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资料-月球之谜_人教新课件-完整版

小学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课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课文及教案 【课文】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jiǎo)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从哪里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古往今来,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色: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的世界。 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再看看用植物做试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这一连串试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曾经有过火山活动。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据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了,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 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学习,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有关月亮的图文资料、图片、神话传说、古诗词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课件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月亮自古以来,就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课件出示有关月亮的诗词)古人还赋予月亮一些美称,你知道吗? 2.师:今天,我们就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去探求它的一些秘密。 3.问:你对月球了解多少? 对于月球,你还想了解什么?(小组讨论,写在纸条上) 4.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之谜)。 二、初读 1.自读课文,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读完标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件出示:课后讨论题) 三、分段指导,朗读感悟。(1——2) 1.师:读的多好呀,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人们不禁产生了许多的遐想,谁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2.指名读。(课件出示:圆月图片)朗读,评价。 3.理解:遐想。 4.师:是啊,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梦想。 (课件出示:宇航员登月图片)他们在月球上看到了什么? 5.生自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说明月球景象的句子。 6.指名说说月球的景象。(课件:句子)(竞赛朗读)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月球之谜》教案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月球之谜》教案 《月球之谜》教案(1) 一、联系语境,体悟词语意蕴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这样一个星球,它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邻居,它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古往今来,人们对它产生了无数美好的遐想,赋予了它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今天,我们就走近它,去感受它的神秘。(板书:月球之谜)一起读课题。 生:(读)月球之谜。 师:月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课文写了月球哪些还没有解开的谜呢?我们还要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生自由读课文,师边巡视边让学生把所画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师:我发现同学们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当别的同学在黑板上写词语时,有的同学把这个词也在自己的书上画了下来,还有的同学直接把它写在了练习本上,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再教大家一招: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后,可以先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一下,看能不能解决。(生板书词语:皎洁遐想奥秘奇异费解)

师:这几个词语大多数同学都画了,看来不太好理解。来,先读一读。(生读)这些词语中,有一个字很容易写错,特别容易和咱们广东省的简称“粤”弄混,哪个字? 生:奥。 师:对!来,先看老师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先随师书空,再在练习本上写) 师:这些词语我们不一定要说出它的意思,只要心里明白了就可以。比如”;皎洁“这个词,我们先来看一幅图。(出示图片)你看到的月光是什么样的? 生:很明亮。 生:很纯洁。 师:因为月光的明亮而感到它很纯洁。 生:很洁白。 师:你注意到了粤港的颜色。是的,像这样明亮而洁白的月光,就叫做--皎洁。所以,我们的祖先在造这个”;皎“字的时候,特意用”;白”做了偏旁,看到如此美丽而皎洁的月光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生:月亮上游嫦娥和玉兔吗? 师:浪漫的想象。 生:月亮上会有什么东西呢? 师:具有探索性的想象。 生:我还想到了月饼。(众笑)

2021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6单元22月球之谜(1)附答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课时同步练习-22月球之谜(1)附 答案 阅读平台:读短文,回答问题。 比萨斜塔 如果告诉你,世界上有座因为倾斜而闻名的塔,你相信吗?意大利比萨大教堂的钟楼,就因为塔身向南倾斜,被称为比萨斜塔。斜塔平面为圆形,直径16米,高54.6米,共8层。全塔除柱子用花岗石外,表面全部饰以白色大理石。最下层是石墙,用浮雕装饰,顶层向内收缩,挂着7只能发出不同声音的钟。从下到上,有294级螺旋式阶梯。登上去可以眺望全城景色。 斜塔1174年开始动工,建到第三层时发现地基沉降不匀,塔身倾斜,停工94年后又继续施工,到1356年才完工,这时的塔顶偏离了中心2.1米。现在倾斜更严重了,已达到4.3米。意大利政府向全世界征集纠偏方案,一下子收到了900多个。传说当年伽利略曾在塔上做过自由落体的试验,因此许多人又把它看成伽利略的纪念碑。 阅读提示: 比萨斜塔是很有名的一个建筑,因为它斜而不倒,但我想,更重要的是因为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在这里做过自由落体试验。也许你并不了解伽利略,也许你不太明白自由落体这个试验,但是你一定会感觉到人们对科学的热爱,对科学家的敬爱。 1.我会州“√”找正确的读音。 倾斜(qīng qíng)纠正(jiù jiū) 花岗(gāng gǎng)石眺望(tào tiào) 2.对号入座。 急集积 (1)政府向世界征()纠偏方案 检验俭 (2)伽利略曾经做过自由落体试() 佛沸拂 (3)风吹()着柳树 3.我会组词。 纪()塔() 记()搭() 斜()柱() 抖()拄() 4.考考你。

