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教案及评析

合集下载

甲午中日战争优质课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优质课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优质课教案《甲午中日战争》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展示图片、史料等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引导学生反思历史,吸取教训,增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问题探究法3. 史料分析法4. 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展示邓世昌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英雄是谁吗?他是在什么战争中壮烈牺牲的?”从而引出课题——甲午中日战争。

(二)讲授新课(30 分钟)1. 战争背景(7 分钟)展示 19 世纪末日本、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引导学生分析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国力逐渐强盛,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而中国在清朝统治下,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

2. 战争经过(10 分钟)结合地图,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重点介绍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 《马关条约》(8 分钟)展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2 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4. 战争失败原因(5 分钟)引导学生从清政府、日本、国际环境等方面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的优秀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的优秀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的优秀教案甲午中日战争的优秀教案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甲午中日战争的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甲午中日战争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丰岛海战和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日军旅顺大屠杀;威海战役;《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比较,分析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三、xx教育目标1.学习邓世昌等广大爱国官兵反抗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爱国意识。

2.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中国军队战败原因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课时:一课时课型:讲授新知识课教法:多媒体电化教学、讲练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法教具:投影机、电视机、录像机、板书设计投影片、小结投影片、材料和练习投影片、《黄海大战》录像带、《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板书设计:(另页)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中日两国隔海相望,从古至今,两国邦交友好几千年;然而,在近代,日本曾经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一是甲午中日战争;一是30年代全面侵华战争。

(投影板书:第四章第二节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一个区区小国,竟然那么大胆对中国这样一个央央大国发动侵略战争。

究其根源是什么?2.讲授新课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改革--明治维新。

它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个别提问)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成为亚洲唯一强国。

由于资本主义本身具有扩张性,为了满足资产阶级的贪欲和转移国内人民的斗争视线,在对外政策上,日本统治者竭力推行军国主义,他们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要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再以朝鲜为跳板征服中国。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人教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人教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2.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对中日双方的影响。

3.能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东亚地区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2.甲午中日战争的重大战役和结果。

三、教学难点1.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对中日关系的深远影响。

2.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给东亚地区带来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简要介绍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

•分析中日之间在朝鲜、台湾等地的矛盾与冲突。

2.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介绍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和原因。

•分析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结果。

3.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探讨甲午战争对中国、日本以及整个东亚地区的意义和影响。

•分析甲午战争给中日关系带来的深远影响。

五、课堂练习1.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及背景。

2.小组演讲,就甲午中日战争对东亚地区的影响进行深入讨论。

六、作业布置1.阅读相关材料,撰写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读后感。

2.就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日本、东亚地区的影响,展开独立思考,撰写文章或演讲稿。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以及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对东亚地区历史发展的兴趣。

以上就是本次的甲午中日战争教案,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甲午中日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国际观,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历史基础。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二自然段和 17 页《马
并结合《南京条约》内容,
第 1 题:由内容到 关条约》的第一段,结
分析此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 影响是个难点,教师可 合 16 页的地图,说出甲
的影响。
引入《南京条约》让学 午 中 日 战 争 的 重 大 战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 生实行对比
役;说出这场战争中出
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
1840 年,英国侵略者仅用 47 史的目的。
艘木质加装火炮的舰船,就 ((1)鸦片战争;开始
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材料二:英国《金融时报》 会;(2)洋务运动;甲

午中日战争;
顾了清王朝 1888 年组建北洋
水师,虽苦心经营,但最终
战败于日本海军的屈辱历 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强从海上 “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指哪 场战争?它使中国社会性质
第 4 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任务】
知识与 水平
能够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 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目 标
重点
让学生通过讲述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训练和培养口头表 过程与 达水平;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 方法 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水准,从
交流
下面是一则日本官员的 观点,即日本有对外扩
讲话:“全皇国为一大城,则 张,称霸世界的野心,
教师要求学生尽
展示 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 然后结合课本内容总结 可能的在短时间里记住
提升 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 出答案。
条约的内容,教师可给
屏藩也。虾夷业已从事开拓, 第 2 题,涉及重大战 学生将内容分条,并简

教学设计4: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4: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下列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经过、黄海大战、邓世昌、马关条约。

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说出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描述与图示法,情景教学法并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重点:“黄海大战”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本课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提问法、讲解法、比较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名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名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二)新课导学:黄海大战:A:原因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战争的对手日本。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提问:大家通过材料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野心勃勃的战争狂想,看到了为侵略中国所作的蓄谋已久的战争准备,而这就构成了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朝鲜民众起义为日本制造中日冲突创造了绝好的平台,所以已控制大半朝鲜的日本竭力怂恿清政府应朝鲜请求派兵朝鲜,而从清政府决定派兵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落入了日本人精心设计的圈套。

