具备当时社会的精神内涵,如实的表现了当代的艺术风貌,艺术特征。
如宋代宋画之美,美在简单,含蓄,谦卑轻柔的艺术态度,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于人物、山川,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
中国油画的现实主义绘画精神

一
原 因而 只囿于宫廷 , 当时的宫廷无 疑有代 表 了最 先进最 早接触 新事 物的一 面。而 同时 中国沿海 随着 与 但
敏一实主义绘 画。 播接受现
欧洲通商和文化交流 已出现西洋 画和外销美术 , 这种 西洋画是 写实的现实 主义流派 , 这也说 明民间开始传
二、0 纪初现 实主义绘画在 中国的萌芽 2世
一
J
涵和 多姿 的 态式 。
关键词 : 实主义 ; 现 绘画精神 ; 本土 民族化 早期 写实绘 画的精神渗透
一
、
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油画 的面貌和技 法 的出现 , 是长 期受西 方古典 绘 画的 巨大影 响 、 融合 并逐 步完善 , 并且随着社会经济 的发展 , 现实 主义绘 画也 随之无论 在造 型 、 内容 、 法和 色彩都 呈现 了和早 先完 全不 同 技 的精神气质 , 画面的演变体现 了时代的 面貌和风格 , 映社会变迁 和人们 审美趣 味的追求变 化。明神宗万 反 历年 间, 利玛窦在传播天主教义和西方 科学 的同 时 , 在 中国有效 传播西 方美术 的重要 角 色 , 也 这是 中 国本 土最初接受西方古典绘 画的开始 , 虽然在 当时具有很 大的局限性和本土人对 “ ” 画 的神秘 和陌生感 , 新 绘 但 从历史长线来讲 , 无疑是对 中国现实 主义绘 画造成 重大影 响 的源 头所在 。朗士宁 在长达 五 十四年 的宫廷 画师 的创作生涯 , 不仅展示 了他 的现实 主义 写实 一派 的油 画才能 , 还创 作 了大量 “ 中西 合璧 ” 的人 物 肖像 画、 历史记实画 、 走兽翎毛 、 花卉及静物 等作 品, 重要 的是他 在宫廷传 授 欧洲古 典写实 油 画技术 、 版 画 更 铜 和焦点透视法等 。这种新颖 的绘 画理 念和风 格在宫廷 里一 度成 为时 尚。郎士宁 给宫 内皇帝 、 臣画 的油 大 画 肖像及 为皇帝歌功颂德制作 的历 史记实 画 , 又为 西方现 实主义 油画在 中 国的扎根 宣传 向前 迈 了坚实 的 步 。这种新颖 的现实 主义写实绘画手法符合人们追求 新审美 的眼光 和思维 。虽然 由于封建社 会体制 的
绘画与时代精神

明清 时期 ,笔墨技 巧的研究 与掌握都达 到巅 峰 ,各种流 派的绘 画都得 到了发展 ,不仅有正 统宫廷画 ,也有 扬州 八怪 等人个性 突出的作品 ,宫廷之 中不仅 有 中国画师 ,也有 外籍 画师 ,中外 画风画技融合 共进 。清朝 出现了几个盛世 ,因此 才有各方 面艺术 的长 足发展 。
足于安逸生活的心情。
没有类 似纸张布 帛等载体 ,最早 的的绘 画都是 出现 在岩 壁 、陶盆等物上 ,内容多 是对生产生 活的记 录 ,比如半 坡出 土的人面鱼纹盆 ,人面和 鱼纹结合在 一起 ,表达出人们在 恶 劣的 自然条件下 渴求采 收更 多食物 的愿望 ,而半坡 出土的另 外一些陶器 ,采 用抽象 的线条 图形进 行有秩 序的组合 ,折射 出的是早期人类追 求装饰美 的萌芽意 识 。其他一 些遗址 中也 有记录宗教仪式 等内容的绘 画 ,体现 了人们对不 可控制 的 自
一
态 的直 接 反 应 。
一
、
远 古时期
隋唐时期是 中国历史上最 灿烂 的时期 ,这一阶段 的多数 时 间内 ,国泰 民安 , 术得 以发展 ,出现 了大批优秀画家 , 艺 如 阎立本 、吴道子 、李 思训等 ,这个时期 的人物 、山水 、花 鸟 、鞍 马等画种都得 到了发展 ,而这个时期 的人 物画是最具 特色 的,它具有 “ 丰厚为体 ”的特征 , 《 花仕 女图 》等画 簪 作里面 的女性都是身材 丰腴 ,神 情闲适 ,这 正反映了人们满
三 、民国 时期
辛 亥革命 到新 中国建 立期 间 ,最 能代 表 时代精 神 的是 田 中晚期青铜 器文化 中,我们发现 青铜器上 的纹饰开始体 鲁迅创作 和引导其 他艺术 青年创作 的木版画 、徐悲鸿 的 《 现出 明显 的时代 区别 ,夏朝 的人类还 在为 了生存 而奋斗 ,因 横五百士 》、蒋兆和的 《 流民图 》等作 品 ,原 因是在一个 国 此他们没有多余 的精力去制作 繁复 的花纹 ,因而花纹简单 ; 家内忧外患 的年代 ,这些作 品的题材都 是记录百姓苦难 、激 而处于奴隶制兴盛 时代 的商朝 人在 陶艺 、玉艺 、纺织等生产 发民族斗志 的。而张大干 和徐 悲鸿在 画技中西结合上都作 了 技术方面都有 了长足进 步 ,统 治阶级手 下有 了多 余的资源和 很有 意义 的尝试 ,这种对 西方艺术 的借 鉴恰恰说 明了,打破 人力 ,他们开始制 作华丽 的青 铜器 ,上面 的图形是 动物神怪 满清闭关锁 国的统 治后 ,知识 阶层们得 以享受 自由的文化交 等纹饰 ,以此显示 他们的地位 。春秋 战国期 间出现了一 系列 流 。 的文化名人 ,这是 一个 百花齐 放的时代 ,因此其青 铜花纹清 四 、新 中国时期 : 新活泼 ,洗去 了前朝统治者喜欢 的神秘华 贵的气 息。 新 中国建立后 ,绘画发 展初期题材 多为歌颂领袖 、劳动 二 、封 建社 会 场景 、战争场景三类 ,连年 战乱后 ,中国人 们终于不再 战战 真正 意义有 绘 画 的历史 是从 以下 几 图开始 的 : 《 龙风 兢兢 的生活 ,虽然 百废待兴 ,但心里 面总归有了希望 ,所 以 人物图 》、 《 御龙 图 》、 《 书四周 的画像 》、马王堆 出土 他们 用歌颂领袖 和记录 战争 场景 的画来 感恩 ,用记 录劳动 场 缯 的 五 幅 帛 画 ,这 些 画 的 内 容 多 是 龙 风 、 神 怪 、巫 术 、灵 魂 升 景的画来表达对 和平生活 的珍 惜 。文革 时期 ,黑 白颠倒 ,妖 天等 ,特别是马王堆 出土的 画 ,其 内容有 三 :灵魂 升天 的巫 魔 横 行 ,除 了领 袖 题 材 与 造 反 题 材 ,没 有 人 敢 画 其 他 的 画 , 术 、炫耀生前的奢华 、养生修 道的方法 。这都反 映了当时的 而所有 的作品都笔 墨锋利 ,这种 单一 的画风正是表达 了人人 社会 现实 ,人们不再像 远古人类 那样单纯 惧怕和崇 拜 自然 , 自危 的悲剧时代精神 。 而是弄 出了一 套神 怪 系统 ,同时 还 以养生 修 道系 统作 为灵 当代 绘 画史 的初期 ,都 是 以学 习 西方绘 画 为主 的 ,人 魂升 天系统 的补充 ,这 明显 的表 露了人们 对于生命 脆弱 的担 们热衷 于对对古典 油画 、野兽 派 、达达 主义 、印象派 、超现 忧 ,对健康 、对永生 的渴求 。同时期还有 画像砖 、漆画 、壁 实 主义 等的学 习和模 仿 ,九十 年代前后 ,中国逐渐出现 了一 画等 , 其反 映出的时代精 神都是 相类似 的。但从秦 朝开始 出 些把 中西方绘 画技法 和意识形态 完美结合 的画家 ,譬如夏俊 现 的画像砖 内容更为 丰富 ,其题 材包括历 史 、歌舞 、生活场 娜 ,其 画面表述如徐 志摩 的新 诗 ,带有一 种含蓄的浪漫感 , 景等 ,这表 现出虽然连 年战乱 ,人们 的生 活还是在 往积极 的 同 时期 也 涌 现 出 了 以 各 种 风 格 画 各 种 题 材 的 其 他 画 家 ,这 是 方 向改变 ,他们 的生 活更加 多姿多彩 。 