(1)比萨斜塔在哪个国家?为什么叫比萨斜塔?(2)你了解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试验吗? (3)比萨斜塔倾斜严重,你能设计个纠偏方案吗? 答案: 1. 倾斜(qīng)纠正(jiū) 花岗(gǎng)石眺望(tiào) 2. (1)政府向世界征(集)纠偏方案 (2)伽利略曾经做过自由落体试(验) (3)风吹(拂)着柳树 3.我会组词。 纪(纪律)塔(高塔) 记(记住)搭(搭线) 斜(倾斜)柱(柱子) 抖(抖动)拄(拄着) 4.略。

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教案设计】

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教案设 计】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教案设计,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创设情境,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 1、乐曲《春江花月夜》 2、《月球之谜》的课件。

3、学生收集月亮的有关资料 4、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入课题 师: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无数美丽的星球,每一个星球都是一个未知的神秘的世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离我们最近的美丽星球——月球,去探索探索它的奥秘吧! (板书课题:月球之谜)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 师: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会引起你什么样的遐想呢?你说(指名说)你真了不起能联想到写月亮的诗句,你说(指名说)你想到了杨力伟叔叔登月的情景,掌声送给他。你说(指名说)哦,你联想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看来咱们班的孩子知识面真广。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齐读课题)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自己自由的去读读课文《月球之谜》,注意在读的时候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读要求 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想想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月球之谜》_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月球之谜》 本文是关于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月球之谜》,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材简析: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介绍月球知识的科普的文章,课文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 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主体是介绍与月球相关的几种难解之谜,其间巧妙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结尾是开放式的,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与文题相呼应,同时激起读者探索的愿望。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逐步培养学生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一是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二是要抓住“谜”字,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本文列举的只是几个关于月球的不解之谜,对于学生来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在学习此类文章时,我认为应大胆地引入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去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估计、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 3.培养学生根据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月球之谜》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月球之谜》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月球之谜》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学习,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有关月亮的图文资料、图片、神话传说、古诗词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课件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月亮自古以来,就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课件出示有关月亮的诗词)古人还赋予月亮一些美称,你知道吗? 2.师:今天,我们就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去探求它的一些秘密。 3.问:你对月球了解多少? 对于月球,你还想了解什么?(小组讨论,写在纸条上) 4.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之谜)。 二、初读 1.自读课文,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读完标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件出示:课后讨论题) 三、分段指导,朗读感悟。(1——2) 1.师:读的多好呀,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人们不禁产生了许多的遐想,谁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2.指名读。(课件出示:圆月图片)朗读,评价。 3.理解:遐想。

