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化袁氏忠良户六修族谱之迁徙录

合集下载

湖南袁氏始迁祖概况

湖南袁氏始迁祖概况

湖南袁氏始迁祖概况(部分)长沙袁家冲袁氏始祖辉容公,讳光先,南宋时平浙寇,封侯爵。

子巨献公,讳忠,袭父职,授湖广武陵郡参将,自江西泰和家潭州。

辉容公二十六派大庄公生子七,长本纪为长邑马鞍铺支祖;添、良、醇、厚四公失考;本源、本志则迁善化袁家冲(今属长沙)。

本源五传至之尧、之舜,尧开牧马房,舜开滕冲房;本志生林塘,塘生少塘、泉塘,泉塘徙潭邑界,开马山坳房;少塘三传开之诗、之书、之礼、之乐、之文五大房。

清乾隆38年(1773)创建宗祠。

乾隆42年(1777)始修族谱,道光19年(1839)续修,同治7年(1868)三修。

老谱派语:象玉润英品,长达自光荣,有美从斯定,其人式克珍,楚书惟宝善,晋聘振贤仁,世泽恢宏久,湘南冠国宾。

新定派语:象玉润英,品光家国,定锡先恩,世承祖泽。

长沙袁氏始迁祖志荣公,字世华,号汝衮,明洪武15年(1382)由江西丰城迁垦湖南益阳县桃花港,25年(1392)复迁长沙县新康镇之格塘中珠洲(黄沙港)。

传三代分为西岸、柳林、杲山、东岸、南湾、湘江六大房。

总祠设长沙市西长街。

至1948年,已传19代,共7000余人。

长沙纯化袁氏始迁祖宗仁公,字瀚仙,元至正26年(1366)进士,历任吏部四清吏司郎中,由江西丰城县茶市迁潭州长沙郡城湘春门外盐仓街,世居纯化都。

十六传至袁绪钦,字敬祜,一字叔瑜,清末文士,有《涵鉴斋文录》传世。

浏阳石围袁氏江西远祖万赟公。

元季群雄肩摩,四海鼎沸,万赟公六十四传禄苍由江西丰城迁楚,卜居浏阳之西。

越三传,生文亮、景春、思沧、彦明四公,分为元、亨、利、贞四房。

元、亨、利三房居石围,惟贞房分居马家冲。

明万历36年(1608)始修族谱,清康熙61年(1722)续修,乾隆38年(1773)三修,乾隆59年(1794)四修,道光28年(1848)五修。

乾隆47年(1782)贞房子孙建祠于马家冲,嘉庆24年(1819)元、亨、利三房子孙建祠于石围。

派语:(自第二世始)宗文大志,奇伟时添,奉尚应兴,启富生贵,成家国光,名登榜首,宦绍汝南,鸿禧永锡,万世其昌。

新化建国以前历修县志

新化建国以前历修县志

新化建国以前历修县志新化自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归化置县,直至明代才始修县志。

从明中叶至清同治年间,曾十次修县志,但志书半数散佚,完整无缺者仅廖廖一两部而已。

民国时期,也曾三次组建机构编修县志,均未成书。

[成化]新化县志是志为新化首部县志,编成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训导蒋瑛奉檄编修,惜书早湮失。

[嘉靖]新化县志十一卷明佘杰修、刘轩纂。

杰,字南麓,南直隶铜陵(今安徽)人,嘉靖二十五年(1546)至二十八年新化知县。

轩,邑人,举人。

是志上承成化二十一年(1485)蒋志,下续弘治、正德、嘉靖邑事。

始修于嘉靖二十八年春,记事止于是年,翌年成书付梓刊竟行世。

正文分十一门四十七目,约七万余字,为二修新化县志,是现存最早的邑乘。

物产载稻麦栗豆,菜药花草,楠竹树木,禽兽鳞介二百余种,以及茱蜡漆靛,桐油棕片,茱萸皮革,木炭煤绢等十九种土特产,是研究新化山区经济,发展农林渔牧副多种经营的重要史料;贡赋详录明代新化贡品十余种,岁贡茶叶十八斤,活麂四只,花狸皮、香狸皮各四十张,水獭皮六十九张,鹅翎毛一万二千九百零四根,有助于考证山区一县之岁贡,略窥朱明王朝统治者的奢侈生活于一斑。

是志颇重人文,如学校详记新化儒学设置历史,书院创建修复原委,县学藏书数量;艺文录存历代名人诰、记、傅、歌、诗五十余篇,这些均有助于研究新邑的文化发展历史。

志书体例完整,史料可信。

门类繁而不乱,内容多而不杂,是明代中期湖湘方志为数不多者。

有嘉靖二十九年(1550)刻本,1977年胶卷本。

[万历]新化县志七卷是志为新化三修县志,明万历十六年(1588)由县人邹廷望(行太仆寺少卿)撰,分八编,订七卷,现仅传其序。

邹廷望,字子建,又字见岳,新化县洋溪镇寨边人。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1)进士,官至陕西庄浪兵备道佥事,兼甘肃行太朴寺少卿,人称“少卿公”。

