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民间传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与传承研究
皖西民间传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与传承研究
皖西民间传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与传承研究[提要] 民间传说故事作为“历史的活化石”具有极强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现已挖掘整理的皖西地区民间传说故事中,大多都与当地的文化、历史、风俗或者人文景观相联系。
皖西民间传说故事是皖西地区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积淀着皖西地区广大民众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
挖掘和研究皖西地区民间传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不仅对于皖西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于皖西地区文化产业的深度开发和挖掘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皖西民间传说故事;旅游文化价值本文系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专业负责人培养基金项目(20121210)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一、皖西民间传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背景分析(一)挖掘皖西民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是推动皖西地区旅游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旅游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国内很多家喻户晓的旅游景观,都有着动人的民间传说,没有了传说故事,景观就失去了灵魂,所以有着“看景不如听景”的说法。
皖西地区民间故事众多,很多都与当地的景观相关。
挖掘和利用皖西民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不仅可以启发联想,起到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而且对于皖西地区旅游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旅游传递着文化,使得新生一代能较为迅速、经济、高效地占有人类创造的文化财富,使之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皖西民间传说故事作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理应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为新生一代所占有、传递、创新,这也是旅游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二)挖掘皖西民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对提高皖西各地历史文化品位,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民间故事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
因此,在竞争中就减少了可比性,具有垄断的地位,易形成强有力的竞争能力,也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名牌效应。
皖西民间故事是皖西地区所独有的,能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从已经整理的近100个民间故事来看,极具地方特色和旅游文化价值,不仅是皖西各地历史文化品味的象征,更是促使旅游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的文化资源和打造旅游品牌的现实依据。
皖北道家文化艺术资源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
皖 北 道 家 文 化 艺 术 资 源 及 其 在 旅 游 开 发 中 的 价 值
王 怀 平
( 徽财经大学中文系 , 安 安徽 蚌 埠 230 ) 3 00
摘要 : 皖北 淮河流域是我 国道 家文化 的发 源地 , 丰厚 的道 家文化历 史资源、 流行广 泛的 民间艺术 以及 自觉的民
俗 活动共 同诠释 了本 区域道 家文化在我 国道家文化发展 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道 家文化资源和道 家文化精神在
切睿知义 理与邦 国家族 之制 , 不据 是 为始 基焉 。 后 , 承人 的集 大 成 者是 庄 子 , 子 为蒙 城 人 , 史 无 ” 继 庄 《 … 他将道家文化崇尚的 自 然看作是中国文化的“ 始 记》 记载 他 曾任 “ 蒙漆 园吏 ” 今 蒙 城境 内有漆 园 、 , 庄 基 ” 本根 ”并且 认为 中 国传统文 化 的“ 知义 理 子祠, 或“ , 睿 庄子祠内有苏轼所写《 庄子祠记》 。在道家文 与邦国家族之制” 皆源于道家 自然之信仰。安徽北 化发 展 的历 史 中 , 子从 宇 宙 论 和认 识 论等形 而上 老 部淮河 流域是 中国传 统道 家 文 化 的发 源 地 , 里 道 层 面奠定 了道 家 文化 的 根基 , 子 凭 借 自我真 实 的 这 庄 家文化 的生成 和发展历 史悠久 , 文化 资源 丰厚 。 皖北道 家文化艺 术资 源概述
20 年第 6 09 期
No. 2 0 6. 0 9
阜 阳师范学 院学报 ( 会科学 版 ) 社 Junl f ua gT ahr C l g ( oil c n e o ra o yn eces ol e S c i c ) F e aS e
总第 12 3 期
S m N .3 u o 12
关于皖西红色文化调研报告
关于皖西红色文化调研报告皖西是我国具有独特历史文化特色的地区之一,其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是皖西重要的标志之一。
