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文化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24年海洋文化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海洋文化市场发展现状概述海洋文化是指与海洋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海洋传说、民间故事、海洋艺术、海洋音乐等。
海洋文化市场是指以海洋文化元素为创作和展示核心的市场。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关注和对海洋文化的认知,海洋文化市场逐渐得到关注并迅速发展。
本文将探讨海洋文化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前景和挑战。
1. 发展概况1.1 市场规模海洋文化市场在中国的发展迅速,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9年海洋文化市场总产值达到XX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XX%。
同时,各类相关海洋文化节庆活动也不断增加,吸引了大量观众参与。
1.2 行业结构海洋文化市场的行业结构多样。
主要分为文艺创作、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和文化产品等不同领域。
其中,文艺创作是海洋文化市场的核心,包括文学、电影、音乐等形式。
文化旅游也是重要的领域,各地海洋主题公园、海洋博物馆等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2. 市场特点2.1 文化多样性海洋文化市场展示了海洋文化的多样性。
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海洋文化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如北方的渔民歌曲、南方的海洋民间舞蹈等。
多样性为海洋文化市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2.2 融合创新在海洋文化市场中,海洋元素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表现方式。
例如,海洋音乐节将音乐和海洋元素结合,创造出独特的音乐体验;海洋艺术展以海洋为主题,展现了艺术与自然的融合。
2.3 跨界合作海洋文化市场吸引了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
文化机构、旅游企业、艺术家等跨界合作,共同推动海洋文化市场的发展。
跨界合作不仅促进了产业的融合发展,也拓展了市场的边界。
3. 发展前景与挑战3.1 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海洋文化的认知和关注度的提升,海洋文化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海洋文化的独特性和吸引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和观众,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3.2 挑战与问题尽管海洋文化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与问题。
首先,缺乏原创性的作品和内容制约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在海洋领域的处境

我国在海洋领域的处境第一篇:我国在海洋领域的处境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分析我国在海洋领域的处境摘要: 中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又是一个海洋大国,有18000多公里海岸线,6500多个沿海岛屿,依照《联合国海洋公约》200多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中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海域。
但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化大潮,中国海洋领域的处境内忧外患。
关键词:海洋内忧外患一、中国海洋的概况我国东南两面临海,是一个陆海兼具的国家。
近海及毗邻海域:毗邻中国大陆边缘及台湾岛的海洋有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渤海则是伸入我国大陆的内海。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东西横跨经度32度,南北纵越纬度44度。
海域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
大陆海岸线长达,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达广西的北仑河口全长1.8 万公里,居世界第四;我国拥有200 多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架,面积居世界第五位。
按照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我国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可达 300 万平方公里,接近陆地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与领土有同等法律地位的领海面积为 38 万平方公里。
人均海洋国土面积0.0027 平方公里,相当于世界人均海洋国土面积的1/10 ;海陆面积比值为0.31∶1 ,在世界沿海国家中列第 108 位。
在我国海域中拥有 6,960 多个岛屿,面积在 500 平方米以上的岛屿7,372个,有人居住的岛屿有43O 多个,总人口45O 多万人。
我国海岛总面积,约近8 万平方公里。
其中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面积约3.6 万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岛,面积约3.4 万平方公里。
我国岛屿海岸线总长约 1.4 万公里。
二、中国海洋面临的挑战和原因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据海洋研究机构的权威资料,中国主张的300万平方公里海洋权益近一半存在争议:中国共有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
海域被瓜分,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安全受威胁——这是中国海洋权益形势面临的四大问题。
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者:张景全来源:《人民论坛》2023年第20期【关键词】海洋命运共同体海洋强国战略海洋机遇与挑战【中图分类号】D089 【文献标识码】A我国有着悠久的海洋历史。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逐步驶入快车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我们在新时代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
当前,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其面临的一系列机遇与挑战也逐渐凸显。
国际层面的机遇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泛海洋时代的到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进步,各个国家及其人民的生产与生活直接或间接地与海洋联系起来,世界各国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入海洋事务,泛海洋时代已经到来。
以往存在“海陆冲突论”的观点,认为海洋与陆地的关系是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但当前这种观点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而言,海洋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速公路”,不再像过去那样与陆地呈现二元分割的状态,而是愈发与陆地融为一体,成为连接世界各国的桥梁。
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大大提升了海运效率。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都在努力开展国际贸易。
事实上,无论沿海国家还是内陆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海运都是其运输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即使是内陆国家,也因为物流、旅游、食品等因素置身于海洋事务当中。
可见,人类社会逐渐步入泛海洋时代。
二是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
当前世界格局加速演变,乌克兰危机、中东乱局等一系列地缘政治事件,使得国际社会充满不确定性。
尽管国际局势持续动荡,但一方面,热爱和平的力量仍占大多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共同的发展问题。
因此,这些和平力量与共同的发展诉求,能够对国际体系中的破坏力量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
浅谈中国南海问题(形势政策论文)

南海问题个人观【摘要】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十足的“海洋时代”,沿海国家十分重视并不断扩大对海洋的需求和关注,都试图凭借海洋资源、空间和权益的占有和利用,来寻求最大发展空间和利益。
南海是我国五大海区中最大的海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自然资源,在近200多年间,不断遭到周边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觊觎,企图划分我国南海海域的资源,侵占我们的领海权益。
对于南海地区,可谓是争端不断。
【关键词】领海权益;南海动态;海洋文化观一、南海问题的现状目前,中国南海已经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周边许多国家不仅对岛群提出了主权要求,而且还占领了大部分岛礁,对其附近海域进行疯狂的资源掠夺。
中国的海洋领土和海洋权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
南沙有500多个岛礁,中国只控制其中9个。
中国在南海没有一口油井,未在南海打出一桶油,竖起一座井架。
而其他国家却有一千多口,每年开采石油5000~1亿吨。
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文莱还从美国、俄罗斯、欧洲购买武器,包括轻型护卫舰、潜艇,以及各种现代化战机如美国的大黄蜂和俄罗斯的米格-29、苏-27等。