中 国绘 画 艺 术 史 上 最 辉 煌 的年 代 ,它 的辉 煌 是 社 会 历 史 发 展 魏晋南北 朝是一个大 师辈 出的时代 ,原 因是士族兴 起 , 的必 然 ,改 革 开 放 后 ,西 方 文 化 意识 如 潮 水 般 涌 入 ,青 年 们 士族在政治经 济等方面都有 特权 ,有 一定文 化 ,有 时间进行 从 崇 拜 到模 仿 ,从 模 仿 到 迷 茫 , 迷 茫 之 后 在 国 学 和 西 学 之 间 艺 术 创 作 ,这 一 时 期 的 绘 画 以 文 人 画 和 佛 画 为 主 。 文人 画 迎 找平衡 ……短短三十余 年 ,经历 了思维方式 的巨变 ,绘画作 合了士族彰显个性 的需求 ,而南北朝 时期连 年战乱 ,无 论是 品 也 必 然 的 记 录 了 这 种 种 的 变 化 。 百姓还是统治者 ,都被沉重 的战争压 得透不过气 来 ,这 时传 结语 :有 人认为绘 画是纯视 觉的艺术 ,与社会经济政治 人中土的佛教 以其仁 慈 、超度 等教义 ,捕获 了人 心 ,特别 受 无 关 ,只与美 有关 ,这个 观点非 常片面 ,上文从远 古绘画分 到统 治者青睐 ,在 他们的支持 下 ,才产 生 了千佛 洞 、莫 高窟 析 到 现 代 绘 画 ,可 以 发 现 ,绘 画 从 来 受 到 社 会 发 展 的 影 响 , 壁画等不世出 的瑰 宝。这些佛 画实 际上就是人们 厌恶 战争 心 并记录每个时代 的的意识形态。
现代绘画与社会意识

反映社会问题并引起关注
揭示社会现象
现代绘画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挖掘和独特表现,将社会问题呈 现在观众面前,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批判社会弊端
现代绘画往往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社会,通过艺术作品揭示社会弊端 和不公,唤起人们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呼吁社会变革
现代绘画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激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 关注和反思,进而呼吁社会变革和进步。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绘画如何与社会意 识相互作用,并分析其在当代社会中 的重要性和意义。
绘画的社会功能
绘画作品能够传达思想、情感和观念 ,具有激发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变革 的潜力。
绘画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01
绘画作为社会意识的载体
通过绘画作品,艺术家能够表达对现实世界的看法、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以及对未来愿景的展望。
06
结论与展望
对于现代绘画与社会意识关系的总结
反映社会现象
现代绘画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反 映了当代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如城市化、环境污染、社会不 平等等。
传达情感与思想
现代绘画不仅是视觉艺术的表现 ,更是艺术家情感与思想的传达 。它通过色彩、线条和构图等元 素,表达艺术家对社会问题的关 注和思考。
引发社会思考
现代绘画作品往往能引发观众的 思考和共鸣,推动社会对某些问 题的关注和讨论。它有时甚至能 激发社会变革的力量。
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跨学科研究
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现代绘画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 交叉研究,深入分析绘画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意识和心理 状态。
拓展研究领域
除了对现代绘画作品本身的研究,还可以关注艺术家的创 作过程、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和反馈等方面,进一步拓展研 究领域。
简议唐代美术时代精神

论唐代美术论唐代美术简议唐代美术的时代精神姓名施宇年级班级土木1404班专业土木工程土木与建筑学院2015年 12月摘要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朝代,是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唐的主要时代特色是容纳百川的大唐气象,处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期。
这使得唐代的绘画都有一种开放和博大的气魄。
唐朝绘画不仅名家辈出,而且在题材内容、作画技法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关键词:唐代绘画;时代精神ABSTRACTTang Dynasty in Chinese history is a powerful dynasty, is the river of Chinese history in a magnificent wonderful work. Tang in the cultural, political, economic, diplomatic and other aspects have mad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re Tang Tang Acceptance of weather, at the peak of the whole Chinese feudal society. This allows the Tang Dynasty painting has an open and broad spirit. Tang painting not only famous men, and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 subject matter, aspects of painting techniqueKey Words:Tang Dynasty painting; Zeitgeist目录中文摘要 (3)英文摘要 (3)引言 (5)1.初唐时期 (5)2.盛唐时期 (7)3.中晚唐时期 (8)结语 (9)参考文献 (10)附录 (10)后记 (10)引言唐朝是中国经济高度发达的朝代之一,其对外交往频繁,并广泛吸收各种外来文化。
