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镜与胶囊内镜

合集下载

2020年消化科最常见的内镜检查汇总(全文)

2020年消化科最常见的内镜检查汇总(全文)

2020年消化科最常见的内镜检查汇总(全文)消化内镜是指从口腔、肛门等人体天然孔道或切口、造瘘口等人工通道将内镜插入人体消化系统内,进行相关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诊断、治疗的一种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胃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乙状结肠镜、肠镜、胶囊内镜、磁控胶囊内镜、超声内镜等。

目前,消化内镜是诊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简要介绍不同种类内镜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注意事项,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01胃镜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但此检查具有侵入性,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适。

无痛胃镜检查可解决患者检查时痛苦的问题,但需使用麻醉,增加了麻醉相关风险。

因此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适应证:上腹部不适,疑为上消化道病变,临床不能确诊者。

急性胃出血或原因不明的慢性上消化道出血。

影像学检查发现上消化道病变,但不能明确病变性质者。

需要随诊的病变,如慢性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术后胃、大于2cm的胃息肉等。

意外吞食异物,需要取出者。

需要通过内镜进行治疗者。

胃癌筛查人群:中国胃癌筛查目标人群为≥40岁,且符合下列任一条者,就应该做胃癌的筛查:(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3)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病变;(4)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吸烟、重度饮酒、摄入高盐、腌制饮食等)。

▌禁忌证:相对禁忌证:(1)心肺功能不全;(2)消化道出血,血压波动较大或不稳定;(3)严重高血压患者,血压偏高;(4)严重出血倾向,血红蛋白低于50g/L或PT延长超过1.5秒以上;(5)高度脊柱畸形;(6)消化道巨大憩室。

绝对禁忌证:(1)严重心肺疾患,无法耐受内镜检查;(2)怀疑有休克或消化道穿孔等危重患者;(3)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内镜检查者;(4)消化道急性炎症,尤其是腐蚀性炎症患者;(5)明显的胸腹主动脉瘤;(6)脑卒中患者。

▎注意事项:检查前禁食6~8小时。

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诊断的研究

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诊断的研究

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诊断的研究李左军【期刊名称】《疾病监测与控制》【年(卷),期】2016(0)1【摘要】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研究。

方法分析2005年6月-2015年1月,经胃镜,肠镜检查无阳性发现,疑似小肠疾病者86例进行胶囊内镜检查,86例胶囊内镜检查中26例正常,60例异常。

60例小肠异常者同期行小肠气钡双重造影。

结果86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均获成功。

74例胶囊内镜通过回盲瓣达结肠,12例未在有效时间通过回盲瓣,86例中发现病灶60例,(阳性率70%),其中小肠息肉者为23例,小肠美克尔憩室为6例,小肠炎性改变8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12例,小肠平滑肌瘤11例。

60例胶囊内镜阳性者与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结果对比为胶囊内镜发现小肠息肉为23例,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发现小肠息肉为21例,P为0.5,胶囊内镜发现小肠美克尔憩室为6例,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发现小肠美克尔憩室为3例,P为0.25,胶囊内镜发现小肠炎性改变为8例,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发现小肠炎性改变为0例,P为0.01,胶囊内镜发现小肠毛细血管扩张为12例,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发现小肠毛细血管扩张0例,P为0.00,胶囊内镜发现小肠平滑肌瘤为11例,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发现小肠平滑肌瘤为11例,P为1.00。

结论我们认为胶囊内镜对各种小肠疾病的诊断率均高于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尤其是对小肠炎性病变,小肠血管病变等黏膜改变有更好的检出率,并且无痛苦,无创伤,安全性好,并发症少,易于接受,可作为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总页数】2页(P66-67)【关键词】胶囊内镜;小肠疾病;研究【作者】李左军【作者单位】包头市肿瘤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5【相关文献】1.胶囊内镜和小肠CT仿真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J], 李湛忠;刘振翠2.OMOM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术中小肠镜检查对小肠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J], 王雷;田小溪;樊超强;柏建鹰;李宜辉;赵晓晏3.双气囊小肠镜在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J], 汤敏;范红;万苹;周雁;郭强;何旭4.双气囊内镜与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J], 智发朝;白杨;徐智民;姜泊;周殿元5.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J], 李宏宇;郭晓钟;赵佳钧;王迪;刘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一、概论上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内窥镜技术如今已取得了长足进步,技术不断完善。