4.师:是啊,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梦想。 (课件出示:宇航员登月图片)他们在月球上看到了什么? 5.生自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说明月球景象的句子。 6.指名说说月球的景象。(课件:句子)(竞赛朗读) 7.(课件出示:宇航员下梯图)想象当时的场面,指名说。 8.师:你们知道最先踏上月球的人是谁吗?介绍。 四、寻找未解之谜 师:他的一番话,给了后人很大的动力,不断的登上月球去探究,可是却有许多谜未揭开,是什么谜呢? 1.生默读课文。标示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的难解之谜。 2.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3.指导朗读(课件) 4.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五、填补空白处 1.师: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这里有个标点符号的占位比较特殊,是怎么回事呀? 2.老师把有关月球方面的知识告诉大家吧!(课件介绍:十大未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六、拓展延伸。 1.我们通过课前查找资料来了解月球,是远远不够的,对神秘的月球,人们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作为一名小学生,你认为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呢?(课件) 2.请同学们放飞想象的翅膀,说一说: 假如你现在已经长大,来到了月球上,你发现月球有什么变化?你准备去做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22课月球之谜_人教新课标-精选教学文档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组第22课《月球之谜》同步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yèmùjiàng lín nián líng gūjì 答案:夜幕降临年龄估计 解析: 分析:夜幕: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样。降临:到来;来临。年龄:人或动植物已经生存的年数。估计: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应该注意“夜幕”中“幕”的写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生字词的兴趣。 2、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xuán ào nǔ gū ()挂()秘()力()计 zǎo xiàng jiǎo dēng 海()一()()洁()上 答案:悬奥努估藻项皎登 解析: 分析:悬挂:挂,吊在空中,悬垂。奥秘:深奥莫测的秘密,奥妙,隐秘。努力:勉力;尽力。估计: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海藻:海藻是生长在海中的藻类,是植物界的隐花植物,藻类包括数种不同类以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生物。一项:量词,分类的条目。皎洁:明亮洁白,多形容月光。登上:踏上。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生字词的兴趣。 3、给下划线的字注音。 悬()遐()想努()力海藻() 答案:xuán xiá nǔ zǎo 解析: 分析:悬挂:挂,吊在空中,悬垂。遐想:超越现实做高远的想象,悠远的思索或想象。努力:勉力;尽力。海藻:海藻是生长在海中的藻类,是植物界的隐花植物,藻类包括数种不同类以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生物。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熟练运用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生字词的兴趣。

4、拼一拼,写一写。 yè mù jiàng lín nǔ lì hǎi zǎo xuán guà gū jì nián líng céng jīng yí dàn 答案:夜幕降临努力海藻悬挂估计年龄曾经一旦 解析: 分析:夜幕降临:指太阳下山以后,天色渐渐变黑,意味着夜晚的来临。努力:勉力;尽力。海藻:海藻是生长在海中的藻类,是植物界的隐花植物,藻类包括数种不同类以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生物。悬挂:挂,吊在空中,悬垂。估计: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年龄:人或动植物已经生存的年数。曾经:表示从前经历过或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一旦:一天之间与不确定的时间词,表示有一天。遐想:超越现实做高远的想象,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书写。本组词语中,应该注意“夜幕”中“幕”、“海藻”中的“藻”和“悬挂”中“悬”的写法。 5、比一比,组词语。 暮()散()澡()项() 幕()撒()藻()顶() 答案:暮色散步洗澡项目夜幕撒下海藻山顶 解析: 分析:暮色:傍晚昏暗的天色。散步:指为了锻炼或娱乐而随便走走,漫步徘徊,有时也指尤其为了炫耀而缓慢步行。洗澡:沐浴、洗浴、洗沐、冲凉,用水洗除身上污垢。项目: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夜幕: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样。撒下:海藻:海藻:海藻是生长在海中的藻类,是植物界的隐花植物,藻类包括数种不同类以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生物。山顶:指的是山的顶部,最高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义的理解和组词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遐想──()奥秘──()奇异──() 皎洁──()探索──()荒漠──() 答案:幻想秘密奇特洁白探究荒凉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三年级下册 第22课 月球之谜 同步测试B卷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三年级下册第22课月球之谜同步测试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拼一拼,写一写。 (共1题;共1分) 1. (1分)你知道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文中还有哪些美称吗? 如:玉弓玉盘 ________ 二、比一比,组词语。 (共1题;共3分) 2. (3分)选择适当的意思把序号标在横线上。 闻A 用鼻子嗅 B 听 C 有名气 D 消息 ①我每天晚上都要看电视新闻。________ ②搜索犬“超强”也因此在当地闻名?________ ③我刚一进家门,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________ 三、想一想,填一填。 (共1题;共6分) 3. (6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遐想──________奥秘──________奇异──________ 皎洁──________探索──________荒漠──________ 四、照样子写词语。 (共1题;共8分) 4. (8分)我会填。 读了课文《月球之谜》,我知道月球是一个这样的世界:这里的天空________,表面却________。月球