告老归田之日,唯图书数箧,敝衣两笥而已。

当时,本县县令林培题其门联云:“清得门如水,贫唯带有金。

湖南氏族源流

湖南氏族源流

湖南氏族源流常德、汉寿郭氏始迁祖文忠、文政二公,为汾阳王长子曜公二十六世孙,明永乐间自江西吉安府永丰县层山迁居汉寿笑藤港及南关外。

又汾阳王第六子暧公二十六世孙始成由河南迁常德流花口,始辅落业盐五汊,始钦、始海、始清落业鸡桥湾,正国由江西迁常德后江,邑江迁常德三角丘。

1947年合修族谱。

原派:华文彦焕启可以明如宏建经昭穆隆。

新派:庭训恢前志,贤良必有为,昌荣知定远,盛德吉祥临,和声回韵谱,长乐万家春。

汉寿郭氏始迁祖盛公,明初自江西迁龙阳县南乡清安陂龙潭冲。

1912年续修族谱,堂号汾阳。

桃源扶善溪台子山郭氏始迁祖太定公,明洪武2年(1369)自吉水官湖广兵备道,致仕率其子得智、侄子家同徙桃源陬市,旋迁县南扶善溪台子山。

至1948年,已传20代,全族人口约千余,分布于穿石、黄石、黄沙村等地。

宗祠在台子山。

族谱创修于1936年。

桃源高东郭氏始祖应东公,字明远,明末自南昌迁于桃源县北高都村之黄金堰。

至1948年,已传16代,全族人口约300余人,分布于龙山、慈利、常德、汉寿等县。

1941年修本支报惠祠于黄金堰。

族谱创修于1928年。

桃源沙萝郭氏始祖子仪公,七传至广国公晖,迁庐陵麻冈。

又七传至训公,迁抚州临川。

又九传至伯达公,明初官常德指挥同知,卒于官,子孙入籍桃源,卜居沙萝。

清光绪13年(1887)、1924年纂有族谱。

至1948年,族人约8000人,分布于旺家庄、发人冲、红山冲、干旺冲、马家溶、沙坪、百灵庵、沉溪坪、郭家滩。

宗祠在庙河。

派次:伯元寿义单,思单永单京,维崇中士单,愈用如世启,兴学述孔宏,邦臣全忠国。

文明大开合,俾炽喜昌荣,桂芳丹凤美,蛟腾景运新。

该族名人郭璞,清乾隆元年进士,官提督。

郭世钦,亚元,著有《鸿旅山庄集》。

桃源大田郭氏始迁祖伯达公,明洪武2年(1369)自临川迁桃源县东大田村之郭家坪。

至1948年,已传22代,全族人口约1800余人,分布于临澧、石门、慈利等县。

清道光19年(1839)建宗祠于郭家坪。

湖南余氏源流

湖南余氏源流

湖南余氏源流湖南余氏源流长沙谷塘余氏始祖振公,明初自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徙居长沙省垣黄道门内,历五世至爵公,字蒂锡,号阶斋,明嘉靖间置业善邑一都双塘冲、邱家冲及罗塘冲。

至九世衍为四房:学益、学葱、学美、学兰。

葱房裔尽。

余三房清嘉庆14年(1809)共建宗祠于苏家坝。

清嘉庆间始修族谱,光绪26年(1900)续修,1942年三修。

旧派名:爵太仕邦学,应开元世芳,国家兴德彦,孝友启贤良。

续派:盛代呈祥瑞,文名大显扬,诗书传久远,忠厚庆荣长。

长沙筛罗水余氏始祖钦公,字若臣,官集贤院大学士。

五派良公,字宁仲,自歙州迁江西南昌府分宁州。

良公孙琛公,生友、裴、融,后裔迁平江木瓜、垅石、璧潭等地。

良公二十代公琥公,字炳雯,明正德间自平江迁居长沙尊阳都筛罗水。

清道光23年(1843)创修族谱,光绪4年(1880)二修,1912年三修,1948年四修。

派语:宗祖文明远,泽绵先绪长,珍传家必达,利用国之光,自冀基承训,当星耀发祥,尊荣洵久大,蔚起允隆昌。

长沙余氏一世以生公,明末人,生六子:中宪、中元、中奇、中山、中武、中禄。

该族为长沙望族,近世名人辈出,如余正焕,嘉庆进士,主讲城南书院;余肇康,光绪进士,曾任山东、江西按察使、湖南粤汉铁路总公司坐办总理。

余籍传,(民国)湖南省建设厅长。

余箕传,湖南大学文学院院长。

1947年纂有草谱。

字派:以中学成胜启宗(正)本肇传泽贻钟彦。

长沙梓木港余氏鼻祖昶公之次子昂公,初在羽林军供职,后任长沙卫镇抚,由此落籍长沙。

后裔惠公等落业于长沙梓木港、沙坪、下腰塘等处。

派语:可嘉宗懋士,开来世宏猷,隆文传国宝,树立振家声,修身先正本,作善兆锺祥,光荣恢祖泽,敦厚益昌亨。

浏阳茅冲塅余氏始祖守一公,明初自江西南昌府丰城县矩塘石崇观迁居湖南浏南十五都路口。

传至十一世东鹏,于明末自路口徙居茅冲塅。

清光绪14年(1888)纂有支谱。

浏阳余氏明代自江西迁浏。

后人分布于文家市、石牛潭。

浏阳枫树坡余氏始迁祖宪章公,清康熙间自长沙迁此。

湖南唐氏世系表

湖南唐氏世系表

湖南唐氏世系表衡阳唐氏世系表唐公传勋(夫人文氏)唐公芳树(字竹西,道光中署历官湖南永州府及新化训导,通志县志并有传。

夫人何氏)唐公昭育(字汝蕃,武举人,曾九帅克南京,为江南总兵。

夫人李氏) 唐公祖倬(字卓人,绩学未达,因其子功勋卓越,敕封荣禄大夫,寿高至九十三岁。

夫人袁氏至孝,五代同堂)唐公子明(官名际昌,派名德佈,清代任江苏知府,升候补道,湖南盐巡,后任江宁下关制验、江南新创银元局、江宁筹防局要职,花翎二品顶戴, 冮苏候补道署江南盐巡道, 赏给一品封典, 诰授荣禄大夫。

夫人罗氏)唐公桂生(派名升阶,夫人翁氏)唐熙元(派名恆吉,夫人汤氏)唐健芝(派名恆刚,夫人魏氏)唐北汉(派名恆鄂,夫人郭氏,无嗣)唐励成(派名恆勉,夫人周氏)唐寿云(适李)唐绿云(适王)唐储珍(适殷)唐仕云(女,未嫁)唐公子襄唐公春海(曾任湖南省议员)唐果泉唐坚白唐双元(适师)唐肖英(适张)唐昭云(适傅)唐定男(适陈)唐文英(适袁)唐公绍南唐镇东唐菱,(适熊)唐二姑(适杨)唐公子静唐公笠青唐公子蕃唐公子中(讳郁华,曾任淮南官盐会长,美乌发,性喜清洁,身高昂,美仪容,人呼好好先生,六十八岁无疾而终。

夫人及继室袁氏) 唐舜姑(适袁海观) 唐九姑(适袁)唐公兰生(武举人,夫人熊氏)唐公子澍(派名德溥,夫人郭氏)唐公桂生(派名升阶,清例监生,钦加三品銜,赏戴花翎,湖北补用道奏调广东全省营务处总办兼水陆巡防营统领,寿高八十七岁。

