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为消渴古方病案

合集下载

名医名方国医大师任继学治疗消渴

名医名方国医大师任继学治疗消渴

名医名方国医大师任继学治疗消渴
任继学养阴通络,活血降糖治疗消渴(阴虚夹瘀)
初诊
患者姓名:68岁女某某
主诉:患者多饮多尿1年
现病史:多饮多尿时有头晕。

空腹血糖:8.8mmol/l。

查:舌体大有齿痕,两侧有瘀斑,舌苔白,脉沉弦数。

刻下症:舌体大有齿痕舌两侧有瘀斑舌苔白脉沉弦数多饮多尿时有头晕
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辅助检查:空腹血糖:8.8mmol/l。

中医诊断:消渴(阴虚夹瘀) 西医诊断:
治则治法:养阴通络,活血降糖
方名:自拟方
组成:巢丝50g(煎汤化水),黄芪15g,地龙15g,鬼箭羽15g,元参15g,葛根10g,肉桂5g,生地10g,钩藤15g,生杜仲15g,怀牛膝20g,赤目15g。

用法:4剂,水煎口服,日1剂 | 巢丝50g(煎汤化水)。

消渴病临床治疗----古今医案选释

消渴病临床治疗----古今医案选释

消渴病临床治疗----古今医案选释中医学之所以昭示后人而流传千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安全、有效的临床实际医案。

病案1:李东垣治顺德安抚张更夫,年四十余,病消渴,舌上赤裂,饮水无度,小便数多,李曰:消渴之为病,燥热之气盛也。

内经云:“热淫所胜,佐以甘苦,以甘泄之。

”热则伤气,气伤则无润,折热补气,非甘寒之剂不能。

故以人参石膏个二钱半,甘草生炙个一钱,甘寒为君;启元子云:“滋水之源,以制阳光。

”故以黄连三分,酒黄柏、知母、栀子各二钱,苦寒泄热,补水为臣;当归、麦冬、白葵、兰香各五分,连翘、杏仁、白芷各一钱,全蝎一个,甘辛和血润燥为佐;以升麻二钱,柴胡三分,藿香二分,反佐以取之;桔梗三钱,为舟楫,使浮而不下也。

名之曰:『生津甘露饮子』。

为末,汤浸蒸饼和成剂,捻作饼子。

晒半干,杵筛如米大。

食后,每服二钱。

抄在掌内,以舌舔之,随津咽下;或白汤少许送下,亦可。

此治制之缓也,治之旬日愈。

古人消渴,多传疮疡,以成不救之疾。

此即效,亦不传疮疡,以寿考终。

后以此方治消渴诸证皆验。

[10](《名医类案卷二消渴》)[按语]古之治消渴诸方,不过以寒折热,惟苦与甘略不同。

生津甘露饮子集甘寒、苦寒、和血于一身,妙在以津服药,缓缓图之,足可法师。

病案2:薛立斋治一贵人,病痈疽,疾未安而渴作,一日饮水数升,教服『加减八味丸』方。

诸医大笑云:“此药能止渴,吾辈当不复业医矣。

”皆用木瓜、紫苏、乌梅,人参、茯苓,百药等生津之药,数剂而渴愈甚。

不得已而用前方,服三剂而渴止。

因相信而久服,不特渴疾不作,气血亦壮。

饮食加倍,强健过于少壮之年。

薛氏家藏此方,屡用有效[11](《续名医类案卷九消》)。

病案3:邑人某,年二十余。

贸易律门,得消渴证。

求津门医者,调治三阅月,更医10余人不效,归家就医于愚。

诊其脉甚微细,旋饮水旋小便,须臾数次。

投以『玉液汤』,加野台参四钱(药物组成:生山药一两,生黄芪五钱,知母六钱,生鸡内金(捣细)二钱,葛根一钱五分,五味子三钱,天花粉三钱,野台参四钱),数剂渴止,而小便仍数。

古代治疗消渴症的药方

古代治疗消渴症的药方

古代治疗消渴症的药方在古代,消渴症可是个大麻烦。

想象一下,那时候的人们可没有现在的各种药物和治疗手段,看到自己不停地口渴、喝水像海绵一样,还得面对一堆古怪的偏方,心里那个滋味可想而知。

于是,聪明的古人们就琢磨出了各种各样的药方,真是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说到消渴症,首先得提到“蒲公英”。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奇怪,蒲公英不是路边的野花吗?可是,它在古代的药方里可是个大明星哦。

古人们可不怕麻烦,把蒲公英的根茎煮水,喝了之后,口渴的感觉就会减轻。

这味道嘛,可能有点像野菜汤,清清淡淡,喝下去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想象一下,夏天在树荫下,喝着蒲公英汤,感觉生活也挺不错。

再说说“白芍”,这个名字一听就很有诗意。

古人用白芍来调和体内的阴阳,哎呀,听起来高深莫测,但其实就是帮助身体恢复平衡。

用白芍泡茶,味道嘛,有点像大麦茶,既解渴又能舒缓心情。

喝上一杯,哎呀,整个人都轻松了,仿佛烦恼都随风而去。

还有“莲子”,哇,这可是夏天必备的零食啊!古代的人就知道把莲子煮成粥,吃起来软糯可口,特别适合口渴的人。

想想那一碗热腾腾的莲子粥,配上点糖,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消渴症的朋友们可得多吃,既能解渴又能补身,简直就是“解渴神器”啊!别忘了“蜜蜂的蜜”,古人可很早就知道蜂蜜的好处。