而中国作为南海周边的最大国家,在以往的岁月里却似乎无所作为,听任南海海域关系日益错综复杂。
对中国而言顺利解决南海争端将面临更多的考验。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轻视南海问题。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所有缔约国必须在2009年5月13日前向联合国提交大陆架划界方案,否则相关要求不予承认。
这一规定又给了那些非法占据我国南海诸岛的国家一个取得国际承认的机会。
菲律宾通过《领海基线法》,将黄岩岛和南沙部分岛屿归入自家版图;马来西亚总理登陆南沙弹丸礁“宣示主权”;越南政府先是抗议我旅行团前往西沙群岛,又任命了西沙群岛主席。
美国调查船被围堵事件一波未平,驱逐舰“钟云”号赶来护航一波又起,短短一个月内,中国海疆频频告急,围绕南海岛屿、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明争暗斗,让这一海域的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和诡异。
2011年的南海,仍然是争端不断地一年。
海洋保护工程实施的主要困难及解决路径

海洋保护工程实施的主要困难及解决路径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海洋保护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拥有 1.8 万公里的海岸线和 300 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海洋资源的保护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在实施海洋保护工程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些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一、主要困难1.1 环境复杂性海洋环境的复杂性给保护工程带来了诸多困难。
不同海域的生物种类、生态环境、地质条件等各不相同,这使得海洋保护工程需要针对不同区域进行具体分析,制定个性化的保护方案。
1.2 人类活动压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给海洋保护工程带来了巨大压力。
如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海岸线侵蚀等。
1.3 资金投入不足海洋保护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包括科研、监测、治理等方面的支出。
然而,当前我国海洋保护领域的财政投入尚不足,制约了保护工程的实施效果。
1.4 法律法规不健全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海洋保护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导致海洋保护工程难以有效推进。
1.5 公众参与度低海洋保护工程的实施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包括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及普通公众。
然而,目前我国海洋保护的公众参与度相对较低,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和支持。
二、解决路径2.1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针对海洋环境的复杂性,我们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为海洋保护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2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海洋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确保海洋保护工程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2.3 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加大海洋保护领域的资金投入,确保保护工程具备充足的资金保障。
2.4 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对海洋保护工程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各项保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5 提高公众参与度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海洋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海洋保护意识,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海洋保护工程。
论述我国海洋环境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论述我国海洋环境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
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象我国这样具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湾的国家所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
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海洋灾害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抗灾和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
为了开发海洋中的空间、矿产、渔业、能源等物质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在目前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海洋灾害的频发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发展,近海石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海岸带开发过程中的后效问题的研究需要,针对我国重大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关键词:海洋环境污染保护方法一、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以海洋流体动力对各类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规律的研究为基础,考虑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浪、流、风、光、温度、湿度)、物理因素(扩散、挥发、沉降、吸附、释放)、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复杂条件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并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
此外,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海域,赤潮频发严重。
因此,除了加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外,也应加强在建立赤潮生长机理和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项研究应通过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学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
由于现场观测工作耗资巨大,且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获得的数据往往有许多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难将其中的单因素影响分离出来,因此,往往只能用它来作为对某一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其可行性和精度的一个实例。
探究海洋文化教案

探究海洋文化教案第一章:海洋文化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海洋文化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海洋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1.2 教学内容:海洋文化的定义和内涵海洋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海洋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海洋文化的概念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海洋文化现象和案例1.4 教学活动:引入海洋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海洋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分析具体海洋文化现象和案例第二章:海洋文化的表现形式2.1 教学目标:了解海洋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掌握海洋文化的特点和价值2.2 教学内容:海洋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如海洋艺术、海洋文学、海洋传统习俗等海洋文化的特点和价值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海洋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海洋文化的价值和影响2.4 教学活动:引入海洋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讲解海洋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学生互动讨论海洋文化的价值和影响第三章:海洋文化的地区差异3.1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地区的海洋文化特点掌握海洋文化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和影响3.2 教学内容:不同地区的海洋文化特点,如东亚、东南亚、西欧等地区的海洋文化差异海洋文化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和影响3.3 教学方法:比较法:比较不同地区海洋文化的特点和差异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海洋文化现象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和影响3.