1894年7月,日本袭击丰岛海面清军,战争爆发。

B:战争经过:(出示战争形势图)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陆军望风而逃、一溃千里。

而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却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异常惨烈的黄海大战。

哪个同学能将搜集到的有关海战的情况将给大家听?在5个多小时的激战中,我们涌现出了许多其事迹可以“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官兵,而邓世昌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历史教案-甲午中日战争

历史教案-甲午中日战争

历史教案-甲午中日战争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甲午战争前的中国历史背景,如洋务运动、民族危机等。

(2)提问:甲午战争前,中国的民族危机有哪些表现?2.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1)讲解甲午战争前的中日关系,如朝鲜半岛问题、琉球群岛问题等。

(2)分析清政府内部的腐败和守旧思想,以及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1)讲解战争的主要战役,如平壤战役、旅顺口战役、威海卫战役等。

(2)分析北洋水师在战争中的表现,如黄海海战、威海卫保卫战等。

(3)引导学生探讨:甲午战争中,中国军队为何屡战屡败?4.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1)讲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如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赔偿日本军费等。

(2)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如民族危机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等。

(3)引导学生思考: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如民族觉醒、戊戌变法等。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甲午战争中汲取教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6.作业布置(2)让学生收集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2.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是否满意?3.作业布置和评价是否合理?4.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讲解背景时:“同学们,你们知道甲午战争前,中国面临着哪些内忧外患吗?比如,当时的清政府内部是怎样的情况?我们来看看这段历史视频,了解一下当时的民族危机。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教案标题:甲午中日战争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 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

3. 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2.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3. 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影响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甲午中日战争的话题,让学生触发相关历史知识,并与学生讨论相关问题。

如:你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吗?你觉得这场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2. 学习(30分钟)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及影响。

(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教师简要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如中国与日本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冲突,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等。

并让学生讨论这些问题可能会引起怎样的结果。

(2)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教师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旅顺海战、威海卫海战等重要战役。

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展示,以加深学生对战争过程的理解。

(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影响教师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对中国的影响,如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和澎湖列岛,失去了对朝鲜的主权,战争的失败引起了中国民众的不满等。

3. 深化(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就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问题,如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对中国对外关系的影响等。

4.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内容,提醒学生复习重点知识,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资料,加深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分组讨论的表现和讨论结果。

2. 学生个人的课堂笔记和课后复习情况。

五、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本与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并做读书笔记。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报告,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来深入了解甲午中日战争。

六、板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起因:政治、经济冲突;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经过:旅顺海战、威海卫海战等结果及影响: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失去对朝鲜主权;引起中国民众不满。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及评析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及评析

在历史事件中进行荣辱观教育——《甲午中日战争》德育课例及评析教学目标:知识:1、了解黄海大战的经过和邓世昌的英雄事迹。

2、知道战争的性质及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能力:通过对甲午战争失败原因的初步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生动的影音资料和学生对图表的分析,培养他们对爱国将领的崇敬和对清朝腐朽统治的憎恨。

教学重点:1、了解黄海大战经过。

2、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学生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课前准备:本课课件、雅克萨战役图片出示: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图片同学们还记得这张图片吗?(以第三册课本引导学生回忆)“这是上册康熙抗击沙俄一课中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图片,沙皇俄国被我们赶到大沙漠以北。

那时的中国可谓国力强盛,疆域辽阔”。

出示:清朝鼎盛时期的疆域图比现在中国的疆域大还是小?(过渡):但到了清朝后期,随着世界各国的逐渐强盛和我们的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竟然成了其他国家争相宰割的肥肉。

出示:清朝后期被列强瓜分后的疆域图“真正属于我们中国人统治的范围只有红线圈出的可怜的一小部分。

”“你们一定会想:中国怎么了?怎么会在短短的百年中衰败成这样?其实,在每一块领土被割让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屈辱的历史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段甲午战争的故事”。

板书课题:甲午中日战争释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日本是中国东面的一个岛国,一直想侵略我国。

1894年,他们终于发动了这场蓄谋已久的甲午战争。

)在历时一年多的战争中,我们与日本进行了很多次大的战役,我们来了解一下:课件:历次战役图丰岛海战牙山战役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战役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关于黄海大战的电影片断。

