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文化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文化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摘要:随着对海洋资源、海洋权益的重视以及“海洋强国”的提出,海洋文化研究日趋重要。
在21世纪“海洋世纪”的背景下,本文从中国海洋文化的现状入手,分析了中国海洋文化的现有成绩和主要问题,通过探讨中国海洋文化面临的挑战,阐释了海洋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确立海洋文化在海洋强国建设中的地位,并提出发展中国海洋文化的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洋文化中华文化海洋强国
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有着一万八千公里的大陆岸线、一万四千公里的岛屿岸线,6500多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和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大陆文化,同时也孕育了辉煌的海洋文化。
在21世纪我国海洋事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和探讨我国海洋文化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对于实施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建设海洋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海洋文化的现状
关于海洋文化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提法众多,尚未达成共识。
借鉴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金曲良在《海洋文化概论》作出的定义:“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
”[1]笔者认为海洋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认识、把握、
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科技、文学、艺术、教育、宗教、风俗等等。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中国海洋文化作为世界海洋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滨海地域及海岛的劳动人民在生存发展过程中以海洋为实践对象所创造的一切成果的总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颇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和平性、进取性、开发性、兼容性和探索性等特点。
1、中国海洋文化的现有成绩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数千年中,由于种种原因,海洋文化基本上是一种处于自然状态的潜文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人陆续开展了一些海洋文化工作,到20世纪90年代初,渐渐开始了比较系统的海洋文化研究,对海洋文化的理论也有了较多的探论。
1997年,中国海洋大学成立了海洋文化研究所,这是全国高校中最早成立的专门从事海洋文化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学术机构。
此后,浙江海洋学院、湛江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也相继成立了海洋研究机构。
山东、广东、浙江、福建、江苏、辽宁、台湾等省都召开了不同规模的海洋文化研讨会,并且出版了一些海洋文化方面的刊物、专著和文集,其中较有影响的有:《东方蓝色文明—中国海洋文化传统》、《海洋文化概论》、《中国海洋文化研究》、《海洋文化与社会》、《海洋文化论集》、《海洋中国与世界》等等。
改革开放以来,海洋文化作为先进文化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由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基础较好、快速发展,并且通过临海区位的优势把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空间的生产活动带来的资金、人才、技术、商品、理念等向内陆扩散,带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崛起,对中国社会经济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经过许多的努力,中国海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海洋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逐步加强,海洋文化体制改革有了新的发展,海洋文化市场也正在逐步形成。
当前的中国海洋文化研究,已有良好的社会实践和理论研究基础。
2、中国海洋文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外对海洋的重视,“海洋世纪”的开始,中国海洋经济得到蓬勃发展,海洋文化也揭开了新的一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是中国海洋文化理论研究不够。
目前“海洋文化”学识意识明显已得到了强化,但是由于我国海洋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加之人们认识上的不同和地域上的差异,各自的研究依然依据各自的视角与方法,还没有形成主题学科领域和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脉络的梳理。
研究过程中存在研究力量分散,大都侧重于单一方面的研究,多偏于实用性和地域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洋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二是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水平不高。
现阶段我国海洋文化发展水平还不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满足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宜。
目前国家海洋局以及全社会对海洋文化越来越重视,但是海洋文化研究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海洋文化的生产能力、传播能力、渗透能力、消费能力不强。
三是中国海洋文化国际竞争力不强。
由于海洋发展在国史上长期处于非主流地位,海洋文化在社会各界的宣传不够,人们的海洋意识还不够强,海洋文化没有成为人民群众普遍的关注点,对世界海洋文化现象也缺乏了解,缺少我国自己的海洋文化品牌,国际竞争力薄弱,不能平等地与其他海洋大国的海洋文化对话。
二、中国海洋文化面临的挑战
21世纪将迎来海洋大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海洋发展战略,力图在新世纪抢占海上竞争的制高点,中国作为太平洋西岸的海洋大国,面对海洋世纪的全球性海洋竞争,中国海洋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1、海洋世纪对中国海洋文化的要求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对于我国未来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空间。
从长远看,中国要完成民族复兴如果不具备向海洋发展的能力,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
“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物质前提” [2],随着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需要和利用的范围不断扩大,我国沿海大陆架有38个沉积盆地,海底矿产资源分布广、种类多、含量高,但是在涉海活动中,我国存在过于着重眼前经济利益,海
洋开发强度日益加剧,常常不能因地制宜地考虑到海洋区域的自然特性和人文特性,进而造成海洋生态造成严重破坏,海洋环境污染增多。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海洋形势也不容乐观,国民对海洋权益受损反应敏感度不高,海洋权益受损反应迟钝。
长久以来国家主权缺失了统一的海洋文化即导致了人民群众对海洋价值认识程度还不高,海洋意识还待加强。
2、海洋经济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影响