论“清初四僧”的艺术特色及时代精神

【中国美术研究】文章主要从“清初四僧”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人物画风形成原因,从他们的传世作品中了解他们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最后阐述“清初四僧”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对当代水墨画发展的启示。
一、“清初四僧”人物介绍及画风形成原因“清初四僧”是指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四位僧人画家。
他们都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由个人经历和身份特征相似而得名。
弘仁和髡残是由明入清的遗民,八大山人和石涛是明代宗室,明亡后,他们便出家为僧,以示不屈服于清廷。
他们将国破家亡之痛寄托在画中,抒写自己的身世之憾,同时也表现出他们不为命运所屈服的精神力量。
(一)弘仁弘仁,号浙江,安徽歙县人,清代著名画家。
他从小孤贫性癖,喜爱文学和绘画。
作为明代遗民,明亡后,他为了不臣服于清廷便去福建武夷山出家为僧。
同时,他还是“新安画派”的创始人,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等四人称为“新安四大家”。
弘仁的山水画大多呈现出萧散冷寂的意境,其笔墨技法师从萧云从,作品神韵又似倪瓒。
他在早年就推崇和喜爱倪瓒的作品,其所画的家乡黄山,在继承了倪瓒的笔法和墨法上,又根据黄山的山石体貌独创新格,表现出黄山的独特精神气质。
(二)髡残髡残,字石溪,湖广武陵人,明末清初画家。
他年幼丧母,生性寡默,二十多岁出家为僧,常游于名山大川之中,三十余岁时明朝灭亡,他就加入了抗清队伍。
虽然反清失败了,但反清过程中为了躲避战争的烽火,经常逃到大山深处,便给了他感受大自然的好机会,为他后来的绘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绘画上,髡残擅长人物、花卉、山水,且尤其擅长山水,他的作品山重水复,有深邃清幽之韵。
他的笔墨技法师从黄公望、王蒙,擅长用秃笔渴墨,层层皴擦,厚重而不板,豪放而又有节奏感。
(三)朱耷朱耷,号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
他生于明代宗室,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从小受父辈的艺术熏陶,他在很早的时候就会作画写诗。
到了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加上父亲去世,朱耷抑郁悲痛,便隐名埋姓于山野。
当代绘画的三重境界:内容、形式、内容

当代绘画的三重境界:内容、形式、内容几十年来,美术界关于“画什么”与“怎么画”,即“内容”与“形式”孰轻孰重之争,一直没有停止过,似乎也没分出个胜负。
画家对追求“内容”和追求“形式”的不同选择,不仅反映出其审美的侧重,也决定了绘画作品的文化品格。
从传统绘画到当代绘画的演进中,社会对绘画的需求发生了两次重要的转变。
随着这两次社会需求的转变,当代画家的创作动机先从自发性向指令性过渡,再从指令性向职业性过渡,当代绘画的审美指向则先从“意境”转向“内容”,再从“内容”转向“形式”。
第一次重要的转变发生在建国之后,是从文人墨客自我陶冶情操的需要向革命政治的需要转变。
这个阶段,美术领域出现了一批影响一个时代的重要作品,最具代表性的有: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罗工柳的《地道战》、王式廓的《血衣》、艾中信的《东渡黄河》、侯一民的《刘少奇与安源矿工》、蔡亮的《延安火炬》、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陈逸飞和魏景山合作的《攻占总统府》等等。
革命文艺强调宏大的主题内容,主张“内容决定形式”,倡导“红、光、亮”的模式化审美,表现“高、大、全”的经典式革命形象。
这种集体主义的虚幻式审美不仅全方位排斥乃至破坏了传统绘画的审美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当代画家的个体情感和思想。
第二次重要的转变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从革命政治的需要向大众视觉文化消费的需要转变。
随着文革的结束,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和绘画方式迅速传入,并逐步改变了革命文艺的僵化思想和样板化的表现方式。
美术界明显地出现了良好的转机,也出现了一批颇有成就的当代画家,如:吴冠中、陈家泠、刘国松(台湾)、葛鹏仁、周长江等等,以及后来以材料方式进行抽象绘画实验的尚杨等。
然而,由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距,许多画家虽然已经认识到语言形式对于绘画的重要意义,也在一定层面上读懂了现代绘画的审美文本,并在反复的体验中努力分享着西方现绘画的审美乐趣,但往往局限于对西方现代艺术的表层解读和表面模仿阶段,而且逐步走向了极端化的形式主义。
宋代绘画的“真”与“美”——浅析宋代绘画的“写实”精神

一、绘画的历史意义绘画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被定义为“以色彩和线条在平面上描绘形象的美术种类”。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角度出发,绘画在根本上是人类多样性的活动之一,其以特有的方式体现了人类不同时期的人生价值和生存信念。
绘画的历史意义在于其与生俱来的“说故事”的性质——遵循人类文化发展的道路,世代记述着人类的生活状况及与之相关的事物。
二、宋代文化与绘画发展遍观中国绘画史,绘画的发展与文化之间总是存在一层互动的关系,是潜移默化地为人所依持的生活信念的一种表现。
这种在绘画领域的文教现象并非“一日之寒”。
“文化指的是任何一群人(包括一个社会)共同持有并且是形成一群人每个成员之经验及指导其行为的各种信仰、价值和表达符号(包括艺术和文学)。
”作为一门艺术,绘画本质上就是社会文化的一种表达符号,其存在也必然遵循特定时代的普遍认知和思想。
“艺术的产生源于社会发展的动力,绘画形质的特点便是意识行为的反射,也是美学理念的群性作用”,故探寻宋代绘画精神的关键在于把握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尤其是时代精神。
基于绘画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与社会环境之间必然存在密切的关系。