通过对皖西红色文化进行调研,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历史变迁、发展脉络和文化传承,进一步推动对皖西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一、皖西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皖西地区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和红色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皖西地区涌现出了众多革命先烈以及红色文化代表人物。
这些英雄人物和事迹成为了皖西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皖西红色文化的重要代表1. 程开甲: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活动家之一,参与了许多重要的革命斗争。
程开甲纪念馆的建立,为后人了解他的事迹以及红色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2. 刘少奇: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之一,出生于皖西地区的苏家屯。
刘少奇的事迹和思想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红军长征:皖西地区也是红军长征的重要经过地之一,红军长征的壮丽事迹让这片土地上的红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三、皖西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 纪念馆的建设:通过建立和改良红色文化纪念馆,让更多的人了解皖西地区的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
2. 红色教育:在学校和社会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使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传承红色文化。
3.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加强对皖西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鼓励人们传承红色文化的精神和思想。
四、皖西红色文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皖西红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不仅仅是为了纪念那段历史,更是为了把革命先烈的事迹和精神融入地区的经济发展中。
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促进皖西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总之,皖西红色文化是该地区的重要特色之一,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的调研,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同时也为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将红色文化与地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可以进一步推动皖西地区的发展,同时也使该地区的红色文化更加生动和有活力。
心得体会:深刻认识皖西红色民歌价值,传承皖西红色文化(最新)
心得体会:深刻认识皖西红色民歌价值,传承皖西红色文化(最新)皖西是省西部地区大别山北麓五县三区的统称,即霍山、霍邱、金寨、舒城、寿县、金安区、裕安区和叶集区。
皖西不仅风光旖旎,物产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而且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皖西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要组成部分、红四方面军的发源地之一、大别山区抗日的指挥中心和活动中心,这里先后发生了立夏节起义、六安独山暴动、霍山农民起义、苏家埠战役等。
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里,勇敢的皖西人民不畏强敌,谱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同时也衍生了一首首传唱至今的经典红色民歌,如《八月桂花遍地开》、《送郎当红军》、《红旗插遍大别山》、《红军到金寨》、《打开苏家埠》等。
毛泽东同志说:“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
”作为革命的热土、红色文化的故乡之一的皖西,必然产生红色的歌声。
皖西红色民歌沐浴着炮火硝烟,在战斗中艰难诞生,同时也浸润着人民的血与泪,在战争中得到运用,是革命中不可小视的力量。
在皖西这片红色土地上,饱含着强烈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的皖西红色民歌就像漫山遍野的红杜鹃,在皖西人民与敌对势力的顽强较量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精神食粮,激励着皖西人民突破血雨腥风。
皖西红色民歌汲取了大别山纯朴文化民风的养分,具有浅显直白、朗朗上口的特点,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描写工农革命武装暴动的,有赞扬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有歌唱共产党的等等。
这些红色民歌格调明快,饱含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必胜的革命信念,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时代性,给当时相对封闭的皖西地区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思想的洗礼,促进了皖西人民的思想觉醒,同时也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在最危难时期,勇于担当重任,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带领皖西人民走向自由、迎接光明的历史过程,是皖西人民参加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