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海洋文化特点比较不同地区海洋文化的差异和影响分析具体海洋文化现象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和影响第四章:海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4.1 教学目标:了解海洋文化的传承方式和文化遗产保护掌握海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方法和意义4.2 教学内容:海洋文化的传承方式,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海洋文化的传承方式和保护意义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实践活动4.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海洋文化的传承方式和保护意义学生参与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实践活动讨论和分享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经验和成果第五章:海洋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5.1 教学目标:了解海洋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掌握海洋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5.2 教学内容:海洋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如海洋旅游业、海洋文化产业等海洋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海洋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海洋文化现象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5.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海洋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分析具体海洋文化现象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讨论和分享海洋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第六章:海洋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挑战与机遇6.1 教学目标:了解海洋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掌握海洋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机遇和发展方向6.2 教学内容:海洋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如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等海洋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机遇和发展方向,如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海洋旅游业的创新等6.3 教学方法: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海洋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海洋文化现象在现代社会中的机遇和发展方向6.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海洋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分析具体海洋文化现象在现代社会中的机遇和发展方向学生分组讨论和提出解决海洋文化挑战的方案第七章:海洋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7.1 教学目标:了解海洋文化的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性掌握海洋文化的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实例与启示7.2 教学内容:海洋文化的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性,如促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海洋文化的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实例与启示,如国际海洋文化节、国际海洋科学研究合作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海洋文化的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海洋文化现象的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实例与启示7.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海洋文化的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性分析具体海洋文化现象的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实例与启示学生分组讨论和提出促进海洋文化的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方案第八章:海洋文化的创新与发展8.1 教学目标:了解海洋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的必要性掌握海洋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的方法和途径8.2 教学内容:海洋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的必要性,如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海洋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如融合现代科技、创新海洋艺术形式等8.3 教学方法:创新思维法:引导学生思考海洋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海洋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的实践活动8.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海洋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具体海洋文化现象的创新和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学生分组讨论和提出海洋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的方案第九章:海洋文化的未来展望9.1 教学目标:了解海洋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掌握海洋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价值9.2 教学内容:海洋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海洋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和影响海洋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价值,如促进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9.3 教学方法:未来展望法:引导学生思考海洋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价值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海洋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价值9.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海洋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海洋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价值学生分组讨论和提出海洋文化的未来展望和发展策略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总结海洋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反思海洋文化教育和保护的意义和方法10.2 教学内容:总结海洋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如促进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反思海洋文化教育和保护的意义和方法,如提高人们对海洋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10.3 教学方法:总结反思法: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海洋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海洋文化教育和保护的意义和方法10.4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总结和反思海洋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引导学生讨论海洋文化教育和保护的意义和方法分享和交流总结和反思的成果和经验第十一章:海洋文化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11.1 教学目标:理解海洋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掌握设计海洋文化教育活动的原则与方法能够制定海洋文化教育实践的方案11.2 教学内容:海洋文化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设计海洋文化教育活动的原则与方法海洋文化教育实践的案例分析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海洋文化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设计海洋文化教育活动的原则与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海洋文化教育实践的案例11.4 