喝水的时候加点蜂蜜,味道鲜美,最重要的是还能润喉。

想象一下,正午的阳光洒在身上,嘴里一口蜂蜜水,哎呀,真是美滋滋。

蜂蜜还被称为“甜蜜的解药”,不只是解渴,连心情都跟着甜了起来。

古代的药方里还少不了“山药”。

山药的营养价值那可是数一数二的。

把山药切片煮成汤,不仅可以消渴,还能滋阴补虚。

喝一口,软软的、滑滑的,简直让人想要再来一碗。

想想吧,满口留香的山药汤,真是让人幸福的滋味。

古人对消渴症的治疗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清淡为主”。

这句话说得好,饮食不油腻,少吃辣椒,多吃点水果和蔬菜,尤其是西瓜,水分丰富,口感鲜甜,真是消渴的救星!不过,别光想着吃,适当运动也是非常关键的,走一走,跑一跑,让身体动起来,喝水的时候再加点水果,效果更好。

中医医案——消渴证

中医医案——消渴证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辨证治疗消渴二例病案一:阴阳两虚、气血瘀阻型。

王某,男,20岁。

初诊:1981年1月22日。

主诉及病史:食多、饮多、尿多一年余未予重视。

三个月前,因头晕至协和医院急诊,查血糖38.8mmol/L,尿糖(++++),酮体强阳性,诊为糖尿病。

即用胰岛素治疗,每日60U,病情未能控制,尿中经常出现酮体,身体极度虚弱,饥饿感强,主食控制在一日七两,口微渴,日饮水1500ml,乏力,气短,自汗,畏寒,肢冷。

诊查:唇暗,舌紫,舌下静脉青紫,苔白细腻,脉沉细。

辨证:阴阳两虚,气血瘀阻。

治法:滋补阴阳,理气活血。

处方:生黄芪30g 木香10g 生熟地黄各30g 葛根15g 丹参30g 桂枝20g 制附片10g 茯苓30g 丹皮10g 泽泻10g 山药10g 五味子10g 桑寄生30g 鸡血藤30g 仙灵脾12g 菟丝子15g 枸杞子10g 菊花10g 14剂二诊:2月5日。

四肢转温,舌瘀之象亦轻。

尿酮体(-),24小时尿糖定量25g。

上方加水蛭15g、五加皮15g以加强活血化瘀之力。

继服药14剂。

三诊:2月19日。

诸症均减轻,尿糖微量。

以后以前方为主加减治疗一年余,逐渐停用胰岛素,化验指标正常,余症皆除,现已参加工作。

病案二:气血不足,阴虚内热型。

郭某,男,49岁。

初诊:1985年10月25日。

主诉及病史:患糖尿病3年。

现口渴多饮,多食善饥,乏力,消瘦,自汗,头目眩晕,视物不清,四肢麻木,腰酸腿软,入睡困难,多梦,尿多,大便干燥。

诊查:舌质淡红,苔白少,脉细弦。

空腹血糖11.3mmol/L,餐后两小时尿糖(+++),胆固醇 6.76mmol/L,甘油三酯3.84mmol/L。

辨证:气血不足,阴虚内热。

治法:补气养血,滋阴清热。

处方:生黄芪30g 党参10g 山药10g 苍术15g 元参30g 茯苓10g 生牡蛎30g 花粉20g 麦冬30g 枸杞子10g 黄芩10g 黄连5g 丹参30g 14剂二诊:11月9日。

消渴病医案

消渴病医案

消渴病医案消渴病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疾病,也被称为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胰岛素的作用受到阻碍,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消渴病医案中有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典型的医案,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医案一:凉血降糖疗法患者男,42岁,患有2型糖尿病10多年,主要症状是口干、多饮、多尿。

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为阴虚火旺,治则以清热凉血,降低血糖水平。

方剂为生地黄、银耳、香菇、黄金桂、草果、茯苓、川贝等药材。

患者坚持饮用该方剂3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血糖水平正常。

医案二:调和脾肾疗法女患者,35岁,患有1型糖尿病多年,主要症状是多尿、乏力、体重下降。

舌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为脾肾阳虚,治则以调和脾肾为主。

方剂为黄芪、党参、淮山药、山药、枸杞子等药材。

患者坚持饮用该方剂3个月后,体力恢复,体重回升,血糖水平稳定。

医案三:清热润肺化痰疗法男患者,49岁,患有2型糖尿病多年,主要症状是咳嗽、气促、口渴。

舌苔黄腻,脉浮数。

辨证为热燥伤肺,治则以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为主。

方剂为麦冬、沙参、银柴胡、款冬花、枇杷叶等药材。

患者坚持饮用该方剂2个月后,咳嗽减轻,口渴症状改善,血糖水平降低。

医案四:祛痰补肺疗法男患者,52岁,患有2型糖尿病多年,主要症状是气促、咳嗽、体倦。

舌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为痰瘀互结,治则以祛痰补肺为主。

方剂为陈皮、茯苓、知母、白花蛇舌草、人参等药材。

患者坚持饮用该方剂2个月后,体力增加,咳嗽症状减轻,血糖水平得到控制。

综上所述,消渴病医案中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辩证论治,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材组合,可以有效改善症状,降低血糖水平。

然而,消渴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还需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定期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指导,以保持病情稳定。

中医名家治消渴医案

中医名家治消渴医案

中医名家治消渴医案
消渴,又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医称为“消渴病”。

以下是一些中医名家治疗消渴的医案:
医案一:针灸和中药结合治疗消渴
患者,男性,56岁,糖尿病患者。

主要症状为口渴、多饮、多尿、消瘦、乏力。

查体时发现舌苔黄厚,脉细而数。

中医诊断为“消渴病”。

治疗方案:
1. 针灸:选择足三里、关元、脾俞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每次20分钟,每周3次。

