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时间表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时间表总结一、古代历史1.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约公元前170万年至公元前1万年- 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1万年至公元前2000年2. 夏商周-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3. 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4. 秦汉- 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 新朝:公元8年至公元23年- 东汉: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5.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至公元280年- 西晋:公元265年至公元316年- 东晋及十六国:公元317年至公元420年- 南北朝:公元420年至公元589年二、中世纪历史1. 隋唐五代- 隋朝:公元581年至公元618年- 唐朝: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2. 宋辽金- 宋朝: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 北宋:公元960年至公元1127年 - 南宋:公元1127年至公元1279年 - 辽朝:公元907年至公元1125年- 金朝:公元1115年至公元1234年3. 元明清- 元朝:公元1271年至公元1368年 - 明朝: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 - 清朝: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2年三、近现代历史1. 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至1864年- 甲午战争:1894年至1895年- 戊戌变法:1898年- 义和团运动:1899年至1901年- 辛亥革命:1911年2. 中华民国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1912年至1928年- 国共内战:1927年至1937年- 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至1949年3.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初期:1949年至1956年- 大跃进:1958年至1961年- 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76年- 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四、世界历史1. 古代世界- 古埃及文明:约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332年 - 古希腊文明:约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46年 - 古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至公元前27年 - 古罗马帝国:公元27年至公元476年2. 中世纪- 拜占庭帝国:公元395年至公元1453年- 伊斯兰帝国的扩张:公元622年至公元750年 - 欧洲封建社会: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3. 近现代世界- 文艺复兴:14世纪至17世纪- 宗教改革:16世纪- 启蒙运动:17世纪至18世纪- 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 法国大革命:1789年至1799年- 拿破仑时代:1799年至1815年- 一战:1914年至1918年- 二战:1939年至1945年- 冷战:1947年至1991年4. 当代世界- 联合国成立:1945年- 欧洲一体化进程:1950年代至今- 亚洲四小龙的崛起:1960年代至1990年代- 苏联解体:1991年- 互联网时代:1990年代至今以上是高中历史知识点的时间表总结,涵盖了从古代到当代的重要历史时期和事件。
考后总结高中历史知识点
考后总结高中历史知识点高中历史是一门涵盖广泛历史时期和事件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事实,还要求能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考后总结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和巩固,以下是高中历史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历史1. 古代文明的起源:包括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文明。
2. 希腊和罗马文化: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哲学思想、科学艺术成就;罗马法的基本原则和对后世的影响。
3. 宗教的兴起与发展: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起源、教义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4. 封建社会的特点:欧洲的封建制度、日本的武士阶级、中国的官僚制度等。
二、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人物和成就;宗教改革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 工业革命:起源、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结构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的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事件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4. 帝国主义与殖民扩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特征,以及对亚非拉国家的影响。
5. 两次世界大战:一战的爆发原因、过程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的起因、主要战役和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三、中国历史1. 古代中国:夏商周的更替,秦朝的统一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唐的繁荣及对外交流。
2. 宋元明清:宋朝的商业革命,元朝的统一,明清的闭关锁国与开放政策,以及封建社会的衰落。
3. 近现代中国: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抗日战争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发展: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21世纪中国的崛起。
四、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2. 历史比较法: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件、人物、制度,发现其异同和内在联系。
3. 历史分析法: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探究其对后世的影响。
高中历史学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学考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
1. 先秦时期。
- 政治。
- 夏朝: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 商朝:内外服制度,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
-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分封制是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诸侯对周王有朝觐、纳贡、服役等义务;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
- 经济。
- 农业: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重要工具;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出现并逐渐推广。
- 手工业: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发达,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 商业: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 思想文化。
- 商朝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道家老子主张“道”是世界的根本,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追求精神自由。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
法家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 秦汉时期。
- 政治。
- 秦朝: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具有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的特点;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地方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王国势力膨胀,出现“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同时设立刺史,负责监察地方。
- 经济。