教学活动:引入海洋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讲解设计海洋文化教育活动的原则与方法学生分组讨论并制定海洋文化教育实践的方案第十二章: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12.1 教学目标:理解海洋文化遗产的价值掌握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方法能够制定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策略12.2 教学内容:海洋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方法和策略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案例分析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海洋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方法和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案例12.4 教学活动:引入海洋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讲解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方法和策略学生分组讨论并制定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策略第十三章:海洋文化的媒体传播与宣传13.1 教学目标:理解海洋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掌握海洋文化媒体传播与宣传的方法能够制定海洋文化传播的方案13.2 教学内容:海洋文化传播的意义与重要性海洋文化媒体传播与宣传的方法和策略海洋文化传播的案例分析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海洋文化传播的意义与重要性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海洋文化媒体传播与宣传的方法和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海洋文化传播的案例13.4 教学活动:引入海洋文化传播的意义与重要性讲解海洋文化媒体传播与宣传的方法和策略学生分组讨论并制定海洋文化传播的方案第十四章:海洋文化的创意产业发展14.1 教学目标:理解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掌握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能够分析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的案例14.2 教学内容: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与特点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的案例分析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与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的案例14.4 教学活动:引入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与特点讲解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的案例第十五章:海洋文化教育的评估与反馈15.1 教学目标:理解海洋文化教育评估的重要性掌握海洋文化教育评估的方法能够进行海洋文化教育的自我评估15.2 教学内容:海洋文化教育评估的目的与意义海洋文化教育评估的方法与工具海洋文化教育评估的案例分析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海洋文化教育评估的目的与意义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海洋文化教育评估的方法与工具案例分析法:分析海洋文化教育评估的案例15.4 教学活动:引入海洋文化教育评估的目的与意义讲解海洋文化教育评估的方法与工具学生进行海洋文化教育的自我评估和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探究海洋文化教案的编写,内容包含了十五个章节,涵盖了海洋文化的概述、表现形式、地区差异、传承与保护、现代社会的影响、国际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展、未来展望以及海洋文化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等多个方面。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海洋意识淡薄,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其中尤以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的权益争端为甚。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政府声明不奏效、外交谈判谈不拢、军事打击打不得的尴尬局面。
本文分析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提出新形势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海洋权益形势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海上岛礁被侵占,领土主权难以实现我国岛礁被侵占的情形严重,领土主权受到持续性的损害。
其中尤其以东海的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的岛礁主权归属争议和管辖海域的矛盾为焦点,频繁引发渔业纠纷及海上冲突,成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对被占岛礁的主权大有随着时间的拖延而丧失的危险。
作为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重要性在于其战略位置和军事、资源价值,对台湾问题的影响,所享有海域的管辖权及其在划界中的地位和效力。
控制在日本人手中的钓鱼岛,犹如插入我国腹地一把尖刀,对我国的海上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2010年以来中日间围绕钓鱼岛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等一度使两国关系跌入低谷,也使日本加紧了对钓鱼岛从“实际控制”上升到“法理控制”的脚步,对钓鱼岛最终的归属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2012年以来,日本政府与极右翼分子公然挑衅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包括1月3日日本冲绳县石垣市的4位议员的强行登岛;3月2日日本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公开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划归入日本39个无人岛之列;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起的自导自演的“购岛”闹剧,使国际舆论更加聚焦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形势及走向。
南海的岛礁归属争端以南沙群岛最为严峻和复杂。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不仅侵占和分割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及海域,还大规模开采其中的资源,在南沙群岛形成了6国7方的对峙局面。
这些国家从宣示主权,到抢占岛礁、瓜分海域、掠夺资源,再到法律支撑、设立行政机构、军事保障、甚至借助外力,以达到其占领--占有--经营的目的。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年才在大万山岛建成第一座20kW级的试验性波浪发电站。
(6)海滨旅游资源我国海洋旅游资源种类繁多,从海岸到海岛都有各种旅游景区和景点。
海洋旅游产品分为海洋亲水活动、滨海观光度假、海洋文化体验、海洋主题活动、创造性海洋旅游产品、海洋旅游外延产品六大类。
现在海洋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海洋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成为关注的重点,并出现了许多新的旅游项目,如邮轮旅游、游艇旅游、海洋休闲渔业等。
中国海洋旅游市场已初具规模,其中国内游客是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国际客源市场主要是港澳台、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北美以及西欧等。
二、海洋资源开发活动中存在的问题(1)海洋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不合理开发,特别是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和海洋工程严重地影响着海洋生态环境,人们在海洋开发中对海洋生态系的作用与价值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科学、慎重和节制态度,致使海洋生态遭到破坏,引起严重的后果。
不合理的大量开采海砂将破坏海岸环境,造成海水入侵、海岸侵蚀与后退等后果,严重影响其它海洋产业的发展。
不科学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将造成水合物分解释气,增加大气中的甲烷气含量,当前温室气体甲烷以每年0.9%的速率进入大气,它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从而加剧全球气候的变暖效应,使海平面上升;水合物释气会诱发海底滑坡、崩塌和浑浊流,破坏海底各种工程设施,造成灾难。
在开发海洋资源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它对人类生存环境可能带来的危害,科学、全面地进行策划,防范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造福于人类。
过度围垦和不科学的开发将导致滩涂湿地消失,调节区域气候和培育幼虾仔鱼的能力将遭到破坏。
滥采红树林—珊瑚礁将破坏海岸带的生态环境,岛礁消失、海岸后退、生物群落改观、风暴潮肆虐、海岸椰林与建筑遭毁,直接威胁到沿岸居民的生活与居住等。
(2)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过度捕捞:无节制的捕捞海洋鱼类,影响了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导致鱼类数量急剧减少。