宋代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典型的朝代,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这样提及:“宋朝的时代,在太平景况下,一天一天的严重,而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茁。
所谓‘自觉精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到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
”产生这种特殊现象的关键原因是作为社会文化根基的哲学思想在发挥作用。
宋代的哲学思想以理学为主,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又融合了道、释之言,旨在用一种逻辑的分析方式创建一个逻辑的宇宙结构。
这种逻辑思想令人在思辨行为上更注重自我反思,并以重塑社会文化价值为实践目的。
无独有偶,思想的开窍从根本上影响了绘画的发展,最终塑造出宋代绘画精神的新型本质——“写实”精神。
三、宋代绘画的“写实”精神宋代绘画的“写实”精神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绘画的写实性,其深刻蕴意基于艺术本身又置身于艺术之上,并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为“中国画的传统,重视学画著重明理,理不明无以生法,无法则无以寄情,也就谈不上绘画”。
时代精神在当代山水画中的体现

时代精神在当代山水画中的体现时代精神在当代山水画中的体现当代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不仅延续了传统山水画的基本表现形式,同时还表达了时代的精神内涵。
在当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艺术家们不断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将时代的精神与传统的艺术形式相结合,使当代山水画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时代精神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革的概念,它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主要思潮和价值观念。
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艺术家们通过山水画来表达和传递这种时代精神,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现代社会的特点和意义。
首先,当代山水画强调在保留传统基础上的创新。
艺术家们在传统的山水画技法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他们抛弃了一味追求仿真的表现方式,而是更注重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绘画中,他们注重捕捉瞬间的美丽和难以捉摸的自然之力,以此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未知的探索。
同时,他们还将当代生活元素融入作品,展现出现代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创新为当代山水画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
其次,当代山水画注重审美体验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在传统山水画中,艺术家们普遍追求工笔写实的表现方式,注重画面的平衡和结构。
而在当代山水画中,艺术家们更倾向于表达个人的审美观点和情感体验。
他们利用色彩的丰富性和构图的自由性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有些作品强调现实生活的细节和细腻,展现了人物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有些作品则追求线条的简洁和形式的抽象,更注重观者对画面的想象和感悟。
这种多样性和个性化体验使得观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审美和情感找到共鸣,从而融入到当代社会的艺术氛围中。
最后,当代山水画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注。
当代社会面临着严峻的生态挑战,包括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时代的焦点。
艺术家们通过山水画来表达他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呼吁。
他们刻画出自然风光的美丽与脆弱,使人们对当代社会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产生思考。
传统绘画与中国当代艺术的融合分析

传统绘画与中国当代艺术的融合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各种艺术改革思潮也不断涌现,为了更好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与中国当代艺术有机的融合,同时我国当前传统绘画的形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新时代人们对艺术深层面的需求,面临这样的大背景下,就要求我们针对传统绘画的特点进行调整,融合中国当代艺术进行分析。
传统绘画具有单一的特点,各类技法、笔墨均呈现程式化并存在一定的弊端,而当代艺术具有时代特性的诸多优势,不仅能融合到传统绘画中,还可以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如今,我国各类艺术形态蓬勃发展,中国当代艺术作为主力军之一,能与传统绘画进行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传统绘画与时俱进,也能在一定层面上进行创新,以此来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艺术需求。
关键词:传统绘画;当代艺术;融合措施;特征前言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绘画受西方艺术影响比较大,特别是清末民初一大批留学海外艺术学子学成归国后对传统绘画的传承与创新有了很大的影响,而且现如今我国纯传统绘画的地位也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的削弱。
