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教案新部编本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黑和土地》人教部编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熟练之间的关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场景,尝试仿写,提高写作技巧。
举例解释:
a.生字词的掌握:如“三黑”、“翻土”等,通过朗读、造句等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
1.掌握生字词:熟读、会写生字词,如“三黑”、“翻土”、“耕种”等。
2.理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三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感悟土地对农民的意义。
3.体会情感:通过阅读、讨论,感受作者对土地的珍视和对农民的关爱。
4.学习表达:学习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场景,尝试仿写,表达对土地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b.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分析三黑对土地的热爱、珍视和依赖,从而理解土地对农民的意义。
c.写作技巧: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场景,如“土地像母亲一样滋养着三黑”,让学生仿写类似的句子,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对土地和农民的深厚情感。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进行创意写作时,有些同学表现得不够自信,担心自己的写作水平。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给予鼓励和指导,让他们敢于表达,勇于尝试。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同学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下一次的教学中,尝试采用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让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黑和土地》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三黑和土地》。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标题,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场景,感受土地对人们的重要性;通过学习三黑的形象,理解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依赖。具体内容包括: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主备人:刘小敏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课时/1课时。
《土地资源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
《土地资源》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土地资源是一种分外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仅支持着人类的生存和进步,还承载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本节课我们将进修关于土地资源的知识,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和保卫土地资源。
二、目标1. 了解土地资源的观点及其重要性。
2. 精通土地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3. 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 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和保卫土地资源。
三、导入问题1. 你知道什么是土地资源吗?它为什么重要?2. 你认为土地资源应该如何合理利用和保卫?3. 你觉得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如何?四、进修内容1. 土地资源的观点及其重要性- 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的固体物质及其上的自然条件,是人类社会生存和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
-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体此刻支持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卫、城市建设等方面。
2. 土地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按用途划分,土地资源可以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 土地资源的特点包括不行更生、有限性、多功能性等。
3.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着农田占用、土地沙化、城市扩张等问题。
- 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导致了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4. 如何合理利用和保卫土地资源-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制度。
- 推广勤俭型、绿色型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 加强土地资源保卫,保卫耕地、防止土地沙化、控制城市扩张等。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土地资源的观点、分类、特点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和保卫土地资源。
期望同砚们能够熟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乐观参与土地资源保卫和可持续利用工作,为建设秀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气。
六、教室谈论1. 你认为土地资源的保卫和利用应该如何平衡?2. 你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有何看法?3.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来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卫?七、作业1. 小组谈论:就如何合理利用和保卫土地资源展开谈论,并撰写小结报告。
最新粤人教版地理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课件 (4)
环节二要注意2 0的1 问7 题:
教师要简单介绍16岁对学生的意义。 第一个问题“同样16岁,在他们身上有什么 共同点?”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门,要 引导学生落脚到“生活充实充盈,有价值有意 义”上。
环节三:情境2 0 体1 7验唤醒爱心
场景一:一个老人跌倒了,周围人反应各异;
场景二:公交车上来了一位孕妇,乘客让座还是不让座?
