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与原则性
数据库设计原则
数据库设计原则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据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
数据库作为管理和组织数据的重要工具,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个合理有效的数据库设计,对于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据库设计原则,以帮助你更好地设计和优化数据库。
一、数据完整性原则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为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实体完整性:每个表必须有一个唯一的主键来识别记录。
主键不允许为空,并且必须唯一标识每一行数据。
2. 属性完整性:字段的取值必须满足事先定义的约束条件,例如数据类型、长度等。
3. 参照完整性:在多个表之间建立关联关系时,必须保证外键的参照完整性。
即外键值必须存在于被参照表的主键中。
二、范式化原则范式化是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用于规范化数据模型。
常用的范式有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具体原则如下:1. 第一范式(1NF):对于一个关系模式R,如果R中的每一个属性的取值都是不可再分的,那么R就满足第一范式。
2. 第二范式(2NF):在满足第一范式的基础上,如果R中的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那么R就满足第二范式。
3. 第三范式(3NF):在满足第二范式的基础上,如果R中的非主属性不传递依赖于主键,那么R就满足第三范式。
范式化的设计可以避免数据冗余和更新异常,提高数据的存储效率和查询性能。
三、性能优化原则优化数据库性能是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优化原则:1. 合理选择数据类型:选择适合的数据类型可以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提高查询速度。
2. 创建索引:合理创建索引可以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
主要对经常被查询的字段进行索引创建。
3. 分区设计:对于大型数据库,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进行分区设计,以减少查询的范围,提高查询效率。
4. 缓存数据:对于经常查询的数据,可以缓存到内存中,以减少磁盘IO的次数,提高查询速度。
四、安全性原则数据库的安全性是保护数据免受未经授权访问和恶意攻击的重要因素。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对于企业的决策和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数据库的设计和规范化则是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的关键。
本文将从数据库设计原则、规范化过程以及数据一致性与完整性保障方面进行讨论。
一、数据库设计原则数据库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以下是一些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够帮助我们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
1. 合理划分数据表:将数据按照其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划分,形成多个数据表。
通过合理的数据表划分,能够减少数据冗余和冗长,提高数据查询效率。
2. 定义适当的字段:在数据库表中定义合适的字段,确保每个字段存储的数据类型和长度都是符合实际需求的。
这样能够避免数据溢出或数据类型不匹配的问题。
3. 设定有效的主键:为每个数据表设定一个唯一标识,即主键。
主键能够确保每条记录的唯一性,方便数据的查询和关联。
4. 建立合适的索引:通过创建索引来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性能。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字段作为索引,能够加快查询速度,并提高数据的一致性。
二、规范化过程规范化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步骤,通过将数据库分解为多个关系表,从而减少数据冗余,并确保每个关系表都符合一定的规范化要求。
常用的规范化形式有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
1. 第一范式(1NF):确保每个字段都是原子性的,不可再分解。
即每个字段中的值都是不可再分解的最小单位。
2. 第二范式(2NF):在1NF的基础上,消除非主键字段对主键字段的部分依赖。
即每个非主键字段都必须完全依赖于主键字段。
3. 第三范式(3NF):在2NF的基础上,消除非主键字段对其他非主键字段的传递依赖。
即任何非主键字段都不依赖于其他非主键字段。
通过规范化的过程,我们能够将数据表分解为更小、更精确的关系表,减少冗余数据,提高数据的一致性。
三、数据一致性与完整性保障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原则与技巧
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原则与技巧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运营的核心资产之一。
而数据库作为存储和管理数据的关键工具,其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可扩展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因此,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原则与技巧对于开发高质量的应用程序和确保数据的高效管理至关重要。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1、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指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准确、一致和可靠。
这包括实体完整性(确保表中的每行都有唯一的标识符)、参照完整性(确保表之间的关系正确)和域完整性(确保数据的值在预定义的范围内)。
例如,在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学生表中的学号必须是唯一的,课程表中的课程编号也必须是唯一的。
同时,成绩表中的成绩必须在 0 到 100 之间。
2、数据一致性数据一致性是指在数据库的不同部分和不同操作中,数据保持相同的含义和格式。
为了实现数据一致性,需要在设计时定义明确的数据规则和约束条件。
比如,在一个库存管理系统中,如果一个商品被出库,那么库存数量应该相应地减少,而且在任何查询库存的操作中,都应该得到相同的准确数量。
3、最小冗余冗余数据是指在数据库中多次重复存储相同的信息。
过多的冗余会导致数据不一致、存储空间浪费和更新操作的复杂性增加。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适当的冗余可以提高查询性能。
例如,在一个订单管理系统中,可以在订单详情表中存储商品的名称和价格,而不是每次查询都从商品表中获取,这样可以减少表连接的操作,但需要确保在商品信息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更新。
4、可扩展性设计的数据库应该能够轻松适应未来数据量的增长和业务需求的变化。
这意味着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可能的扩展方向,例如添加新的表、字段或关系。
例如,如果一个电商平台预计未来会增加新的商品类别,那么在设计数据库时应该预留足够的灵活性,以便能够方便地添加相关的表和字段。
5、性能优化数据库的性能是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这包括合理选择数据类型、创建合适的索引、优化查询语句等。