当代艺术和传统绘画融合互补是中国绘画发展的大方向,两者之间并不冲突,为了适应时代要求,为中国当代艺术增添一道绚丽的光彩,就要想尽一切方法进行从绘画工具、技法、笔墨、材料、观念上创新,使我国当代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相融合,形成自己全新的绘画艺术语言。
我国地大物博为传统绘画提供了非常多的创作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同时,自然材料不仅具有其他材料没有的独特美感,还具有丰富内涵的教育价值,还具有天然的物理性特点,包含的多样性结构,是传统绘画与中国当代艺术的融合中缺一不可的素材[1]。
总得来说,自然材料具有各式各样的美感,并以各式各样的形态存在,激发传统绘画与中国当代艺术创作者的创作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推动传统绘画与中国当代艺术向全面发展的道路前进。
一、中国传统绘画的不足绘画是升华人情感、净化人灵魂、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以及陶冶人性情,美化人的生活。
关于现实主义绘画当代性的思考

关于现实主义绘画当代性的思考作者:张学来源:《美术界》2021年第01期【摘要】20世紀以来,西方现当代艺术样式如潮水般涌进中国,现实主义绘画受到质疑。
本文通过对现实主义产生的根源、现实主义创作的客体审美特性和主体审美能力的当代属性、现实主义绘画具有的生动丰富表现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论证,阐述了现实主义绘画在今天的中国不仅没有过时之说,反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现实主义绘画能够更加充分地丰富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展现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现实主义;当代性;审美;表现力信息时代的到来,图像复制技术不断提高,架上绘画似乎走到了自己的历史尽头,西方艺术家开始尝试探索新的绘画语言,产生了蒙德里安、康定斯基、达利、培根、基弗等当代艺术大师。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西方的现当代艺术如潮水般涌进中国,新思潮和多样的艺术语言对年轻艺术家产生很大影响,一些敏锐的艺术家开始探寻富有个性的绘画语言和艺术风格。
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艺术也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现实主义绘画创作似乎失去了往昔的魅力,架上绘画也被怀疑其存在的价值。
现实主义绘画该何去何从,是中国艺术家新的时代之问。
“现实主义”在《辞海》中的解释为:“一种文学的创作方法和思潮。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
”德国的评论家普朗什在1833年把对现实进行细心观察而创作的艺术称为现实主义。
19世纪中期,法国画家库尔贝和小说家尚弗勒里初次用现实主义这个词来标明当时的新文艺。
恩格斯对它下了明确的定义:“除细节之外的真实之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狭义的现实主义,作为艺术流派或艺术运动,特指19世纪法国以柯罗、米勒、库尔贝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画派。
广义的现实主义,是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时期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制或对自然的摹仿”的观念,作品的肖似与否成为艺术作品优劣的标准,而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则跨越了时空藩篱,涵盖了除现代艺术运动以外的几乎所有历史阶段,贯穿于中西方传统绘画的历史长河中。
浅析绘画功能与时代精神

浅析绘画功 能与 时代精神
郭禹池 ( 陕西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陕西汉 中 73 0 ) 20 1
读 《 石涛 画语 录 》,至 尊 受章第 四有 旬 日 : “ 一 画含万 物 夫 于 中 。画受 墨 ,墨受笔 ,笔受腕 ,腕 受 心 。如天 之造 生 ,地之 造 成 ,此其 所 以受也 。”勃 然心 动, 一艺之 成 ,感天 动 地 ,参天 地 之化 育 ,而表 现 “ 乾旋 坤转 之义 ”。石涛 用他 独 到 的视角 ,精 辟 地 阐述 了中 国艺术 “ 人感 应 ”独特 的体 悟世 界 的方 式 。也是 石 天 涛在他 处 的时代通 过艺术 传递 时代精 神发 出 的真 诚心 声 。 回顾 中 国 民族 的艺 术历 史 , 一直 以来 ,文 化 的先 哲 们, 是 总 善 于在 周遭 的事 物 中,在 物 、象 、迹之 中 寄寓 情感 。又 同 时在 情 感 的生 发 中,借 助心 、身 、手 、笔 、 墨,特 定 的精神 载 体 ,传 递 对 物 、象 、迹 的 认 识 ,实 现 “ 与天 地 精 神 相 往 来 ” 的审 美 境 独 界 。不仅 如此 ,艺 术作 品作 为文 化 的载体 ,在 实 现抚 慰人 生 ,完
的绘画功 能,即是 由 “ 助人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化 ”的宣教 功能 向艺术 的 “ 赏 娱 ”审美 功能 的转变 ,也 是特 定历 史时期 时代 精神 的突 出象征 。
( ) 二
当绘 画 的 功 能 以 “ 赏娱 ”审 美 为 主 导 时 ,所 表 现 出的 时代 精 神就 和 “ 教 ”功 能为主 导 的绘 画大异 其 旨 。如果 说 “ 宣 宣教 ” 功 能 的艺术 作 品所表 现 的 时代特 征具 有视 觉经 验 的直接 性 、简 明 性 ,那 么 ,审美 功 能 的艺术 作 品在表 现 时代精 神 方面 ,就要 抽象 的 多 ,也丰 富 、深刻 的 多 。在 “ 审美 ”的 精神 关照 中,艺术 主体 的视 点也 自然从 “ 图鉴 ”转 向更 多 自身的 关照 以及 自身 以外的 周遭 世界 、 自然万 象 ,人 和 自然 同在 ,从而 挖掘 到人 自身存在 于 自然 中的价 值 。 时代 精 神也 在不 自 间走 向人与 自然 同在 、生存 觉 成对 人身 心愉 悦 ,审美 功 能的 同时 ,也在 某些 特 定 的时代 精神 的 价 值感 的认 同。这 种认 同感 ,在 中国绘 画上 ,表 现直 接和 突 出的 框 架 下 ,对 人类 社会 的政 治 、伦 理或 宗教 起到 宣 教的功 能 。从 而 应 该说 是五代 、两 宋成 熟并臻 于完 美境 地的 山水 画和花 鸟画 。 在 今 天 的 人 们看 来 , 五代 、两 宋 山水 画 和花 鸟画 艺 术 的 时 担 当文化 表率 的作用 而得 以永存 。 ( ) 一 代 精神 风貌 ,其 精神 性 、人 文性 是那 么 的鲜 明 ! “ 家 富贵 ,徐 黄 百代 标程 ”的莉 、关 、董 、 巨,无 不是 以个 人 的 所谓 的时代 精神 ,只 有在 亲鉴特 定 历史 时期 作 品 的解 读 与赏 熙野 逸 ” 以及 “ 析 中 ,才 能找 到合于 历史风 貌 的更深 刻 的解 答 。 人格 魅 力 ,对 中国绘 画产 生 了深远 影 响 ,这是 人 的个人 价值 的完 唐代 张彦 远在 《 代名 画记 》 中说 : “ ,挂也 。以彩色 挂 美表 现 。尤其 是 当艺 术创 作成 为 了人 生理想 、人 生 价值 感 的追求 历 画 物像 也 。… … 以忠 以孝 ,尽 在 于云 台 ,有 烈 有勋 ,登 于麟 阁 。见 时 ,艺术 作 品作 为时代 精 神载 体 的意义 就更 为重 要 。作 品被 作为 善足 以戒 恶 ,见 恶足 以思贤 。 ”这是 在特 定 的历 史时 代 ,把 艺术 人 格表 现 的最 高形 式 ,作 品和人 品一道 成为 了赏鉴 的 内容,成 为 作为 “ 教化 、助 人伦 , 穷神变 、测 幽微 ,与六 籍 同功 ,四 时并 了个人 魅力 的理想 演场 。 成 运 ”的教育 功能 的体现 。 五 代 、两宋 绘 画所 取得 的成 就 是令 人 向往 、赞 叹的 ,艺术 家 这 种具 有宣 教功 能 的艺 术 ,在 中国绘 画史 中 ,很长 的历 史 时 把 艺术 创作 作 为人 生指 向,这在 特 定的 历史 时期 ,有着 特 定 的社 期里 ,一直 是绘 画 艺术 的主 流 。东晋 顾恺 之 的 《 女仁 智 图》 , 会 根源 。山水 画在 唐末 、五 代 的兴盛 ,实在 是 因为 画人对 自然 、 列 就 是取 材汉 代刘 向所 作 的 《 列女传 》 ,为宣 传封 建 伦理 思想 的典 社 会 , 以及 人 的 自身有 了崭 新 的认 识,经 历 了唐代 的繁华 ,人 性 型 作 品。还 有 《 女史 箴 图》 ,也 是作 为艺 术宣 教功 能而 呈现 出鲜 中固有 的对 现世 的 留恋和 五 代战 乱 的厌倦 ,或 许 是这个 时代 的人 明的时代 性 。 们 更多 的有 了对 “ 人本 ” 的思考 、人 的存 在价 值感 的思考 ,这 些 政治 的 需要 ,艺术 常 常在政 治 面前 充 当工具 ,或 是 在建 立政 思考 都在 艺 术创 作 中起 着 作用 。像 莉浩 “ 妙 创真 ”的理念 ,潜 搜 治秩 序 时 的文化 手段 ,或 是表 现重 大历 史事 件而 还 原历 史事 实 的 藏着 人 生理想 的追 求 , 以至 于影 响到宋 人所 追 慕 的存在 于天 地万 文本 见证 。唐代 画家 阎立 本 的 《 辇 图》 ,无疑 是唐 初 时代精 神 物 之 间 的 “ 理 ” ,从 而 一方 面认 识 自然 ,在 自然 山水 中寄 寓情 步 常 的艺术代表 。唐初政权 的建立 和强盛 ,大 唐帝 国政 治秩序和法 度的 思 ,又不 断地 探索 ,创 造着 山水画 的 图式 ,这 也就 自自然然 实现 确立 ,以及 政 治宣传 的 需要 ,为 阎立 本 的艺 术创 作提 供 了重大题 了绘 画的另 一功 能一 审美 。 材 。在 他这 里 ,艺术创 造和表 现 时代精 神有着 完美 和谐 的统一 。 宋 王 朝 的建 立 , 在政 治上 综 合 国力 等 因’ 使 大宋 统 治 者 没 素 文 然 而 ,艺术 作 品作 为文 化载 体 ,也 同时有 它 自身 的规律 ,当 能建立 起唐 王 朝那 样 的大帝 国,而 采取 了 “ 治 ”的策 略, 以稳 “ 个性 ”意识 的高扬 ,艺术创 作 者 “ 自我 存在 ”意 识 的觉醒 ,也 定 大宋 的政 权 。 “ 文治 ” 的实施 ,在 文化 领 域 内取得 了丰 硕 的成 就 是说 , 当创作 者主 体清 楚地 意 识到 人 的个体 存在 价值 时 ,在 艺 果 ,在 视觉 领域 ,宋人 异乎 寻 常的创 造 , 留下 的宝贵 艺术 遗产 , 术 创作 中时代精 神 的表现 ,就 呈现 出完全 异于 “ 宣教 ”的形式 。 取 得 了足 以和唐 人 比肩 的收 获 ,其 丰富 的 内蕴 和 艺术 品质 达到 了 陈 师 曾先生 在上 世纪 二十 年代 写 《 中国绘 画史 》时 ,有 一段 令 后世称 羡 的完 美境 地 。宋代 绘 画艺 术全 面繁 荣 的直接 原 因 ,乃 总结 : “ 朝 以前之 绘 画,大 抵 为人伦 之补 助 ,政 教之 方便 ,或 是 皇家 的重 视 、皇 帝本人 的 参与 和文 人士 大夫 的引导 , 以及 皇家 六 为建 筑 之装饰 ,艺术 尚未 脱束 缚 。迨至 六朝 ,则 美 术始 具独 立之 绘 画的重 要机 构一 翰林 图画 院的设 立 。从 宫廷 画 院画家 的创 作到 精神 ,审美 之风 尚因 此兴起 ,渐 见 自由之萌 。”这 里的 “ 术 自 民间画家 的灵 性 发挥 ,都 从不 同的角度 满 足着 不 同阶层 人们 的精 艺 由”, 即是 艺术家 在创 作 中对 “ 性 ”的思考 ,在 艺术 中寻求 精 神 需 求 。这种 种需 求 ,实 现 了绘 画艺术 在人 类精 神 生活 中担 当的 人 神 的归宿 。 自觉 意识 的唤发 ,便有 了为 人生而 艺术 的理想 追求 。 滋 养 心灵 的功 用 。审美 功 能 的意义 ,随 着那 个 时代 文化 的高度 成 在 这种 情 形下 ,艺 术家 创作 时在 审 美精神 的 参照 中 ,画笔 也 熟 ,渗 透 到各 阶层 人们 的 精神 生活 中 ,也渗 透 到 中国知 识分子 看 从社会 功用 走 向 了 自身 的单 纯 。 “ 时代精 神 ” 内涵 的注 解 ,也 补 待 世界 、 体悟 自然 、认 识人 生 的思 维过程 中,实 现 审美 的 同时也 充到 了新 的 内容 。这一 点 ,在看 唐人 绘 画中描 绘世 俗 生活 的众 多 完 成 了 自娱 ,这 和 “ 明劝 诫 、 著 升沉 ” 的宣 教 ,有着 典 型 的 不 仕 女 画作 品时 ,便 可清 楚的感 受 到这种 转变 。品读 唐人 仕 女画 , 同,绘 画 艺术 由此 而体现 出的 时代精 神 也 自然 有 别于 “ 人伦 、 助 那种 “ 曲眉 丰颊 ”的描 绘特 点 ,应 该 是唐代 人 物画 最为 典型 的 时 成 教 化 ”统领 下 的辅 助 政 教 , 而 显现 出人 的性 灵 。不 再 关 注 国 代 精 神 了 。从 《 国 夫人 游 春 图》 《 练 图 》 《 花 仕 女 图 》 家 、王 权 的意 志 ,在审美 赏 悦 以及 完 成 自娱之 时,艺 术家 也关注 虢 捣 簪 中,大 抵都 能看 到这 样 的时代 特色 。毫 无疑 问,在 当时 的唐 人 眼 到 的是个 人存 在的 终极意 义 。 中,看 到这样 的作 品,这 无疑 是当 时最前 卫的 “ 当代 艺术 ”。 ( ) 三 在 唐 人 那 里 ,当 绘 画 完成 世 俗 意 味 为 主 题 的 时代 精 神 表 现 “ 载寂 寥 ,�
依附与超越——从西方现代绘画看艺术与时代的关系

依 附与超越
从西方现代绘画看艺术 与时代 的关系
贾巧燕 ( 江苏省东南大学 艺术 学院 2 09 10 6)