当时中国的北洋舰队在运送完士兵后正要返航,日本的舰队却迎面扑来……课件:《甲午风云》节选“每次看完这段故事,我都是心潮澎湃,你们呢?你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的内心也是非常的不平静。

那就在纸条上把你最深刻感受写下来吧!”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师总结:“多么英勇的将士呀,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但是他们的英勇表现并没有换来甲午战争最后的胜利,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结合刚才的海战初步谈感受“其实,战争的失败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精选8篇)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精选8篇)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精选8篇)《甲午中日战争》篇1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升华一、黄海海战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在占领了朝鲜以后日本把它侵略的矛头指向了古老而又落后的中国,中日两国之间的冲突已是在所难免。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1)日本侵华蓄谋已久19世纪50年代,日本与中国相似,也遭遇西方的冲击。

日本却在炮声的震撼下由震恐而惊醒,由惊醒而自强,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确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的魔爪首先伸向朝鲜和中国。

日本于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开埠通商、派驻领事等特权。

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是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日本的崛起,对中国而言,意味着后起的东方殖民者踏着先行的西方殖民者的脚印,汹汹破门而来。

与俄国一样,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侵吞领土的祸心。

(2)朝鲜东学党起义1894年3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5月31日,起义军攻占全罗道首府全州。

朝鲜国王李熙要求清政府派兵镇压(当时清朝和李氏朝鲜有“宗藩”关系)。

正在处心积虑寻找挑起战争时机的日本,也极力怂恿清政府出兵“助剿”。

7月23日凌晨,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发动政变,派兵攻占朝鲜王宫,扶植以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府。

两天后,大院君“邀请”日军驱逐在牙山的中国驻军,战争已是一触即发了。

因为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深化升华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称霸世界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

所以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是蓄谋已久的。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权益,并未使列强感到满足,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更助长了列强的侵略野心,导致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黄海大战1894年9月16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护送招商局轮船运兵至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

不料这一军事秘密事先已被日本从美国人那儿得知。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过程、结果。

知道《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社会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马关条约》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三、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图示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四、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本单元主题是侵略与反抗你能列举哪些列强侵略的史实呢?除此外近代日本也发动了一次侵华战争,走进今天的新课甲午中日战争五、学习新课1、背景:通过漫画对比,引导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

2、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起止时间?为何称为“甲午中日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过程中的重大战役有哪些?c、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是什么?d、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条约是?内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3、指导读图:主要战役:丰岛战役(开始)平壤战役(陆)、黄海战役(邓世昌日本控制了黄海制海权)、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了解《马关条约》签订双方代表人物和内容,对比《南京条约》分析《马关条约》的危害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1.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加重人民负担,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增辟通商口岸(沙市、苏州、杭州、重庆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5、战争影响:(学生讨论:对中国的影响?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对日本的影响?日本在战争中得到丰厚的利益,迅速走向军国主义,远东战争策源地逐渐形成;对其他帝国主义的影响?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更加激烈。

甲午中日战争板书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板书教案

答案: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在1894年发动的发动战争的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叫甲午战争。

3、主要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1)A 黄海大战:近代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中国,是一个不断遭受着列强侵略的中国,国破山河在,面对列强的侵略,英勇的中国人民一直在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抗争,(林则徐、关天培、太平天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也同样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勇杀敌甚至为国捐躯的爱国官兵,邓世昌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下面同学们阅读下黄海大战的内容,谈谈他为什么会这样做?(时间为2分钟)B 先讲过程:北洋水师从威海出发,到达大连,再到达大东沟。

日本从本土出发到达大东沟,双方在此进行了激烈的战争。

C黄海大战的结果: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和日本舰队损失差不多,黄海海战以后日本海军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D邓世昌他为什么会这样做?提问E 名人面对面:比如他现在就在你面前,你有什么话对他说?提问(2)辽东战役:日制造了旅顺大屠杀(3)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学习丁汝昌(4)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时间为2分钟)提问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主要原因)B:由于李鸿章的“避战自保”、妥协退让而贻误战机.C: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军备不足。

D: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根本原因)4、甲午中日战争由于清政府的一味妥协、腐败无能,最终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5、首先,请同学们把《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和签订条约的中日双方代表以及《马关条约》的内容在书本上画出来。

(时间为2分钟)提问重点答案:1895年4月中国代表李鸿章,日本代表伊藤博文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顺口溜:一八九五年,鸿章去马关。