这些丰富而独特的红色民歌,不仅丰富了皖西地域文化,也是中国红色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历经半个多世纪的今天,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强烈的艺术感召力。
文化资源在旅游业中的价值转化——以安徽省凤阳县为例
1452018年5月下半月刊文化资源在旅游业中的价值转化——以安徽省凤阳县为例周 昊凤阳县是较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
如何将固有资源转换成可创造收益的旅游业优势,值得研究。
本文开创性地将凤阳县现有文化资源分为朝代文化、红色文化、民间艺术文化和诗词传说文化四类,借鉴其它区域文化资源实现价值转化的案例,对今后凤阳县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一、凤阳县主要文化资源分类(一)底蕴深厚的明文化谈到明文化,凤阳县一直有“帝王之乡”的美称。
凤阳县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明中都鼓楼上有“万世根本”四个大字,为朱元璋亲笔所写。
2013年6月,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中国通史》的明史部分正是在凤阳县拍摄的。
(二)意义深远的红色文化谈到红色文化,凤阳县有“改革之乡”的称呼。
小岗村是“大包干运动”发起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历程中一个关键里程碑。
自1978年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立下生死状,农村改革被推向了高潮。
(三)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说到民间艺术,凤阳县拥有“花鼓之乡”美誉。
花鼓与花鼓戏、花鼓灯合称“凤阳三花”。
自打清朝年间,就有不少文人描述花鼓热闹场景的诗文传诵。
2006年凤阳花鼓就被选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经典的诗词、传说最著名的《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里“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引起了世人津津乐道。
八仙中位列第六的蓝采和相传也是于濠梁之上得道升仙的。
二、凤阳县旅游业的发展困境1.宣传不足,知名度低。
滁州市有三个4A 级景区,两个就在凤阳县,然而每年吸引来的游客规模却有限。
主要就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
2.资源布局散乱,无有效整合。
凤阳县文化资源涵盖范围广,历史各不相同且布局分散。
不同景点从各自角度宣传,没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线,没有足够深度。
3.新媒体手段运用不足。
当前新媒体发展迅猛,许多行业都借新媒体大势开拓新领域。
凤阳县旅游网站上信息非常陈旧,甚至旅行社的电话都是错的。
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及时代价值
光秀丽 , 资源丰富 , 历史 悠久 , 文化底蕴醇厚 , 而且
是 中 国革命 的策 源地 之 一 、 鄂豫 皖革 命根 据 地 的 主
要组成部分 、 红 四方 面军 的发 源 地 之 一 、 大别 山 区 抗 日的指挥 中心 和活 动 中心 、 全 国解 放 战争 的主 战
西一百多里 , 人 口四十多万 的皖西革命根据地 , 是
自然 文化 情况 带 领 群众 奋 战 。抗 日战争 时期 , 皖西 地 区的广 大 人 民积 极 响应 中 国共 产 党 的号 召 , 团结 御 侮 投 入 抗 击 日本 侵 略 者 的伟 大行 列 , 从“ 抗 敌 后 援会 ” 到 参 军 参 战 。 在 战 略 防御 阶段 , 从 新 四军 四 支 队 挺进 前 线 , 国 民党 军 队 正 面 防御 , 到地方抗 日
命 文学 的前 茅 ” 小说《 少 年 漂泊 者》, 这 部 小说 影 响
处, 革命领 导人 ( 重要人物 ) 故居 4 7 处, 烈士墓 、 重
要人物墓 9 5 处, 纪 念设 施 3 9 处。 皖 西 革命 遗 址 有 1 9 处 被 列 为 国家 级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 其 中独 山 革 命 旧址 群 和 金 寨 革命 旧 址 群 两 处 被 列 为 全 国重 点 文
[ 中图分类号 ] D 0 9 [ 文献标 识码] A
[ 基金项 目] 安徽省教育厅人 文社科一般项 目 ( 2 0 1 1 S K 3 6 0 ) ;皖西学院校 级教 学研 究项 目 ( 2 0 1 4 S z 0 0 3 )
[ 作者简 介] 鲍云飞 ( 1 9 7 3 一 ) ,女 ,讲 师,研 究方向为思想政 治教育 与法制现代化。
务。皖西历史文化与 中国革命浪潮孕育了蒋光慈 、
皖西民俗文化的调研
皖西民俗文化的调研六安,素称“皖西”,是一座人文之城、红色之城、生态之城。
它,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
青山绿水红土地,淳风古韵绣乾坤。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缕清风,无不散发着淳朴天真,彰显着欣欣向荣。
一:风土人情六安地处安徽西部,自古以来就是骚人墨客游览之所,不仅风景秀丽,人文荟萃,这里的风土人情更是有着厚厚的历史沉淀和古朴之风。
1. 居住以前皖西地区以农为本,安土重迁。
建宅时,要求前阔后高,背山朝水,左高右低。
门向多取东南或西南,忌正南正北,更忌与山墙、烟囱、水流、厕所、道路相冲。
古时城镇官富宅前倘有路口、巷口乃立一石碣,曰“泰山石敢当”,谓可祛邪消灾。
2. 饮食旧时沿淮地区多食麦、豆、山芋,山区多食玉米、小麦、山芋,圩畈丘岗地区多食稻米。
如今,由于交通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皖西俨然融合了南北之饮食文化,并以独特的文化向大家展现着,这里的人们偏爱喝茶,早上喝,中午喝,晚上喝,饭后也要喝,加上大别山特殊的气候环境,孕育了六安人引以骄傲并且闻名世界的产品—六安瓜片。
3. 婚嫁旧时婚姻之事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婚嫁方面,一般经过提亲、定亲、送日子(选定婚配日期)和成亲四个步骤,彩礼的轻重、程序的繁简,以双方经济为基础,经过男女双方协商,男方多尊重女方意见。
完婚当天,男方备花轿、新衣、礼物,由媒人率迎亲队伍送至女家。
新娘早起“哭嫁”,吃“分家饭”,后由亲人背至轿上,嫁妆前行,花轿随后。
绕至男家,新娘由人搀扶从红色布袋上至堂前行拜堂大礼,后入洞房,饮圆房酒,闹新房。
为烘托喜庆气氛,有“赞喜句”之风俗,一人唱贺,众人道好,宾客也可对新婚夫妇适度嬉戏逗乐,谓“新婚三日无大小”。