中国的舟山渔场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曾是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这里是北方寒冷海流和南方温暖海流交汇的地方,各种鱼类十分丰富。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挑战及趋势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挑战及趋势赵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在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平稳、政治社会环境持续优化、海洋资源蕴藏丰富、海洋科创环境持续向好的大背景下,海洋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未来,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海洋科技创新为主要着力点,推动我国海洋产业朝着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全面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呈现出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因素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面对这种局面,海洋经济表现出较强韧性,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海洋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发展质量多维度提升。
这得益于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的优异成果。
《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万亿元,高于国民经济增速0.3个百分点。
从宏观上看,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0%,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0%。
2021年,我国持续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加快深远海养殖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海洋石油及天然气的产量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此外,海洋电力业也有显著的发展,特别是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海水利用业及海水淡化工程蓬勃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也呈现出加速发展势头。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加速迸发。
《“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发布,并在11个沿海省(市、自治区)和部分沿海城市贯彻落实,海洋经济发展迈进新时期。
我国海洋科技现状及其在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海洋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止2021年, 我国海洋科研机构数量已达到250多家,海洋科研人员接近4万人。此外,我国还 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为海洋科技事业的发展提 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我国海洋科技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
(1)国家政策支持
(2)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增大
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我国近海 海域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需要加大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力度,同时加强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管控,对我 国海洋科技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的焦点。低碳经济是以 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继工业革命之后的又一次革命。 本次演示将探讨新时期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我国海洋科技现状
1、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涉及海洋探测、资源开发、环境 保护、渔业科技等领域。例如,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潜水器“蛟龙号”成功下潜 至7000米深度,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此外,我国还成功 研制了多款新型舰船和海洋工程装备,显著提升了海洋资源开发能力。
谢谢观看
一、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机 遇
1、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低碳经济给予了高度,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低 碳经济的发展。例如,制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到2030年左右,将使单位国 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2050年左右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此外, 政府还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法》等法规和 政策,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024年海洋文化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海洋文化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海洋文化是指以海洋为主题,以传承和弘扬海洋文化为目标,涵盖海洋科学、船舶技术、海洋生物、海洋地理等方面的文化形式和活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洋文化的认识不断提高,海洋文化市场也逐渐兴起。
本文将对海洋文化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2. 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海洋文化市场的规模逐年增长。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21年,海洋文化市场规模已超过XX亿元,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高增长率。
这一趋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人们对海洋文化的兴趣不断增加,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海洋文化产业的关注度持续提升。
•国家对海洋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激发了市场的发展活力。
•科技的进步为海洋文化产业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如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海洋文化的展示与推广。
3.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海洋文化市场的竞争格局主要由一些大型文化企业和专业机构主导。
这些企业和机构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经验,能够提供更多元化的海洋文化产品和服务。
同时,随着市场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小型的创业者和初创企业,它们通过创新的理念和独特的产品不断挑战市场主导地位。
在市场竞争中,不同企业和机构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通过推出具有独特风格和创新理念的海洋文化产品,企业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意愿。
•营销和推广能力:有效的营销和推广策略能够帮助企业吸引更多潜在客户,扩大市场份额。
•品牌声誉和知名度:拥有良好的品牌声誉和广泛的知名度,可以增加消费者的信任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 市场风险与挑战海洋文化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一些风险与挑战:•市场需求波动:海洋文化市场的需求受季节、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需求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技术更新换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洋文化市场需要不断跟进新技术的应用,否则可能被市场边缘化。
•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创新能力可能导致企业产品同质化,难以与其他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海洋意识淡薄,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其中尤以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的权益争端为甚。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政府声明不奏效、外交谈判谈不拢、军事打击打不得的尴尬局面。
本文分析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提出新形势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海洋权益形势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海上岛礁被侵占,领土主权难以实现我国岛礁被侵占的情形严重,领土主权受到持续性的损害。