伊李坐春帆,两人把约签。

台湾被割占,赔偿二万万。

四口全开放,工厂设口岸。

初中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

初中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

初中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和战败原因。

2.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近代史》。

2. 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简要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2. 提问:同学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二、新课内容展示(20分钟)1.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日本的侵略野心和中国的民族危机。

2. 描述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过程:平壤战役、黄海战役、旅顺陷落、威海卫战役等。

3. 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军事装备落后、指挥不利等。

4. 讲解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领土主权丧失等。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总结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加深民族危机、加剧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引发瓜分中国的狂潮等。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教训,强调保持民族尊严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2. 学生发表自己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看法,提出如何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建议。

3. 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观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使学生了解了中国近代史上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初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节课的教材以甲午中日战争为主线,通过介绍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了解战争的历史意义,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战争的经过、战争的结局以及战争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究能力。

但同时,他们对历史事件的了解相对有限,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在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题上,学生可能对战争的细节和过程较为感兴趣,但对战争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深远影响认识不足。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理解和分析战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战争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战争背后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战争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材:准备足够数量的教材,方便学生查阅。

3.网络资源: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历史背景。

提问:“请大家说说,什么是甲午中日战争?”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详细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包括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 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  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结果。

2.分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

2.教学难点:分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甲午战争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如洋务运动、明治维新等,从而引出甲午中日战争。

2.课堂讲解(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日本的侵略野心: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增强,对外扩张野心膨胀。

清政府的腐败:洋务运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清政府仍然腐败无能。

民族矛盾加剧:朝鲜半岛问题成为中日矛盾的焦点。

(2)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1894年7月25日,日军在朝鲜半岛发动战争。

8月1日,清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9月17日,中日黄海海战爆发,北洋舰队损失惨重。

10月24日,日军在辽东半岛登陆,占领大连、旅顺。

1895年1月,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4)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对中国:加剧了民族危机,促进了民族觉醒,推动了戊戌变法。

对日本:提高了国际地位,为日本进一步侵略亚洲奠定了基础。

对世界:改变了东亚地区的国际格局,为列强瓜分中国提供了借口。

3.课堂互动讨论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分析中日两国的差距。

分析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讨论如何避免战争悲剧重演。

4.课堂小结5.作业布置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四、板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日本侵略野心、清政府腐败、民族矛盾加剧2.过程:战争爆发、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事、威海卫战事3.结果:《马关条约》签订4.影响:对中国、对日本、对世界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使学生了解了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性。

国仇家恨深似海: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讲解

国仇家恨深似海: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讲解

作为中国人,我们都知道国仇家恨深似海。

这句话源于中国历史中曾经发生过的中日战争。

而在我们中学课程中,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中,我们也学习了甲午中日战争。

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一下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程,让学生了解中日战争的基本背景、相关历史事件和对双方未来影响。

2、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团结在民族危难时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3、从中日战争的历史反思,引导学生了解战争对人类的残忍影响,提倡和平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二、教学重点1、中日战争的起因及历史事件。

2、中日战争的胜负及对双方未来影响。

三、教学难点1、中日战争对中国未来的影响。

2、历史事件的整合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

2、情景教学法。

3、问答交流式教学法。

五、教学步骤1、大环境下的洋务运动和改良运动(5分钟)从洋务运动开始,到改良运动之后,学生们要先了解社会背景和时代发展,这些事件才是中日战争的源头。

2、中日战争的起因及历史事件(20分钟)在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后,我们可以通过情景教学,以“甲午战争爆发”的情况为例,将中日战争的起因讲解给学生。

3、中日战争的胜负及对双方未来影响(20分钟)学生们在了解了中日战争的起因后,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中日战争的胜负及对双方未来的影响。

通过问答交流式教学,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

4、中日战争对中国未来的影响(10分钟)通过中日战争的历史事件,让学生认识到这场战争对中国未来和现在的影响。

毕竟,中国在世界上仍然和日本保持着很重要的关系。

5、总结回顾(5分钟)通过本次授课,让学生更加了解中日战争这段历史,增强了爱国主义精神。

六、教学课件作为教师,我们也需要制作教学课件,如下图。

(教学课件)七、教学效果通过本次的授课,学生收获颇丰,他们对中日战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强了爱国主义精神。

对于身处当今和平环境中的我们,要学会珍惜和平、维护和平,永远铭记历史,建设美好未来。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日本发动的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及清政府的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本课是学生对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知识的延伸,也是对中国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事件的深入学习。