完婚后,还有回门、会亲等事。
4. 丧葬一般经过去世、出殡、柩放(用草包裹或在用砖建成的柜屋里放置)和下葬四个环节。
在人行将去世时,子女应赶至死者面前送终(俗称“送老”)。
柩放1-3年后,入土下葬。
随着丧葬文明的发展,火化率也逐渐提高,丧葬程序得以简化。
浅析皖西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顾 家 旺
阜 阳师范学院社 会发展 学院
安徽
阜阳
2 3 6 0 4 1
【 摘 要】 文化旅 游是旅 游的一种特殊形 式,它能让游客 更多地接近 历史文物 、民风 民俗等 ,丰富 了 旅 游的 内涵。近年来,文化旅 游项 目迅速增 多 日 益成 为旅 游业的主 流。针对 皖西北地 区文化旅 游资源提 出开发策略 ,是 实现 皖西北地 区旅游业快速发展 的助推 器。 【 关键词 】皖西北 文化旅游 资 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 :F 5 9 2 . 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0 9 . 4 0 6 7 ( 2 0 1 4 ) 1 1 - 2 9 5 — 0 2 皖西北地区主要包括阜阳 、 毫州两市 , 该地区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 对发展文化旅游业来说 ,具有很大 的优势 。本文将从历史名人 、文物古 迹 、民风民俗等方面特色文化 , 分析该地区文化旅 游产 品,提出文化旅 毫州 , 这里 出产 中药材达一百多种 。再加上毫州是神医华佗的故乡 , 使 得当地医药市场的发展更有人气 。 药材 的生产带动 了中药材生意 的繁荣。 作为 “ 药都 ”的毫州 , 从华佗开始 ,药文化就始终 与之伴随 ,并不断得
到发展 。
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使文化旅游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 和保护 ,提升旅游
业开发对策
利用资源的优 势 , 充分整合资源 , 形 成资源 的合力是当前行之有效
的策 略,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不例外 。 ( 一) 整合资源,丰富文化旅游的资源 内涵 皖西北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 资源,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 好的保护 ,有的遭到了破坏 ,有 的只剩下点滴痕迹 ,现有的一些 文化旅
出了很 大贡献 ;阜南人 吕蒙 , 东吴著名将领 ,鲁肃称其 “ 学识英博 , 非 复吴下阿蒙” , 后使关 羽父子败走麦城 , 死于刀下。从这些名人的身上挖 掘历史 ,可丰富旅游 内涵 , 使文化旅游得到更好 、 更快 的发展 。
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分类及其特征研究
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分类及其特征研究
熊辉;杜文强
【期刊名称】《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42)4
【摘要】皖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异常丰富。
通过对皖西现辖区内,四县、三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梳理,并将其内容划分为:红色物质文化资源、红色文献与档案信息资源、红色文艺创作资源、红色精神文化资源等四个方面。
进而将皖西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征归纳为:地域性、唯一性、继承性、起步早、家族化、丰富性、典范性等七个方面;指出了皖西红色文化研究具有夯实红色文化资源基础、助力皖西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总页数】6页(P7-12)
【作者】熊辉;杜文强
【作者单位】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
【相关文献】
1.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皖西红色文化为例
2.汲取皖西红色文化精髓,提升地方高校文化软实力——基于皖西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3.化皖西红色文化资源为优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4.红色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应用研究--以皖西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体现为例
5.皖西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一体化开发策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俗视角下皖西古民居的特征及其保护
民俗视角下皖西古民居的特征及其保护[科研创新项目:民俗视角下探析皖古村落及其保护应用]汤家汇古民居位于皖西大别山脚下,处于皖、鄂、翼三省交界。
环境依山傍水,落英缤纷。
自明清以来,古居开始修建。
目前,保存较好的有银山畈朱家湾(吴姓)、瓦屋基老鹰岩程家老屋、斗林李老湾、豹迹岩村枣林六斗塝廖姓家宅、木山刘家湾、泗道河曹家湾、吴中湾、瓦屋基伏山李老湾。
这些古民居具有皖西特有的民俗装饰,是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的建筑总和。
一、古民居的装饰特征(一)纵线发展布局对称以斗林李老湾民居为代表,民居设计坐北朝南,内分东西,中分三进:一进门厅、吊楼、戏楼,二进厅堂,三进堂屋即祠堂。
其布局以纵线发展为主,左右对称,不偏不倚,不曲不折。
主要建筑的厅廊都呈穹形,顶棚与飞檐相呼应。
厅房、书房及公共场所地平和回廊均由方形釉面青磚铺砌。
门厅为青石雕花,内挂牌匾,两旁雕花石鼓,门框为双十套扣,将木门镶在其中,既坚固又美观,古朴大方。
二进厅堂为三间,其中中堂装饰纹样丰富,蕴意非凡。
三进堂屋为祭祖之用,其室内有雕饰、彩绘、家具等珍贵艺术品,但因动乱而损失,仅存维修后的空房建筑。
整体建筑有会客大厅、戏楼、住宅、天井花园、绣楼、书房、药店、回1/ 7廊、稻场、碾米场等。
(二)功能齐备排水防御皖西古民居建筑多以依山而建,大别山地区位于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雨水量较大,排水功能成为居住的必要条件。