夫人翁氏)唐熙元(派名恒吉,夫人汤氏)继慧智民继圣觉民唐健芝(派名恒刚,夫人魏正云,后改名魏平) 继贤惠民继高爱民继述乐民继发拯民继昌灏民唐北汉(派名恆鄂,夫人郭氏,无嗣)唐励成(派名恆勉,夫人周名启)继涛继畴乡民继寿三民唐公子襄唐公春海(曾任湖南省议员)唐果泉唐登唐皇唐公子静唐公兆,唐细二(女) 唐金波唐公子蕃唐公实梅唐寿岑唐皇唐菊英(女) 唐银妹(适陈) 唐公子中唐公文鼎(派名升谟,又名连升,字吟秋,夫人袁氏,继室赵氏慧融)唐芝轩唐金鉴唐关保(女) 唐稼轩(无嗣) 唐桐轩唐滋轩唐京轩(派名恒兆,字汉仪,夫人向传棠)唐继华唐继瑞唐继蕃唐继洪唐明轩唐龙轩怀化唐氏世系表唐贤元(适李)唐公镜寰(派名升让,字海澄,夫人肖氏)唐公叔和(派名升钰) 唐壁金(适向述彭) 唐公镜寰(派名升让,字海澄,夫人肖氏)唐松轩(派名恒茂) 唐维炎唐维龙唐曼(女)唐农轩(派名恒毅) 唐鸿唐应元(适宋希陈) 唐应鸾(适向健实) 唐公叔和唐仁轩唐金鸾(女)唐公子澍唐公伯端(派名升云,夫人沈氏)唐公仲彬(夫人罗氏) 唐公叔勉唐公季涌(派名升霆,夫人杨氏,继室万氏) 唐文英(适杨)唐华瑛(适孙)唐公伯端唐成初(派名恒暄,夫人沈氏)唐志阳唐启民唐迈杰唐次牛(派名恒玮) 唐甸方唐灿东唐灿明唐殿龙唐燕嫱唐燕玲唐燕娟唐灿芝(适唐)唐灿薇(适黄)唐曜青(派名恒灿)唐吉晖(适何)唐公仲彬(夫人罗氏)唐松皋唐蒲仙唐芷芳(适黎)唐公叔勉唐沛苍(由伯端公四子入嗣,派名恒定,夫人任基志)唐徵宇(派名继浩)唐嘉骏唐嘉蔚唐慧民(适何)唐公季涌唐策平唐倩平(适周)唐治平(夫人黄慧敏)唐浣平(适卜)会同县唐氏世系湖南省会同县唐氏家祠自时俊公1142年(南宋高宗绍兴12年)落籍于吉连团(今会同县连山乡洞脚黄),至2010年已经历868年,现已经繁衍至39代子孙(良字辈),时俊公系唐介公第10代孙,良字辈即唐介公的48代孙。

《全国袁姓家族族谱辈分排序》收集

《全国袁姓家族族谱辈分排序》收集

《全国袁姓家族族谱辈分排序》收集以下是本人网络收集整理的袁氏家族辈分排序,其中有很多比较混乱不明确,希望全国各地袁氏家族一脉进来续补斧正,为袁氏一脉正本清源。

•全国通用袁氏字辈:“正大光明卫伟国华学善先德道传鸿发修天立宗庆功耀家”。

•湖北谷城北河袁氏字辈:“祖天朝宗化安帮定大兴纯修神山寺家庭乐进升”。

•湖北谷城茨河袁氏字辈:“元本下士昌义有兴继启金明国正开泰世代相承”。

•湖北谷城庙滩袁氏字辈:“大德忠正新天宝永长春家平仁安乐富贵万年青”。

•湖北监利程集袁氏字辈:“上国良有作用大齐”。

•湖北监利三洲袁氏字辈:“同庆加升……”•湖北恩施袁氏一支字辈:“上国良有作用”。

•湖北恩施袁氏一支字辈:“德祖申昌少纪荣”。

•湖北、宜春、阳新、黄石、房县、竹溪清咏堂袁氏字辈:1.“必彦如安文嗣以本万仲玉允其同守崇高见太平”;2.“必彦如安文洪泰单玉百万如一立必志从良太平”;3.“必彦如安文添发单万闻于兴国朝芳从永见太平”;4.“必彦如安文嗣以本万仲应正大光明崇高见世平”;5.“必彦添仲德如永单子起宏光臣懋宗高见世太平”;6.“友兴如安必崇道伯显志庭希学承添启光耀祖宗”;7.“淑任邦仲伯福宪如守宗应盛再起洪光高见太平”;8.“淑任邦添宗友显正永兴良定君臣源自盛见太平”;•统派:“友景如安文嗣天盛太九均世如良承秉政光祖宗”;•继派:“达观知修慎怀仁敦孝先克复保性善亨嘉肇毓贤礼教开昌运诗书裕后生风云长际会相继佐乾坤智慧传唐籍群豪依汉升英雄威武崛富贵远前程”。

•湖北谷城石花袁氏字辈:“予充世勇文立行以登本先资恒志首厚德尚存省建贤可仕奇治道方为胜”。

•湖北谷城五山袁氏字辈:“行以登(枝)本(庭)正大光明兴隆和顺福寿康宁仁义为本善良至上祖先盛德世代永昌修身齐家国应天祥启居安乐万古吉旺”。

•湖北咸丰袁氏字辈:“兴名廷守养志知金红世方同正大友登士福高中”。

•湖北宜城袁氏字辈:“学乃生之宝如伟熙尚珍”。

•湖北宜昌袁氏字辈:“长治思绍朝廷之上贤才为光大臣在国其运必昌开君善道启主良方学问正兴宜家安邦”。

大槐树移民家谱六

大槐树移民家谱六

大槐树移民家谱六1.(河南)东白仓村袁氏祠堂2004年春于河南省濮阳市东白仓村东袁氏祖祠,祠位于濮阳市马颊河东岸。

祖祠迎壁墙右联为“人间五福孝当先”,左联为“一年四季春为首”。

据袁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袁氏祖从山西洪洞广济寺依诏择地迁居此地。

族人始居,兵荒天灾,世谱失传,而至今没有立谱,族支堂谱,只能溯至清代……”2.(河南)侍御阎临川撰乡贤祝泮源墓志铭祝公,讳泮源,字圣溪,一字雍泉,号翰藻。

始祖讳荣,明初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濮州。

科第相仍,世有令德,传十世讳钥,贡生。

积学砥行,为郡表率,郡守给“孝义”匾额奖之,是为公父。

公骨秀神清,风采凝峻,幼时即通知孝弟大义,事亲先意承颜,无故未尝辄去左右,温膳修无几微。

或间偶外出,归必详问厨婢侍者,以参验亲意悦否,故双亲寿大耄康健如常,养志之实信有征也。

遭亲丧,哀毁骨立,致慎如礼,时有孝子之目。

读书务求心得,为文本性灵阐明圣贤义蕴。

入学食饩,屡试优等,十应乡试俱荐,辄罢,人多为帐悒,公恬如也。

嘉庆元年,诏举孝廉方正,长吏采诸舆论,以公膺其选,考取召用,送部引见。

公以太安人年高,面乞终养,辞不就职。

赐六品衔,以孝廉方正归班。

夫功名富贵最易动人,公当铨选时爵位已在分内,而孺慕情重,利禄念轻,截然舍置,克全孝道。

高爵之荣,不移天伦之乐,是非志行极高,识力极精者不能也。

以视夫熏心,富贵奔走,形势相去,真不可以道里计。

於戏!卓哉!公诚超出寻常矣。

嗣后闻望益隆,德行益励,一举动、一取予,念念必求无愧。

燕居终日,端坐无惰容,无论识与不识,望之皆起,敬畏猥亵之念顿消也。

生平好善乐施,周济饥寒,乡里赖以举火者甚多。

有贫乏不能读书者,即瞻以膏火。

教人必本于明伦敬身,尤醇谆以行已有耻为第一义。

门下士发祥者,率能以廉隅自持,不负所教焉。

接物一出于诚,乡里感化,有小失辄相诫,曰:“此何可令正人见?”因深自改悔。

公庭无私谒,或长吏延访政务,必敦请始至指陈。

乡邦利弊,卓然可见诸施行,当时皆钦其品节,重其经济。

邹姓-姓氏渊源

邹姓-姓氏渊源

邹姓-姓氏渊源一、姓氏用字:邹[鄒、騶,读音作zōu(ㄗㄡ)]二、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蚩尤族人邹屠氏,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黄帝在打败蚩尤部落联盟以后,蚩尤属下部分族人分迁至邹(今山东济宁微山湖一带)、屠(今陕西西安)之地,该部分族民以地名命氏,居邹地者为邹氏,居屠地者为屠氏。

