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 - 副本共79页文档
军事理论2 - 副本
【转自人人网】马荣幸老师的军理重点,没有第三单元第一章中国国防1.国防: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的主体:国家国防的对象:侵略和武装颠覆国防的目的:①捍卫国家主权②保卫国家领土完整③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④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国防的手段: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军事活动为主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现代国防的类型:扩张型(美国)、联盟型、中立型(瑞典、瑞士)、自卫型(中国)2.国防历史的启示:①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②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③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3.国防法规: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一般特征:鲜明的阶级性、高度的权威性、严格的强制性、普遍的适用性、相对的稳定性特殊性:调整对象的军事性、司法适用的优先性、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于1997年3月14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八十四号主席令公布施行。
《国防法》是根据《宪法》而制定的一部综合性的调整和规范我国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部门法,亦称基本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应届高校毕业生入伍三种形式:①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②按军官待遇入伍③作为士官应征入伍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于2001年4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五十二号主席令公布施行。
2001年8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确定每年9月第3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规定高等学校应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实行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
7.《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于1996年10月29日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七十八号主席令予以公布,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中国武装力量
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中国武装⼒量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国防概述(⼀)国防的含义第⼀次鸦⽚战争图(1840.6—1842.8)1997年7⽉1⽇⾹港回归1999年12⽉20⽇澳门回归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领⼟完整和安全,⽽进⾏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的活动。
国⽆防不⽴,民⽆兵不安(⼆)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型美国在世界各地建有300多个军事基地。
军事⼒量“前沿存在”,侵犯他国主权和领⼟,⼲涉其内政。
⾃卫型联盟型中⽴型我国的国防类型?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政策决定了我们采取⾃卫型国防。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外关系⽅⾯⼀贯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以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保卫国家的安全与发展为国防的根本宗旨。
在国防⼒量的运⽤上,坚持⾃卫⽴场,实⾏积极防御的战略⽅针。
(三)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现代国防的主要内容: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国防⼒量、国防科技、国防⼯业、国防⼯程、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国防法规以及与国防有关的其他⽅⾯的建设和⽃争。
1.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的体现综合国⼒:主要由⼈⼒、⾃然⼒、政治⼒、经济⼒、科技⼒、精神⼒和国防⼒等组成。
战争潜⼒:国⼟⾯积、地理位置、⾃然资源、⽣产能⼒、⼈⼝数量和质量、科技和⽂化⽔平、交通运输、通信状况、国家政策、管理能⼒、国际关系和国际地位等。
2.现代国防是多种⽃争形式的⾓逐政治⽃争、⼼理⽃争、经济⽃争、科技⽃争以及外交谈判、军备控制等。
3.现代国防既是⼀种国家⾏为⼜是⼀种国际⾏为.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标⼆、中国国防历史(⼀)中国古代国防1.古代的兵制建设2.古代的国防⼯程建设(边防体系)3.古代的国防⼯程建设(海防体系)(⼆)中国近代国防1.清朝后期的的国防2.民国时期的的国防(三)国防历史的启⽰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的基础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的统⼀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的关键三、新中国国防建设(⼀)国防建设成就1.建⽴了有中国特⾊的武装⼒量体制建国初期,设⽴中央⼈民政府⼈民⾰命军事委员会1954年,成⽴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1982年,党和国家共同设⽴中央军事委员会这种体制,既贯彻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适应我军已成为国家主要成分的实际,进⼀步完善了国家武装⼒量的领导体制,体现了党领导军队与国家领导军队的⼀致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惟⼀的执政党在国家政治⽣活中的领导地位和作⽤。
我国的国防建设与军队改革
我国的国防建设与军队改革我国的国防建设与军队改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的强军路。
兵者,国之大事。
强国必强军,强军必改革。
中国梦包含强军梦,强军梦也支撑着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建设,新时代的国家需要新时代的军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了新时代,我们要在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作战略支撑。
新时期的国际形势下大国的军事竞争加强。
在总体国际形势稳定的背景下,局部动荡频繁发生,不同类型的安全风险错综交织,国际安全面临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