2. 中药:服用黄芪、石蟾、独参、麦冬等药物,每日3次。

疗程2个月后,患者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明显减轻,体重也有所增加。

医案二:中药调理治疗消渴
患者,女性,45岁,糖尿病患者。

主要症状为尿频、多饮、多尿、四肢麻木。

查体时发现舌质红、苔黄厚,脉细数。

中医诊断为“消渴病”。

治疗方案:
1. 中药:服用煅陈皮、焦苦参、苦杏仁、五味子等药物,每日2次。

2. 饮食调理:忌食油腻、甜食,增加蔬菜和粗粮的摄入。

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尿频、多饮、多尿等症状明显减轻,舌质变得淡红,脉搏也有所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医案仅供参考,中医治疗消渴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糖尿病患者,还应密切监控血糖水平,并配合适当的饮食调理和运动,以维持良好的控制效果。

最好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跟古代名医治疗消渴(25)

跟古代名医治疗消渴(25)

跟古代名医治疗消渴(25)
跟古代名医治疗消渴(25)
原文30 黄锦芳治游昼山消渴,六脉微缓而沉,肺脉尤甚,肝脉差起,小便甚多,肌肉消瘦,烦渴不止。

此必初病时过服石膏、知母、花粉、蒌仁、贝母、犀角等苦寒之药,伤其肺胃及肾,以致地气不升,天气不降。

宜滋阴补气,使漏卮不至下泄。

用当归一钱,炙芪四钱,升麻三分,玉竹三钱,桂元十个,桑螵蛸一钱,龙骨一钱,菟丝二钱,龟板一钱,木瓜四分,炙草三分,使其二气交合,霖雨四布,则病自愈。

嘱其日服一剂,禁服苦茶。

后病者以洋参代人参,服之甚效。

黄锦芳给游昼山治疗消渴,游先生的脉象,六部都是微脉、缓而沉,肺部的脉尤其是这样的,肝脉相比来说就差一些。

患者小便非常多,身体消瘦,心烦口渴不止。

他之所以会变成这样的症状,都是因为最初得病的时候服用了过量的石膏、知母、花粉、瓜蒌仁、贝母、犀角之类苦寒的药物,伤害到了肺、胃以及肾,导致处于身体下部的气不能够升起来,而处于身体上部的气不能够降下来。

这种情况下,应当使用滋阴补气的药物,使得身体里能够贮存营养、运化精气的气机不再泄露。

于是就给患者服用当归一钱,炙黄芪四钱,升麻三分,玉竹三钱,桂圆十个,桑螵蛸一钱,龙骨一钱,菟丝二钱,龟板一钱,木瓜四分,炙甘草三分,使得身体里的上下两部的气能够交合,这样人体的精微之气才能够洒部全身,自然疾病就能够痊愈了。

嘱咐患者每天服用一剂,服药的时候不能服用苦茶。

后来还有患消渴病的人,用这个方子,只不过是用西洋参代替人参,结果服用之后效果非常好。

消渴病中医辨证论治案例

消渴病中医辨证论治案例

消渴病中医辨证论治案例
哎呀呀,咱今天就来讲讲消渴病中医辨证论治的案例,这可真的太有意思啦!
咱就说说老张吧,他有一阵儿总觉得口渴得厉害,喝再多水也不解渴,还频繁跑厕所,人也没什么精神。

这不,赶紧就来找中医啦!医生一瞧,通过望闻问切,发现老张这舌头红红的,舌苔也少,脉象还细数。

这就像是一个战场上的信号,中医立马判断出老张这是阴虚燥热呀!
医生就跟老张说:“你这情况啊,就好比是身体里的火太旺啦,把水分都烤干了,得给它降降火、补补水。

”然后就给他开了一些养阴清热的中药。

老张还嘀咕呢:“这能行吗?”嘿,你还别说,喝了一段时间药后,老张明显感觉口渴没那么严重了,上厕所的次数也少了。

再来看看老李,他呢,不仅口渴,还总觉得肚子饿,吃很多也不见胖,反而越来越瘦。

医生一看,老李这面色暗黑,舌头有瘀斑啊,这可不就是瘀血内阻嘛!这不就好像是身体里的道路堵塞了,营养过不去呀!中医就开始给他活血化瘀啦。

一段时间后,老李自己都觉得神奇,体重慢慢稳定些了,精神也好起来了。

还有老王,原本身体挺好,可突然就出现了消渴的症状。

中医仔细研究后,发现他是情志不畅导致的。

这就好比心里有个疙瘩解不开,影响了身体的正常运行呀!于是对症给他调理情志,让他心情好起来。

你说神奇不神奇,老王的消渴症状也逐渐缓解了。

这么多例子看下来,咱是不是得感叹中医的博大精深啊!中医辨证论治消渴病,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解决问题的大门。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况,就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应对。

消渴病不可怕,只要找对了方法,就能战胜它呀!就像那句话说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呢!咱可得相信中医的智慧,让它来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呀!。

治疗消渴病的古代名方

治疗消渴病的古代名方

治疗消渴病的古代名方消渴病是一种由于气候干燥、饮食不当或肾阴虚损引起的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消瘦等。

在古代,人们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总结出一些治疗消渴病的名方,这些名方经过世代传承,成为了中医药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1. 葛根汤葛根汤是治疗消渴病的经典名方之一。