数据库设计原则范文
数据库设计原则范文1.数据库的规范化:数据库的规范化是指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解,以消除冗余和更新异常,并提高数据的一致性。
数据库规范化的目的是减少数据冗余,降低数据重复存储的风险,并保持数据一致性。
2.表与字段的命名规范:为了提高数据库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需要对表和字段进行规范的命名。
命名应尽量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长的名称,同时要具备一定的描述性,以便于理解其含义。
3.设计合适的数据类型:在数据库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数据类型有不同的存储方式和存储空间,选用合适的数据类型能够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存储效率。
同时,应该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数据类型,以减少存储空间的浪费。
4.设计适当的索引:索引是加速数据库查询的有效方法,它能够提高查询效率和数据检索的性能。
在设计数据库时,需要根据查询需求和数据访问模式来设计适当的索引。
索引的设计原则是:将最频繁查询的字段作为索引字段,并在表的字段上避免重复索引。
5.数据库完整性约束:数据库完整性约束是指保证数据库数据的有效性和一致性的规则。
在数据库设计中,应该根据业务需求定义适当的完整性约束,以避免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引起的数据不一致性和错误。
6.关联和连接的设计原则:在数据库设计中,应该合理使用关联和连接来处理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关联和连接是数据库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能够提高数据的查询效率和数据的可用性。
在设计关系型数据库时,应该合理设计表之间的关系,以便提高数据的查询性能和操作效率。
7.安全性和权限控制:在数据库设计中,安全性和权限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应该根据用户的角色和权限来设计数据库的访问控制策略,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数据的机密性。
数据库的访问控制策略应该包括用户认证和授权、数据加密和审计等措施。
总结起来,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包括规范化、命名规范、合适的数据类型、适当的索引、数据库完整性约束、关联和连接的设计原则以及安全性和权限控制等方面。
如何进行数据库设计与管理
如何进行数据库设计与管理一、数据库设计的概念与目标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实际需求,通过确定数据结构、数据类型和数据关系等方式,创建一个能够高效存储和检索数据的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设计的目标是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提供高效的数据访问和管理能力。
1. 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数据库设计是建立高效、健壮和可扩展的数据库系统的基础。
一个合理设计的数据库可以提高数据的存取效率,加强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降低系统维护成本。
2.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1)需求分析:分析用户的需求,确定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和数据需求。
(2)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出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包括实体、关系和约束等。
(3)逻辑设计:将概念模型转换成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逻辑结构,即关系模型。
(4)物理设计:定义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组织方式,包括索引、分区、目录等。
(5)实施与维护:根据设计结果,创建物理数据库,并定期进行性能优化和数据备份等维护工作。
二、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1. 数据库的一致性原则数据在数据库中必须保持一致性,即满足实际需求的基本要求,避免数据冗余和不一致现象。
为此,可以采用合理的数据结构、主键和外键等机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2. 数据库的灵活性原则数据库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
采用泛化和特化等继承关系,可以实现数据库的扩展或修改,而不需要重新设计整个数据库。
3. 数据库的安全性原则数据库应采取安全措施,保护数据库免受非法访问、破坏和数据泄露等威胁。
可以通过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加密和审计等手段实现数据库的安全性。
4. 数据库的性能原则数据库的性能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可以通过合理的索引设计、数据分区和查询优化等方式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效率和响应速度。
三、数据库管理的基本任务数据库管理是指对数据库进行组织、管理和维护的一系列工作。
数据库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1. 数据库的创建与初始化根据数据库设计的结果,创建数据库并初始化数据库的各种参数和配置。
毕业论文 数据库设计
毕业论文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指根据用户需求和系统功能,设计和组织数据库的过程。
数据库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效、可靠、安全的数据库系统,以支持各种业务需求和数据操作。
一、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数据库设计在计算机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数据库设计是构建信息系统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性能、可用性和稳定性。
一个合理的数据库设计能够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降低系统的故障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其次,数据库设计对于数据的组织和管理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一个好的数据库设计能够合理地组织数据,提高数据的存储效率和访问效率,减少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性。
同时,数据库设计还能够提供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的机密性。
最后,数据库设计还对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拓展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个好的数据库设计能够支持系统的扩展和拓展,适应不同规模和复杂度的业务需求。
同时,数据库设计还能够提供灵活的数据操作和查询功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二、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数据库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确保数据库系统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首先,数据库设计需要遵循数据的一致性原则。