但无论是上消化道还是下消化道均采取机械插入式的方法,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有时甚至需在麻醉下进行。

尤其是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如小肠远离口腔和肛门,又因小肠长度长(3.35~7.85 m)、游离于腹膜内并被肠系膜束缚形成多发复合肠襻,使传统的检查技术受到很大限制。

它阻碍了内镜的插入、限制了X线小肠检查的诊断能力、影响了核素扫描及动脉造影的定位。

传统内镜对小肠的诊断几乎成为盲区,常用的钡剂造影因不是直观式诊断而使其诊断敏感性极低。

因此,对小肠疾病的诊断远落后于胃肠道其它部位。

如今,胶囊内镜一改传统机械插入方法,首次做到了在患者毫无痛苦的生理状况下获得整个小肠的影象资料,是消化道系统无创伤性诊断的一种革命性的技术创新。

二、原理胶囊内镜影像系统的设计成功取决于以下三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即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CMOS)影象仪、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ASIC)发送装置及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照明系统。

CMOS 芯片体积极小,却能产生与电荷耦合装置(charge- couplee device, CCD)相当的高质量图像,且其所需能量明显减少;ASIC技术使视频发送器得以以最小的体积整合于集成电路中,并使能耗达到最低。

该系统于2000年首度发表于Nature杂志。

胶囊内镜大小11×26mm,取名为M2A,其中包含了一个微型彩色照相机、电池、光源、影象捕捉系统及发送器等。

胶囊的外壳极其光滑而利于吞咽,以及能防止肠内容物对胶囊表面的黏附,以保证所获图象的清晰度。

Given图像诊断系统由三部分组成:M2A胶囊内镜、数据记录仪套件及RAPID工作站。

肠道检查有几种方法

肠道检查有几种方法

肠道检查有几种方法肠道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肠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诊断肠道疾病。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要,肠道检查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肠道检查方法。

一、大肠镜检查。

大肠镜检查是一种通过直肠插入柔软的、有光源和摄像头的管状器械,直接观察结肠和直肠黏膜的检查方法。

大肠镜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结肠息肉、溃疡、炎症、肿瘤等病变,对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肠镜检查。

小肠镜检查是一种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柔软的、有光源和摄像头的管状器械,直接观察小肠黏膜的检查方法。

小肠镜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小肠息肉、溃疡、炎症、出血等病变,对于小肠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一种通过直肠插入硬性或柔性的管状器械,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检查方法。

结肠镜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结肠息肉、炎症、溃疡、肿瘤等病变,对于结肠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四、胶囊内镜检查。

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通过患者吞服带有摄像头的胶囊,利用体内传感器和无线电传输技术,观察消化道黏膜的检查方法。

胶囊内镜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小肠疾病、出血、溃疡等病变,对于小肠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五、双气囊小肠镜检查。

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是一种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双气囊小肠镜,直接观察小肠黏膜的检查方法。

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小肠疾病、出血、炎症等病变,对于小肠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肠道检查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症和优势,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通过及时、准确的肠道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和诊断肠道疾病,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患者在医生建议下应积极配合肠道检查,以确保自身健康。

2021中国小肠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全文)

2021中国小肠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全文)

2021中国小肠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全文)小肠胶囊内镜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小肠疾病检查的一线检查方式。

为进一步规范小肠胶囊内镜的检查流程和对检查适应证、禁忌证的把握,在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胶囊内镜协作组、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胶囊内镜学组,基于现有证据,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系统,遵循国际指南报告规范,制定我国小肠胶囊内镜指南,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与决策依据。

一、前言1.小肠胶囊内镜的发展与特点小肠曾是消化内镜诊疗的盲区,间接成像敏感度及特异度差,而传统小肠镜耗时费力,极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的问世为小肠乃至整个消化道疾病的诊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自1999年人类吞下第1颗CE已有二十余年。

2000年CE获FDA批准临床应用,在小肠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评估、病变部位的判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小肠疾病的一线检查方式,其无痛无创、非侵入的特点受到患者和临床医生的广泛青睐,检查适应证也在各项临床研究中不断得以完善。