- 农业: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东汉时,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西汉还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重点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重点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了解人类早期活动,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重要文化遗址。
2. 古代文明:掌握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等文明的起源、发展和衰落。
3. 希腊罗马文化:熟悉古希腊城邦制度、希腊哲学、罗马法律体系以及基督教的兴起。
4. 丝绸之路:理解丝绸之路在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封建社会:掌握封建制度的形成、特点及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 宗教改革:了解中世纪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包括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
3. 伊斯兰文明:学习伊斯兰教的起源、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及其对中世纪世界的贡献。
4. 中国古代朝代:熟悉唐、宋、元等朝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三、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理解文艺复兴的起源、特点和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2. 工业革命:掌握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 法国大革命:学习法国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拿破仑帝国的兴衰。
4. 世界殖民扩张:了解19世纪的殖民扩张及其对被殖民地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5. 两次世界大战:熟悉一战和二战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6. 中国近代史:掌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重要事件。
四、现代世界历史1. 冷战:理解冷战的起源、过程和结束,以及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对世界的影响。
2. 亚洲的崛起:学习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崛起。
3. 全球化:了解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
4. 信息革命:掌握互联网的发展、影响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变革作用。
五、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2. 历史研究方法:学习如何运用历史资料、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
3. 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比较分析和综合归纳的历史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基础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基础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与区别2. 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 各文明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3. 封建社会- 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的封建社会特点,如西周的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4. 古典时期的帝国- 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扩张与衰落- 汉朝与罗马帝国的交流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中世纪- 封建制度的巩固与发展- 教会影响下的中世纪欧洲社会2.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 伊斯兰教的传播与阿拉伯帝国的扩张3. 东亚的统一与分裂- 中国的隋唐时期、宋元明清的更迭- 日本的平安时代、战国时代及封建制度4. 文艺复兴- 起源、特点与影响- 重要人物与作品三、近现代历史1. 工业革命- 起源、过程与影响-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2. 现代国家的建立- 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3.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 亚洲、非洲的反殖民斗争4.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与影响5. 冷战时期- 冷战的起源与过程- 重要事件与政治格局的变化四、当代历史1. 全球化与国际关系-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国际组织的作用与挑战2. 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3.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4. 当代中国的发展- 改革开放政策-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与影响五、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1. 历史资料的分析与评价- 主要历史资料类型- 历史解释的方法与技巧2. 历史思维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在历史学习中的应用 -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3. 历史知识的系统整理- 时间线的学习与应用- 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记忆方法4. 历史考试的准备- 考试题型与答题技巧- 历史论文的写作指导通过上述总结,学生可以对高中历史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
新课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了解人类起源、进化和史前文化的发展,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重要遗址。
2. 古代文明:掌握古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等文明的起源、发展和衰落,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
3. 希腊罗马文化:学习古希腊城邦制度、希腊哲学、罗马法律和基督教的兴起,以及它们在政治、哲学、法律和宗教方面的重要贡献。
4. 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理解丝绸之路在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以及通过这条路线传播的宗教、艺术和科技。
5. 古代中国: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朝代,如夏、商、周、秦、汉等,以及它们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方面的特点。
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封建社会:了解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领主与农奴关系、城市兴起和商业发展。
2. 宗教改革:学习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运动,以及这些运动对欧洲宗教、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3. 伊斯兰文明的扩张:掌握伊斯兰教的起源、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扩张,以及伊斯兰文明在科学、艺术和哲学方面的贡献。
4. 东亚的统一与变革:研究中国的唐、宋、元等朝代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以及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历史发展。
5. 蒙古帝国与世界:了解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的征服活动,蒙古帝国的建立和对欧亚大陆历史的影响。
三、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想、艺术和科学成就,以及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 工业革命:学习工业革命的起源、过程和结果,以及它对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深远影响。
3.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拿破仑的统治和对外战争。
4. 民族主义与殖民扩张:研究19世纪民族主义的兴起,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对非欧洲地区的影响。
5. 两次世界大战: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以及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和政治变动。