葛根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消渴病患者的症状。

制作方法十分简单,只需将葛根洗净切碎,加入适量的水煎煮即可。

每天饭前饭后服用,可以明显减轻口渴的感觉。

2. 玄参汤玄参汤也是治疗消渴病的名方之一。

玄参具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的功效,对于消渴病患者的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制作方法是将玄参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糊状,然后慢慢服用。

每天服用一次,可以有效改善口渴的症状。

3. 麦冬汤麦冬汤是古代治疗消渴病的常用名方之一。

麦冬具有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的作用,对于消渴病患者的症状具有良好的缓解效果。

制作方法是将麦冬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然后慢慢服用。

每天饭前饭后服用,可以明显减轻口渴的感觉。

4. 玉竹汤玉竹汤也是治疗消渴病的古代名方之一。

玉竹具有滋阴润燥、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消渴病患者的症状。

制作方法是将玉竹洗净切碎,加入适量的水煎煮,然后慢慢服用。

每天饭前饭后服用,可以明显减轻口渴的感觉。

5. 龙骨汤龙骨汤是治疗消渴病的经典名方之一。

龙骨具有滋阴润燥、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消渴病患者的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制作方法是将龙骨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然后慢慢服用。

每天服用一次,可以有效改善口渴的症状。

以上所述的古代名方在治疗消渴病方面都有一定的疗效,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治疗前应确诊为消渴病,并遵医嘱服用药物。

其次,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此外,合理安排生活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有助于治疗消渴病。

虽然古代名方在治疗消渴病方面有一定疗效,但仍需遵循医嘱,结合现代医学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消渴(糖尿病)名医秘验方

消渴(糖尿病)名医秘验方

消渴(糖尿病)名医秘验方消化散(主治食欲不振、小儿厌食症):①麦芽四两,鸡内金三钱,莱菔子五钱,酒粬五钱,共炒黄,研成细末,瓷瓶密封贮存。

一岁以下每服六分,一日三次;一岁以上,随年龄酌加。

②炒神曲10克,炒麦芽10克,焦山楂10克,炒莱菔子6克,炒鸡内金5克,共研细末,加淀粉1—3克,用白开水调成稠糊状,临睡前敷于患儿肚脐上,再用绷带固定,次晨取下,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不愈者,间隔1周,再行第2疗程。

兼有乳食停滞加陈皮6克、酒大黄5克;兼有脾湿中困,加白扁豆10克、薏苡仁10克;兼有先天不足,加人参3克(或党参6克)、干姜5克、炙甘草6克;兼有脾胃虚弱者加党参10克、山药10克、白术6克;兼有恶心、呕吐,加半夏6克、藿香6 克、枳壳6克;兼有大便稀溏,加苍术10克、诃子6克。

③酸木瓜、小茴香、蔓荆子、甘草各等量,共为细末。

成人每日三次,每次1克,小儿酌减。

④山楂30克,苍术10克,木香5克,粳米或山药适量,前3药共为细末,每次6—10克,以粳米或山药煮汁送服,日3次。

功能消积化滞,健脾除湿,适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大便溏泻等症。

⑤生山楂270克,牵牛子15克,共研为末,过100目筛即可。

1—2岁每次1克,2—4岁2克,4岁以上每次3克,均日服3次,冲服或水煎服。

⑥张氏消化散(张学礼):炒鸡内金10克,焦三仙各10克,炒莱菔子10克,使君子10克,广陈皮10克,春砂仁10克,紫豆蔻10克,生大黄10克,共为细末,过100目筛,装瓶备用,温水冲服,每次1—3克,日三次。

增液逐瘀汤(段行武):大秦艽10克,炒桃仁10克,红花10克,鸡血藤15克,没药6克,五灵脂6克(包煎),地龙10克,生地黄20克,京元参15克,天门冬10克,麦门冬1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功能养阴清热、活血止痛,主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疼痛发于头部加川芎10克,蜈蚣3条;发于躯干部加延胡索10克,炒香附15克;发于上肢者加片姜黄10克;发于下肢者加怀牛膝10克;胃脘部不适,大便溏泄可酌加砂仁6克,山药20 克以开胃健脾;大便干结可加酒大黄6克以通便泄热。

消渴病医案

消渴病医案

消渴病医案消渴病是中医学上的一种疾病,又称为“糖尿病”。

该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消渴病的发病主要与体内湿热蕴结、气虚、阴虚、气阴两伤等因素有关。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中医医案,用于治疗消渴病:医案一:患者男性,年龄60岁,体形瘦弱,多尿、多饮、消瘦等症状明显。

舌苔黄腻,脉象数而细。

辨证为湿热痰阻,气虚。

方剂选用五味调饮加减:阿胶15克、玄参12克、生地12克、山药12克、石膏15克、鹿角胶12克,水煎服。

每日两次,每次分两次服用。

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舌苔变白腻,脉象略滑有力。

医案二:患者女性,年龄52岁,多尿、多饮、消瘦等症状明显。

舌苔黄燥,脉象数而细弱。

辨证为阴虚火旺。

方剂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生地20克、山药12克、熟地12克、山茱萸12克、泽泻12克、太子参10克、玉竹10克。

水煎服,每日两次,每次分两次服用。

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舌苔变白而腻,脉象略滑。

医案三:患者男性,年龄55岁,多尿、多饮、消瘦等症状明显。

舌苔黄腻,脉象数而细。

辨证为气阴两伤。

方剂选用六味丸加减:黄精20克、麦冬15克、石斛15克、枸杞子15克、山药12克、沙参12克、天花粉10克。

水煎服,每日两次,每次分两次服用。

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舌苔变白而腻,脉象略滑。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减少高糖饮食,适量运动,并保持快乐心情。