上满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没有________,没有任何________。月球是________。 五、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共1题;共6分) 5. (6分)读课文《月球之谜》判断对错。 (1)地球上重6公斤的东西,到月球上就只有1公斤了。 (2)水藻放在月球的尘土中,马上就枯萎了。 (3)“月球是从哪儿来的”这个谜已经解开了。 六、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共4题;共30分) 6. (8分)根据课文《月球之谜》内容判断对错。 (1)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 (2)人类已经登上过月球。 (3)月球表面全是水。 (4)研究结果表明,月球上不可能出现过火山活动。 7. (12分)读懂句子并判断对错。 (1)《开满鲜花的小路》中长颈鹿大叔送给松鼠太太的礼物是花籽。 (2)说话的时候,使用恰当的语气,能让听的人舒服。 (3)千人糕是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制成的糕。 (4)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六一儿童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 (5)“鹿”是独体字,它的部首就是“鹿”。 (6)“月”字旁的字多与月亮有关,“贝”字旁的字多与钱财有关。 8. (8分)根据课文《月球之谜》内容判断对错。 (1)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教学稿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22 月球之谜 内江市中区四合中心校:罗敏 一、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这个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收集月球的有关资料,能就资料进行交流并提出问题,培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以及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激发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媒体资源:电子白板课件电子白板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释题。课件出示:《22 月球之谜》 {一}导语: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诗仙李白寄情于明月,写下了“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千古佳句。而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中给我们描绘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美丽画卷。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们有什么话要说? 课件出示:轻音乐《春江花月夜》配景,(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生回答: (二)、出示书后的关于月亮的诗句,请生诵读。课件使用:聚光灯,拉幕。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师:这句诗出自李白的《古朗月行》,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更传达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 2、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师:好一幅美丽画卷。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师: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月夜忆舍弟》,作者望着皎洁的月光引发遐想,勾起了诗人思念兄弟、思念家乡的感情。

三年级语文:月球之谜教学实录(参考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三年级语文:月球之谜教学实录 (参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三年级语文:月球之谜教学实录(参考文 本) 教学过程: 师:上课。 生:(起立)上课语: 小语文,语文课,大家一起来上课。 语文课,小语文,快乐语文伴随我。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世界上有许多新奇的东西,老师这里也有,看前面的图画,谁能告诉我她是谁?她和谁在一起?准备做什么呢?(出示课件) 生:嫦娥,还有玉兔。 师:那她们准备做什么呢?要去哪呢?

生:月宫。 师:那月宫是哪啊? 生:月亮。 师:她们去月亮上干什么去啊? 生:那是她们的家。 师:那你们知道月亮上到底有什么吗? 生:有月宫殿,房子等等。 师:那还有什么呢?你们知道上面到底有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月球之谜》这篇课文,看看月亮这个神秘的地方到底有什么?好不好啊? 生:好。(出示课件题目月球之谜执教者刘爱萍) 师:(齐读题目出示板书)那你们想象中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呢?(启发学生,月亮上有生物吗?有人吗?外星人?)生:有军人,有看守别人的人。有天兵天将,有嫦娥和玉兔在月宫中住着。