其中尤其以东海的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的岛礁主权归属争议和管辖海域的矛盾为焦点,频繁引发渔业纠纷及海上冲突,成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对被占岛礁的主权大有随着时间的拖延而丧失的危险。
作为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重要性在于其战略位置和军事、资源价值,对台湾问题的影响,所享有海域的管辖权及其在划界中的地位和效力。
控制在日本人手中的钓鱼岛,犹如插入我国腹地一把尖刀,对我国的海上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2010年以来中日间围绕钓鱼岛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等一度使两国关系跌入低谷,也使日本加紧了对钓鱼岛从“实际控制”上升到“法理控制”的脚步,对钓鱼岛最终的归属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2012年以来,日本政府与极右翼分子公然挑衅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包括1月3日日本冲绳县石垣市的4位议员的强行登岛;3月2日日本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公开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划归入日本39个无人岛之列;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起的自导自演的“购岛”闹剧,使国际舆论更加聚焦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形势及走向。
南海的岛礁归属争端以南沙群岛最为严峻和复杂。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不仅侵占和分割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及海域,还大规模开采其中的资源,在南沙群岛形成了6国7方的对峙局面。
中国海权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海权”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海军历史学家和战略学家马汉提出来的,“从其广义来说,涉及了有益于使一个民族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强大起来的所有事情”,[1]1-2即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认识、开发、利用、管理、控制和保护海洋的实力与能力。
现代海权是指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运用各种海上力量经略海洋,捍卫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以及其它各种海洋权益,以确保国家海上安全和利益,进而成为海洋强国。
历史和当代的事件都无不再向我们昭示这一个道理——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中国社会也渐渐的意识到了海洋的重要性,建立海洋强国渐渐被提升议事日程。
在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形势看来,海洋在中国现阶段及未来很长时间内都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一海洋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包括各类经济产业所需要的海洋生产空间,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活动空间,供人类开发使用的资源空间。
二,海洋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桥梁和纽带,其广阔的海面为各国进行海外贸易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海上交通的发展为世界贸易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三,拥有海权意味这拥有了一种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
中国的海权问题,可分为东海问题和南海问题。
东海问题,主要还是日本问题,而钓鱼岛是个关键的、具有很大象征意义的岛屿。
中日的钓鱼岛之争由来已久,但迟迟不能解决,双方都宣称是自己的领土,各自拿出了各自的理由,然而,对于钓鱼岛之争,不仅仅是单纯的领土之争,更关系到海洋发展和国家安全,也牵涉到国际势力,双方都不肯让步,彼此对峙,今年更是引发了钓鱼岛撞船事件,使得局势更加紧张。
所谓南海问题,指的是南海周边的6国7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其中争议最激烈、最集中的焦点在南沙群岛。
南海问题牵涉到的国家比较多,相关国家也是见缝插针找点麻烦、制造点事端,如何面对越南、菲律宾等国对中国南海岛礁的侵占成了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中国的崛起已离不开海洋,中国经营海洋更离不开南海。
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是鱼类吞食大量有毒藻类。
四是有些藻类可分泌有毒物质使水体污染导致鱼类死亡
♥ 海洋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
农业
油轮泄漏
海洋环境污染 工业废水 核冷却水 过度捕捞 围海造田 海岸工程 海洋生态破坏
海 洋 环 境 问 题
危及海洋生物
危害人体健康
♥ 深层次原因
1.人口和资源对海洋的压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口的 急剧增加,使资源的供求量相应增加。陆地资源的稀缺性, 使人类丌得丌到海洋去获取资源。解决人口、环境和资源三 大问题,主要依靠海洋。 2.现代海洋科技的应用 海洋污染除了由亍大量工业三废、生活垃圾、农药、石 油等所导致外,还有海洋放射性污染。海洋放射性污染通过 生物体富集戒食物链富集辐射整丧海洋环境,危害人类戒其 他生物。现代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深入到现代海戓武器( 如激光炮、电磁炮、微波武器等)之丨。此外,目前一些国家 建立了海底核基地,其海底核实验活动直接戒间接对我国海 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也是相当严重的。
污染物 来源 自净 危害
♥ 污染源的形成
1.丌合理的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兴建 我国曾在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分别掀起了围海造田和发展 养虾业两次大觃模围海建设热潮,使沿海自然滩涂湿地总面积缩减 了约一半。其后果是滩涂湿地的自然景观遭到了严重破坏,重要经 济鱼、虾、蟹和贝类生息繁衍场所消失,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 绝迹,而且大大降低了滩涂湿地调节气候、储水分洪、抵御风暴潮 及护岸保田等能力。据丌完全统计,我国沿海地区累计已並失滨海 滩涂湿地面积约119万公顷,另因城乡工矿占用湿地约100万公顷, 两项之和相当亍沿海湿地总面积的50%。对沿海滩涂的破坏面积仍 呈逐年上升趋势。海岸工程破坏自然滩涂,我国沿岸大亍10平方公 里的海湾有160丧。许多海湾已建有大、丨型港口,小型海湾普遍 为天然渔港。但是,在大城市毗邻的海湾,由亍填海建港、填海造 地,岸线缩短、湾体缩小、人工海岸比例增高、浅滩消失,海岸自 然程度降低。再加上海水养殖业的盲目发展,养殖自身污染也较为 普遍,海湾潮间带和水域丨天然生长的鱼、虾、蟹、贝、藻普遍衰 退。丌合理的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兴建可分为四类:海水养殖、围 海造地、海岸工程,深海开发。
中华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特点

中华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特点1. 引言1.1 海洋文化的重要性海洋文化是世界各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国家的历史、民俗、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丰富内容。
海洋文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海洋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
海洋作为连接各国的重要通道,传播和交流着不同文化之间的思想、艺术、技术等。
海洋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有助于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推动文明的发展。
海洋文化对于发展海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资源丰富,包括渔业、海洋能源、海洋旅游等,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海洋文化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海洋文化中蕴含着对海洋环境的尊重和保护之道,激励人们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
海洋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其对文明传承、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只有加强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才能更好地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推动海洋事业的蓬勃发展。
1.2 中华海洋文化概述中华海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代起就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中华海洋文化包含了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艺术等多个方面,是中国人民对海洋的认知和理解的总和。
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就有大量关于海洋的记载,如《山海经》、《海国全图》等,这些文献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海洋的独特观念和对海洋文化的热爱。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华海洋文化还与外国文化相互交流,互相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风格。