同时,中医治疗消渴病需长期坚持,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是几个中医医案用于治疗消渴病的案例。

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都有所不同,所以治疗方案有所不同。

如果患者出现消渴病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中医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还需积极配合治疗,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

名医名方:谢昌仁治糖尿病——消渴方

名医名方:谢昌仁治糖尿病——消渴方

妙方精选26全国名老中医治病经验谈系列——组方:石膏20克,天花粉15克,沙参、石斛、地黄、山药、茯苓、泽泻各12克,麦冬、知母各10克,鸡内金6克,甘草3克。

功效:清热养阴,滋肾生津。

主治:糖尿病、干燥综合征、尿崩症,尤其对阴虚内热者有良效。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典型病例:张某,男,45岁,农民。

初诊发现患者能食善饥已2年余,半月来头昏乏力,嗜睡懒动,形体消瘦,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尿糖(++++),血糖150㎎%(空腹),谷丙转氨酶尿多、苔中根黄,证属胃热炽盛、伤灼阴津,挟肝经湿热蕴结,治疗上以清热滋阴为主,佐以清利湿热,取石膏20克,知母10克,甘草4克,丹皮、鸡内金各6克,生地、茯苓、泽泻、茵陈、薏苡仁各12克,天花粉、石见穿各15克,连用12剂。

用药后复查,“三多”症状基本消失,餐后尿糖阴性,继续用原方15剂。

再次复查时多数症状已基本消失,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值,舌红少津,苔中根仍黄厚。

原方去茵陈、薏仁、石见穿,加麦冬10克、石斛12克,再用8剂,此间消渴症状一直未复发,多次检查血糖、尿糖均正常,续服六味地黄丸名医名方单方治病或中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一般无发烧及黄疸,有的患者可无任何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肝郁不舒,饮食不节,素食肥甘而致湿热内生,影响肝胆疏泄和脾胃运化。

肝郁气滞 主要表现为右胁或右上腹短暂绞痛或纯痛反复发作,胸闷,嗳气,脘腹胀满,胃纳欠佳,大便干结。

柴胡10克,枳壳12克,白芍、当归各15克。

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3次服。

柴胡10克,川楝子6克,玄胡索、川芎各12克。

水煎取汁,每3次服。

柚子皮(去白)15克,川芎12克,青木香10克,醪糟、红糖适量。

水煎取汁,分多次饮服,每日1剂。

气滞血淤 主要表现为胸胁胀满,痛引肩背,入夜尤甚,持续时间较长,面黄而暗滞,腹胀,便秘,小便黄。

当归12克,丹参15克,香附10克。

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3次服。

五灵脂6克,赤芍10克,丹皮12克。

消渴(上消)古方治验

消渴(上消)古方治验

消渴(上消)古方治验
陈某,女,52岁,农民。

1976年7月13日往诊。

主诉:近10日来,先咽喉干燥,烦渴多饮,后烦渴日甚,饮水不止。

日夜引饮四五十碗,而渴不能息,小便2日未解一次。

余素悉患者勤劳,阴虚体弱。

以前虽亦有烦渴心悸及眩晕旧恙,但从未如此病势之暴。

今见形体消瘦,目眶深陷,面色青黑;声音嘶哑,语言难出之状,必是“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之饮水多而善消,肺气不化,小便反少之上消症也。

切其脉沉细而迟,细寻三部皆然。

此脉与症悖也。

石顽曰:“历诊消瘅之脉,无有不带数象者。

”又曰:“消瘅之脉,亦绝无沉石这候。

”又视其舌象,质深红,无苔、津干,此火烁夺津之阴虚证也。

遂舍其脉而从其证治,亦急则治标之意。

拟用养阴生津法,以生脉散合白虎汤与服,3日未见好转;又改拟甘寒生津与苦寒泻火并用,以大剂恣饮,以熄五火燔烁之势,速救肺胃欲亡之阴。

处方:生地黄240g,麦冬、天冬各120g,天花粉60g,鲜芦根1000g,玄参120g,白芍、石斛各60g,地骨皮60g,宽水煎,取药汁,再兑入梨汁3碗,生藕汁2碗,白砂糖半斤,随意饮服。

随访,上药尽剂病愈,2剂疗效巩固,至今2年余,未曾复发。

续访20年,旧恙未作。

(周正祎)。

刘茂甫中医世家祖传秘方——消渴

刘茂甫中医世家祖传秘方——消渴

刘茂甫中医世家祖传秘方——消渴廉某,男,56岁,干部,1989年4月15日初诊。

多饮、多食、多尿、消瘦1月余。

查空腹血糖11.6mmol/L,尿糖(+++)。

刻诊:烦渴多饮,多食善饥,体重下降,腰困无力,面色少华,舌质黯红,舌苔薄黄,脉弦细。

证属肾阴亏耗,胃中有热。

治宜滋阴润燥,清胃泻火。

处方:沙参18g,麦冬l5g,五味子12g,石斛18g,天花粉15g,生石膏15g,知母12g,葛根12g,苦荞麦18g,苦瓜30g,女贞子15g,何首乌15g。

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上药服12剂,多饮、多食、多尿明显减轻。

查空腹血糖:7.8mmol/L,尿糖(+),舌质仍黯,苔薄黄,脉弦细。

处方:前方入黄连6g,菟丝子15g,续服。

三诊:服上方12剂,面色红润,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消失,仍感腰困无力。

查空腹血糖6.4mmol/L,尿糖(-)。

舌苔薄,质淡紫,脉象弦。

处方:黄芪30g,沙参15g,麦冬12g,女贞子15g,枸杞子15g,山萸肉12g,菟丝子15g,何首乌15g,牛膝15g,丹参30g,焦杜仲15g,王不留行15g。