四、当代历史1. 冷战与国际关系:了解冷战的起源、过程和结束,以及冷战期间的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
高考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了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包括人类生活方式的变迁、农业的起源等。
2. 夏商周时期:掌握夏朝的传说与考古发现,商朝的甲骨文、青铜文化,西周的分封制、礼乐制度。
3. 春秋战国时期:理解春秋五霸的兴起与衰落,战国七雄的竞争,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
4.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六国、法家治国理念,汉朝的郡县制、丝绸之路的开辟。
二、中古历史1.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的局面,晋朝的八王之乱,南北朝的民族融合。
2. 隋唐时期:隋朝的短暂统一,大运河的建设;唐朝的开元盛世,科举制度的完善。
3. 宋元时期:宋朝的经济发展,理学的形成;元朝的大一统,行省制度的建立。
4. 明清时期:明朝的海禁政策,郑和下西洋;清朝的康乾盛世,晚清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三、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与辛亥革命。
2. 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统治,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抗,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新中国的建立,土地改革,五年计划的实施,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4. 改革开放至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四、世界历史1. 古代文明:古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爱琴海文明的特点与发展。
2. 古典文明:希腊城邦制度,罗马法的创立与发展,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
3.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教会影响,十字军东征,文艺复兴运动。
4. 近现代史: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及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五、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社会形态的更替。
2. 历史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比较研究,历史评价。
3. 历史资料的运用: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的区分与应用,史料的批判性分析。
六、历史知识点的串联与整合1. 时间线索的梳理:从史前到现代的历史发展脉络。
高中历史知识点专题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专题总结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的农业文明,法老制度,金字塔的建造。
2. 两河流域文明:苏美尔人、阿卡德帝国、巴比伦帝国,汉谟拉比法典。
3. 古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吠陀文化,种姓制度的形成。
4. 古代中国文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商周三代,封建制度的确立。
二、希腊与罗马的古典文明1. 古希腊文明:城邦制度,斯巴达和雅典的对比,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 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的融合。
3. 古罗马文明: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罗马法的制定,罗马帝国的扩张与衰落。
三、中世纪的欧洲1. 西欧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确立,领主与农奴的关系,城市的发展。
2. 基督教的传播与影响:教皇与皇权的斗争,十字军东征。
3.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发展: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伊斯兰文化与科学的贡献。
四、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兴起,艺术与科学的复兴(达芬奇、米开朗基罗)。
2.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95条论纲,新教的产生,宗教战争。
五、近现代欧洲的变革1.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提倡,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2. 法国大革命:巴士底狱的攻占,法国第一共和国的建立,拿破仑的统治。
3. 工业革命:英国的纺织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工业社会的形成。
六、亚洲的近代化进程1. 日本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四民平等,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2. 中国的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自强运动,戊戌变法,孙中山与民主思想的传播。
3. 印度的独立运动:英国殖民统治,甘地的非暴力抵抗,印度的独立与分裂。
七、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1. 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对抗,凡尔赛和约。
2. 国际联盟的成立与失败:宗旨与目标,对侵略行为的无力应对。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扩张,珍珠港事件,联合国的成立。
八、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1. 冷战的起源:铁幕演说,柏林墙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
新教材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图
新教材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图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进化- 石器时代的文化与技术- 农业革命与定居生活2. 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 法老与金字塔- 宗教信仰与象形文字- 两河流域文明- 苏美尔人与楔形文字- 巴比伦王国与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帕与莫亨佐-达罗- 印度教的形成- 古代中国- 夏商周三代-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秦朝的统一与法家思想3. 希腊与罗马- 古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与斯巴达、雅典- 希腊哲学与科学- 希腊神话与文化- 古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 罗马法律与建筑- 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骑士文化与城堡- 教会影响与十字军东征2. 伊斯兰文明- 伊斯兰教的兴起-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伊斯兰文化与科学贡献3. 东亚与南亚- 中国的唐宋变革- 科举制度与士大夫阶层 - 经济与文化的繁荣- 印度的古典时期- 印度教与佛教的发展- 艺术与建筑的成就三、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欧洲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与艺术创新-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与新教- 宗教战争与欧洲格局变化2.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 英国工业革命- 纺织业与蒸汽机- 城市化与劳工问题- 资本主义的兴起- 自由市场经济与经济危机 - 社会主义思想与工人运动3. 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 欧洲殖民扩张- 非洲、亚洲与美洲的殖民地 - 殖民地经济与文化影响- 民族主义的兴起-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亚洲与非洲的民族解放四、现代历史1.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起因与过程-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爆发与轴心国- 联合国与冷战格局2. 社会主义与冷战-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与五年计划- 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冷战与国际关系- 美苏对峙与核武器竞赛- 冷战结束与苏联解体3. 全球化与多元发展- 经济全球化- 国际贸易与金融市场- 跨国公司与全球生产- 社会文化多元- 信息技术与互联网- 文化交流与冲突五、当代历史1. 信息时代与科技革命- 信息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与数字化- 人工智能与生物科技- 科技对社会的影响- 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变化 - 科技伦理与法律问题2. 全球问题与合作- 环境问题与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与可持续发展- 国际环保合作与协议- 国际合作与冲突- 恐怖主义与国际安全- 全球治理与多边机构3. 当代中国与世界- 中国改革开放- 经济体制转型与市场经济- 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 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角色- 中国梦与和平发展- 中国与全球治理结语:高中历史课程旨在通过对古代至当代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国际视野和批判性思维。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归纳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归纳总结)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和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和总结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以狩猎采集为生。