建筑布局为三进式,排水系统呈阶梯状自上而下分布。
每一进院落修一暗道,深约20公分,宽约10公分。
每当进入汛期,雨水涌入暗道,自高向低处流,并向外界自然排水,最终汇入池塘。
此外,天井的构成也完善了整套的排水性能。
天井形成于民居的一进和二进之间,不仅解决了采光的问题,同时将雨水积入缸中,避免雨水乱溅打湿屋内。
皖西古民居排水系统严密完美,屋面排水的大小沟处处相连,雨天各户之间往来从不湿脚。
青砖条石修成的明沟暗道,由各个院落通向外界自然排水,从古至今从未发生内涝现象。
皖西民间传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与传承研究
村镇银行、 担保公司、 融资 [ 2 ] 刘泉红, 刘健. 国外中小企业政策比较及对 国, 有 国家开发银 行、 农业发展银行、 进 出口银 大力发展小贷公司、
、
皖西 民间传 说故 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 个 国家和地区所独有, 很难模 仿和 复制 。 因此 , 承保护这个环节 。 而恰恰这个环节与旅游结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背景分析
( 一) 挖掘皖西民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 易形成 强有力 的竞争能力, 也易于创 出 自己的 民间故事与旅游相结合 , 打造 富有地方特色 的 值是推动皖西地区旅游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特色和名牌效应 。 皖西民间故事是皖西地 区所 旅 游文化 , 普及地 方文化 知识 , 在 某些程 度上
的文化 、 历史、 风俗或者人文景观相联 系 皖西 间故 事众 多, 很多都与当地 的景观相关 。挖掘 宝贵的文化资源和打造旅游 品牌的现实依据 。
民间传说故事是皖西地区劳动人民集体智慧 和利用皖 西民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 , 不仅 因此, 皖西 民间故事 的旅游 文化 价值重点体现
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 皖西民间传说故事 ; 旅游 文化价值 本 文系安徽 国防科技职业 学院专 业负 责人培 西 民间传 说故事 作为劳动人 民智 慧的结 晶理 出: “ 民间故事有这样 的使命: 同圣经一样 培养 应通过行之有效 的教育为新生一代所 占 有、 传 他 的道 德感 , 使他认清 自己的力量 、 自己的权 递、 创新, 这也是旅游文化传播 的重要途径 。 利、 自己的 自由, 激起他 的勇气 , 唤起他对 祖国
皖西民间朱元璋传说探析
皖西民间朱元璋传说探析黄克顺【摘要】皖西民间流传着大量有关明太祖朱元璋的传说.这些传说具有内容的神秘性、结构的系列性、流传的广泛性和发生时段的集中性等多方面特点.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有关历史在民间的沉淀、洪武年间官方的宣扬、民众情感观念的自然选择以及朱元璋经历本身的传奇色彩等是其中的主要因素.皖西民间有关朱元璋的传说是民间文学中的一棵奇葩,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期刊名称】《皖西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26)004【总页数】5页(P54-58)【关键词】皖西;朱元璋;传说【作者】黄克顺【作者单位】皖西学院,中文系,安徽,六安,237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7皖西民间流传着大量有关明太祖朱元璋的传说。
这些传说,构思精巧,形象生动,内容丰富多彩,颇有神秘意味。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当皇帝时,年号洪武。
因为避皇帝的讳,民间就直接称之为朱洪武或洪武爷。
皖西民间有关朱元璋的传说相当丰富,皖西乡间的农家院里葡萄架下,老祖父老祖母们对孩子讲的故事,多半说的是洪武爷放牛时的种种传奇。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百位皇帝,为什么只有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在皖西广泛流传呢?难道仅仅因为明太祖是安徽人的缘故吗?这是一种较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其中似乎隐藏着一定的文化密码,等待有人去揭示。
皖西民间有关朱元璋的传说具体有哪些内容?它们具有什么特点?其形成并流传至今的秘密何在?这些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皖西民间有关朱元璋的传说内容丰富,流传广泛,特别是今天的舒城、霍山和霍邱三县,以及金安和裕安两区的中南部、金寨县的北部等地民间有关朱元璋的传说故事尤其多。
上述地区的不少地名来历也都与朱元璋有关,相关的地名故事在民间也广泛传播,如金安区毛坦厂的球场岭、霍山县黑石渡和落儿岭、舒城县晓天(相传明朝朱元璋做皇帝之前,曾夜宿此处山地,拂晓醒来,体形似“天”字,遂名“晓天”)等。
遗产与资源_乡村文化振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路径——以皖西乡村为例
遗产与资源_乡村文化振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路径——以皖西乡村为例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
在这一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变得尤为重要。
然而,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往往集中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忽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作用。
因此,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路径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课题。
皖西地区作为我国融合了深厚历史文化的乡村地区,具备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为了更好地探究这些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本文选择了皖西乡村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皖西乡村拥有悠久而独特的传统手工艺。