摘 要 : 时代 与 艺术 的 关 系错 综 复 杂 ,强 调 时 代 对 艺 术 的 决 定 性 作 用 ,或 者 论 证 艺术 完全 脱 离于 时代 都 是 片 面 的 。 二 者 以并 不 平 行 的 关系在发展 。通过 分析 西方现代绘 画的发 生与精神 ,能够看到二者 的 诸 多关系中的其 中之 一:艺术的发 生依 附于时代 ,艺术既能反映 时代
神 ,更 能超 越 时代 。 西方 现代 绘画 是怎样 依 附于 时代 口 尼? 西方 现代 绘 画发 生 时所 处 的时代 ,是颇 受研 究 者 喜爱 的 一个 时代 ,因为 l 世 纪末 2 世纪 初 ,无 论在 艺 术还 是在 科 学上 都 发生 9 O 了巨大 的变 动 。1 8 年 ,独 立沙 龙 在 巴黎成 立 ; 1 9 年 ,文森 特 84 80 ・ ・ 自杀 ; 1 0 年 ,佛罗 伊德 出版 《 的解析 》 ; 1 0 诺 贝尔 凡 高 90 梦 9l 奖第 一 次颁奖 ;1 0 年 ,居 里夫 人 因发 现镭 而获 诺 贝尔 奖 ; 1 0 93 95 年 ,爱 因斯 坦开 始进 行相 对 论 的研 究 。上个 世 纪之 交十 年 , 比本 世纪 之交 的 十年 要来 的丰 富 。从 这些 简 单 的罗 列 中,不 难 发现 : 这是 一个 科 技不 断进 步 的时 代 , 同时 ,人类 作 为个 体 的作用 ,开 始显得 越 发 明显 。 时代 对 现 代 绘 画 艺 术 的 第 一 重 影 响 来 自科 技 带 来 的物 质变 化 。人 工颜 料 的合 成 ,使 得颜 料 在纯 度 t 到更 大 的发 展 。第 一 得 种 颜料 —— 普 鲁士 蓝发 明于 1 0 年 。到 1 世 纪 ,随着 化 工技 术 的 74 9 进 步 , 出现 了更 多的合 成颜 料 。1 世 纪 中期 管状 颜料 的出现 ,为 9 画家在 户外 的创 作提供 了物 质 基础 。 第 二重 影 响是 物质 变 化带 来 的新 的 思索 ,且 主要 体 现在 摄 影 的发 明和浮 世绘 的引入 两方 面 。 1 3 年 摄 影 发 明后 ,在 二三 十年 89 时 间里 就得 到普 遍 流行 。 “ 8 5 1 月万 国博 览 会 的时候 ,照相 15年 1 术 开始 进入 广大 公 众 的生活 。1 世 纪6 年 代照 相 价格 急剧 下 降 : 9 O 16 年 ,一 张 肖像 的价 格是 2 — 0 法 郎 。 ”。 图片记 录 眼前 的人 82 5 10 用 物 与场 景 ,是照 相 机 的功 能之 一 ,这极 大增 强 了人 类 以 图片 形式 记 录事 物 的能 力 。这一 功 能与绘 画的局 部相 似 性 ,很 容 易导 致整 体替 代 的联想 。如 果绘 画 的功能 仅 仅是 如此 的话 ,淘汰 将会 是 自 然选 择 的直接 结 果 。绘 画 的存在 意 义受 到 了质 疑 。这是 隐藏 在 科 技进 步下 的绘 画危机 。 感 觉敏 锐 的艺 术 家 开 始 重 新 思 索 绘 画 的 精 神 和 意 义 时 ,浮 世绘 的 引入 ,给 予 了他们 启 发 。而浮 世 绘 的引入 得 益于 商业 的交 易 。 “ l 世 纪 中期 日本 被 迫和 欧 美通 商 时 ,这 些 版 画经 常被 用 在 9
中外美术史 重要知识点 考试复习整理

中美史重要知识点中西绘画比较中国古典绘画为代表。
它的艺术特点说明了中国艺术首先是重表现性的。
比较西欧美术的再现性倾向,它更重精神意念的表述,从而改变着客观自然现象中的物理因素。
①中国美术重线条造型以及线在艺术审美中的思想情感。
②重诗书画的联系,诗情画意和音乐效果③重象外之意,基于文学理念之联想。
④主张外师造化和中得心源,要求以形传神,主张似与不似,轻象重意⑤侧重文人意识的发挥,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偏向小农意识心态⑥与儒、佛、道哲学观念相联系与西方美术重体面,重视客观现象本身美的表达,中国美术是艺术处理与认识的升华,是独具特色的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代表民族审美心理与文化现象的一认闪光的东方金字塔。
汉代美术总结:1、表现题材多样化,内容丰富,直接描写生活的各个方面。
2、风格写实,简练而概括。
3、描写平民及动物方面的题材,刻画生动,具体,现实,富于活力,描写贵族方面的刻画较呆板。
4、绘画以勾线为主要表现手法,主题明确。
5、雕刻完整统一,简括有气度,大块大面,表现了事物内在的精神。
南北朝石窟、雕塑特点总论:1、早期,域外影响严重。
造像浑圆,不够精确,大体大面的效果。
统一完整,薄衣贴身,衣纹阴线。
中期穿插有汉式长袍衣样,厚重感强。
晚期秀骨清像,长脸,细颈,方肩,衣纹繁复。
秀骨清像,中呈圆润,柔和。
衣褶自然写实,造型细致准确,身体光洁优美,装饰性强。
2、制作规模宏大。
宗教服务于统治阶级,同时也体现了人民追求美好愿望的要求。
有宗教来世思想,有现实生活写照。
唐代山水画:①在表现形式上,以李思训为代表,工细巧整,青绿重彩,这种风格,在唐影响较大,画风普遍,不少创作,向这一派发展或靠近这一派。
②以吴道子为代表的注重线描,不以设色绚烂为要求的,既体又一派。
中唐以且有所发展。
③以张躁为主的呈派,以重视墨法巧变、笔色清润为主要手法。
这种画法在唐代虽影响小,但它在唐以且影响逐渐扩大唐代雕塑艺术特点:①是时代精神的产物,深刻的反映了时代精神及社会政治风貌,具有现实主义手法。
艺术作品中的时代精神

艺术作品是时代的缩影,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与价值观。
无论是绘画、音乐、文学还是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都能通过艺术家的创作,表达出一个时代的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艺术作品中的时代精神不仅仅是时代的风尚,更是一种呈现时代特征和现象的集合。
首先,艺术作品中的时代精神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映。
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会借用社会上的事件和问题,以此反映出时代的特殊现象。
比如,20世纪上半叶,尤瓦尔·哈里发的小说《1984》揭示了当时极权主义的崛起;而现代电影《战狼》则从一个特种兵的角度,呈现了当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和自我保卫的决心。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见解,更是对整个社会的思考和呈现,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价值观。
其次,艺术作品中的时代精神是对艺术理念的革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家也在不断突破传统和创新。
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米开朗琪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挑战了宗教界对于宗教艺术的规范,开辟了人文主义的新篇章。