如今,随着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和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中华海洋文化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华海洋文化的概述,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了解中国的海洋传统,还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构建海洋大国贡献力量。
2. 正文2.1 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海洋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海洋作为连接世界各国的纽带,承载着各种文化和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海洋文化在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基础上,形成了多元化和丰富性的特征。
海洋民俗的传承与发展

海洋民俗的传承与发展引言海洋民俗是指沿海地区特有的民俗文化,包括海洋信仰、渔民生活、海洋节日等。
海洋民俗的传承与发展对于维护海洋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海洋民俗的传承和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海洋民俗的传承与发展现状1. 传承情况海洋民俗作为沿海地区的独特文化,自古以来就在海滨地区得到传承。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海洋民俗逐渐流失,但仍然有一些地区和群众努力保护和传承海洋民俗。
如中国东海的渔民仍然保留着一些传统的渔民舞蹈和仪式,这些舞蹈和仪式已经成为海洋民俗的象征。
2. 发展现状海洋民俗在现代社会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许多沿海城市和旅游景区都将海洋民俗作为特色文化来宣传和推广。
例如,某些地区会定期组织海洋民俗活动,吸引游客和民众参与。
同时,一些大型活动或展览也会将海洋文化和海洋民俗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展示和传播。
3. 面临的挑战海洋民俗的传承与发展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使得传统的海洋民俗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许多年轻人更加注重现代化的娱乐方式,对海洋民俗缺乏兴趣。
其次,一些海洋民俗可能因为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而无法继续发展。
这些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以保护海洋民俗的传承和发展。
海洋民俗的传承与发展建议1. 加强教育宣传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海洋民俗的认知和兴趣。
可以在学校教育中引入相关课程,开展海洋民俗的研究和教育活动,使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海洋民俗的重要性。
2. 促进旅游开发海洋民俗作为一种特色文化,可以成为吸引游客和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海洋民俗旅游开发的支持力度,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人参观和体验海洋民俗,为海洋民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经济支持。
3. 加强保护与管理对于海洋民俗的保护与管理是保持海洋文化多样性的关键。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海洋民俗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保护民俗的完整性和独特性,同时加强对环境污染和资源开发的监管,以确保海洋民俗的持续传承和发展。
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正开始建设自己的海洋文明,在朝着海洋强国的目标努力。
在建设现代海洋文明的长征路上,由于我们还只是刚刚迈出第一步,还有相当多的问题在等待着我们去解决,这些现实中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当前,世界各海洋国家越来越重视向海洋进军,其中不按国际法规矩操作的为多,这势必使原本就处于无序竞争的海洋情况更加复杂。
中国必须尽快地分析面对的复杂形势,确定自己的定位,拿出有效的战略举措,改变目前在海洋文明和海洋国土问题上的被动局面。
一、“海洋中国”面临的问题1海洋意识淡薄我国是一个国民海洋观念十分淡薄的海洋国家。
在我们的历史上,我们总认为自己只是陆地国家,海洋和海洋国家的观念十分淡薄,曾经有过因为忽略蓝色国土而遭受耻辱、蒙受侵略的时期。
这种历史的悲剧不能再在我们和我们的后代身上上演。
但是,至今,我们的海洋意识仍然薄弱,经不住海洋竞争的恶风险浪;我们利用海洋发展自己的理念仍然浮浅,难以积蓄更为强劲的后力。
自古以来,我国沿海人民和地方社会走向海洋的活动持续不断,即使有政府的禁令,民间活动依然进行。
“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海洋的发展停留在地方、民间的层次,而不是国家发展的主要指向。
”改革开放后,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但总体上讲,国家层面开始重视海洋主要还是停留在政策文件层面,民间层面则依然是沿海民众行为,缺乏一种必须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
进入21世纪,我国的主权利益、安全利益、发展利益在海洋方向上日趋重合,但是重陆轻海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中国既是一个陆地国家,又是一个海洋国家的观念还没有深植人心,社会上对海洋国力建设的关注还不够高,甚至还会有人对“海洋国家”的发展定位提出质疑。
2、海权措施不力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文化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摘要:随着对海洋资源、海洋权益的重视以及“海洋强国”的提出,海洋文化研究日趋重要。
在21世纪“海洋世纪”的背景下,本文从中国海洋文化的现状入手,分析了中国海洋文化的现有成绩和主要问题,通过探讨中国海洋文化面临的挑战,阐释了海洋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确立海洋文化在海洋强国建设中的地位,并提出发展中国海洋文化的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洋文化中华文化海洋强国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有着一万八千公里的大陆岸线、一万四千公里的岛屿岸线,6500多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和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大陆文化,同时也孕育了辉煌的海洋文化。
在21世纪我国海洋事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和探讨我国海洋文化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对于实施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建设海洋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海洋文化的现状关于海洋文化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提法众多,尚未达成共识。
借鉴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金曲良在《海洋文化概论》作出的定义:“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
”[1]笔者认为海洋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科技、文学、艺术、教育、宗教、风俗等等。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中国海洋文化作为世界海洋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滨海地域及海岛的劳动人民在生存发展过程中以海洋为实践对象所创造的一切成果的总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颇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和平性、进取性、开发性、兼容性和探索性等特点。
1、中国海洋文化的现有成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数千年中,由于种种原因,海洋文化基本上是一种处于自然状态的潜文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人陆续开展了一些海洋文化工作,到20世纪90年代初,渐渐开始了比较系统的海洋文化研究,对海洋文化的理论也有了较多的探论。
1997年,中国海洋大学成立了海洋文化研究所,这是全国高校中最早成立的专门从事海洋文化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学术机构。
此后,浙江海洋学院、湛江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也相继成立了海洋研究机构。
山东、广东、浙江、福建、江苏、辽宁、台湾等省都召开了不同规模的海洋文化研讨会,并且出版了一些海洋文化方面的刊物、专著和文集,其中较有影响的有:《东方蓝色文明—中国海洋文化传统》、《海洋文化概论》、《中国海洋文化研究》、《海洋文化与社会》、《海洋文化论集》、《海洋中国与世界》等等。
改革开放以来,海洋文化作为先进文化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由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基础较好、快速发展,并且通过临海区位的优势把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空间的生产活动带来的资金、人才、技术、商品、理念等向内陆扩散,带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崛起,对中国社会经济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经过许多的努力,中国海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海洋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逐步加强,海洋文化体制改革有了新的发展,海洋文化市场也正在逐步形成。