该支邹氏,为最古早的姜姓邹氏,是为山东邹氏,史称邹氏正宗。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纣王微子启的封地邹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据《史记·殷本记》及《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周公旦平定武庚的叛乱后,把商都附近地区分封给纣王的兄长(商王纣的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以供奉商汤的宗祀。

其后三朝采食于邹邑,微子启死后,其弟微子仲继位,是为衍。

微仲的八世孙是正考父,为宋国上卿,得食邑于邹(今山东邹县),其后代第五世孙叔梁仡以邑名“邹”为姓氏,是为山东邹氏。

当今的河南族邹氏,多尊微子启为邹姓的得姓始祖。

第三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之后,属于以先族之名字讹为氏。

据《史记·东越传》所载,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皆为越王勾践之后,姓驺,据有关学者考证,驺亦作邹。

勾践,其姓名原本为姒驺,又名菼执,是春秋末期越国君主,公元前497~前465年在位。

越国,系夏王朝后裔古越人所建之国,在越王允常时其国渐强,故当时的楚国乃经常联越以制吴。

周敬王姬丐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勾践即位后不久,即打败了吴国。

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

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薪尝胆,反躬自问:“汝忘会稽之耻邪?”他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经过“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可是吴对此却毫不警惕。

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

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杀吴太子。

故乡各姓氏迁湘始祖梅子村千年之谜

故乡各姓氏迁湘始祖梅子村千年之谜

故乡各姓氏迁湘始祖梅子村千年之谜刘人朴编著我的故乡湖南省湘中地区新化县,有一个村庄——琅塘镇苏溪村(古代又称为茅坪,现改为琅塘镇龙湾村),是我族刘氏迁湘始祖刘玉盛开基定居及玉盛公进入天堂后安葬之处。

玉盛公先以官籍落业邵州(古代又称为宝庆府,现为邵阳市),为邵州刺史,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解组退休后初居邵州云路街,因喜爱湖南湘中新化茅坪(现龙湾村)周边山青水秀的自然环境, 就带领家人来到新化县琅塘镇新化茅坪(现龙湾村)定居立业。

现我玉盛公族历史悠久,后裔族人非常兴旺发达,不但人丁极旺,而且人才辈出,已发展到数十万人, 后裔族人现已广泛分居于湖南全省各地以及全国四川、湖北、贵州等各省市。

新化县琅塘镇苏溪村(现琅塘镇龙湾村)在资江河旁位置与玉盛公墓位置图资江河柘溪水库库尾地形图新化琅瑭镇苏新开发区资江河柘溪水库河中大河岗上玉盛公墓新化县琅塘镇苏溪村(现琅塘镇龙湾村),玉盛公后裔总祠刘氏文史馆。

宝庆(邵阳市)府志和新化茅坪(现琅塘镇龙湾村)刘氏族谱记载:迁湘始祖玉盛公为邵州刺史,其先祖来自于吉安府太和县早禾市梅子村,玉盛公宋建隆元年后居湘。

湖南省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迁入共有四次,其中第一次为五代十国之际的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前后,移民多自江西吉安府迁来,迁入地多为湘中、湘东。

第二次为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开梅山置新化、安化二县后,于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1085年),朝廷组织从江西移民,也多自吉安府迁来,迁入地主要为湘中地区新化、安化、湘乡、邵阳等地。

在各族谱中许多记载原籍分别为:泰和(太和)县早禾渡、早禾市、早禾里、水北保、千秋乡、梅子村、梅子坡、梅子湾、梅陂、鹅颈大丘、鹅公大丘、鹅掌大丘、圳上、墈上、潼江湾、千秋乡、信实乡等地名。

如在宝庆(邵阳市)府志中也记载有新化斛木山刘氏吉蕴公、吉祥公为吉州太和早禾渡人,宋元丰八年迁湘及同时还记载有来自吉州太和的其他姓氏。

近十几年来,因纂修族谱兴盛,不断有来自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的人士到江西泰和县档案馆查阅资料、地名和到族谱所载地进行实地调查,查阅较多的地名为太和早禾渡、鹅颈大坵、泰和圳上等地名,但由于历史变迁,这些地名基本已无从查考,因而成为湘中及各地各姓氏迁移始祖千年未解之谜。

湖南新化《康氏八修族谱·序》读记

湖南新化《康氏八修族谱·序》读记

湖南新化《康氏八修族谱·序》读记湖南新化《康氏族谱》初修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距今616年。

这部谱竖排左书,绵纸精印,全四册,资料丰富详实,文字典雅,是一部难得一见的高质量的族谱。

特别是首卷所载一修至八修谱序,述家族所自由来,抒尊祖敬宗之意,值得南八公一派数十万族人细细研读。

只有把这些谱序的核心观点透彻理解了,才知道远祖根源和始迁祖由来,才可以使纷争止息,更可避免错认祖宗,贻羞后世,祸及子孙。

我在做这篇《读记》时,只转述做序先辈的话,对其中难以理解的文字,引古代经典,加以解释,不掺杂自己的观点,以免造成误解。

《初修谱序》撰于明永乐四年丙戌,执笔者为乡进士刘轩。

在族源上是这样表述的:“我康姓姻谊者,派衍于唐宋之朝,枝盛于熙明之世。

”说明南八公一脉康氏,唐代已经开基。

《二修谱序》做于康熙十年辛亥,执笔者为南八公十七世孙仁尊。

《二修谱序》在族源上是这样表述的:“我远祖为成周之大司寇,受国开基,爵列诸侯;积功累仁,钟灵毓秀,而万叶千枝之衍,世远派繁,难以悉举。

至始祖南八,原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千秋乡梅子坡早禾塘庆度金仙庙王万段井土地圳上谷林人也。

诗礼传家。

子发诏,官居光禄大夫,子孙蔚起,振振公族,已非他姓可比。

越和仲、正仲、明仲,将坟山、屋宇基业付外房子孙掌管,携家属于后唐庄宗时,肇迁仁里,始来湖南湘乡三十二都万家园,次移安化黄砂、龙坳、龙湾等处落业。

”《史记·卫康叔世家》:“成王长,用事,举康叔为周司寇,赐卫宝祭器,以彰有德。

”《二修谱序》认定,南八一脉,远祖是周代大司寇康叔,开基祖为南八公。

《三修谱序》为新化知县姚奋翼雍正十三年撰,在族源上有这样的表述:“康姓自赵宋同光时,其鼻祖南八公由豫章徙楚潭州之上湘。

子发诏生和仲、政仲、明仲,布处大湖南北者,固缕缕难悉数。

”其中不涉及远祖。

但“赵宋同光时”的表述,是一处错误。

查北宋九帝、南宋九帝共使用51个年号,并没有同光。

历史上使用同光年号的是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

袁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袁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袁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袁姓,是中华民族的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其人口在全国姓氏中排名第33位,人口约有7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54%。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袁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欢!袁姓姓氏源流1、袁氏姓源主要出自妫姓,即为古帝王虞舜之后。