嘱服30剂。

后追访症状消失,血糖及尿糖均正常,嘱其注意饮食结构,多食肉类及蔬菜,少食面食。

三消的病理主要为肺、肾、胃之阴虚热盛。

由于肺阴不足,阴虚肺燥,火热灼肺,肺津不能敷布,故烦渴、多饮。

火热内炽,影响气化,肺失治节,饮水虽多不能四布化生津液,使水液直趋于下。

肾阴不足,肾精亏虚,封藏失职,约束无权,故多尿。

胃有燥热,则过多消耗精微,故多食善饮。

精微耗损过多,肾气不固,影响脾之统摄,水谷精微又不能充分运化吸收,随尿下注而排出,肌肉不得充养,故面色少华,肌肉消瘦。

腰为肾之府,肾精亏虚,故腰困无力。

《医学心悟》说:“三消之治,不必专执本经,但滋其化源,则病易痊矣”。

本例以滋阴润燥,澄其源;清胃泻火,治其因,使火敛不上灼于肺;滋肾阴故可使相火不得攻胃,又可利于肾之封藏约束,使精微不随尿排出。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消渴〔糖尿病)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消渴〔糖尿病)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消渴〔糖尿病)消渴〔糖尿病)[通治方]张锡纯:玉液汤,治消渴。

生山药30克生黄花15克知母18克生鸡内金(捣细)6克葛根4.5克五味子9克天花粉9克邑人某,年二十余,贸易律门,得消渴证。

求津门医者调治三阅月,更医十余人不效。

归家就医于愚。

诊其脉甚微细,旋饮水旋即小便,须臾数次。

投以此汤,加野台参12克,数剂渴见止,而小便仍数。

又加英肉15克,连服l0剂而愈。

《哀中参西》上册关幼波: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个基本方。

生黄芪30克仙灵脾15克杭白芍30克生甘草10克乌梅l0克葛根10克肺热甚阴伤重者,可选加生石膏、川连、石斜、花粉、玉竹、麦冬、沙参;夜尿频数者,选加川断、破故纸、五味子、菟丝子、芡实、鹿角霜。

《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二)赵学敏:治消渴饮水。

大瓜萎根去皮寸切,水浸5日,逐日易水,取出研滤过澄粉晒干。

每日l克,水化下,日3服,亦可入粥及乳酪中食之。

《串雅外编》卷三[辨证方]1、寒证张仲景:肾气丸,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干地黄24克山药山茱萸各12克泽泻丹皮茯苓各9克桂枝附子(炮)各3克上8味末之,炼蜜和丸,梧桐子大。

酒下15丸,加至20丸,日再服。

《金匮要略》卷中李梃:鹿菟丸。

鹿茸30克,菟丝子、山药各60克,为末,蜜丸,梧桐子大。

每30丸,米饮或人参煎汤,盐酒化下。

治饮酒积热,熏蒸五脏,津血枯燥,小便并多,肌肉消烁,专嗜冷物寒浆。

《医学入门》卷七2、热证张仲景: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知母18克石膏30克(碎,绵裹) 甘草(炙)6克粳米30克人参9克上5味,以水2000毫升,煮米熟汤成,去渣,温服200毫升,日3服。

《伤寒论》陈士锋:消渴一症,小便甚多,饮一斗溲一斗,口吐清痰,投之水中,立时散开,化为清水,面热唇红,口舌不峭,人以为下消之病也,谁知是肾水泛上作消乎。

方用引龙汤。

玄参90克肉桂9克山茱萸12克北五味3克麦冬30克水煎服。

l剂渴减半,3剂痊愈。

中医消渴症,属于中消证气阴两虚,火郁中焦

中医消渴症,属于中消证气阴两虚,火郁中焦

中医消渴症,属于中消证气阴两虚,火郁中焦
处方:生黄芪150g 苍术30g 怀山药30g 元参15g 仙鹤草50g 仙灵脾30g 黄连30g 石菖蒲15g 远志12g 葛根60g 翻白草30g 生甘草30g 鬼见羽30g 陈皮10g 熟地30g 十付水煎服日三次。

十天后二诊:人已无强烈饥饿感,有点劲,大便已无失禁现象,脉已转为浮濡,舌淡苔白,人明显有精神,情绪振奋。

要求继续治疗。

上方黄连减为20g,续服20剂,诸症消失,人体重上120斤左右。

血糖降到8.0摩尔/升。

上方继续,每两天一副,要求再服三个月,检查化验。

按:此案,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症的临床上已不多见了,多数此病人无三消症。

该案治疗起来无什么新意,无非按中医辩证,施方用药,只要对症,见效是很快的。

上方生黄芪,仙鹤草,仙灵脾,生甘草补气;怀山药,元参,葛根,熟地滋阴;苍术健脾;黄连清热降低胃功能亢进;石菖蒲,远志开窍醒志;翻白草,鬼见羽活血降糖;陈皮行气防止大量黄芪补中壅塞。