同样,现代音乐家约翰·卡奇以其前卫的创作理念,打破了音乐的传统结构,开启了电子音乐的新时代。
这些革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艺术形式,也反映了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的转变。
此外,艺术作品中的时代精神也体现在作品中的思想和主题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社会问题和人际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艺术作品反映了时代中热点问题和人们的内心思想。
例如,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9世纪的小说《悲惨世界》中,通过描述贫困与不公正的社会现象,呼吁人们关注弱势群体的命运。
今天,我们也能在电影中看到对于环境保护、社会公正和人权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这些作品中的时代精神,使得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与时俱进的思考和灵感。
总之,艺术作品中的时代精神是对当代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反映,是艺术家对于时代的思考和表达。
无论是在观看电影、阅读小说、欣赏音乐还是参观美术馆时,我们都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和思潮。
艺术作品中的时代精神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展现时代特征和价值观的一面镜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晚期青铜器文化中,我们发现青铜器上的纹饰开始体现出明显的时代区别,夏朝的人类还在为了生存而奋斗,圣安娜因此他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制作繁复的花纹,因而花纹简单;而处于奴隶制兴盛时代的商朝人在陶艺、玉艺、纺织等生产技术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统治阶级手下有了多余的资源和人力,他们开始制作华丽的青铜器,上面的图形是动物神怪等纹饰,以此显示他们的地位。春秋战国期间出现了一系列的文化名人,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因此其青铜花纹清新活泼,洗去了前朝统治者喜欢的神秘华贵的气息。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原因是士族兴起,士族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特权,有一定文化,有时间进行艺术创作,这一时期的绘画以文人画和佛画为主。文人画迎合了士族彰显个性的需求,而南北朝时期连年战乱,无论是百姓还是统治者,都被沉重的战争压得透不过气来,这时传入中土的佛教以其仁慈、超度等教义,捕获了人心,特别受到统治者青睐,在他们的支持下,才产生了千佛洞、莫高窟壁画等不世出的瑰宝。这些佛画实际上就是人们厌恶战争心态的直接反应。
明清时期,笔墨技巧的研究与掌握都达到巅峰,各种流派的绘画都得到了发展,不仅有正统宫廷画,也有扬州八怪等人个性突出的作品,宫廷之中不仅有中国画师,也有外籍画师,中外画风画技融合共进。清朝出现了几个盛世,因此才有各方面艺术的长足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扬州八怪的文人画,这些人多是仕途的败者,有知识有文化却不得统治阶级的青睐,其实在满清的统治下,又怎么可能让汉人担任国家的重要职务呢,可以说八怪的成名是因为他们代表了所有热心仕途却最终失望的汉族子弟的痛苦,他们都拥有一样的逃避现实的心态,也都一样拥有彰显个性的需要、追求自由的精神。
二、封建社会
真正意义有绘画的历史是从以下几图开始的:《龙凤人物图》、《御龙图》、《缯书四周的画像》、马王堆出土的五幅帛画,这些画的内容多是龙凤、神怪、巫术、灵魂升天等,特别是马王堆出土的画,其内容有三:灵魂升天的巫术、炫耀生前的奢华、养生修道的方法。这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人们不再像远古人类那样单纯惧怕和崇拜自然,而是弄出了一套神怪系统,同时还以养生修道系统作为灵魂升天系统的补充,这明显的表露了人们对于生命脆弱的担忧,对健康、对永生的渴求。同时期还有画像砖、漆画、壁画等,其反映出的时代精神都是相类似的。但从秦朝开始出现的画像砖内容更为丰富,其题材包括历史、歌舞、生活场景等,这表现出虽然连年战乱,人们的生活还是在往积极的方向改变,他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四、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到新中国建立期间,最能代表时代精神的是鲁迅创作和引导其他艺术青年创作的木版画、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蒋兆和的《流民图》等作品,原因是在一个国家内忧外患的年代,这些作品的题材都是记录百姓苦难、激发民族斗志的。而张大千和徐悲鸿在画技中西结合上都作了很有意义的尝试,这种对西方艺术的借鉴恰恰说明了,打破满清闭关锁国的统治后,知识阶层们得以享受自由的文化交流。
一个时代的精神会在很多媒体上面留下精神烙印,文字、音乐、绘画,无一不反映这个时代涌动的意识潮流,表现人们的价值观,成为后人深入感知历史的途径。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从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化遗址中,就有绘画的存在,然后朝代更替,文化融合,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息,绘画艺术也忠实的记录着每朝每代的一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远古时期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多数时间内,国泰
民安,艺术得以发展,出现了大批优秀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等,这个时期的人物、山水、花鸟、鞍马等画种都得到了发展,而这个时期的人物画是最具特色的,它具有“丰厚为体”的特征,《簪花仕女图》等画作里面的女性都是身材丰腴,神情闲适,这正反映了人们满足于安逸生活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