- 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人类开始定居,发明陶器,出现初步社会分工。
2. 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法老和象形文字。
-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 古代印度: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文化,种姓制度。
- 古代中国:夏、商、周三代,青铜文化,甲骨文。
3. 古典文明- 希腊文明:城邦制度,雅典民主,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亚历山大东征。
- 罗马文明:罗马共和国和帝国,法律体系,基督教的兴起。
- 中国的秦汉时期:秦朝统一六国,汉朝的扩张和丝绸之路的开通。
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中世纪- 封建制度:领主与农奴关系,骑士文化。
- 教会的权威:教皇与国王的关系,十字军东征。
-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兴起,艺术和科学的复兴。
2. 伊斯兰世界- 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的传播,科学和文化的融合。
- 奥斯曼帝国:对拜占庭的征服,对欧洲的影响。
3. 东亚历史- 中国的唐宋变革:科举制度,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 日本的平安时代:平安京的建立,武士阶级的兴起。
三、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 欧洲的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改革。
- 地理大发现:新大陆的发现,殖民主义的兴起。
-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科学和民主思想的传播。
2. 工业革命- 英国的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工厂制度的建立。
- 工业革命的扩散: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的工业化。
3. 现代国家的形成- 法国大革命:君主制的终结,民主思想的传播。
- 民族主义的兴起: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
- 帝国主义和殖民扩张:非洲和亚洲的分割。
四、当代历史1. 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对抗,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 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与同盟国的冲突,犹太人大屠杀,战争的全球影响。
2. 冷战时期- 苏联和美国的对峙:意识形态的对立,军备竞赛。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新教材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新教材一、古代历史1. 中国古代历史- 夏商周三代:中国早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包括青铜文化、甲骨文等。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百家争鸣,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形成。
-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的对外扩展。
- 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 隋唐五代:盛世唐朝的开疆拓土,科举制度的确立。
- 宋元明清:中央集权的加强,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与西方列强的冲击。
2. 世界古代历史-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农耕文明,金字塔的建造。
- 两河流域文明:苏美尔、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 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文明的发现与研究。
- 古希腊文明:城邦制度、希腊哲学、亚历山大东征。
- 古罗马文明:共和制到帝制的转变,罗马法的创立。
-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建立,天主教的影响。
-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兴起,科学与艺术的发展。
二、近现代历史1. 近代中国历史- 鸦片战争与晚清时期的列强侵略。
-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尝试的自我振兴与改革。
- 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建立:帝制的终结与民主政治的尝试。
- 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民族独立与国内统一的斗争。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 世界近现代历史- 欧洲的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新教的兴起,理性主义的发展。
- 工业革命:生产力的飞跃,资本主义的确立。
-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民主思想的传播与欧洲的重构。
-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民族国家的兴起,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巴黎和会:战后的国际秩序重建。
- 经济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全球性冲突与意识形态的对抗。
-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多极化趋势与全球化的挑战。
三、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2.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研究、考古发掘、口述历史等。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最全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以狩猎采集为生。
- 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人类开始定居,发明陶器。
- 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是中国史前时期的代表性文化。
2. 夏商周-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传说中的大禹治水。
- 商朝:出现了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分封诸侯,形成了封建制度。
3. 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孔子提倡儒家思想。
-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百家争鸣,法家、道家等学派兴起。
4. 秦汉-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焚书坑儒。
- 汉朝: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辟丝绸之路。
5.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争霸。
- 两晋:西晋短暂统一后,东晋与十六国并立。
- 南北朝:南北分裂,佛教进一步传播。
二、中世纪历史1. 隋唐五代- 隋朝:隋文帝统一南北,开创科举制度。
-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诗繁荣。
- 五代十国: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分裂时期。
2. 宋辽金元- 宋朝: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出现活字印刷。
- 辽、金:北方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宋朝对峙。
- 元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实行民族融合政策。
3. 明清- 明朝:朱元璋建立,海禁政策,郑和下西洋。