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

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

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的陈胡满,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

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

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

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所载,袁亦作辕、爰。

陈胡公之裔。

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

伯爰之孙涛涂,以王父字为氏,称爰涛涂。

亦作袁涛涂。

世代为陈上卿。

其后有袁氏。

史称袁氏正宗,衍生出汝南袁氏与陈郡袁氏。

陈郡袁氏从周朝就已世居我国北方,从魏晋南北朝汝南袁氏已经南迁,出自陈郡、汝南两望族后裔早已散居江南许多地方,隋唐以前,袁姓的许多显赫名人已出现在江南地区。

明、清之际,袁姓已遍及全国。

2、出自轩辕黄帝,轩辕以土德得天下。

轩辕氏,又称玄袁氏,为少典氏之子,因其族善制作大车辕,驾车周流天下,故而称轩辕氏。

其居住地又因黄帝轩辕氏而命名轩辕之丘,轩辕氏起兵革炎帝,以车帐相结为营,因是轩辕氏发明,世称行辕。

轩辕氏初都有熊之墟(郑州或开封),所居之地,有以辕为名之邑,后称为袁邑。

上古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意同,轩辕氏革炎成功,代炎帝而当天子,号黄帝。

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袁。

后衍迁河北,这就是河北袁氏。

3、出自少数民族。

据《魏书·高车传》云:高车,盖古赤狄之种,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其语略与匈奴同而有小异,其种有狄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无都统大帅,当种各有君长,为性粗猛,党类同心,至于寇难,翕然相依,斗无行阵,头别冲突,乍出乍入,不能坚战,其俗蹲踞亵黩,无所忌避,婚姻用牛马纳聘以为荣。

习水袁氏历史研究

习水袁氏历史研究

习⽔袁⽒历史研究习⽔袁⽒历史研究禹明先习⽔袁⽒是明代播州地区七⼤姓⼟司之⼀,是今天⾚、习两县境内的世袭⼟官,⾃南宋端平⼆年(公元1235年)在西南战场抗元战争中以军功升迁武职奉命镇守⼟城,到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87年)裁撤威远卫建置,袁⽒以地⽅最⾼军事长官的⾝份统治⼟城历史长达452年之久。

⽽明朝初年朱元璋对⼟城袁⽒的划境封疆,出任唐朝坝蛮夷长官司长官,从⽽确⽴了今天贵州西北部的⾚、习两县与四川、重庆两省市的疆域版图。

因此说袁⽒历史是中国西南地区历史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已超越了今天袁⽒⾃⾝的认知程度和研究范畴,只有采取对国家历史研究负责任的态度,⽤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治学原则才能把袁⽒历史研究清楚。

因为⽆论什么原因,国家历史都不应被扭曲。

关于习⽔袁⽒的历史由来,宋、元两代史料均不见有关袁⽒的记载,明代的《明实录·明神宗实录》和《万历武功录》、李化龙的《平播全书》、朱燮元《督蜀疏草》等书才有关于习⽔袁⽒的记录。

据明朝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吏部尚书蹇义为袁⽒所写的《袁⽒族谱光裕录序》称:袁⽒祖籍江西吉安府,“始祖袁世明在宋宁宗嘉定间以宏武功,封沿边处巡检使职,累⽴勋绩。

宋理宗端平元年,袁世明与江淮使孟珙取蔡灭⾦。

⼆年,播州之唐朝坝、古磁、仁怀等处蛮夷出没为边民患,播之贞顺夫⼈上疏乞师。

时⾦寇初平,元虜⽅炽,朝议难其⼈。

是时,世明督视江淮军马,魏了翁、善了翁知世明忠勇有为,荐之诏下统戎平蛮,奉命⼊蜀,⾃夒、渝达泸州⽩锦堡、磨⼦头,开(合江九⽀)苦⽵溪⼤路进兵捣蛮巢境域。

以宁,命留其地…遂居⾚⽔不复江西矣!世明⽣四⼦:贵、贤、威、猛。

猛授‘御前雄威中军总制’,凝重善谋,余玠甚器重之。

理宗宝祐六年戊午(公元1258年)⼗⼆⽉,元将纽璘取资州,攻简州,猛提兵御之,于⼗⼆⽉初五⽇,弟兄俱殁于国事。

贵之⼦忠,余玠迁泸州城于神臂⼭,为保卫神臂城忠战守多功。

端宗景炎元年丙⼦(公元1276年),陈⽂龙嘉其绩,荐于朝,受‘御前结义将军’……”这就是关于袁⽒始祖“袁世明端平⼆年平蛮⼊播”⼀事的由来。

湖南新化十八户袁氏历届修谱概要

湖南新化十八户袁氏历届修谱概要

湖南新化“十八户袁氏”历届修谱概要自吾鼻祖光五郎肇迁新化侯田(现属隆回县),前后修谱直至本届三郎、五郎两公后裔首次合修,时经五百余载,已修八届矣。

据老谱所载,甫五传而即有谱,顾以时代悠渺、散佚无存,所可考者,有明代乡贤邦固、林二公,倡修于成化年间(公元十四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读其谱序有“通谱俟后贤能”之语。

忆其时户各为谱,尚未合修,后人即以是为第一届。

该届我户之谱,主修人已无据可考。

逮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气成户禧字履中者,纠十八户(其中有三郎公裔添庆户)合修,设谱局于侯田,越十年始克成编。

期间生殁类多不详,以时逢鼎革之后,又历一百二十余年故也。

该届合修,初订班次歌二十字:“必仲允有任,仁义礼智信,文章华国珍,家仕愈名盛”(从十六世至三十五世),是为第二届,该届我户谱牒亦名二修,主修楚卫、文杰二公。

乾隆三十四年(1745年)乙丑,成户魁甲倡议重修,以侯田常福寺为谱馆,亦有分修于石獐山水府庙者,但谱头仍合订于常福寺。

前谱尊天罡公为第一世祖,至是改尊五郎公,以公为新化始迁祖也。

其修法遵五代提头式,总系修至十五世,各户自十六世次第接修,是为第三届,该届我户主修文卓。

道光五年(1825年)乙酉,志通户文缙倡议续修,即以其祠为谱馆,总系修至二十世,又制新班二十字,即:“敦伦辉祖泽,积德致和祥,代启英才裔,诗书锡福长。

”是为第四届。

该届总谱主修为气成户珙字奏勋,我户主修为浚昌。

同治十二年(1873年)癸酉,再议续修,按户大小派费,自二十千递减至十千不等,丙户及志、道、斌、成、庆五户,以道里暌隔,各在乡祠付梓,而金孙、志潮、志器与外九户(即新化各户)合修于城南总祠,是为第五届。