从诞生至今,CE在视野清晰度、电池续航、拍摄频率以及阅片适配软件等方面均获得了长足进步。

2004年欧洲消化内镜学会推出首个CE临床应用指南,初次明确CE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此后欧美各国陆续推出了CE相关指南,临床应用得以不断规范完善。

我国分别在2008、2014年制定了《中华消化内镜学会胶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及《中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对我国CE的规范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使CE不仅能够“看得清”,更能够“看得全”“看得准”,近年来我们针对CE提高诊断效能、促进小肠完整检查、减少相关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因此,现阶段有必要在原有指南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进一步修订小肠CE应用指南,以更好地指导优化小肠CE的临床应用。

肠息肉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肠息肉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肠息肉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息肉是一种从粘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组织,在确定病理性质之前通常被称为息肉。

一般来说,息肉是由起源于粘膜的细胞生长和聚集形成的。

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性比女性更常见。

(1)肠息肉的病因之一是遗传因素:一般认为,结肠息肉的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根据目前的研究,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子女,男女在遗传机会上是平等的,没有性别差异。

(2)肠息肉的病因之一是炎症刺激:肠粘膜长期受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粘膜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导致疤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由于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腺阻塞,粘液储存和疾病。

(3)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规律的生活也会导致体液酸化、肠细胞突变、增生等,导致肠息肉。

(4)肠息肉的原因之一是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结肠息肉的形成有关,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息肉形成的基础。

(5)肠息肉的病因之一是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损伤: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等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导致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肠息肉。

结肠息肉的主要症状是间歇性便血、大便异常、腹痛、息肉脱垂。

大便血:间歇性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继发炎症感染可伴有粘液大便或粘液血大便,但内急后重,便秘或大便次数增加。

位置靠近肛门的人可以有息肉脱出肛门,也可能导致肠套叠。

大便习惯的改变:包括大便时间和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

尤其是便秘和腹泻反复交替,要警惕。

大便形状异常:正常粪便应为圆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排出时往往变薄或扁平,有时附着血痕。

腹痛:相对罕见,有时大息肉会引起肠套叠,甚至引起肠梗阻和腹痛。

2.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是便血、脱垂和肠道刺激。

大便血:无痛大便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

息肉出血量较少。

如果息肉因排过程中的挤压而脱落,息肉体积较大,位置较低,则生大量出血。

大便血的特点是大便带血,无滴血。

双气囊小肠镜与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诊断价值的比较

双气囊小肠镜与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诊断价值的比较
T vlaet i n scpw rteei oi l i nscac r y ad A s at r jci oea t h da ot o e, t l c a ot cua ,n v u e g i h ogad g i c
te p a t a au f d u l - al o n eo c p n a s l n o c p n p t ns w t ma li tsi e h r cil v e o o b e b l n e tr s o y a d c p u e e d s o y i ai t ih s l n e t c l o e n
诊断率和临床应 用的价值 。方法
者 18例 , 中行 双气囊小肠镜检查 7 3 其 4例 , 另行胶囊 内镜检查 6 4例 。2种检查方法 分别 由专 门医 师单独操作 、 诊断 , 最后进行综合 比较 。结果
计学意义( 0 0 ) P< .5 。结论
和病因诊 断率( 10 %) 8 .8 均显著高 于胶囊 内镜 ( 别 为 7 .9 ,4 0 %) 两 组 比较差 异均有 统 分 9 6 % 6 .6 ,
临床 内 科 杂 志 2 1 02年 2月 第 2 第 2期 9卷
JCl t nMe ,eray2 1 , o,9 N . l I e d Fbur 0 2 V l , o2 nn r 2

9 ・ 7

论著 ・
双 气 囊 小 肠 镜 与胶 囊 内镜 对 小 肠 出血 诊 断价 值 的 比较
i e n 6 ai n s , l r s t o oh meh d e e o e ae n i g o e n e e d nl n i al s d i p t t.I e e u s fb t t o s w r p rt d a d d a s d i d p n e t a d f l h 4 e 1 l n y n y

一文了解胃镜、肠镜、胶囊内镜、无痛胃肠镜

一文了解胃镜、肠镜、胶囊内镜、无痛胃肠镜

一文了解胃镜、肠镜、胶囊内镜、无痛胃肠镜胃镜、肠镜、胶囊内镜和无痛胃肠镜统称为内镜,它们是检查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