在国际局势变化中,面临地区和全球性挑战的增多,主要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由此带来战略开支增加和军事竞争加剧。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许多国家持续加大军事安全投入,军费开支增大。
其中,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布的首份国家安全报告中就明确将俄罗斯、中国定位竞争对手;而日本则构建联合机动防卫力量,努力提升岛屿攻防能力,不断强化其军事存在;朝鲜半岛,美国政府对半岛局势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新时期的半岛局势仍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在注重军事竞争的同时,大国之间也能根据共同利益加深合作交流,中美两国在东北亚半岛、南海、东海、台海、西太平洋均持续开展政治外交博弈,摩擦不断。
而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进入历史最高水平,两国在外交、政治、经济等领域密切合作的同时保持并加深军事交流合作。
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
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论文
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论文摘要: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中国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主动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关键词:军事国防安全世界科技一、国防政策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中国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
以信息化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立足国情军情,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科学制定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规划、军兵种发展战略,2010年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基本实现机械化并使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统筹国家资源,兼顾富国和强军,使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
将国防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形成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科学机制,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国防建设要兼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军民兼容互利,提高和平时期国防资源的社会利用效益。
军事理论-中国国防概述
爱和平、重防御、求统一
三、中国国防历史
(一)中国古代国防
(二)中国近代国防
三、中国国防历史
(二)中国近代国防
1.清朝后期的的国防
三、中国国防历史
(二)中国近代国防
世界新军事变革与中国国防带给我们的思考
世界新军事变革与中国国防带给我们的思考杨玉立王泽林2013-2-19 8:27:55 来源:搜狐军事【摘要】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正如这句话所说,国防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
中国之所以能赢得在国际社会中重要地位和很高的声誉,主要在于政治上的独立,经济上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也依赖于国防力量的不断增强。
当前世界军事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缓和,但局部地区仍然剧烈动荡。
以信息化为本质与核心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正在发展成为一场波及全球,设计所有武器系统研制、作战方式创新、军队编制编成、军工企业管理、后勤物资保障级军队人才培养的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最终将实现由工业时代军事向信息时代军事全面转变。
【关键词】世界新军事变革国防政策信息化国际形势国防建设【引言】新军事变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目标是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
美军已确立2030年全面数字化的发展目标。
1991年以来美国发动的多场战争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反映出新军事变革的特点和规律。
新军事变革很可能发展成一场波及全球、涉及全部军事领域、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军事变革。
为顺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趋势,应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证。
一世界新军事变革关于新军事变革问题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
1991年至今,美国先后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特别是世纪之交,美国两年打一仗,连续发动了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些战争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信息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反映出新军事变革的一些共同特点和规律,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
新军事变革之所以被称为“革命”,是因为这场变革将在军队建设、战争方式的所有领域和层次进行,在保留机械化军队合理成份的基础上,军队形态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彻底变革。
《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复习提纲
《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复习提纲题型: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绪论1、军事活动的中心。
2、战争的特征。
3、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的特点。
第一章1、冷战结束后,国家之间的较量的重点。
2、当今世界形势的描述。
3、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4、某些西方大国进行文化渗透的动机。
5、冷战之后,国际形势的总体表现。
6、各大国进行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7、西方国家推行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手段。
8、当今世界规模最大、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经济集团。