该届主修为岳户代楷字范臣。

我户主修为邑庠生珍瑞字步瀛。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丙午,族众先生鉴于前者之或合或分,未归划一,是各亲其亲,各祖其祖,非所以重一本,于是补之、子倜、价樵诸公,力排分修之议,乃定为合修,设局总祠,总系修至二十世,再添新班二十字,即:“高平肇先绪,新化庆繁祉,雍穆笃宗亲,忠孝肃纲纪。

湖南袁氏伯庸公后裔五将军

湖南袁氏伯庸公后裔五将军

湖南袁氏伯庸公后裔五将军湖南袁氏伯庸公后裔五将军一、上将袁朴袁朴(1904年~1991年),字茂松,光三郎公派下万富公房后裔。

湖南新化(今隆回县高平镇)人。

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毕业。

1939年11月13日,升陆军少将军衔。

1948年9月22日,晋升陆军中将军衔,历任第一军团司令官,陆军副总司令,台湾东部防区司令官,“总统府”战略顾问。

和平解放北平前夕,袁朴同石觉等将领乘机离开北平,1950年经海南岛逃往台湾。

1961年8月,晋升二级陆军上将军衔,担任陆军副总司令。

1991年1月19病逝于台北,终年八十七岁。

一生乐于办学与族务,曾捐谷300石创办高平中学(隆回三中前身),在陕西西安捐资兴建小学至初中的黄龙山学校和两湖小学。

1948年为首撰编新化、隆回与邵阳的光三郎裔六修族谱。

并为方便外迁族人清明时赴高平扫墓,出资在高平镇建有袁氏公馆。

1989年7月与1990年6月,先后两次托回乡探亲族人袁义明带回诸多照片及书信,并捐资修建村公路,兴办黄信联校。

袁朴原配夫人何茂贞,贤淑有德,待人和善;早年曾生有一女,早殇。

后娶魏秀琴,婉淑善良,侍候袁朴晚年生活,尤尽心力;育有五男三女:长子袁大为服毕海军陆战队役后,复学中华工专,娶牟嘉俐;次子袁大翔,毕业于南台工专,娶妇倪兰芳;三子袁大雄,曾服陆军役,娶妇黄慧萍,育有一长孙袁子勋;四子袁大钧、五子袁大城。

长女袁子媖、次女袁子婷,分别毕业于铭传商专暨中国商工学校,后均均考入商务机构服务;三女袁子璇。

三、少将袁戒趋袁戒趋,原名袁国荣,1902年10月出生,光三郎公派下翻江海亮公房后裔,国军少将,湖南省湘乡市桃林乡(今翻江镇)人。

1924年冬,袁戒趋随湘军第二军参加了北伐。

尔后投入湘军讲武堂学习,旋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官学校第一期。

1925年夏,杨希闵、刘震寰等叛乱,袁戒趋随同学联合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迅速逼近广州,一天即肃清了叛军。

是年冬,被派任教导团第二营五连连长。

字辈参考

字辈参考

安徽:安徽:承宗祖绪,光宜庆昌。

安徽安庆:型诗书宗祖胜安徽安庆怀宁段家大屋:锦祥祺运安徽蚌埠:广风中后传家远安徽蚌埠:国付明盛世界大同安徽砀山(段万河提供):永敬先贤训,顺孝修宗伦。

仁爱传家教,德慧兴华坤。

安徽砀山城东段娄:梦世存成,继正宜明,道鲁安徽凤阳:如学玉立安徽阜南段台村:运士泽如安徽阜南段台村:明文光才安徽广德新杭镇(河南罗山迁入,入迁始祖:段毕高):高正亭毕崇永守家清泰安徽亳州谯城区(河南郸城五台乡段岭入迁):金广向映足安徽亳州涡阳龙山镇(据原家谱记:我段氏家族原由陕西洪洞县,于洪武三年迁居于此,距今已六百多年。

始三脉,一住青阳山,来祖名“整”一住涡阳龙山,一住永城保安山):悦丽国正,修心养性。

体立端方,隐士永昌。

(后补续)普天同庆,华夏清平,德才双修,万里鹏程。

安徽合肥:大启贤能中兴(bin)正永曾组延安徽合肥:志怀昌宗传安徽合肥:士存芝桂志天开(昌)吉祥家安徽合肥舒城县:立平大启贤能伍安徽淮北濉溪:国廷世德,景如怡学,书传汉代,彦守鲁邦安徽淮南:佩鸿春志怀昌宗安徽淮南段岗(明洪武年间始迁祖段立新由湖北英山移居怀远上洪,后迁居永平岗,最后定居于汤渔湖。

与怀远上洪、凤台桂集、蒙城、霍邱等地同支。

):再肇祚永芳,光昭大茂昌,宗传元立德,保定显名扬,忠孝家声远,诗书绪孔长,作求成性善,纯佑衍嘉祥,贻训垂型范,方徵振纪纲,功深绵燕翼,福厚耀龙骧。

安徽和县:正大光明,万国永秋安徽和县乌江驻马圩:必得成大事,元宏继祖兴,本宗良玉德,诗书有厚仁安徽界首段寨:玺金文福连(绍)兆(士)子卫海安徽郎溪县(清末从湖北枣阳入迁,远祖江西):正大光明安徽利辛:学振应月君立安徽临泉:学富金安徽临泉:继启保阳安徽临泉:怀运超亚西贺连安徽蒙城吕望乡段庙村(从山东入迁):广兴明学平志军安徽蒙城:文法凤学雪安徽宁国(祖籍湖北大悟):宏祖德裕(守)世,(登)乃(时)千(旺)大红(光)公(明)。

安徽寿县:克传同仁厚德,盛世朝多彦良,召起先祖之泽,方能万载光昌。

湖南新化袁氏始祖光五郎派字辈信息

湖南新化袁氏始祖光五郎派字辈信息

湖南新化袁氏始祖光五郎派下各分支字辈信息(袁文献录QQ642215674)1、洋晚户(细二公裔进饮支)光亮饮习富,付宁裕余阑;绫然志洋思,祖用成邦廷;潮义礼智信,文章华国征;家士愈名盛。

叙伦辉祖泽,积善致和祥,培英育贤裔,来兹锡福长,高平绍先绪,新化庆繁祉,雍穆笃本支,孝弟肃纲纪。

2、道然户(细二公裔进饮支)光亮饮习富,付宁裕余胜;梦然志文异,(思学房)公名一嘉光;枝焕开智信(或立宏开逢廷)或(思昭思柄思忠思辅四房)祖用春(成)邦廷,仁(潮)义礼智信,文章华国征;家士愈名盛。