故病机相投,速见疗效。

治疗糖尿病一定要按中医的辩证处理,切忌按西医思路堆积一大堆具有降糖的中药治疗。

#快问中医超能团#。

金匮翼-消渴

金匮翼-消渴

金匮翼-消渴消渴统论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如麸片,甜者是消渴也。

二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似有油而数者,是消中也。

三渴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小,阴痿弱,数小便者,是肾消也。

(《古今录验》)消渴大禁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自可无他。

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慎之,慎之。

李词部曰∶消渴之疾,发则小便味甜。

按∶《洪范》云∶稼穑作甘。

以理推之,淋饧醋酒作脯法,须臾即皆能甜也。

人饮食之后,滋味皆甜,积在中焦,若腰肾气盛,则上蒸精气,化入骨髓,其次为脂膏,其次为肌肉,其余则为小便。

气臊者,五脏之气;味咸者,润下之味也。

若腰肾虚冷,不能蒸化于上,谷气则尽下而为小便,故甘味不变,下多不止,食饮虽多而肌肤枯槁。

譬如乳母,谷气上泄,皆为乳汁。

消渴疾者,谷气下泄,尽为小便也。

又肺为五脏之华盖,若下有暖气上蒸,即润而不渴;若下虚极,即阳气不能升,故肺干而渴。

譬如釜中有水,以板盖之,若下有火力,则暖气上腾而板能润;若无火力,则水气不能上,板终不可得而润也。

故张仲景云∶宜服八味肾气丸,并不可食冷物,及饮冷水,此颇得效,故录八味肾气丸(方见肾劳。

)服讫后,再服后方以压之。

黄连(二十分)麦冬(十二分)苦参(十分)生地(七分)知母(七分)牡蛎(七分)为末,牛乳为丸,桐子大,曝干,浆水或牛乳下二十丸,日再服。

病甚者,瘥后须服一载以上,即永绝病根。

一方有人参五两。

以上见《本事方》。

又疗消渴、口苦舌干方麦冬(五两)花粉(三两)乌梅(十个,去核)小麦(三合)茅根竹茹(各一升)水九升,煎取三升,去滓分四五服。

细细含咽。

疗饮水不消、小便中如脂方(崔氏)黄连栝蒌根(各五两,为末)生地汁和,并手丸如桐子大,每食后牛乳下五十丸,日二服。

一方用生栝蒌汁、生地汁、羊乳汁,和黄连任多少,众手捻为丸,如桐子大,麦冬饮服三十丸,渐加至四十五丸。

轻者三日愈,重者五日愈,名羊乳丸。

麦冬饮子治膈消胸满,烦心短气。

名老中医任继学临床经验——消 渴 案

名老中医任继学临床经验——消 渴 案

名老中医任继学临床经验——消渴案名老中医任继学临床经验名案评析消渴案杨某某,男,80岁,吉林省长春军分区司令员,于1992年4月20日就诊。

主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20年。

现病史:病人于20年前患糖尿病,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服用“优降糖”等西药,而未愈,于13年前,就诊于任氏。

刻诊: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明显,疲乏无力,理化检查血糖360mg%(19.8mmol/L)舌质红,苔黄厚而干,舌尖有芒刺,脉象弦滑有力。

诊断:消渴(阴虚燥热)。

治法:滋阴清热,活络导滞。

方药:缫丝50克、生地50克、知母25克、肉桂3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仙鹤草20克、黄精20克、枸杞子20克、花粉15克、覆盆子30克。

病人以上方为主,服药近3个月,诸种症状明显好转,血糖明显下降200~400mg/L(11~22mmol/L),尿糖(±),患者经调治20年,带病延年至今,未见合并证,生活自理如常人。

[评析]任氏治消渴,有独到之处,其立论精深、用药独特。

其一,确立病位,重在散膏:一般认为,消渴的病位在肺、脾、胃、三焦。

但是,任氏经过临床观察及现代医学理论证实,认为本病的病位在散膏。

散膏者,月卒也,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胰脏。

任氏认为:散膏、脾肾共居中焦,为后天之本,可以散发阳气,温煦五脏六腑,为人体气化升降之轴。

另外,散膏、脾胃与肺肝肾,在生理上形成了有机的统一活动,从而来维系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这一有机的活动,是指脾胃、散膏的各升降、转输,肺的治节、宣降,肝的疏泄,肾的封藏、开合。

又由于经络的络属关系,使上中下三焦相互为用,共同完成,即所谓现代医学的内分泌、代谢系统。

所以,消渴的病位,是以散膏为核心,波及了肝、脾、肺、胃、肾、三焦等。

其二,喜用肉桂,阳中求阴。

消渴病的主要机制,是以燥为主,燥为火之属,火为热之极,热则伤气。

气者,肾气也。

肾气伤则阳虚,阳虚不能生命火,命火衰则相火微,相火不足,肝阳失助,肝肾阳虚,故而不能蒸津化液,而致津枯液涸。

古代文献对消渴的论述及附方

古代文献对消渴的论述及附方

古代文献对消渴的论述及附方摘要】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消渴的论述及处方,《内经》有其论无其治,《金匮》有论有治,历代医药圣贤在继承的同时,根据各自的临床经验又多有发展,从病由,脉候,形证,重证,病变,治例,治辨,处方等诸多方面进行阐述,给我们留下宝贵的医药学财富。