9、美国不能在世界上为所欲为的原因。
10、新旧国际战略格局的交替。
11、冷战后,宗教矛盾和纷争的主要表现。
12、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威胁。
13、局部战争对世界和平和稳定的危害。
14、世界多数国家调整军事战略的共同目标。
15、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战略调整的目标。
16、世界多数国家进行全球性军事战略调整的主要动因。
17、21世纪全球性军事战略调整的特征。
18、全球性军备竞赛的特点。
19、未来国际战略格局中起主导作用的国际政治力量。
20、恐怖主义活动的界定。
21、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第二章1、军事斗争的基本工具。
2、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基本特征。
3、更新武器装备的方式。
4、当代世界军事领域深刻变革的灵魂。
5、当代世界军事领域深刻变革的首要内容。
6、当代武器装备日益高技术化的主要表现。
7、未来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
8、更新武器装备所需费用相应增大的表现。
9、当代军事领域发展最快和最活跃的方面。
10、世界各国关于军队规模的调整和精兵政策的推行。
11、冷战结束以后,许多国家军事战略理论关注重点发生变化的表现。
12、“海权论”的新发展。
13、日本新的防卫战略理论。
14、“制空权”战略理论。
15、军队战斗力的基本要素。
16、美国在决定军队规模时奉行的原则。
17、当代战争形态发生根本变化的表现。
18、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
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论文
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论文摘要:当今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中国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主动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关键词:军事国防安全世界形势科技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也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
维护国家利益,求得人民幸福,是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所在。
一国家安全、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国家安全内涵的认定,实际上涉及到国内安全、国际安全两个层次。
国家安全与每一个人的安全相联系,但并不等于其简单相加。
[1]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国家是阶级工具,因此国家安全首先是一国统治阶级(表现为政府)的安全感受问题。
但是,国家又不仅仅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还是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公共福利的建设者。
正因为此,我们才称现代国家为民族国家。
从领域来说,国家安全涉及到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
因此,要制定一个比较正确的国家安全战略,并不是说在21世纪我们主要的就是搞经济安全战略或者文化安全战略,也不是说我们还是要备战,搞纯粹的军事安全战略。
所谓的安全战略是一个有效的协调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的战略。
一方面,这种战略重视国内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为国家的不断发展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另一方面,这种战略重视现实的国际利益冲突的可能,通过外交和军事的手法减少国家发展的阻力,赢得有利的国际环境。
国际安全战略为国内安全服务,国内安全战略最终保障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战略是一个关系到各部门、各阶层的一个系统工程,和国家发展战略成为相并列的两大国家战略。
这样的一个安全战略才是一个真正的“大战略“。
二、中国安全形势基本特点作为美国一直未能最后征服的大陆,亚洲给美国留下了太多的回味和遐想。
中国国防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启示-国防教育论文-军事论文
中国国防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启示-国防教育论文-军事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从角度出发, 把军事与、经济、文化各方面相结合, 开展全防教育, 是我国国防教育的特色。
这一特点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宗法制社会, 并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完善。
近代的国防教育改革以军事为主, 但依然传承着军政合一的国防教育理念。
人创造的人民战争思想, 是这一理念的升华。
在现代国际体系中, 以国防理念为指导的全方位教育是维护的基础。
关键词:国防教育,军政合一,统一战线,软实力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私有制的出现, 阶级的产生, 战争的阴影时常出现。
于是, 认识战争、学习战争法则、准备战争、防范战争就成了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
这一系列活动都具有培养军事人才, 训练战斗实力, 教育组织人民的特点, 是属于国防教育范畴的活动。
不同历史时期, 国防的内容和重点不尽相同, 国防教育也具有其时代特色。
一、中国古代社会国防教育成就与特点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国防教育是周代的六艺, 即礼、乐、射、御、书、数。
这个教育体系中直接和战争有关的是射和御。
礼和乐属于才能, 书和数属于必备的文化素质。
在顺序安排上, 礼乐为首, 射御居中, 书数为末。
这是适应当时统治需要的表现。
先秦时期, 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祀与战争, 所谓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1]。
周代在氏族公社基础上实行宗法制, 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以周天子为大宗的家族统治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 祭祀祖先与忠君爱国紧密相连。
同时, 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等级地位, 实际上就确立了国家统治体系。
维系这个统治体系的常用手段是礼乐制度, 当礼乐制度遭到挑战时, 才会动用斧钺甲兵, 此为先礼而后兵的战争理念。
所以, 六艺的教育内容, 从维系政权的角度来说, 应该属于当时国防教育的范畴。
国家要培养的不仅仅是军事人才, 而是能够治国安邦的综合型人才。
把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政权管理体系中, 是中国古代国防教育的最大特色。
《中国国防历史》PPT课件-81页精品文档
2.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边防体系)
开平卫
辽东边墙
大宁卫
嘉峪关 甘肃镇
宁夏镇
宣府镇
辽东镇
东胜卫
大同镇 太原镇
雁门关 偏关
宁武关 延绥镇
居庸关
山海关
蓟州镇
京师 渤
紫荆关
海
倒马关
黄
固原镇
黄
海
河