小学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课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课文及教案 【导语】《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以下是WTT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再看看用植物做试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这一连串试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曾经有过火山活动。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据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了,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 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学习,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有关月亮的图文资料、图片、神话传说、古诗词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课件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月亮自古以来,就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课件出示有关月亮的诗词)古人还赋予月亮一些美称,你知道吗? 2.师:今天,我们就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去探求它的一些秘密。 3.问:你对月球了解多少?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月球之谜》同步练习A卷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月球之谜》同步 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22题;共98分) 1. (1分)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关于月球的未解之迷,还有很多。________ 2. (4分)根据课文《月球之谜》判断对错。 ①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________ ②人类已经登上过月球。________ ③月球表面全是水。________ ④研究结果表明,月球上不可能出现过火山活动。________ 3. (8分)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xuánào nǔgū ________挂________秘________力________计 zǎo xiàng jiǎo dēng 海________一________________洁________上 4. (5分)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①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撒细菌。 ②从月球上采回来的一块岩石。

5. (4分)给下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悬遐想努力海藻 6. (3分)照样子,写一写。 月光皎洁的月光 遐想 ________的遐想 努力 ________的努力 景色________的景色 7. (9分)想一想,填一填。 ________的夜空________的月光________的景色 ________的遐想 ________的阳光________的水藻 ________的天空 ________的月球________的努力 8. (7分)看拼音写字。 每当夜mù________降lín________,八十高línɡ________的老将军总是nǔ________力dēnɡ________上阶梯,仰望cénɡ________经xuán________挂国旗的地方。 9. (5分)读完课文《月球之谜》,为了解开月球之谜,你打算从今天起怎么做呢? 10. (6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遐想──________奥秘──________奇异──________ 皎洁──________探索──________荒漠──________ 11. (3分)看拼音写字。 我ɡū________计这个rèn________务一dàn________结束,他们就要离开这里。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Word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第一组 1 燕子(郑振铎) 2 古诗两首 咏柳(贺知章) 春日(朱熹) 3 荷花(叶圣陶) 4* 珍珠泉(吴然)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5 翠鸟(菁莽) 6 燕子专列(昊天)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8* 路旁的橡树(苏霍姆林斯基) 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9 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10 惊弓之鸟 11 画杨桃(岑桑)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 13 和时间赛跑(林清玄) 14 检阅(阿·卡斯基) 15 争吵(亚米契斯) 16* 绝招(傅永健)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

17 可贵的沉默(王圣民) 18 她是我的朋友(考.约翰) 19 七颗钻石(列夫·托尔斯泰) 20* 妈妈的账单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 21 太阳 22 月球之谜 23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24* 果园机器人(朱建群) 语文园地六 第七组 25 太阳是大家的(薛卫民) 26 一面五星红旗(李含冰) 27 卖木雕的少年(吴晴)

28*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29 古诗两首 乞巧(林杰) 嫦娥(李商隐) 30 西门豹 31 女娲补天 32* 夸父追日(袁珂)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1 山城的雾(蒲华清) 2 我爱故乡的杨梅(王鲁彦) 3 小狮子爱尔莎(乔伊·亚当逊) 4 在金色的海滩上(庄之明)

5 七色花(卡达耶夫) 6 妙不可言的位置 7 手术台就是阵地 8 除三害(朱家栋) 人教课标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生字表1 人教课标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生字表2 人教课标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词语表 人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知识汇总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精品教案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难点是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何能把说明文上出语文味,而不是科普知识的简单罗列,这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其实,读好说明文也不是很容易的,读好说明文也是很有意思的,本课朗读训练的资源非常丰富:感叹句,疑问句(反问句)和带数字的句子,如果学生能读好,一些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了。于是,“以读为主”的思路便确定了下来,但是读要体现出层次性:通过自由朗读、指名检查读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通过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反馈读,把课文读出感情来;通过默读,再次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 课文另有两个语言文字训练点,一是课文的第一句话,通过让学生感受这句话的优美意境,引导学生积累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句;二是课文中的省略号,通过让学生补充省略的内容,既能训练学生的材料组合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