教材从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近代列强侵略中国有一定的了解,对于战争、和平、国家利益等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细节,以及《马关条约》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还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以及《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战争场景的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战争的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战争过程、战争图片、条约内容等课件,方便学生直观了解战争和条约。

2.资料: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学习。

3.视频:准备战争相关的视频材料,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战争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战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是哪场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讨论、观看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抗争的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

2.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背景,导入新课。

2.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1)引导学生回顾甲午战争前的历史背景,分析战争原因。

3.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1)利用多媒体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如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等。

(2)讲述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如邓世昌、丁汝昌等民族英雄。

4.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1)引导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2)讲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

5.探讨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1)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7.作业布置(1)课下查阅资料,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讲述战争过程时,注重挖掘英勇事迹,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在分析战争影响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

1.讲解战争原因时,要深入分析,让学生理解战争背后的历史背景。

2.在讲述战争过程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细节。

3.在分析战争影响时,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

讲解原因时:“同学们,你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吗?”讲解过程时:“现在我们来到了甲午海战,这是一场关键性的战役。

教学设计2: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2: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共有“黄海大战”、“马关条约”两个子目,二者之间为因果关系。

本课重点: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教材地位: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清政府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甲午战争有一点初步的认识,但很不全面。

学生对那场战争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但对于分析《马关条约》带来的影响尚存在一定困难。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求: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结果。

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讲解法、描述法、分组讨论法、情景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甲午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斗争的事迹,培养学生爱国精神。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学习中应提供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在课堂上要提供平台给学生展示和讨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地图、影像、文字资料,丰富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发思维的目的。

中日甲午战争教案

中日甲午战争教案

中日甲午战争教案【中日甲午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日甲午战争背景及经过。

2. 了解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和经过。

2. 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日甲午战争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些图片中所揭示出的信息。

Step 2:讲解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15分钟)1. 解释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1874年,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1884年日本占领琉球,企图进一步占领台湾。

中国政府未能坚决应对,导致中日之间矛盾加剧。

2. 分析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导火索:1884年,日本侵略台湾并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使得中日之间的矛盾达到了顶点,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Step 3:讲解中日甲午战争的经过(20分钟)1. 介绍战争爆发后的战况:1884年8月,中国决定派兵保卫台湾。

双方在平潭海域爆发了海战,中国军队被日本军队击败,台湾被日本占领。

2. 分析中日甲午战争的转机:中国军队虽然起初处于不利境地,但随着抗战的继续进行,中国军队逐渐与日本军队形成了相对均势,最终促使了《马关条约》的签订。

Step 4:分析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2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

2. 展示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并得出结论。

3. 汇总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和交流,汇总总结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Step 5:小结(5分钟)通过问题回答的形式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例如:“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是什么?战争的结果如何?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有哪些?”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谈谈对中日甲午战争的认识和感想。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及反思优秀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及反思优秀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及反思优秀一、教学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原因和历史意义。

2.掌握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战略。

3.了解甲午战争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了解甲午战争的原因和主要战役。

三、教学难点理解甲午战争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PPT,沙盘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甲午战争的好奇心。

2.知识讲授(20分钟)通过讲解PPT,介绍甲午战争的背景、原因和主要战役。

并向学生解释甲午战争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

3.案例分析(15分钟)在小组讨论的形式下,给学生分发案例分析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甲午战争的原因和影响,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4.展示交流(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班级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通过展示,让其他小组补充或提出问题,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

5.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根据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总结甲午战争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甲午战争的影响的小论文,要求结构清晰,论述有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交流的方式,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然而,本节课的时间分配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在知识讲授环节中,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展示交流环节中,可以设立一些规则和指标,评选出最佳小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在课后作业方面,可以设计一些扩展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甲午战争的影响。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甲午战争的认识更为全面和深入,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本节课设计合理,活动有趣,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历史事件中进行荣辱观教育
——《甲午中日战争》德育课例及评析
教学目标:
知识:1、了解黄海大战的经过和邓世昌的英雄事迹。

2、知道战争的性质及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能力:通过对甲午战争失败原因的初步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生动的影音资料和学生对图表的分析,培养他们对爱国将领的崇敬和对清朝腐朽统治的憎恨。

教学重点:
1、了解黄海大战经过。

2、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学生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课前准备:本课课件、雅克萨战役图片
出示: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图片
同学们还记得这张图片吗?(以第三册课本引导学生回忆)
“这是上册康熙抗击沙俄一课中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图片,沙皇俄国被我们赶到大沙漠以北。