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二、中国国防历史
(一)中国古代国防
3.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海防体系)
一、国防概述
(二)国防的基本类型
扩张型 自卫型
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一、国防概述
(二)国防的基本类型
扩张型 自卫型 联盟型
美国
一元体
联
日本
韩国
盟
多元体 俄罗斯 乌克兰 哈萨克
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一、国防概述
(二)国防的基本类型
扩张型 自卫型 联盟型
中立型
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 中国国防
• 第一讲:中国国防历史
一、国防概述 二、中国国防历史
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一、国防概述
(一)国防的含义 (二)国防的基本类型 (三)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一、国防概述
(一)国防的含义
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一、国防概述
(一)国防的含义
第一次鸦片战争图(1840.6—1842.8)
一、国防概述
(一)国防的含义
(二)国防的基本类型
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一、国防概述
(二)国防的基本类型
论世界新军事变革与中国国防
论世界新军事变革与中国国防论文关键词:和平与发展世界新军事变革中国国防发展论文摘要: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但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新的世界军事变革进一步深化,世界军事和安全斗争更加凸显,各国军事战略的优劣和军事斗争的成败,取决于如何应对这场极其深刻的世界新军事变革。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周边形势趋于复杂,各种挑战趋于严峻。
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起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军事领域兴起了一场被称为“新军事变革”的深刻变革。
冷战结束,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两极格局解体而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大战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打不起来,但局部战争仍然时起时伏。
与此同时,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对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学说和战争形态的变化,以及军队建设及编制体制的调整等,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场新军事变革具有划时代的特征,实质是信息化革命在军事领域的反映。
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基本体现新军事变革根本性地动摇了从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以来的传统制胜要素。
新军事变革使得战场优势转型,信息技术导致战场日益透明,“非线性”与“非对称”日益成为战争指导原则。
信息化进程推动军事组织结构和指挥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作战思想上也出现了重大的转变,以前社会物质技术条件从来是制约军队作战思想的重要因素,而当今时代,信息要素正成为军事力量构成的关键要素,系统集成正成为军事力量结构的基本形式,速度与精确正成为军事力量运用的主要目标追求。
在信息化战争时代,质量缺憾变得越来越难以通过数量来弥补。
这也就对人的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然而在新军事变革中,战争依旧是政治在新条件下的继续。
在高新技术武器装备飞速发展、战争形态断代性飞跃的情况下,精神的力量、思想的力量、意志的力量、军队的士气和勇敢精神依然重要。
而对于战争,我们依然需要区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战争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较量。
2004年中国的国防
2004年中国的国防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日期】2004.12.01•【分类】政府白皮书正文2004年中国的国防目录前言第一章安全形势第二章国防政策第三章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第四章国防经费和国防资产第五章兵役制度第六章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第七章国防科技工业第八章军队与人民第九章国际安全合作第十章军控、裁军与防扩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二00四年十二月·北京前言放眼当今世界,实现和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同在,影响安全稳定的积极与消极因素共存。
各种文明、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共享机遇,只有互信合作才能战胜挑战。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中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就是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实现现代化任重道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
中国发展的基点主要放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上,不会妨碍和威胁任何人。
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努力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坚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称霸。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确保国防安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2004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高度评价江泽民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的杰出贡献,决定胡锦涛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调整充实了中共中央军委组成人员,进一步指明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持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积极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
为反映中国的国防政策以及近两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现发表《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
1、国防的类型有哪些?我国国防属于什么类型的国防?