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储和使用应该保持一致,不出现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数据库设计需要合理地设计数据表的结构和关系,并且定义适当的数据约束和完整性规则。
其次,数据库设计需要遵循数据的完整性原则。
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储和使用应该符合事先定义的规则和要求。
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库设计需要定义适当的数据约束和完整性规则,限制数据的输入和修改,防止非法和错误的数据操作。
再次,数据库设计需要遵循数据的安全性原则。
数据的安全性是指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储和使用应该受到保护,不被非法和未授权的用户访问和修改。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数据库设计需要采用适当的安全措施和技术,如用户认证、权限管理、数据加密等。
mysql数据表设计原则
mysql数据表设计原则Mysql是一种开源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站和应用程序中。
在使用Mysql时,数据表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mysql数据表设计的原则。
一、概述1.1 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数据库设计是任何软件开发项目的关键步骤之一。
一个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存储和检索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和风险,并使系统更加灵活和可扩展。
1.2 数据表设计原则在mysql中,数据表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规范化、简洁性、可读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等。
二、规范化2.1 什么是规范化?规范化是指将一个复杂的数据结构分解成多个简单的结构,并通过关系连接来实现对这些结构的访问。
规范化可以消除冗余信息,并确保每个数据项只在一个地方存储,从而提高了数据存储和检索效率。
2.2 规范化级别mysql支持三个规范化级别: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
通常情况下,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满足第三范式。
2.3 规范化的优点规范化可以提高数据存储和检索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和风险,并使系统更加灵活和可扩展。
同时,规范化还可以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三、简洁性3.1 什么是简洁性?简洁性是指数据表设计应该尽可能地简单明了,避免不必要的复杂性。
在mysql中,一个简单的数据表通常比一个复杂的数据表更易于维护和管理。
3.2 如何实现简洁性?实现简洁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过度设计。
只需创建必要的字段和索引即可。
(2)避免使用过多的触发器、存储过程等数据库对象。
(3)避免使用过多的外键关系。
外键关系可以增加数据一致性,但也会增加查询时间和写入时间。
四、可读性4.1 什么是可读性?可读性是指数据表设计应该易于理解和阅读。
在mysql中,一个易于理解和阅读的数据表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并降低出错率。
4.2 如何实现可读性?实现可读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有意义的字段名。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数据库的设计是软件开发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数据库的可靠性、易用性、灵活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关于数据库设计的原则:1.需求分析在数据库设计的开始阶段,需要对使用数据库的用户和应用进行仔细的需求分析。
这包括确定每个用户的数据使用需求以及用户如何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需求分析有助于确定数据库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功能要求。
2. 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在设计数据库时,需要确保数据保持一致和完整性。
数据一致性是指数据在不同的位置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保持一致。
而数据完整性是指保持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以确保数据库中不会出现任何无效或重复的数据。
3. 使用合适的数据类型选择正确的数据类型是保持数据库设计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方面。
选择不合适的数据类型会导致数据存在问题以及数据库性能受到影响。
4. 数据库的结构化按照某种结构去设计数据可以确保数据库保持一致和易于维护。
遵循结构化设计的原则,可以使更多的数据存放到单个表中,并且可以轻松地通过索引进行访问。
在数据库的具体实现过程中,设计必须包括具体的表结构,每个表中包含哪些字段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关联等。
5. 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敏感信息有安全威胁无疑。
这些包括账户信息、密码等等。
数据库的设计者应当使用安全保存的方式来储存密码。
过多的人存储密码可能导致泄密事件的发生。
最好的安全策略之一是对所有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另一种是对全局权限进行访问控制。
数据库管理员可以为每个用户或应用程序单独授权。
6. 数据库的性能优化数据库的设计是应考虑到性能方面的。
通过使用合适的数据缓存技术,功能强大的索引,存储空间优化等设计方式,可以如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响应时间,这些设计方法能让数据库处于一个高效的运行状态。
总之,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包括需求分析、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使用合适的数据类型、数据库的结构化、数据库的安全性以及数据库的性能优化。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数据库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来确保数据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数据库设计原则和方法,并探讨如何应用这些原则和方法来制定可靠的数据库设计。
1.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1)合理性原则数据库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数据库的规模、复杂度、数据处理效率、安全性、可维护性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数据库的合理性。
(2)一致性原则数据库中的数据必须保持一致性。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避免出现重复、模糊或冲突的数据,避免不完整或不正确的数据输入,避免数据冗余等问题。
(3)可扩展性原则随着数据库的使用不断增加,应该具备相应的扩展性。
设计时可以考虑设计数据表的扩张性、设计数据类型的扩展性等。