【关键词】消渴;病因;辨证论治;古代文献Discussion and prescription of Diabetes in the Ancient Literature.[Abstract] There are many ancient literature the discussion about diabetes and prescription, "Yellow Emperor" have discussed,there is no treatment, "Golden Chamber" has, Sages in ancient medicine inherited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ir clinicalexperience they have a development, from the disease by the pulse-designate, shaped cards, re-license, disease, cure patients,treatment identified, prescription, and many other aspects described, has left us with the wealth of valuable medicine. [Keywords] Diabetes; Cause of Differential; Treatment; Ancient literature 中医学经典浩如烟海,选取历代代表作对消渴的论述,表明发展过程:1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震按:生生子此条,实宗仲景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肾气丸 主之之法也。张杲治黄沔久病渴,极疲瘁,劝服八味丸数两 而安。其学甚高,然治一水二火者患消渴而用此方,则大误。 又阅滑伯仁案,一消渴者医谓肾虚津不上升,合附子大丸服
之,渴益甚,目疾亦作。滑斥之曰:此以火济火,不焦则枯。 令弃前药,以寒剂下之,荡去火毒,继以苦寒清润之剂乃愈。 是不可同年而语矣。《洎宅编》载一仕人患消渴,医者断丹药,荡思不可制,日夕御女数十人,入夏烦躁,日引饮数 百杯而渴不止。莫君锡进冰盘于前,俾时刻望之,是皆法外 之法也。他如本草载淡煮韭苗,于清明前吃尽一斤;刘完素 以生姜自然汁一盆置室中,具杓于傍,绐病人入室鏁之,渴 甚,不得已而饮,饮渐尽,渴反减。是皆《内经》辛以润之 之旨。而《交州记》曰:浮石体虚而轻,煮饮治渴。故《本 事方》神效散浮石为君,实神效无比。又按:风寒暑湿燥火, 六淫之邪也。江氏分类集案,不立燥之一门,缘诸病有兼燥 者,已散见于各门,却无专门之燥病可另分一类耳。故于湿 之下,火热之上,间以消渴,盖消渴有燥无湿也。其见解极 是,允宜配列在此。
舌舐之,此制治之缓也。 震按:古今治消渴诸方,不过以寒折热,惟苦与甘略不
同耳。要皆径直,无甚深义,独此方委蛇曲折,耐人寻味。 《东坡集》载眉山揭颖臣,长七尺,素健饮啖,忽得渴
疾,日饮水数斗,饭亦倍进,小便频数,服消渴药逾年,病 日甚,自度必死。蜀医张鋐,取麝香当门子,以酒濡湿,作 十余丸,用枳椇子煎汤,服之遂愈。问其故,张曰:消渴消 中,皆脾衰而肾败,土不胜水,肾液不上溯,乃成此疾。今 诊颖臣脾脉极热,肾脉不衰,当由酒果过度,积热在脾,所 以多食多饮,饮多溺不得不多,非消渴也。麝香坏酒果,枳 椇能化酒为水,故假二物,去其酒果之毒也。
消渴 雄按:消渴列于燥门,本诸河间《宣明论》。 罗谦甫曰:顺德安抚张耘夫,年四十五岁,病消渴,舌 上赤裂,饮水无度,小便数多。东垣先师以生津甘露饮子治 之,旬日良愈。古人云:消渴多传疮疡,以成不救之疾。今 效后不传疮疡,享年七十五岁而终。其论曰:消之为病,燥 热之气胜也。《内经》云:热淫所胜,治以甘苦,以甘泻之。 热则伤气,气伤则无润,折热补气,非甘寒之剂不能。故以 人参、石膏、炙甘草、生甘草之甘寒为君。启玄子云:益水 之源,以镇阳光。故以知、柏、黄连、栀子之苦寒,泻热补 水为臣。以当归、麦冬、杏仁、全蝎、连翘、白芷、白葵、 兰香,甘辛寒和血润燥为佐。以升、柴之苦平,行阳明少阳 二经,白豆蔻、荜澄茄、木香、藿香,反佐以取之,重用桔 梗为舟楫,使浮而不下也。为末,每服二钱,抄在掌内,以
震按:此条与汪案略同,但无渴,且不能饮,已具有虚 无火之象。景岳喜用温药,然所谓养阳者,并不参以桂、附, 则知消而且渴,必非桂、附所宜矣。予请下一转语曰:消有 虚实,不得遽认为寒。
孙东宿治一书办,年过五十,酒色无惮,忽患下消症, 一日夜小便二十余度,清白而长,味且甜,少顷凝结如脂, 色有油光。他医治半年不验,腰膝以下皆软弱,载身不起, 饮食减半,神色大瘁。孙诊之,六部大而无力。《经》云: 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法当温补下焦。以熟地六 两为君,鹿角霜、山茱萸各四两,桑螵蛸、鹿角胶、人参、 茯苓、枸杞、远志、菟丝、山药各三两为臣,益智仁一两为 佐,桂、附各七钱为使,蜜丸,早晚盐汤送四五钱,不终剂 而愈。此证由下元不足,无气升腾于上,故渴而多饮,以饮 多小便亦多也。今大补下元,使阳气充盛,熏蒸于上,则津 生而渴止矣。
震按:此人似消渴,实非消渴,张公之见识殊高,用药 最巧。
汪石山治一妇年逾三十,常患消渴善饥,脚弱,冬亦不 寒,小便白浊,浮于上者如油,脉皆细弱而缓,右脉尤弱。
曰:此脾瘅也。宜用甘温助脾,甘寒润燥。以参、芪各钱半, 麦冬、白术各一钱,白芍、花粉各八分,黄柏、知母各七分, 煎服病除。
张景岳治周公,年逾四旬,因案牍积劳,神困食减,时 多恐惧,自冬春达夏,通宵不寐者,半年有余。而上焦无渴, 不嗜汤水,或有少饮,则沃而不行,然每夜必去溺二三升, 莫知其所从来,且半皆如膏浊液,尪羸至极,自分必死。岂 意诊之,脉犹带缓,肉亦未脱,知其胃气尚存,慰以无虑。 乃用归脾汤去木香,及大补丸煎之属,一以养阳,一以养阴, 出入间用,至三百余剂,计人参二十斤,乃得全愈。此神消 于上精消于下之证,可见消有阴阳,不得尽言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