- 清朝:满族建立,康乾盛世,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导致国门开放。
三、近现代史1. 晚清至民国- 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连续签订。
- 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
- 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社会动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中共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1950-1970年代:土地改革、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 1978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政策,经济体制改革。
4. 当代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持续发展,国际地位提升。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高中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基础知识主要涵盖了从古至今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文化、政治制度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
以下是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的详细内容:1. 古代中国历史- 史前时期: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重点了解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古人类文化。
- 夏商周时期:了解夏朝的建立、商朝的青铜文化以及周朝的分封制。
- 春秋战国时期:掌握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以及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
- 秦汉时期:学习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开疆拓土以及丝绸之路的开辟。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了解三国鼎立、两晋的兴衰以及南北朝的民族融合。
- 隋唐时期:掌握隋朝的短暂统一、唐朝的盛世以及科举制度的创立。
- 宋元明清时期:学习宋朝的经济发展、元朝的辽阔疆域、明朝的海禁政策以及清朝的闭关锁国。
2. 近现代中国历史- 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 太平天国运动:学习太平天国的兴起、发展和失败。
- 洋务运动:掌握洋务运动的目的、措施和结果。
- 戊戌变法: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失败原因。
- 辛亥革命:学习辛亥革命的爆发、过程和意义。
- 五四运动:掌握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 抗日战争: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的意义。
- 解放战争:学习解放战争的起因、过程和新中国的成立。
3. 世界历史- 古代文明:掌握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希腊罗马文明。
- 中世纪:了解欧洲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
- 近现代史:学习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等重要事件。
- 冷战时期:了解冷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 当代世界:掌握联合国的成立、全球化的进程以及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
4. 历史学习方法- 历史时间线:通过时间线的方式,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时空观念。
- 历史人物分析: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思想和影响。
- 历史事件对比:通过对比不同历史事件的异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 历史文献阅读:广泛阅读历史文献,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必修一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历史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与演变- 封建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官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2. 中国古代经济- 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 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货币经济的兴起与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国际贸易3. 中国古代文化-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影响- 道家哲学的核心观念- 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科技发明与文学艺术的成就4. 世界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的特点与贡献- 古希腊文明的民主政治与哲学思想- 古罗马法律与建筑的遗产- 其他古代文明如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等二、近现代历史1.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开端- 洋务运动的尝试与失败-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民国时期的政治动荡与社会变迁2. 世界近代的重要事件与变革-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影响- 法国大革命与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 -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与解体- 一战与二战的爆发及其对世界的影响3. 中国现代史的重要事件-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推进4. 世界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与趋势- 冷战的形成与解体- 全球化的发展与挑战- 信息革命与网络时代的来临-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三、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历史研究的方法与原则- 历史资料的收集与分析2.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事件的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 事件的短期影响与长期影响- 历史事件的必然性与偶然性3. 历史人物评价- 历史人物的作用与局限- 历史评价的标准与方法- 历史人物与时代背景的关系4. 历史观点的形成与演变- 不同时期的历史观点比较- 历史观点的多样性与变化- 历史观点与现实社会的关系通过以上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关于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可以分为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
以下是对这些时期的主要历史知识点的总结:1.先秦时期(1)原始社会: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
(2)夏商周: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3)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百家争鸣。
2.秦汉时期(1)秦朝:统一六国、秦始皇、焚书坑儒、修建长城等。
(2)汉朝: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刘宋、萧魏、萧梁、陈朝;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3.隋唐时期(1)隋朝:隋文帝、隋炀帝、大运河。
(2)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安史之乱等。
4.宋元时期(1)宋朝:北宋(赵匡胤)、南宋(赵构)。
(2)元朝:成吉思汗、忽必烈、元大都等。
5.明清时期(1)明朝:朱元璋、明成祖、明嘉靖等。
(2)清朝: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等。
二、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可以分为鸦片战争时期、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洋务运动时期、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
以下是对这些时期的主要历史知识点的总结:1.鸦片战争时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等。
2.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秀全、天京事变、北伐和西征等。
3.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自强学堂、江南制造局等。