(4)安全性原则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的敏感数据,如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银行卡号等。
因此,数据库设计时必须确保数据的安全性,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加密、权限控制等。
2. 数据库设计的方法(1)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的第一步是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明确数据库的使用需求,包括数据存储、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以及统计分析和报表输出等。
(2)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二步。
在概念设计阶段,应该建立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明确数据库中需要存储的实体、实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属性。
(3)逻辑设计逻辑设计是对概念设计的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化。
在逻辑设计阶段,应该将实体-关系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确定关系的范式和主外键的关系。
(4)物理设计物理设计是将逻辑设计转换为关系数据库的实际物理结构。
在物理设计阶段,应该考虑数据的存储方式、查询效率、数据安全等问题。
3. 数据库设计的注意事项(1)避免数据冗余数据冗余会导致数据不一致、浪费存储空间等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避免数据冗余。
(2)合理设置主键和外键主键和外键是关系数据库中的重要概念,应该合理设置主键和外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数据库设计四大原则
数据库设计四大原则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合理地组织和存储数据的过程。
数据库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数据库的性能、安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因此,数据库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保证数据库的高效运行和良好发展。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设计的四大原则,分别是范式化原则、安全性原则、可伸缩性与可扩展性原则和规范化原则。
一、范式化原则范式化原则是指将数据组织成多个关系表的过程,目的是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范式化原则有多个级别,从第一范式(1NF)到第五范式(5NF),每个级别都有一定的规则和要求。
一般情况下,数据库设计应该遵循第三范式(3NF),即满足以下条件:表内的每一个值都只能被表达一次,即不存在重复的列或行。
表内的每一行都应该被唯一的标识(有唯一键)。
表内不应该存储依赖于其他键的非键信息,即不存在传递依赖。
范式化原则可以有效地避免数据的插入异常、删除异常和更新异常,提高数据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但是,过度的范式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增加了表的数量和连接操作,降低了查询速度和易用性。
因此,在实际的数据库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和数据特点,适当地进行反范式化处理,即在满足范式化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冗余字段或合并表,以提高查询性能和用户体验。
二、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指保护数据库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修改或破坏的过程,目的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
安全性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库管理和使用人员权限分离,即根据不同的角色和职责,分配不同的访问权限和操作权限,避免权限滥用或泄露。
数据库采用合理的加密算法和认证机制,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
数据库定期进行备份和恢复,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数据库及时更新补丁和防火墙,防止数据库被攻击或入侵。
安全性原则是数据库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忽视了安全性原则,可能会导致数据泄露、损毁或丢失,给企业或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或风险。
数据设计原则
数据设计原则数据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良好的数据设计能够帮助机构和企业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数据设计原则,包括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可靠性、可用性以及安全性。
一、数据一致性数据一致性是指在数据库中的数据应该始终保持一致的状态,无论是在数据的录入、修改还是删除过程中。
为了确保数据一致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引入事务管理:使用事务管理机制可以确保数据库操作的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避免数据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或异常情况。
2. 设计数据模型:合理的数据模型能够明确数据之间的关系,避免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二、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应该符合事先定义的规则和约束。
以下是保证数据完整性的几个方法:1. 定义合适的数据类型和长度:根据数据的性质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和长度,避免数据溢出或数据类型不匹配等问题。
2. 添加约束条件:在数据库中可以添加各种约束条件,如主键约束、唯一约束、外键约束等,限制数据的取值范围和关系,从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三、数据可靠性数据可靠性是指数据应该准确无误、可信赖、可重复使用。
以下是提高数据可靠性的几个要点:1. 错误处理和容错机制:在数据的录入、修改和删除过程中,需要设立错误处理和容错机制,及时捕获和处理错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采用合理的数据备份策略:定期备份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避免数据丢失或损坏。
四、数据可用性数据可用性是指数据应该随时可用,任何需要的用户都能够方便地访问和使用数据。
以下是提高数据可用性的几个方法:1. 设计合理的数据库架构:合理的数据库架构能够提高数据的访问效率和响应速度,降低数据访问的复杂度。
2. 使用缓存技术:将经常访问的数据缓存在内存或其他介质中,能够加快数据的访问速度,提高数据的可用性。
五、数据安全性数据安全性是指数据应该受到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修改或删除。
数据库设计规范与数据模型管理
数据库设计规范与数据模型管理数据库设计规范和数据模型管理是任何一个项目的关键组成部分。