环节三要注意2 0的1 问7 题:
表演的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可以思考:
面对以上场景,自己会如何想、如何做。 提醒表演者一定要把周边人和乘客不同的想法和 做法尽可能生动地呈现出来。 学生谈感想时,要引导学生全面、理性地分析此 类现象,不要仅限于道德方面。
环节四:七嘴八舌大话贡献
所以,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只要我们爱岗敬业, 将自己的生命与他人、集体、国家、民族甚至人类的 命运联系在一起,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环节四要注意的问题:
2017
辩论形式不必太正式,但一定要有理有据, 老师要及时引导,避免把辩论变成吵架。 时间以8-10分钟为宜。
四、板书设计 2017
活出生命的精彩
全班分成两个大组,节自 行设计,准备时间2分钟,表演时间不超过3分钟。 表演完,由表演者分别谈身处场景时自己内心的 感受和想法。
老师总结2 :0 1 7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里,彼此关心、互相帮助,亲如一家。但是现实中, 有时我们却忘记了,这个世界本来是没有温度的, 它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爱心,用爱 心温暖彼此。所以,面对生命的选择,在冷漠与关 切之间,我们必须作出正确的选择——拒绝冷漠, 相互关切。
学习目标
•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热爱生命,勇于创造自己生 命价值的情感。
部编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PPT模版
永久积雪和冰川
戈壁
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是,由于人口 众多,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土地类型齐全,耕 地少,而荒漠、石山、永 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 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 地不足。
阅读材料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耕地后备资源是指自然条件较好,但尚未被开 垦的宜耕土地,它是仅次于耕地的优质土地资源。 据调查,我国除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 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外,真正未利用的荒地很少。全 国后备土地资源总量约1亿公顷,其中,可供开垦种 植农作物的只有1300多万公顷。
03
保护措施
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在农耕地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
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
在易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营造防护林,治理沙化、盐碱化。
阅读材料
我国的耕地危机与永久基本农田建设 随着城市用地的增加和人口的增长,我国的耕 地危机日益突出,人均耕地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初 的0.2公顷降至目前的0.09公顷,耕地总面积已经逼 近国家规定的18亿亩(即1.2亿公顷)红线。
类 型
全
,
耕
地
比 重 小
现 状
耕地、草地、林地→农业用地
课堂小结
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建设 用地
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通常情况下难以利 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利用类型齐全
可利用土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 备耕地资源不足
要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地区分 东部湿润、半湿润区→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区 布不均 西部干旱、半干旱区→草地主要分布区
3.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国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 于18亿亩——这既是中国耕地面积的底线,也是 不能突破的政策“红线”。习近平同志强调,要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 保护耕地。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耕地的是( B ) A.大力开垦荒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提高耕地的生产力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 C.用工业污水灌溉农田 D.发展城镇建设占用大量耕地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第【1】篇〗谈话导入谈话导入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如果你们的妈妈离开你们很久突然回来了,你们会怎么样?2、学生谈谈妈妈回到自己身边的感受。
3、土地对农民来说一样重要,新中国成立前,土地不属于农民,新中国在完成土地改革后,土地重新回到农民手中,看看重新拥有土豆的三黑是怎样对待土地的?2初读古诗初读古诗二、初读古诗,谈谈感受。
1、学生自读古诗,说说你认识了哪些新的生字和词语。
耙、蹚、痒抓抓2、学生再次朗读古诗两遍,说说自己朗读完的感受。
3感受“热爱”三、感受“热爱”。
1、学生朗读诗歌的1-3小节,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三黑对土地的热爱?2、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整个生命”、“投入”、“恨不得”、“恨不得”体会三黑对土地的热爱。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的1-3小节。
4、学生再次齐读课文的 1-3小节。
4体会“热爱”四、体会“热爱”。
学生朗读诗歌的 4-9小节,读到特别能打动你的词语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三黑是如何耙地的?(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三黑就是这样翻着土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地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三黑的精耕细作。
)2、被三黑耙过的土地都变成了什么?发挥你们的想象被耙过的土地还可以变成什么?仿照作者的手法写一小段诗歌。
(被三黑耙过的土地变成了刚梳的头,一张软床。
学生仿写的句子:被三黑耙过的土地,就像天上美丽的云朵,叫人想在上面翩翩起舞;3、思考“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一句,有哪些含义?(学生结合课外的阅读资料,理解之前都是种地主的土地,农民没有土地,现在农民重新拥有了土地,农民的心情很愉悦。
)5感受“喜悦”五、感受“喜悦”。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的10-15小节,思考以下问题:1、耙过地的三黑坐在地头,他在看什么?听什么?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第20课《三黑和土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0课《三黑和土地》选自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课文朗读与解析,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分析“三黑”形象,探讨土地对农民的意义。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课文朗读与解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故事情节。
2.教学难点
(1)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学生能够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尤其是对土地的敬畏之情。
突破方法:教师可通过提问、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2)生字词的正确书写与运用:学生在书写和运用生字词时,容易出错,需要加强指导。
突破方法:教师应反复示范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并通过练习、游戏等方式,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6.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土地的认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课文《三黑和土地》,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词汇、句式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三黑”形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分析“三黑”形象: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找出描述“三黑”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细节,分析“三黑”形象的特点。
举例: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三黑”在课文中的表现,从而分析其形象特点。
(4)土地对农民的意义:学生能够理解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体会作者传达的情感。
举例: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思考土地对于农民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土地的敬畏之情。
6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我们神圣的国土》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2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国家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