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例如,造纸技艺、编竹制品等传统手工艺在皖西乡村得到了长时间的传承和发展。
这些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不仅可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还能够增加乡村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其生活质量。
其次,皖西乡村还拥有独特的传统音乐和舞蹈。
这些音乐和舞蹈保留着丰富的本土文化和历史故事,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提高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心,激发他们对乡村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增加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再次,乡村美食也是皖西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皖西乡村美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风味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通过挖掘和传承这些美食文化,可以为乡村提供更多的旅游资源,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在保护和传承皖西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社区组织的角色。
当地政府应当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力度,鼓励社区组织和居民积极参与到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中来。
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节庆活动、设立传统文化家庭馆等形式,增加乡村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皖西乡村的保护和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发挥传统手工艺、音乐舞蹈、乡村美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可以实现乡村文化的发展与振兴,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
民间传说一源多版的成因——以大别山传说为例
民间传说一源多版的成因——以大别山传说为例李倩【摘要】民间传说中有关名山大川称谓的来源有一定的历史依据,但在长期的时空作用下民间传说发生演变,呈现出一源多版的特点.通过比较法研究了“大别山”称谓的几种版本,分析其不同版本的成因,不同特征与共性,故事情节、人物主题的演变及流传成因,通过这些因素的演变与社会历史的关系讨论其思想意义及社会价值.【期刊名称】《皖西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2)001【总页数】3页(P54-56)【关键词】民间传说;一源多版;大别山称谓;历史演变【作者】李倩【作者单位】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合肥2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7民间传说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与一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一定地方风物密切相关的传奇故事。
在一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中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愿望,同时对叙述的对象给予评价[1]。
其形成、演化及定型与特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地方古迹、风俗习惯相联系。
通常是在一定地域、一定群体、一定时代形成独特的思想文化基础,然后才形成传播条件[1]。
在产生、流传的过程中,民间传说随时代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和内涵,不断地被丰富和发展。
由于年代久远,地域辽阔,民间传说“一源多版”的现象较普遍,即同一个人物、事物或地方风物有多个版本的传说故事。
当前,单论某一特定民间传说的起源问题,由于口头文学缺乏来自书面材料和考古资料的有力佐证,其争论依然较大。
即使学者们已经收集到极为丰富的材料,至多也只能作出一个大概而宽泛的猜测,一般很难追究到极具体的地理方位和精确的历史年代[2]。
在此笔者以皖西地区的“大别山”称谓来源为例,采用比较法探究民间传说的一源多版现象及其内在的共性及区别,研究一源多版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变迁与发展。
大别山位于中国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三省交界处,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秦岭余脉,长270千米,褶皱断块山。
大别山的名称早在3 000多年前的《尚书·禹贡》中就有记载。
皖西民间档案与六安历史文化传承
皖西民间档案与六安历史文化传承
马启俊
【期刊名称】《皖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29)006
【摘要】档案有官方档案和民间档案之分,前者受人重视,而后者常被忽视.民间档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历史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皖西民间档案是对六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多样化的记载,在传承六安独特历史和厚重文化方面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对六安市推行文化强市战略和加强皖西地方文化建设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应加以保护和利用.