叙伦辉祖泽,积善致和祥,培英育贤裔,来兹锡福长,高平绍先绪,新化庆繁祉,雍穆笃本支,孝弟肃纲纪。

3、丙户、成户、朋成、气成、显户、克铭、志器、克斌、朋继、洪孙、忠良户(进饮公支)光细饮政俊,忠松仁二友,应伯孙志克,必仲允(富)有任(应),仁义礼智信,文章华国征(珍),家士愈名盛。

叙伦辉祖泽,积善致和祥,培英育贤裔,来兹锡福长,高平绍先绪,新化庆繁祉,雍穆笃本支,孝弟肃纲纪。

(抄自十八户的七修谱弁)4、志通户(细二公裔进饮支)光细饮政俊,忠松仁十友;应柏茂志景,良仲允有任(应);奉学宗遇信,文(大)章华国征;家士愈名盛。

叙伦辉祖泽,积善致和祥,培英育贤裔,来兹锡福长,高平绍先绪,新化庆繁祉,雍穆笃本支,孝弟肃纲纪。

(抄自十八户七修谱弁)5、金孙户(细二公裔进饮支)光细进俊景,康椿仁念千;十尚孙志进,景良仲元友;仁义礼智信,文章华国征;家士愈名盛。

叙伦辉祖泽,积善致和祥,培英育贤裔,来兹锡福长,高平绍先绪,新化庆繁祉,雍穆笃本支,孝弟肃纲纪。

(抄自十八户七修谱弁)6、志潮户(细二公裔进饮支)光细进俊景,康椿仁念仲;贞祥志大克,必用文成邦;文天兴友泰,文章华国征;家士愈名盛。

叙伦辉祖泽,积善致和祥,培英育贤裔,来兹锡福长,高平绍先绪,新化庆繁祉,雍穆笃本支,孝弟肃纲纪。

(抄自十八户七修谱弁)7、岳户(细二公裔进饮支)光细饮政俊,忠松仁二友,应伯孙志克。

湖南氏族迁徙源流出版

湖南氏族迁徙源流出版

湖南氏族迁徙源流出版第一篇:湖南氏族迁徙源流出版《湖南氏族迁徙源流》出版《湖南氏族迁徙源流》,湖南图书馆编纂,寻霖主编,2010年岳麓书社出版,收入《湖湘文库》中。

是湖南第一部全省氏族志书。

也是湖南图书馆开展族谱征集与研究的一部重要著述。

1946年,湖南省政府成立湖南省文献委员会,由同盟会元老仇鳌任主任,负责收集战后劫馀文献及编纂新的《湖南省志》,“氏族志”即为其中一分册。

省文献委员会编制了“湖南氏族概况调查表”,由县乡各级政府饬令全省各氏族填报上呈。

其时共有2000多个氏族上交了材料。

随着大陆解放,此事也不了之。

2001年在参加了由上海图书馆主持的《中国家谱总目》编纂工作过程中,湖南图书馆有意识地按照“湖南氏族概况调查表”形式对馆藏近4000部家谱进行整理,依次著录各氏族始迁祖、迁徙时间、迁徙缘因、迁出地、迁入地、家谱纂修概况、人口、字派及族中名人,并将资料收集范围扩充到地方志、文集、乡试卷等各类型文献。

日积月累,收集到全省共300多个姓氏、10000多个氏族百馀万字的迁徙资料。

并于2006年由岳麓书社出版,书名《湖南氏族源流》。

它既概括了各个湖南氏族的迁徙、发展源流,又介绍了各氏族族谱纂修概况,特别是其中的派语,为个人寻根问祖提供了最明确的依据。

2008年此项目又得以收入《湖湘文库》中。

此次重版,我们根据湖南图书馆新入藏的家谱补充了约20万字,同时限于篇幅,对第一版中内容不确、不详者进行了大幅删芟,篇幅亦近20万字。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上世纪三十年代曾著《湖南人由来考》一文,至今仍是研究湖南人口迁徙的权威之作。

谭先生认为“谱牒之不可靠者,官阶也、爵秩也,帝皇作之祖,名人作之宗也。

而内地移民史所需求于谱牒者,则并不在乎此,在乎其族姓之何时自何地转徙而来。

”本书也遵循这一原则,各氏族迁徙概况仅自始迁始,始迁祖以上世系则多不涉及。

在编纂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家谱作为一族自撰,其不可靠处不仅官阶、爵秩,特别是湖南土著氏族(不仅仅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家谱,普遍存在攀援华胄,伪造始迁、讳言土著的现象,一些家谱还有明显违反史学常识的记载。

湖南氏族源流邓

湖南氏族源流邓

《湖南氏族源流(邓氏部分)》一、长沙邓氏长沙罐山邓氏始迁祖斌公,明成化17年(1481)由江西南昌迁善化,落业罐山。

三传为隆公,生子五:朝祖、朝武、朝金、朝暘、朝銮。

金、暘、銮三房之后无传。

祖、武二房族谱始修于清乾隆4年(1739),道光24年(1844)续修。

派歌:朝廷添元启,学世祖文思,功立太常纪,名传金榜知,绍先承邓序,裕后振宗支,爵让徽猷贵,政留广爱奇。

长沙格塘邓氏鼻祖禹公,字仲华,汉封高密侯。

始迁祖均祥公,明进士,任湖南邵阳县知县,敕授文林郎,世居长邑新康都格塘。

浏阳南山桥邓氏系出友忠公派,友忠公之六世孙谦亨,宋末由荐辟任隆兴总管,建三贤书院,欧阳圭斋先生为之记。

谦亨公生五子:杞、桂、椿、柏、梓。

桂,字狮岸,元时偕弟梓由江西奉新县迁湖南浏阳县,梓衍浏北白洲邓家桥。

桂居浏阳南山桥,裔孙居浏北连溪镇南山桥及平岗洞等地。

宗祠在南山桥。

至1930年,男丁290余人,女口160余人。

班序:狮达伯应汝,梓宗志惟仁,正显崇守德,本贵再明伦,继序彰全盛,绍先文武同,盈庭诗礼训,万世振家声。

浏阳茨山冲邓氏系出谦亨公五子梓(一作紫),梓生世显,世显之子立夫生应福,明时由江西迁浏阳北乡。

后裔世居沙市街茨山冲及长沙七家冲等地。

宗祠在茨山冲。

至1930年,男女丁口30余人。

浏阳白洲邓氏系出谦亨公五子梓(一作紫),梓之子世显生明夫,明夫生三子:南高、应荣、义卿。

南高、义卿二公子孙居长沙南城;应荣,字十四,于明洪武初由江西奉新县迁居浏阳白洲段,应荣公之子汝珪子三:梓琦、梓珊、梓琳,后裔居华果园、湖背屋、淳口段、下神山、上字口、彰家坡、大屋山、枫林洞、云峰台山麓、长春埠、廓下横垣坡七里桥、团塘栗家湾、鰕龙塅及浏南、长沙等地。