那么,这些检查的目的都是什么?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又是什么?下面为您一一介绍。

一、胃镜胃镜检查主要是明确食管、胃、十二指肠是否发生病变,明确诊断,获得病变组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胃镜不仅可以直接观察到口咽、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针对可疑病变部位,还能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实现疾病的准确判断,提高早期口咽癌、食管癌、胃癌以及十二指肠肿瘤的检出率。

1.适应症(1)存在上消化道症状,如烧心、吞咽困难、上腹痛、呕吐等,疑似食管、胃、十二指肠病变的患者。

(2)已经确诊有消化性溃疡、食管癌、胃癌等上消化道病变,经治疗后需要随访或观察治疗效果的患者。

(3)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部位无法明确的患者。

(4)影像学检查发现上消化道病变,需要对性质进行明确的患者。

(5)需要行内镜下治疗,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行套扎或注射硬化剂治疗,胃癌早期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

(6)存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需要明确是否有胃黏膜病变,或是需要行幽门螺杆菌(Hp)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然后指导治疗的患者。

2.禁忌症(1)绝对禁忌: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处于休克等危重状态者,无法合作者,内镜插入途径有严重急性炎症和内脏穿孔者。

(2)相对禁忌:心肺功能不全,出血倾向伴血红蛋白低于50g/L,高度脊柱畸形,食管或十二指肠巨大憩室等。

二、肠镜肠镜可协助诊断患者肠道出现的疾病,根据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措施,比如:协助诊断肠炎、肠息肉、肠癌等。

结肠镜是检查肠道疾病的最常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包括结肠镜和小肠镜。

除了诊断疾病外,肠镜还可以用于临床治疗,如肠镜下止血、肠镜下息肉切除等。

1.适应症(1)没有明确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如便血、持续性便潜血阳性。

(2)有腹痛、腹泻、便秘、腹部包块、大便习惯改变等疑似结直肠疾病。

儿科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儿科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为加强儿科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儿科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儿科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儿科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主要包括儿科 ( 0-18 岁)胃镜、结肠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等诊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儿科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相关专业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1.临床科室。

二级及以上医院,其中综合性医院设有儿科消化专业组,专科医院(儿童医院或者妇儿医院)设有儿科消化科。

每年收治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不少于 500 例,完成儿科消化内镜诊疗不少于 200 例。

2.消化内镜工作室。

( 1 )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 2 )有满足儿科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 3 )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及必要的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儿科消化内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儿科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儿科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 1 )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三级甲等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 5 年以上,同时具有儿科消化内科专业,近 5 年累计完成儿科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 2500 例,其中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儿科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 100 例,或者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儿科消化内镜诊疗(附件 2 )病例不少于 400 例。

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率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和外科。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儿科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PPT课件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PPT课件
的检出率较其他传统的方法有所提高。胶囊内镜局限性:内镜移动的 不可控制性、肠道积液对观察的影响、图象分辨率不如电子内镜、无 活检功能以及可能产生胶囊肠道梗阻或滞留等。
胶囊内镜 vs. 小肠镜(操作方面)
胶囊内镜
小肠镜
操作简单
操作复杂,耗时
1人(医师1)
被动行进,受肠道准备 影响大 单次检查全小肠检查率 高 不能活检和治疗
具体方法
吞服胶囊、佩戴记录盒 观察并记录胶囊内镜通过食管、胃、十二
指肠、空肠、回肠直至到达回盲部的时间。 检查的成功率以及其检出的疾病,患者对 胶囊内镜检查的顺应性及不良反应,并与 胃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胶囊内镜通过消化道时间 本次所研究的122例患者有120 例顺利完成了胶囊内镜检查。
胶囊内镜的问世, 填补了小肠可视性检查手段的空白, 开创了消化系无 线内镜诊断的新纪元, 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
操作原理
“胶囊内镜”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 “医用无线内镜”。不需任何麻醉,患者只要服下一粒小 小的“胶囊”,重量仅3.7g,就能代替内镜进行检查,并 可检查胃部、大肠、小肠,清晰地拍到5-6万张人体胃肠 道的照片。
胶囊内镜摄片时间为7~13 h,其中通过食管、胃、十二指 肠降段、到达回盲部时间分别为0.1~5min、20~90 min、 2~11 min、3~6h。
胶囊内镜的检出结果 122例患者中成功通过率为97.5%, 检出率为66.39%,明确疾病性质为81例,1例小肠出血未 明确病因。检出的病变包括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糜烂 性胃炎、小肠息肉、小肠溃疡、小肠血管病变、炎症性肠 病、小肠淋巴瘤等。122例患者顺应性良好,仅1例出现胶 囊滞留,1例因小肠病变导致胶囊嵌顿,1例因患者吞咽困 难操作失败。