良好的数据库设计规范和有效的数据模型管理能够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可扩展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设计规范的重要性,并探讨数据模型管理的最佳实践。
一、数据库设计规范的重要性良好的数据库设计规范是确保数据库系统可靠性和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遵循一致的设计规范可以减少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错误和冲突,提高开发效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库设计规范:1. 数据库命名规范:明确的命名规范能够让开发人员更易理解数据库结构,减少混淆和误解。
例如,表名和列名应该使用具有描述性的名称,并尽量避免使用缩写或简写。
2. 数据库表的范式规范:范式是规范化数据库设计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减少数据冗余和数据异常,提高查询性能。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范式规范,避免过度范式化或反范式化。
3. 约束规范:合理使用主键、外键、唯一约束、默认值等约束可以保证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
例如,主键应该是稳定且唯一的标识符,外键应该与关联表的主键对应。
4. 索引规范:适当使用索引可以提高查询和连接性能。
但索引也需要适当的选择和使用,避免冗余和重复索引的情况,以提高写入性能和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
二、数据模型管理的最佳实践数据模型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它描述了数据的组织结构、关系和约束。
有效地管理数据模型可以确保数据库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以下是一些最佳实践:1. 使用可视化工具:使用可视化工具来设计和管理数据模型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和减少错误。
流行的数据库建模工具如ERwin、PowerDesigner和MySQL Workbench等,它们提供直观的界面和自动化的功能,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进行数据库设计和管理。
2. 版本管理:数据模型随着项目的演化和需求变化而改变。
因此,使用版本管理工具如Git、SVN等对数据模型进行版本控制是很有必要的。
版本管理可以追踪模型的变化、恢复之前的版本,并允许多人协同开发时的冲突解决。
数据库设计原则
数据库设计原则数据库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软件系统的性能、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一个合理的数据库设计能够提高系统的效率、减少数据冗余以及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确保数据库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数据库设计原则。
一、需求分析在进行数据库设计之前,需要对系统的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和了解。
只有明确了系统的需求,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数据库。
需求分析的过程包括搜集用户需求、定义数据流程、制定数据库使用场景等。
通过深入了解需求,可以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为后续的数据库设计奠定基础。
二、遵循范式规范范式是数据库设计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数据库中数据之间的关系。
在设计数据库时,应尽量遵循范式规范,以减少冗余数据,提高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
1. 第一范式(1NF):确保每个数据项具有原子性,不可再分解。
2. 第二范式(2NF):除了满足1NF外,还要求非主键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
3. 第三范式(3NF):除了满足1NF和2NF外,还要求非主键属性之间没有传递依赖关系。
三、合理选择数据类型在设计数据库时,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数据类型具有不同的存储大小和计算成本,在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较小的数据类型。
数据库中常用的数据类型包括整数、浮点数、字符型、日期型等。
合理使用这些数据类型,可以节省存储空间,提高查询性能。
四、建立适当的索引索引是提高数据库查询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数据库中的某些列建立索引,可以加快数据的查找速度。
在建立索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对经常进行查询的列建立索引,可以提高查询效率。
2. 对于大表来说,建立过多的索引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
3. 对于频繁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表,索引的维护成本可能会很高,需要谨慎使用索引。
五、关联数据表在数据库设计中,关联数据表是非常常见的操作。
通过在不同的表之间建立关联关系,可以实现数据的关联查询、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数据库设计是创建和维护数据库的过程,它是系统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一个合理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如下:1.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它是数据库设计中最基本的原则。
数据完整性可以通过定义关系约束、主键约束、外键约束等来保证。
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数据的完整性,以避免数据错误和冗余。
2.数据独立性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和应用程序之间的独立性。
在数据库设计中,应该将数据和应用程序分开设计,以便于修改和维护。
数据独立性可以通过使用视图、存储过程等技术实现,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3.数据冗余性数据冗余性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存储相同的数据。
数据冗余性不仅会浪费存储空间,而且容易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
在数据库设计中,应该尽量避免数据冗余,以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
4.数据安全性数据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不被非法访问、修改或删除。
在数据库设计中,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定义访问权限、加密存储、备份和恢复等,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5.数据可靠性数据可靠性是指系统能够正确地处理和存储数据。
在数据库设计中,应该采用合适的技术和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例如,定义适当的数据类型、采用合适的索引、优化查询语句等。
6.数据的易用性数据的易用性是指用户能够方便地访问和使用数据。
在数据库设计中,应该采用合适的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以便于用户查询和操作数据。
例如,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模型、定义合适的数据表和字段等。