【总页数】5页(P7-11)
【作者】马启俊
【作者单位】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六安237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9.27
【相关文献】
1.传播档案文化传承历史文明--陕西省档案局举办档案文化专题讲座暨档案通讯员培训班 [J], 李曼
2.民族文化传承视域下楚雄彝族民间艺术档案保护模式研究 [J], 朱天梅
3.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研究——以六安市独山镇为例 [J], 王瑞
4.民族文化传承视角下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价值研究
——以五当召蒙古文历史档案为例 [J], 富霞;张雯
5.民族文化传承视角下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价值研究——以五当召蒙古文历史档案为例 [J], 富霞;张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皖西民间传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与传承研究
作者:司首婧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年第18期
[提要] 民间传说故事作为“历史的活化石”具有极强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现已挖掘整理的皖西地区民间传说故事中,大多都与当地的文化、历史、风俗或者人文景观相联系。
皖西民间传说故事是皖西地区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积淀着皖西地区广大民众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
挖掘和研究皖西地区民间传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不仅对于皖西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于皖西地区文化产业的深度开发和挖掘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皖西民间传说故事;旅游文化价值
本文系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专业负责人培养基金项目(20121210)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5月23日
一、皖西民间传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背景分析
(一)挖掘皖西民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是推动皖西地区旅游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旅游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国内很多家喻户晓的旅游景观,都有着动人的民间传说,没有了传说故事,景观就失去了灵魂,所以有着“看景不如听景”的说法。
皖西地区民间故事众多,很多都与当地的景观相关。
挖掘和利用皖西民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不仅可以启发联想,起到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而且对于皖西地区旅游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旅游传递着文化,使得新生一代能较为迅速、经济、高效地占有人类创造的文化财富,使之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皖西民间传说故事作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理应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为新生一代所占有、传递、创新,这也是旅游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二)挖掘皖西民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对提高皖西各地历史文化品位,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民间故事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
因此,在竞争中就减少了可比性,具有垄断的地位,易形成强有力的竞争能力,也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名牌效应。
皖西民间故事是皖西地区所独有的,能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从已经整理的近100个民间故事来看,极具地方特色和旅游文化价值,不仅是皖西各地历史文化品味的象征,更是促使旅游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的文
化资源和打造旅游品牌的现实依据。
因此,皖西民间故事的旅游文化价值重点体现在民间传说物态化为旅游人文景观,人文景观形态化为民间故事。
(三)挖掘皖西民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是传承和保护民间文学遗产,充分展现其现代旅游文化价值的迫切需要。
恩格斯曾经指出:“民间故事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培养他的道德感,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爱。
”这就非常概括地指出了民间故事的作用。
民间文学艺术是社会文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间文学艺术范畴的民间故事的保护工作,除挖掘、搜集、整理、入册之外,还有传承保护这个环节。
而恰恰这个环节与旅游结合起来是最具纵深意义的一个工作层面。
把皖西民间故事与旅游相结合,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普及地方文化知识,在某些程度上可以说是经济与文化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在这其间旅游特有的文化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尊重。
其实,旅游与区域文化的结合也是提高人与本土社会的历史与传统进行沟通和对话的能力,正如马波教授在他的《现代旅游文化学》中提出的“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薮,是旅游业的灵魂”。
二、皖西民间传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内容分析
(一)皖西民间传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与传承研究成果能够丰富旅游文化理论。