至1930年,男女丁口1200余人。

班序同南山桥。

浏阳团塘邓氏系出应荣公子汝珪,汝珪之子梓珊之长子宗义,字制宜,明正德间由油榨塘迁居团塘,生四子:志韬、志瑞、志端、志先。

裔孙居浏北团塘、高陂段、栗家湾、渡头园等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化袁氏“忠良户”六修族谱之
迁徙录
(族谱资料由袁明海宗亲提供袁文献录QQ642215674)子姓既繁,则迁徙不一,我户聚处梅邑(新化县)者固已成为土著。

至于出籍外郡,居虽异地而派实同源,按房彚登,庶几千里遥遥有如一室。

文质祖启公派:
礼合、礼会、信汉徙蜀。

文周徙攸县。

文质祖璧公派:
华斗、华毕、华峰、国泰、国学、珍禄、家试、华新、章祚、章玉、章立徙广西。

章柏徙桃源。

章祥、章材、章玉、章柳、章为徙安化马路溪。

章宣、华贞、华宪、礼卿、礼汉、智坤、智舒、信略、文隆、文阳、文陵、文陞、文陡、智展、智表、智旭、智绣、智纲、信飞、信庭、信朝、信璧、信闵、文泰、文振、章会、章丙、章光、华洪、华琇、华玟、华璠、章龙、国主、文材、文章徙蜀。

国连徙城步。

国庆徙安化杨桃溪。

珍学、章祀徙陕西。

珍贵徙武冈。

文裕徙四川阳县。

智黉徙四川内江县白县庙。

智绅徙溆浦四都朱湾团颜家冲。

信极徙四川成都府彭县八字墙。

信名、信遂、信先徙四川成都府甘平县三角塘。

信辉、国才徙湖北。

文授、文利徙永顺府龙山县。

信美、章炎徙贵州。

章棣、章贵徙广西茶坪。

华淮徙广西桂林府兴安县社水司烟竹坪。

章瓊、华议、华绪徙陕西紫阳县。

华纶徙陕西西安府。

华椢徙永顺县。

华璻徙辰州府沅陵县。

章成徙靖州。

文定徙龙山县朱家寨。

文望徙辰州府。

文作、章次徙襄阳府。

国福徙安化。

国禄、国器、国澧徙安化朱冲口。

国性徙安化东坪。

国举、国梗徙安化马辔市。

华朝徙安邑陈坪叶子溪。

章澧徙安邑四都黄㜑洞。

文质祖铭公派:
智运、信翔、章瓒、智身、文富、文贵、文焕、文㸅、文熠徙蜀。

信首徙四川泸州小市。

信主、信禧、信岱、信岳、文喜、文理、文珍、文光、章学、文源、华伯、文有徙广西。

文豆徙四川泸州。

信佳徙四川重庆府乐志县石灰沟。

章中、章修、章学徙广西桂林府兴安县。

章洪徙贵州古州加灼。

文道、文拱、文捷徙祁阳。

礼松徙邵阳。

智得徙重庆府瑞林县石灰沟。

智邦徙湘潭。

信庠徙襄阳府瓦盤店。

信湘徙湘潭斑竹塘。

信达徙江华县。

文所徙广西平乐府。

文沂徙安化。

文超、文俸、章懋徙广西桂林府临桂县。

文祥徙桃源铁山溪。

文煌徙陕西。

章爃徙广西隆盛府。

章贵、华利徙广西隆盛府崇岭。

文质祖政公派:
智昌、智明徙宁乡县。

华胄、华静徙襄阳府。

信茂徙夷昌府长杨木桥溪。

文菖祖华公派:
信嶷、信亮、文选、文伟、华秀、国典、章範、文任、信鹤、章权、智瑗、智璠、信芳、信茂、信蘭、信芳、信华、信荣、信樑、信魁、信伍、信定、信荣、信烨、信周、信仲、信叔、信泽、文腾、文守、文生、文炳、文福、章训、章谟、章应、章自、文振、文作、文凤、文凰、文麒、文讯、文倬、章三、章羔、章云、文黻、华秦、文坤、文韬、文康、信景徙蜀。

珍滚、华虎、章琇、章莲、信源、信潮、章中、文福、文黄、文菴、文谓、文择、华松、章猷、章德、章立、章显、章裔、国荣、国风、国谦、国堂、章教、章敏、章敬、章年、章岁、章道、文週、章泽、章耀、章雪、章震、华珠、文诚、文识、文纯、章朝、章膳、文昡徙广西
国楚徙云南。

信芳徙五寨司。

章柏、文泰徙广西灌阳县。

章梅、文诰、文说、文谐、章模徙广西兴安县。

智廉徙益阳镰刀冲。

智衍徙四川阳县。

智机徙四川纳溪县。

信性徙湖北施南府达德乡。

章柒、文学徙桃源白石村。

章麟、文建徙广西隆盛府。

文贤、章诗、章详、章议、章论、文魁、文纯、文喜、文德、文应、文廉、章住、文暄徙陕西。

华珪徙元山县。

章孝、章弟、章中徙湖北施南府咸丰县清水塘。

华麒、华泰徙邵阳青山界。

华桂、华成、文课徙邵邑。

文灼、文蔚、华诏徙四川酉阳州麻旺场。

章辅徙贵州古州。

章通徙广西全州。

国佑徙贵州思州府。

文谅徙城步县。

华英徙江华县。

章梅徙长沙。

文速徙广西全州六硐司蒲竹江。

文性徙广西灌阳县。

文富徙邵阳黄泥井。

章湖、章四徙重庆府。

国玉、国金徙武冈州金竹寺。

章理徙四川开县。

章祥徙安化。

文乾徙邵阳冷溪山。

文诲徙广西柳州融县。

文菖祖海公派:
信超、章戊、文吉、文梅、文富、智琦、智脉徙蜀。

文受、文近徙慈利县。

章甫、章琳、华崇、华洪、华茂、国鉴、章纶、章纬、章贵、章荣、华松、华柏、华润、华加、文汉、章元、章利、章度、章庠、文佳、章异、文继、文月、文仲徙广西。

华巔徙龙山县。

华孟、华勋、华显、华春、华夏徙广西兴安县。

华昆徙广西隆盛府。

国秦徙广西五牌山。

华流徙邵阳。

文儒、文峰徙江华县。

文献徙广西河池天鹅县。

文贞祖洪公派:
义舜、文泰、文相、章珠、信阁、华祖、智裕徙蜀。

礼仕徙四川夔州府松级街。

章楘徙邵阳双江口。

文俊、文杰、文豪、文隆、文胜、文朋、文明、章顺徙陕西。

智梓徙广西。

信顶徙邵阳老山坪。

章仪徙湖北施南府宣恩县。

注:1、本支袁氏系袁光五郎公后裔,字辈排行:(第21世至45世)仁义礼智信,文章华国征(珍),家士愈名盛。

叙伦辉祖泽,积善致和祥。

2、该族谱编修于光绪丁未年(公元190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