胶囊内镜和小肠镜

胶囊内镜和小肠镜
▪ 小肠疾病的某些并发症
▪ 胃肠道改道手术后的内镜检查
毕II式手术或Roux.en-Y手术后ERCP术;减肥手术。
▪ 普通全结肠镜失败者
禁忌证
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处于休克等危重状态 者、不合作者、小肠镜插入途径有严重急 性炎症和内脏穿孔者等应视为小肠镜检查 的禁忌证。
告知内容
▪ 检查目的 ▪ 检查过程 ▪ 检查费用 ▪ 并发症及应对措施 ▪ 告知时间、医生签名 ▪ 患者及家属签名
6.胃肠动力障碍方面的研究
▪ CE依靠消化道的运动功 能向前推进,因此CE反 应消化道的运动功能;
▪ Appleyard等及Korman 等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 运动及传输时间进行了 初步研究,认为对消化 道的动力研究有一定的 价值。
优点:
1、操作简便、无创伤性、无需镇静 剂; 2、一次性使用,卫生安全,无任何 交叉污染; 3、检查过程方便自如,可为患者提 供全胃肠道图像。
检查前15分钟莫沙必利口服(据患者情况,胃肠动力差的患 者服用)。
检查前30分钟口服二甲硅油
▪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占CE检查总数 的70%-80%,总体诊断率约50%-80%,CE对 成年OGIB的作用已被明确
▪ 荟萃分析显示:CE与双气囊小肠镜相比, 两者诊断率相似,但是CE有较高的全小肠 诊断率(90.6%-62.5%,P<0.05)
操作的病人,清醒镇静(安定+哌替啶)是最常用的、也 是较理想的方式
附件与辅助设备
活检钳 黏膜下注射针 标记物: 墨汁, ICG, 钛夹 造影剂 EUS设备 治疗性附件
+ OBCU
EVIS 240 内镜系统
EVIS 260
ST-SB1
SIF-Q260

中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胶囊内镜与小肠镜学组于2008 年制订了《中华消化内镜学会胶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 对我国规范使用胶囊内镜提供了有力参考。

胶囊内镜检查经历10 余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重要的消化道疾病检查手段, 尤其是对小肠疾病的诊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除了小肠胶囊内镜出现了部分改进之外, 专用食管胶囊内镜、专用结肠胶囊内镜和专用磁控胶囊胃镜亦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所以, 胶囊内镜与小肠镜学组决定与时俱进, 更新和完善相关规范, 在经过专家广泛讨论及多次修改后, 现更新我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如下。

1 检查前准备、胶囊内镜检查、检查后注意事项1.1 查前准备鉴于胶囊内镜检查可能发生胶囊滞留及诊断的不确定性, 检查前应对患者予以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1 小肠胶囊内镜检查( 1) 检查前需禁食或进清流质10 ~12 h; ( 2) 检查前夜行肠道清洁准备( 参考相关内镜检查肠道准备指南) , 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 3) 术前半小时服用适量祛泡剂, 以减少泡沫对视野的影响; ( 4) 不推荐使用促胃肠道动力药。

目前研究尚不支持促动力药能够帮助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1 - 7]。

1.1.2 食管专用胶囊内镜检查( 1) 胶囊内镜检查前禁食2 h; ( 2) 饮用少量水( 10 mL 左右) 帮助胶囊内镜吞服; ( 3) 检查过程患者取仰卧位; 或可采用5 min 法: 吞服胶囊后2 min 取仰卧位, 继保持2 min 30°半卧位, 继保持1 min 60°半卧位, 继以15 min 坐位[8 - 10]。