5.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6.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7.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培养良好的公民行为规范。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对我国国土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国土在实际中的应用。但课后反思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并不集中,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兴趣不高。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更多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9.提高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培养良好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10.增强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制定计划,并能够有效地完成任务。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今天《我们神圣的国土》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整体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但也有个别学生表现出被动参与的状态,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国土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通过更多具体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新部编版」六上语文20《三黑和土地》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版」六上语文20《三黑和土地》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三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善良、正直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三黑对土地的感情。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土地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土地的文章——《三黑和土地》。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学生分享朗读感受,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课堂讲解1.逐段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段:介绍三黑的背景和土地的情况。
第二段:描述三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第三段:讲述三黑为了让土地丰收而努力耕作的过程。
第四段:描绘丰收的景象,展现三黑的喜悦。
2.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三黑对土地的感情?五、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家长签字确认。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课堂讲解1.深入分析课文,探讨三黑对土地的感情。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土地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土地的短文。
2.家长签字确认。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三黑和土地》,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性,体会到了三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3.2 《土地资源》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土地资源》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本节教材内容包括“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地区分布不均”、“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三个方面,教材在地形、气候之后安排土地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是促进和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之一,是人类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物质基础。
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关于本节内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土地资源与人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认识开发、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意义;从区域的视角说明人类活动与资源的关系,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能够在生活、学习中积极参与相关的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三.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和耕地、林地、草场、沙漠的分布特点,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和了解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难点:认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地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学情分析经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对我国的自然资源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对中国自然环境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已经建立了初步的思维框架。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其在分布领域上的差异,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五.课前准备本节课是智慧教育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教学助手,推送微课和课件,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
六.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改编的《中国的土地资源》流行歌曲导入,活跃课堂气氛。
2.课前反馈展示总结学生课前导学的提交和批阅情况,对部分优秀作业进行展示与表扬。
3.小组合作释疑小组探讨1:问题一:土壤、土地和土地资源有什么区别?问题二:你能区分戈壁、沙漠与荒漠吗?问题三:“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什么意思?小组探讨2:假如你是一名“土地规划师”,请你针对沙漠、雪山、高寒荒漠、石山等难以利用的土地,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19《三黑和土地》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19《三黑和土地》优质课说课稿《三黑和土地》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本课是一篇小说,通过描述三黑为保卫土地而奋斗的故事,传递了爱护环境、珍惜土地资源的主题。
本篇课文情节紧凑,语言生动,情感丰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和珍惜土地资源的意识,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理解,使学生初步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掌握其中的表达方法和语言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小说中三黑为保护土地而奋斗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土地资源,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说故事情节,感受小说的情感色彩。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教材、图片、板书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1. 引入话题:教师出示一幅农田的图片,师生共同谈论“农田”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土地资源的话题。
2. 导入课文:教师出示标题“三黑和土地”,师生一起思考,猜测课文讲述的是什么样的故事。
二、阅读与理解(约10分钟)1. 教师进行课文导读:教师向学生介绍小说的背景,并告诉学生本篇小说是讲述三黑为保卫土地而奋斗的故事。
2.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 教师提问:教师提问“三黑是什么样的小动物?它为什么要保护土地?”引导学生思考。
4.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纠正并引导学生理解小动物保护土地的意义。
5. 教师解读:教师解读小说中的语言技巧和描写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三、深化与拓展(约15分钟)1. 小组讨论:教师分成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谈谈自己对小说的理解,以及如果是他们会怎么保护土地。
2. 学生演绎:教师组织小组进行小说情节的演绎,学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扮演,展示出对环保与土地保护的理解。
3. 学生总结: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感受。
土地资源-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土地资源-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土地资源的定义和状况。
2.了解如何保护土地资源并正确利用它们。
3.掌握有关土地利用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1.土地资源的定义和状况。