那时的中国可谓国力强盛,疆域辽阔”。

出示:清朝鼎盛时期的疆域图
比现在中国的疆域大还是小?
(过渡):但到了清朝后期,随着世界各国的逐渐强盛和我们的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竟然成了其他国家争相宰割的肥肉。

出示:清朝后期被列强瓜分后的疆域图
“真正属于我们中国人统治的范围只有红线圈出的可怜的一小部分。


“你们一定会想:中国怎么了?怎么会在短短的百年中衰败成这样?其实,在每一块领土被割让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屈辱的历史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段甲午战争的故事”。

板书课题:甲午中日战争
释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日本是中国东面的一个岛国,一直想侵略我国。

1894年,他们终于发动了这场蓄谋已久的甲午战争。

)在历时一年多的战争中,我们与日本进行了很多次大的战役,我们来了解一下:
课件:历次战役图丰岛海战
牙山战役
平壤战役
黄海大战
辽东半岛战役
威海战役
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关于黄海大战的电影片断。

当时中国的北洋舰队在运送完士兵后正要返航,日本的舰队却迎面扑来……
课件:《甲午风云》节选
“每次看完这段故事,我都是心潮澎湃,你们呢?你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的内心也是非常的不平静。

那就在纸条上把你最深刻感受写下来吧!”
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总结:“多么英勇的将士呀,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但是他们的英勇表现并没有换来甲午战争最后的胜利,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结合刚才的海战初步谈感受
“其实,战争的失败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出示课件:北洋水师与清政府的对比表
这是一张北洋水师与清政府的对比表
“学习完表格,你对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有没有新的认识呢?”小组内交流
“能把你的认识说给大家听吗?”
“在上一课,清政府刚刚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与《南京条约》
课件出示《南京条约》内容,再看看甲午战争后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内容,
课件:生齐读《马关条约》内容,师适当点评“割地范围更大,赔款更多,侵略方式更霸道!
师总结:甲午战争的屈辱历史又一次印证了一句话:
课件:不思进取就会被别国欺侮,落后就要挨打!
过去是这样,现在依然是这样!现在的中国正在一步步走向强大。

看!
点击课件
•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20XX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飞船发射升空。

填补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的一项空白。

•20XX年,在北京,又将响起奥运的号角……
总结:中国被人欺侮,受人摆布的耻辱已经成为历史,然而耻辱的事情并没有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看看这些似曾相识的场景吧:
点击课件:生活中不文明的图片
“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前些天我们还开展了“八荣八耻”的学习,看来生活中的“荣”与“耻”远不止这八条。

我提议,在我们班搞一个“新八荣八耻”的创编活动,下节课进行交流,好吗?老师期待着你们的作品。

板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
黄海大战邓世昌
评析:
小学社会学科作为一门综合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

《甲午中日战争》是反映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一个缩影。

其目的是知道黄海大战的经过和邓世昌及将士们的英雄事迹,了解甲午战争的性质及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激发学生对爱国将士的崇敬和对清朝腐朽统治的憎恨,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但由于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年代,生活的实际都相差甚远,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本课以“国耻”教育为突破口,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为了使我们的教育内容能够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齐老师主要从两个方面组织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1.利用多媒体,再现历史,渲染气氛,激发情感
历史是过去的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黄海大战”的情景,齐老师选取了影片《甲午风云》的片断。

学生们被邓世昌及其将士们为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英勇抵御外来侵略者,不惜牺牲生命的壮举深深感染了,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同时对那些不顾国家利益贪生怕死,临阵脱逃行为产生憎恶的情感,荣与辱震撼着孩子们的心灵。

2.对比教学贯穿整个过程,在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中教师以丰富的历史史实为依托,选择了许多最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图片和文献资料,在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

首先齐老师以清朝鼎盛时期的疆域图和被瓜分后的疆域图为切入点,使学生产生“为什么在短短的百年时间里,中国会衰败成这样”的疑问,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探究和思考。

接着教师又为学生呈现了“黄海大战”的录像资料及其北洋水师与清政府的对比资料,《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比较简表,这些鲜明的对比材料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不思进取就要被欺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的斗志。

最后以香港、澳门回归等事实,证明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的国家正在强大,但要牢记历史,不能忘记过去。

在今天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和谐的现象,要知荣名耻,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

“荣”赋予自信,“耻”造就动力。

本课教师抓住“国耻”教育,在学生的对比、分析、讨论中,心灵受到触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