1.1.3 结肠专用胶囊内镜检查[9, 11 - 14]( 1) 检查前一日进清流质饮食; ( 2) 检查前夜行肠道清洁准备( 参考相关内镜检查肠道准备指南) ; ( 3) 检查过程中加服小剂量磷酸钠溶液( 45 ~ 55 mL) , 通过增加肠蠕动使胶囊尽早进入结肠( 使用方法及禁忌证参照相关指南) ; ( 4) 吞服胶囊后1 h 胶囊尚未通过幽门者, 建议给予促胃肠动力药或经胃镜将胶囊送入十二指肠以缩短胶囊在胃内的停留时间。

胶囊内镜用于小肠疾病诊断论文

胶囊内镜用于小肠疾病诊断论文

胶囊内镜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体会【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14-01【摘要】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61例应用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61例患者中,其中发现阳性病变共计46例,阳性率为75.4%。

受检者顺应性良好,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安全,灵敏度高,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胶囊内镜;小肠疾病;诊断价值小肠是全消化道最长的一段,同时也是消化道诊断最困难一段。

对于腹痛,慢性腹泻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一部份患者通过胃镜,结肠镜检查后常可明确诊断,但有部份患者诊断不明。

随着电子小肠镜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得小肠作为消化道盲区疾病的诊断有了极大提高,但小肠镜在检查时患者非常痛苦,且易引起肠道损伤,并且推进式小肠镜无法一次性对整个小肠进行检查。

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及提高小肠病变发现率,2001年以色列研发出第一台胶囊内镜,胶囊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得对小肠的检查不再痛苦、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特点,从而使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我院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对61例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我院内镜中心共对61例可疑小肠疾病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61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33例,年龄在33-82岁之间,其中21例患者因反复消化道出血,黑便及便血等,28例患者因反复腹痛,2例患者不明原因长期贫血,10例患者因反复腹泻大便稀溏,所有患者术前均已行胃镜、结肠镜及腹部超声等检查,排除胃、结肠、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及腹腔内其他疾患后进行。

而贫血患者完善骨髓细胞学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后进行该项检查。

1.2 方法1.2.1 器械:胶囊内镜采用重庆金山科技omom胶囊内镜,胶囊为2008版新型胶囊,清晰度高。

现代医疗诊疗常识-临床常用内镜

现代医疗诊疗常识-临床常用内镜
定、费用高。
C.放大内镜检查 :可配合粘膜染色、 观察细微结构变化、如用于消化道 腺管开口形状、平坦及凹陷性病变 性质、肿物良、恶性鉴别等。
光学放大+电子放大
× 50
× 200
200倍的高放大倍率,不但能够提供更清晰的图像,同时能够提 高放大内镜的操作性,开创了放大内镜新的里程杯。
© SHANGHAI FUJINON MEDICAL EQUIPMENT CO.,LTD.
乳头部、壶腹部、胰腺等
2.治疗
(1)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 A.方法
(2)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
A.方法 B.适用:胆总管结石
(3)内镜下胆胰管引流术
A.方法: 鼻胆管外引流术(ENBD)
内引流术(ERBD)
B.适用: 胆道良、恶性梗阻减黄、AOSC减压急
救、EST后防结石嵌顿、胰管狭窄(慢性胰 腺炎、肿瘤等)或假性囊肿引流。
(3)治疗装置 高频电发生器、微波机、激光机、氩气刀、热极治疗仪等
(4)图文处理系统
五、上消化道内镜的临床应用
(一)适应症和禁忌症
1.适应症: (1)临床症状或其它检查,疑有食管、胃、十
二指肠疾病未能确诊者; (2)已确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需随访
者(观察愈合情况、鉴别良、恶性等); (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者,急诊内镜检查可确
部位:大腸 症例:中分化型腺癌 所見: 3,500ミクロンの癌浸潤があった
R 540 G 490 B 420
画像提供: 冨樫先生(自治医科大学附属病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E.超声 内 镜 (EUS)检查
EndoE cho 微探头 驱动器
超声内镜(EUS)
超声主机 超声镜与微探头 超声微探头与发生器 (除VS的配置外增加)

胶囊小肠镜的注意事项

胶囊小肠镜的注意事项

胶囊小肠镜的注意事项胶囊小肠镜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内窥镜检查方法,用于检查小肠的疾病。