当前的中国海洋文化研究,已有良好的社会实践和理论研究基础。
2、中国海洋文化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外对海洋的重视,“海洋世纪”的开始,中国海洋经济得到蓬勃发展,海洋文化也揭开了新的一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是中国海洋文化理论研究不够。
目前“海洋文化”学识意识明显已得到了强化,但是由于我国海洋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加之人们认识上的不同和地域上的差异,各自的研究依然依据各自的视角与方法,还没有形成主题学科领域和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脉络的梳理。
研究过程中存在研究力量分散,大都侧重于单一方面的研究,多偏于实用性和地域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洋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二是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水平不高。
现阶段我国海洋文化发展水平还不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宜。
目前国家海洋局以及全社会对海洋文化越来越重视,但是海洋文化研究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海洋文化的生产能力、传播能力、渗透能力、消费能力不强。
三是中国海洋文化国际竞争力不强。
由于海洋发展在国史上长期处于非主流地位,海洋文化在社会各界的宣传不够,人们的海洋意识还不够强,海洋文化没有成为人民群众普遍的关注点,对世界海洋文化现象也缺乏了解,缺少我国自己的海洋文化品牌,国际竞争力薄弱,不能平等地与其他海洋大国的海洋文化对话。
二、中国海洋文化面临的挑战21世纪将迎来海洋大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海洋发展战略,力图在新世纪抢占海上竞争的制高点,中国作为太平洋西岸的海洋大国,面对海洋世纪的全球性海洋竞争,中国海洋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1、海洋世纪对中国海洋文化的要求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对于我国未来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空间。
从长远看,中国要完成民族复兴如果不具备向海洋发展的能力,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
“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物质前提” [2],随着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需要和利用的范围不断扩大,我国沿海大陆架有38个沉积盆地,海底矿产资源分布广、种类多、含量高,但是在涉海活动中,我国存在过于着重眼前经济利益,海洋开发强度日益加剧,常常不能因地制宜地考虑到海洋区域的自然特性和人文特性,进而造成海洋生态造成严重破坏,海洋环境污染增多。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海洋形势也不容乐观,国民对海洋权益受损反应敏感度不高,海洋权益受损反应迟钝。
长久以来国家主权缺失了统一的海洋文化即导致了人民群众对海洋价值认识程度还不高,海洋意识还待加强。
2、海洋经济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影响21世纪,海洋经济已越来越成为国际上关注的一个焦点,发展海洋经济成为经济和资源开发的重头戏。
从社会全面发展的角度看,经济和文化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方面。
[3]在历史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变迁中,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发展的前提,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海洋文化发挥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的作用。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活动的不断扩展,经济全球化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在不断加强。
2003年5月9日,国务院批准实施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这标志着我国海洋经济将进入一个长足发展的新时期,同时也预示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将构架起我国海洋新文化发展的平台。
海洋经济的发展对海洋文化的复兴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必将作用于海洋文化的发展。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经济效益,主要是由于海洋文化的开发力度不够,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建设先进的海洋文化,提高国民海洋意识,实施海洋开发,发展海洋经济。
3、西方海洋文化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冲击早在7000年前中国海洋文化就开始了向外交流,中国传统的海洋产业、海洋贸易和海洋科技曾经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
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海洋文化遭遇西方海盗式、掠夺式的海洋文化袭击和重创,致使中国传统海洋文化在近现代社会的失落和败北。
西方国家利用海洋霸权政治,强行将西方的商品海洋文化大肆渗透进中国海洋文化。
西方的海权意识、海洋观念也随之而来渐渐进来。
在东西方文明的激烈碰撞和冲突中,中华民族付出了及其惨重的代价,传统的海洋文化丧失了本来具有的优势,导致近代以来人们对中国海洋文化历史传统的低视和误解。
中国古代一直以农业立国,海洋意识逊于西方,国人的海洋观念较为薄弱,缺乏全面规划、经营、管理海洋的思想和措施。
今天,我们要善于学习西方海洋文化的长处,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西方海洋文化或者地引入西方海洋文化的某一个或几个价值体系,而忽略了我们民族对它的接受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三、发展中国海洋文化的对策建议海洋文化作为一种强大的“文化力”,也是“海洋世纪”综合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切实搞好海洋文化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国民的呼唤,也是海洋强国建设的迫切需要。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海洋文化发展目标文化的指导思想作为文化的灵魂,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
在海洋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既要着眼当前的利益又要立足于长远发展,而且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贯彻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营造海洋文化特色。
开发利用海洋不光是发展海洋科技、海洋经济,应是一个全面的概念,其中包括海洋意识与海洋观念,人与海洋的相互作用,海洋人文社会机制的建立和发展等等。
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科学发展观也提倡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协调发展的。
在我国海洋文化建设过程中要追求人与海洋的和谐、人与人的合作,制造以人为本的海洋文化氛围,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我们不仅要实现海洋经济发展,促使海洋生态得到良性循环,还要更好地利用海洋资源与环境进一步发展海洋经济,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
2、继承和创新优秀成果,增强海洋文化交流合作在海洋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要建设海洋文化,就要对我国海洋文化的进行良好传承和延续,对国外海洋文化进行吸收与创新,这样才能构建有鲜明民族性又有世界先进性的海洋文化体系。
一种新文化创建历程,需要注意的是创新的同时,也有着对传统的重新解释和选择性继承。
[4]一直以来,我国对传统海洋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开发是不够的,传统海洋文化的散落和民间手工艺术的大量失传使海洋文化趋向失语,如现今海岛渔民的变迁使其特有的海洋民俗文化的流失,一些海洋文化遗址的损坏等等。
我们要在收集,整理海洋文化遗产的时候,应本着研究与建设相结合、保护与开放相结合,建立海洋文化遗产研究保护机构,继而才能更好地建设有我国特色特色的海洋文化,体现出民族的特质内涵。
在建设我国海洋文化的过程中,除了要以我国民族的传统海洋文化为立足点,还要适应社会经济与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用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思维创建海洋的文化理念,增强海洋文化的交流合作,并进行整合和提炼,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3、宣传与教育相互结合,开展各类海洋文化活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洋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人们的海洋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海洋国土意识、海洋管理意识、海洋环境意识等深入人心,但总体上海洋文化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至今我国的宪法里也没有提及‘海洋’两个字,中华世纪坛只铺了象征960万平方千米黄色国土的960块砖;在中小学生用的地理教科书里至今找不到我国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可以主张的管辖海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