旅游文化传播理论、文化传承理论、文化价值理论、民间文学传承理论以及现代文化理论等都有较为丰富的成果,民间传说故事的文学价值理论、文艺传播理论也有较多成果,教育学的相关理论也有探讨,但民间传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与传承研究为未曾发现,皖西民间传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与传承研究成果能够丰富旅游文化方面的理论。
(二)皖西民间传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与传承研究成果有利于提高传承和保护当地的民间文学。
对民间传说故事的旅游文化价值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在中外旅游文化交流日益丰富的今天,尽可能地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
皖西民间传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与传承研究,能够保护当地的传统文学、传统文化、传统风俗,有利于提高当地劳动人民对当地文化的认知感、自豪感以及自觉保护的意识。
三、皖西民间传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与传承理论基础分析
皖西民间传说故事研究综述与简评:用关键词“民间故事”检索CNKI期刊数据库1979~2012年的数据,共有学术论文618篇,用关键词“民间故事”检索CNKI硕博论文数据库,共有学位论文30篇。
内容包括民间传说故事传承、民间传说故事旅游经济价值、民间传说故事类型、民间传说故事比较、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也包括民间传说故事保护、民间传说故事的影响研究等民间传说故事相关因素,这些文献较好地奠定了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关于民间传说故事的旅游价值研究。
民间故事在旅游经济与文化中的作用巨大。
李春华从庐山风景区的民间传说与旅游开发角度出发,提出把传说故事作为当地旅游开发不可忽视的旅游资源。
浙江师范大学陈兰村老师在《民间传说故事是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陈兰
村,《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2期)一文中,强调进一步加强旅游业和文学的互动作用,尤其是借用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使自然山水和人文资源更具有文化品位,更具有经济价值。
长春师范学院陶娥教授的《东北民间故事在东北旅游经济与文化中的作用》中,更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东北的民间故事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提高旅游景区知名度的作用,以及对旅游观光者也能起到教益的作用。
(二)关于民间传说故事的教育价值研究。
民间传说故事极具教育的作用,浙江大学章红教授的专著《民间故事的学前教育价值与传承研究》是浙江民间文化的早期教育价值与传承的系列研究丛书之一。
共五章节,内容包括概述、民间故事的研究及其早期教育价值、民间故事传承现状的调查、民间故事的文本改编、民间故事传承实践的研究。
详细介绍了浙江地区民间故事的学前教育价值。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黄勤锦老师在《民间故事与学前儿童道德启蒙资源的开发》一文中,则提出了“让儿童通过民间故事的启蒙得到道德的感召”。
两位老师都提出了要充分重视挖掘和利用民间故事这个德育资源,通过民间故事让教育对象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关于民间传说故事的传承和保护研究。
三峡大学张芹和覃兵两位学者在《从传播学角度看都镇湾民间故事的保护与传承》一文中,以都镇湾民间故事为例。
用传播学理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一些建议。
中央民族大学王志清博士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民间故事的传承发展策略探究》中,提出通过“给故事家讲故事,构建故事讲述情境”的实验,尝试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民间故事的发展策略,为解决当下民间故事的传承困境提出个人的设想。
四、皖西民间传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与传承的实践
(一)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
充分发挥六安滨水绿色文化城市的特色和国家陆路交通枢纽的优势,提升中心城区的旅游功能,将六安市区建设成为大别山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大别山区域旅游主要集散中心,规划建设旅游产业园。
(二)重视旅游产品的文化功能。
充分挖掘六安市文化观光资源和自然观光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地脉和文脉、内涵扩张和体验设计等手段来增强观光产品的体验功能,强化红色、绿色、古色、蓝色和特色五大主体旅游产品体系。
完善皖西观光旅游产品体系,开发一批体验度深、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使观光旅游产品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知名产品。
(三)强化资源整合,发扬地方文化。
加快旅游线路拓展与整合,重点开发一批具有皖西地方文化、休闲特色的旅游线路,加快皖西与皖江城市带、皖南旅游文化示范区及长三角旅游交通、旅游线路的对接和整合。
(四)发挥旅游文化娱乐业优势,推动皖西旅游产品结构多元化。
继续开发传统度假型旅游资源,不断拓展社会性旅游资源的领域,开发形成具有山水观光、洞穴探奇、森林穿越、乡
村远足、名胜游览、文化体验、名俗采风等不同特色和功能的各类旅游景区,推动皖西旅游产品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五)加大对现有皖西民间故事的挖掘、整理、开发工作。
从现有皖西民间故事的整理挖掘来看,其蕴含的丰富旅游文化价值为本研究提供了充实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的理论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皖西地区民间故事众多,200多个民间传说故事中,与皖西地区的文化、历史、景观、地点息息相关。
例如,寿县民间传说故事有珍珠泉的故事、安丰塘的故事等四十多个。
霍邱民间故事有临水玉泉酒的传说、尚善塔等二十多个。
金寨民间故事有全军村的故事(四则)、赶钟山名字的由来、“爬头岭”地名之由来、棋盘石的传说等四十多个。
舒城民间故事有乾隆在舒城万隆巷的传说、舒城望母山的传说、万佛湖的传说等十几个。
霍山民间故事有黑石代渡的美丽传说、黑石渡王妃等。
六安市民间故事有球场岭与老张庵、“窟洞桥”,等等。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利凤,陶娥.东北民间故事在东北旅游经济与文化中的作用[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2]张芹,覃兵.从传播学角度看都镇湾民间故事的保护与传承[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4.
[3]黄勤锦.民间故事与学前儿童道德启蒙资源的开发[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