使用胶囊小肠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饮食准备:在进行胶囊小肠镜之前,需要进行饮食准备。

通常要求患者在检查前一天只摄取清淡的流质饮食,如稀饭、汤类、果汁等,并且避免摄入纤维素,避免食用油腻食物和含有色素的食物。

准备期间不可进食高纤维食物、坚果、粗粮等,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 药物准备:在进行胶囊小肠镜前,医生会指导患者停用一些药物,如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等,以减少出血风险。

同时,还要避免使用降糖药物等可能影响肠蠕动的药物。

3.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特殊注意事项:对于患有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需要提前告知医生,并遵循医嘱进行准备。

有的病人可能需要进行心电图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胶囊小肠镜。

4. 肝病患者的注意事项:对于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告知医生,因为部分肝病会影响胶囊小肠镜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胶囊小肠镜,或者是否需要额外的检查。

5. 胶囊小肠镜过程:在进行胶囊小肠镜时,患者需要穿戴上一套特殊的衣物,并戴上一块腰带,用来固定胶囊。

医生会将胶囊放入患者口中,并要求患者用水吞下。

一旦吞下胶囊,患者可以正常活动和进食,但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高温环境。

6. 检查后的注意事项:在完成胶囊小肠镜后,患者可以正常进食。

但需要避免摄入过多的纤维素和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肠道的正常恢复。

胶囊小肠镜检查通常会在24小时内自行排出,如果检查结果异常,医生会根据情况进一步指导治疗。

最后,要强调的是,在进行胶囊小肠镜之前,一定要与医生充分沟通,告知过敏史、疾病史和用药情况等,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准备和注意事项。

这样可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及时发现和治疗肠道疾病提供有力的支持。

小肠AI机器人——胶囊内镜

小肠AI机器人——胶囊内镜

小肠AI余小燕5年前因便血入住消化内科,胃镜、肠镜检查均未能发现出血原因,后来给他安排了胶囊内镜,一做吓一跳,小肠肠腔里密密麻麻长了有40余枚血管瘤,大的有4cm,而且有破裂出血,诊断为一种罕见病,发病率只有十四万分之一,而且有家族遗传倾向,经过药物及内镜下治疗,近期胶囊内镜复查发现,血管瘤明显减少。

他知道这个疾病有遗传风险,而且胶囊内镜检查没有痛苦,就把儿子放心带来了。

这个神奇的胶囊内镜到底是什么样的检查呢? 胶囊内镜全称“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医用无线内镜”,胶囊内镜看起来与普通药物胶囊一个样(为高分子材料,表面光滑,无刺激、无毒副作用,不被人体消化吸收),长约1.5 cm,直径不足1 cm,一端透明,可见黑色米粒大小的摄像头,另配有一个体外图像记录仪。

该系统相当于消化道的“电子眼、摄像机”,胶囊内设6只LED灯,具有拍摄亮度、拍摄时间、图像捕获等自动化调优的装置,拍摄角度宽达75°,当接受检查的人吞下胶囊后,胶囊内镜随着胃肠道蠕动前进,安装在胶囊内的高清摄像头以360°旋转拍摄胃肠道内情况,每秒拍摄3张。

经过胃肠道蠕动,途经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直肠等,全程拍摄录像,获取约10万张高清晰度图片;将图片资料无线发送到随身携带的便携式控制器内。

胶囊内镜在肠道工作一段时间后,电池用尽,胶囊也会随着大便排出体外。

医生拿到接收器,就可以将所得数据,传至专用的高端诊断平台,精确分析与精准诊断。

胶囊内镜检查全胃肠、无痛苦、安全自如,不耽误正常工作和生活,只需注意检查当天不从事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即可。

胶囊内镜在小肠内运行时间约5~10 h,具体因人而异,胶囊电池用尽,通过肠道会随着大便排出,胶囊使用为一次性,不必回收! 小肠是消化道最长、最细的部分,全长4~6 m,而且迂回曲折。

常规的胃肠镜无法全程到达,虽然小肠镜可以完成这个小肠检查,但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和痛苦。