7.数据的可扩展性数据的可扩展性是指系统能够方便地扩展和修改数据结构。
在数据库设计中,应该考虑到系统的未来发展,采用合适的数据模型和技术,以便于系统的扩展和升级。
8.数据的性能优化数据的性能优化是指通过优化数据库结构和查询语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在数据库设计中,应该采用合适的索引、分区、缓存等技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库成为了各类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无论是企业的业务管理、在线购物平台,还是社交媒体应用,都依赖于高效、准确和可靠的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数据。
而一个良好的数据库设计是确保数据库能够满足业务需求、提高性能、保证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那么,数据库设计都有哪些基本原则呢?一、数据完整性原则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准确、一致和可靠。
这意味着数据应该符合预定的规则和约束条件,避免出现错误或不一致的情况。
首先,实体完整性要求每个表都有一个主键,主键的值必须唯一且不能为空。
主键用于唯一标识表中的每一行数据,确保不会出现重复的记录。
例如,在一个“用户表”中,“用户ID”可以作为主键,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 ID。
其次,参照完整性确保了表之间的关系准确无误。
当一个表中的外键引用另一个表的主键时,被引用的主键值必须存在。
比如,在“订单表”中有一个“用户ID”的外键,那么这个“用户ID”必须在“用户表”的主键中存在。
最后,域完整性规定了每个列的数据类型、取值范围和约束条件。
例如,一个“年龄”列应该是整数类型,并且取值范围在合理的范围内。
二、数据一致性原则数据一致性意味着在数据库的不同部分和不同操作中,数据的表现应该是一致的。
这包括逻辑一致性和时间一致性。
逻辑一致性要求数据在逻辑上是合理和正确的。
例如,如果一个订单状态从“未支付”变为“已支付”,那么相应的支付金额和支付时间等信息也应该更新并且符合逻辑。
时间一致性则关注数据在时间维度上的准确性。
例如,在记录交易数据时,交易发生的时间应该准确无误,并且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存储和处理。
为了确保数据一致性,通常需要使用事务来处理一系列相关的操作。
事务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ACID 特性),可以保证一组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从而避免数据处于不一致的中间状态。
三、数据冗余最小化原则数据冗余是指在数据库中多次重复存储相同的数据。
数据库设计的九大原则
数据库设计的九大原则作为一个数据库管理员或者开发人员,在进行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数据库的高效性、扩展性、安全性以及易用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数据库设计的九大原则。
1. 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在数据库中,不同的表之间需要保持一致性。
这意味着,每个表都应该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并且这个标识符应该在所有表中保持一致。
此外,如果某个表中的数据发生了改变,那么该表所关联的其他表中的数据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更新。
2. 数据库的可扩展性数据库的可扩展性是指当数据量增加时,数据库仍然能够保持高效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这一点,数据库需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类型和索引。
此外,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分区和优化来提高查询速度。
3. 数据库的安全性保障数据安全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
需要通过使用访问控制和加密等措施来确保数据的安全。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备份和数据恢复,以减少数据丢失或损坏的风险。
4. 数据库的易用性数据库设计需要考虑到数据库的易用性,使用户能够方便地访问数据。
需要提供易于使用、直观的界面和良好的文档,以减少用户学习数据库的成本。
5. 保持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库中的数据应该始终处于有效状态,并且需要满足特定的限制和规则。
这就需要设置合适的检验约束,以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6. 数据库的标准化标准化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应该符合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这能够提高数据的维护和管理效率,并防止不必要的冗余数据。
需要遵守标准化原则,尤其是第一范式和第二范式。
7. 数据库的适当性数据库的设计应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
需要考虑数据的类型、大小、复杂度、访问模式等因素,并相应的进行技术选择。
需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库引擎、数据容量方案、操作系统、导入和导出工具等。
8. 数据库的稳定性稳定性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之一。
这意味着数据库需要有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应该采用冗余设计来保证数据库的可用性并预防数据丢失。
同时,还需要合理的规划容量和性能,来满足使用需求。
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及技巧
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及技巧数据库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数据库设计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之一。
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企业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和系统的可扩展性,因此,数据库设计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及技巧。
一、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1. 数据库设计是信息系统的核心信息系统的设计离不开数据存储与处理,而数据库设计是信息系统的核心。
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具有较高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可以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2. 数据库设计能保证数据一致性数据一致性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确保数据存储的一致性,避免数据冗余和重复,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稳定的数据存储和管理。
3. 数据库设计能提高数据的安全性通过数据库设计,可以设置不同的用户权限和访问权限,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确保数据的可访问性和可控性,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合法性和完整性。