本文档由YY198308收集整理。
“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创始人是谁?法国总统戴高乐“总体战”的创始人是谁?鲁登道夫我国的海岸线、陆地边界及与其他国家接壤情况?我国地处亚洲东方,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
我国陆地与15个国家相接壤,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美国等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
按照国际海洋法,属于我国管辖的海区面积有近300万平方公里,有8个海上邻国:日本、朝鲜、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
中国与8个海上邻国均有海洋争端,总争议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
美军中占现役总兵力比例最高是哪个军种?海军陆战队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提出的时期。
1947年精确制导弹药与导弹的区别在哪里?自身没有动力装置7、俄罗斯将未来的战场,划分为哪几个战争区?答:欧洲、中亚和东亚三个战争区。
8、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是谁?答:钱学森。
9、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重点是哪里?答:欧洲。
13、美国武装力量的部署在全球划分为几个战区?答:太平洋战区、欧洲战区、中央战区、南方战区、北方战区五个战区。
16、美军第一次使用“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是在什么战争中?答:越南战争。
17、通常情况下,航天器的飞行高度为多少千米以上?答:通常在120千米以上。
18、二战中,德国使用的“V-1”型导弹和“V-2”型导弹分别是什么式导弹?答:V-1是地地飞航式导弹;V-2是地地战术弹道式导弹。
19、在同一枚导弹上采用了自主制导+寻的制导,这枚导弹所采用的制导方式是什么?答:复合制导。
25、我国的国防教育方针是什么?答: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
26、我国运用一箭多星技术,用一枚运载火箭将3颗物理探测卫星送入空间轨道在哪一年?答:1981年。
27、电子对抗的主要内容?答:无线电通信对抗、雷达对抗、光电(红外、激光)对抗、水声对抗等。
32、人类战争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是在什么时期?答:第一次世界大战。
论中国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精品文档]
论中国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摘要:国家的经济实力,稳定的政局,政治开明,武器装备,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团结统一是强大国防的精神支柱。
从古至今,有国就有防,囯无防而不立,民无兵而不安。
可见国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如果一栋华丽的房子缺少了一把锁它在不久就会被洗劫一空,同样一个国家只有建立自己强大的国防力量,才不会受制于人,任人鱼肉。
我国国防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1世纪,伴随着国家的建立,国防也随之出现。
国防历史也先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荣辱、兴衰告诉我们:兵者,国之大事,虽可百年不用,但不可一日无备。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国泰民安,必为兵之强人;凡是丧权辱国,必是兵之弱者。
作为世界军事与建筑史上奇迹的万里长城就是国防的一个鲜活的实例。
斯时秦刚统一中国,四夷虎视眈眈,天下很不太平。
为了强国御辱,秦始皇派遣蒙恬修筑了这座举世无双的宏伟工程,北御匈奴。
长城也成了中国人抵抗侵略,保家卫国的精神象征。
在秦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
国防一直被各诸侯国当作头等大事来看待,国家财政收入的很大比例都投入到了军队建设。
孰欲胜于诸侯,必先兵之强人。
秦在统一六国之前就深谙此道,通过“商鞅变法”。
秦国的军队一跃成为了七国之中另人谈之色变的虎狼之师。
众所周知,秦发源于甘肃一带,原属西域游牧民族一支。
资源匮乏,不及泱泱之楚国;人才短缺,比不了济济之齐国。
可是秦之统治者高瞻远瞩,从本国国情出发,实施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国策。
短短几十年的光阴,秦国便横扫六国。
大诗人李白有诗寓此“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中国国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奴隶制国家夏王朝的出现,国防便产生了。
中国古代国防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到清王朝中国开始了屈辱的国防历史,进入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国家利益严重损害,随着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中国的诞生,我国才摆脱了被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命运,新中国建立后又陷入了资本主义列强的重重包围,并进行了多次对外战争,在中共的英明领导下都取得了胜利,有力的维护了民族独立和国防安全。
世界军事与国防
理性,让爱国更加有力钓鱼岛背后的理性爱国关键词:理性爱国、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有一个地方,它是你我永生的依恋,那就是我们最亲爱的祖国;有一种情感,它如你我沸腾的热血,那就是我们对祖国深深的热爱;有一种思念,它如你我澎湃的激情,那就是我们的爱国之情;有一种思想,它是你我行动的智慧,那就是我们宝贵的理性。
我们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祖国,就如那首歌曲《我爱你,中国》一样,我们不仅爱它宽广的国土与风景,更爱它的和谐与美好,然而,我们也不乏智慧,不乏理性的智慧,可我们同样年轻,心中的热情容不下一点不平和反逆。
所以我们需要理性,就让我们为爱国的光环上添一道理性之光,让理性的力量来诠释爱国之情。
在学校里,我们时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受着爱国主义的教育的熏陶与洗礼,然而,在新时期,我们应该从那些方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一)爱国教育在高校德育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