双气囊小肠镜与胶囊内镜在小肠出血应用中的对比研究

双气囊小肠镜与胶囊内镜在小肠出血应用中的对比研究

双气囊小肠镜与胶囊内镜在小肠出血应用中的对比研究李敏;黄留业;吴承荣【摘要】目的比较双气囊小肠镜与胶囊内镜在小肠出血中的病变检出率、病因诊断率、耐受性和安全性,初步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的内镜下治疗.方法2006年4月至2009年10月烟台毓璜顶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可疑小肠出血患者159例,其中81例患者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首选进镜方式分为经口或经肛2种,首选方式检查后未发现病灶者,日后改换进镜方式再行检查.对活动性出血病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另78例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两组患者分别由专门医师独立操作并诊断,最后进行汇总分析,对比双气囊小肠镜与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双气囊小肠镜组的病变检出率为95.06%,病因诊断率为82.72%,23例检查时见病变活动性出血,行内镜下止血治疗,21例止血成功,内镜止血成功率为91.30%;胶囊内镜组的病变检出率82.05%,病因诊断率为66.67%.双气囊小肠镜组的病因检出率及病因诊断率均显著高于胶囊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耐受性方面,胶囊内镜的耐受性最好,双气囊小肠镜的耐受性依次为:全麻下经肛进镜、全麻下经口进镜、非麻醉经肛进镜、非麻醉经口进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明显优于胶囊内镜,并且可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临床诊疗方法.【期刊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年(卷),期】2010(015)001【总页数】6页(P14-19)【关键词】双气囊小肠镜;胶囊内镜;小肠出血【作者】李敏;黄留业;吴承荣【作者单位】264000,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消化科;264000,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消化科;264000,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消化科【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随着双气囊小肠镜和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小肠疾病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两者又各有优缺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肠镜与胶囊内镜
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一部分,成人全长平均约5~7米,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同时它还具有内分泌和免疫防御功能。

但由于小肠走向迂回重叠,远离口腔和肛门,处于常规胃镜和结肠镜难以到达的位置,因此小肠疾病的诊治一直是消化科医生的难题。

现代科技的发展给小肠疾病的诊治带来了重大突破,这一消化道最后的“盲区”正日渐消失。

2000年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的双双诞生是我们人类向小肠探索的起点,也是震惊整个医学界的重大事件。

胶囊内镜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医用无线内镜”。

原理是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

胶囊内镜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扩展了消化道检查的视野,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所具有的耐受性差、不适用于年老体弱和病情危重等缺陷,可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主要适应于:1、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经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无阳性发现者;2、其他检查提示的小肠影像学异常;3、各种炎症性肠病,但不含肠梗阻及肠狭窄者;4、无法解释的腹泻、腹痛;5、小肠肿瘤(良性、恶性及类癌等);6、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7、妊娠期不能做,体内有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电子仪器者不宜做肠镜检查者。

1977年Tada等首次报道探条式小肠镜开始对小肠进行检查,并不断对小肠内镜检查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 2001年山本博德在世界上率先报道了使用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进行全小肠检查。

以后又出现了双气囊小肠镜。

双气囊小肠镜的出现,使得小肠镜在通常情况下可抵达回肠中下段,部分可达末端回肠,检查范围大大扩展,如果进口或经肛侧分别进镜的方式相结合就可能使整个小肠得到全面、彻底的检查。

电子小肠镜具有视野广、图像清晰,并可行内镜下活检及相关治疗。

适应于:1、消化道出血病人,经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未能发现病变,临床怀疑有小肠疾病者;2、克罗恩病的全消化道评估;3、不完全小肠梗阻;4、疑有小肠器质性病变者,如小肠肿瘤、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腹痛及慢性腹泻等;5、多发性息肉患者的全消化道评估;6、小肠造影或胶囊内镜有小肠异常发现者;7、开展小肠疾病的内镜下治疗:息肉的电切术、小肠出血的注射治疗及异物的取出术(包括滞留的胶囊内镜)等。

小肠疾病虽然比较少见,但由于其诊断上的困难,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

近几年两镜的联合应用,使得小肠镜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我们可以很方便的观察到全部小肠,极大提高了小肠疾病的检出率。

患者对两种检查手段耐受性良好,安全性值得肯定。

二者还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胶囊内镜适于作为初步检查手段,而双气囊小肠镜可进一步确认病变或进行治疗,两者的相互结合将在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