课堂实录: 课前活动: 师: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舒活舒活筋骨,放松放松大脑,跟着小鸡一起来做健身操。(播放“小鸡做操”)活泼欢快的健身操做完后,让我们深吸一口气,呼出来,把自己的思绪收回来,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用自己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准备好了,眼睛到老师这里来报道。上课。 一、导入 (出示图片:月光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 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想象。李白就曾经写道:小时不识月,(教师诵读的同时,学生齐声应和)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在李白眼里,明月就是白玉盘,明月就是瑶台镜。李白还写道:(学生与师齐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借明月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后来,李白又把明月当作自己的好朋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你看,一轮明月承载了我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又留下了多少千古传诵的不朽诗篇哪! 的确,月球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神秘的星球,它还有很多谜值得我们去探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月球之谜》,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板书课题:月(起始,学生一边书空一边口述笔画名称,师提示: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创设情境,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 1、乐曲《春江花月夜》 2《月球之谜》的课件。 3、学生收集月亮的有关资料 4、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月球的魅力。 1、课前欣赏音乐:《春江花月夜》、同时让学生背背和月亮有关的诗句。

2、课件出示月亮的图片:是啊,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借明月寄相思,借明月抒情感……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会引起你什么样的遐想呢?(读遐想,理解意思。) 3、课件出示句子: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4、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月球,去美丽的月球探险,对她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好吗?读课题:月球之谜。 二、移情体验,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 1、各位宇航员,请大家作好准备,我们的月球之旅就要出发了!(师激情导语) 2、课件出示飞船图片,跨上神秘的月球之旅。 3、因为路途遥远,月球离我们有38.4千万公里,所以我们得用四天的时间到达月球,为了能让大家顺利完成这次探险,请大家利用路上的时间,仔细阅读一下手里的资料,翻到课后资料袋,读一读,了解月球的特点。 4、课件出示: (1)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地球上6公斤重的东西,到月球上只有1公斤了。在月球上,人只要稍微用力一蹬,就能蹿起很高,如果在那儿跳远或跳高,可以取得比在地球上好得多的成绩。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月球之谜》(20201014184230)

VV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 谜? 教学难点: 1、利用资料、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 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 1、教学图片 2、学生收集关于月亮的古诗词、图片、传说、故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离我们最近的美丽星球一一月球,去探索探索 它的奥秘吧!(板书:月球之谜) 二、激发想象,练习说话(遐想引入第1段)。 1、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咼咼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会引起你什么样的遐想呢?学生自由说说

2、不仅是你们,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对这颗神秘的星球都充满了美好的遐想,人们会遐想些什么呢?和我们想的一样吗?齐读第一段。 三、,感受奇异,指导朗读。(学习第2段) 1、引入 这些美好的遐想促使人们不断地探索月球的奥秘。1969年7月20日这一天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了月球,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两名宇航员乘座“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向月球出发,准备好了吗?(出示图片) 2、看后说说自己的感想。 3、引出学习第2段,感受景色奇异。 (1)当我们首次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请大家找一找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哪个地方在介绍? 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你具体地说出了月球上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说说这是什么样的景色呢? (2)刚才你汇报的时候说到月球上的景色十分奇异。 (3)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 说一一你为什么觉得奇异吗? 是啊!月球上空是黑沉沉的,表面怎么又洒满了灿烂的阳光呢?真奇妙啊!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吧! (4)月球上的景色还奇异在哪儿呢?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月球之谜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月球之谜教 案 是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了解课文中所写的月球之谜是本课的教学重点。X在此整理了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教案,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探索”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与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通过想象、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等途径,加深对月球魅力的感受。 4、增强关注科技世界,了解科学技术新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性学习,大体知道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知道文中写了哪些月球的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 运用想象、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等手段,感受月球的

魅力和神秘,并体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前交流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就太阳的奥秘,你们了解月球的知识吗?(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寻月球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把子音读正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4、现在你了解月球的有关的知识了吗?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 学习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2.为学生印发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b.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a.课后“资料袋”。 b.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