爱国主义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近年来得到党和国家以及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指导人们“理性爱国”,江泽民同志指出:“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
自中宣部颁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目标更明确,行动更自觉,树爱国心,立报国志,已成为大多数青年学生的自觉追求。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事关国家、民族重大利益的事件中,一些大学生在爱国主义思想素质方面还存在明显缺陷。
这说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远没有实现最佳效能。
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在规律还认识不透,特别是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层次性方面注意得不够。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的集中体现,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内容和思想基础,是民族前进的动力。
《国防建设》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PPT课件2
③核潜艇是国家威慑力的重要象征。为加强海防力量, 我国决定自己研制核潜艇。1971年初研制出中国第一 海 艘核潜艇。1981年初1981年初,中国又研制出第一艘导 军 弹核潜艇。中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英国、法国之 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①1949年8月年8月,组建了空军第一个飞行中队。11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成立,人民空军正式建军。 从此,人民空军担负起保卫祖国领空的重任 ②人民空军 空 建立初期人民空军建立初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 军 来,我国从仿制进口飞机开始,逐渐研制出各种型号的飞 机。人民空军的装备建设逐渐加强 ③1956年,第一架 国产喷气式歼击机试飞成功,国庆节时,首批四架喷气式 歼击机飞越天安门上空
1.图3是小强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整理的提纲,据此判断, 他学习的内容是( B ) A.人民空军的建立与发展 B.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 C.导弹部队的发展与进步 D.人民海军的建立与发展
2.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D ) A.北海舰队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3.关于中国空军建设,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空军刚诞生,即面临抗美援朝的考验 B.人民空军建立早期,即走上国产化的道路 C.五十年代中期,我国仿制成“歼5”型歼击机 D.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空军已拥有飞机三千架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解放军确立了科技强 军的战略。其目的是( B) A.组建导弹部队 B.进一步提高军队的现代化程度 C.永葆人民军队的本色 D.完善和设立新兵种
想一想
我国为什么要下决心研制核武器?
落后的新中国,接连受到核武器的威胁!为 打破核垄断,反对核威胁,保护自己,中国 需要核武器! 周恩来说:“对帝国主义不能不讲实力,拥 有毁灭力量最大的核武器,便是最大军事实 力的标志。”
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
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1、什么是军事革命与新军事革命?新军事革命是特指在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的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并得以广泛应用,从而引起军事领域武器装备、军事理论和组织体制等一系列的根本变革,导致彻底改变战争形态和军队建设模式的一场革命。
它包含4个要素:新军事技术新武器装备新军事理论新组织体制。
军事革命是先进的技术和武器系统,与创新的军事学说和部队编成及时、正确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军队的作战效能得以极大(成数量级的)的提高,这就是军事革命。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军事革命的推动力量和物质基础。
历史上曾有过多次军事革命。
最近20年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迅速发展,引发出一场新的军事革命。
信息技术成为这场军事革命的基础和核心。
区别军事革命:先进的技术和武器系统,与创新的军事学说和部队编成及时、正确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军队的作战效能得以极大(成数量级的)的提高,这就是军事革命。
新军事革命:又叫新军事变革,也叫军事信息化变革,它的实质是工业时代以来建立起来的现行的机械化军事体系,向未来信息化军事体系的整体转型,即机械化基础上的信息化)2、朝核问题是怎样产生的?试述我国政府对解决朝核问题的政策立场。
朝核问题产生的原因:朝鲜核问题从上世纪开始到现在,经过几轮的六方会谈和多轮不同的相关国家与朝鲜的双边外交,朝鲜核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而且还是朝鲜有潜在的核国家成为了事实上的真正的核国家。
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一个国家在面临生存安全威胁时,最关心的是其生存安全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不承认当今朝鲜的体制与政权的合法性与生存权,所以,朝鲜与美国的共有观念是敌人,韩国与日本是美国的同盟国,朝鲜与日韩的共有知识也是敌人,朝鲜与中国的共有知识是不可靠的盟国,与俄国之间的共有知识是冷淡的邻国。
所以朝鲜所处的国际环境是霍布斯式的无政府状态,朝鲜要获得生存和安全必须靠自助。
这是朝鲜发展核武器的根源,所以,要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必须改变美国与朝鲜之间的共有观念,变敌人为平等的竞争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