2.如何保护土地资源并正确利用它们。
教学难点1.有关土地利用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1.讲授法。
介绍土地资源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案例分析。
2.互动讨论法。
鼓励学生就如何保护土地资源进行讨论,并共同探讨各种方法。
3.观察实验法。
通过观察实际情况来学习土地利用知识。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展示大自然之美,吸引学生注意力。
2.引导学生思考,问及土地资源的含义和重要性,并引出导学目标。
第二步:讲授1.讲解土地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分析全球土地资源状况。
3.介绍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第三步:案例分析1.通过实际案例来分析土地利用和保护问题。
2.让学生讨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第四步: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如何保护土地资源。
2.收集小组讨论的意见,进行总结和讲解。
第五步:知识检测1.发放试卷,考核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评价学生的表现并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1.本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形式,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较好。
2.在案例分析环节,由于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下次课堂可以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初中地理土地资源课程教案
初中地理土地资源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主要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 了解我国国土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3. 培养学生阅读地理图表的方法和技能,从地理图表中获取知识,并运用图表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4.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5. 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媒体: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
三大林区的录像。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学生回答问题。
【板书】土地资源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二、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呢?大家根据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观察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情况。
【板书】二、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三、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板书】三、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必要性。
【板书】四、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说出我国主要土地类型的特点及分布情况。
2. 学生能够分析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阅读方法和技能,获取地理信息。
4.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
部编地理八上《3.2土地资源》[何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治沙、治水等综合治理
“林地”科
“诊断”
“处方”:
1、乱砍滥伐
• 制定法律、法规,加强耕地
2、毁林开荒
的管理和保护
3、水土流失严重 •统一规划,植树造林
•治沙、治水、等综合治理
“建设用地”科
“诊断”
1、盲目发展 2、粗放管理
“处方”: • 制定法律、法规,加强耕地 的管理和保护 •统一规划,有序发展
5. 读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图,用适当的线相连
大小兴安岭 华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 森林 草原草地 以旱地为主的耕地
未利用土地 干旱、半干旱区
主要地形类型
秦岭——淮河一线
根据所学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土地利用 类型
耕 水田 地 旱地
所在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平原、丘陵
平原、高原、丘陵
林地
山地
草地
高原
未利用土地
山地、高原、盆地
根据所学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土地利用 类型
耕 水田 地 旱地
所在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平原、丘陵 平原、高原、丘陵
林地
湿润区
山地
草地
半干旱区
高原
未利用土地 干旱、半干旱区 山地、高原、盆地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问题
钟老师地理课堂之土地资源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国土面积
土地总量
总结
土地资源的利用
……
草场退化
据我国北方和青藏高 原等10个牧业省区统 计,建国后,牧场放 养牧畜头数增加了2~ 3倍,而草场面积却在 减少。严重地过度放 牧,使我布情况,下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优秀教案
《第3课土地改革》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土地改革的原因、目的、内容及历史意义,与第2课《抗美援朝》同为新中国为巩固新生政权而采取的措施,抗美援朝是从外部巩固政权,而土地改革则是从人民内部巩固人民政权,同时又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在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之间起到了一个衔接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完成过程;2.理解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材料的分析,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的作用,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观察、分析的能力;2.通过课前分组收集有关建国前后和现在土地改革方面的资料,阅读相关书籍,拓宽知识面,整理相关信息等活动,掌握收集与整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来“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问题才能真正得到了解决,尤其是当今“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出示歌词。
从歌曲中感受到农民过着怎样的生活?受到谁的欺压?这种状况是什么时候结束的的呢?农民什么时候有了自己的土地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3课土地改革”。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感受旧社会农民生活的悲惨,思考农民生活困苦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1.土地改革的原因出示图片:《刚刚诞生的贫困的新中国》《全国土地改革前耕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2024版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Chapter一年级科学下册内容概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特点与结构02教学方法与手段Chapter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促进交流合作直观演示法辅助利用实物模型使用真实的物体或模型进行演示,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和深入理解。
借助多媒体手段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信息,增强学生的感知体验。
现场实验操作指导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兴趣。
实践活动设计思路分层递进式设计结合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实践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注重过程性评价03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及重难点解析Chapter植物的基本结构植物的生长条件•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1 2 3重点难点教学策略动物的行为分类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动物的行为与环境的关系适应环境和改变环境。
动物的行为习性对其生存的意义。
重难点解析重点:动物的行为分类和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教学策略天气的基本要素温度、湿度、气压、风、云、降水等。
季节的变化规律春夏秋冬四季的循环交替。
天气和季节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重难点解析重点:天气的基本要素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难点教学策略通过气象观测、数据分析、模拟实验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天气和季节变化的科学原理。
地球的基本构造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地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等。
重点01难点02教学策略0304实验操作指导与注意事项Chapter选择观察对象准备工具观察并记录拍照或画图多角度观察从不同角度观察植物,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特征。