4. 数据库设计能提高数据库的性能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响应速度,避免数据库访问造成的效率和资源浪费,保证企业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
二、数据库设计的技巧1. 基于需求进行设计数据库设计应该基于用户需求进行设计,理解用户业务流程,了解业务需求,考虑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和数据操作的效率,将数据存储在规范的数据表中,确保数据的精确度和一致性。
2. 表关系的设计表关系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表关系时,应该考虑数据的一致性,确保数据表之间的关系清晰明确,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表主键和外键的设计需要统一规范,并根据具体业务需求设置不同的表关系。
3. 设计数据字段好的数据库设计需要注意数据字段的设计。
提高数据字段的规范和唯一性,并对不同的数据字段设置不同的数据类型和长度等约束条件。
4. 数据库命名规范命名规范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的命名规范可以提高数据库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并便于数据库的维护和管理。
在命名时,可以采用具体含义的命名,避免使用单个字母或数字来命名。
设计数据库需要遵循的原则
设计数据库需要遵循的原则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建立高效、可靠且易于维护的数据库系统。
以下是设计数据库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1. 数据库的一致性:数据库应该保持一致性,即数据在不同的地方之间保持一致。
这可以通过使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中的事务来实现。
2. 数据库的完整性:数据库应该保持完整性,即数据应该符合预定义的规则和约束。
这可以通过在数据库中定义适当的约束和触发器来实现。
3. 数据库的可扩展性:数据库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即能够在需要时轻松地添加新的数据和功能。
这可以通过使用合适的数据模型和设计范式来实现。
4. 数据库的性能:数据库应该具有良好的性能,即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处理大量的数据和并发访问。
这可以通过进行适当的索引、优化查询和使用缓存等技术来实现。
5. 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应该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即能够保护数据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修改或删除。
这可以通过使用合适的用户权限和访问控制机制来实现。
6. 数据库的灵活性:数据库应该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即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和技术环境。
这可以通过使用模块化的设计和遵循开放标准来实现。
7. 数据库的易用性:数据库应该具有良好的易用性,即能够方便地进行数据的输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这可以通过使用直观的用户界面和提供合适的文档和培训来实现。
8. 数据库的可靠性:数据库应该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即能够在故障或错误发生时快速恢复并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这可以通过使用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机制、故障转移和冗余等技术来实现。
9. 数据库的可维护性:数据库应该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即能够方便地进行数据库结构的修改、数据的清理和维护等操作。
这可以通过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技术来实现。
10. 数据库的文档化:数据库应该有适当的文档记录,包括数据库设计文档、数据字典、用户手册等。
这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和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数据库。
设计数据库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数据库的一致性、完整性、可扩展性、性能、安全性、灵活性、易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文档化等。
数据仓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重点
数据仓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重点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据的地位愈发重要。
而数据仓库的设计是基于实际需要对企业数据进行归档和整理的一项技术,可以帮助企业高效率地分析数据,为企业提供有用的信息支撑。
本文将介绍数据仓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重点,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建立并维护自己的数据仓库。
一、数据仓库设计的基本原则1. 以业务需求为导向数据仓库的建立是为了支持业务的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以业务需求为导向。
必须深入了解企业业务,根据业务需求对数据进行分类,筛选出需要的数据,并将其进行归档和整理,使得这些数据可以被高效地利用。
2. 正确地划分数据仓库的层次结构在数据仓库的层次结构中,最上层为数据源层,用于收集来自各种数据源的信息;中间层为数据仓库层,用于存储已经经过清理、转换和整合的数据;最底层为应用层,用于提供给决策者、分析师等用户使用的数据仓库数据。
这三个层次结构的设计,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科学的划分,以保证数据仓库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3. 统一管理和标准化在数据仓库设计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数据管理的标准,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模型、数据字典、数据质量控制标准等。
而在数据仓库的建立过程中,也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数据收集、整理、转换和加载的标准化管理流程,以确保数据仓库正常运转。
4. 保证数据仓库的可拓展性数据仓库的建立是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不断地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扩展和升级。
因此,在数据仓库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未来的扩展和升级,确保数据仓库的可拓展性和灵活性。
二、数据仓库设计的重点1. 数据仓库建设规划数据仓库建设的规划是设计数据仓库的重点之一,它需要定义数据仓库的目标和任务、可行性分析、建设周期和投资费用等。
该规划需要在业务团队、IT部门和管理层三方面的合作下突破,确保规划方案可行、经济性强且能够满足业务需要。
2. 数据分析需求分析数据分析需求分析是设计数据仓库的关键所在。
需要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确定需要分析的数据,确定需求清单,并协调业务部门和IT技术部门沟通,以确保达到业务部门对数据需求的完整覆盖。
数据库设计在系统开发中的作用
数据库设计在系统开发中的作用在系统开发的这个大家庭里,数据库设计可真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像是厨房里那把万用刀,缺了它,做啥都不顺。