4.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等。
5.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等。
6.五四运动时期: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
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
8.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等。
9.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
高中历史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全总结一、古代历史1. 中国古代历史- 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与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百家争鸣-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汉朝的兴衰与丝绸之路的开通-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发展- 隋唐盛世的政治制度与对外交流- 宋元明清四朝的变革与社会经济2. 世界古代历史- 古埃及文明的兴起与金字塔的建造- 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与《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城市规划与农业- 古希腊城邦制度与哲学、艺术、科学的发展- 古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扩张与法律体系- 基督教的兴起与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 伊斯兰教的创立与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二、近现代历史1.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的兴起-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 宗教改革与欧洲宗教格局的变化- 启蒙运动与民主思想的传播-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2. 世界近代政治变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美国独立战争与共和国的建立-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的兴衰-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与新国家的诞生- 亚洲的反殖民斗争与民族国家的建立3. 世界现代战争与和平- 一战的爆发与后果-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二战的爆发、进程与影响-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对抗-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与多极化趋势4.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开端- 洋务运动与晚清的自强尝试-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抗日战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三、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历史发展的辩证规律2. 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评价- 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3. 历史教育的意义- 历史教育与公民意识的培养- 历史教育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四、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1. 历史学科的现代化- 数字化历史研究的兴起- 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应用2. 历史教育的改革- 历史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改革- 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3. 历史学科的未来展望- 历史学科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角色- 历史学科与人类未来发展的关系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高中历史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古代至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变革以及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及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及总结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了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包括工具的使用、农业的起源和人类社会的初步形成。
2. 古代文明的起源: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文明发展。
3. 古代中国: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特别是西周的分封制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4. 希腊与罗马: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哲学思想和科学成就;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兴衰,以及罗马法的影响。
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形成、领主与农奴的关系、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兴起。
2. 亚洲的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的扩张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 中国的统一与分裂:隋唐时期的盛世、宋朝的商业繁荣、元朝的统一以及明清两代的政治与文化。
三、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欧洲文艺复兴的背景、主要人物和作品;宗教改革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2. 工业革命:起源、发展及其对经济、社会、政治的影响。
3. 近代国家的建立与扩张: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它们在全球的殖民扩张。
4. 中国的近代化: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 两次世界大战:一战的爆发、过程和后果;二战的原因、主要战役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四、当代历史1. 冷战与国际关系: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的发展和结束,以及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2.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现代化:各地区在20世纪下半叶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
3. 中国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
4. 全球化与国际合作:全球化的趋势、挑战和国际组织的作用,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
五、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资料的辨析:了解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的区别,学会辨别和利用不同类型的历史资料。