21世纪,海洋经济已越来越成为国际上关注的一个焦点,发展海洋经济成为经济和资源开发的重头戏。
从社会全面发展的角度看,经济和文化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方面。
[3]在历史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变迁中,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发展的前提,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海洋文化发挥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的作用。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活动的不断扩展,经济全球化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在不断加强。
2003年5月9日,国务院批准实施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这标志着我国海洋经济将进入一个长足发展的新时期,同时也预示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将构架起我国海洋新文化发展的平台。
海洋经济的发展对海洋文化的复兴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必将作用于海洋文化的发展。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经济效益,主要是由于海洋文化的开发力度不够,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建设先进的海洋文化,提高国民海洋
意识,实施海洋开发,发展海洋经济。
3、西方海洋文化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冲击
早在7000年前中国海洋文化就开始了向外交流,中国传统的海洋产业、海洋贸易和海洋科技曾经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
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海洋文化遭遇西方海盗式、掠夺式的海洋文化袭击和重创,致使中国传统海洋文化在近现代社会的失落和败北。
西方国家利用海洋霸权政治,强行将西方的商品海洋文化大肆渗透进中国海洋文化。
西方的海权意识、海洋观念也随之而来渐渐进来。
在东西方文明的激烈碰撞和冲突中,中华民族付出了及其惨重的代价,传统的海洋文化丧失了本来具有的优势,导致近代以来人们对中国海洋文化历史传统的低视和误解。
中国古代一直以农业立国,海洋意识逊于西方,国人的海洋观念较为薄弱,缺乏全面规划、经营、管理海洋的思想和措施。
今天,我们要善于学习西方海洋文化的长处,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西方海洋文化或者地引入西方海洋文化的某一个或几个价值体系,而忽略了我们民族对它的接受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三、发展中国海洋文化的对策建议
海洋文化作为一种强大的“文化力”,也是“海洋世纪”综合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切实搞好海洋文化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国民的呼唤,也是海洋强国建设的迫切需要。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海洋文化发展目标
文化的指导思想作为文化的灵魂,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
在海洋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既要着眼当前的利益又要立足于长远发展,而且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贯彻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营造海洋文化特色。
开发利用海洋不光是发展海洋科技、海洋经济,应是一个全面的概念,其中包括海洋意识与海洋观念,人与海洋的相互作用,海洋人文社会机制的建立和发展等等。
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科学发展观也提倡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协调发展的。
在我国海洋文化建设过程中要追求人与海洋的和谐、人与人的合作,制造以人为本的海洋文化氛围,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我们不仅要实现海洋经济发展,促使海洋生态得到良性循环,还要更好地利用海洋资源与环境进一步发展海洋经济,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
2、继承和创新优秀成果,增强海洋文化交流合作
在海洋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要建设海洋文化,就要对我国海洋文化的进行良好传承和延续,对国外海洋文化进行吸收与创新,这样才能构建有鲜明民族性又有世界先进性的海洋文化体系。
一种新文化创建历程,需要注意的是创新的同时,也有着对传统的重新解释和选择性继承。
[4]一直以来,我国对传统海洋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开发是不够的,传统海洋文化的散落和民间手工艺术的大量失传使海洋文化趋向失语,如现今海岛渔民的变迁使其特有
的海洋民俗文化的流失,一些海洋文化遗址的损坏等等。
我们要在收集,整理海洋文化遗产的时候,应本着研究与建设相结合、保护与开放相结合,建立海洋文化遗产研究保护机构,继而才能更好地建设有我国特色特色的海洋文化,体现出民族的特质内涵。
在建设我国海洋文化的过程中,除了要以我国民族的传统海洋文化为立足点,还要适应社会经济与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用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思维创建海洋的文化理念,增强海洋文化的交流合作,并进行整合和提炼,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3、宣传与教育相互结合,开展各类海洋文化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洋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人们的海洋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海洋国土意识、海洋管理意识、海洋环境意识等深入人心,但总体上海洋文化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至今我国的宪法里也没有提及‘海洋’两个字,中华世纪坛只铺了象征960万平方千米黄色国土的960块砖;在中小学生用的地理教科书里至今找不到我国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可以主张的管辖海域” [5]。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我们要发展海洋文化,需要增强国民海洋意识,普及海洋知识和提高海洋意识,进而形成全社会关注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的良好氛围。
在国民海洋意识教育过程中提倡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沿海城市可以开展各类海洋文化活动,如近年来,各省纷纷通过举办海洋文化节庆活动(如:舟山国际沙雕节、玉环海岛文化节、福建滨海地区的“祖玛文化节”等等),
打造海洋系列博物馆(如:海洋渔业、灯塔、岛礁、海防等等多个主题博物馆)等等,可以使中国海洋文化与民间风俗更加融合,让更多的国民认识体会到海洋文化的丰富内涵,提高海洋意识,从而加快海洋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7-8.
[2]肖前,李秀林,汪永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6-67.
[3]伊辉延.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c].国家海洋局直属机构党委办公室.中国海洋文化论文选编.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114. [4]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96.
[5]郁志荣.注重海洋意识和海洋理论[j].瞭望新闻周刊,2007,08-21.
[6]杨国桢.瀛海方程——中国海洋开发理论和历史文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7]李明春,徐志良.海洋龙脉——中国海洋文化纵览[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