想想看,数据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点滴记录,没了这些记录,生活就像无米之炊,根本无法展开。
数据库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运作,就像一辆车的发动机,发动机不给力,车再好也是空谈。
大家可能会觉得,数据库设计好像就是个技术活,其实不然,这里面的艺术可多着呢,怎么组织数据、怎么处理数据,真的是一门学问。
就拿用户体验来说吧,用户在用系统的时候,数据能不能快速被调用,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感受。
试想一下,你在网上购物,点了个商品,结果等了老半天才加载出来,那心情可想而知,简直是“心急如焚”。
而如果数据库设计得当,数据能迅速呈现,用户自然会觉得,哇,这系统真是又快又稳,心里那个美呀,忍不住要点赞。
好的数据库设计就像一位优秀的服务员,能在你需要的时候,迅速把你想要的东西送到眼前,真是“宾至如归”。
再说说数据的安全性,毕竟在这信息化的时代,数据就像是公司的命根子,丢了可就麻烦大了。
数据库设计得合理,能够有效防止数据泄露,就像是在门口装了一个防盗门,谁也进不来。
这时候,设计者就像是那位精明的保安,随时警惕着潜在的危险。
要是设计不当,那简直就像是给了小偷开门的钥匙,任人进出,这后果可真是不堪设想。
数据库设计还有个绝对牛的地方,那就是灵活性。
想想看,数据的更新和修改频率有多高,设计得灵活了,随时都能跟上业务的变化。
就像人要是能够适应变化,生活自然会顺风顺水。
现在很多企业都追求快速发展,数据结构一旦不灵活,想改个东西就得像搬山一样,耗时又费力。
想要把事情做得漂亮,灵活的数据库设计真是关键,能够像变魔术一样,轻松应对各种变化。
我们在说到数据库设计时,往往会忽视一个最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沟通。
设计者、开发者和用户之间的沟通就像是酱油和醋,缺一不可。
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才能把数据库设计得更好,避免后期反复修改,浪费时间和精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起数据库设计,相信大家都明白怎么回事,但说起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我想大家也只是停留在概念上而已,到底如何重要?怎么重要呢?今天就将我至今为止的理解向大家阐述下。
一个不良的数据库设计,必然会造成很多问题,轻则增减字段,重则系统无法运行。
我先来说说数据库设计不合理的表现吧:
1、与需求不符
因为这个原因造成的改动量往往是最大。
如果进入编码阶段的话,很可能会直接让你崩溃掉。
2、性能低下
含有大数据量的表之间的关联过多;没有合理的字段设计来用于查询而造成的SQL查询语句很复杂;对于大数据量的表没有采用有效的手段去处理;滥用视图等。
3、数据完整性丧失
含有主外键关系的表之间关联字段的设计方式不合理,造成更新与删除操作后程序容易出错或不完善;使用了已经删除或丢失掉的数据。
4、可扩展性性太差
表设计的与业务绑定的太紧密、单一,造成表的可拓展性、可修改性太差,无法新需求的要求。
5、非必要数据冗余量太大
没用的垃圾数据存储过多,不仅占用资源,还影响查询效率。
6、不利于计算或统计
缺少必要的联系性或统计性字段或用于计算统计的字段分散于多个表中,造成计算统计的步骤繁琐,甚至无法计算统计。
7、没有详尽的数据记录信息
缺少必要的字段,造成无法跟踪数据变化、用户操作,也无法进行数据分析。
8、表之间的耦合性太大
多张表之间关联的过于紧密,造成一张表发生变化而影响到其他表。
9、字段设计考虑不周
字段长度过短或字段类型过于明确,造成可发挥、可拓展的空间太小。
大多数的程序员对于软件开发的出发点认识不是很明确,总是认为实现功能才是重要的,在简单了解完基本需求后就急忙进入编码阶段,对于数据库设计思考的比较少、比较简单,大多设计都只停留在表面上,这往往是要命的,会为系统留下很多隐患。
要么是写代码开发过程中才发现问题,要么就是系统上线运转后没多久就出现问题,还有可能给后期维护增加了很多工作量。
如果到了那个时候再想修改数据库设计或进行优化等同于推翻重来。
数据库是整个软件应用的根基,是软件设计的起点,它起着决定性的质变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对数据库设计高度重视起来,培养设计良好数据库的习惯,是一个优秀的软件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条件!那么我们要做到什么程度才是对的呢?下面就说说数据库设计的原则:
1、数据库设计最起码要占用整个项目开发的40%以上的时间
数据库是需求的直观反应和表现,因此设计时必须要切实符合用户的需求,要多次与用户沟通交流来细化需求,将需求中的要求和每一次的变化都要一一体现在数据库的设计当中。
如果需求不明确,就要分析不确定的因素,设计表时就要事先预留出可变通的字段,正所谓“有备无患”。
2、数据库设计不仅仅停留于页面demo的表面
页面内容所需要的字段,在数据库设计中只是一部分,还有系统运转、模块交互、中转数据、表之间的联系等等所需要的字段,因此数据库设计绝对不是简单的基本数据存储,还有逻辑数据存储。
3、数据库设计完成后,项目80%的设计开发在你脑海中就已经完成了
每个字段的设计都是有他必要的意义的,你在设计每一个字段的同时,就应该已经想清楚程序中如何去运用这些字段,多张表的联系在程序中是如何体现的。
换句话说,你完成数据库设计后,程序中所有的实现思路和实现方式在你的脑海中就已经考虑过了。
如果达不到这种程度,那当进入编码阶段后,才发现要运用的技术或实现的方式数据库无法支持,这时再改动数据库就会很麻烦,会造成一系列不可预测的问题。
4、数据库设计时就要考虑到效率和优化问题
一开始就要分析哪些表会存储较多的数据量,对于数据量较大的表的设计往往是粗粒度的,也会冗余一些必要的字段,已达到尽量用最少的表、最弱的表关系去存储海量的数据。
并且在设计表时,一般都会对主键建立聚集索引,含有大数据量的表更是要建立索引以提供查询性能。
对于含有计算、数据交互、统计这类需求时,还要考虑是否有必要采用存储过程。
5、添加必要的(冗余)字段
像“创建时间”、“修改时间”、“备注”、“操作用户IP”和一些用于其他需求(如统计)的字段等,在每张表中必须都要有,不是说只有系统中用到的数据才会存到数据库中,一些冗余字段是为了便于日后维护、分析、拓展而添加的,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黑客攻击,篡改了数据,我们便就可以根据修改时间和操作用户IP来查找定位。
6、设计合理的表关联
若多张表之间的关系复杂,建议采用第三张映射表来关联维护两张表之间的关系,以降低表之间的直接耦合度。
若多张表涉及到大数据量的问题,表结构尽量简单,关联也要尽可能避免。
7、设计表时不加主外键等约束性关联,系统编码阶段完成后再添加约束性关联
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团队并行开发,减少编码时所遇到的问题,表之间的关系靠程序来控制。
编码完成后再加关联并进行测试。
不过也有一些公司的做法是干脆就不加表关联。
8、选择合适的主键生成策略
主键生成策略大致可分:int自增长类型(identity、sequence)、手动增长类型(建立单独一张表来维护)、手动维护类型(如userId)、字符串类型(uuid、guid)。
int型的优点是使用简单、效率高,但多表之间数据合并时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手动增长类型和字符串类型能很好解决多表数据合并的问题,但同样也都有缺点:前者的缺点是增加了一次数据库访问来获取主键,并且又多维护一张主键表,增加了复杂度;而后者是非常占用存储空间,且表关联查询的效率低下,索引的效率也不高,跟int类型正好相反。
终上所述,我们可见数据库设计在整个软件开发的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我说的设计原则的第一点,数据库与需求是相辅相成的,我经常把软件开发比作汽车制造。
汽车制造会经过图纸设计,模型制作,样车制造,小批量试生产,最后是批量生产等步骤。
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后一过程是建立在前一过程正确的前提基础之上的。
如果在图纸设计阶段发现了一个纰漏,我们可以重新进行图纸设计,如果到了样车制造阶段发现这个错误,那么我们就要把从图纸设计到样车制造的阶段重来,越到后面发现设计上的问题,所付出的代价越大,修改的难度也越大。
数据库设计难度其实要比单纯的技术实现的难很多,他充分体现了一个人的全局设计能力和掌控能力,所以在今后的项目中大家一定要着重培养这方面的能力,这里我将我的经验分享给了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