2.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结果,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总结大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总结大全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与文化2. 古代文明- 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文明- 希腊城邦制度与希腊哲学-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兴衰3. 亚洲古代帝国- 古印度的孔雀王朝、贵霜帝国- 中国的夏、商、周三代-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诸子百家4. 中世纪- 欧洲的封建制度- 基督教的传播与影响-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二、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欧洲文艺复兴的背景、特点与影响- 宗教改革的起因、过程与结果2. 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扩张- 欧洲国家的海外探索- 殖民地的建立与影响3.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启蒙运动对民主政治和科学发展的贡献4.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与影响- 社会结构的变化与工人运动5. 现代国家的形成- 英国的议会制度与君主立宪制-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制度的建立6.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近代变革- 亚洲的明治维新与近代化- 非洲的殖民历史与民族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与政治发展三、世界历史1.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与后果- 国际联盟的成立与失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战役与影响2. 冷战时期- 冷战的起源、双方对峙与结束- 核武器竞赛与军备控制3. 20世纪的科技与文化- 科技革命与信息时代的到来- 文化多元化与全球化的影响4. 21世纪的挑战与机遇-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合作- 环境问题与气候变化的应对- 国际恐怖主义与和平维护四、中国现代史1. 近代中国的变革- 晚清的自强运动与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与初期活动 - 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 新中国的成立与初期政策-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4. 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地位-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重要事件 -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与贡献 -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五、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资料的分类与评价- 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解释2. 历史思维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在历史学习中的应用- 历史比较与综合分析的能力3. 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历史的教训与现实的意义- 历史知识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结语历史是人类文明的记忆,是理解现在与规划未来的重要基础。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1一、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1.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4.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5.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二、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垄作法、《氾胜之书》、耧车、犁壁、耦犁、代田法、区田法、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为主,开始出现两年三熟制。
2.魏晋南北朝:《齐民要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农书、轮作和绿肥种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江南和成都平原农业的发展。
3.隋唐时期: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曲辕犁,中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4.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耧锄;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东北、西北地区得到发展。
5.明清时期:多熟种植;培育大量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政全书》高中历史知识归纳一、石氏星表和浑仪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细点说:中国古代政治史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确立巩固完善强化加强顶峰集权专制↓↓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维护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加强专制,消极作用多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从集权到专制二、分裂与统一1、分裂的原因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占主导地位)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政治腐败)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激化矛盾)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
(被征服)3、评价:⑴分裂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
①从时间看,封建社会分裂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②从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影响巨大、深远。
③从分裂时期看,分裂孕育着统一,出现局部统一。
⑵对分裂与统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国家分裂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对分裂简单地加以否定。
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处于主要地位。
要充分肯定国家统一的历史进步作用。
三、治乱兴衰1、产生治世的原因⑴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在长期战乱、分裂,新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一般都能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和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而调整统治政策,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采取修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治世。
⑵统一的局面下,政局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开元盛世)⑶在社会出现严重危机之后,经改革调整而出现中兴局面。
(光武中兴)⑷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交往。
(贞观之治)⑸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出现乱世的原因⑴统治黑暗、腐朽。
如皇帝不理政事,重用奸臣、宦官等人,造成外戚或宦官专权的现象。
(汉、唐、明)⑵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或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膨胀的现象。
ex:东汉、唐末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激化。
ex:西晋⑶农民战争的作用。
地主大量兼并土地,造成农民流亡,引起农民起义。
⑷自然灾害。
3、认识⑴对治世肯定其进步作用,但也要看到,各阶级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没有改变,正是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使社会出现治世。
⑵乱世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危害。
但是:①处于乱世的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共同斗争,有利于民族融合。
②在局部统一地区,统治者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加强恢复和发展经济,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七国之乱和安史之乱,虽然都是叛乱,但结果不同。
七国之乱之后,中央集权加强;安史之乱之后,中央集权被削弱。
四、调整和改革1、相同点⑴背景相同。
都发生在推翻前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的力量。
⑵目的相同。
都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2、措施(相同与不同)⑴经济:①解放生产力。
前期-解放劳动者本身和释放奴婢;后期-放松人身依附关系、②减轻人民负担——从十五税一到三十税一。
③把人民和土地紧密结合起来——安置流民,更名田等。
⑵政治:①约束统治者,生活节俭,澄清吏治(隋文帝、唐太宗、明太祖)②减轻刑罚,缓和阶级矛盾③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内部矛盾3、评价⑴调整或改革后,从经济上看,推动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富强(不同朝代富强的程度不同,东汉较差),多出现治世。
⑵从政治上看,调整或改革后稳定统治秩序,保证社会安定,完善封建统治制度,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