保持耐心和细心植物观察需要时间和耐心,要仔细观察并记录每一个细节。
比较分析将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不同时期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发现其生长规律和特点。
选择观察对象准备工具观察动物的行动路线、食物选择、社交行为等,记录其行为特点和规律。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6《我们神圣的国土》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6《我们神圣的国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神圣的国土》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以及地理特点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爱自然资源的思想感情。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旨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的国家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中国的地理位置有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国土的认识较片面,缺乏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知识点需要借助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进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以及地理特点等,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爱自然资源的思想感情,增强国家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中国的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以及地理特点等知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国土的认识,激发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祖国的美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中国的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知识。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国的地理特点,总结各自的收获。
4.成果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5.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国土、珍爱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国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地理《土地资源》教案范文
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地理教学中的《土地资源》知识对于学生了解地球生态环境、发展建设、生产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围绕《土地资源》教案范文展开,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等内容。
2. 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其类型;(2)了解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并掌握如何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二、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通过场景的设计,让学生置身于实践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2. 视频辅助教学法视频辅助教学法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教材,让学生在视觉感受和听觉感知的共同作用下,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材。
3. 课堂讨论法课堂讨论法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自由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身边的土地资源,引发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概念解释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3. 视频教学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组织他们自行查阅资料,讨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5. 情景模拟通过设计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中,并从实践中感受掌握规划编制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6.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自己对于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编制方面的建议和思考。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包括听讲、思考、讨论、积极参与情景模拟等方面。
2. 作业评估教师通过布置相关作业来检验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并通过作业的设计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土地资源》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2、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种类及分布状况。
3、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每一寸土地。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大量资料和学生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发展学生的地理信息能力开展教学。
3、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土地资源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2、重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课本,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种类及分布状况。
三、教学难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种类及分布状况。
四、课时安排
0.5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谁能说出它的优势
和劣势?
新课讲解:
一、土地资源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
(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
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
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学生活动略。
教师小结:同学们讨论的既热烈又充分,现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小结如下:
(1)由于我国面积辽阔,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复杂多样,加上各地农业发展的历史、生产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等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
大部分土地经过人工改造利用已成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占总面积的63.9%)等,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约占总面积的17%),但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至今未能利用,仍为戈壁、荒漠、高
寒石山(约占总面积的19.1%)。
(2)从同学们的概括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从文字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对发展农业是一种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想方设法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山地的比重大,山地一般不利于农耕。
利用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交通运输也比较困难,但林、矿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开发山地,保护耕地,增加林地,是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之一;而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又为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区域差异明显
中国地形图、中国降水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彩图秦岭—淮河以北的旱田、彩图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稻田。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西北内陆地区耕地相对集中分布的地方?
(2)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
(3)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
(4)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
归纳总结: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地区。
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
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