⑶从文化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4、历代改革⑴管仲改革——奴隶社会富国强兵的改革⑵商鞅变法——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政治改革⑶王安石变法——封建社会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分裂与统一、治乱兴衰、调整和改革之间的关系⑴中央集权的加强、调整和改革与分裂统一、治乱兴衰是密切相关的。
联系起来认识:分裂时期多乱世,说明改革或调整不成功;而不成功的改革造成分裂、乱世。
统一时期多为盛世,说明改革或调整成功;反过来,成功的改革促使统一、盛世出现。
⑵调整和改革、分裂统一、治乱兴衰与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削弱密切联系。
⑶体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六、政治思想1、法家的法治思想⑴法家思想顺应了由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反映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⑵法家提出具有发展进化因素的历史观,体现出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的进取精神。
⑶法家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封建制度的建立,而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沿袭了两千多年。
⑷法家思想提倡严刑苛法,不利于长治久安,加之统治者滥用民力,超出了农民阶级所能承受的程度,使阶级矛盾激化,秦王朝二世而亡。
2、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实践证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是统治阶级实行的一种宽松的政策。
⑴它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起到促进生产恢复与发展的作用,出现治世。
秦汉以后,每逢大乱,人民贫困时,统治者多采用“修养生息”政策——道家的治国之策。
如汉、唐、明等朝。
⑵在社会稳定,生产发展以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就不再适应政治、经济的发展,如汉朝“文景之治”时出现了王国问题、匈奴问题等,西汉政治思想从无为到有为,从道家到儒家。
3、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孔子“仁”和以德治民→孟子“仁政”和民贵君轻→董仲舒“大一统”思想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巨大。
它客观上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巩固;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及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
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4、政治(统治)思想发展的趋势百家争鸣→一家专制(秦)→独尊儒术5、统治者的思想控制⑴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仕;清朝文字狱。
⑵利用宗教(西汉以后,统治者利用宗教加强思想控制)中国古代经济史一、经济发展的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政局稳定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3、大规模农民战争的推动。
4、中原人民的迁移,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传播,使所到之处经济发展。
5、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外交流6、科学技术的发展。
7、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般表现1、农业农业发展一般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水利工程的兴修、治河工程、农作物的引种、开垦土地的亩数(增加多少)、产量数(增加)、人口数(增加)。
2、手工业手工业发展表现为:⑴手工业部门的多少:纺织、冶铁、制瓷、造纸等。
⑵分工扩大、花色品种的增加。
⑶产量的提高,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的提高。
书上讲到的手工业的发展包括:西汉开始用煤冶铁;北宋也用煤,徐州是冶铁中心;明朝用焦炭炼铁(佛山)。
3、商业商业发展的表现为:商品种类的增加、商品质量的提高、城市的出现和扩大、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货币的变化。
4、重大水利工程⑴秦朝灵渠。
⑵汉武帝治河。
⑶隋朝大运河。
⑷唐朝大面积治河。
⑸五代钱塘江海塘。
⑹元朝漕运修建运河。
三、中国古代经济发展阶段特征1、奴隶社会——匹马束丝。
2、封建社会⑴战国、秦汉时期的阶段特点①商品种类繁多;②中原市场形成;③封建城市兴起。
⑵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①城市繁荣,唐中期后商业日益发达;②政府对商业市场在时间、地点上有严格限制;③对外贸易发达,政府设置市舶使。
⑶五代——元朝时期的阶段特征①北,南宋商品经济发展及特点;②城市经济繁荣,打破时、空限制;③出现新型货币——纸币;④设置边贸易市场——榷场;⑤粮食、农副产品(茶等)和手工业原料(丝等)大量进入市场;⑥海外贸易发达。
⑦元大都、漕运、海运和海外贸易(泉州港等)。
⑷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①出现专业性的城市②明初对外贸易发达——郑和下西洋;③互市;④资本主义萌芽。
⑤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四、重要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1、重要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⑴征税依据的变化:人头税→土地财产税→田亩为主(汉)(唐)(清)说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⑵征收物的变化:实物+劳役→货币地租。
用银两收税,说明商品经济发展。
⑶税种的变化:税种繁多→逐渐减少。
征税手续简便。
⑷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兵役到可以代役。
以庸为标志。
⑸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2、与政治联系历代经济政策,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当这种调整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时,就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发展,阻碍社会进步。
五、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评价:①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②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在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就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六、江南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有三个明显的特征:⑴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及劳动力),体现了当时劳动力的最高水平。
⑵南移趋势在国家处于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期最为突出。
⑶政治中心南移对经济中心南移有一定影响。
2、历史的启示⑴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
⑵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⑶经济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一、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1、汉族与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2、由于各民族经济发展方向不同、水平不同,农业民族与周边游牧民族之间存在矛盾,有时发生战争。
二、民族关系的主要类型1、同一国家内部的民族之间的关系2、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三、民族关系的表现形态1、和平和亲——作用是削弱民族偏见,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互市——由官方控制的民族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
互市场所一般在边境地区。
会盟——两个民族政权以缔结“和约”或“和议”的办法来约束双方的行动。
2、民族关系的主流、总趋势是友好交往、和平共处。
是各民族人民在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文化,共同开发祖国。
各民族人民在互相学习和交流中,在共同的劳动中,共同反抗斗争中相互融合,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四、民族融合的概况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
兼并战争加强了华夏族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民族融合。
2、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确立、发展时期。
在统一的国家范围内,各民族之间得到更充分的交流,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汉族形成。
秦北与匈奴、南与越族、西与西域各族的关系及开发西南,加强了中原与少数民族政治、经济上的联系。